四年级上册第17课《长城》第一课时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17《长城》第一课时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17《长城》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72e9e7dc281e53a5802ffe5.png)
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
指导
合作自主
教具
学具
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
通案
个案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象怎样?(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板书课题)
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4、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
板书设计: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望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教师小结:描写长城的样子使用比喻、数字说明、太空拍摄的照片来描述的。
2、默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
思考: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3)城台: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3、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课
堂
检
测
下列词语和“看”有关,请你补充完整:
俯___ 游___ 瞭___ 欣___ 仰___
其中_____表示从高处往下看,_______表示站在高处往远处看。
教
学
反
思
课题
17长城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17《长城》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3篇
![17《长城》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84af01998fcc22bdd10d94.png)
《长城》教案设计他们吗?并说说他们的作用。
以此来感受长城设计之巧妙。
虽然我们没去过长城,但是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它的高大坚固,构思巧妙,不由对他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3.从哪里可以看出修建长城的不易?4.小组讨论:为什么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小组交流。
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自由发言)6.让我们呐喊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
(齐读)是啊!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总结并用伟人的赞叹升华感情.六、知识拓展:课件出示29处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激发探究兴趣。
建议射口 瞭望口成排的垛子城墙顶上:17《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运用简笔画的形式,理解长城的构造。
2. 边朗读边想象,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抓住“多少”“才”“凝结”等关键词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4图文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边朗读边想象,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难点:抓住“多少”“才”“凝结”等关键词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教学准备:课件一、猜谜引入,板书课题。
(学生书空)1、师:同学们,想猜谜语吗?请猜猜我是谁吧!“我是世界遗产,我属于中国,我像一条长龙横卧在祖国的北方。
”生猜。
对了,今天我们继续去登长城。
板书课题:长城2、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长城,今天这节课,咱们再一次跟随作者,登上长城,去一睹它的风采。
四年级上册第17课《长城》第一课时
![四年级上册第17课《长城》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6074ff928ea81c758f578b5.png)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第一课时说课稿小语班第5组单位:番禺区西一小学序号:14姓名: 刘欣然一、说教材品读《长城》一文,仿佛真的登上了长城,一览它的雄姿。
作者细致地描写,向我们展示了雄伟壮观的长城,让人浮想联翩。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选编这篇文章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了解学情说学生学情是教学的起点。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
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面有限,学生仅仅通过语言文字去理解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
需要教师努力创造条件,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在头脑中建构形象直观的景象,为学生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综合学段特点、单元编排和教材分析,确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是理清文章脉络,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和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所以《长城》第一课时的教学,根据四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机会,让学生全程参与,全员参与,学生真正开动大脑这部汽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_《长城》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_《长城》](https://img.taocdn.com/s3/m/8dcfc276b4daa58da1114a40.png)
◆教学目 标
认 能 情知 力 感目标:
★★★学通掌习过握图阅本文读课对课生照文字观→、察长生法城词,资,由料能远→正及中确近国读、世写由界本整文课体化要到遗求部产的分这的1组3观个资察生料法字,,及感形盘悟
(本节课以图为线索,要求学生掌握写作手法;拓展阅读中,
以《颐和园》为主,通过表格对比几篇文章写作方法的异同;打写
练笔,利用所学方法进行景物片段描写。)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以情感为主线,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一、创设情景,感受“奇”
二、阅读课文,了解“奇”
三、拓展阅读,体会“奇”
四、拓展升华,感受“自豪”
不仅有利于照顾学习个体的差异,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
识,增强其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阅读背景资料。(了解长城和世界遗产)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四、质疑,解决本课词语的意思。(通过查字典、资料、联系上下 文等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
布达拉宫,世界的文化遗
产。 世界屋脊上的明珠。 既美观,又美丽。 也高峻,也雄奇。 耸立在寺前广场的西北方。 耸立在连绵的群山下。 有空来玩玩。 ———— 何立文(广告词)
七星岩 壮如贯珠, 形如北斗。 纵横交错, 绿树成阴。 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郑宝坤(广告词)
◆学生作品
莫高窟、莫高窟,
五、打写抒情,表达“自豪”
◆学生作品
颐和园呀真美丽 北京天坛雄壮威武 他们都是中国的文化遗产 我的中国心 秦兵马俑多宏大 万里长城多么的长 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我们地骄傲 布达拉宫 北京故宫 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来保护遗产 ————李佳聪(歌词)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长城PPT课件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长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a51804ec3a87c24128c42f.png)
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 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
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作者从北京出发,来到八达岭长城,
长城是用巨大的( )和( )筑
成的。城墙顶上铺着( )。长城外沿
有成排的( ),( )上有方形
的(
)和( )。每隔三百多
米就有一座方形的( )。
秦 始 皇 像
长城图
嘉峪关
山海关
探究1
远看长城是什么 样的?
(观看以下的长城图片)
云海苍茫龙长啸 回首已是大江东
地扼襟喉通朔漠 天留锁钥枕雄关
奇雾微蒸远山翠 神龙见首不见尾
长虹卧波 双龙共舞
险峰 据高 秦华 关岳 百三 二千 重丈
二崤虎口夸天险 九折羊肠确地雄
百万控弦嗟往事 一鞭冷月踏居庸
探究4
长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一种什么精神?
秦 始 皇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儿有两三千 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 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 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学习评价
评价项目 汇报形式
小组
探究1 探究2
汇报内容
汇报效果
探究3
探究4
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指导学生图文对照,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 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主题学习的探究任务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的? 2、长城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3、为什么说“长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
探究2长城的构造Βιβλιοθήκη 什么样的?瞭望 口垛口
射口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7课《长城》教学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7课《长城》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0710036edb6f1aff001f43.png)
我们游完了长城,面对 如此气魄雄伟,高大坚固的 长城,你想写些什么呢?
巨龙啊长城,你的龙尾甩过了白雪皑皑的祁连山, 你的龙头探进了波涛汹涌的渤海湾,你的四肢,从古 至今都在紧紧地拥抱着大地母亲的万水千山、沃野良 田。关于你的美丽故事、神话传说,多得发同你那满 身辉煌的甲片。宏伟啊,长城!不只在你近旁,能够 观赏你壮丽的容貌,即使远在月宫、银河,也能望见 你的雄姿,绵亘无边! 长城啊长城,你在向人们述 说着,中华山河的锦秀;你在向 人们述说着,中华历史的悠久; 你在向人们述说着,中华文化的 灿烂;你在向人们述说着,中华 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你在向全世 界庄严宣告:中华伟大!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 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 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 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 有一万三千多里。
长城之旅第一站——“远看长城”
“ 长”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
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 蜿蜒盘旋 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1
。
2
齿形墙总称为
3
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 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 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
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 动人民来。
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 的艰难有哪些?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 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 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 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 山岭。
长城啊长城 你高大坚固 你气势磅礴 你蜿蜒盘旋 如巨龙腾飞 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你是伟大祖国的象征 你向人们描绘着 中华山河的锦绣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长城(1)ppt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长城(1)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ccdae20242a8956bece4f8.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
网络资源环境与课堂教学整合教学设计
•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 • 所属学科:语文 • 发布时间:
教材简析
•
这篇看图学文按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介绍了 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近景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方式指导
1、自己和几个兴趣相同的同学一起,组成一个研究小组来共同来开展 研究。由组长给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有的负责图片的收集整理,有的负 责历史记载资料的收集整理,有的负责音像资料的收集等。 2、选定一个研究方面,收集学习资料。可查阅书籍,也可通过老师提 供的链接,查阅关于长城的网站,或者在Internet上自己用搜索引擎,收 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3、分析、筛选资料,以一定的方式(例如:手抄报、演示文稿或网页) 设计完成小组的汇报讲稿。
探究1
远看长城是什么样的?
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长城 八达岭 万里长城 学习资源(参考): 课文第一自然段
探究2
长城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学习资源(参考): 课文第二自然段
垛口 瞭望口 射口
探究4
• 长城到底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
秦 始 皇
学习评价
评价项目 小组
汇报形式
汇报内容
汇报效果
探究1 探究2 探究3 探究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 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 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 察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主题学习的探究任务
• • • •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的? 2、长城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3、为什么说“长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4、长城到底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7 长城 第一课时PPT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7 长城 第一课时PPT课件(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ff8fa3ab7360b4c2e3f6437.png)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列数字:一万三千多里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 蜒盘旋 。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 千多里。
相当于绕400米的操场16250圈,20多年前, 有个青年人徒步走完长城用了508天。
蜿蜒盘旋
蜿蜒,像蛇爬行的样子。 盘旋,回绕屈曲。 蜿蜒盘旋:长而曲折地延伸。
西至嘉峪关,像一条长龙。
分
第二自然段: 近看,长城高大坚固。 第三自然段: 联想到长城凝结了多少
总
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第四自然段: 赞叹长城在世界历史上
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这两幅
图的观察 点有什么
不同?
近景
这两幅图的观察 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 点有什麽不同? 崇山峻岭之间
远景
长
高大
请在课文 从画面上 中找出与画 看长城有什麽 面对应的段。 特点?
3、楹联:(1)居庸关联: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2)嘉峪关联:二崤xiá o虎口夸天险,九折羊肠确地难。 (3)玉门关联:无边晴雪天山出,不断风云地极来。
4、诗词:《古意》[宋]陆游、《登长城》[唐]李益 等,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
5、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定城砖的传说》等 。 6、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长城长》等。
标题
单元导读
• (1)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 •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 达方法。 • (3)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 料。
长城是古代华夏民 长 族战略防御的屏障,是 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勤劳 城 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 民族创造伟力的里程碑, 是中华民族文明与进步 的丰碑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7长城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7长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d3f17a650e52ea551898f2.png)
长城之旅的终点站——“遥想当年”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 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 车、没有起重机,就靠者无数的肩 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 的山岭。
体会词句: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
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 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 容易。
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3、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
似的杰作。
(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4、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
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
样的智慧和力量。
(美国前总统里根)
面对如此气魄雄伟,高大 坚固的万里长城,你想说些 什么呢?
长城 我为你骄傲
小练笔:
我们游完了长城,面对如 此气魄雄伟,高大坚固的长城, 你想写些什么呢?
课外延伸: 长城到底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
么? 除了骄傲,还有什么呢?请大家课 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搜集资料。
❖ 一是“长”而“高大坚固”又“气魄雄 伟”的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 建筑;
❖ 二是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 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 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远看 像条巨龙
长城气魄雄 近看 高大坚固
伟大的奇迹
(气魄雄伟 )联想 劳动人民的智慧
写作特点:1、写作顺序 2、联想 3、说明方法
崇山 峻岭 蜿 蜒盘旋 嘉峪关
zhuān duŏ tún
lĕi
城砖 垛子 屯兵 堡垒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7课《长城》教学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7课《长城》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66a4e6fab069dc50220120.png)
比较句子,把想到说给同学听。
• 1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
结成万里长城。 •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 尾的万里长城。
长城之旅的终点站——“遥想当年”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 两三千斤重 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 无数的 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者无数的 一步一步 肩膀无数的手 无数的 ,一步一步地抬上这 陡峭的山岭。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很自然地想起站——“遥想当年”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 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 汽车、起重机,就靠者无数的肩膀 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 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 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 尾的万里长城。
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 一幅?为什么?
自由朗读全文,说说这两幅彩图分 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
学习第一自然段: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 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 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东头的山海关(河北) → 北京 → 山西 → 内蒙古 → 宁夏
留言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 在世界历史是一个伟大的 奇迹。
下面是几位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
1、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2、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
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3、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
似的杰作。
(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再见
17
长 城
长城简介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伟大 祖国的象征。两千一百多年前,秦始皇统 一中国后,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下令修筑 长城。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城东起山海关, 西至嘉峪关,蜿蜒一万三千余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四稿11月6日)
番禺区西一小学刘欣然
教材简析:
《长城》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文章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
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面有限,学生仅仅通过语言文字去理解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
需要教师努力创造条件,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在头脑中建构形象直观的景象,为学生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另外,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以及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能够用已积累的规范汉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本篇文章的主题是长城,我们生活在南方的孩子很多没有亲眼目睹长城的雄伟壮观,在文章教学中,需要使用图片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去感受长城的气势,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探求
教学目标:
1、认识“崇、峻”等8个汉字,会写“崇、旋”等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盘旋、凝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抓住关键词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的奇迹。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世界遗产吗?那么中国的“世界遗产”你又知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开启中国的“世界遗产”第一站-----长城!
播放视频(图片),请同学们欣赏。
通过刚才的欣赏,相信很多同学对于长城有了一定的感知。
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华夏儿女的骄傲。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登(指读课题),一起去感受(读课题)的特点,一起去领略长城的风采!
二、检查生字词预习效果
1、小组内部检查生字词方面的预习成果
2、学生领读
3、开会车读
4、提出读音以及书写易错字词进行指导
5、齐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读要求:
1、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读通句子
2、思考:本文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给每一段起个小标题)
3、作者是如何评价长城的?
(一)小组合作,整体感知
(二)指导朗读
(三)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四、品读课文,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
过渡语:作者在游览长城是为何发出那样的感叹呢?下面就请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一起远观长城。
(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
1、远观长城,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长)你从文中哪些词语或者句子当中体会到长城之长呢?(预设:长龙、蜿蜒盘旋、一万三千多里)A:长龙:这句话把长城比作什么?(打比方)
师:作者把长城比作长龙,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向我们展示了长城之长。
同学们请看,这就是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的长城。
(出示课件),它顺着山势曲曲折折起起伏伏,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形容词(品读蜿蜒盘旋)师:作者将长城比作长龙的好处在什么地方?(气势)
师:说的好,形象地道出了长城的气势,那请你把气势读出来吗?(请生读第一句)
师:除了第一句,还有那句话能看出长城的长啊?
长城全长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真可谓万里长城长万里啊。
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啊!
一万三千里多长,跨越多少个省(出示课件展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感受一万三千多里有多长)
师: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一下长城的长?就读这一句“从东头的。
”
(指导朗读)
师小结:一条蜿蜒盘旋的长龙,多有气势啊!让我们完整地读完第一自然段。
就是这样气势雄伟的长城在世界上有几个?所以作者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本节课,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起扫除了生字词的障碍,也了解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作业:搜集我国的“世界遗产”的相关资料做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长城
远观长城气魄雄伟
近看长城高大坚固设计巧妙
联想古代劳动人民
赞美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