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哲学理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的哲学原理

8月26日,从北京到长春再到西安,每天都在航班上颠簸,一路走来,有劫匪,有空难,这个世界永无宁日,身心具疲。得知有机会去法门寺,心神有些摇曳。27号一早,有车来载我们一行5人驶上宝鸡方向的高速,刚行30公里,又有一连串的车祸发生,高速路封闭无奈折返,心底安慰自己,这便是圣地了,岂有轻易见得的道理。法门寺,下次见了。

回到酒店,意犹未尽的毛病又犯了。于是摘抄出这一篇关于佛的哲学原理来:

佛的基本思想“四圣谛”、“八正道”及“十二因缘”

“四圣谛”又称“四谛”,即四种真理,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苦谛:有八种:生、老、病、死、怨憎会(与不喜欢的人或事相会)、爱别离(与喜欢的人或事相分离)、求不得(得不到所渴望的东西)、五盛阴(充满各种身心痛苦)。总之,世俗一切本性皆苦,可谓苦海无边。

集谛:又叫习谛,指造成世间人生及其痛苦的因或根据,即佛教常说的“业”与“惑”,表现为对欲望、欢乐、生存、权力的追求。

灭谛:即“解脱”或“涅槃”,断灭了苦根,达到最高理想境界。亦即世俗所称的“死亡”,有欲的肉体消失了,痛苦也便不存在了。

道谛:指通向涅槃解脱的正确途径和方法,根据为“八正道”。

“八正道”指八种超脱世间诸种痛苦,消除痛苦根源而到达涅槃的一切理论说教和修习方法,又称“八圣道”,包括:正见(对佛教的教义有正确的见解)、

正思(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正语(语言合于佛理)、

正业(住于清净之身业)、

正命(生活不违佛门戒律)、

正精进(勤修涅槃之道)、

正念(用四谛之理离尽邪非)、

正定(修习佛教禅定)。

佛教认为:只要按此法修行,便可去苦得乐,由凡入圣,由迷界此岸达到悟界彼岸。释迦牟尼80多岁时终于拘尸拉城附近熙连若跋提河畔。相传在一个月光明媚的夜晚,他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将要结束,进入轮回的新阶段,他吩咐弟子阿难在两棵无忧树下铺床,说将在此处涅槃。弟子阿难泣不成声,哭着问道:“请问佛陀,在您灭寂之后,我们以谁为师?以何安住?如何对待恶比丘?如何结集经典,令人证信?佛陀的回答是:“以波罗提木义(戒)为师。以四念住处安住(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恶比丘默摈。一切经典,应在经首加‘如是我闻’,令人证信。”佛陀说完,用右手做枕,吉祥侧卧。此后便有“睡佛”造型,那便是佛陀涅槃时的法相。

缘起论是佛教特有的教义,佛经中说缘起有11个意义:无作者义,有闳生义,离有情义,依他起义,无动作义,性无常义,刹那天义,因果相续无间断义,种种因果品类别义,因果更互相符顺义,因果决定无杂乱义。这些意义都是不同于其他教派的教义的。这十一义归纳起来,有四个重要的论点:无造物主,无我,无常,因果相续。

佛教的缘起论主要是以人生问题为中心来谈的。对人生问题一般说十缘起或十二缘起。

十二缘起是:无明缘、行缘、识缘、名色缘、六处缘、触缘、受缘、爱缘、取缘、有缘、生缘、老死缘。“十二因缘”是佛教“三世轮回”的基本理论,认为人的生命过程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12个环节,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中“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牲)轮回。但通过修习可摆脱这种生死循环,实现“涅槃”。

这样,佛教有了教义(法)、有了佛、有了僧众,即具备了佛、法、僧,即为“三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