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武装斗争思想内涵浅析(一)
瞿秋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瞿秋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摘要】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早期领导人之一,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当代教育领域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瞿秋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核心观点、现实意义、对当代教育的启示以及实践意义等方面展开探讨。
瞿秋白的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政治觉悟,倡导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中。
他的理论对当代教育具有启示作用,引导我们重视学生的思想修养和思想品质的培养。
瞿秋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性、深远影响和可持续性也在本文中得到了探讨。
通过对瞿秋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可以为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瞿秋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当代教育、启示、核心观点、现实意义、实践意义、重要性、深远影响、可持续性1. 引言1.1 瞿秋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瞿秋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教育事业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瞿秋白深刻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方法。
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仅在当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当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当今社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瞿秋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强调了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他提出的“言教合一”、“德育为先”等理论观点,对当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公民。
瞿秋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在于,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人文精神,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社会价值,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
2. 正文2.1 瞿秋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瞿秋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出了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强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管理和服务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瞿秋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瞿秋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1. 引言1.1 介绍瞿秋白及其思想瞿秋白,原名朱瞻基,字孔荫,江苏常熟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现代革命的杰出的理论家、政治家、实践家和创建者,被誉为“北大革命导师”。
瞿秋白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提出了许多独特的思想和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瞿秋白主张要以无产阶级为领导者,广泛团结革命力量,推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
他主张反对帝国主义,主张建立工农联盟,坚决反对国民党内的右倾倾向。
他还提出了“讲学习、爱劳动、争进步”的教育口号,将革命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提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瞿秋白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革命运动的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的理论不仅对当时的革命事业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当代教育也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下面将进一步探讨瞿秋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的重要性及启示。
1.2 教育理论的重要性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的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它对于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育理论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认识教育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指导他们在实践中正确把握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质量。
其次,教育理论可以激发教育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再次,教育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教育现实中的问题和挑战,为教育改善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最后,教育理论还可以促进教育研究的开展,推动教育学科的进步,为培养具有现代认知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因此,深入研究和应用教育理论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瞿秋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瞿秋白认为教育是政治的一部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他强调教育应该与政治相结合,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应该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出符合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利益的人才。
浅谈瞿秋白的政治学思想
浅谈瞿秋白的政治学思想作者:郭静王哲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01期摘要:瞿秋白,又名瞿双,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目前,对瞿先生的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成果颇丰,这些成果为正在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学者引领了航向。
但是,在对瞿秋白的研究过程中,虽有一些政治理论方面的著作,肯定了瞿秋白在党史上应有的地位,但是不难发现,在对瞿秋白及其思想的研究中也有过分强调其“文人政治家”的“文人”一面,忽略了他“政治家”的一面。
因此,本文将试图系统分析瞿秋白政治思想的各个方面并使之系统化,同时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较为全面地阐述瞿秋白的政治思想及其突出贡献。
关键词:瞿秋白;政治学思想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558(2014)01-0024-06A Discussion on Qu Qiubai's Ideology of Political ScienceGuo Jing & Wang Zhe(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 P.R. China)Abstract: Qu Qiubai, also known as Qu Shuang, from Ch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was one of the early main leade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a firm Marxist. At present, the study of Mr Qu appears an unprecedented good situation, and the rich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lead the course for the scholars of Chinese Marxist political theory. While in the process of the study, some works in political study affirmed his proper status in the Party, but it is not hard to find that the study lays too much emphasis on his "scholar" side of the "scholar politician". Therefo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all aspects of Qu Qiubai's political thought and make it systematically. At same time, it sets forth all sidedly Qu Qiubai's political thought and hi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based on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Key words: Qu Qiubai; ideology of political science作为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无产阶级理论家、革命家,瞿秋白虽然只走过了36个春秋,但却将16载奉献给了时为幼年的中国共产党。
瞿秋白党建思想中的自我革命观及其价值与启示
瞿秋白党建思想中的自我革命观及其价值与启示作者:朱喆杨文茜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03期摘要: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在复杂的历史背景下,瞿秋白通过不断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共产党人要坚持实践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群众路线,要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不断反思和完善培育共产党人自我革命观的措施与手段。
研究瞿秋白的自我革命观,对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共产党人的自我革命观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启示。
关键词:瞿秋白;党的建设;自我革命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1.03.002瞿秋白自1923年从苏联回国后,便投身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活动中。
1925年1月起,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第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之一。
随着国民党发动的“中山舰事件”、“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等反革命事件的爆发,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失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活动被迫转入地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暂时陷入低潮。
与此同时,党内机会主义和盲动主义等错误思想泛起,对未来革命形势的错误判断阻碍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革命运动的顺利开展,动摇了共产党人及工人阶级的信念与信心,国内革命斗争形势日趋严峻。
在这忧患之际,瞿秋白不断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共产党人要坚持实践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群众路线,要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过程中不断指导实践,培育共产党人的自我革命观,永葆党的生命力与战斗力。
瞿秋白对自我革命观的理解与要求,是对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观的重要探索,揭示了自我革命观的本质内涵和根本目标,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党的建设具有历史性影响,对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瞿秋白对农民问题的认识与启示
农民面临着破产的边缘 , 如果 中国农 民的生 断的高价出售给城市市民,这将会给城市市 最迫切的要求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要推 “ 存问题得不到解决 ,将会影响中国社会的发 民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使城市市民的生活 翻帝国主义、 封建军阀对中国的统治和剥削, 展, 中国工业也一定发展不起来。因此, 瞿秋 日 益艰难 。 如果这样一种困境得不到改变 , 农 便必须彻底改变现存的土地制度。” 中国国 “
对 农 民问题 的认识 与探 索 ,为解 决农 民问题 的压 迫 , 农 民 “
提供了重要思路 ,对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发 破 产 失 业 的 过
展有 着重 要 的意 义 。
一
程 百 倍 于 往 昔” 。瞿秋 白认
、
对 农 民问题 的客 观分 析
瞿 秋 白是 党 内较 早 关 注 农 民 问 题 的 领 为 ,国民革命
实 的不 断认识 ,瞿秋 白更 ,Y. 中国农 民 问 有钱购买货物 ,工业品无从得到广大的销售 权 , be n  ̄ 更好地组织农 民, 建立工农联盟 , 组成最
题。12 年 , 9 3 瞿秋白为党的“ 三大” 起草党纲 市场” 。农民的苛捐杂税负担沉重 , 国资 广泛 的革命 统一 战线 。 外 草案, 在这个党纲草案中, 瞿秋白明确地提到 本剥削压迫严重 ,如果农 民的境遇得不到改 其次 , 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瞿秋 白 了中国农 民在 中国革命 中的重要地位 : 民 变 ,就会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 国封建主义的 对农民的处境 、 “ 农 生活状况作 了具体的分析 , 对 当 占中国人 口百分之七十以上 , 常重要 压迫下面临着破产 ,这将给中国的农民带来 农 民问题进行了深刻 阐释, 占非 在此基础上 , 瞿秋
瞿秋白
一方面,就方法而论,都是以唯物论一以贯之 的;另一方面,就目的而论,都是以革命的目的为 对象的。从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中可得出如 下结论:一是,不能像以往一样,将马克思主义等 同于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说明社会规律 的唯物史观,而且还包括自然界在内的整个宇宙观, 包括经济的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学说。
二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系统内,理论和实践是两个相反 的逻辑过程,从理论上说,是从一般宇宙观到历史观,再到 经济学说,再到社会革命理论;而从实践上说,则是因为有 了社会革命的动机,才去研究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宇宙规 律,进而找到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是,方法与目的是一致的,方法是以目的为对象产生出来 的,反过来说,要达到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必须运用唯物 论的辩证的方法。
针对“玄学派”否认社会历史有客观因果律, 认为意志是绝对自由的观点,以及“科学派”将 “因果律笼罩一切”的实证化、主观化倾向,进而 与玄学派殊途同归的结局,瞿秋白着重论述了社会 历史有自身的客观规律性,但它又不同于自然现象 的客观规律性,而是通过受自由意志支配的人的活 动表现出来的,即论述了社会历史的因果律与意志 自由的关系。
他说,“我只愿做个教员度过这一世,什么“治国平天下” 的大志都是没有的 ”。
他说,“我本是一个半吊子的“文人”而已,直到最后还 是“文人积习未除”的”。 他说,“我其实是一个很平凡的文人,竟虚负了某某党的 领袖的名声十来年,这不是“历史的误会”,是什麽呢? ”
1923年瞿秋白由苏联回国,率先将主要从俄文论著中学 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介绍到中国来,并 以“互辩律的唯物论”作为宇宙观和方法论来解说宇宙、 历史、社会、人生、革命。并结合中国当时实际斗争的需 要以及在上海大学讲课的需要,陆续撰写出版了《社会哲 学概论》、《社会科学概论》、《现代社会学》、《实验 主义与革命哲学》、《自由世界与必然世界》等等论著, 从不同角度系统介绍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开启 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体系化的先河。
瞿秋白研究报告
瞿秋白研究报告
瞿秋白是中国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中国革命时期对革命战争、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有着深远影响。
他的研究报告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国革命战争:瞿秋白深入研究了中国的革命战争,并对革命战争的特点、策略和战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
他提出了革命战争必须依靠农村、依靠广大群众的理论,主张建立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2. 农民运动:瞿秋白对中国农民运动的历史和发展进行了研究,提出农民是革命的基本力量,必须依靠农民来推翻封建统治。
他分析了农民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以及封建土地制度对农民的压迫,强调加强农民运动的组织和领导。
3. 工人运动:瞿秋白对中国工人运动的组织和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革命理论。
他强调了工人阶级的阶级地位和政治觉悟,以及工人运动的领导作用和组织形态。
瞿秋白的研究报告对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思想和观点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后来的中国革命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研究报告成为中国革命理论的重要文献,并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瞿秋白对中国社会的性质和革命道路的理论探索
瞿秋白对中国社会的性质和革命道路的理论探索摘要:如何认识中国的国情、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的革命道路,是中国革命中的重要问题。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的瞿秋白,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据此分析中国社会的性质,认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对此,他做出了开拓性的探索和认识。
关键词:瞿秋白中国革命道路社会性质探索1 立足国情分析中国社会的性质国情是一定时期或某一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基本情况的总称,认清社会性质则是了解国情的核心。
国情是认识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瞿秋白对近代中国国情进行了认真、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从而为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1.1 首先重视对国情的分析瞿秋白很早就认识到了解近代中国国情的重要性并开始关注这一问题。
从在旅俄期间,他早就开始注意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研究近代中国的国情。
他说:“先知道中国是什么?然后说‘怎么样?’。
他认为“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国情的工作,断不可一日或缓。
”[1](P.1)而“马克思主义的应用于中国国情,自然要观察中国社会的发展,政治上的统治阶级,经济状况中资本主义的趋势,以及中国革命史上的策略战术问题。
”1923年,瞿秋白在担任《新青年》杂志主编时,也明确指出《新青年》的研究方向:“《新青年》当研究中国现实的政治经济状况”,“用社会科学的方法,试解剖中国的政治经济,讨论实际运动。
”正是基于这些问题,所以瞿秋白撰写了大量的文章,来探讨、研究中国国情,形成了对中国国情的较全面的、深入的认识。
1.2 分析国情来确定中国社会的性质瞿秋白认为,分析国情的目的在于确定社会的性质。
对于国情和社会性质有了深入了解之后,革命才有了入手点。
所以在瞿秋白对近代国情的研究中,他把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确定放在了首要位置。
而要明确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就必须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
瞿秋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瞿秋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瞿秋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和实践,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教育领域,瞿秋白也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和观点,这些思想和观点对今天的教育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瞿秋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本特点瞿秋白强调教育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他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思想和品德,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他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紧密地结合革命斗争,并注重培养学生对人民利益的认识,对革命事业的热情,以及对社会主义理想的信仰。
同时,他认为,教育应当注重启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培养学生具有革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品质。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当代教育而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社会主义理想与信仰,启发学生思考社会实践中的问题,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道路有清醒的认识。
2.倡导自主精神与创造精神。
今天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重视教育和革命实践的结合。
教育要注重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革命精神。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干中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培养学生人民意识。
人民是社会的基础,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让学生深入了解人民的生活,关注人民疾苦,增强学生的人民观念,为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5.强调教师的先进性。
教育改革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不断加强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不遗余力推进教育进步。
综上所述,瞿秋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可以说,学习和借鉴这些思想理论,是加强当代教育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
瞿秋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M 92文史纵横丨W本文为2018年度江苏理工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学暨“常州三杰”红色文化研习会课题《瞿秋白坚定的政治信仰及其启示研究》(项目号:KYX18068)瞿秋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韩莹霞 戴伟诚 李立辉(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1)【摘 要】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在革命实践中,注重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观点去评判社会局势。
在学生教育工作方面,致力于学校德育工作。
他的学校德育实践经验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的启示在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理论结合实践;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差异性;要注重其思想渗透功能。
【关键词】 瞿秋白;思想政治教育;当代价值;启示随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许多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复杂。
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提升教育实效性,从历史发展中寻找答案是我们教育取得不断突破的重要途径。
瞿秋白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其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瞿秋白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缘起瞿秋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与已有的思想成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对已有思想成果的创新和发展。
研究瞿秋白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清其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能更好的理解其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国外先进思想的熏陶(1)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瞿秋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是对前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瞿秋白在苏俄游学时和回国后,学习了大量的俄文本马克思恩格斯重要资料。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瞿秋白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在研究中国革命的问题时,他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原理批判现实问题,宣传党的先进思想和政策。
第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
浅谈瞿秋白的政治学思想
关键 词 : 瞿秋白 : 政 治 学 思想 中图分类号: K 2 6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 3 5 5 8 ( 2 0 1 4) O l 一 0 0 2 4 — 0 6
A D i s c u s s i o n o n Qu Qi u b a i S I d e o l o g y o f P o l i t i c a l S c i e n c e
Gu o J i n g& W a n g Z h e
( C e n t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F i n a n c e a n d E c o n o m i c s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1 , P . R. C h i n a )
No . 1
浅谈 瞿秋 白的政治学思想 拳
郭 静 , 王 哲
( 中央财 经 大学马 克思 主义 学院 , 北京 市 1 0 0 0 8 1 )
摘 要 : 瞿秋 白, 又名 瞿 双 , 江苏常州人, 中 国共 产 党早 期 主要 领 导 人 之 一 , 坚 定 的 马 克思 主义 者 。目前 , 对 瞿 先 生 的
难发现 。 在 对 瞿 秋 白及 其 思 想 的研 究 中也 有 过 分 强 调 其 “ 文人 政 治 家 ” 的“ 文人” 一面 , 忽 略 了他 “ 政治 家” 的一 面 。
因此 , 本 文 将 试 图系 统 分 析 瞿 秋 白政 治 思 想 的各 个 方 面 并 使 之 系 统 化 , 同 时结 合 当 时 的社 会 历 史 条 件 , 较 为 全 面
t h e o r y .Wh i l e i n t h e p oc r e s s o f t h e s t u d y , s o me w o r k s i n p o l i t i c a l s t u s p op r e r s t a t u s i n t h e P a r t y , b u t i t i s
瞿秋白党建思想研究
瞿秋白党建思想研究摘要瞿秋白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
他在自己短暂的生涯中,为中国革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贡献出了毕生精力。
瞿秋白同志作为党的早期历史上重要领导人之一,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重视总结党的建设的经验,努力探索党的建设规律,在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观点,为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中国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毛泽东党建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丰富了党的建设的理论,有力指导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
研究瞿秋白党建思想,对于深化瞿秋白思想和生平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毛泽东思想和党的建设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瞿秋白的党建思想研究为选题,由前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
引言阐述了本文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简要介绍了本课题的学界研究概况,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正文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思想的理论渊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党建工作的实践基础以及中共其他领导人党建思想对瞿秋白党建思想的影响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瞿秋白党建思想形成的历史前提。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着重分析了瞿秋白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政治建设;二是思想建设;三是组织建设;四是作风建设。
第三部分从民主集中制原则、群众路线、实事求是以及严格党内生活等四个方面概括分析了瞿秋白党建思想的基本特点。
第四部分分析总结了瞿秋白党建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启示。
结语简述了本文主旨,阐述了学习借鉴瞿秋白党建思想对加强现阶段马列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瞿秋白;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Study on Qu Qiubai’s party building thoughtAbstractQu Qiubai is a great proletarian revolutionary, theorist, politician and an outstanding Marxist. He invested enormous effort and contribution to the life for Chinese revolution in his short career. As an important leader of the CPC's early history, Qu Qiubai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PC,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s of the CPC's building, be trying to explore CPC's building rules. He proposed many important views about CPC's building, such as ideological building, political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building, style building etc. These views not signally contribute to Marx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but provided valuable material for shaping Mao Zedong‟s CPC's building ideology; they enriched the theory of CPC's building, provided powerful guidance for CPC's building and development. Study on Qu qiubai's party building though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on Qu Qiubai‟s lifetime, the history of the CPC's and Mao Zedong's party building thought.This article selected topic to Qu Qiubai's party construction thought research, it is composed of preface, main body and epilogue three parts. The introduction elaborated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shortly describ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is topic in the academic circle, this topic's research methods and possible innovation place. Main body consists of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the paper is expounded the historical premise of formation of Qu Qiubai's party construction thought, It includes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 ts, Marxism Leninism‟s party building thought theory origin,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herit, the basis of the practice of party construction and the other leaders of CPC about the party construction thoughts impact on Qu Q iubai‟s party ideas. The second part is the focus of the paper, it is analyzed emphatically the main content of Qu Qiubai's party construction thought, mainly includes four aspects. One is the political construction; Secondly,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y; Three is the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Four is the style construction. The third part sums up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Qu Qiubai's party construction thought from the principle of democratic centralism, themass line,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nd strict party life. The fourth part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contemporary inspiration of Qu Q iubai‟s party building thought. Epilogue describes the purpose, this paper expounds significance of Marxist party construction to the learn Qu Q iubai‟s party constructi on at present stage.Key words:Qu Qiubai ;Political building ;Ideological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building;Cadre Style Building目录前言 (1)一、瞿秋白党建思想形成的历史前提 (7)(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思想的理论渊源 (7)(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 (8)(三)党建工作的实践基础 (9)(四)中共其他领导人党建思想的影响 (9)二、瞿秋白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 (11)(一)政治建设 (11)(二)思想建设 (13)(三)组织建设 (15)(四)作风建设 (18)三、瞿秋白党建思想的基本特征 (21)(一)党的建设要强调民主集中制原则 (21)(二)党的建设要密切联系群众,贯彻群众路线 (21)(三)党的建设要从当时当地实际出发,讲究实效 (22)(四)党的建设要突出党性原则,严格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 (23)四、瞿秋白党建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启示 (25)(一)瞿秋白党建设思想的历史意义 (25)(二)瞿秋白党建思想的当代启示 (27)结语 (30)参考文献 (31)后记 (34)附:本人读研期间发表论文与获奖情况一览表 (35)前言(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选题背景瞿秋白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建党初期,就十分重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瞿秋白武装斗争思想内涵浅析(一)
瞿秋白武装斗争思想内涵浅析(一)论文关键词:武蓑斗争思想武蓑暴动游击战争论文摘要:从瞿秋白砷武装斗争重要性、武装斗争的主要彤式、武蓑斗争的力量等问题认识的三个角度对瞿秋白武装斗争思想进行了兵体分析,说明瞿秋白关于武装斗争的思想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理论宝库,井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思想来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伴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产生和各种社会形态的交替演变,暴力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起着极为显著的作用,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fil。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意识到暴力革命即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在实践的过程中和累了丰富的武装斗争的经验。
翟秋白作为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对中国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武装斗争的形式、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对毛泽东思想武装斗争思想的形成和完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瞿秋白对于武装斗争问题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从他参加革命到大革命失嫩前开始形成武装斗争的基本思想,大革命失败后直到中共六大后由于“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的影响逐渐退出中共领导层,其武装斗争思想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经历曲折并发展成熟。
综观瞿秋白关于武装斗争思想的各种论述,可以看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关于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大革命时期,瞿秋白多次强调,要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就必须把“武装革命”和“群众运动两者结合起来”。
五册运动之后,瞿秋白的认识又有了发展,针对帝国主义枪杀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民的血腥暴行,他明确提出只有‘’武装平民,成立全国统一国民革命军}}f27,才能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
《中国革命中之武装斗争问题》是瞿秋白论述武装斗争和革命战争问题的一篇重要文章,他分析了中国革命斗争的方式,认为大致有示威、抵制、总同盟罢工、武装暴动和革命战争等方式。
这些方式,中国的民众都已经实行运用,但是随着革命的波澜旋起旋落地昂然前进,瞿秋白明确指出“革命战争是主要的方式”,其他的方式都应当应用,但都是“直接的或间接的做革命战争的准备’,3](P51)。
瞿秋白对武装斗争理论的重要贡献
作者: 康杰
作者机构: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出版物刊名: 毛泽东思想研究
页码: 13-17页
主题词: 武装斗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瞿秋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 战争初期 土地革命
摘要: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理论,经过艰苦的斗争和长期探索,终于找到了用武装斗争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主要形式。
瞿秋自对这一理论也曾作出过重要的贡献.。
瞿秋白武装斗争思想的发展
作者: 李明三
作者机构: 红旗杂志社 副编审
出版物刊名: 近代史研究
页码: 209-227页
主题词: 武装斗争思想;瞿秋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中国共产党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人;中国革命;革命战争;陈独秀
摘要: <正>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
他不仅在党的危难时期担负过领导的重任,而且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上做了大量开拓性、奠基性的工作,贡献是十分突出的。
对党的武装斗争理论的贡献,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大革命时期瞿秋白在武装斗争问题上的理论贡献
大革命时期瞿秋白在武装斗争问题上的理论贡献
李学诗
【期刊名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85(000)002
【摘要】<正> 瞿秋白是我党早期著名的领导人和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
他一开始就注意“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国情”①,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就是要“解释现实的社会现状,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分析现实的社会运动”②。
因此,他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各个基本问题都提出了许多正确的理论观点。
本文试就武装斗争问题谈谈瞿秋白突出的理论贡献。
【总页数】4页(P51-54)
【作者】李学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5
【相关文献】
1.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农民问题上的贡献及其启示 [J], 范保国
2.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农民问题上的理论与实践及历史启示 [J], 韩冰
3.瞿秋白在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的理论贡献 [J], 郭俊其
4.瞿秋白在大革命时期的理论贡献 [J], 李学诗
5.瞿秋白对武装斗争理论的重要贡献 [J], 康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瞿秋白武装斗争思想内涵浅析(一)
论文关键词:武蓑斗争思想武蓑暴动游击战争
论文摘要:从瞿秋白砷武装斗争重要性、武装斗争的主要彤式、武蓑斗争的力量等问题认识的三个角度对瞿秋白武装斗争思想进行了兵体分析,说明瞿秋白关于武装斗争的思想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理论宝库,井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思想来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伴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产生和各种社会形态的交替演变,暴力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起着极为显著的作用,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fil。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意识到暴力革命即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在实践的过程中和累了丰富的武装斗争的经验。
翟秋白作为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对中国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武装斗争的形式、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对毛泽东思想武装斗争思想的形成和完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瞿秋白对于武装斗争问题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从他参加革命到大革命失嫩前开始形成武装斗争的基本思想,大革命失败后直到中共六大后由于“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的影响逐渐退出中共领导层,其武装斗争思想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经历曲折并发展成熟。
综观瞿秋白关于武装斗争思想的各种论述,可以看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关于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大革命时期,瞿秋白多次强调,要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就必须把“武装革命”和“群众运动两者结合起来”。
五册运动之后,瞿秋白的认识又有了发展,针对帝国主义枪杀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民的血腥暴行,他明确提出只有‘’武装平民,成立全国统一国民革命军}}f27,才能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
《中国革命中之武装斗争问题》是瞿秋白论述武装斗争和革命战争问题的一篇重要文章,他分析了中国革命斗争的方式,认为大致有示威、抵制、总同盟罢工、武装暴动和革命战争等方式。
这些方式,中国的民众都已经实行运用,但是随着革命的波澜旋起旋落地昂然前进,瞿秋白明确指出“革命战争是主要的方式”,其他的方式都应当应用,但都是“直接的或间接的做革命战争的准备’,3](P51)。
这一见解是翟秋白对中国革命的探刻认识,也是他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中国革命问题的一个创见,对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2武装斗争的主要形式—武装暴动
在瞿秋白所划分的五种中国革命斗争的形式中,其实武装暴动与革命战争是密不可分的。
在瞿秋白看来,“革命的正式军队的革命战争”就是“规模扩大的武装暴动’,3](1’59),因此,武装暴动就成了武装斗争的主要形式,瞿秋白关于武装暴动的思想就是瞿秋白武装斗争思想的核心。
瞿秋白对武装暴动进行论述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农民暴动中应采用游击战争的方式
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就撰文指出,“中国的出路,只有工人阶级·一率领几千万农民,武装暴动起来,方能推翻新旧军阀的统治’’a](Pa o),明确号召工人阶级应发动农民暴动。
不仅如此,他对如何开展农民暴动进行了更深的思考,较早地提出了在农民暴动中应注意采用游击战争的方式。
1927年11月,在论及当时形势之下的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时,瞿秋白首次提出了农民暴动中的游击战争问题。
12月,瞿秋白在《武装暴动的问题》4](P156-1631中对游击战争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他首先指出游击战争是“客观形势中必然发生的初期暴动的现象”,必须要向更高的形式发展—即革命地域之建立。
否则,“这种斗争也是不能胜利”。
其次,瞿秋白阐述了游击战争与农民暴动的关系。
“并非农民暴动就等于游击战争;也并非暴动之中除游击战争以外,完全没有其他形式的斗争”。
但农民暴动在未能形成较大的工农革命军以前,在未能有与反革命军队做正式战争的策略以前,“他还是在游击战争的阶段之中”。
第三,瞿秋白特别强调游击战争应当广泛发动群众起来斗争。
“游击战争只有在这种发动极广大的群众斗争之
中,才能成为有力的武装行动”。
2)城市工人暴动应成为农村的领导者和中心
瞿秋白在强调重视农民暴动的同时,一直强调要搞好城市的工人暴动。
他认为在农村四处蜂起暴动的环境之中,城市工人暴动是“革命胜利的关键;4](P161)r“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做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4](P461。
因为在他看来,乡村农民的斗争始终不能得到巩固的胜利的根本原因,就是“单是农民暴动而没有暴动的城市做他的中心和指导者”4](P791;而且农民暴动的发展,如果不能进而取得经济生活中心的大城市,“那就不但不能完成革命,并且不能保障已得的革命战利品—土地’}L4](P450)。
因此,党的责任就是努力领导工人日常斗争,“领导他们到武装暴动,使暴动的城市能成为自发的农民暴动的中心及指导者”4](1’461。
在1928年6月中共六大的总结报告中,瞿秋白又引用苏共领导人布哈林的讲话‘.天下决不能有无城市的政权长期存在的事”al(P6:.7》来说明城市对于农村暴动的领导作用,由此可见,瞿秋白虽然重视农民问题,强调要加强对农民暴动的领导,但他无论怎么说都不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提倡者或赞同者,相反,他其实是城市中心论的积极拥护者和倡导者。
3)城市、农村互相配合,为全国总暴动做准备
1927年底,全国还不具备进行总暴动的条件,瞿秋白并不因形势的险恶而气馁,他认为.‘现时虽还没有总暴动的实际,而党的任务却正在于努力鼓动各地城乡革命的高潮,创造总暴动的局面”f}lc}-9s}。
党不但要努力去组织农民暴动,而且要发动领导工人阶级的武装暴动,使之成为农民暴动的中心和指导者,并由暴动的城市“走向有全国意义的大高潮的一省或几省总暴动”falc}}}。
4)初步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瞿秋白是城市中心论的倡导者,但他并不反对在农村发展革命武装,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根据地。
他极为重视各地开展武装斗争的经验,并站在全局的高度给以总结推广。
1927年10到12月间,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在给各中央局、省委的指示中,多次提到要派遣党员到农村去,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实行武装的“农民割据”,创造独立割据的局面。
1927年12月,他在武装暴动的问题》中更是明确指出:“游击战争必须进于革命地域之建立。
;a](Pt60)瞿秋白所谓的“革命地域”实际上就是指农村割据(瞿秋白反对使用“割据”一词,但到了1928年4月,他也开始使用“割据”字眼,“农民斗争的一般自发的暴动,都应当去领导,尤其是要努力去联络各个零星区域,使扩大而形成农民割据的局面”fal(t}ar}?},广州起义失败后,瞿秋白领导的中央甚至认识到,“革命不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fal(}sb)所以客观上的革命斗争形势是二中国革命阶级·一在几个较大的区域之内博得工农暴动的胜利,建设苏维埃政权,继而保障其胜利,更进而扩大争斗使此政权扩展到其他区域以及整个四百兆人口的中国。
}}fa}(PSat-sox)这其实表明瞿秋白已认识到在一省范围内夺取革命的胜利,依靠孤立夺取中心大城市的武装起义是无法实现的,必须首先在四周建立若干割据区域,并向中心城市包围,才能取得一省的革命胜利。
3关于武装斗争的力量—工农兵联合
瞿秋白武装斗争思想一个重要的闪光点是他对进行武装斗争的力量的分析。
他首先认为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必须有自己的革命军队,其次无产阶级必须联合农民和旧军队中的士兵,他们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我们的一切政策·,一都应当注意到工人斗争与农民暴动及兵士暴动的联合”a7{PS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