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感觉器官的功能生理学ppt课件
![感觉器官的功能生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8cb35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6.png)
2024/1/27
15
听觉现象与适应性调节
听觉现象
包括音调、响度、音色等感知特性。音调取决于声音的频率,响度取决于声音的振幅,音色则与声音 的波形和频谱结构有关。
适应性调节
听觉系统具有适应性调节能力,可以在不同声音环境下保持稳定的听觉感知。例如,在嘈杂环境中, 听觉系统可以通过提高信噪比、选择性注意等方式来优化听觉效果。此外,听觉系统还可以通过学习 和记忆等认知过程来提高对特定声音的识别能力。
13
外耳、中耳和内耳结构特点
外耳
内耳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功能是收集 声音并导向鼓膜。
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等结构,是 听觉和平衡觉的感受器所在部位,其 中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将声音转 换为神经信号。
中耳
由鼓膜、听小骨、鼓室和咽鼓管等结 构组成,主要功能是传导声音,将外 耳收集的声音通过鼓膜和听小骨链传 导至内耳。
术的创新与发展。
2024/1/27
30
当前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
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
感觉障碍与疾病研究
随着生物学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感 觉器官功能生理学的研究将更加深入细胞 与分子层面,揭示更为精细的感觉机制。
未来研究将更加关注感觉障碍与疾病的关 系,探索感觉器官功能异常对生活质量的 影响,以及相应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11
视觉现象与适应性调节
2024/1/27
视觉现象
包括明适应、暗适应、色觉等现象, 这些现象是视觉系统在特定环境下产 生的适应性反应。
适应性调节
视觉系统具有强大的适应性调节能力 ,如瞳孔大小的调节、晶状体曲率的 调节等,以应对不同光线条件下的视 觉需求。
12
03 听觉系统功能生理学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ppt课件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167cf4168884868762d698.png)
第二节 视觉器官
2.远视 :前后径过短,折光力过弱。 远点消失、近点远移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二节 视觉器官
3.散光
角 膜 呈 非 正 球 面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二、眼的感光功能 (一)视网膜结构特点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二节 视觉器官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三节 听觉器官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传导:主要途径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内耳 声波→外耳道→鼓膜→鼓室空气→圆窗→内耳 2.骨传导 声波→颅骨振动→颞骨岩部耳蜗内淋巴振动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三节 听觉器官
三、内耳的感音功能 (一)耳蜗的结构特点: 三个腔:前庭阶、蜗管和鼓阶。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视觉器官 第三节 听觉器官 第四节 前庭器官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概述
感觉: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感觉的产生:感觉器官 传入通路 感觉中枢 (感受器)
感受器: 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 装置。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三)暗适应和明适应
1. 暗适应 人从亮光处进入暗处,最初视物不清,
经一定时间才恢复暗视力 2. 明适应
人从暗处进入亮光处,最初一片耀眼 光亮,片刻才能恢复明视力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三节 听觉器官
外耳、中耳为传音功能 内耳 生理学 第(耳九章 蜗感觉器)官为的功感能 音功能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11 ppt课件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11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546f76960590c69fc37640.png)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概念: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刺激能 量转变成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作用 称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细胞产生的局部电 位
发生器电位(启动电位):感受神经未 梢上的局部电位。
体内外的刺激信号
G蛋白-效应器酶-第二信使
改变离子通道功能状态 跨膜信号转导
细胞膜电位变化 (感受器电位或启动电位)
传入神经产生动作电位
真实地反应 刺激信号所 携带的信息
3、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概念: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信
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
(1)对刺激的质(性质)的编码 决定于:
刺激的性质 被刺激的感受器的种类 传入冲动所到达的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 由于机体的高度进化,某一感受器只对某种 性质的刺激起反应,产生的冲动循特定的途径 到达特定的皮层结构 所以: 感觉的引起有专门的感受位点和专用 的传输线路
①概念: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
过敏现象。
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
患病器官 心
胃、胰 肝、胆 肾脏 兰尾
体表疼痛 心前区 左上腹 右肩胛 腹股 上腹部
部 位 左臂尺侧 肩胛间
沟区 或脐区
②机制:
Ⅰ.会聚学说:
患病内脏与某 部位体表的感觉传入 纤维会聚于同一个后 角N元→痛觉错觉。
(2)对刺激的量(强度)的编码(图) 决定于:
单一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 参与信息传输的神经纤维的数目 如:触、压觉
4、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概念:用固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 时,传入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逐 渐减少的现象。
(1)快适应感受器:如皮肤触觉感受器, 利于接受新的刺激
(2)慢适应感受器:如颈动脉窦感受器, 利于机体对某些功能进行持久的监测和 调节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ppt课件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a045214431b90d6c85c7ee.png)
眼经过调节后,只要物体离眼的距离不小于近点,也能在
视网膜形成清晰的像。
非正视眼:屈光不正(ametropia)
若眼的折光能力异常,或眼球的形态异常,平行光线不能在 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称为非正视眼,即屈光不正。
近视 远视 散光
ppt课件
24
25
常见的屈光不正及矫正方法
折光异常 产生原因 成像位置 矫正方法
22
概念:瞳孔的大小随光照强度而变化。强光下瞳孔 缩小,弱光下瞳孔扩大的现象。 特点:具有双侧效应(互感性对光反射)。 意义:①调节光入眼量 , 使视网膜不因光线过强受 到损害,也不因光线过弱而影响视觉。 ②判断麻醉深度和病情危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ppt课件
22
3.双眼球会聚(convergence reflex)
1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ppt课件
1
目的要求
2
掌握: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眼的调节;近点的概念; 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视敏度、暗适应和明 适应、视野的概念。 鼓膜和中耳听骨链的增压效应;基底膜的振动和行 波理论。 熟悉:视紫红质的光化学特性;三原色学说;耳廓 和外耳道的集音作用;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耳 蜗的生物电现象。
概念:每种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形式。
如:眼的适宜刺激:一定波长的电磁波 耳的适宜刺激:空气振动的疏密波
非适宜刺激也可引起反应,但需刺激强度大
ppt课件
8
9 ㈡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transducer function)
各种形式刺激
感受器 换能
传入神经动作电位
过程:刺激→过渡性电位变化→传入神经AP
(即感受器电位or发生器电位)
一种慢电位,具有局部兴奋的性质: ①不具有“全或无” 的特征;②可总和 ③能以电紧张的形式作近距离的扩布。
感觉器官的功能PPT课件
![感觉器官的功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e3993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7.png)
细•胞神,如经猫连头接鹰等与。功能联胞有系视杆
细 胞
只 有
•
从动物种系特点看色觉
细 胞
有 三
一 种
• 感光色素分析 有 无 种 感页。
2. 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视紫红质的分解
感受器电位的形 成
26
第26页,共36页。
1)视紫红质的分解
视紫红质:视蛋白+11-顺型视黄醛
33
第33页,共36页。
4.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双眼视同一物时的视觉。双眼视野是重叠的
补充扩大视野;增强判断事物的准确性、立体感 。
34
第34页,共36页。
重点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视觉的形成过程。 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功能及其分布。 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视锥细胞的换能和颜色视觉机制。 近视和远视;暗适应和明适应;视野;隐斜
感受器(sensory receptor):分布在体表或体 内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刺激,再 将刺激转变为生物电信号,传入中枢引起 感觉的特殊结构或装置。
5
第5页,共36页。
感觉器官:感受器及其附属装置组成感觉器
官。
特殊感觉器官:人类最重要的感受器官是视觉
(眼)、听觉(耳)、位觉和平衡觉(前庭)、嗅觉(嗅 上皮)、味觉(味蕾)。这些感受器分布在头部, 成为特殊感受器。
视和斜视。
35
第35页,共36页。
作业
1.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 视觉的形成过程? 3. 人视网膜上感光细胞的种类、功能及其分布。 4. 视杆、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5. 颜色视觉机制。 6. 感觉器官?近视眼?暗适应和明适应、视野、
隐斜视?
36
第36页,共36页。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课件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b5be46d4d8d15abf234e78.png)
⑵视敏度的限度:用能分辨两点的最小视网 膜上的物像(5μm)或视角(1’)表示。
视力表是根据此原理设计的。E 字的笔画粗
细和缺口皆为1’ 。 视角 = 1’ = 1.0 (5.0)
视角 =10’ = 0.1 (3.3)
(三)眼的调节
如前简化眼所述,当看6m以外的物体时,远物发 出的光线(≈平行光线)入眼后,折射聚焦、成像在视网 膜上,看清远物。
眼的折光系统 折射成像
视网膜的感光系统 换能作用
感受器电位→视NAP
视觉中枢→视觉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一)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
光线由一媒介进入另一媒介所构成的单球面折光
体时,就会发生折射。折射能力(F2 )的大小由该单球 面折光体的曲率半径(r)和折射率(n2)决定。
若空气的折射率n1,其关系式为:
精品jing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 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器官: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指感受器对之最敏感的刺激=感受器的适 宜刺激。
中脑正中核
动眼神经副交感核 睫短N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持续高度紧张→睫状肌痉挛→近视
晶状体前后凸 折光能力↑
弹性↓→老花眼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晶状体调节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用 近点(能看清物体的最近的距离)表示。
近点越近,说明晶状体的弹性越好。
不同年龄的调节能力
2.瞳孔调节
正 常 人 的 瞳 孔 直 径 变 动 在 1.5 ~ 8.0mm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骨传导 声波→颅骨振动→颞骨骨质内耳蜗内淋巴振动。
ppt课件
27
(二) 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1.基底膜的振动及传播
ppt课件
28
2.耳蜗微音器电位
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 构可记录到一种与声波的频率和幅度完全一致的 电变化,这是一种交流性质的电变化,即微音器 电位。
ppt课件
29
光敏感度高
光敏感度低
视敏度低
视敏度高
无色觉
有色觉
下列关于视杆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2004) A.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B.能产生感受器电位 C.视敏度高 D.光敏度高 E.司暗视觉
ppt课件
19
证明两种相对独立的感光换能系统存在的主要依据: –两种细胞分布不同 –与双极细胞及节细胞联系方式(会聚与否) –动物种系特点 –细胞所含视色素
(2)瞳孔对光反射
ppt课件
9
附:
植物神经系统对眼相关部分的调节: 瞳孔: 虹膜环形肌:M(收缩、缩瞳)
虹膜辐射状肌:α1(收缩、扩瞳)
晶状体: 睫状体肌:M(收缩、视近物); β2舒张(视远物)
ppt课件
10
2005: 16、下列关于正常人眼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视远物时需调节才能清晰成像于视网膜 B.晶状体变凸有助于消除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C.瞳孔缩小可避免强光对视网膜的有害刺激 D.双眼球会聚可避免复视而形成单视视觉 E.调节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得到加强
看远物需要调节, 看近物调节程度 减少
近点,远点均近移 凹透镜校正
ppt课件
14
2.远视 hyperopia
看远物需要调节, 看近物更需要调 节,故眼容易疲 劳。
近点远移 凸透镜校正
ppt课件
15
老视 presbyopia
晶状体弹性下降,眼调节能力减弱。 看远物不需要调节; 看近物调节能力减弱(近点 远移),需用凸透镜校正。 4.散光 astigmatism 眼的角膜表面不是正球面; 需用柱面镜校正。
如眼、耳、前庭、嗅上皮、味蕾
➢功能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特点:① 无真正阈值 ② 无潜伏期和不应期 ③ 不易疲劳和适应
微音器电位是多个毛细胞在接受声音刺激时所产 生的感受器电位的复合表现。
ppt课件
30
第四节 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觉功能
下列关于视网膜上两种感光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2003) A、视杆细胞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而视锥细胞分布于中心部
B、视杆细胞对光敏感度较视锥细胞低 C、视杆细胞不能分辨颜色,而视锥细胞能分辨颜色 D、视杆细胞对被视物结构的分辨能力较视锥细胞低 E、视杆细胞传入通路的会聚程度较视锥细胞高
ppt课件
20
2. 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
感光细胞的外段是进行光-电转换的关键部位
ppt课件
22
第三节 耳的听觉功能
适宜刺激:空气振动的疏密波。 频率 20~20,000Hz 强度 0.0002-1000 dyn/cm2。
ppt课件
23
ppt课件
24
人的正常听域图
ppt课件
最大可 听阈
听域
听阈
25
与听觉有关的几个数据:
2009
16、 视网膜中央凹外对光感受分辨力高的主要原 因是: A、感光细胞密度大 B、感光细胞兴奋性高 C、感光细胞中感光色素含量高 D、传入通路的汇聚程度小
ppt课件
21
(三) 视杆细胞(rods)感光换能机制
1. 视杆细胞的静息电位 -30--40mV
暗电流:在暗处,视杆细胞的外段膜上存在一 恒定的内向电流(约55pA)。该内向电流是由 于cGMP敏感的化学门控Na+通道开放、Na+内流 形成的。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视觉器官 听觉器官 前庭功能
ppt课件
1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
➢ 概念 分布在体表或机体内部专门感受内、外 环境各种变化的结构和装置
➢ 结构
• 游离神经末梢
痛觉感受器
• 神经末梢+结缔组织被膜 环层小体、肌梭
• 感受细胞+非神经附属结构 感觉器官
ppt课件
6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折光系统+感光系统
(一)眼的折光系统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 (二)眼的调节
1. 晶状体的调节
★近点:眼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取决于晶状体 弹性。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2.瞳孔的调节 (1)瞳孔近反射/瞳孔调节反射
意义: • 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 • 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色像差。
ppt课件
11
3.双眼球会聚
眼的视近物调节机制包括 (1998) A.支配睫状肌的副交感神经释放Ach B.晶状体前后面变得更凸 C.内直肌收缩 D.瞳孔括约肌松弛
ppt课件
12
(三) 眼的折光能力异常
正视眼
非正视眼: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眼。 (屈光不正)
ppt课件
13
1. 近视 myopia
人耳能感受的声音频率为:20~20000Hz 人耳最敏感的声波频率: 1000~3000Hz 人类语言频率主要分布在:300~3000Hz
ppt课件
26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传导
主要途径: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 窗膜→耳蜗。
次要途径:声波→外耳道→鼓膜→鼓室气体振动 →圆窗膜→耳蜗。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适宜刺激 (二)换能作用 发生器电位 or 感受器电位 (三)编码作用 (四)适应(adaptation)现象
快适应感受器:嗅觉、触觉 慢适应感受器:肌梭、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所有感受器均有适应现象,但适应不等于疲劳。
ppt课件
5
155、下列感受器中,属于慢适应感受器的有: A、环层小体 B、关节囊感受器 C、颈动脉窦感受器 D、肌梭
ppt课件
16
17 .视远物和近物都需要眼进行调节的折光异 常是(2007): A .近视 B .远视 C .散光 D .老视
ppt课件
17
二、眼的感光 换能系统
(一) 视网膜的 结构特点
1.色素细胞层
2.感光细胞层
ppt课件
18
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视觉的二元论)
视杆系统(晚光觉系统) 视锥系统(昼光觉系统)
ppt课件
27
(二) 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1.基底膜的振动及传播
ppt课件
28
2.耳蜗微音器电位
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 构可记录到一种与声波的频率和幅度完全一致的 电变化,这是一种交流性质的电变化,即微音器 电位。
ppt课件
29
光敏感度高
光敏感度低
视敏度低
视敏度高
无色觉
有色觉
下列关于视杆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2004) A.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B.能产生感受器电位 C.视敏度高 D.光敏度高 E.司暗视觉
ppt课件
19
证明两种相对独立的感光换能系统存在的主要依据: –两种细胞分布不同 –与双极细胞及节细胞联系方式(会聚与否) –动物种系特点 –细胞所含视色素
(2)瞳孔对光反射
ppt课件
9
附:
植物神经系统对眼相关部分的调节: 瞳孔: 虹膜环形肌:M(收缩、缩瞳)
虹膜辐射状肌:α1(收缩、扩瞳)
晶状体: 睫状体肌:M(收缩、视近物); β2舒张(视远物)
ppt课件
10
2005: 16、下列关于正常人眼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视远物时需调节才能清晰成像于视网膜 B.晶状体变凸有助于消除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C.瞳孔缩小可避免强光对视网膜的有害刺激 D.双眼球会聚可避免复视而形成单视视觉 E.调节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得到加强
看远物需要调节, 看近物调节程度 减少
近点,远点均近移 凹透镜校正
ppt课件
14
2.远视 hyperopia
看远物需要调节, 看近物更需要调 节,故眼容易疲 劳。
近点远移 凸透镜校正
ppt课件
15
老视 presbyopia
晶状体弹性下降,眼调节能力减弱。 看远物不需要调节; 看近物调节能力减弱(近点 远移),需用凸透镜校正。 4.散光 astigmatism 眼的角膜表面不是正球面; 需用柱面镜校正。
如眼、耳、前庭、嗅上皮、味蕾
➢功能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特点:① 无真正阈值 ② 无潜伏期和不应期 ③ 不易疲劳和适应
微音器电位是多个毛细胞在接受声音刺激时所产 生的感受器电位的复合表现。
ppt课件
30
第四节 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觉功能
下列关于视网膜上两种感光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2003) A、视杆细胞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而视锥细胞分布于中心部
B、视杆细胞对光敏感度较视锥细胞低 C、视杆细胞不能分辨颜色,而视锥细胞能分辨颜色 D、视杆细胞对被视物结构的分辨能力较视锥细胞低 E、视杆细胞传入通路的会聚程度较视锥细胞高
ppt课件
20
2. 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
感光细胞的外段是进行光-电转换的关键部位
ppt课件
22
第三节 耳的听觉功能
适宜刺激:空气振动的疏密波。 频率 20~20,000Hz 强度 0.0002-1000 dyn/cm2。
ppt课件
23
ppt课件
24
人的正常听域图
ppt课件
最大可 听阈
听域
听阈
25
与听觉有关的几个数据:
2009
16、 视网膜中央凹外对光感受分辨力高的主要原 因是: A、感光细胞密度大 B、感光细胞兴奋性高 C、感光细胞中感光色素含量高 D、传入通路的汇聚程度小
ppt课件
21
(三) 视杆细胞(rods)感光换能机制
1. 视杆细胞的静息电位 -30--40mV
暗电流:在暗处,视杆细胞的外段膜上存在一 恒定的内向电流(约55pA)。该内向电流是由 于cGMP敏感的化学门控Na+通道开放、Na+内流 形成的。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视觉器官 听觉器官 前庭功能
ppt课件
1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
➢ 概念 分布在体表或机体内部专门感受内、外 环境各种变化的结构和装置
➢ 结构
• 游离神经末梢
痛觉感受器
• 神经末梢+结缔组织被膜 环层小体、肌梭
• 感受细胞+非神经附属结构 感觉器官
ppt课件
6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折光系统+感光系统
(一)眼的折光系统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 (二)眼的调节
1. 晶状体的调节
★近点:眼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取决于晶状体 弹性。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2.瞳孔的调节 (1)瞳孔近反射/瞳孔调节反射
意义: • 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 • 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色像差。
ppt课件
11
3.双眼球会聚
眼的视近物调节机制包括 (1998) A.支配睫状肌的副交感神经释放Ach B.晶状体前后面变得更凸 C.内直肌收缩 D.瞳孔括约肌松弛
ppt课件
12
(三) 眼的折光能力异常
正视眼
非正视眼: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眼。 (屈光不正)
ppt课件
13
1. 近视 myopia
人耳能感受的声音频率为:20~20000Hz 人耳最敏感的声波频率: 1000~3000Hz 人类语言频率主要分布在:300~3000Hz
ppt课件
26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传导
主要途径: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 窗膜→耳蜗。
次要途径:声波→外耳道→鼓膜→鼓室气体振动 →圆窗膜→耳蜗。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适宜刺激 (二)换能作用 发生器电位 or 感受器电位 (三)编码作用 (四)适应(adaptation)现象
快适应感受器:嗅觉、触觉 慢适应感受器:肌梭、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所有感受器均有适应现象,但适应不等于疲劳。
ppt课件
5
155、下列感受器中,属于慢适应感受器的有: A、环层小体 B、关节囊感受器 C、颈动脉窦感受器 D、肌梭
ppt课件
16
17 .视远物和近物都需要眼进行调节的折光异 常是(2007): A .近视 B .远视 C .散光 D .老视
ppt课件
17
二、眼的感光 换能系统
(一) 视网膜的 结构特点
1.色素细胞层
2.感光细胞层
ppt课件
18
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视觉的二元论)
视杆系统(晚光觉系统) 视锥系统(昼光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