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答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章节思考题及答案
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章节思考题绪论简答:1.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如何理解学习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3.学习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有哪些?判断: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基础是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第一章小学课程与教学的本体判断:1.课程定义的分歧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一种课程定义,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条件下产生的。
正确2.课程的定义是不断发展的。
简答:1.西方和我国课程与教学发展经历的主要历史阶段。
2.常见的主要课程观有哪些?3.古德莱德提出的五种层次的课程。
4.教学概念的主要归属类型有哪些?论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第二章小学课程规划与教学设计名词解释:学校课程规划判断:进行学校课程规划的研制主要是基于课程政策、课程理论、学校实际。
简答:1.学校课程规划的研制路径。
2.学校课程研制的保障条件。
3.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4.小学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
5.小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第三章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判断:在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上要坚持系统化、具体化、层次化的特点。
简答:1.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
2.典型的课程目标取向有哪些?3.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来源。
4.小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有哪些?5.设计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步骤有哪些?论述:1.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2.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3.行为目标的表述方法。
第四章小学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名词解释:1.课程资源2.校本课程开发3.教学内容简答:1.课程资源的分类有哪些?2.课程资源观的基本理念。
3.小学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有哪些?4.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方法有哪些?5.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有哪些?6.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主要有哪些?论述:1.小学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2.小学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3.小学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环节第五章小学课程与教学组织名词解释:1.课程组织2.课程类型3.显性课程4.班级授课制简答:课程组织的基本要素。
课程与教学论部分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部分答案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题第一章2、怎样学习课程与教学论(26)(简)答:(一)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1、课程与教学的概念2、基本原理和价值观念 3、专业技能(二)联系实际,学思结合。
1、学必有思2、以思促学3、学而知思(三)注意扩展学习,阅读一些专业名著和专业杂志。
1、要读写课程与教学论的名著2、要丰富课程和教学论的历史知识,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状况 3、看看专业杂志 4、要多看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专业书籍5、学习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终生努力。
总之,学习永无止境。
第二章2、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有哪些(5、6)(简或填)答:外在因素:社会、儿童和知识;内在因素:学制、课程传统、课程理论和课程规律。
3、了解我国和西方古代学校课程(41)(选)第三章1、课程目标的涵义(61)(名)答: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观和任务指标,从技术上看,又可以看成课程的水平和标准。
2、课程目标的取向(62)(填)答:一、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1、识本位的价值取向2、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3、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二、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
普通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特点:个性化、开放性)5、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一)、(二)(78)(选、简)答:(一)选择小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
基础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二)小学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
小学语文;小学数学第四章1、什么是校本课程(101) (名)答: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活动。
它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造,能够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和教育理想。
3、校本课程开发的五个环节(112)(简)答:1、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机构、确定负责人(重要基础)。
2、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制度,保证教师有时间和兴趣投入校本课程的开发。
3、组织教师进修学习,或是把专家请进来,或是把教师送出去,提高教师的素质。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C2. B3. A4. D5. B6. C7. A8. D9. A10. C11. B12. A13. D14. C15. B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错2. 对3. 对4. 错5. 对6. 错7. 对8. 错9. 对10. 错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应该如何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让学生参与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价。
-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变得有趣和有意义。
- 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
-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让他们学会主动获取知识。
-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如何评价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进步。
-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4. 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具体运用方法如下:- 使用动画、图片和视频等视觉效果来展示知识点,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 利用音频和视频资源来呈现实地和复杂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制作互动课件,让学生通过触摸屏幕或点击按钮参与课堂互动。
四、论述题(20分)请以600字左右的篇幅,论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程与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实现方法”。
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程与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完整版)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种科学!数学的基本特征: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生活性,现实性,体验性。
数学的发展过程: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只关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教师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育活动中。
总体目标: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答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答案姓名:专业:学号:学习中心:成绩:一、名词解释1.课程(1)作为学科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作为目标或计划是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
(3)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
2.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国家对特定阶段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教学大纲则是由国家统一制定、颁发的国家课程标准,围绕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规定各课程门类所要达到的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具有统一性、普遍性和强制性。
是各类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是课程的核心,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及评估的基本依据。
3. 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二、简答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①学习速度;②学习结果;③学习体验是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2. 简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及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3. 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答:新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改变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师生应该是一种交往关系、和协关系,共同创造有价值的学习关系。
和协的师生关系,爱字当头,爱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灵魂。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怎样爱学生?尊重,首先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_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_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三个标准是()。
参考答案:连续性_序列性_整合性2.通常我们所说的备课,要“备”,除了要钻研教材之外,还包括()。
参考答案:设计教法_研究学生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参考答案:实验法4.《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参考答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5.启发式教学最早可见于()。
参考答案:孔子6.杜威提出实现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具体途径是()。
参考答案:主动作业7.(多选题)现代教学论三大流派包括()。
参考答案:发展性教学_结构主义教学_范例教学8.(判断题)人本主义流派高度重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的发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参考答案:正确9.(多选题)下列有关必修课程属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它是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的课程_其目的是确保普通教育的共同基础,以及学生的基础学力10.(多选题)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
参考答案:系统_方法11.(单选题)“体现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指的是()。
参考答案:教育目标12.(单选题)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使人为过完满生活做好准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知识”的教育家是()。
参考答案:斯宾塞13.(判断题)教育目的等于教育方针。
参考答案:错误14.(单选题)我国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国际上最通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参考答案:班级授课制15.(单选题)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参考答案:裴斯泰洛齐16. 1.(单选题)根据古德莱德课程实施层次,在课堂上具体实施的课程是()。
参考答案:运作的课程17.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级里,由一位老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后题答案第二版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后题答案第二版1. 下列算式中,运用乘法交换律使运算简便的是()[选择题] [单选题] *A、64×101B、125×66×8(正确答案)C、352×5×22. 去掉()末尾的0,这个数的大小就改变了。
[选择题] [单选题] *A、300(正确答案)B、6.80C、2.0203. 小方3分钟跳绳453下,小明2分钟跳286下,()的速度快。
[选择题] [单选题] *A、小方(正确答案)B、小明C、无法确定4. 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
()[选择题] [单选题] *A、99+1×23=100×23B、201×50=200×50+1C、75+34+66=75+100(正确答案)5. 把69900元改写成用“万元”作单位并精确到十分位的是()[选择题] [单选题] *A、6.9万元B、7万元C 、7.0万元(正确答案)6. 25×4÷25×4的结果是()。
[选择题] [单选题] *A、1B 、 4C、 16(正确答案)7. 117×3+117×7=117×(3+7),在计算时运用了( ) [单选题] *A乘法分配律(正确答案)B乘法结合录C乘法交换律8. 下列不是小数计数单位是()。
[选择题] [单选题] *A 、十分之一B、百分之一C、千(正确答案)9.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法 [单选题] *A加法B乘法C除法(正确答案)10. 已知4×▲一■×4=72,那么▲一■=( )。
[单选题] *A18(正确答案)B24C911. 计算25×4×125×8=(25×4)×(125×8),运用了()【填运算定律的名称】。
[单选题] *A乘法分配律B乘法结合律(正确答案)C乘法交换律12. 大于0.2而小于0.5的小数有()。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3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以及答案一、选择题1、数学的属性表现在:数学是一门既研究空间形式,又研究空间关系的科学。
既研究数量关系又研究数量形式的科学。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的呈现方式:1、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 2、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 3、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3、按照我国比较传统的认识,将数学能力结构分为:(1)运算能力。
(2)空间想象能力。
(3)数学观察能力。
(4)数学记忆能力。
(5)数学思维能力。
4、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分解为:环境、情绪、社会、生理和心理五大类。
有简单地分解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大类。
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任务呈现方式:1、情景呈现2、复习导入 3、直接呈现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环套式的组织形式 2)、回旋式的组织形式3)多项式的组织形式 4)、反推式的组织形式7、弗莱登塔尔认为,丰富的教学情景包括:(1)场所;(2)故事;(3)设计;(4)主题;(5)剪辑。
8、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1、提示型的教学方法2、问题解决型的教学方法 3、自主型的教学方法9、教学设计的学习需要分析包括学习的:1、学生分析的内容 2、学生分析的任务10、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由下列哪几部分组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等四大领域。
11、设计教学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一般是从设计教学目标开始。
12、学习评价的价值:(1)导向价值;(2)反馈价值;(3)诊断价值;(4)激励价值;(5)研究价值。
13、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1)、前期组织准备(2)、任务提出(3)、理解数学(4)、学习评价。
14、课堂活动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四要素的构成方式具有动态性和生成性的特点。
15、数学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1、生活化策略 2、操作性策略3、情境激疑策略4、知识迁移策略16、影响儿童概念学习的因素主要有:儿童的经验,儿童的语言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儿童的思维水平等等。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离线作业答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课程答:(1)、课程作为学科。
定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
定义:课程是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
(3)、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是体验。
定义: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答:课程目标是某一课程门类或科目学习完以后所要达到的学生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描述性指标,是课程设计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课程内容。
课程组织、教学实施等后继课程因素的设计和操作,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
由于教学大纲的重点是对教学工作做出规定,主要表现的是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若干教学建议,使教师更加关注知识点,关注学习的效果,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最显著的变化是课程目标发生了根本改变。
过去,课程目标侧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如今,课程的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因此,新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义。
3、“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答:从字面上理解:“教教材”,即(教师)教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用教材教”,即(教师)用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
“教教材”有三种境界,教教材的思想、精神、灵魂,其为最高境界;根据教材设计意图教教材,其为较高境界,教教材上的知识、方法、技能,其为一般境界。
很明显,“用教材教”要体现的理念早已包含在“教教材”的最高境界之中了。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_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_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
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答案:
维果茨基
2.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包括()。
答案:
忠实取向
相互调试取向
创生取向
3.课程组织的顺序性是指课程组织的“广度”范围之内的水平组织,是指直线式
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
答案:
错误
4.程序教学的原则包括()。
答案:
积极反应原则
小步子原则
及时反馈原则
自定步调原则
5.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核心点)是()
答案:
学校精神文化重建
6.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可以把课程评价分为()。
答案: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7.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包括()
答案: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8.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以将课程分为()
答案: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学校课程
9.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概括为()
答案:
教师中心
教材中心
课堂中心。
(完整版)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及答案一、论述题1、试论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的主要观点及现实意义。
p238答: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是教学的一条规律。
—般地说,知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智力是人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是顺利完成反映的主观条件,智力发展得好,才能深入地掌握知识。
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的进程、广度和深度。
二者在教学过程中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
智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但并不是只要传授了知识,学生的智力就会自然地发展起来。
实际上,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的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的非但不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甚至会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
就是说并不是任何知识的教学都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得到较好发展。
当代教学越来越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二者关系,只有把握好二者的联系,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才能把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起来。
这在当前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试论选择与应用教学方法的原则。
P267答: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原则主要是:(1)坚持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应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启发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是一种科学、民主的教学方法。
注入式教学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把学生看成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片面注重知识传授。
注入式教学方式既不利于学生真正领会掌握知识,又不利于其智慧的发展,是一种不科学不民主的教学方法。
(2)要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具体体现教学目的和任务。
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依据实际条件,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防止教法格式化。
(3)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适合教学内容特征,如概念性内容可选用讲授法,自然现象的规律揭示可选用演示法等。
小学教学与课程论
第一讲: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内涵一、两个核心概念:课程与教学(一)课程的内涵:1、国外学者对课程的定义:(课程是学习方案;课程是学程内容;课程是有计划的学习经验;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的构造系列)2、我国学者施良方也归纳出了6 种典型的课程定义:①课程是教学科目。
②课程是有计划的教学活动③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
④课程是学习经验。
⑤课程是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⑥课程是社会改造。
3、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Goodlad)从课程实施的纵向层面提出课程可分为五个层次:①理想课程:课程专家认为应该做的课程,如学生应该达到什么目标,应该设计什么课程,②正式课程:相关理论用文件表述,文件表述应有可行性,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文件。
③感知课程:教育实践工作者对教育文件的理解。
④运作课程:又叫做操作课程,在实际课堂活动中,教师如何组织学科运行和学生活动⑤体验课程:学生得到了什么。
4、课程至少应包括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儿童的成长发展,不单是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意志、价值观和品德的发展过程;二是课程必须是教育的总体计划,既包括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还包括其他形式的教育;三是学习不是使儿童单纯被动地接受学科,而是要求儿童积极地参与活动。
(二)教学的内涵教学是一种活动,活动是教学的根本属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这种活动包含着教与学两个方面,并且是统一于一个过程;活动的对象是特定文化。
第二节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活动说:把课程与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规律说:把课程与教学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
问题说:把课程与教学活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1、课程与教学论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属于事实问题。
如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等客观属性“为什么”,属于价值问题。
如课程与教学目的的设定、价值取向和方法与途径的选择等“如何做”,属于技术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不仅要研究事实与价值,也要研究其实现形式、活动程序和操作方法等。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第一篇: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以及答案一、选择题1、数学的属性表现在:数学是一门既研究空间形式,又研究空间关系的科学。
既研究数量关系又研究数量形式的科学。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的呈现方式:1、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2、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3、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3、按照我国比较传统的认识,将数学能力结构分为:(1)运算能力。
(2)空间想象能力。
(3)数学观察能力。
(4)数学记忆能力。
(5)数学思维能力。
4、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分解为:环境、情绪、社会、生理和心理五大类。
有简单地分解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大类。
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任务呈现方式:1、情景呈现2、复习导入3、直接呈现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环套式的组织形式 2)、回旋式的组织形式 3)多项式的组织形式 4)、反推式的组织形式7、弗莱登塔尔认为,丰富的教学情景包括:(1)场所;(2)故事;(3)设计;(4)主题;(5)剪辑。
8、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1、提示型的教学方法2、问题解决型的教学方法3、自主型的教学方法9、教学设计的学习需要分析包括学习的:1、学生分析的内容2、学生分析的任务10、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由下列哪几部分组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等四大领域。
11、设计教学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一般是从设计教学目标开始。
12、学习评价的价值:(1)导向价值;(2)反馈价值;(3)诊断价值;(4)激励价值;(5)研究价值。
13、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1)、前期组织准备(2)、任务提出(3)、理解数学(4)、学习评价。
14、课堂活动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四要素的构成方式具有动态性和生成性的特点。
15、数学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1、生活化策略2、操作性策略3、情境激疑策略4、知识迁移策略16、影响儿童概念学习的因素主要有:儿童的经验,儿童的语言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儿童的思维水平等等。
福师1108考试批次《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108考试批次《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福师1108考试批次《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5题,计40分)1、课程考核知识点:课程的概念,参见在线课件第一专题第一节2、学习方式考核知识点:学习方式的概念,参见教材P185或在线课件第六专题3、学习速度考核知识点:学习速度的概念,参见P44、智慧含金量考核知识点:学习结果,参见P75、对话考核知识点:对话教学,参见P138二、简答(每题8分,共5题,计40分)1、如何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考核知识点: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参见P56-612、简述新课程的发展观。
考核知识点:新课程的发展观,参见P11-143、简述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特征。
考核知识点: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参见P107-1094、简述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考核知识点: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参见P167-1825、简述教学对话的意义及其实施。
考核知识点:对话教学,参见P138-140三、论述(20分)阐述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理解。
考核知识点: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参见P65-71福师1108考试批次《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二及参考答案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题,计32分)1、学习兴趣考核知识点: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参见P1872、学习责任考核知识点: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参见P1883、校本研究考核知识点:校本研究,参见P2034、自我反思考核知识点:自我反思的内涵,参见P205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5题,计40分)1、简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发展性教学,参见在线课件第四专题第二节2、简述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
考核知识点:新课程培养目标,参见在线课件第二专题第一节3、简述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
考核知识点: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参见P187-200 4、简述校本研究的基本要素。
(完整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1)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一、选择题1.根据古德莱德课程实施层次,在课堂上具体实施的课程是()。
A.理想的课程 B. 正式的课程 C. 理解的课程 D. 运作的课程2.“四书”作为我国元、明、清三代的考试的主要依据,不包括()。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春秋》3.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使人为过‘完满生活’做好准备”,为人类种种生活做准备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知识的教育家是()。
A.施瓦布 B. 斯宾塞 C. 博比特 D. 查特斯4.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 《师说》5.教学论学科诞生的标志是()的出版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斯宾塞的《教育论》6.通常我们所说的备课,要“备”,除了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之外,还包括()。
A.研究学生 B. 设计作业 C. 设计评价 D. 指导学法7.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包括()。
①目的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得当④组织得好⑤学生掌握所有教学内容⑥教学效果好A.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⑤⑥C. ①②③④⑥D. ①③④⑤⑥8.“跳一跳,摘桃子”是因为学生存在()。
A.关键期 B. 高峰期 C.平衡期 D.最近发展区9.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教育家是()。
A. 洛克B. 赫尔巴特C. 夸美纽斯D. 卢梭10.杜威教学理论的特点是儿童中心、经验中心、()。
A.教师中心 B. 书本中心 C. 课堂中心 D. 活动中心11. 古德莱德认为,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是()。
A.正式的课程B.理解的课程C.运作的课程D.经验的课程12.六书是中国第一套较为完整的教科书,主要包括:《诗》、《书》、《礼》、《易》、《乐》()。
A.《大学》 B. 《中庸》 C.《孟子》 D. 《春秋》13.我国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国际上最通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课程与教学论》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答案
一、原题
1. 课程与教学论的内容有哪些?
答:课程与教学论的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教学管理、教学技术、教学研究、教学资源管理、教学环境设计等。
2. 课程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答:课程设计的步骤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策略的确定、教学评价的确定、教学管理的确定、教学技术的确定、教学研究的确定、教学资源管理的确定、教学环境设计的确定等。
3. 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游戏法、角色扮演法、探究式学习法、设计式学习法、虚拟现实技术等。
4. 教学策略有哪些?
答:教学策略包括:激励策略、指导策略、组织策略、设计策略、评价策略、控制策略、技术策略等。
5. 教学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答:教学评价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抽样法、比较法、模拟法、投票法、投票法等。
(完整版)答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doc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10 分,共 3 题,计 30 分)1、课程: (1)作为学科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 作为目标或计划是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
(3) 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特定阶段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教学大纲则是由国家统一制定、颁发的国家课程标准,围绕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规定各课程门类所要达到的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具有统一性、普遍性和强制性。
是各类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是课程的核心,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及评估的基本依据。
3、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二、简答(每题10 分,共 3 题,计 30 分)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①学习速度;②学习结果;③学习体验是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2、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答:新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改变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师生应该是一种交往关系、和协关系,共同创造有价值的学习关系。
和协的师生关系,爱字当头,爱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灵魂。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怎样爱学生?尊重,首先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只有尊重,学生才感到师生平等。
其次尊重学生还应该包含赏识学生,我们不能仅仅以分数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而忽视了学生的其它方面,如品格修养、文明习惯、劳动态度甚至身体素质等。
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欣赏学生,树立悦纳意识。
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应与学生一起合作与探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余地,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
1、课程:(1)作为学科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作为目标或计划是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
(3)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国家对特定阶段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教学大纲则是由国家统一制定、颁发的国家课程标准,围绕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规定各课程门类所要达到的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具有统一性、普遍性和强制性。
是各类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是课程的核心,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及评估的基本依据。
3、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
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①学习速度;②学习结果;③学习体验是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2、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
答:新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改变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师生应该是一种交往关系、和协关系,共同创造有价值的学习关系。
和协的师生关系,爱字当头,爱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灵魂。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怎样爱学生?尊重,首先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只有尊重,学生才感到师生平等。
其次尊重学生还应该包含赏识学生,我们不能仅仅以分数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而忽视了学生的其它方面,如品格修养、文明习惯、劳动态度甚至身体素质等。
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欣赏学生,树立悦纳意识。
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应与学生一起合作与探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余地,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
习,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我,促进课堂上师生间互动。
最后,教师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扩展知识视野,培养过硬的、学生佩服的教学业务水平,提升教育艺术,完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品质,努力使自己在学生心目成为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个性魅力的人。
3、如何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答:不忽视精心地预设,同时将生成作为一种自觉地追求.准确预设,有效生成“预设”,没有预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互动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
所以如何准确地预设将直接影响着“生成”;多种预设,促进生成教师不但要预设学生的“已知”,还应该注重预设学生的“未知”。
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放弃预设,创造生成课堂是千变万化的,不论教师做了多么充分的预设,课堂上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意外的事情,课堂教学是有目标的,但学生的兴奋点往往与教学目标不一致;放大错误,升华生成,错误是一种自然现象,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很好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教师可应用错例,及时地放大错例,只有对“错例”进行理性反思、探寻“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杜绝旧病复发。
总之,“预设”和“生成”仿佛是一对孪生姐妹,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
三、材料分析(每题40分,共1题,计40分)
阅读“第十名现象”,谈谈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
周武是杭州市天长小学多年的班主任。
在一次学生毕业20周年的聚会中,他惊异地发现,一些业绩较为突出的同学,在小学时期大都是学习成绩不够显眼的学生;相反,当年老师们很喜欢的几个尖子生却大都业绩平平。
这种反差让周武陷入了久久的深思:为什么尖子生没有按照当初的预想发展下去,而一些不起眼的学生长大后竟能脱颖而出呢?于是,他开始了一项关于该校小学毕业生成长经历的跟踪调查。
十年的调查中他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在实行百分制的情况下,在小学期间前几名的“尖子”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淡出”优秀行列,而许多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竟很出人意料地表现出色。
周武将这一现象称为“第十名现象”。
这是为什么呢?
周武在充分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在过去,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往往很单纯地用语文、数学成绩给孩子们排名。
而家长们则督促、强迫孩子挤进前几,搞得他们压力很大。
这使他们在培养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约制,反而束缚了他们智力的发展。
又因为他们都是听话的“好孩子”,一些好的个性也会被束缚。
另外,老师们“抓两头,带中间”的教学方法,使这些尖子生在学习上很容易得到老师的“关照”,从而削弱
了他们的学习上的独立性。
因此后来就不适应中学相对较为“松散”的教学方法,从而“淡出”优秀行列。
与此相反,第十名左右的学生虽然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是较活泼,灵活性强,学得较为轻松,兴趣广泛,老师不大注意这些学生,因此其学习的独立能力较强,有很大的潜力。
另外,这些学生没有保住“前三名”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健康的心态中学习。
这是他们有“后劲”,进步和成才概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周武说:“这种尖子生与‘第十名’的差别,实际上就是用10分力气得了9分收获与用5分力气得了8分收获的差别。
相比之下,后者分数低,但论潜力和能力,自然要胜过前者……”
答:教育中的“第十名现象”,大概意思是说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成绩经常排名十名左右的学生,将来考大学或者工作以后往往会比读书时总是名列前茅的同学表现得更为出色。
“第十名现象”不仅对教师有所启发,对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们也应该有所启发。
中上等学生与尖子生比起来,学习压力相对较轻,归自己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多,使他们有时间用于思考探索,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培养了自己的兴趣特长与创新能力,自然这些学生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从而给我们提示成功的教育应在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尽量减小其心理压力,给其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使之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
并对其发展加以引导,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第十名现象”打破了第一名才是好学生的概念,其实质体现的是学习的效率。
学习效率高的学生并不是那些成绩最好的,而是那些处于中上游的学生,虽然上学时不是状元,但在工作中却是佼佼者。
从而好学生的便有了新的概念——成绩中上等,且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为之不断努力。
我们的教育与成功教育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导致众多好学生被埋没,因此需要教育部门、老师及家长及时转变观念,培养出更多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