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小学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小学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2. 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内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三、教学重点:声音传播的方式和原理。
四、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五、教学准备:幻灯片、茶杯、笔记本、玩具响铃、音箱。
六、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都听过声音吧?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呢?”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适当给予肯定和引导。
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Step 2:理论讲解(15分钟)1. 教师使用幻灯片或黑板等工具,向学生介绍声音传播的方式。
2. 分析和解释空气作为声音传播的媒介,并通过示意图简单说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过程。
Step 3:实验演示(20分钟)1. 教师准备茶杯、笔记本、玩具响铃和音箱。
2. 教师将茶杯搁在桌面上,然后用笔记本轻轻敲击茶杯边缘,让学生观察茶杯是否发出声音。
3. 学生讨论声音传播的原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结论:声音通过物体的振动传播。
4. 教师示范使用音箱发出声音,学生集中听并描述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Step 4:讨论和总结(15分钟)1. 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声音传播的要点:声音需要媒介,通过物体的振动传播。
2. 教师带领学生回答问题,巩固学生对声音传播的理解。
3. 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教师进行及时点评和指导。
Step 5:扩展延伸(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媒介中声音的传播情况。
例如,声音在水中、木头中或金属中会有什么样的变化?2.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
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肯定鼓励。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问题拓展学生思维。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观察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情况。
写一篇关于观察结果和思考的小短文。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时。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
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传播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他们对声音传播的原理和条件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传播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学会用实验方法探究声音传播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2.教学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电话通话,引发学生对声音传播的思考,导入新课。
2.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从而得出声音传播的条件。
3.探究声音传播的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传播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如声波的传播、声音的放大等,从而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4.总结与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感受,总结声音传播的条件和原理。
5.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提高通话质量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声音传播的条件2.声音传播的原理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实验和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等。
终结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声音传播条件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案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目的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心理目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传播。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方式。
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水槽、水、烧杯、石块、课本、小盒、土电话、铃铛、小槌、鼓、鼓槌、纸屏、泡沫小球。
2、演示材料:水槽、小石子、高锰酸钾。
3、其它材料:课件、记录单、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电影片段:①铃声及同学们从不同的地方跑到教室的情景;②花样游泳表演;③人把耳贴在铁轨上探听远处是否有火车到来声情景……2、设疑引导讨论:看了刚才的影片,你有什么想法?说说你对这些现象的解释?还有什么想要弄明白的问题?……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课题)二、新授:(一)声音在气体中传播。
1、同学们想一下,平时课下你在哪活动,就像刚才影片中的那样,你们听到什么声音来到教室上课?……同学们从不同的地方听到铃声来到教室上课这说明什么?2、小组讨论。
3、谁来说一说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小组汇报)4、教师板书-—方向:四面八方空气(二)声音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1、同学猜测声音在液体、固体中能否进行传播?根据什么?2、同学通过实验验证:a、学生介绍实验材料b、出示实验要求c、分组设计实验并验证(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设计实验并验证,注意边实验边填写实验记录单,如果实验中出现困难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取实验探究建议卡。
)d、汇报实验结果:通过实验你验证了声音能在什么中传播?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出的结论?(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3、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实验验证了声音不仅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像桌子、课本、土电话、文具盒等这样的固体中和水这样的液体中传播。
2020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020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 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进行传播,并且可以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
同时,学生还能了解到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对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声音传播的原理和速度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声音传播的原理,从而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知道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并且可以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难点: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状态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讨论交流来探究声音传播的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尺子、毛巾、瓶子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声音传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传播需要什么?2.呈现(10分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声音的传播。
实验一:将气球放入瓶子中,气球发出声音,让学生观察气球对瓶子的影响。
实验二:将尺子放在桌子上,拨动尺子,让学生听声音的传播。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气球、尺子、毛巾等材料进行探究,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传播的原理。
5.拓展(10分钟)讨论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状态的关系。
教师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如:声音在空气、水、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以及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等基本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等基本知识。
但在声音传播方面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难点:让学生理解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以及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采用提问法、启发法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音叉、尺子等)、放大镜、声音传播的介质(如空气、水等)。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展示声音传播的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期学习的声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和课件演示,呈现声音传播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现象,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声音传播的原理。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通过讨论和交流,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教案——《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懂得如何保护听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听力的意识,养成良好听力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掌握声音在空气和固体中传播的不同特点。
2.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声音对人体造成的损害,明确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课件、投影仪等2.实验器材:灵敏麦克风、音箱、零食袋等。
3.教学材料:声音传播的动画片、口哨声、手机等。
四、教学步骤1.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播放声音制造器,让学生猜测声音源。
(3)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源振动越强,发出的声音就越响。
(4)介绍声音传播的两种方式:空气传播和固体传播,并展示声音传播的动画片。
2.实验探究(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利用麦克风和音箱实验,展示音乐在空气中的传播。
(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将零食袋贴在眉毛上,模拟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不同。
3.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产生方式和传播原理,探究声音传播速度和声音对人体的影响,懂得如何保护听力。
4.巩固与扩展(1)让学生用手机播放不同的声音,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声音的高低、强弱和音色等方面的差异。
(2)让学生互相模仿口哨声,探究声音的产生原理,通过调整呼气流量、口形等方式,改变口哨声的音色。
五、总结与评价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理解声音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掌握保护听力的方法,培养学生爱护听力的意识。
同时,通过实验、讨论和比较等方式,让学生获得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探究,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科版科学四上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3课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科学探究目标
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音叉、一个水槽、木质米尺、棉线、记录表、土电话材料。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说课稿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并且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传播的规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科学探究有浓厚的兴趣。
但他们对于声音传播的原理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活动来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引导和启发,让他们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并能够比较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活动,探究声音传播的规律,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
2.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比较,声音传播规律的探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来学习声音传播的原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声音传播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声音传播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
3.探究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3《声音是怎么传播的》优秀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3《声音是怎么传播的》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声音是怎么传播的》这一课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设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声音的传播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声音的基本概念,如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等,对于声音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声音的传播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知道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的细致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和设备:气球、小号、乒乓球等。
2.教学课件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将一个气球放在嘴边,吹气球并听声音。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和视频,向学生介绍声音的传播原理,让学生初步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1:将小号放在嘴巴边上,吹小号并观察声音的传播。
实验2:将乒乓球放在小号上,吹小号并观察乒乓球的跳动。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否相同?进行简单的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声音的传播原理。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进行一个家庭小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加深对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教案-小学科学教案
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一、教材简析: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中的第五课时教学内容, 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 学生自主设计方案, 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从而得出声音能在固体、气体和液体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以及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是不一样的等科学知识。
二、教学背景:
四、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 教师是这样做的。
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自己自由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没有过多的干预学生的实验, 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大胆的去操作, 一种方法和一种材料不够,又用另一种方法, 另一种材料,一堂课下来, 有的组使用了多种方法, 多种材料,终于明白了声音可以通过这些材料来传播,而且传播的速度和效果也有很大的区别,并将实验记录填写的很好。
正是教师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才能在课堂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这正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最好体现。
教学中, 启发与鼓励学生质疑求异, 让学生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见解, 让学生养成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设计多种方法进行实验, 鼓励学生质疑求异,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为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我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重视实验教学, 让学生在活动、实验中边用脑想, 边用手做,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在这堂课中应该改进之处: 在实验器材的准备上, 应提早准备不能缺少材料;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调动所有的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验中要注意保管好实验器材;实验记录的填写应先做示范。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探究声音的传播现象,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声音的传播原理:介绍声音是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的振动传播的。
2.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应用拓展:引导学生运用声音传播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方面,还需要通过实验和引导进一步深化。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的传播现象已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玻璃杯、水、线、木棒等。
2.教学课件:声音传播原理的动画、实验操作步骤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声音传播的主题,如:“你们听说过‘隔墙有耳’吗?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墙另一边的声音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介绍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如声音是通过介质的振动传播的。
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传播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讨论实验结果,让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巩固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运用声音传播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为什么我们在电话里能听到对方的声音?”“声音在真空中能否传播?”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声音传播原理及其应用。
小学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 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 掌握声音传播的条件和特点。
4.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总结声音传播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声音传播的条件和特点。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总结声音传播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 通过实验观察和总结声音传播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老师可以利用一个小游戏来引入今天的课题。
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轻轻拍打桌子,让学生猜猜声音是从哪里传来的。
然后让学生交流他们的猜想。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 观察实验(20分钟)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传播的过程。
老师可以使用一个敲击铃声,然后让学生观察声音传播的现象。
可以有以下实验设置:实验1:将一个哨子放在教室的一角,然后教师用力吹哨子。
要求学生观察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然后让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实验2:在教室中间放一个空玻璃瓶,用力吹响哨子,并观察声音的传播。
然后让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实验3:将敲击铃声源放在教室的一角,让学生观察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然后让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实验4:将敲击铃声源放在教室中间,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
然后让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在每个实验完成后,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帮助他们发现声音传播的条件和特点。
3. 概念讲解(20分钟)在学生进行实验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声音传播的概念和原理。
引导学生理解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声音通过介质的振动传播,当介质的分子振动时,声音能够传播。
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可以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示声音传播的过程。
4. 归纳总结(15分钟)让学生回顾实验和概念讲解的内容,然后帮助他们总结声音传播的规律和特点。
可以指导学生以下问题: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传播需要什么条件?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吗?声音的传播有什么特点?通过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声音传播的规律和特点。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这一章节的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主要介绍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点,培养对声音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a. 理解声音的产生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是机械波。
b. 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包括空气传声、固体传声和液体传声。
c. 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声音的传播过程。
2. 过程与方法:a.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并总结规律。
b.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讨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a.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科学好奇心和求知欲。
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合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声音的产生和听觉器官的结构。
他们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点可能还不够清楚。
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声音传播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声音的产生和听觉器官的结构。
b.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吗?有没有听说过声音是一种机械波?第二环节:呈现新知a. 准备一段录音或演示声音传播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和听取。
b.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有什么特点?c. 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示例:教师播放一段录音,例如钟声。
学生观察并描述声音是如何从扬声器传播出来的,声音的传播路径是什么,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吗?学生可以提出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观点。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a.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一个空玻璃瓶和一根细棍。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传播,并且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声音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其传播的原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难点: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扬声器、泡沫、硬纸板、尺子等。
2.课件:声音传播的动画演示。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扬声器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
提问:“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呈现(10分钟)展示声音传播的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传播的过程。
同时,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3. 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一:将扬声器放在泡沫上,让学生听到声音,然后将扬声器放在硬纸板上,再次让学生听到声音,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
实验二:让学生用尺子敲击桌子,观察声音的传播。
4. 巩固(5分钟)讨论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提问:“你们观察到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有怎样的区别?”引导学生总结出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状态有关。
5. 拓展(5分钟)讲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米/秒。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等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周围的声音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声音传播的原理和机制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熟悉的声音现象入手,引导他们探究声音传播的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等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法,探究声音传播的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难点: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实验、讨论和讲授等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传播的原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听一些声音,如音乐、动物的叫声等,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现象,激发学生对声音传播的好奇心。
2.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学生观察和体验一些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现象,如敲击鼓、弹奏乐器等,让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探究声音的传播: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在空气中传播声音、在水中共享声音等,引导学生发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4.讨论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通过讨论和实验,让学生理解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原因。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声音传播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1课时)【课标要求】《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的第三课。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变化,。
本节课将以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声音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而振动又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最后通过制作土电话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声音传播方式的理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科学探究目标1.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2.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教学重点】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教学难点】通过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学习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认识世界。
【教学方法】实验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教学准备】一个音叉、一个水槽、棉线、纸杯子、记录表,教学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聚焦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就听到了鼓声。
而且,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
那么,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请同学们来猜一猜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评价:同学们非常棒,都有了自己的猜测。
现在我们来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二.科学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以同桌为一组,仔细聆听并展开讨论,并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
探索一: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有关系吗?同学们观看视频《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并以小组为代表汇报关于“你听到了声音吗?你有什么结论?”的讨论结果。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公开课教案3篇)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一)【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的第三课。
教材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聚焦。
教材通过让同学们听鼓声,观察鼓面振动,提出今天的核心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第二部分:探究。
通过对比真空和空气状态下同学们的声音体验,知道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
通过比较靠近桌面听到的声音和不靠近桌面听到的声音,知道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
通过观察音叉在水中的现象,听在水槽璧上的声音,知道声音也能在水中传播。
第三部分:研讨。
通过几个小问题,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加深对于声音在物质中传播途径的掌握和理解。
第四部分:拓展。
通过制作土电话,玩土电话的活动,让同学们加深对于声波的理解,感知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变化,但由于声波的不可见性,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仍然很难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而振动又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同时也很难理解声音的传播能穿过空气等物质。
虽然很多学生知道“声波”这个词,但对于真正描述什么是“声波”,“声波”的特征等,这部分概念仍然是空白的,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1.声音能够在空气、固体、水中传播。
2.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效果不同。
3.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科学思维:1.通过实验研究声音可以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2.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能简单地描述声音的传播方式。
3.了解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探究实践: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态度责任:通过实验设计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在实验过程中,能积极大胆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22.讨论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交流对声音传播的理解。
23.汇报活动:学生向全班汇报实验结果,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24.设计活动: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其他因素。
通过以上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品质。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这些问题和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音传播的原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一.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教材,以实验和探究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得出结论。这一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我采用了实验法和问题驱动法进行教学。以下是课堂实录:
一、导入(5分钟)
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几个声音传播的生活场景,如雷声、电话铃声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传播。
二、呈现(5分钟)
我向学生介绍了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传播现象。
三、操练(10分钟)
八、板书(5分钟)
我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声音传播的原理。
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实验步骤和方法不够熟悉,导致实验结果不明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实验前对实验步骤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同时,我还让学生重复实验,以确保他们能够掌握实验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4.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
5.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的细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案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目的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心理目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传播。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方式。
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水槽、水、烧杯、石块、课本、小盒、土电话、铃铛、小槌、鼓、鼓槌、纸屏、泡沫小球。
2、演示材料:水槽、小石子、高锰酸钾。
3、其它材料:课件、记录单、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电影片段:①铃声及同学们从不同的地方跑到教室的情景;②花样游泳表演;③人把耳贴在铁轨上探听远处是否有火车到来声情景……2、设疑引导讨论:看了刚才的影片,你有什么想法?说说你对这些现象的解释?还有什么想要弄明白的问题?……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课题)二、新授:(一)声音在气体中传播。
1、同学们想一下,平时课下你在哪活动,就像刚才影片中的那样,你们听到什么声音来到教室上课?……同学们从不同的地方听到铃声来到教室上课这说明什么?2、小组讨论。
3、谁来说一说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小组汇报)4、教师板书-—方向:四面八方空气(二)声音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1、同学猜测声音在液体、固体中能否进行传播?根据什么?2、同学通过实验验证:a、学生介绍实验材料b、出示实验要求c、分组设计实验并验证(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设计实验并验证,注意边实验边填写实验记录单,如果实验中出现困难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取实验探究建议卡。
)d、汇报实验结果:通过实验你验证了声音能在什么中传播?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出的结论?(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3、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实验验证了声音不仅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像桌子、课本、土电话、文具盒等这样的固体中和水这样的液体中传播。
气体、固体、液体是架在发生物体与我们耳朵之间的桥梁,声音正是通过这些物体才传到我们耳朵中来的,我们把这些物体叫做声音传播的途径。
(板书——途径)(三)认识声音传播的方式。
1、从实验桌斗拿出小鼓、鼓槌,纸屏。
2、小组讨论、设计声音传播的方式实验。
3、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讨论:为什紧贴着纸屏的小球会振动?6、学生汇报。
(多找几组同学回答,注意小组间评价)7、教师小结:当物体振动发生时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发声体振动得快,周围的空气振动得就快(小球),发声体振动得慢,周围的空气振动得就慢。
这样发声物体周围的空气就会形成不断振动的声音的波浪,这种声音的波浪就叫声波。
(课件演示讲解声波)8、教师:在投影下演示音叉被敲击后进入水中引起水波的实验,声波就像水波同学们看大屏幕(投影出示水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9、学生想象声波应该是什么样的?10、教师出示课件:讲解声波的传播方向。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四、巩固练习1、上课开始在电影里看到人把耳贴在铁轨上探听远处是否有火车到来声的镜头,这是怎么回事?2、《小儿垂钓》一诗为什么小孩向问路者招手?五、小组自我评价。
板书设计方向四面八方空气气体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途径土电话桌子固体水液体方式声波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练习题1.填空。
(1)上课时,老师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传人同学们的耳朵中的。
(2)“隔墙有耳”是因为能传播声音。
古时候,人们常用耳朵贴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追兵,这是因为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最慢的是。
(4)花样游泳的选手头部潜入水中时,仍能随音乐起舞,这说明能传播声音。
(5)甲、乙两位同学研究声音的传播现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足够长的钢管上,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了一下,甲同学能够听到次敲击声。
2. 选择。
(1)拉小提琴时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A.木头B.空气C.琴弦(2)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从话筒传到听筒的。
A.空气B.棉线C.纸杯(3)月球上没有传播声音的(),所以人们不能直接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
A.空气B.无线电设备C.任何物质(4)用耳朵紧贴钢轨,可以听到很远的火车在钢轨上行驶的声音,这个声音是通过()传到耳朵里的。
A.空气B.火车C.钢轨(5)上课铃声响起,校园中各个地方的同学都听到了铃声,这不能说明()。
A.声音在空气中比在固体中传播的能力强B.声音能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C.铃的振动会引起空气的振动(6)我们听到的雷声是由()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A.闪电B.空气C.雨水(7)把三个硬币放在铁罐里,摇晃铁罐会发出较响的声音。
下面能让这种声音变得轻些的是()。
A.把里面的硬币用棉花包裹起来B.把整个罐子用棉花包裹起来C.A和B两个方法都可以(8)体育老师吹响哨声时,操场上各个角落玩耍的同学们立马安静下来,这说明()。
A.声音在空气中只能向同一方向传播B.声音在空气中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3. 实验探究观察下图,完成下面各题。
(1)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号。
(2)不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号。
(3)通过实验得知,声音能在和中传播;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4.培优训练手机是一种不用电线的电话----移动电话,其原理是将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转化为声音,为验证声音和电磁波的传播是否需要空气,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①将手机放在玻璃瓶中,拨号呼叫它,看到信号灯闪烁,并听到铃声。
②不断抽出瓶中空气,并再次拨号呼叫它,看到信号灯闪烁,铃声逐渐微弱,直至最后听不到铃声,反复拨号呼叫手机,看到信号灯闪烁,听不到铃声。
③接着将空气灌入瓶内,拨号呼叫手机,看到信号灯闪烁,听到铃声。
(1)以上实验证明电磁波传播不需要空气。
(填“能”或“不能”)(2)以上实验证明真空不能传声。
(填“能”或“不能”)参考答案1. (1)空气(2)墙体地面(3)固体气体(4)水(或液体)(5)22. (1)C (2)B (3)A (4)C (5)A (6)B (7)C (8)B3.(1)1和3 (2)2 (3)空气水真空4.(1)能(2)能教科版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新知探究探索一: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描述你听到的声音。
1、当我们听到声音时,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课件出示《云雀》、《蟋蟀》、《架子鼓》视频。
思考并讨论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2、描述你听到的声音。
讲解: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特点,声音有高有低,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声音刺耳难听,有的声音是嘈杂的声音,还有的声音是令我们感到不舒服的噪音。
3、描述声音的词汇。
4、描述声音课件分别出示:《夜莺》、《海豚音维塔斯》、《摩托车》视频1、观看视频,思考声音是如何发出的。
2、根据已有经验对声音进行描述。
3、学习了解描述声音的词汇。
4、根据已学对不同的声音进行描述。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新知探究探索二: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
讲解: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对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
回忆一下你知道的有关声音的知识,关于声音你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声音。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想知道哪些问题?把你知道的有关声音的知识和关于声音你还想知道的问题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然后把你的记录和同组同学进行交流。
新知探究探索三:听音乐辨高低听一段简单的乐曲,你能识别乐曲中的音符吗?说一说它们的高低顺序。
课件分别出示:《闪烁的小星星纯音乐版》和《闪烁的小星星演唱版》视频出示《闪烁的小星星》乐谱,讲解:在单音体系中,用七个音乐符号表示音级,即通常我们使用的“do、re、mi、fa、sol、la、si”七个读音,这七个音的高低不同,采取不同组合形式就构成了美妙的音符。
音级从“1”到“7”依次升高。
边唱音符,边打拍子,感受乐曲中声音的强弱变化。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拓展延伸动物的声音幻灯呈现拓宽领域探新知,知识运用巧迁移。
课堂练习幻灯呈现应用所学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回顾本课所学建立知识体系板书回顾本课所学建立知识体系(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听听声音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有动物的叫声、大自然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等。
科学探究目标:1.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2.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
科学态度目标:1.在观察和描述声音的过程中,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2.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声音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使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难点:1.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2.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听声音,辨声音师播放声音,生听声音、辨声音。
预设: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
(设计意图:选生活中的12种声音,有些是动物发出的、有些是自然界的声音、有些是人发出来的,学生听声音并辨声音,为后面描述声音做好了铺垫。
说明:如果学生听不出来声音,可以让学生多听几遍,适当说说声音的特点。
)师:其实除了这12种声音外,还有很多声音。
我们就是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今天我们就先来细细地听听这12种声音。
出示课题:听听声音。
(师板书课题)二、探索:听声音,描述声音(一)给声音分类师出示12种声音: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
我们先给这12种声音来分分类,哪些是动物的声音、哪些是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生(预设):鸟叫声、狗叫声、马蹄声是动物的声音,雷声、下雨声、溪水声是自然界的声音,汽车喇叭声、咳嗽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二)再次听声音,描述声音师:我们再来仔细听听12种声音,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并记录听到的声音。
师引导学生记录(小鸟声和汽车喇叭声为例):(说明:①“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这里只要言之有理即可;②对于声音的强弱(响、轻)学生听不出来,教师可以把音量放大和缩小,让学生辨别;③听12种声音时,建议教师把每一种声音的音量都调到一样。
)生听声音,并记录。
交流(预设):(三)对声音问题的思考师:我们对12种声音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相信,再次听到它们,可以马上说出它们是什么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