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园合作论文
幼教论文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家园共育
![幼教论文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家园共育](https://img.taocdn.com/s3/m/4e07aa7f59eef8c75fbfb3cd.png)
幼教论文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家园共育幼教论文: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家园共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一、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目的通过各种途径使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一种合作、互补的关系,在双向互动中,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转变其教育观念,提升其家庭教育水平,通过家园携手,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内容(一)帮助家长认识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有的认为幼儿时期主要是长身体,上学才是教育的开始;有的家长只顾挣钱,对孩子的教育不放在心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就是老师的事,家长只管孩子的生活就行了。
幼儿园应向家长宣传:幼儿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是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与性格、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
还要使家长认清他们在教育孩子上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家教观念决定着家长的教育行为。
不少幼儿家长在儿童观、发展观、教子观、人才观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导致一些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步入误区。
比如:不少家长误认为向孩子头脑灌输大量的知识便是智力开发,让孩子学会一技之长就能成才、成星,并以为这就是早期教育;有些家长忽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不重视孩子的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有些家长教育观念陈旧,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因此,要帮助家长端正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使孩子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的思想。
(三)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当今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但又教育无方。
他们不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缺乏科学育儿知识。
有的家长对孩子娇惯溺爱,有的简单粗暴;有的家长对孩子过早地进行定向教育、不主张孩子玩游戏,认为玩游戏是学不到知识的,对幼儿施行小学化、成人化的教育等等。
向家长宣传有关幼儿身心特点和科学保育、教育的知识,让家长了解教养孩子必须遵循的科学规律,坚持严爱结合、正面教育为主、以身作则以及教育一致性等教育原则。
重视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论文
![重视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0a3b7e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7.png)
重视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论文重视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论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
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精心的重视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的健康成长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幼儿园与家庭是影响幼儿开展的两大主要环境。
蕴含了丰富的和教育内容,需要双方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使儿童身心全面和谐的开展。
家园合作的核心是幼儿,他们是幼儿园和家庭服务的共同对象,促使儿童的全方面开展是家园合作追求的最终目标,家园合作需要合作双方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它包括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责任感、对幼儿园乃至整个教育的信任与支持,也包括教师对家长的热情接纳和对家长参与的信心。
1、家园合作的意义幼儿园和家庭是影响幼儿在生活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双方应该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才能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开展,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到达家园合作的目的。
1.1有利于幼儿身心开展幼儿园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场所,幼儿教师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具备专业的教育技能,并结合幼儿身心开展的特点,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
家庭更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家长是幼儿最亲近的人,家长对幼儿的了解也是全方面的,所以,家庭教育在幼儿开展中起着长期的作用,两者将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才能有效的形成教育合力。
1.2有利于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生活家园合作不是单方为主的“配合”,二者是两个同时肩负着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
如今幼儿的一日生活都是以在园为主,家长很少有机会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因此,家长与老师应该相互间交流有关孩子的信息,这种双反信息的反应会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家园合作也为教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提供了交流和提供的机会,家长应多给幼儿园给老师提出珍贵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也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得更多有关幼儿的有效信息,了解家长多教育的理解和期望,并从老师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中获得帮助。
【《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现状及策略探析:以某幼儿园为例(附问卷)》论文9800字】
![【《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现状及策略探析:以某幼儿园为例(附问卷)》论文9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1b367c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d5.png)
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现状及策略研究一以某幼儿园为例目录一、绪论 (2)(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2)(二)研究方法 (3)二、幼儿园家园合作的概述 (3)(一)家园合作的概念 (3)(二)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3)三、昆明市某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现状 (5)(一)昆明市某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程度 (5)(二)家长对家园合作的态度 (6)(三)家园合作方式 (7)四、幼儿园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8)(一)家园合作内容太多,导致缺乏一致性 (8)(二)合作形式过于浅显,效率低 (8)(三)家园合作家长和教师责任不明确 (9)(四)教师和家长换位思考不多 (9)五、改善幼儿园家园现状问题的策略 (9)(一)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9)(一)加强对有效的家园合作形式的使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活动 (10)(三)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激发教师和家长互动 (10)(四)教师和家长应改变观念换位思考 (11)总结 (12)参考文献 (12)6付录 (13)一'绪论(-)国内外研究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斯沃普(Swap)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分成四种模式:(1)保护模式学生家长和教师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即在家长看来,学校教育就由专业背景的教师来决定和负责,将自己与教师的合作仅仅看成是一种参与行为;(2)学校向家庭传递的模式,由学校到家庭,即学校与家庭之间互相沟通交流;(3)课程丰富模式,即充分利用和发挥家长教育资源和社区资源,来丰富学校课程;(4)伙伴关系模式,即父母通过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家庭、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使得家庭和学校形成一种伙伴关系,二者共同教育、培养孩子。
凯特(1980)通过对比父母与教师在孩子成长中的角色差异,进而指出这种差异是影响幼儿教师与家长合作的一种潜在因素。
2.国内研究现状在近些年我国对这一主题的论述多是在“家园社合作共育"、“家园合作新模式"、“家庭教育资源"等主题下展开的,且大都停留在某一经验介绍的水平上,没有对本研究主题系统的、完整的分析和论证。
幼儿园家园共育内容范文(通用6篇)
![幼儿园家园共育内容范文(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92eab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0.png)
幼儿园家园共育内容范文(通用6篇)第1篇: 幼儿园家园共育内容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摘要:幼儿教育包括了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两者在幼儿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论文对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家园共育就是要求幼儿园和家庭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家园是家庭与幼儿园的简称。
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通过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家园共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一个“共”字,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家庭与幼儿园同是培育幼儿的重要环境,家长与教师都是教育孩子的主体,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应该携手合作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
环境教育的思想要得到家长的认同,支持和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将家长工作的重心从“教育家长”转变为“家园平等合作”。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科学和社会的进步已经日益彰显,然而,在观念层面,经常有关于幼儿园和家庭教育孰重孰轻的争论,在行为层面,也有偏重于一方而导致给儿童教育留下遗憾的事实。
笔者认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双臂”,缺一不可,在幼儿发展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让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取长补短,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两者的教育优势。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一)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是对学前幼儿进行教育的机构,幼儿园教育属于学校教育体系,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这种正规的幼儿园教育具有开放性、整体性、系统性、计划性等特点,这在幼儿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见,幼儿园教育体现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方针,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论文6论文题目:浅谈农村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园合作
![论文6论文题目:浅谈农村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园合作](https://img.taocdn.com/s3/m/e5da45a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2.png)
浅谈农村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园合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农村幼儿园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然而,如何在农村幼儿园中实施有效的教育与家园合作,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现状、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现状1.教育资源匮乏与城市幼儿园相比,农村幼儿园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存在很大的差距。
农村幼儿园的硬件设施相对落后,如教学设备、玩具等。
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素养。
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幼儿园的教育效果受到影响。
2.教育观念滞后在农村地区,许多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看护”阶段,认为幼儿园只需保证孩子的安全即可。
这种观念导致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参与度较低,家园合作难以实现。
3.教育方式单一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
部分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二、家园合作的重要性1.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家园合作能够充分利用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
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有助于发现和培养幼儿的潜能。
2.增强教育效果家园合作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3.促进家庭和谐三、农村幼儿园教育与家园合作的实施策略1.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农村幼儿园应重视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研讨会、培训活动,拓宽教育视野。
2.创新教育方式农村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创新教育方式。
例如,开展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加强家园沟通幼儿园应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增进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了解。
同时,教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为幼儿提供针对性的教育。
4.建立家园合作机制农村幼儿园应建立健全家园合作机制,明确家长和幼儿园的责任和义务。
家园共育总结论文
![家园共育总结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01f09bbcc7931b764ce1515.png)
家园沟通的一点技巧薛同果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为了能使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
在家园合作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但是由于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思考角度、对孩子的期望等方面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因此双方在沟通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所以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充满艺术性的沟通可以使双方心情愉悦,沟通起来很容易,既能解决问题,又让彼此都感觉很亲切,也能让家长对老师产生信任,拉近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为以后的进一步的家园共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班有个叫张子涵的小朋友,性格外向、活泼,平时总爱拍拍这个小朋友的肩膀、踢踢那个小朋友的腿,手脚特别好动,很令我们老师头痛。
可是他的妈妈每次送他上幼儿园都会嘱咐我们:“好好看着他点啊,别让别人欺负他啊。
”前几天区域活动时,他选择了绘画《我的老师》,刚开始我守在他的身边,看着小朋友们绘画,他还挺老实。
这时图书角的路林璇告诉我她的书不小心撕破了,让我帮着粘好。
我正在粘书时,突然听到张子涵的哭声。
我赶快走过去,天哪,张子涵的身上有好多条用油画棒画的线。
我问谁给他画的小朋友说是王圣鑫。
我问王圣鑫:“你为什么给子涵画成这样呢”他说:“张子涵不让我在纸上画画。
”我听了对他说:“张子涵不让你画画,你可以告诉老师,也可以和他商量解决,你这样画到别人的身上很脏,也是不对的,你应该向张子涵道歉。
”王圣鑫听了我的话,低下头说:“对不起,张子涵。
”放学时,我和张子涵妈妈说了这件事情,他妈妈听了没说话,领着孩子就走了,我感觉她好像生气了。
我决定和立冰妈妈再好好沟通一下,可能放学的时候很匆忙,她没听清楚。
于是我又给立冰妈妈打了个电话,先表扬了立冰这段时间的进步,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他妈妈说:“我刚看到立冰身上被画的油画棒时,确实很生气,态度也不好。
可是我回家慢慢想明白了,立冰在家也是很调皮,让你们老师费心了,这段时间立冰也比以前懂事了,我还得谢谢你们呢!”听了立冰妈妈的话,我想我们的工作即使再忙再累,只要能被家长认可和理解,心里就会很高兴。
农村幼儿园怎样开展家园合作论文
![农村幼儿园怎样开展家园合作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46b8fdeb14e852458fb57c1.png)
浅谈农村幼儿园如何开展家园合作【摘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强调发展智力、培养道德行为,形成和谐的人格、人际关系以及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单靠幼儿园的努力是不够的,科学的教育观告诉我们,只有统整各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家园合作现状策略农村幼儿园是在农村对入小学前的儿童进行学前教育的组织形式,它是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家庭是学前儿童成长的自然环境,也是农村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做好农村幼儿园的家园合作工作对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理解家园合作的内涵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本文主要论述农村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家园双方树立正确的合作观,是顺利开展合作活动的前提,也是取得良好合作效果的保障。
从农村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的意义来看,积极开展家园合作是丰富农村幼儿园教育资源、提高农民家长家庭教育能力、促进农村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现状及分析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效果现状——合作双方对家园合作的效果不甚满意。
对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的分析,总体上说,目前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情况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农村家长重视学前教育,有良好的教育和合作观念,但是与此同时,现状中也反映出一些令人担忧且引人深思的问题,如家园合作还没有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合作形式单一、传统,双方的合作主动性差,双方没有建立起经常性的沟通。
结合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农村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幼儿园教师日常工作繁重;农村家长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功能;农村家长与教师的见面、交流机会少。
三、提高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水平的策略要使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真正体现家园合作的价值,就必须结合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其特点的合作形式和内容。
幼儿园家园共育论文
![幼儿园家园共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c1a043f998fcc22bdd10d08.png)
幼儿园家园共育论文导语: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幼儿园家园共育论文,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论文(一)谈幼儿园中的家园合作摘要:孩子的发展如一辆车,幼儿园和家庭就是这辆车的两个车轮,两者必须相互协调车才能前进,孩子的发展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的重任。
在工作中我们努力与家长沟通、合作,使家园有效互动,促进幼儿的和谐、健康发展。
家长把孩子交到幼儿园,其实是希望能够信任老师,所以老师对待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让家长完全信任教师,才能与教师形成有效沟通。
论文(二)幼儿园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摘要:家园合作是指家庭和幼儿园以自身为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相互了解、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通过幼儿教师、家长的主动参与、双向互动,以此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锤炼家长的育儿能力。
家园合作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但又存在一些问题。
论文(三)幼儿园家园合作方面的建议摘要:作为幼儿教育主力军的家长和幼儿教师,只有在明确自我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才能使幼儿教育回归到幼儿的发展上来,才能让家园合作不再流于形式,真正成为幼儿、家长、教师三方共同受益的平台。
论文(四)幼儿园实施家园合作的对策摘要:在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幼儿发展的成败。
因此,家园合作已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受到各方面的极大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今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分析后,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真正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
论文(五)幼儿园中家园合作途径的创新摘要:既要提供机会使教师和家长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又要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家长以更科学的教育观念、方法开展家庭教育,从而搭建了家园联系的桥梁,使幼儿园与家长没有了距离,共同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孩子的发展如一辆车,幼儿园和家庭就是这辆车的两个车轮,两者必须相互协调车才能前进,孩子的发展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的重任。
幼师论文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幼师论文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d8fa5e410661ed9ac51f371.png)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论文摘要:家园合作是家庭与幼儿园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种方式。
本文主要论述了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合作的方式、合作的途径和和合作的意义。
关键词:家园合作重要性方式途径意义一、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对于孩子来说,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孩子小,一点一滴地慢慢地培养,久而久之,他们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在让孩子自己一个人画画的时候,如果不纠正他们的坐姿或者握笔的姿势,那么,他们的书写姿势就会很难看,从而会导致眼睛近视或者其他威胁健康的问题。
通常,不良行为习惯是在不经意间慢慢地养成的,所以,我们要在不良习惯养成的初期就要改掉。
所以,在幼儿小的时候就要养成他们好的习惯,这样才能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发展,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家庭和幼儿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家园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二、家园合作的方式1、教育目标上达成共识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家长和老师在教育的目标上,一定要达成一致。
虽然幼儿教师明确了教育目标,但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求教师教孩子一些技能或者小学的内容,导致部分教师在实施方面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干扰和影响。
比如:今天老师布置了一项任务,回家请小朋友画个可爱的太阳,有的小朋友动手能力比较强,会自己完成,而有的家长则一味认为,孩子还小,不会画,从而进行一味的包办代替,这样就导致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差。
所以,家庭和幼儿园在具体教育的目标上达不成共识的话,就很难同步协调地去教育孩子。
同时,如果发生教育目标达不成共识的情况,这样对孩子的健康发展也是有影响和不利的。
2、家园互相联系、互相沟通交流家园互相联系,互相沟通交流是非常需要、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现在是春季,好多小朋友都感冒、喉咙疼,不舒服,所以家长就得跟老师沟通,让孩子多喝点水,或者是让老师多观察孩子,关照老师定时给孩子服用一些药物。
所以,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还是很重要的。
3、主动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幼儿园会时不时地组织开展一些教育活动。
教育论文: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教育论文: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86a9d6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b.png)
教育论文: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当前的幼儿的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可以有效促进了幼儿的长久发展。
但是我们都要认识到,对幼儿的教育不能只依靠幼儿园的努力,还需要依靠家长的配合,通过家园共育的模式更全面地促进幼儿发展。
新课改实施下,幼儿的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当前幼儿教育中的重要课题,而家园共育模式为幼儿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可有效拓宽幼儿教育的途径,提升幼儿教育的效果,弥补幼儿在幼儿园中学习方面的不足,实现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教育目标。
但是,怎样更好地实施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共育模式,需要幼儿教师深入地思考。
只有将幼儿家庭与教育相统一,才能将教学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为幼儿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根据笔者的教育经验,提出了在幼儿的阅读能力培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自护能力方面的家园共育策略,希望能更好地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教育上的参考, 共同推进我国幼儿教育水平提升。
一、在家园共育中培养幼儿阅读能力(一)创设阅读环境,提升阅读兴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教育中阅读教学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有着促进的作用。
但目前,幼儿在阅读教育中存在着缺乏兴趣的问题,很多幼儿不喜欢阅读书本上的故事,更喜欢有趣的游戏等活动。
因此,调动幼儿的阅读兴趣便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教师在家园共育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
教师要在与家长的联合教育中为幼儿创设阅读的环境,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幼儿的阅读环境包括阅读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种,硬环境指的是幼儿阅读时所需的必要条件,如书桌、椅子、台灯等,这些阅读的硬环境都是幼儿园和家庭中的基本条件保障。
而幼儿阅读的软环境即温馨的阅读环氛围,能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产生阅读的兴趣, 并且安静地坐下来进行绘本的阅读。
家园结合需要教师为家长做好指导,让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软环境。
比如,幼儿教师可以指导家长在家中摆放读书专用的桌椅板凳,颜色要尽量略鲜艳。
可以在书桌的上方贴上一些有趣的图片和简单的名字标语,如“快乐读书”“小小学者”等,让幼儿在思想上能产生积极的意识。
论文6论文题目:浅谈农村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园合作
![论文6论文题目:浅谈农村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园合作](https://img.taocdn.com/s3/m/5b6b1acc915f804d2a16c18b.png)
论文6论文题目:浅谈农村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园合作论文题目:浅谈农村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园合作学生姓名:冯洁学号:12102809007009班级:2010秋指导教师:张婕老师完成时间:2012年4月X日目录一、农村幼儿园家长的特点 (2)二、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3)(一)家长和教师之间忽视相互沟通 (3)(二)老师未能以尊重的态度对待祖辈家长与自己在观念上的差异 (4)三、有效实现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对策 (6)(一)主动取得家长的信任,加深理解,互相尊重 (6)(二)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家长素质 (7)(三)注重内容,保证实效 (7)(四)学校家庭共同努力 (8)四、参考文献 (9)五、致谢 (10)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在二期课改的推动下,正向“家园共育”方向发展。
“望子成龙”是家长们的普遍心态,很多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倾注了全部心血,但必须承认,目前多数家长缺乏对儿童发展状况的研究,不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不顾儿童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一味追求智力开发,忽略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家园合作应该成为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更好地推动幼儿教育的最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
学前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幼儿园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
只有利用多方力量,借助家园合力,加强对幼儿的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工作当中,许多农村幼儿园在家园共育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关键词:家长家园合作教师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它赋予了新时代以新的内涵及家园共育,强调了我们要与家庭双向互动,既要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又要请家长配合我们的教育与管理,这也将成为我们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
农村幼儿园有资金短缺、师资不足等令人堪忧的现状,但农村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风土人情颇多、民间艺术渊源流传……这是农村幼儿园的一大优势,我们要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挖掘农村优势,因地制宜,制定出一系列适合农村幼儿发展的办园思想和理念,办好农村特色幼儿园。
家园共育论文
![家园共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7b9074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c.png)
家园共育论文家园共育论文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
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园共育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家园共育论文1摘要:所谓家园共育主要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是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通过较为主动的沟通、了解、支持,在双向互动中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第三条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家长充分参与,让他们与幼儿园教学资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家园互动,共同让孩子茁壮成长。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教育一、组织学习,转变教育理念(一)召开家长会。
通过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让家长懂得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受益终身的道理。
(二)利用橱窗,为家长提供学习的机会。
向广大家长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等,同时也成了家长和老师沟通的渠道。
不少家长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认真阅读,接受信息并付诸实践。
(三)书刊材料宣传。
向家长推荐订阅《早期教育》家教版、《走进童心》等有关幼教书刊,组织专家宣讲团来园讲课,开拓了家长的视野,增长知识。
二、开展丰富的活动,促进家园合作共育(一)成立“家长委员会”。
充分利用家长中高学历、高素质、理念新的特点,采用参与、交流等方式,吸纳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与教育,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开会、座谈,探讨家庭教育工作、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和家园联系等情况,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园互动。
(二)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
针对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重视教育、轻视德育、超前教育、滥用奖励、关照过渡等现象,必须从更新家长的观念入手。
浅谈幼儿园家园合作
![浅谈幼儿园家园合作](https://img.taocdn.com/s3/m/60653949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e.png)
浅谈幼儿园家园合作1. 引言幼儿园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积极互动和有效合作,旨在为幼儿提供全面开展和良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家园合作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局部,也是实现幼儿全面开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就幼儿园家园合作的概念、目标和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2. 概念幼儿园家园合作强调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共同努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开展。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而幼儿园那么是幼儿的第二个家庭。
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作用,实现共同育人的目标。
3. 目标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促进幼儿全面开展家庭和幼儿园作为两个最重要的教育环境,通过紧密合作可以为幼儿提供全面开展的时机。
家庭提供了情感支持和社会化教育的根底,而幼儿园那么提供了知识教育和社会经验的拓展。
通过家园合作,可以使幼儿在不同环境中获得多元化的成长体验,促进其全面开展。
3.2 增强父母参与感家长作为幼儿最亲近的人,他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需求和个性。
而通过家园合作,可以使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具体实践,增强他们对幼儿教育的参与感。
父母的积极参与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学习和成长,也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根底。
3.3 提高教育质量家园合作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
通过与家长的互动和交流,幼儿园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进一步优化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同时,家长的参与也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进一步提升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4. 实施策略为了实现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目标,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手段:4.1 定期家长会定期举办家长会是加强家园合作的常用方式。
通过家长会,幼儿园可以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分享幼儿的学习情况和进展。
家长也可以通过家长会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内容,进一步明确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
4.2 家访活动家访活动是增强家园合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家访活动,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和成长情况,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
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分享
![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793e1eb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9.png)
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目录摘要 (1)一、家园合作的概述 (2)(一)家园合作的概念 (2)(二)家园合作的方式┊ (2)1. 集体方式 (2)2.个别方式 (2)二、家园合作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意义 (3)(一)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3)(二)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 (3)(三)密切亲子关系,改进家庭教育 (3)三、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一)家园合作中教育理念和目标不同一 (4)(二)缺乏有效的沟通方法 (4)(三)家园合作走形式主义 (4)四、营造良好的家园合作的对策 (5)(一)创造良好的沟通方法 (5)(二)更新固化的思想 (5)(三)增加共同的活动次数 (5)(四)教师提供更全面的专业指导 (5)五、结束语 (6)参考文献 (7)摘要:目标的一致性,从而得到家长的配合与理解。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把家庭和幼儿园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家园共育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齐心协力。
其中,家园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而且可以拉近教师和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家长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之中,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教师也可以更好的从家长那里了解到幼儿的情况,并因材施教,与家长保持教育关键词:家园合作;紧密联系;参与;因材施教一、家园合作的概述所谓“家园合作”就是把幼儿园和家庭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通过相互配合的方式,以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一直以来,家园合作事幼儿园教育中一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而且还能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发展。
家长可以学习到更多、更全面的教育方式,教师也可以学到更多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为家长和幼儿服务。
(一)家园合作的概念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的积极主动的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方式,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
(二)家园合作的方式幼儿园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为幼儿提供教育的场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以提供积极向上的正面影响,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浅谈家园合作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论文
![浅谈家园合作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160646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69.png)
浅谈家园合作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论文浅谈家园合作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论文【摘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人是兼有感性、理性、灵性和神性的动物。
灵性人皆有之,只是禀赋略有不同。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从0岁到6岁左右生长发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生理、心理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往往是为今后一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打下基础的阶段。
良好习惯对幼儿的影响将伴随幼儿的一生,使其终身受益,因此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园与家庭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和第一课堂,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以学前教育机构的职责所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家长的聪慧及耐心共同创造,共同发展,让幼儿变得更加美好。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行为习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开始受教育的幼儿比作一块大理石,把教育者比作雕塑家,他认为这些雕塑家第一是家庭,家庭中最细致和最有才干的雕塑家是母亲;第二是教师;第三是集体;第四是受教育者本人;第五是书籍;第六是完全未想到的雕塑家。
美国教育研究证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一致,对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十分重要。
因此,想要促进儿童在德、智、体、美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就必须协调好环境中的各个教育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使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开展的各种活动都能有机结合、和谐统一。
一、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共育的形式及效能1.通过不同的开放时间,满足家长的不同需求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拥有不同的开放时间,以及同一所学前教育机构也具有几种不同的开放时间,这就使家长能从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各种学前教育机构中进行比较,甚至在同一学前教育机构中加以选择,因而就从根本上满足了家长的切实需要。
2.通过家长手册,全面展示学前教育机构的风采每一所学前教育机构都会印有属于各机构与众不同的家长手册,免费发给家长,从而使学前教育机构各个方面的信息都能以文字及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地展现在家长面前。
毕业论文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毕业论文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d073ada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8.png)
毕业论文: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对国民的文化素质要求也在提高,因此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提高;但是,作为教育不仅是单方幼儿园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家庭的支持与配合;我国着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使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新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与家长的接触当中发现,现在有的家长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正确位置,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和不适宜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行为偏差,为了能让孩子接受到更新、更好的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他们能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奠定更良好的基础,我们开展了“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一、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目的是: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这也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所谓“家园配合,同步教育”主要是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这是家长工作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帮助家长提高教养孩子的水平是为了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是为了使家园能配合一致地进行教育,促进孩子的发展;我们多次利用家长会、个别谈话、家访、专家介绍等形式宣传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长园地上每周一篇有关文章,为家长提供了行动指南;它在幼儿礼仪交往,自理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家长对照这些要求去做,就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开展家长会、宣传栏、是完全必要的,但光做这些工作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搞好家园间的经常联系与沟通,需要深入细致、个别化的家长工作,方能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以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 1.家园沟通的意识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幼儿园老师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成了“小皇帝”;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一方面,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参与性,采用多种方法,家园合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建立密切联系,经常相互沟通情况,才能达到一致教育幼儿的目的;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经常将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相互交流,共同研究配合教育的方法,相互反馈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共识,达到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的相互沟通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需要双方做出努力,其中幼儿园应起主导作用,因为幼儿园是专门的教养机构;幼儿教师应主动创造条件,排除家长的种种顾虑,打通沟通渠道,为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共同努力;2.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什么是习惯呢就是人们在不断地重复中逐渐巩固下来的、在一定情境中会下意识地出现的某种行为;行为习惯包括人在学习、生活、道德实践中无意识地自然出现的行为方式;习惯的养成,是在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动力定型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实现;幼儿年龄越小,肌体可塑性越大,越容易建立动力定型;因此,使幼儿开始进入规律的生活,并注重提早对他们进行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言:“幼稚时期对儿童一生非常重要,所以幼稚教育是儿童的基本教育,儿童在这个时期关于习惯、知识、言语、思想各方面都打了很深的根基;倘若在这个时期,根基稍梢不稳,将来要想建造健全的人格,也就不可能了;”而当1岁半~3岁的孩子自信心萌芽时,对家人的帮助表示拒绝,要“我自己……”,许多家长都会以“你太小,不行”的理由,和包办代替的行为所扼制;为引导家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给孩子自信,并克服对孩子过度保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二、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的水平幼儿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不仅可以改进和优化家庭教育,而且有助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园取得共识,达到教育上的协调一致;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原则与知识,进行家教指导,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家长认识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少家长对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有的认为孩子幼时主要是长身体,上学才是教育的开始;有的家长只顾挣钱,对孩子的教育不放在心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就是老师的事,家长只管孩子的生活就行了;幼儿园应向家长宣传:幼儿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是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与性格、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还要使家长认清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尽到自身的责任;2.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教观念决定着家长的教育行为;目前,我国不少幼儿家长在儿童观、发展观、教子观、人才观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导致一些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步入误区,直接影响着家教质量和家园合作教育;比如:不少家长误认为向孩子头脑灌输大量的知识便是智力开发,让孩子学会一技之长就能成才、成星,并认为这就是早期教育;有些家长忽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不重视孩子的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有些家长教育观念陈旧,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帮助家长端正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使孩子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的思想,树立面向未来、从幼儿开始、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观念;3.向家长宣传育儿知识当今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但又教育无方;他们不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缺乏科学育儿知识;有的家长对孩子娇惯溺爱,有的简单粗暴;有的家长对孩子过早地进行定向教育、有的家长不主张孩子玩游戏,认为玩游戏是学不到知识的,对幼儿施行小学化、成人化的教育等等;向家长宣传有关幼儿身心特点和科学保育、教育的知识,让家长了解教养孩子必须遵循的科学规律,坚持严爱结合、正面教育为主、以身作则以及教育一致性等教育原则,从而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由家庭成员的修养、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气氛等组成;这是关系幼儿身心发展更为重要的方面;那么如何才能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呢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再者,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方式为子女的习惯系统的形成提供了行为的强化条件,而父母修养则为子女的某些习惯的塑造提供了榜样;父母言传身教,孩子耳濡目染,整体的习惯则潜移默化的完成建构;要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幼儿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环境教育,要重视为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是有益的,孩子的行为习惯是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而形成和巩固下来的;如果我们教育后的结果只是学习了知识,而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对于孩子良好行为的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1.教育要耐心,道理要讲清有什么样的教育,孩子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习惯;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老师和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就要更耐心;在讲道理时,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如孩子因为一件玩具和同伴打架,作为家长这时就要教育孩子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告诉孩子有矛盾可以相互商量,打人就是不对的;讲问题时还要具体,将事情解释、说明;比如:“要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孩子对‘认真倾听’是不明白的;这时就需要家长做出解释:当别人讲话时首先要看着别人,听清他的话;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话;在他人说完之后自己再说;通过反复地“讲”以及反复的“示范”,使幼儿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认识;2.反复的练习,进行行为强化通过反复训练、练习,强化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并发展适当的态度,是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比如:在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上,要求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将自己玩过的玩具收拾整理好等,如果孩子不会做,就要仔细的做示范;家长们随时都要有“习惯教育”的意识,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狠抓孩子的习惯培养;经常手把手的、不厌其烦的教;同时,还要通过口头表扬、奖励小贴画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的累积,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幼儿良好的行为逐步形成为一种习惯;3.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方方面面都是很重要的,但对于孩子爱的方式,在培养观念、方法、措施、步调上家长一定要一致;妈妈刚说的爸爸马上否定了;爸爸的决定妈妈完全不同意;上午说的下午又改,等等使孩子不知道该听谁的,甚至游离于家长之间,形成双重性格,成为一个虚伪的人;因此,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一定要保持一致性;其中包括: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教育方法的一致性;教育内容的一致性;教育态度的一致性;出现不一致情况时,家长首先要对问题进行沟通,商量、达成一致;即使分歧不能马上化解,也应保留意见不显示出来;以利于孩子的成长,科学地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如此,它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练习、实践,从而更好的巩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家园脱节,事倍功半;家园结合,事半功倍;我们应当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各类家长的指导工作,采取更富有创意且有实效意义的指导方式来从小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只有家园合作,共同教育,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受益终身;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对国民的文化素质要求也在提高,因此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提高;但是,作为教育不仅是单方幼儿园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家庭的支持与配合;我国着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使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新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与家长的接触当中发现,现在有的家长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正确位置,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和不适宜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行为偏差,为了能让孩子接受到更新、更好的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他们能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奠定更良好的基础,我们开展了“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一、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目的是: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这也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所谓“家园配合,同步教育”主要是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这是家长工作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帮助家长提高教养孩子的水平是为了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是为了使家园能配合一致地进行教育,促进孩子的发展;我们多次利用家长会、个别谈话、家访、专家介绍等形式宣传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长园地上每周一篇有关文章,为家长提供了行动指南;它在幼儿礼仪交往,自理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家长对照这些要求去做,就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开展家长会、宣传栏、是完全必要的,但光做这些工作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搞好家园间的经常联系与沟通,需要深入细致、个别化的家长工作,方能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以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 1.家园沟通的意识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幼儿园老师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成了“小皇帝”;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一方面,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参与性,采用多种方法,家园合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建立密切联系,经常相互沟通情况,才能达到一致教育幼儿的目的;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经常将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相互交流,共同研究配合教育的方法,相互反馈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共识,达到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的相互沟通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需要双方做出努力,其中幼儿园应起主导作用,因为幼儿园是专门的教养机构;幼儿教师应主动创造条件,排除家长的种种顾虑,打通沟通渠道,为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共同努力;2.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什么是习惯呢就是人们在不断地重复中逐渐巩固下来的、在一定情境中会下意识地出现的某种行为;行为习惯包括人在学习、生活、道德实践中无意识地自然出现的行为方式;习惯的养成,是在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动力定型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实现;幼儿年龄越小,肌体可塑性越大,越容易建立动力定型;因此,使幼儿开始进入规律的生活,并注重提早对他们进行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言:“幼稚时期对儿童一生非常重要,所以幼稚教育是儿童的基本教育,儿童在这个时期关于习惯、知识、言语、思想各方面都打了很深的根基;倘若在这个时期,根基稍梢不稳,将来要想建造健全的人格,也就不可能了;”而当1岁半~3岁的孩子自信心萌芽时,对家人的帮助表示拒绝,要“我自己……”,许多家长都会以“你太小,不行”的理由,和包办代替的行为所扼制;为引导家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给孩子自信,并克服对孩子过度保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二、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的水平幼儿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不仅可以改进和优化家庭教育,而且有助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园取得共识,达到教育上的协调一致;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原则与知识,进行家教指导,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家长认识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少家长对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有的认为孩子幼时主要是长身体,上学才是教育的开始;有的家长只顾挣钱,对孩子的教育不放在心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就是老师的事,家长只管孩子的生活就行了;幼儿园应向家长宣传:幼儿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是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与性格、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还要使家长认清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尽到自身的责任;2.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教观念决定着家长的教育行为;目前,我国不少幼儿家长在儿童观、发展观、教子观、人才观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导致一些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步入误区,直接影响着家教质量和家园合作教育;比如:不少家长误认为向孩子头脑灌输大量的知识便是智力开发,让孩子学会一技之长就能成才、成星,并认为这就是早期教育;有些家长忽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不重视孩子的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有些家长教育观念陈旧,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帮助家长端正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使孩子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的思想,树立面向未来、从幼儿开始、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观念;3.向家长宣传育儿知识当今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但又教育无方;他们不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缺乏科学育儿知识;有的家长对孩子娇惯溺爱,有的简单粗暴;有的家长对孩子过早地进行定向教育、有的家长不主张孩子玩游戏,认为玩游戏是学不到知识的,对幼儿施行小学化、成人化的教育等等;向家长宣传有关幼儿身心特点和科学保育、教育的知识,让家长了解教养孩子必须遵循的科学规律,坚持严爱结合、正面教育为主、以身作则以及教育一致性等教育原则,从而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由家庭成员的修养、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气氛等组成;这是关系幼儿身心发展更为重要的方面;那么如何才能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呢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再者,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方式为子女的习惯系统的形成提供了行为的强化条件,而父母修养则为子女的某些习惯的塑造提供了榜样;父母言传身教,孩子耳濡目染,整体的习惯则潜移默化的完成建构;要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幼儿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环境教育,要重视为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是有益的,孩子的行为习惯是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而形成和巩固下来的;如果我们教育后的结果只是学习了知识,而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对于孩子良好行为的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1.教育要耐心,道理要讲清有什么样的教育,孩子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习惯;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老师和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就要更耐心;在讲道理时,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如孩子因为一件玩具和同伴打架,作为家长这时就要教育孩子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告诉孩子有矛盾可以相互商量,打人就是不对的;讲问题时还要具体,将事情解释、说明;比如:“要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孩子对‘认真倾听’是不明白的;这时就需要家长做出解释:当别人讲话时首先要看着别人,听清他的话;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话;在他人说完之后自己再说;通过反复地“讲”以及反复的“示范”,使幼儿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认识;2.反复的练习,进行行为强化通过反复训练、练习,强化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并发展适当的态度,是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比如:在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上,要求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将自己玩过的玩具收拾整理好等,如果孩子不会做,就要仔细的做示范;家长们随时都要有“习惯教育”的意识,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狠抓孩子的习惯培养;经常手把手的、不厌其烦的教;同时,还要通过口头表扬、奖励小贴画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的累积,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幼儿良好的行为逐步形成为一种习惯;3.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方方面面都是很重要的,但对于孩子爱的方式,在培养观念、方法、措施、步调上家长一定要一致;妈妈刚说的爸爸马上否定了;爸爸的决定妈妈完全不同意;上午说的下午又改,等等使孩子不知道该听谁的,甚至游离于家长之间,形成双重性格,成为一个虚伪的人;因此,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一定要保持一致性;其中包括: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教育方法的一致性;教育内容的一致性;教育。
幼儿园家园合作探讨
![幼儿园家园合作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feea493b4daa58da1114a8f.png)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幼儿园家园合作探讨指导老师:李思娴学生姓名:学号:院系:网络教育学院专业:学前教育本科写作批次:1103原创承诺书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____________日期:年月日目录导言 (1)一、家园合作概述 (2)(一)家长 (2)(二)教育观念 (2)(三)家园合作定义 (2)二、目前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原因 (3)(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3)(二)幼儿园方面的原因 (4)三、促进家园合作推动幼儿身心发展的途径 (5)(一)家园结合 (5)(二)榜样激励 (5)(三)加强家园沟通 (5)(四)推动家园合作中的家长成长 (5)结论 (6)参考文献 (8)致谢 (9)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的发展也在进行着。
当今社会,学前教育与谋生活动,生产活动基本属于同一过程。
家庭和幼儿园合作有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有助于我国学前教育的进步,与世界学前教育接轨。
世界学前教育发达国家都提倡幼儿园要重视使用家庭的资源,以丰富、加深幼儿对他人、社会的认识、促进幼儿在情感、语言、申美观、认知等都有最佳的发展。
因此家庭和幼儿园合作是必然的。
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教育发展措施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s in. In today's society,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living activities, the production activities belong to the same basic process. Family and the kindergarten cooperation helps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need, also contribute to the progress of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market with the world. Preschool educ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the world to promote kindergarten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use of family resources, to enrich and deepen understanding of others, the society, promote the kindergarten in emotion, language, and have the best development and beauty, as well as the cognitive. So the family and the kindergarten cooperation is inevitable. Immature as Mr Chen Heqin said: \"education is a kind of very complicated things, on the one hand, can be individually do not family, nor is it a kindergarten on the one hand, can be competent, separately must be mutual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in order to get good efficacy.Key words: home cooper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development measures导言我国着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幼儿园教育论文】基于家园合作的小班幼儿进餐习惯养成
![【幼儿园教育论文】基于家园合作的小班幼儿进餐习惯养成](https://img.taocdn.com/s3/m/2173450e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e.png)
【幼儿园教育论文】基于家园合作的小班幼儿进餐习惯养成摘要幼儿园阶段是小朋友生命中重要的成长时期,进餐习惯的养成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基于家园合作的理念,探讨了小班幼儿进餐习惯的养成策略和方法,旨在通过家园共同努力,促进幼儿在幼儿园中形成健康的进餐习惯。
1. 引言在幼儿园阶段,幼儿正处于形成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进餐习惯的形成对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家庭环境和个体差异的影响,有些幼儿在进餐方面存在习惯上的问题,如挑食、拒食等。
2. 家园合作的意义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家长和教师共同承担塑造幼儿行为和习惯的责任。
在进餐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家园合作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提高养育者对幼儿进餐行为的重视程度,协调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方式,达成一致的育人目标。
3. 小班幼儿进餐习惯的养成策略3.1 制定有规律的进餐时间定时进餐可以培养幼儿的饥饿感和饱足感,提高进餐的积极性,避免挑食和拒食现象的发生。
3.2 营造轻松愉快的用餐氛围在进餐场所设置愉快的音乐、美丽的装饰可以让幼儿感到愉悦,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进餐情绪。
3.3 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食物家长和教师可以携手共同鼓励幼儿尝试各类食物,促进他们的口味多样性,克服挑食的问题。
4. 家园合作的具体实施方法4.1 定期交流进餐情况家长和教师可以定期举行家园会,交流幼儿的进餐情况和问题,共同商讨解决策略。
4.2 制定进餐日志家长和教师可以共同制定进餐日志,记录幼儿每天的进餐情况和表现,以便及时调整养育策略。
5. 结论在小班幼儿进餐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家园合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制定合理的策略和方法,有助于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进餐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所述,就是本文对于基于家园合作的小班幼儿进餐习惯养成的探讨和总结,希望能对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一)谈幼儿园中的家园合作摘要:孩子的发展如一辆车,幼儿园和家庭就是这辆车的两个车轮,两者必须相互协调车才能前进,孩子的发展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的重任。
在工作中我们努力与家长沟通、合作,使家园有效互动,促进幼儿的和谐、健康发展。
家长把孩子交到幼儿园,其实是希望能够信任老师,所以老师对待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让家长完全信任教师,才能与教师形成有效沟通。
论文(二)幼儿园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摘要:家园合作是指家庭和幼儿园以自身为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相互了解、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通过幼儿教师、家长的主动参与、双向互动,以此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锤炼家长的育儿能力。
家园合作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但又存在一些问题。
论文(三)幼儿园家园合作方面的建议摘要:作为幼儿教育主力军的家长和幼儿教师,只有在明确自我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才能使幼儿教育回归到幼儿的发展上来,才能让家园合作不再流于形式,真正成为幼儿、家长、教师三方共同受益的平台。
论文(四)幼儿园实施家园合作的对策摘要:在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幼儿发展的成败。
因此,家园合作已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受到各方面的极大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今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分析后,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真正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
论文(五)幼儿园中家园合作途径的创新摘要:既要提供机会使教师和家长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又要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家长以更科学的教育观念、方法开展家庭教育,从而搭建了家园联系的桥梁,使幼儿园与家长没有了距离,共同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孩子的发展如一辆车,幼儿园和家庭就是这辆车的两个车轮,两者必须相互协调车才能前进,孩子的发展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的重任。
在工作中我们努力与家长沟通、合作,使家园有效互动,促进幼儿的和谐、健康发展。
在幼儿园这么长时间,感触最深的就是当幼儿离开幼儿园,再相遇,往往打招呼很热情的是家长,幼儿则害羞的躲到一边。
所以说与家长联系好很重要。
大多数农村家长是很好沟通的,原因在于家长们对老师的信任,在于他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家长把孩子交到幼儿园,其实是希望能够信任老师,所以老师对待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让家长完全信任教师,才能与教师形成有效沟通。
平时我们只能对经常见面的家长沟通的多些对于乘车的孩子家长,老师与家长面对面的沟通有困难,还可以写便条的方式进行沟通,必要时进行家访。
在此我觉得应该与全体家长互动。
部分家长的互动只是起到桥梁的作用,只有和全体家长全面互动才能促进全体幼儿的健康发展。
实践证明在教师?家长?教师的轮回实施策略中孩子的良好习惯、社会性、情感、智力的培养才会得到最好的发展,也就是说必须家庭和幼儿园合力进行才能有效。
我们每个班级门口都设立一大快的“家园联系栏”,具体内容根据每班的实际而设,有“向您推荐”“交流共享”“每周话题”“新闻播报”“榜上有名”等等,教师和家长分别就幼儿在园和在家的表现,课程实施的建议,相互呈现,交流。
在周计划的习惯培养和家园联系两栏上我们不忘家园互动,分阶段家园同步对幼儿的良好习惯进行培养,进一步稳定幼儿习惯的养成。
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积极寻找教育的最佳契机。
显得非常重要。
《纲要》指出: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我们的班里的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
就此问题谈一谈我是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语速和语调要适当。
教师语速不可太快,声音不能太小。
尤其面对爷爷奶奶辈家长时,一定要吐字清晰响亮,语速适中,不然对方会应听不清楚又不好意思反复追问而达不到沟通的目的。
注意用语礼貌。
在与家长交流时,对任何家长都要有礼貌,对家长要尊称“您”。
谈到孩子时,不要说“你家孩子”,最好说“咱们”,让家长感觉到与教师再同一位置上,教师像家长一样对待孩子。
适宜的体态语言。
在与家长谈话沟通的过程中,教师的体态语非常重要。
如教师的目光注视、适时的点头、微笑等,都会让家长觉得你在关注他的讲话,从而讲要善于和家长承认自己工作的不足。
当孩子在学校里发生意外的时候,作为老师首先要非常诚恳地向家长道歉,并向家长承认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
根据我的切身体验,如老师第一时间和家长诚心表达歉意,更多的家长会对老师产生一种好感,而并不是埋怨。
《纲要》指出了解幼儿的特点和家庭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所以根据家长的受教育程度,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目前发现,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长教育观念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他们认为以后竞争太激烈,所以,要对孩子从各个方面进行完美打造;另一个是对于孩子过于“尊重”,认为幼儿要发扬个性和自由,结果导致孩子不能融入集体生活。
对于受教育程度低的家长,他们往往不太重视幼儿教育,所以教师要一边和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一边尝试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选择需要配合的工作时,也要量力而行,并做好简单的解释工作。
根据孩子的个人状况,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其中包括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身体状况、发展水平等等。
孩子的个人状况不同,家长的关注点也不同,沟通的侧重点和方式也不同。
因此,教师平时要善于对他们进行认真观察,观察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同时,也能观察出每个孩子身上显现出的家教风格。
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自己对孩子的看法。
参考文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如何有效沟通》《教育学》幼儿园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家庭和幼儿园是学前儿童生活、学习的重要环境,两者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幼儿的健康成长有赖于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只有在两者形成合力的基础上,幼儿身心各方面才能良性发展,如若相悖,则会使幼儿夹在其间无所适从。
良好的家园合作,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家长教育观念和能力的提升转变都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以期在揭示家园合作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家园合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家园合作是学前领域的核心问题家园合作是指家庭和幼儿园以自身为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相互了解、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通过幼儿教师、家长的主动参与、双向互动,以此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锤炼家长的育儿能力。
(一)家园合作是教育的现实要求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不同的特点,如家庭教育针对幼儿个体,情感性和随意性较强,而幼儿园的教育相对来说就更加专业,更有计划,因此两者的配合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要求:重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师对本班工作全面负责,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
家园合作成为现实要求。
(二)家园合作是教育的理论体现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创建的生物生态学理论(Bioecological Theory)指出,儿童的发展受到与其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的影响,这种生态环境是由五个镶嵌在一起的系统所组成:1. 微观系统(Microsystem):这是儿童生活的场所及其周围环境,例如,家庭、幼儿园、学校、邻里和社区。
2. 中间系统(Mesosystem):它是处于微观系统中的两个事物(如幼儿园与家庭、幼儿园与社区、家庭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或联系,对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3. 外层系统(Exosystem):它对儿童的发展只有间接而无直接的影响,比如,父母工作场所、家庭生活条件、各种视听媒体等都会渗透到成人和儿童的相互作用中去。
4. 宏观系统(Macrosystem):它是儿童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包括来自某种文化或亚文化的价值观念、信仰和信念、历史及其变化、政治和经济、社会机构等,例如,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而东方文化则更强调集体主义。
5. 时代系统(Chronosystem):它主要是指儿童所生活的时代及其所发生的社会历史事件。
[2]从中可见,家庭和幼儿园是与儿童最直接相关的重要环境,对儿童的影响作用最大,两者应增加互动理解,优化儿童成长的环境,增强一致性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二、当前家园合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通过对四川省某市三所公立园120名幼儿家长和10位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访谈,以及亲身观察,总结出当前幼儿园在开展家园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家长对家园合作的认识不够充分针对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家长和教师的认识情况如下:针对家长与教师双方在家园合作中的角色,认识情况如下:由表可知,大多数家长和教师认识到了家园合作必要性,并能够主动进行家园沟通。
但仍有部分家长认为家园合作可有可无或者对此不了解。
亲师双方对自己角色定位的过程中,家长多将自己定位为幼儿信息的交换者,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幼儿园、教师合作伙伴的人仅有20.9%,甚至有的家长对此漠不关心,将自己视为局外人,完全将幼儿的教育责任推给教师。
能够真正视家长为合作伙伴的教师仅有40%,可见在家园合作实践中教师仍有“防家长”的倾向,没有充分认识到家长资源的力量,也因为种种顾虑没有将家长有效纳入到教育中来。
(二)教师主动发起,家长被动参与针对幼儿在园情况,教师主动反映和家长主动询问的情况如下:针对幼儿在家情况,家长主动反映和教师主动询问的情况如下:由表可见,对于幼儿在园情况,教师基本做到了及时与家长沟通反映,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家长经常关心,及时了解;对于幼儿在家情况,教师积极主动了解询问,大多家长也愿意及时反映。
家园总体上的沟通还是有成效的,但相对于教师主动发起,家长的参与比较被动,绝大多数家长没有主动反映幼儿在家情况和了解孩子在园表现。
(三)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经验,家长作为受众接纳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师等同于权威的观点深入人心,很多家长认为教师拥有专门的育儿知识与技能,而自身能力不够;也有的家长简单地把家园合作理解为“家庭要无条件配合幼儿园,达成一致”,因而总是“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些原因导致了幼儿园家园合作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为“单向式”(如下图所示),也就谈不上真正的合作。
教师A:“你家孩子在上课时总是坐不住,每次我们示范时,所有的孩子都专心、安静地坐在位置上观察,他总会兴奋不已地摆弄旁边小女生的头发或者椅子,完全对老师的言行毫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