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设计(沪粤版初二上)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案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
能描绘晶体熔化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树立规范实验、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教学难点:总结出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能描绘晶体熔化图像;据图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教具准备】水浴法所需的器材、火柴、海波、二只温度计、松香和蜡烛、坐标纸、多媒体课件、筷子、直尺。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交流法、图像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A、引入新课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让烛油滴进一个空火柴盒。
教师提问:你所观察到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总结:固态的蜡烛和液态的烛油可以相互的转变。
教师板书课题。
B、学习新课1、在引入新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归纳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由于学生对物质的三态及汽化、液化等知识已掌握,所以采用讨论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教师要注意把握教学时间。
2、探究海波、松香熔化时的特点:探究过程通常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论证、交流评估。
(1) 由于初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尚有限,因此,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时要尽量使问题的口径小一些,但又不能让学生的问题局限于教师设定的圈子内。
(2)组织学生猜想、假设时,要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使不同学生的不同猜想都能在全体同学面前表达出来。
这样不仅体现了面向全体,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3) 实验设计。
可引导学生自读教材相关内容,让学生从中体会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实验探究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时,教师必须明确实验顺序,先做冰熔化实验,再做松香熔化实验,要求学生正确使用器材,提醒学生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同时还要观察冰或松香的状态变化情况,并及时正确记录现象和数据。
物理:沪粤版八年级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3
物理:沪粤版八年级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3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从而加深对物态变化的理解。
我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概念,了解它们的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原因,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第一步:引入新课。
我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淇淋融化、冰雪融化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的特点。
第二步:讲解概念。
我通过幻灯片的方式,向学生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
第三步:实验探究。
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晶体物质和非晶体物质,进行熔化和凝固实验。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温度变化和物质状态变化。
第四步:数据分析。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原因。
活动重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原因,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在数据分析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提高他们的思考力。
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更多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我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探究其他物态变化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学生对熔化和凝固概念的理解,以及他们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物质状态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原因,是本节课的难点。
对于第一个重点,我采取了引入生活中的现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我通过展示冰淇淋融化、冰雪融化等现象,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熔化的过程。
物理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特点》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
研究融化和凝结的特色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特色和作用融化和凝结是两种重要的物态变化,也是生活中常有的两种现象。
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学习的基础上,加之平常生活中的无心观察,对这两种现象已有必定的感性认识。
教材将其编排于《物质三态·温度的丈量》和《汽化和液化》这两节以后,《升华和凝华》和《水循环》两节以前,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即既是对前两节知识、能力的坚固,又为学习后两节的内容打了基础。
就本节内容的编排表现了以下特色:一是突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二是重申了“过程与方法”,即侧重学生能力的培育。
2、教课要点和难点教课要点:研究晶体、非晶体的融化过程,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能力。
教课难点:指导学生经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二、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知道融化和凝结的含义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差别及熔点和凝结点认识融化图象和凝结图象的物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经过观察固体的融化过程,培育观察能力经过研究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培育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经过研究活动,培育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教课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怀,产生乐于研究自然的感情。
经过实验培育擅长实践和战胜困难的优秀意志和质量三、教课条件、教课环境的分析实验室现有器械基本能满足本节课所需实验器械。
冰的根源,可由教师课前利用冰柜或冰箱自制,保留在保温箱或保温瓶中备用。
有关知识的光盘、图片学校已装备。
电影需教师课前自制。
四、教课模式实验研究——阅读分析——谈论归纳有关的投五、教课过程1、创建情味,引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研究自然的感情,能够借助于播放教课光盘《水的故事》引入新课,教师板题:2、谈论归纳:在引入新课的基础上,指引学生谈论、归纳融化和凝结的含义。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单元第3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海波和石蜡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2.了解晶体熔化的条件,知道晶体熔化时的特点;知道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
3.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热现象。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图像分析的能力.5.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研究活动中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冰的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
教学难点根据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小学科学课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自学互研(一)熔化和凝固现象自主阅读教材P9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物理学中,把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把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2.冬天下雪后,当屋顶还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时,我们常看到屋檐背阴处挂着一根根粗细不一的冰柱,这是由于屋顶上向阳处直接受到太阳的照射,温度达到1~2℃时,积雪会熔化;背阴处的温度仍在0℃以下,沿屋檐流下的水又凝固成冰柱。
方法指导:要判断发生的现象是何种物态变化,关键是弄清物质的初状态和末状态.注意“熔化"和“溶化”不同,后者表示一些物质溶解在溶剂中的过程,例如盐溶于水变成盐水。
规律总结:熔化、凝固图像中,若有一段与时间轴相平行的水平直线,则这种固体一定是晶体,水平直线所对应的温度就是这种晶体的熔点(凝固点),水平直线所对应的时间就是这种晶体熔化(凝固)所用的时间;若没有与时间轴相平行的水平直线,则这种固体为非晶体。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2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
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给每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方案一、二的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和体验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原因,教师选择一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20242025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欲望。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探究熔化和凝固特点的物理课,希望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能够直观地了解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一、设计意图1. 让幼儿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特点;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激发幼儿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说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了解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特点;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并描述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熔化和凝固实验材料(如冰、水、石头等);2.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色纸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熔化和凝固的生活实例,如冬天水管冻裂、夏天冰淇淋融化等,引发幼儿对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兴趣。
2. 实验观察: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变化。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质的温度、状态等方面的变化。
3. 记录与分享:让幼儿用记录表的方式,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实验结束后,各组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让幼儿相互交流、学习。
5. 实践拓展: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关于熔化和凝固的的小实验,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特点;2.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并描述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变化。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秋粤沪版物理八上第四章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word教案
秋粤沪版物理八上第四章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word教案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一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明白熔化和凝固现象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看、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怀和乐于探究自然现象隐秘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探究冰、石蜡的熔化特点”是本节的重点,依照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是本节难点之一,了解晶体熔化要吸取热量而温度不变是又一难点。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晶体熔化或凝固时,尽管相伴有热的得失,然而温度不变。
受初中学生知识冰平的限制,学生较难明白得。
另外,还应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如: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像法【教具】:铁架台、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碎冰块、松香、温度计、蜡烛、冰棒、秒表【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问题:(1)回答汽化、液化的概念及吸、放热情形?(2)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2、活动一(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看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看到的现象:蜡烛逐步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觉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发觉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冰。
这些现象能够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如何样的变化?学生回答二、新课教学:(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学生举例: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冰;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差不多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案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了解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了解熔化曲线的物理含义。
知道什么是熔点和凝固点,会查熔点表。
3、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全过程,会用图像法直观地表示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4、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5、培养耐心细致地观察现象、实事求是地收集数据,认真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1、知道熔化和凝固及其现象、特点2、了解熔化曲线的物理含义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学习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表、碎冰块、石蜡等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什么是物态、物态变化2、什么是汽化和液化,发生时是吸热还是放热3、汽化的两种方式,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的条件,蒸发与沸腾的不同点4、液化的两种方式5、明确目标,导:刚才大家说的是气体与液体之间发生的物态变化情况,那么在液体与固体之间是否也有同样的情况发生呢?二、学习过程1、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情况和吸放热情况(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是吸热,还是放热呢?(2)、猜想与假设(3)、进行实验A、演示冰的熔化过程,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B、观察海波的熔化过程(Flash),学生观察并记录C、演示石蜡的熔化过程,学生观察并记录(4)、数据分析,作出海波、冰、石蜡的直角熔化坐标图( 5)、得出结论:A、冰和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不变,当冰和海波全部熔化为液体时,再继续加热,温度不断升高B、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C、它们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2、固体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1)、观察海波和石蜡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Flash)(2)、画出海波和石蜡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的直角坐标图,并分析质疑:同样是固体,为什么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有这么打的区别呢?3、学生自学课本(1)、什么是晶体、非晶体?(2)、什么是熔点、凝固点?(3)、晶体和非晶体有什么不同?(4)、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有哪些?4、了解一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并讨论:(1)、能否用铝制的容器熔化铜或锡?(2)、在南极考察站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吗?(南极最低气温-94.3℃)三、知识小结1、基本概念熔化、凝固、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2、基本规律(1)、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二是(2)、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不同物质的熔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一、学情分析上节学生学习了物质气态跟液态之间的转化,对不同形态物体之间的转化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
这节主要是学习液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化。
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冰化水、水结冰”的现象入手,增加学生的兴趣,直接给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
再在学习的基础上给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二、教材分析教材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冰化水,水化冰”现象中,让学生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试验探究熔化的特点,描绘出冰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
然后针对该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引出石蜡的熔化和凝固,并且进行对比,总结出它们的不同特点,从而引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教材的实验工具取材方便、贴近生活、实验也容易成功。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知道什么是熔点和凝固点,会查熔点表。
●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学会绘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温度-时间”图像,体会到图像法能够直观地表示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培养耐心细致地观察现象、实事求是地收集数据、认真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冰融化过程的实验探究;用图象法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论证。
2、教学难点:描绘晶体熔化的图象,并根据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五、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冰块、温度计、大试管、烧杯、石蜡六、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讲授法分析法七、教学策略课题的引入可以用一个小实验,让学生直观观察到固态和液态之间的变化,让学生说出来,然后教师指出。
接着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所接触的熔化和凝固的现象,通过举例,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对熔化和凝固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八、教学过程学案教案设计说明学生回答:固态、液态、气态;能互相转化;学习了汽化和液一、引入:1、自然界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什么?它们能互相转化吗?复习上节内容,巩固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单元第3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补充和说明:
1.实验分析题中,学生需要理解晶体熔化的特点,掌握实验现象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
2.现象解释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7.总结与反馈(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学生反馈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困难,教师给予解答。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并撰写观察报告。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推荐阅读:《物质的状态变化》科普书籍,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更多科学知识。
-视频资料:收集有关熔化和凝固现象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短视频,展示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晶体在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题型四:应用题
题目:如何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制作简易冰袋?
答案:在塑料袋中加入适量的水,密封后放入冰箱冷冻层,等待水结冰后即可用作冰袋。当需要使用时,冰在袋内熔化吸收热量,达到冷却效果。
题型五:问题解决题
题目:在冬天,为什么室外的金属杆(如晾衣杆)会比木头杆更容易结冰?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实验室等,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校园网络搜索与熔化和凝固相关的科学实验、研究成果等。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观察不同物质的熔化、凝固过程,并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对比不同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特点,探讨其应用领域。
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物体的熔化和凝固现象,比如冰化成了水、蜡烛融化后凝固成烛蜡等等。
那么什么是熔化和凝固呢?它们有哪些特点呢?本文将通过数据采集、实验探究等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相变现象,当物质受到一定的条件变化时,原来的物态状态会发生改变。
其中,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向液态转变的过程,凝固是指液态物质变为固态的过程。
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熔化我们首先来探究一下熔化的特点:1.熔化是吸热过程,需要一定的能量来完成。
这是因为在熔化过程中,原本密排有序的固态分子结构被打乱,进而变为无规则排列的液态分子结构,因此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2.熔化是温度不变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熔化过程发生时,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所有物质均已熔化为止。
这是因为在一定温度下,固态和液态之间处于平衡状态,熔化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用于打乱固态分子结构,而不是用于升高温度。
3.熔化和凝固的温度一致。
固态和液态之间的平衡状态在一定温度下达成,这个温度就是物质的熔点。
当加热物质温度达到熔点时,熔化发生;反之,当物质温度降至熔点时,固态分子结构逐渐形成,凝固现象出现。
凝固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凝固的特点:1.凝固是放热过程,释放一定量的能量。
这是因为在凝固过程中,原有的无规则排列的液态分子结构重新排列,变为密排有序的固态分子结构,从而释放出能量。
2.凝固是温度不变的过程。
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所有物质均已凝固为止。
同样是因为凝固过程所释放的能量用于重组分子结构,而不是用于升高温度。
3.凝固和熔化的温度一致。
同样的,固态和液态之间的平衡状态在一定温度下达成,这个温度就是物质的熔点。
当降温至熔点时,液态分子结构逐渐重组成为固态分子结构,凝固现象出现。
实验探究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以观察熔化和凝固现象:1.实验材料:一个冰块、一个装有水的密闭容器、一个温度计、一个夹子。
2.实验过程:•将温度计浸入容器中,并用夹子固定。
【沪粤版】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案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缺氧诱导因子2α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姚启杨;任维华;潘婷婷;许戈良;李建生;马金良;荚卫东;余继海;葛勇胜;刘文斌【期刊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摘要】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2α( HIF-2α)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管生成和上皮间质转化( EMT)的关系。
方法收集正常肝组织15例、肝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各63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IF-2α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肝癌组织中HIF-2α、白细胞分化抗原34( CD34)、波形蛋白( Vimentin)的表达,探究 HIF-2α的表达与血管生成、EMT的关系。
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法显示 HIF-2α在肝癌组织中主要在胞质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 P<0.001)。
HIF-2α的表达与肿瘤最大径、肿瘤 TNM 分期、Edmondson分级及包膜和血管侵犯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乙肝表面抗原表达、甲胎蛋白( AFP)、Child-Pugh分级、肿瘤结节数目及肿瘤内坏死无关。
相关性分析显示HIF-2α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有关(t =5.919,P <0.001),与Vimentin的表达无关(r =1.013,P =0.209)。
生存分析显示,高表达组术后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 <0.001)。
多因素分析显示瘤内坏死、肿瘤血管侵袭和 HIF-2α表达是影响肝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HIF-2α可促进肝癌血管生成,但可能不参与EMT,可作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hypoxia-inducible factor-2α ( HIF-2α)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and angiogenesis. Methods The expres-sionsof HIF-2αin 63 cas e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umor tissues and 15 normal liver tissues were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To asses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s of HIF-2α, EMT and angiogenesis,the expressions of CD34 and Vimentin were detected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sults Immunohistochemistry showed that HIF-2α mainly expressed in the cytoplasm, the rate of HIF-2α overexpress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issu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 P<0. 001 ) . The expression of HIF-2αwas correla-ted with tumor size,TNM stages,Edmondson grade, capsule or vascular invasion.HIF-2α expression had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microvascular density ( t=5. 919 , P<0. 001 ) , but not vimentin ( r=1. 013 ,P=0. 209 ) . Surviv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rognosis was poor in patients with HIF-2αoverexpression ( P<0. 001 ) . Cox regression demonstrat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HIF-2α,tumor necrosis and vascular invasion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cumulative survival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Conclusion HIF-2α can promote an-giogenesis, but may not participate in EMT. It may be a potential tumor marker for pro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总页数】4页(P491-494)【作者】姚启杨;任维华;潘婷婷;许戈良;李建生;马金良;荚卫东;余继海;葛勇胜;刘文斌【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通外科肝胆胰外科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通外科肝胆胰外科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01;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研究生学院,天津 300070;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通外科肝胆胰外科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通外科肝胆胰外科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通外科肝胆胰外科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通外科肝胆胰外科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通外科肝胆胰外科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通外科肝胆胰外科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通外科肝胆胰外科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相关文献】1.Mortalin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 [J], 陈静;李建生;刘文斌;荚卫东;许戈良;马金良;余继海;葛勇胜2.高尔基体蛋白73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分子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J], 杨颖;马颖;毛睿;曹茜;肖蕾;包永星3.SPNS2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 [J], 张鹤松;张传海;马金良;荚卫东;余继海4.食管鳞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上皮间质转化与血管生成拟态之间的关系及意义[J], 王静;吴红芳;李寅;华春秀5.血管生成拟态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志物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J], 李江;范绍翀;叶浩昕;钟晓声;潘永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一、教学内容本课节选自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主要内容包括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教材通过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性质变化。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解释它们的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3. 学生能够应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及其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理解。
难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热量变化的计算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仪器(包括温度计、加热器、冷却设备等)、教学模型或图示。
2. 学具:实验记录表、教材、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图片(如冰淇淋融化、冰雪融化等),引发学生兴趣,并引导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2. 知识讲解使用教材第88页,讲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通过图示和模型展示熔化和凝固过程。
解释熔化是固体吸热变为液体的过程,凝固是液体放热变为固体的过程。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熔化或凝固实验(如冰块融化或水结冰),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温度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理解熔化热和凝固热的概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表。
分析图表,讨论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特点。
5. 例题讲解展示一道计算题,如“一定质量的冰完全熔化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引导学生运用公式和实验数据进行计算。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熔化和凝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保存、材料选择等。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展示并解释其科学原理。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理现象在科技和工业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熔化:定义、特点、热量变化凝固:定义、特点、热量变化熔化热、凝固热的概念实验观察与数据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示例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和价值。
3.通过对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此外,部分学生在讨论和表达过程中,语言组织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并通过训练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我还将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本节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这种情境创设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意识。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这种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讲解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如熔点、凝固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等。
2.通过示例和动画演示,解释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微观粒子变化,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阐述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金属铸造、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形式。
2. 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异同。
3. 学习熔化和凝固的特点,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描述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熔化和凝固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难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的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晶体和非晶体物质、温度计、计时器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格、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结冰等,引导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阐述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异同。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记录实验数据。
5. 巩固知识: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熔化和凝固概念的理解,以及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特点的掌握。
6. 拓展延伸:讨论熔化和凝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冬季道路除冰、夏季制冷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异同。
3.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一下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并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2.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第3节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导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3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了解物质的相变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好奇心和实践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液体与固体相变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材: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
•实验器材:蜡烛、玻璃棒、水杯、水、冰块。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过哪些物质从固体变成液体,又有哪些物质从液体变成固体的情况?1.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会有熔化和凝固这两个现象发生?它们和物质的什么性质有关?实验探究(15分钟)1.实验一:观察蜡烛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实验步骤:1.将一根蜡烛点燃后,将一个玻璃棒插入蜡烛火焰中。
2.观察蜡烛和玻璃棒的变化。
–实验记录:观察蜡烛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2.实验二:观察水的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实验步骤:1.将一杯水放入冰箱中冷冻成冰块。
2.取出冰块,观察冰块溶化和凝固的过程。
–实验记录:观察水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实验分析(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归纳蜡烛和水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2.学生展示自己的归纳,并进行讨论。
3.教师对学生的归纳进行总结,确保学生掌握了关键观察点。
知识讲解(10分钟)1.通过实验归纳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2.讲解液体与固体相变的规律,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原理。
1.引导学生思考: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物质可能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情况?2.调查研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物质,了解它的熔点和凝固点,并进行展示。
小结操练(10分钟)1.向学生提问:你认为什么情况下,物质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又在什么情况下,物质会从液体变成固体?2.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概念巩固。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目标】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重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物态变化和吸热放热过程【教学器材】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冰块、松香、水、火柴。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我们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
二、进行新课1.熔化和凝固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学生回答)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学生回答)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
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2.实验:观察冰块的熔化。
(1)讲述实验的做法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冰块粉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冰块中。
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待水温升至30℃以上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冰块的温度,并观察冰块的状态。
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冰块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2)注意事项实验中,搅动必须不停地进行,以保证冰块受热均匀。
(3)待熔化过程完成后继续加热。
3.冰块的熔化曲线的分析(教师画出熔化曲线,请该组同学画在黑板上,图①)教师:大致形状如图所示。
我们将这一曲线分为AB、BC和CD三段,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
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冰块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答:AB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冰块是固态,温度升高)(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冰块开始熔化?(答:B点)(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冰块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冰块加热?(答: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冰块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
八年级物理上册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粤教沪版[1]
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说出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2。
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熔点和凝固点。
3.能根据图像区分熔化和凝固,区分晶体和非晶体。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像、利用图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的情感.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难点用图像来处理实验数据。
教学准备铁架台、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火柴、海波、石蜡、温度计、搅拌棒、停表。
┃教学过程设计┃1.实验:把石蜡碾碎后放入烧杯中,在石蜡中插入温度计,记下这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石蜡状态的变化,直到石蜡全部熔化后5min为止.2。
实验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结论:石蜡在熔化全过程中,温度上升4.观察石蜡的凝固过程把装置中的烧杯和酒精灯移去,观察试管中的石蜡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并每隔1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
(四)晶体和非晶体1.教师将海波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合起来画在同一坐标系中,组织学生讨论每一段海波处于什么状态,每一个折点物质处于什么状态。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AB段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表示海波开始熔化?(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图像法是一种非常直观、简洁、有效地表示物理过程的方法,为今后使用图像法学习物理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板书设计】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熔化和凝固错误!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设计(沪粤版初二上)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明白什么是熔化和凝固。
明白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了解熔化曲线的物理含义。
⑵明白什么是熔点和凝固点,会查熔点表。
⑶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讲明有关的简单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⑷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学会作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温度—时刻〞图像,体会到图像法能够直观地表示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通过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培养耐心细致地观看现象、实事求是地收集数据、认真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态度。
2.教材讲明本节要紧研究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即以冰和蜡为代表进行实验探究,通过收集数据、描画图像、对比分析,总结出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认识晶体和非晶体,并学习对比法、图像法等科学方法。
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熔点和凝固点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基础。
关于物质的熔化,让学生经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那个探究实验不管是装置、操作,依旧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时刻〞图像,都比上一节探究沸腾要复杂一些,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因此教材将其编排于«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之后。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冰化水,水结冰〞现象中,直截了当给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然后让学生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即仿照研究水沸腾的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冰地熔化特点,描画出冰熔化时的〝温度—时刻〞图像。
然后针对学生对该实验的疑点,教材采纳卡通画的形式生动爽朗的展现出来,引导学生讨论争辩,一方面加深对冰的熔化特点的认识,另一方面对该实验进行评判,同时引出研究石蜡的熔化和凝固。
通过活动1的实验研究,描画出石蜡的〝温度—时刻〞图像,再对两个图像进行对比,总结出它们在熔化时的不同特点,从而引出晶体和非晶体以及它们的区不,引出熔点和凝固点。
最后将物态变化应用于生活实际中,通过〝信息扫瞄〞介绍液晶。
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把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符合«课程标准»中〝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的要求,另外新教材用冰代替旧教材中的萘或海波,取材方便、贴近生活、容易成功。
通过〝信息扫瞄〞介绍液晶,〝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这也是新教材的一个特点。
本节教学重点:教材通过对冰的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再一次展现了科学探究的要紧环节,让学生经历差不多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用图像法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论证,这既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好素材,又是学习晶体和非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等知识的基础。
本节教学难点:由于初中学生对〝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缺乏感性认识,加之受数学知识水平的限制,因此让学生描画晶体熔化的图像,并依照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教学建议本节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认知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学习熔点和凝固点等知识,因此让学生做好探究固体熔化特点的实验,是教好本节的关键。
关于课提的引入,能够先做一个小实验:点燃一支蜡烛,过一会儿,将其倒过来倾斜放置往下滴蜡,下面用一块玻璃板收集蜡滴。
让学生直观的观看到:蜡烛受热后由固态变为液态,滴到玻璃板上由于冷却又由液态变为固态。
假如有条件,还能够借助于多媒体播放〝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的情形,引入新课,如此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和靠近自然的情感。
关于熔化和凝固的定义,能够请学生自己归纳。
在上述引入新课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分析:上面的现象中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如何样的变化?由于学生对物质的三态等知识已把握,因此专门容易就可讲出是固、液之间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这两个过程分不叫做熔化和凝固。
为了加强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的认识,可进一步请学生列举所明白的熔化或凝固现象。
由于熔化和凝固现象比较常见,学生有丰富的生活体会作基础,会举出专门多例子,如: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这些差不多上熔化现象。
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这些差不多上凝固现象。
通过举例,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爱好。
熔化和凝固研究晶体熔化的特点时,旧教材一样用萘或海波做熔化实验,由于萘对人体有危害,海波不易储存,且海波含有结晶水后,测出的熔化温度误差较大;考虑到冰箱差不多普及和方便取材、操作,因此本教材建议用冰做熔化实验。
跟探究水的沸腾一样,研究冰的熔化特点也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参与。
●提出咨询题能够从学生的生活体会动身,引导学生发觉咨询题,或者教师创设一些情境,引发学生摸索。
例如,教师可出示一只装有碎冰的烧杯,咨询学生:你能否将冰变为水?你认为在那个过程中它有哪些变化?结合生活体会,学生都能讲出使冰熔化需要对它加热,冰在熔化过程中物质状态发生了改变。
但对〝温度是否变化〞会显现分歧:一部分学生认为既然对冰加热,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因此要升高;另一部分学生认为,既然〝摄氏温标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那冰在逐步熔化为水的过程中温度应保持在0℃不变。
如此,学生就能提出咨询题: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会可不能变化?●制定打算与设计实验提出咨询题后,让学生先粗略讲出验证猜想的方案,学生容易想到:把冰放在烧杯中,对它加热,观看冰的状态变化,并记录温度,观看温度是否升高〔或不变〕。
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讨论需要预备哪些器材、测量和记录哪些数据、如何测量等。
教学中要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让设计较好的学生讲解他们设计的方案,使同学们的不同方法都能在全体学生面前表达出来。
教师对切实可行的方案予以确信、夸奖,对不足之处引导学生讨论和改进。
如此不仅表达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原那么,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关于〝水浴法〞加热,学生第一次遇到,可引导学生自读教科书图4-27及相关内容,然后能够让学生谈谈水浴法的好处,如:使冰受热平均,减慢状态变化过程,便于观看。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冰熔化的实验探究是本节教学的关键,没有那个实验,学生的思维活动就缺少了支撑点,因此,本探究活动要求全体学生参与。
为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教师在实验前应做好组织工作,关心学生分好小组,4人一组,〔按报时、报温度、报状态、记录和照管仪器等分工〕,注意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教师在预备实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 .尽可能用碎冰〔是用纯水放在冰箱里制成的,用时尽可能敲碎〕。
b .用大号的试管,冰不能太少,约3―4cm 深。
c .为使冰熔化过程慢一些,可在烧杯中多放些水。
为使温度计与冰块充分接触,还能够如此预备实验:取一只烧杯,在烧杯中放入碎冰,并加适量盐,使其温度降至–5℃以下,然后把装有深3―4cm 纯水的试管放入碎冰中,温度计竖直放入水中,让水降温并凝固,观看温度计示数,待试管中的水完全凝固并降温至–2℃以下时,将试管拿离碎冰,然后观看试管中冰的熔化过程。
实验时如气温较高,能够让冰在室温下自然吸热熔化,如此测量出的数据会更准确。
选用的冰,温度最好在–2℃以下,如此能够完整的展现出〝熔化前冰吸热升温——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后水吸热升温〞的全过程。
为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尽管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已使用过酒精灯,本实验前,教师还要结合挂图或上节课的实验情形强调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专门是点燃或熄灭酒精灯的方法,还要预备几块湿抹布,以防万一。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视其间,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注意发觉学生操作上的错误而给予纠正。
如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靠近管壁,但不要放在冰的正中,而是中间偏下位置。
指导学生绘制〝温度—时刻〞图像:实验终止后,仿照水的沸腾图像,让学生在教科书图4-28中标出各个时刻所记录的温度,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得到冰熔化的〝温度—时刻〞图像。
那个环节,教师可指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①在教科书图4-28上描点;②连接各点画出比较流畅的曲线;③摸索曲线所反映的物理意义。
●分析和论证利用多媒体展现学生绘制的冰熔化的〝温度—时刻〞图像。
引导学生们通过对比发觉:各组的曲线尽管不完全相同,然而大致形状如图4.3-1所示,即分为AB 、BC 和CD 三段。
为引导学生对图像进行分析摸索,可提出以下咨询题:①AB 段对应的时刻内物质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样变化?〔答:AB 段所对应的时刻内物质是固态,温度升高〕 ②在曲线上的哪一点冰开始熔化?〔答:B 点〕③在BC 段对应的时刻内,物质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刻是否加热?〔答:BC 段所对应的时刻内固态和液态共存,温度保持在0℃左右不变。
现在仍在连续加热,即冰仍在吸热〕④在CD 段对应的时刻内物质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答:是液态,冰差不多熔化完毕,连续加热,水的温度升高〕/min冰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冰开始熔化时的温度是0℃;冰在熔化过程中,连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冰全部熔化为液体时,连续加热,温度升高。
〝教材图4-29”是4位学生对冰的熔化实验的反思和评判。
这4位同学摸索的咨询题正是该实验要深入研究的,也是我们的学生对该实验的疑咨询,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争辩来解决。
对该实验的评判,还能够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实验情形,发表见解。
例如,有的学生把测量的温度点连接起来时,可能发觉熔化过程不是直线而是折线,能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析,让学生谈谈他们的结果什么缘故跟其他同学的有差异,教师还要鼓舞学生对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进行评判,提出新的实验方案。
通过以上教学,让学生明确评估、交流与合作,是科学探究中专门重要的环节。
再利用教材图4-29中提出的咨询题:〝是否所有固体熔化时差不多上如此呢?〞引出研究石蜡的熔化和凝固实验。
〝活动1 ”的目的是:观测石蜡熔化和凝固的过程,获得感性体验,描画其熔化凝固的图像,并与冰的晶体熔化特点对比,引出晶体和非晶体这两个概念。
为了节约时刻,教学时也可将活动A 和冰的熔化实验同步进行,一部分小组探究冰的熔化,另一部分做石蜡熔化的实验,最后通过交流对比,发觉不同的固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特点是不同的。
关于实验的改进:该实验的器材和冰的熔化实验相仿,但冰能够研成较细的碎末,而石蜡只能切削成薄的碎片,而这些碎片又是卷曲的,用这种碎片做熔化实验,由于卷曲的碎片间空气的干扰,实验成效不行,即每次实验得到的图像差异大。
假如先把温度计插入石蜡碎片中,将蜡的碎片先熔化再凝固,排除了碎片中的空气,用凝固后的石蜡做熔化实验,实验成效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