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案
高中语文 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案
第二课《祝福》一、内容及解析1、内容:《祝福》描述了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将祥林嫂的悲剧放在“祝福〞的热闹情景中来描写,刻画出祥林嫂周围的各类人对祥林嫂悲惨遭遇的各种态度,从而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2、解析:《祝福》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采用倒叙手法,先写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和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把祝福景象与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然后按时间顺序表达悲剧的主体部分,最后,仍以祝福情景作为尾声,深化故事主题。
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作者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人物,揭示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
二、目标及解析1、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解析:〔1〕把握人物形象是理解小说反封建主题的关键,学习时,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来挖掘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本文通过人物不同时期的肖像、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悲惨遭遇,学习时可以通过这些买描写,尤其是人物眼睛的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同时,学习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
〔3〕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来表达故事,因此,要了解小说的情节安排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文章把祥林嫂的悲剧故事放在祝福的情境中来表达是有其深意的,要注意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文章为什么以“祝福〞为题是本文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祝福〞与祥林嫂悲剧的关系。
2、探究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学习本文的重点,理解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也就明确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支持条件1、重视预习环节,通过课前阅读全文了解小说内容。
2、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把握课文主题。
3、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六、教学设计过程〔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情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情节安排,概括各部分内容。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小说《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它通过祥林嫂的悲惨短暂的一生,深刻揭露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悲剧命运。
在本文教学中的总体思路为:通过抓主要情节,尤其是对她的三次肖像描写,调动学生的有关知识储备与情感体验,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追根溯源,领会悲剧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所附答案均为提示性)一、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快速熟悉课文【教学目的】理清故事脉络二、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教学目的】(1)熟悉小说的主要情节。
(2)复习巩固有关记叙的一些知识:叙述的要素,顺序、倒叙的作用。
(3)在理清作品思路的基础上分段。
三、重点内容分析A.把握肖像描写,分析祥林嫂的心理状态。
问题1:本文中有几次对她的肖像描写?你认为哪些词语能深刻反映出其时她的精神面貌?请在词语下加着重号并试作简要分析。
【设计目的】肖像可以反映出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人物的身份地位。
抓住肖像描写中的重点词语即抓住了这个人物的神韵所在。
在写作中有时一个词用得稳妥贴切则能使境界全出;在阅读中若能抓住这些无可替代的词语则可以披文以入情。
重点词语品析初至:白头绳;两颊还是红的。
再至: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死前:头发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消失了先前悲哀的神色;瞪着的眼睛的视线;眼珠间或一轮。
【结论】祥林嫂是一步步走上绝路的,她的一生命运坎坷,经历了初寡、被迫改嫁、再寡失子的打击,本该获得人们同情的,但却为社会所不容。
问题2:祥林嫂在鲁家做工时表现如何?鲁家是怎样对待她的?重点词语品析:祥林嫂的工作态度初至:正面描写:“不停地做”;“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年终大忙时节所有工作一人承当,竟没有添短工。
侧面烘托:别人赞扬她“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
再至:主人们觉得她“手脚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得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优秀设计(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优秀设计(3页)《祝福》教学设计镇海区龙赛中学语文组张纯瑜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对典型人物的塑造手法。
2、理解课文批判礼教、批判看客、反思知识分子劣根性三位一体的主旨。
3、通过《祝福》了解鲁迅其人其文,尤其是鲁迅作品的常见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批判礼教、批判看客、反思知识分子劣根性三位一体的主旨。
2、通过《祝福》了解鲁迅其人其文,尤其是鲁迅作品的常见主题。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有人说,“不读鲁迅,就无以了解现代中国。
”关于大先生:他善写那种被酷爱温暖的人斥为冷酷的文字,却要钳住黑暗的闸门,“放孩子到光明的地方去”。
他为这样三种人写作:替那些寂寞的、为中国的改革而“奔驰的猛士”呐喊,为那些“如我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而作不退走、不悲观、不绝望的诱导,给敌人写作,为使他的“想到自己的不圆满”。
鲁迅是要穿透“皮肤”的伪饰,剥落出血淋淋的骨肉的“真实”,凝视那历史、文化、生命中最深层次的“真实”。
那些永远新的旧故事(鲁迅作品介绍)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
2、整体感知:思考:在这个名为“祝福”的故事里,祝福之夜发生了什么事情?明确:在新年的祝福声中,祥林嫂无声地死去。
(故事的开头)这就像一个悬念迭出的凶案现场,请你来破案。
面对一起凶案,我们需要了解的两个最主要的问题是:死者是谁——祥林嫂是个什么样的人?凶手是谁——谁害死了祥林嫂?3、文本探究一:围绕整体感知中提出的两个核心问题,思考:1)、初来鲁镇的祥林嫂是什么样的?模样周整手脚壮大不很爱说话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安分耐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容易满足)什么?明确:(1)、“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许寿裳)(2)、“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案
祝福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重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教学难点:祥林嫂悲剧的根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某一次,我一边捧读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一边用手习惯性地去拔胡子,可能是一下没撑住,下巴上传来刺激性的剧痛。
恰巧,当时正好看到先生写的这样一句,“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各各夺取它的生存。
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这说得不就是男人的胡子吗?顿时,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又高大了许多。
男人似乎有一个通病,既要保持男性特征,还要修饰光滑的下巴,就像小说《祝福》中的鲁四老爷一样。
那么,生活中,你是喜欢胡子男多一些,还是喜欢光下巴男多一些?二、“胡子”大讨论1、喜欢胡子男多一些提示:胡子男,有艺术气质,有男人味,帅帅的,酷酷的,个性十足。
(诗歌就像男士的胡子,长在我们的脸上叫邋遢,长在大师的脸上叫个性。
所以,我们不得不备下一把剃须刀,为那些疯长似野草的胡子埋单。
)(胡子拉碴的,每天不剃不刮不修胡子的胡子男,还喜欢吗?)2、喜欢光下巴男多一些(追问:为什么?)提示:胡子拉碴的男人,显得沧桑、邋遢,不干净。
每天将下巴剃得光光的男人是一个热爱生活的男人,显得干净、精明、干练、精神。
三、聚焦鲁四老爷的“胡子”“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这是鲁迅先生小说《祝福》第一段中的一句话。
“但也还未留胡子”一句是闲笔还是妙笔,能否删去?)提示:妙笔。
1、妙在彰显身份地位。
提示:这样就把“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的鲁四老爷独立于鲁镇其它那些老了些但也留胡子的男人群体之外,说明鲁四老爷并不给人苍老、邋遢的感觉,反而给人一种干净、精明、干练的直观印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3、注意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本文倒叙写作手法。
4、体会祥林嫂的悲剧色彩,理解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
【教学难点与重点】1、故事情节2、倒叙的作用3、祥林嫂的生活与人生【教学方法】点读法、引读和分析、合作与探究、归纳和总结【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鲁迅先生笔下有这样一个人物:她,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面容枯瘦,目光呆滞、头发蓬乱。
她的名叫祥林嫂,她是旧中国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妇女,她以自己的悲惨遭遇鞭笞者黑暗的社会,惊醒着愚昧的世人,昭示着“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中国妇女的凄惨人生,它定格在一代代读者的心里,让我们铭记和惊醒。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先生的《祝福》,去了解体会文中受害者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二、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1、阅读全文,按小说的基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六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2、思考:本文开头写的是什么?为何将结尾放在前面?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背景和结局;小说采用的是倒叙的修辞手法;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产生阅读追根兴趣,有一定的吸引力;同时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3、情节概括序幕:鲁镇准备祝福结局:祝福之夜惨死开端:逃避初到鲁镇发展:被逼卖到贺家高潮:再寡再到鲁镇尾声:鲁镇正在祝福第二课时了解祥林嫂的一生一、祥林嫂的人生轨迹1、教师引导关注时间性和事件性的词汇和句子,“二十六七之前;二十六七;二十七八;二十八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岁;三十七八岁”这几个重要的时间点。
2、学生筛选信息,阅读归纳主要事件。
二十六岁之前:与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春季死了丈夫,冬初逃出来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
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学说祝福的话,来表达对同伴和亲人的祝福。
2、设计和装饰祝福卡。
活动准备:1、挂祝福卡的树。
2、将不同形状的卡纸用红绳子穿起来。
活动过程:一、祝福大比拼。
1、幼儿已经收集了大量的祝福语,我们都会说,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会说的祝福语多。
2、幼儿分成两组进行说祝福语比赛,规则不能说重复的话,看哪一组说的祝福的'话多。
二、装饰祝福卡。
1、选择适合自己祝福语的卡片。
例如:圆形祝福老人身体健康、心型送给同伴。
2、用彩笔画出对亲人和同伴的祝福。
老师做巡回指导。
三、祝福树。
1、幼儿自己将画好的祝福卡片装饰在树上。
2、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祝福卡是送给谁的。
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篇二」一、教案设计学生分析:大班孩子临近毕业,孩子们即将离开幼儿园,成为一名小学生。
他们有很多不舍,舍不得幼儿园、舍不得老师、舍不得幼儿园的弟弟妹妹对于朝夕相处在一起的弟弟妹妹们,她们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对于我们中班的弟弟妹妹也有很多心理话想对哥哥姐姐说。
于是设计这样一个互动活动目标设计:1、在与哥哥姐姐的互动中,理解诗歌内容,尝试创编诗歌。
2、能大胆的说出自己对哥哥姐姐的祝福,体验这份珍贵的友情。
过程设计:一、哥哥姐姐送祝福(理解诗歌内容)二、弟弟妹妹送祝福(尝试创编诗歌)三、互赠送礼物资源设计:哥哥姐姐准备一句话(诗歌形式);中班幼儿准备小礼物评价设计: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适切,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
教学内容正确充实,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突出重点,能联系实际。
教师教学环境有序、互动、民主、和谐。
教师为人师表,有探求新知的热情二、课堂实录一、哥哥姐姐送祝福(理解诗歌内容)(大班三位小朋友进教室)t:大班的哥哥姐姐马上要毕业了,要离开生活了三年的幼儿园,她们有很多心里话想跟你们说。
让我们用掌声欢迎哥哥姐姐。
(“弟弟妹妹好”,“哥哥姐姐好”互相问好)。
让我们听听哥哥姐姐的心里话。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2《祝福》教案
《祝福》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传统小说三要素,以及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的关系。
2、通过找出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对情节倒叙手法运用的理解,以及通过观看电影《祝福》中祥林嫂怒砍门槛情节的讨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2、通过讨论合作探究找出关于祥林嫂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分别以“两只眼睛”“三次复语”“四大动作”作为抓手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小说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弱小者在生活中的艰辛,学会同情弱小者,激发对人生、生活、社会的热情。
【重点、难点】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点拨引导法、比较阅读法【教学时数】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请三位女生(每人一定要佩带一样符合人物身份的道具)上台扮演祥林嫂,让处在不同处境中的祥林嫂相遇。
让三位女生各自说明选择道具的原因,教师适时补充,切入人物形象。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从把握情节入手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1、情节梳理一般模式提示。
2、本文情节结构特点。
3、倒叙有什么作用?(可结合小说三要素和主题回答,这里主要强调对人物的作用)4、从本文情节结构特点中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悲剧人物定格。
5、让学生观看电影《祝福》中祥林嫂拿菜刀怒砍门槛的情节,从情节妥当与否关照人物性格特点。
三、讨论学习:从祥林嫂与其他人物关系入手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1、请学生每四人一组讨论交流祥林嫂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并请代表在黑板上画出人物关系图。
2、师生共同总结祥林嫂的形象特征——身份定格。
四、合作学习:从描写手法入手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1、小说人物描写方法提示。
2、学生找出祥林嫂的肖像描写(两只眼睛)、语言描写(三次复语)、动作描写(四大动作),师生共同总结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立体化定格:勤劳、善良、质朴,坚强,有反抗,有质疑。
《祝福》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祝福》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祝福》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祝福》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不再是简单的获取信息,而是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
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既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本文以《祝福》为例,探讨如何制定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教学目标1.了解《祝福》的作者、背景和历史背景,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2.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社会背景和寓意,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3.在理解小说的基础上,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深度阅读,提升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小说,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介绍《祝福》的作者、背景和历史背景,并与学生交流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授教学内容介绍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让学生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
同时,讲解小说的写作手法,如时间、空间、人物刻画、象征等。
3.阅读分析学生在分组或个人阅读小说后,进行小组或全班交流,分析小说中的细节、语言表达和情节发展。
学生可运用阅读策略,如提问、归纳、推理、评价等。
4.批判性思维训练针对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和寓意,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如“小说反映出哪些社会问题?”,“小说想要表达什么思想意义?”,让学生自主分析和思考。
5.评价和总结在教学结束前,可进行讨论和总结,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和问题。
同时,体现教学成果,对学生的阅读技能进行评价。
三、教学反思通过上述教学方案,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祝福》,提升阅读素养,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但是,在实施教学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应该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思考,给予充足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3.设计合适的细节和策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让阅读成为有效的工具。
《祝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祝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祝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祝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将学习的是高一必修三中的第十三单元《祝福》。
该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一位勇敢坚韧、顽强不屈的女孩——爱丽丝。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到外表虚幻、内心坚强的女孩爱丽丝的故事,感受到女性的坚韧与意志力,同时学会了如何敬重、理解和欣赏不同的人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祝福》的背景及作者Thomas Hardy2.理解小说中爱丽丝和史蒂芬的性格特征和人生态度3.学习小说中使用的叙述技巧和写作手法能力目标:1.学会对小说进行分析、解读和评价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情感目标:1.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人生、人性2.懂得尊重与理解不同的人生选择3.培养学生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与担当精神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小说的背景、故事情节以及主要角色的心理变化2.掌握小说的写作手法和叙述技巧难点:1.理解小说中爱丽丝和史蒂芬的性格特征和人生态度2.如何通过小说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认识人生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授课、小组讨论、个人答题、情境教学等。
其中,情境教学为本次课的亮点。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角色扮演,领悟爱丽丝的感受和人生选择,进而思考自己的人生。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PPT介绍小说的背景,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阅读指导:分组阅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内心变化。
3.情境教学:以爱丽丝和史蒂芬的角色扮演为例,引导学生感受其情感、人生选择和梦想。
4.讨论答疑:就阅读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答疑,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含义和书写情感。
5.个人答题:针对小说中的重要语段进行阅读,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把握能力与鉴赏能力。
6.课堂总结:通过总结呈现学生所学知识点,提醒学生回归主题。
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方式,提醒学生认识自我、探究恐惧与勇气,引导学生深入地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多样性。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 1-2《祝福》 精品教案
祝福【教学目的】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设想】[重点]为 1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难点]为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
初中时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少年活泼可爱而中年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迂腐的孔乙己,这些人物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介绍背景,揭示主题。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
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
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高中必修三语文课文《祝福》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三语文课文《祝福》教学设计高中必修三语文课文《祝福》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梳理故事情节。
2.体会与分析肖像描写与人物悲剧命运的关系。
3.品析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挖掘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学情分析:执教班级为绩溪中学高一(2)班。
该班大部分同学基础较好,学习热情高。
他们更需要在知识的丰富多元性、思想的深刻性方面得到强化,新媒体教学恰好能给他们以帮助。
教学重难分析及解决措施:1.通过肖像特别是眼睛的变化把握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2.品析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挖掘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3.措施:采用微课、学生利用新媒体分角色朗读、结合新媒体朗诵等方式深入文章深层,呈现出悲剧美学的震撼效果。
课前活动:学生利用新媒体对《祝福》片段进行分角色朗诵表演。
教学过程:一、导课我们今天的话题从“生”字开始:满清末年,在江南的一个乡村里,一个极为平凡普通的女孩降生了。
这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父母也许无法抚养过多的孩子,于是,这个女孩很小就被送到一个叫祥林的男孩子家做了童养媳。
后来,这对男孩女孩都长大了,他们于是成了亲。
如果不出意外,这对小夫妻的人生轨迹将会怎样呢?(夫唱妇随、男耕女织、生儿育女、子孙满堂……)是啊,如果没有意外,这个现在被叫作祥林嫂的青年妇女完全可以像这样生活:她的人生终点将是寿终正寝,无疾而终。
这条的人生轨迹将是一条典型的时代轨迹。
但是,是什么改变了她的一生?(丈夫死了)死了丈夫,人生就彻底改变。
今天失去丈夫的女子并不少,她们是不是就注定会如祥林嫂遭受诸多不幸?让我们看下:祥林嫂一生有几次重大的转折?再让我们思考一下:造成她的人生悲剧重大原因是什么?二、祥林嫂际遇图。
三、肖像描写1、请按照文章的时间顺序找出全文中三次关于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并分析这些肖像描写分别反映了祥林嫂怎样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征?①第一次初到鲁四老爷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二十六七岁,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手脚壮大,顺着眼。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2、祝福·优秀教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2、祝福·优秀教案2、祝福·教案【教学目的】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设想】[重点]为 1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难点]为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
初中时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少年活泼可爱而中年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迂腐的孔乙己,这些人物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介绍背景,揭示主题。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20 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
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
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案1. 传授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性,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明白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要领。
3.领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 传授重点/难点传授重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性。
传授难点:祥林嫂悲剧的根源。
3. 传授用具4. 标签传授历程一、导入(悬疑式导入)(导语)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中最常用是“归乡”模式,在“我”的“故里”鲁镇上,我们明白了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他们的命运和“我”险些缠绕在一起,本日我们重回鲁镇,去明白一位“苦人儿”祥林嫂,看一看“我”在她的命运历程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二、阅读发觉(一)标题呈现“我”回到久别的故里鲁镇,文本频频提到“无论怎样明天我决计要走了。
”好好的,为何又急着要走呢?让我们重读文本,看一看宁静的叙述语调下是不是隐藏着一些不宁静呢?(2)要害提示注意文本中的一些细节:(1)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2)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单是老了些。
(3)我与他的发言不谋利的了(4)(祝福的仪式)年年云云,家家云云。
(三)交流明确鲁镇一直就没有变,“我”略带消极的语调夸大了这一点,恰恰默示了“我”的变化——敷衍鲁镇而言是,在“我”而不属于,“我”越是要走,越是表明“我”与鲁镇的隔膜与疏离。
“况且,一想到昨天祥林嫂的事,也就不能使我安住”这是更为重要的让“我”决计要走的另一原因。
三、细节探究:“我”在文中是怎样的一个别?(一)“我”与祥林嫂的一次近隔断的打仗中,有怎样的心理反响?你以为这说明了什么?1、学生分组探究2、明确(1)“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
(2)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
(3)我马上胆怯了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
我是一个对鲁镇保守、冷漠的社会氛围感到怨愤的启发主义知识分子,无力拯救祥嫂,但却是小说中唯一深切怜悯她的悲剧命运的人。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教学难点:祥林嫂悲剧的根源。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悬疑式导入)(导语)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中最常用是“归乡”模式,在“我”的“故乡”鲁镇上,我们认识了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他们的命运和“我”几乎缠绕在一起,今天我们重回鲁镇,去认识一位“苦人儿”祥林嫂,看一看“我”在她的命运进程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二、阅读发现(一)问题呈现“我”回到久别的故乡鲁镇,文本几次提到“无论如何明天我决计要走了。
”好好的,为何又急着要走呢?让我们重读文本,看一看平静的叙述语调下是不是隐藏着一些不平静呢?(2)关键提示注意文本中的一些细节:(1)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2)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单是老了些。
(3)我与他的谈话不投机的了(4)(祝福的仪式)年年如此,家家如此。
(三)交流明确鲁镇一直就没有变,“我”略带消极的语调强调了这一点,恰恰暗示了“我”的变化——对于鲁镇而言是,在“我”而不属于,“我”越是要走,越是表明“我”与鲁镇的隔膜与疏离。
“况且,一想到昨天祥林嫂的事,也就不能使我安住”这是更为重要的让“我”决计要走的另一原因。
三、细节探究:“我”在文中是怎样的一个人?(一)“我”与祥林嫂的一次近距离的接触中,有怎样的心理反应?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1、学生分组探究2、明确(1)“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
(2)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
(3)我即刻胆怯了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
我是一个对鲁镇保守、冷漠的社会气氛感到愤懑的启蒙主义知识分子,无力拯救祥嫂,但却是小说中唯一深切同情她的悲剧命运的人。
《祝福》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祝福》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祝福》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祝福》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描述一个受压迫的民族的命运为主线,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处境。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此篇文章,引导学生加深对当时时代背景及文学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教材分析1. 课文分析《祝福》写了一个少年阿Q的爱情梦与民族梦。
阿Q是一个受压迫的小人物,他在日复一日的被剥削、被欺负中麻木了,但是他本身的身世、人性的软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使得阿Q 尝试去挣脱束缚,也从他对爱情的渴求和对民族团结的期盼中得到了一份自我认同。
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祝福》,学生可以理解鲁迅先生的写作思路、文学风格以及他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的命运历程、反映阶级斗争的现实性题材以及人民的反抗意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学会进行文学分析。
3. 教学重点1)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整理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以及文学艺术手法。
2)理解鲁迅先生对民族问题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进一步探究他对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的反思。
3)体会鲁迅先生的艺术风格和阐述方法,学会运用归纳、推理等方法进行文学分析。
4. 教学难点1)鲁迅思想的深刻理解。
2)文学艺术手法的分析。
二、教学设计1. 情境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投影、音乐等方式,创造一个文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从生活感悟入手,快速把握文本所传递的情感。
2. 自读与研读请学生先阅读一遍课文,然后再重新认真阅读,重点关注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以及文学艺术手法。
3. 课堂分析在课堂分析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关键问题,并组织小组讨论和展示。
关键问题:1)主题思想是什么?2)文学艺术手法有哪些?3)人物形象是什么?4)故事结构是怎样的?4. 课后作业在课后作业环节,可以通过写作、口语交流等形式,巩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2《祝福》教案
《祝福》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2.探究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点】1.把握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祝福》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思考封建礼教的现代残余。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学情分析】这个班的学生中考录取分数线属全县最低,所以学生整体的语文基础薄弱,虽然基础薄弱,但是学生对阅读小说有浓厚的兴趣。
学生对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了解很少,甚至可以说基本没有了解,所以,在讲解本课的环境描写之前,要详细地为学生讲解环境描写的概念和作用。
在学生详细了解了环境描写的基础上才有能力分析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才会在平时的小说阅读中留意其中的环境描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方法:回顾前两课时的知识点和内容。
(一)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
(二)故事情节:序幕、结局(本课倒叙)、开端、发展、高潮、尾声(三)祥林嫂的形象特点:安分耐劳、质朴善良、容易满足、封建愚昧、命运坎坷二、环境描写方法:列出概念,再为学生举例子,加深理解。
社会环境: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地域风貌、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四季变化、阴晴雨雪、山川日月、森林湖海等。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方法:给出经典例子,引导学生分析例子,总结出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等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明确:交代封建社会末年,贫富分化严重、阶级严重对立的社会现实。
(二)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
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
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兼督下,羼水也很为难。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课件
③如何看待这种鲁迅式的绝望?确实,“我” 这样的知识分子是懦弱的,但他们毕竟是觉 醒者、同情者、思考者,在他们的内心深处 毕竟还有光明的种子。在人类社会长夜的历 史上,在挽救者出现之前,第一需要觉醒者。 多一个觉醒者,就多一份希望。鲁迅是痛苦 的绝望者,但同时又是最坚强的斗士,其战 斗的途径之一就是唤醒。
中学生阅读小说的意识和能力至少在两个方面 可以进一步提升:由对情节、表达等外在的关 注转向对人物情感或性情以及作品蕴含的思想 的探索,由碎片式的感觉生成内在的文本逻辑。
探索“我”的心路历程,分析“我”的人 物形象,体会作品的主题。
体会人物分析的基本要点:发掘人物的内 心世界,追问原因,追问典型意义,完成 由作品到社会、历史的链接,体会作家的 思考。
决计明天要走了”。先觉者、进步知识分子努 力过,挣扎过,痛苦过,最终选择了离开与逃 避,祥林嫂们的希望在哪里?
鲁迅以其冷峻的笔墨描写了一个巨大的悲剧。
悲剧体现在祥林嫂们被鲁镇式的巨轮血淋淋地 碾碎时的哀号,也体现在先觉者的面对这样的 悲剧无能为力的哀叹。
先觉者的离去意味着鲁镇式的黑暗的中国社
会里微光的熄灭,意味着祥林嫂们的绝望。这 是鲁迅式的绝望。
2、提问:“我”的“疑虑”是什么?“我” 又是如何化解“疑虑”的?试结合文本的 相关内容分析“我”的心理活动过程。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前文大概有五处与我的“疑虑”有关,大致过程 是: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 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 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 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 在极短期的犹豫中,想,这里的人惯例相信鬼,然而她, 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 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一为她起见,不 如说有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祝福》教案【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重点】1、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掌握生字词,了解文学常识2、了解故事情节。
【学习过程】一、导入: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知识链接】作家作品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
《呐喊》收入鲁迅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
《彷徨》收入鲁迅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
《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的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小说。
文中“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典著作。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文学常识:1、字音积累钝(dùn)响寒暄(xuān)朱拓(tà)间(jiàn)或悚(sǒng)然踌蹰(chóu chú)不更(gēng)事谬(miù)种淡(dàn)然俨(yǎn)然雪褥(rù)瑟(sè)瑟有声尘芥(jiè)堆形骸(hái)脸颊(jiá)沸反盈(yíng)天贺家墺(ào)荸荠(bíqí)絮絮(xù)呜咽(yè)驯(xún)熟桌帏(wéi)讪讪(shàn)咀嚼(jǔjúe)渣滓(zhāzǐ)拗(niù)不过蹙(cù)缩门槛(kǎn)窈(yǎo)陷惴惴(zhuì)歆享(xīn xiǎng)牲醴(shēnglǐ)蹒跚(pán shān)2、字形积累寒暄(喧哗)烟霭(和蔼)走投无路(回头)形骸(惊骇弹劾)惴惴(揣摩湍急)3、词义积累俨然∶形容庄重严肃。
讪讪:不好意思的样子怔怔:呆愣的样子。
怨府:大家怨恨所集中的对象。
沸反盈天:沸:滚翻;盈:充满。
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
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4、小说三要素是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
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三、快速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
完成下面的表格,明确本文的情节内容。
四、叙述顺序梳理:小说的整个思路是“现实——过去——现实”。
在课文中找出标志作者思路转换的句子。
在结构上采取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作者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且设置了一系列悬念吸引读者: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死去?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鲜明对比,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造成悬念;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五、作业: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以《祥林嫂的故事》为题,写200字左右的小作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2、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学生讲述祥林嫂的故事。
评析、补充。
祥林嫂人生遭遇:在卫家山和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结婚,后来没有了丈夫——二十六七岁,冬初逃到鲁镇做工,很勤劳。
祝福时很忙——春天改嫁,年底生阿毛——卫婆子说她交了好运。
阿毛两岁——贺老六死——春天阿毛被狼衔去。
秋天到鲁镇。
年底祭祀时很闲——祝福时柳妈建议她捐门槛——捐门槛。
冬天祭祀,仍不能拿酒杯和筷子——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问我三个问题。
四十岁左右死亡。
二、理解祥林嫂形象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再引导学生分析小说出现的人物。
鲁迅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找出文章描写祥林嫂眼睛的地方,画上横线,读一读,并想一想有什么变化?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特点?然后完成下列表格。
小结:祥林嫂的性格特点,从作者对她眼睛的描写可见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生动具体地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形象,她勤劳、善良、安分耐劳,有一定反抗性;但在旧社会她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最终为旧社会吞噬。
祥林嫂:1、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2、勤劳、善良、安分耐劳,有一定反抗性;3、在旧社会她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最终为旧社会吞噬。
三、理解其他人物形象1、鲁四老爷: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的态度是“皱眉,讨厌她是寡妇。
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的反应可以用两次“可恶”和“然而”来概括。
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
寻人时,也仍然是“踱”。
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
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
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
“然而”是书面语转折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
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
“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第一部分有一部分对鲁四老爷的大骂新党及其书房的描写。
这一切都能可看出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
他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是他通过“祝福”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
他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人物。
2、柳妈:柳妈的可悲,就在于她是以“好心人”的姿态劝告祥林嫂以迷信的办法解脱苦难。
而实际上是柳妈把祥林嫂往死路上用力地推了一把。
她和祥林嫂一样是旧社会中受压迫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虽然同情祥林嫂,但由于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最终也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3、作品中的“我”:是具有进步的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
“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
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四、小写作请你运用其中一种或几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刻画一个性格突出的人物形象,200字左右。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分析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2、理解作品主题;【教学过程】一、环境描写理解问题:文中故事发生的大环境是在鲁镇的祝福节日中,作者为什么让故事在这个节日里发生?这些环境的描写对表达主题和刻画人物起什么作用?学生研读序幕和结尾部分有关环境描写。
提示:1、环境描写的分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提供人物生活的场所。
②反映时代特征、社会特征。
③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④侧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
⑤暗示、推动情节的发展。
1、学生自读课文第1—2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开头的祝福景象: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
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
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
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
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2、学生阅读最后一段,思考其作用和特色。
结尾的祝福景象:这一段景物描写是由回想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照应,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渲染了热烈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
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限的痛苦和悲哀。
这个结尾,以“我”的感受来写景,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使结构更加严谨完善。
3、讨论小说起名《祝福》的含义。
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
鲁四老爷正是通过祝福把祥林嫂逼上绝路的。
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气氛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
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
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
二、主题理解分组讨论: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试归纳小说主题。
“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
”——丁玲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
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
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拓展练笔电影《祝福》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
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写一篇短文,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