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

合集下载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淮阴侯列传》,使学生了解淮阴侯韩信的一生,掌握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韩信的性格特点及其对人生轨迹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因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淮阴侯列传》中的人物关系和主要事件。

2. 分析韩信的性格特点及其对人生轨迹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史记》的叙事手法和语言特色。

2. 客观评价韩信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史记·淮阴侯列传》2. 参考资料:关于韩信的历史文献、相关论文和评论3. 教学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淮阴侯列传》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韩信的一生及其相关历史事件。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韩信的性格特点及其对人生轨迹的影响。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疑问。

重点分析《淮阴侯列传》的叙事手法和语言特色。

5. 评价与反思:让学生客观评价韩信的历史地位和贡献,认识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因素。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拓展,介绍与韩信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刘邦、项羽等。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人物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作用和地位。

七、课堂互动:1. 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淮阴侯列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鼓励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八、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淮阴侯列传》的学习效果。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精品教学案:第18课 淮阴侯列传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精品教学案:第18课 淮阴侯列传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精品教学案
第18课淮阴侯列传
后来居上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

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

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

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

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
会因此招来大祸。

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

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往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

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积聚木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

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

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出自《史记·汲郑列传》)
千古悲剧第一人。

2017-2018学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淮阴侯列传 学案

2017-2018学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淮阴侯列传 学案

第19课 淮阴侯列传1.通假字(1)乃晨炊蓐.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俯出袴.下,蒲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右倍.山陵,前左水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居常鞅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言公之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上怒曰:“亨.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褥”,床褥 (2)“袴”同“胯”,两腿间;“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3)“能”同“乃”,竟然;“罢”同“疲”,疲劳 (4)同“蔽”,隐蔽 (5)同“背”,背靠,背向 (6)同“怏怏”,不满意,不服气,郁闷失意的样子 (7)同“叛”,反叛(8)同“烹”,古代的一种酷刑,把犯人放入大锅中煮死2.一词多义(1)绝⎩⎪⎪⎨⎪⎪⎧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从间道绝.其辎重: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秦之纲绝.而维弛: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佛印绝.类弥勒: 以为妙绝.:(2)假⎩⎪⎨⎪⎧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 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乃悟前狼假.寐: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 (3)治⎩⎪⎨⎪⎧ 又不能治.生商贾: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故治.国无法则乱: 不效则治.臣之罪:答案 (1)动词,离开/动词,拦截/动词,断绝/形容词,败坏/动词,横渡/形容词,与世隔绝的/副词,很/副词,达到极点 (2)动词,借/动词,代理/动词,借助/形容词,伪,与“真”相对,假装/连词,假如 (3)动词,维持/形容词,治理得好,太平/动词,治理,管理/动词,处理,处治3.虚词归纳且⎩⎪⎨⎪⎧ 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 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 且.喜且.怜之: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答案 (1)副词,将要/连词,况且/连词,又/副词,将近/连词,尚且/连词,而且4.古今异义词(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愿君留意..臣之计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义:平民,百姓。

高中语文 专题六 第19课 淮阴侯列传讲义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 专题六 第19课 淮阴侯列传讲义 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六第19课淮阴侯列传讲义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苏教淮阴侯列传神鬼莫测的“兵仙〞——韩信韩信(?—前196年),古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人。

西汉开国功臣,先后被封为齐王、楚王、上大将军,后被贬为淮阴侯。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

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他的评价。

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参与整理兵家著作,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均已失传。

千古悲剧第一人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

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

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

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破。

汉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

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决战,击灭楚军。

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立作出了重要奉献。

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

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

本文记载了韩信一生的几个事迹片断,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与累累战功。

他功高于世却落得个被夷灭宗族的可悲下场,对此,作者寄寓了深深的同情和无限的感慨。

一、通假字1.乃晨炊蓐.食同“褥〞,译为“床〞2.不能死,出我袴.下同“胯〞,译为“两腿间〞3.于是信孰.视之同“熟〞,译为“仔细〞4.俯出袴下,蒲伏..同“匍匐〞,译为“爬〞5.虏魏王,禽.夏说同“擒〞,译为“擒拿〞6.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同“麾〞7.亦已罢.极同“疲〞,译为“疲惫〞8.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同“蔽〞,译为“隐蔽〞9.背水陈.同“阵〞,译为“摆好阵形〞10.诸将皆莫信,详.应曰同“佯〞,译为“假装〞11.信乃解其缚,东乡.坐同“向〞,译为“面向〞12.右倍.山陵同“背〞,译为“背后〞13.信由此日夜怨望,居那么鞅鞅..同“怏怏〞,译为“不满意〞14.上常沉着与信言诸将能不.同“否〞15.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同“叛〞,译为“背叛〞16.上怒曰:“亨.之。

高中语文《淮阴侯列传》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淮阴侯列传》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 蒯生曰:“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己,亦误矣。大夫 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已
尽而猎狗亨。”
• “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
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
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韩信谢曰
:“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后数日,蒯通复说曰
精品课件
3、问题探究:
(1)韩信墓前有对联曰: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 人。”联中“一知己”和 “两妇人”分别指代什么人?
明确:“一知己” 指萧何,“两妇人”指的 是漂母和吕后。不仅概括 了韩信一生,而且点出成 败之由。
精品课件
漂母祠
➢信由此日夜怨望 ➢相国绐信曰 ➢陛下安得而夷之 ➢冤哉亨也 ➢余视其母冢,良然 ➢不伐已功,不矜其能
精品课件
韩信舍人之弟因其兄为韩信所 囚,向吕后告发韩 信准备谋反的情況,其言是否属实尚未能确定, 吕后却单凭一 面之词轻易相信,是其一;若韩信 果真造反,有真凭实据在手,吕后大可正式下 令 逮捕韩信,出师有拒,则天下归之,根本不需要 提拔韩信的萧何去将韩信骗进 宫斩杀之。当是其 有意嫁祸,无出师之光明号召,因而不敢惊动天 下,将韩信骗 进长乐钟室暗中解决之。故知太史 公记韩信与陈豨密谋此段,实乃其曲笔所在, 行 文运笔间无一不在告诉读者韩信是无辜的。
韩信一生功绩
• 定三秦 • 巧夺赵 • 重创楚
虏魏王 胁燕国 围垓下
擒夏说 平齐地 灭楚军
精品课件
夫运筹策于帷帐
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镇国家,

抚百姓,给馈饷,不绝
粮道,吾不如萧何;连
百万之军,战必胜,攻
必取,吾不如韩信。此

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讲义:06 淮阴侯列传

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讲义:06 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列传题韩信庙[宋]钱若水筑坛拜处恩虽厚,蹑足封时虑已深。

隆准若知同鸟喙,将军应有五湖心。

【内容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歌的容量很大,区区二十八个字,简直涵盖了一部《淮阴侯列传》。

开头两句说,汉王刘邦虽然筑拜将坛,拜韩信为大将,对他极度重用,但是,韩信已经遭到深深的疑忌。

三、四两句说:若知道刘邦和勾践一样,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安乐,狠心屠戮功臣,韩信(将军)应该像范蠡那样早早地离开。

隆准,高鼻子,指刘邦;鸟喙,指勾践(越王长颈鸟喙);五湖心,指急流勇退之心。

诗中通过用典、述史、刻画、议论等多种手段,把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讲得条理分明,有理有据。

我们可以从中悟解咏史诗的作法。

[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爨.(cuàn) 喋.血(dié) 馈.粮(kuì) 辎.重(zī) 裨.将(pí) 晨炊蓐.食(rù) 拊.循(fǔ) 绐.(dài)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晨炊蓐食(“蓐”同“褥”)(2)出我袴下(“袴”同“胯”,两腿间)(3)蒲伏(“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4)亦已罢极(“罢”同“疲”)(5)人言公之畔(“畔”同“叛”)(6)上怒曰:“亨之。

”(“亨”同“烹”)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食⎩⎪⎪⎨⎪⎪⎧常从人寄食.饮(名词,读shí,可吃之物)大丈夫不能自食.(动词,读sì,自食,指自己养活自己)今日破赵会食.(动词,读shí,会食,集合用饭)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动词,吃)平生衣取蔽寒,食.取裹腹(名词,食物)月盈则食.(动词,同“蚀”,亏缺) (2)厌⎩⎨⎧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动词,讨厌)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动词,吃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形容词,满足) (3)差⎩⎨⎧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名词,参差)终如其言,一无差.错(名词,差错,错误)何必更以多寡为差.(名词,差别)差.强人意(副词,略微)。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淮阴侯列传》,使学生了解淮阴侯韩信的一生,掌握史记的写作特色和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史记中的史料,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阅读史记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学习《淮阴侯列传》,了解韩信的一生,包括他的生平事迹、战争成就和人际关系等。

2. 史记特点:分析史记的写作特色,如实录、公正、详实等,理解史记在我国历史文学中的地位。

三、教学重点1. 淮阴侯韩信的生平事迹和战争成就。

2. 史记的写作特色和文学价值。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史记中的史料。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史记特点,引导学生理解韩信的一生和史记的写作风格。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韩信事迹的看法,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史记中的史料,让学生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历史问题。

4. 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解韩信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5. 引导阅读法: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提高阅读史记的兴趣。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淮阴侯韩信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组织学生朗读《淮阴侯列传》,感受史记的文学韵味。

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韩信的生平事迹,战争成就和人际关系,分析史记的写作特色。

4.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淮阴侯韩信的生平事迹和战争成就。

2. 分析史记的写作特色,举例说明其在写作上的独特之处。

八、课后作业1. 熟读《淮阴侯列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推荐阅读《史记》其他篇目,如《项羽本纪》、《留侯世家》等,了解史记的全貌。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淮阴侯韩信的事迹和史记的写作特色的理解程度。

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 《淮阴侯列传》课文翻译

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 《淮阴侯列传》课文翻译

淮阴侯列传两汉司马迁1.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出众的德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小吏,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于是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

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

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

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再回来。

2.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涤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给韩信吃饭。

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

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会有重重地报答您的时候。

”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3.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欺侮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

”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能杀死我,就拿剑刺我;如果杀不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于是韩信用眼睛盯着他很久,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两腿之间爬了过去。

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4.韩信和张耳率领几十万人马,想要突破井陉口,攻击赵国。

赵王、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击赵国,在井陉口聚集兵力,号称二十万大军。

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献计说:“听说汉将韩信渡过西河,俘虏魏豹,生擒夏说,新近血洗阏与,如今又以张耳辅助,计议要夺取赵国。

这是乘胜利的锐气离开本国远征,其锋芒不可阻挡。

可是,我听说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

眼下井陉这条道路,两辆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行进的军队迤逦数百里,运粮草食物的队伍势必远远地落到后边,希望您临时拨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使营盘变得坚固,不与交战。

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向后无法退却,我出奇兵截断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荒野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两将的人头就可送到将军帐下。

希望您仔细考虑我的计策。

《淮阴侯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淮阴侯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淮阴侯列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淮阴侯列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1《淮阴侯列传》教案教学设计《淮阴侯列传》是中国古代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苏教版高二选修的一篇课文。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历史巨著。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淮阴侯列传》的基本情况,包括作者、成书背景和内容特点等;2. 理解《淮阴侯列传》中所包含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项羽、刘邦、韩信等;3. 能够分析《淮阴侯列传》中的主题及其意义,并探讨其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4. 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研究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在于深入剖析《淮阴侯列传》中所包含的主题和意义;2. 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文献的阅读方法和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来帮助学生掌握《淮阴侯列传》的基本情况和重要内容;2. 讨论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大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3. 研究式教学,通过项目研究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和研究古代历史,提高其研究能力。

四、教学步骤1. 课前预习:让学生阅读与《淮阴侯列传》相关的史书和文献,了解其历史背景和相关人物;2. 导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课中活动: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知识竞赛等;4. 课后作业:根据学习情况和课程需要,布置不同的作业,如读书笔记、论文、调研等。

五、教学资源1. 本篇课文:《淮阴侯列传》;2. 相关史书和文献:《史记》、《汉书》等;3. 互联网资源:历史博客、学术论文网站等;4. 多媒体教学资源:历史视频、图片等。

六、教学评估1. 通过听课记录、学生课堂笔记、座谈会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2. 通过学生作业和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进行评估;3. 整理、归纳和总结学生反映的问题和教学经验,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专题六 第19课 淮阴侯列传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专题六 第19课 淮阴侯列传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安君,儒者也。 成安君是一介儒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3)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 如今又用张耳辅助,计划要夺取赵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为为我禽? 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5)坚营勿与战。 坚守军营,不跟(他们)交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知其不用。 派去的人了解到广武君的计策没被采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小心。 今义:____________
5.说说下列加颜色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
名词作动词,给饭吃 (1)有一母见信饥,饭信: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动词,攻下 (2)议欲下赵: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动词,挖沟;筑墙 (3)足下深沟高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动词,率领 (4)如我能将几何: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状语,向东 (5)欲东下井陉击赵: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状语,像对待老师一样 (6)师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连夜 (7)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状语,像乌鸦一样 (8)英俊乌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床上 (9)乃晨炊蓐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

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

淮阴侯列传《史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文言阅读能力2、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3、学习这篇文章中的人物刻画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梳理本文的文言字词句2、通过预习、朗读,小组交流,解决疑难,分享成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韩信的忍辱负重,他的自强不息,他的叱咤风云,甚至他的犹豫狐疑、患得患失;从而学会树立信念,并为之努力;同时要懂得开阔胸襟,学会信任.【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2.了解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多种角度【教学难点】字词整理【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文章1-—4节,梳理字词,能翻译这四节2、在韩信早期的三件事件中发掘其性格特点一、导语我们大家都知道,司马迁甘愿接受宫刑,屈辱苟活的原因是有比尊严更尊贵的事情需要他去做,那么历史上还有一位因受胯下之辱而留名青史的人物,他是谁呢?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来继续研读《史记》之《淮阴侯列传》二、理清文章字音井陉xíng 阏与è yǔ爨cuàn宿sù饱传飧sūn 畏恶wù鞅鞅yàng三、文章第一段字词解析四、文章第二节字词梳理五、文章第三节字词梳理(1)研读文本13节,这部分介绍的是韩信落魄时候的三个小故事分别为他们拟小标题明确:寄食遭拒漂母赐饭胯下之辱(2)这三个小故事分别展现了韩信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明确:寄食遭拒-—“怒,竟绝去”—-“怒”,自尊受到伤害后怨恨,又没有办法去责问别人;“竟绝去",自尊而倔强。

漂母赐饭—-“必有以重报”,——是他为人义气,知恩欲报的人性,二是既说这话,已经显露出他欲出人头地的内心志向,有自信,有抱负。

胯下之辱——“孰视之”—-心理的冷静,能屈能伸,成大业的忍性,可以看出他尖锐激烈的思想斗争和忍辱负重的坚忍性格对周围人的描绘一方面用世俗人的眼光反面衬托,还显示出其人与众不同。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案:淮阴侯列传【4】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案:淮阴侯列传【4】

淮阴侯列传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事件的展开来刻画人物,凸现主旨;2、学会在叙事中融进个人的好恶褒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情;3、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背诵课文前两段。

难点重点:叙事中细节的表现和叙述中蕴含情感的表达方法。

课时课型:3课时。

文本研习。

韩信受漂母之饭,忍胯下之辱;投项,不用,投刘,几死。

无奈亡去,幸遇“萧何月下追韩信”,才对刘邦“毕陈平生之画略,论楚之所以失,汉之所以得……”为用,遂为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

“韩信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南摧楚兵二十万,杀龙且,而楚遂灭。

汉并天下,皆信力也。

”(黄震《黄氏日抄》)事实证明,没有韩信就没有刘家王朝!结局,却是夷灭三族!读《史记·淮阴侯列传》,不禁满腔悲愤;读《史记·淮阴侯列传》,更为中国历史上的“英雄悲剧”现象而深思。

司马迁为韩信作传,是为了表彰他佐汉破楚的历史功绩:“楚人迫我京索(把我军困在京、索之间),而信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作《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见《太史公自序》)而对他一再上当,最后被罗织罪名、惨遭杀害的结局,表示无限的惋惜和同情;对刘邦、吕后等人的猜忌残忍,隐约表示愤慨和厌恶一、学习1—2段:早年屈辱1、难句疏解。

(1)始为(还是)布衣时,贫(很穷。

贫:缺吃少穿;穷:不得志、不显贵。

两者不同。

)无行(品德),不得(能够)推择(推举选择)为吏。

(2)常(通“尝”,曾经)数从(跟随到)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以之为患,可译为“嫌恶”)之,乃晨炊蓐食(“晨”“蓐”名作状。

意思是“于是一大早作好饭,在床上吃了饭”)。

(3)有一母见信饥,饭(名作动,给……饭吃)信,竟(动词,到……终了)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有以”就是“有所以”,与“无以”相对,这里可译为“有机会”“有条件”)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献)食,岂望报乎!”。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一等奖(苏教版选修)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一等奖(苏教版选修)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掌握《淮阴侯列传》 中的重点字词和语 法现象
理解《淮阴侯列传》 所表达的思想和情 感
了解《史记》的文 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 力和鉴赏能力
通过阅读《淮阴侯列传》,了解韩信的生平和事迹 掌握《史记》选读中的重要知识点和阅读技巧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韩信的性格特点和历史地位 结合实际,探讨《史记》选读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导入新课(5分钟) 讲解背景知识(10分钟) 讲解课文内容(30分钟)
课堂互动(10分钟)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背诵《淮阴侯列传》全文 完成课后练习题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淮阴侯韩信的历史背景和故事 写一篇关于《淮阴侯列传》的读后感
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收集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预习下节课内容,了解背景和重点
认真完成作业,按时提交并接受检 查
作业布置:课后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要求:按时完成,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作业时间:课后一周内完成 作业提交:将作业提交至指定邮箱或在线平台
教学内容方面:对《史 记》选读的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进行了深入 的探讨和反思
● 导入新课:介绍《史记》及《淮阴侯列传》的背景和意义
● 梳理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特点
● 讲解重点难点: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讲解
●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增强课堂互动性 以下是用户提供的信息和标题: 我正在写一份主题为“《史记》选读——《淮 阴侯列传》教案一等奖(苏教版选修)”的PPT,现在准备介绍“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请帮我生成“课堂小结”为标题的内容 课堂 小结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淮阴侯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重要篇章,主要记载了汉初三杰之一——淮阴侯韩信的一生。

本篇课文以韩信的生平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展示了韩信的智勇双全、用兵如神、忠诚义气等优秀品质。

课文也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狡诈、残忍和背叛。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史实,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领略历史人物的鲜明个性和历史事件的深刻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了解古代战争和军事谋略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淮阴侯韩信的英勇智谋和忠诚义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特别是对韩信形象的认识。

2. 课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掌握。

3. 古代战争和军事谋略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段落的解读。

2. 对韩信形象的多角度分析,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史记》和淮阴侯韩信,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对重点字词进行标注。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和战争谋略,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疑问,重点分析韩信的形象和事件背后的历史意义。

5. 练习巩固: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背诵课文。

6. 总结拓展:对本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价值意义,培养爱国情怀。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思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六专题《淮阴侯列传》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六专题《淮阴侯列传》含答案

《淮阴侯列传》教案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教学设想: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六专题“善叙事理,其文疏荡"的单元,旨在了解《史记》的叙事艺术.课文不算难懂,选文较长,属教学篇目.选修教材的学习,旨在增加阅读,提升素养。

本文的教学以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来处理教材。

课堂以自学练习为主.在理解的基础上,最后做问题探讨。

另外,这个节选安排得不好,删去的内容非常影响对人物的理解,教学中宜补充。

专题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史记》叙事的体例、叙事方式和叙事的艺术特色。

2、一步让学生积累学习文言的知识,继续了解和掌握宾语前置的方法。

3、了解所选篇章的内容及相关文化内容.4、学习司马迁的叙事艺术,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着重学会组合调控各种材料,学会如何通过事件的展开来刻画人物,凸现主旨;学会在叙事中融进个人的好恶褒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本文目标:了解《淮阴侯列传》所叙内容及相关文化知识。

教时设置:3教时第1教时要点:整体了解,疏通课文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学《淮阴侯列传》,本文是其中的节选,这个节选的部分不太好,节选的文字影响对人物的理解,学习中,我们将给大家补充出删去的部分。

下面我们来读这篇作品,二、简介人物和相关背景韩信出身于平民百姓,开始投靠项羽,后逃跑投奔刘邦,由于不受重用,又逃跑,后被刘邦的谋臣萧何追到并力荐给刘邦,封为大将后,战无不胜,攻无不可克,建功赫赫.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刘邦的天下。

在楚汉战争胶着状态下,有一个士人蒯通建议他不必再帮刘邦,与楚汉鼎立三足,可他没有听,胜利后,刘邦突然袭击,解除他的兵权,后来又以谋反罪将他逮捕,几乎杀头,最后与一庄反案牵连,而被吕后诱杀.三、朗读并翻译1、第1段(1)朗读并注意加线词的理解: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行,品行)又不能治生商贾-—(治生,谋生;商贾,做买卖)常从人寄食饮—-(寄,寄靠)不为具食——(具,准备)(2)指名翻译(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阴侯列传《史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文言阅读能力2、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3、学习这篇文章中的人物刻画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梳理本文的文言字词句2、通过预习、朗读,小组交流,解决疑难,分享成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韩信的忍辱负重,他的自强不息,他的叱咤风云,甚至他的犹豫狐疑、患得患失;从而学会树立信念,并为之努力;同时要懂得开阔胸襟,学会信任。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2.了解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多种角度【教学难点】字词整理【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文章1——4节,梳理字词,能翻译这四节2、在韩信早期的三件事件中发掘其性格特点一、导语我们大家都知道,司马迁甘愿接受宫刑,屈辱苟活的原因是有比尊严更尊贵的事情需要他去做,那么历史上还有一位因受胯下之辱而留名青史的人物,他是谁呢?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来继续研读《史记》之《淮阴侯列传》二、理清文章字音井陉xíng 阏与èyǔ爨cuàn宿sù饱传飧sūn 畏恶wù鞅鞅yàng三、文章第一段字词解析四、文章第二节字词梳理五、文章第三节字词梳理(1)研读文本13节,这部分介绍的是韩信落魄时候的三个小故事分别为他们拟小标题明确:寄食遭拒漂母赐饭胯下之辱(2)这三个小故事分别展现了韩信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明确:寄食遭拒——“怒,竟绝去”——“怒”,自尊受到伤害后怨恨,又没有办法去责问别人;“竟绝去”,自尊而倔强。

漂母赐饭——“必有以重报”,——是他为人义气,知恩欲报的人性,二是既说这话,已经显露出他欲出人头地的内心志向,有自信,有抱负。

胯下之辱——“孰视之”——心理的冷静,能屈能伸,成大业的忍性,可以看出他尖锐激烈的思想斗争和忍辱负重的坚忍性格对周围人的描绘一方面用世俗人的眼光反面衬托,还显示出其人与众不同。

从这三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韩信早年因家境贫寒过着穷困而屈辱的生活,虽然看似窝囊无用,但他自幼熟读兵书,心怀安邦定国的理想和抱负,努力习武,积极投军献策,那么他的军事才能是不是一开始就被他所投靠的主人发现并得到重用呢?——不是。

他先投项梁,后投项羽,直到他离开项羽来投奔刘邦也一直是无用武之地,最后是由于谁的大力推荐才得以有崭露头角的机会?——萧何!萧何非常赏识韩信的才能,认为他是有深谋远虑,有运筹帷幄,决胜庙堂的大将之才,所以想法设法地把出走的韩信留了下来,并最终促使刘邦拜其为大将军。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和“登坛拜将”两个故事。

(3)思考:这是从正面还是从侧面描写韩信的才能?明确:侧面表现——侧面烘托。

通过人物的反映(萧何对他的欣赏,赏识,重视渴望人才的急切之情)表现一个天才军事家的形象。

补充: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留侯论》)(4)补充三个故事的结局:(韩信被封为楚王)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指没有把好事做到底】”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六、文章第四节字词梳理七:布置作业:1、积累重要实词和虚词2、翻译重点句子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熟练掌握文章5-8节字词,翻译句子2、在井陉之战中发掘其军事才能,并能体会在人物刻画方面的特点一、文章第五节字词梳理二、文章第六节字词梳理三、文章第七节字词梳理(1)4——7节是写与赵国之间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充分体现了韩信的军事才能,给这场战争取一个名称,并且说说在这场战争的描写上是从正面还是侧面展现韩信的军事才能的?明确:井陉之战。

正面表现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侧面:1、成安君的话“义兵不用诈谋”以及“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兵法运用(迂腐,墨守成规,缺少谋略而又听不进好的建议代价是身首异处)2、“赵军望见而大笑”(以赵军的愚蠢衬托韩信的智谋)3、士兵佯应曰“诺”“佯”有何含义?(表现诸将虽然嘴上答应,内心却不信)(2)韩信能取得井陉口这场战斗胜利有哪些主要原因?明确:背水而阵,迷惑赵军;引蛇出洞,骑兵偷袭,内外夹击;关键是抓住了成安君迂腐、轻敌的弱点,做到知己知彼。

(3)“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这一细节可以放映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明确:识人才,重人才,敬人才成安君和广武军进行对比,广武君较机智,但计策没被采用;成安君和韩信进行对比(4)体会细节“不察”这就是韩信高过诸侯的地方,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他看到,别人不能做的事情,他做了。

四、文章第八节字词梳理分析“笑”的含义:明确:本来“汉王畏恶其能”,而韩信又“常称病不朝从”“羞与绛、灌等列”又“陛下不过能将十万”“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的笑中反问,就很有讨厌的色彩了,好在韩信一句:“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做了点补救。

这里的描写为下文韩信的被杀作了因果铺垫。

五、布置作业:1、进一步积累字词。

2、翻译重点句子。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掌握文章9-12节字词2、寻求韩信悲剧命运的成因,体会司马迁在他身上给予的情感一、文章第九节字词梳理(1)评论“遂夷信三族”通过井陉之战我们了解到了韩信卓越而奇特的军事才能,这位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杰出名将是不是就能从此封妻荫子、安享荣华富贵呢?明确:很明显不是。

韩信最后的下场是?(生)最后因其舍人之弟告发,吕后和萧何定计将他诱骗至长乐宫钟室以谋反的罪名将其杀害,并夷灭三族。

补充:韩信墓前有一副对联曰:“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不仅概括了韩信了的一生,而且点出他的成败之由。

思考:联中“一知己”和“两妇人”分别指代什么人?明确:“一知己”指萧何,韩信一生的成功和失败都系于萧何一人身上,萧何非常赏识韩信的才能,认为他是有深谋远虑,有运筹帷幄,决胜庙堂的大将之才,所以想法设法地把已经出走的韩信留了下来,并最终促使刘邦拜其为大将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和“登坛拜将”两个故事,所以民间就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说法;“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

漂母坚定了他对生命的自信,而吕后终结了他的生命。

明确:可以看出吕后的狠毒(2)开放探讨:有人觉得这个材料不够真实,可能是刘邦、吕后等故意编造出来欺骗世人的,你觉得呢?参考:韩信的才能早就遭到了刘邦的畏忌,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由齐王徙为楚王,继又借涉嫌谋反之名黜为淮阴侯,将其软禁在自己身边所以“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怏怏”以韩信的智慧,在大好形势时,他也没有背叛刘邦,反而会在国家基本安定,刘邦坐稳位置,自己失去兵权后做这样的大举动,可能吗?倒是故意编造寻找杀人借口的可能性更大。

韩信虽不是由刘邦直接所杀,但他的才能早就遭到了刘邦的畏忌,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由齐王徙为楚王,继又借涉嫌谋反之名黜为淮阴侯,将其软禁在自己身边。

所以“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怏怏”。

二、文章第十节字词梳理(1)品味细节“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中“喜”之个中之味。

明确:“喜”就是高兴,就是开心,说明本来就有的愿望,也表现出司马迁的大胆和对刘邦的揭露。

(2)总结8——10节,总结各段段意明确:第8节写刘邦忌讳韩信第9节舍人得罪韩信,“舍人弟上变”不足信;第10节蒯通劝韩信反他没有反三、文章第十一节字词梳理四、深刻思考:为什么功臣末路断头颅?有人说韩信是被吕后等设计陷害死的;也有人认为他造反证据确凿,咎由自取;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但这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韩信作为一代名将,旷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挣扎,在草莽中崛起,在战斗中奋进,在胜利中沉沦的那段光辉的历史让人铭记重要的是,韩信作为我们英雄时代的英雄人物,他的忍辱负重,他的自强不息,他的叱咤风云,甚至他的犹豫狐疑、患得患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记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见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8226;韩信成败之谜》)五、研读最后一部分:韩信为汉家出生入死,功高于世,最后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那么司马迁对韩信持有什么样的感情和态度呢?愤激、叹惋之情、同情深蕴于反语之中。

体现在:“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韩信死得可谓冤屈之至。

对此,深处汉室的司马迁只能以曲折委婉的言辞加以表述,而将愤激、同情之意蕴于反语讥诮之中。

)六、问题探究一代名将,死非所伤,实堪哀伤,这是司马迁对韩信持有的感情,那么你觉得韩信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组讨论思考:韩信为什么会被杀害?明确:1、功高震主。

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

2、狂妄傲慢,树敌太多,单枪匹马。

3、恃才放旷,君主对他早有猜忌。

“羞与绛、灌等列”、君臣对晤中不自觉流露出的一句“臣多多而益善耳”将他傲慢自负的性格表露无遗。

4、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

当韩信被刘邦以涉嫌谋反的罪名逮捕并黜为淮阴侯的时候,他曾说过这样的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当然这话始见于越王勾践的功臣大夫范蠡给另一位功臣大夫文种的信中。

文种不听范蠡之劝,终成剑下之鬼。

那也是成语“兔死狗烹”的最早出处,意思就是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

比喻统治者杀掉功臣。

统治者心狠手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其实亦是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一种独特的历史观。

至于为什么功臣末路断头颅?有人说韩信是被吕后等设计陷害死的;也有人认为他造反证据确凿,咎由自取;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

但这也许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韩信作为一代名将,旷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挣扎,在草莽中崛起,在战斗中奋进,在胜利中沉沦的那段光辉的历史让人铭记。

重要的是,韩信作为英雄时代的英雄人物,他的忍辱负重,他的自强不息,他的叱咤风云,甚至他的犹豫狐疑、患得患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记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见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韩信成败之谜》)七、文章思路总结:1-3早年屈辱4-7井陉之战8-10韩信之死11太史公论赞板书:早年轶事寄食遭拒自尊而倔强漂母赐饭知恩欲报有自信,有抱负胯下之辱能屈能伸忍辱负重井陉之战背水而阵,迷惑赵军;引蛇出洞,骑兵偷袭,内外夹击;抓住了成安君迂腐、轻敌的弱点,做到知己知彼(成安君、赵军、诸将侧面衬托)韩信之死汉王畏恶吕后阴谋八、作业(一)重点的文言实词:(词类活用)A、名做动:1、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给……饭吃2、议欲下赵:攻下3、如我能将几何?:率领统率B、名做状:1、众辱之:当众2、欲东下井陉击赵:向东3、师事之:像对待老师一样4、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在夜里,连夜5、异姓并起,英俊乌集:像乌鸦一样6、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在早上;在床褥上,在床上7、吾骑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在野外8、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大吹大擂地C、动词的使动用法:1、水上军开入之:使……进入2、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使……退避3、共候赵空壁逐利使……空D、形容词做动词:1、深沟高垒深挖;加高E、意动用法:羞与绛、灌等列:以……为羞耻(二)其他文言实词:1、有能生得者购千金:悬赏2、信由此日夜怨望:怨恨3、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但,只管4、不伐已功,不矜其能夸耀5、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安定(三)文言虚词:乃→1,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就)2,乃敢引兵遂下(才)3,大王乃肯临臣(竟然)4,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是)(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1)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2)成安君,儒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