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机壳课程设计书

合集下载

冲压模课程设计--微电机外壳首次拉深模具设计

冲压模课程设计--微电机外壳首次拉深模具设计

课题:微电机外壳首次拉深模具设计摘要本次设计是微电机外壳冲压模具设计,根据零件的尺寸、材料、技术要求等,分析零件的成形工艺、制订工艺方案、设计模具结构、毛坯尺寸计算、工艺参数计算。

其中工艺参数计算主要有确定排样和裁板,计算冲压压力,初选压力机,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和公差,最后设计选用零、部件,对压力机进行校核。

最后绘制模具装配总图。

在结构设计中,主要对凸模、凹模、凸凹模、定位制件、卸料与出件装置、模架、冲压设备、紧固件等进行了设计,对于部分零部件选用的是标准件,这样可以节约时间课程、难度等,并且在结构设计的同时,对部分零部件进行了加工工艺分析。

此次的微电机外壳工序为落料→拉深(带压边4次)→冲孔+修边→切口。

主要说明的是首次拉深模的设计,解决首次拉深的计算问题同时对相关的模具的零件给以详细的设计。

生成装配工程图和相关的零件图,最终完成这次课程设计。

关键词:落料首次拉深单排修边切口目录第1章概论 (1)1.1冲压模具在制造业的地位 (1)第2章工艺方案分析及确定 (2)2.1 冲压件工艺分析 (2)2.2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3)第 3章拉深件工艺计算 (4)3.2排样 (4)3.3 各工序尺寸计算 (5)3.4 压力计算与设备选择 (7)3.5拉深模工作零件设计与计算 (8)3.6弹性装置的选用与计算 (9)第4章模具结构的确定 (10)4.1 模具的形式 (10)4.2 定位装置 (10)4.3 导向零件 (11)4.4 模架 (11)第5章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过程 (11)第6章模具结构图 (13)第7章首次拉深模具装配图、零件图(见附图) (15)第8章总结 (16)第9章参考文献 (17)第1章概论1.1冲压模具在制造业的地位由于冷冲压加工具节省材料、良好的互换性、成产效率高、操作简单、可以加工薄壁形状复杂表面质量好刚性好的零件、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因此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汽车、拖拉机、电机、电器、仪表和日用生产品种,已占据十分重要的低位。

微电机壳课程设计打印

微电机壳课程设计打印

微电机壳课程设计打印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微电机壳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在设计中的重要性;2. 学生能够掌握运用CAD软件进行微电机壳的三维建模;3.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3D打印技术在制造微电机壳中的应用过程;4. 学生理解并能够解释微电机壳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如尺寸、材料选择、散热性能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使用CAD软件进行简单微电机壳的设计与建模;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3D打印微电机壳的步骤和技巧;3. 学生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微电机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4.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的初步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工程设计和制造的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对细节的关注;3. 学生通过项目的完成,体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4.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学会相互尊重、沟通与协调,培养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学习:- 微电机壳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设计微电机壳需考虑的因素,如电气特性、热管理、机械强度;- 介绍CAD软件在微电机壳设计中的应用;- 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制造微电机壳中的应用。

2. 实践技能培养:- CAD软件操作:基础命令学习、三维建模技巧;- 微电机壳设计:设计流程、关键参数设置、模型优化;- 3D打印操作:设备准备、打印参数设置、后期处理;- 项目实践: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微电机壳的设计、建模及打印。

3. 教学进度安排:- 理论知识学习(2课时);- CAD软件操作训练(3课时);- 微电机壳设计实践(3课时);- 3D打印操作与项目实践(4课时)。

4. 教材关联:- 《工程技术基础》第3章:工程设计与CAD技术;- 《3D打印技术与应用》第2章:3D打印原理及操作;- 《电子设备结构与工艺》第4章:电子设备壳体设计。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对于微电机壳的基本理论知识、设计原则及3D打印技术的基础概念,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核心知识点。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微电机壳含工艺卡教材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微电机壳含工艺卡教材

学院课程设计(论文)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题目名称微电机壳学部(系)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部专业班级 13机械2班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 15 年12 月28 日目录摘要 (1)一、零件的分析 (2)1.1零件的作用 (2)1.2 生产类型 (3)1.3零件的工艺分析 (3)二、工艺规程设计 (4)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4)2.2基面的选择 (4)2.21粗基准的选择 (4)2.22精基准的选择 (4)2.3制定工艺路线 (5)2.31工艺路线方案一 (5)2.32工艺路线方案二 (5)2.4定位元件与夹紧元件的选择 (6)2.41定位元件的选择 (6)2.5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的确定 (8)2.51底座底面(30mmX 100mm) (8)2.52 4个孔ø8mm鍯ø12mm(底座) (8)m----ø1220-0.63mm) (8)2.53两个端面圆(114m022.02.54内圆中6个肋板表面(ø102mm) (9)2.6 铣下底面总装配图 (10)三、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10)四、参考文献 (12)摘要机械加工工艺学科是进行生产实习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对课程的设计至关重要。

就个人而言,在对微电机壳的设计过程中,有定位基准的选择确定加工各表面所需工时,每到工序所选机床的切削速度、进给量以及刀具的选则都是事关重要的,尤其夹具的定位夹紧在每到工序上都有不同的要求。

通过这些设计,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以后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课程设计学习中,学生对机械工程学的兴趣将大有增长。

他们将享受设计中的每一时刻。

除此之外,他们将挖掘隐含的动力去学习机械自动化及材料科学的本专业课程.通过设计,微电机壳在工业发展趋势有良好势头。

在以后进工厂工作过程中,能对微电机壳的结构和安装上有较深刻的认识。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中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给予批评与指导。

微电机壳课程设计分析

微电机壳课程设计分析

微电机壳课程设计分析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微电机壳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微电机壳的设计步骤,了解不同类型的微电机壳特点。

3. 熟悉微电机壳的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及性能评价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微电机壳设计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微电机壳的组装与测试。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微电机壳的优化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工程技术学科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使其认识到工程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引导学生关注环保、节能等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工程技术学科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本课程面向初中年级学生,学生对工程技术有一定了解,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工程设计经验。

教学要求:1. 结合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4.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微电机壳结构及工作原理- 介绍微电机壳的基本结构,包括外壳、端盖、轴承等组成部分。

- 分析微电机壳的工作原理,探讨其在电机运行中的作用。

2. 微电机壳设计步骤与方法- 学习微电机壳的设计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等。

- 了解不同类型的微电机壳设计方法,如参数化设计、优化设计等。

3. 微电机壳材料与加工工艺- 研究微电机壳常用材料及其性能特点,如塑料、金属等。

- 掌握微电机壳的加工工艺,如注塑、压铸、机加工等。

4. 微电机壳性能评价与优化- 学习微电机壳性能评价方法,包括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等。

微电机壳课设说明书.

微电机壳课设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方案11“微电机壳”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铣床专用夹具钻模的设计(成批生产)设计者:马赛班级: 0507103学号:*********学院:机电学院指导教师:钱晓明2010年6月25日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第2页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第3^4页三.课程设计的步骤-----------------------第4~12页四.设计收获与感想---------------------------第12^14页五参考书目-----------------------—------------第14^15页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进行生产实习之后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

他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本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等)的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进行工艺规程设计,是毕业设计前的一次综合训练。

通过本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应达到以下目的:1.学生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生产实践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制定一个中等复杂零件的工艺规程。

2.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工艺规程,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设计一套专用夹具。

3.培养学生熟悉并快速高效运用有关手册、标准、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1. 根据给定的零件绘制零件图:“微电机壳”零件图(CAD绘制) 1张2. 绘制给定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微电机壳”机械加工工艺规程(word绘制) 1套3. 设计零件某一道工序所需的机床夹具装配图:“微电机壳”铣底座底面的专用夹具的装配图(CAD绘制) 1套4. 设计夹具中主要零件图(非标准件)V型块(CAD绘制) 1张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微电机壳”零件工艺规程设计及机床专用夹具的设计 1份三.课程设计的步骤1.零件“微电机壳”的工艺分析,画零件图①零件在产品中的地位和作用:给定零件是微电机壳,它的作用是作为微电机工作中的支架,在微电机的工作中起支承固定作用。

微特电机课设报告书

微特电机课设报告书

电机控制课程设计报告书题 目 步进电机正反转及调速系统设计院 部 名 称 机电工程学院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 级 10电气(1)班 组 长 姓 名 管志成学 号 1004103027同 组 学 生 刘金晶 朱勇设 计 地 点 工科楼C103设 计 学 时 1周指 导 教 师 周 洪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目录《微特电机及驱动》课程设计 (1)摘要 (1)一、绪论 (2)二、设计任务和要求 (3)三、设计思路 (4)总体设计方案 (4)3.1 系统工作框图: (4)3.2 方案的选择 (4)四、硬件系统的设计 (5)4.1 步进电机 (5)4.1.1 步进电机的概述 (5)4.1.2 步进电机的特性 (6)4.1.3 步进电机的种类 (6)4.1.4 永磁步进电机的控制原理 (7)4.2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组成 (8)4.3单片机最小系统 (8)4.3.1 简介 (8)4.3.2 AT89C51单片机特点 (9)4.3.3 AT89C51单片机引脚图及功能介绍 (9)4.3.4 单片机时钟电路与复位电路的设计 (12)4.4 电源模块设计 (12)4.5 按键模块设计 (13)4.6 驱动模块的设计 (14)4.6.1 ULN2803A芯片介绍 (14)4.6.2 驱动电路设计 (15)五、软件系统的设计 (16)5.1 软件设计的原则及编程思路 (16)5.2 程序设计思路 (16)5.3 程序流程图 (16)5.3.1 主程序流程图 (16)5.3.2 正反转子程序流程图 (17)5.3.3 硬件中断程序流程图 (18)六、调试与改进 (20)6.1 调试与改进 (20)6.2 调试结果 (20)总结 (21)参考文献 (21)致谢 (22)附录1:程序清单 (23)附录1:总电路图 (27)附录2:元件清单 (29)附录3:实物图片 (29)《微特电机及驱动》课程设计步进电机正反转及调速系统设计摘要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步进电机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它广泛用于打印机、电动玩具等消费类产品以及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医疗器械等机电产品中,其在各个国民经济领域都有应用。

2“电机壳”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电机壳

2“电机壳”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电机壳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电机壳”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学院:机电工程系专业班级:机电一体化技术091班学号:20090212023学生:于洪星指导老师:张兴波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教务处2010年12月28日《机械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机械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评阅书《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摘要1、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和其它先修课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的问题,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学知识;2、通过设计实践,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熟悉掌握机械制造的一般规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设计计算、绘图以及运用技术标准、规范、设计手册等有关设计资料,进行全面的机械制造基本技能的训练目录摘要 (Ⅰ)1 序言 (1)2 零件的分析2.1 零件的作用 (2)2.2 零件的工艺分析 (2)3 工艺规程设计3.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2)3.2基面的选择 (2)3.3制定工艺路线 (3)3.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4)3.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4)4总结………………………………………………………………5参考文献…………………………………………………………序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学完了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对所学的各科课程一次深入的综合性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因此,他在我们的大学三年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一步适应性的训练,希望自己在设计中能锻炼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资料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导零件分析(一)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电机壳,主要对电机壳内的转子,定子起保护作用。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电机壳共有两组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2. 以φ8.5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四个φ8.5mm的孔及其倒角,四个孔的端面。

微电机定、转子片级进模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微电机定、转子片级进模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微电机定、转子片级进模的设计摘要模具是现代制造业中的特殊工艺装备,各个行业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需要。

模具设计技术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工业产品的质量、成本和更新换代的速度。

而级进模是一种先进同时又高效的模具,适用于各种结构复杂的零件,实现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

本设计是微电机定、转子片级进模的设计,由于定子片、转子片的特性,使用了纯冲裁多工位级进模。

设计中通过查阅资料,依照标准,参考实例制定了设计方案,进行零件工艺性的分析,选择了最优的工艺方案,介绍并计算了如冲裁力,冲裁压力中心,凸凹模刃口尺寸,凸凹模校核等工艺参数。

对模具进行总体设计,进行了主要零部件的设计,绘制了模具的二维装配图,各主要零件的零件图,三维装配体。

本设计通过对微电机定、转子片级进模的设计,巩固和深化了所学知识,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意图。

关键字:级进模;定子片;转子片AbstractMold is a special moder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ll sectors have a direct or indirect needs. Mold design technology level of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industrial products, and the cost of the replacement rate. The progressive die is an advanced and effici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mold for a variety of complex parts, automated, semi-automated production.This design is a micro-motor stator and rotor sheet progressive die design stage, which use of pure punching multi-position progressive die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tor sheet piece rotor. Design through access to inform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 reference design examples developed for analysis of parts of the process and choose the best technology programs, such as the introduction and calculate blanking force, pressure center punching, punch edge dimension , punch calibration of process parameters.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mold, the main components were designed and drawn two of the mold assembly drawing, part of the main parts, the 3D assembly.This design through the design of micro-motor stator and rotor sheet progressive die, consolidate and deepen the knowledge, and achieved satisfactory result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design intent.Keywords: progressive die; the stator films; rotor sheet目录1 引言 (1)2 冲裁工艺分析 (2)3 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 (3)4 零件的排样设计 (4)4.1零件排样的作用 (4)4.2 零件的排样形式 (4)4.3 零件的排样图 (5)4.4 材料的利用率 (6)5 冲裁力的计算 (7)5.1 冲裁力的计算 (7)5.2 卸料力、推料力的计算 (10)5.3 压力机吨位的确定 (11)5.4 冲压模具压力中心的计算 (11)6 冲裁模间隙的选择 (13)7 冲裁凸模、凹模刃口尺寸公差的计算 (14)7.1 凸模、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原则 (14)7.2 凸模、凹模尺寸公差的计算方法 (14)7.3 凸模、凹模尺寸公差的计算 (16)8 凸、凹模的结构设计 (24)8.1 凸模结构的设计 (24)8.2 凸模强度的校核 (26)8.3 凹模结构的设计 (28)9 主要零部件设计 (31)9.1 材料的选择 (31)9.2 模架的设计 (31)9.3 导柱、导套的设计 (31)9.4 模柄的设计 (32)9.5 卸料装置的设计 (32)9.6 导料、托料装置 (33)9.7 步距精度与定距装置 (35)10 其他零部件设计 (36)10.1 固定板 (36)IV10.2 垫板 (36)10.3 螺钉和销钉 (36)11 压力机的选用 (37)11.1 模具的闭合高度 (37)11.2 压力机的选用 (37)12 模具装配图 (38)13 结论 (40)谢辞 (41)参考文献 (42)附录 (43)1引言模具工业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模具设计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业产品的质量、成本和更新换代的速度,而模具设计技术水平的高低最终体现在模具结构上。

《微电机壳说明书》word版

《微电机壳说明书》word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学校: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班级:机制09304设计人员:黄翔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2-1-10设计题目“微电机壳”设计计算说明书(生产纲领40000件)设计内容:(1)产品零件图(2)产品毛坯图 1张;(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套;(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套;(5)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目录序言 (4)一、零件的分析 (5)(一)零件的作用 (5)(二)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7)(三)零件的工艺分析 (7)二、工艺规程设计 (8)(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8)(二)基面的选择 (8)(三)制定工艺路线 (9)(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17)(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2)三、夹具设计 (17)(一)制定相应的方案 (17)(二)工件加工精度分析 (17)四、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20)五、参考文献 (21)附图1:零件二维图样 (5)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后,综合运用以前所学有关机械专业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设计。

其目的在于巩固、加深扩展机械制造技术及其他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把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能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初步具备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本设计包括两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生产纲领、生产类型、工艺性分析和零件图的审查。

第二部分为毛坯的选择,根据图纸具体地阐明了毛坯选择类型以及尺寸。

零件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是设计的核心部分,具体地列出了设计思路以及整个零件加工工艺过程。

它包括定位基准的选择、确定表面的加工方法、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机床设备及工艺设备的选择、确定切削用量与基本工时。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社会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中批量微电机壳课程设计

中批量微电机壳课程设计

中批量微电机壳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中批量微电机壳的设计与制造,使学生掌握微电机壳的基本知识、设计原理和制造工艺,培养学生对微电机壳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微电机壳的结构、功能和分类;•掌握微电机壳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熟悉微电机壳的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微电机壳的二维和三维设计;•能够进行微电机壳的制造工艺设计和生产操作;•具备分析和解决微电机壳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对微电机壳行业的认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和对工程安全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微电机壳的基本知识、设计原理、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微电机壳的基本知识•微电机壳的定义、分类和功能;•微电机壳的组成结构和主要参数。

2.第二章:微电机壳的设计原理•微电机壳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微电机壳的强度计算和材料选择;•微电机壳的密封和散热设计。

3.第三章:微电机壳的制造工艺•微电机壳的铸造、锻造和焊接工艺;•微电机壳的机械加工和表面处理;•微电机壳的装配和检测技术。

4.第四章:微电机壳的质量控制•微电机壳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微电机壳的故障分析和质量改进;•微电机壳的验收方法和质量评价。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微电机壳的基本知识和设计原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微电机壳的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微电机壳设计与制造》;2.参考书: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和期刊;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和动画等;4.实验设备:微电机壳制造和检测的实验设备。

电机学小课程设计

电机学小课程设计

电机学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机的基本概念,掌握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方法。

2. 学会分析电机的主要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转速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掌握电机控制的基本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电机的应用场景。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电机实验设备,进行基本的电机实验操作。

2. 培养学生运用电机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设计简单的电机控制系统。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报告撰写能力,规范记录实验数据,准确分析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机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电机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机学相关课程的辅助教学,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机学知识。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的阶段,对实验和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使学生在掌握电机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机基本概念:介绍电机的定义、分类及用途,结合教材第一章内容,让学生对电机有初步的认识。

2. 电机工作原理:详细讲解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以教材第二章为基础,通过图示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电机内部电磁过程。

3. 电机主要参数:分析电机的主要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转速等,结合教材第三章,让学生掌握参数之间的关系和计算方法。

4. 电机控制方法:介绍电机的基本控制方法,如开关控制、速度控制、位置控制等,以教材第四章为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电机的控制策略。

5. 电机实验操作:依据教材第五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电机实验,包括启动、运行、调速等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微电机壳工艺规程设计说明书

微电机壳工艺规程设计说明书

微电机壳工艺规程设计说明书微电机壳工艺规程设计说明书一、设计背景微电机是一种小型电机,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领域。

工艺规程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为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制定的一系列操作规范和工艺流程。

二、设计目标本设计旨在制定一份完善的微电机壳工艺规程,以确保微电机壳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达到预期的要求。

三、设计内容1. 工艺流程的确定:确定微电机壳的加工工艺流程,包括钣金加工、打孔、折弯、冲压等环节,并明确每个环节的先后顺序。

2. 工艺参数的设定: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确定各个加工环节的具体参数,包括钣金板材的厚度、打孔尺寸、折弯角度、冲压力度等。

3. 设备和工装的选择:根据工艺流程和要求,选择适合的加工设备和工装,确保能够满足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要求。

4. 操作规范的制定:制定每个加工环节的操作规范,包括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安全规范等,以便操作人员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加工。

5. 质量控制措施的确定:确定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对材料的检验、工艺过程的控制和成品的检验等,以确保加工出来的微电机壳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6. 设备维护要求的明确:明确每台设备的维护要求,包括定期保养、故障排除等,以确保设备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四、设计步骤1. 分析微电机壳的产品设计要求和生产需求,确定加工工艺流程。

2. 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和工艺流程,设定各个加工环节的工艺参数。

3. 根据工艺参数和要求,选择适合的加工设备和工装。

4. 制定每个加工环节的操作规范,包括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安全规范等。

5. 确定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对材料的检验、工艺过程的控制和成品的检验等。

6. 明确每台设备的维护要求,包括定期保养、故障排除等。

五、设计要点1. 工艺流程的设计要合理,避免加工过程中出现漏工、重工等问题。

2. 工艺参数的设定要准确,确保加工出来的微电机壳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3. 操作规范的制定要详细,包括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安全规范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班级: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日期:《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自选零件(可以参考所用的教材中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及工装设计生产纲领:年产量为大批量10000件课程设计内容:1、按相应的比例绘制零件图1 张2、按相应的比例绘制零件毛坯图1张(可放在说明书中)。

3、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份。

按指导书规定格式填写。

4、机械加工工序卡设计。

按给定的规定格式填写。

5、夹具设计,绘制装配图1张(1号或0号)。

6、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A4页面,右侧留出5cm的空格)课程设计说明书结构要求:1、封面2、摘要3、目录4、正文5、结论说明:1. 说明书的结构顺序,要包含以上五个方面;2. 说明书除封面外,其余每页均需有页码;3.正文部分的每部分标题按要求书写:一级标题:1二级标题:1.1三级标题:1.1.1 班级:08机械1、2、3班指导教师:张明秋教研室:机械教研室2010年11月30日目录摘要1.1 零件的分析 (1)1.1.1 零件的作用 (1)1.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1)1.2 工艺规程的设计 (2)1.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2)1.2.2 基面的选择 (2)1.2.3 制造工艺路线 (3)1.2.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的确定 (3)1.2.5 切削用量确定及基本工时 (3)1.3 夹具的设计 (4)1.3.1 制定设计方案 (4)1.3.2 确定定位方法、选定位元件 (4)1.3.3 确定夹紧方案、设计夹紧结构 (5)1.3.4 定位误差分析 (5)1.4 结论 (6)1.5 参考文献 (7)摘要机械加工工艺学科是进行生产实习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对课程的设计至关重要。

微电机壳是设计的薄壁件,其构造为底座四个通孔、内表面六个凸台和断面上六个螺纹孔,便于零件上的安装。

其作用是为转子和定子起保护作用,用途广泛。

就个人而言,在对微电机壳的设计过程中,有定位基准的选择确定加工各表面所需工时,每到工序所选机床的切削速度、进给量以及刀具的选则都是事关重要的,尤其夹具的定位夹紧在每到工序上都有不同的要求。

通过这些设计,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以后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设计,微电机壳在工业发展趋势有良好势头。

在以后进工厂工作过程中,能对微电机壳的结构和安装上有较深刻的认识。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中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给予批评与指导。

关键词:微电机壳、薄壁件、切削速度、进给量、刀具1.1.1零件的作用零件是微电机壳,故微电机壳的作用是主要对微电机壳内的转子,定子起保护作用,并且与其他结构零件相配合。

1.1.2零件的工艺分析微电机壳主要有两组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尺寸要求,且为薄壁件,故尺寸精度,形为精度也要求很高。

主要分析如下:(1)以φ12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此加工表面包括有四个φ12mm的孔及其倒角,四个孔的端面加工。

(2)以φ114内圆柱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此加工表面包括有φ114的内圆,6个在内圆内均布的凸台,以及凸台侧面的6个M5螺纹孔,同时零件图上看出φ12mm孔与其端面位置度公尺为φ0.6mm(3)铸件要求是铸件不应有砂眼,气孔,疏松等铸造缺陷。

且不加工表面应光洁,平滑,一保证零件的强度,硬度和刚度。

1.2 工艺规程的设计1.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由于微电机壳壁厚度较薄,且受力要平衡,有良好的抗磨性,故用HT20-40为毛坯材料。

为了使精度高,选机器砂型铸造。

1.2.2 基面的选择(1)粗基准:车φ114孔及端时选外圆柱面为基面,利用V形块和一心轴定位,铣底座的下,前后,侧面及φ102f9内表面时,选用φ114端面作为基面,底座的上表面的底面为基面切削。

-0.1(2)精基准:设计基准65-0.4mm与定位基准不重合,专门计算其工序过程。

1.2.3 制定工艺路线精铸,退火I)车φ102孔及其端面II)铣底座表面及φ114内表面III)钻螺纹底孔4—8φmm,2—M4—7H孔及通孔φ10mm.IV)攻螺纹2—M4孔,3—M5孔V) 去毛刺VI) 终检1.2.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的确定(1)毛坯尺寸的确定。

微电机壳主要为转子,定子起保护作用,其材料为HT20—40,由于产品为薄壁件,且生产纲领是成批生产,故用机器砂型铸造。

毛坯铸造后应进行退火,清除内应力。

(2)加工余量的确定。

对于外圆表面,只需粗铣,该铸件的加工精度为11—12级,查《公差配合测量》书知,外圆表面公差为0.63mm,故粗铣时2 Z=2mm.所以内圆表面总余量为4mm。

底座上表面,侧表面及前后端面只需粗铣,余量为2mm。

底座平面有基准,需半精铣,总加工余量可以取Z~4mm,圆柱端面需半精加工余量Z=4mm.1.2.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1)车φ114孔及两端面,机床选C6120卧式车床1)粗车孔φ116切削深度单边余量Z=1mm,一次切除。

进给量选用f=0.5mm/r, 则主轴转速为n:n=1000v/πD=1000×120/3.14×116=329r/min按机床转速选取450r/min,实际机床转速v=500 r/min2)切削工时(2)精车孔φ114mm1)切削深度单边余量Z=1mm, 一次切除。

2)进给量 f=0.5mm/r3)计算切削速度 V=120m/min (查表7-6)4)确定主轴转速n=1000v/πD=329r/min按机床速度选n=450r/min 实际转速ν=500 r/min(3)粗车端面切削深度2mm,一次切除,进给量f=0.5mm/r 选取转速n=400r/min,(4)半精车端面切削深度2mm, 进给量f=0.2mm/r 选取转速n=450r/min(5)铣底座表面φ114mm内表面,机床选用X5040立铣铣床1)粗铣φ122H13外圆柱面及底座上、下表面和侧表面,采用直径d=10mm高速钢立铣刀,工作齿数取3,fz=0.08mm切削速度:参考有关手册,确定v=0.45m/s, 取n=450r/min, 故实际切削速度为:V=πdn/1000 =π×10×450/1000=14.1m/min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f:f=fz·Z·n=0.08×3×450=108mm/min2)半精铣底座底面,保证尺寸65﹣0.1 mm, fz=0.08/mm/齿切削速度v=0.45m/s, 则有:n=1000×27/π×10= 500r/min机床正常取V=26.5m/min, fm=120mm/min, 则时间工序为:t=3)粗铣φ102内表面选用高速钢立铣刀,齿数Z=30, dw=4mm, V取0.13mm/s, 即7.5m/min,查《金属切削书》P180,则主轴转速有:n=1000×V/πdw=1000×7.5/π×4=600r/min则fm=fz·Z·n=0.08×3×600=144mm/min4)粗铣底座两端面选用高速钢锯齿三面刃铣刀,dw=200mm,齿数Z=20,速度V取27m/minn=1000×v/π×dw=1000×27/π×200=42r/min取n=37.5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V为:V=π×200×37.5/1000=23.6mm/min(3)钻螺纹底孔z-φ3.0mm1)进给量f取0.15mm/r2)V=π×3×1400/1000=13.2m/min3)切削工时 t=2×4/1400×0.15=0.038min(4)攻螺纹3-φ5,2-M41)3-φ5螺纹底孔倒角按机床选取n=710r/min2)攻螺纹4-m5,速度V选取V=0.1m/s,即6m/min, 转速n=380r/min,3)2-M4螺纹底孔倒角,转速为n=710r/min4)攻螺纹2-M4,切削速度V=6m/min,转速n=355r/min,把以工序填入工序的切削用量,工时定额计算结果,填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1.3 夹具设计1.3.1)制定设定方案本夹具是工序钻4-φ8孔,由于孔有位置精度要求,故在保证精度要求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生产强度1.3.2)确定定位方法,选择定位元件。

考虑到微电机壳为薄壁件,且批量生产,故在定位上符合“六点定位原则”的基础上。

力求结构设计简单,便于生产化,故选标准件V形块和1定位销及支承钉。

1.3.3)确定夹紧方式,设计夹紧机构。

为了使夹紧装置满足钻孔要求,故采用手动压板,压紧内圆凸台表面,满足夹紧力的方向与切削力F,工件的重力G的方向重合,使夹紧力为最小草图如:1.3.4)定位误差分析:由V形块和定位销及支承钉定位,由于定位基准和工序基准不重合,故存在基准不重合误差,则△B为:△ B=0.63mm本夹具设计中设定的定位元件正好限制六个自由度,属完全定位且定位元件的定位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不存在移动,(为钻孔)故基准位移误差为0.由于加工钻孔,夹紧力方向与原始切削力及工件重力同在一方向上,加紧力最小,满足加工需求。

1.4 参考文献(1)陶济贤,谢明才主编,《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宋时兰,高峰主编,《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哈尔滨地图出版社(3)徐茂功主编,《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工业出版社(4)张季中主编,《机械制造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5)李洪主编,《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北京出版社-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