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汉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优秀篇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优秀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e274e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c.png)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优秀篇《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优秀篇)《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之一【教材地位】此文被安排在新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梳理探究部分,有助于指导学生深刻理解我国汉字文化,把握汉字的结构,也有助于汉字意义的理解,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以更饱满的激情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去。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并掌握汉字的由来,能分析好汉字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搜集掌握一些汉字“六书”代表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整体上了解汉字,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底蕴。
使学生能有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腾飞而去创新发展。
【设计思想】实现新课标下三维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思考的层次,学会主动学习。
【教学重点】对于汉字“六书”结构的掌握,能较好的分析汉字本义,加深学习知识的巩固。
【教学设想】明确汉字初始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寻找“六书”各种代表字。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学生分析】这些高一的学生他们有自己收集资料并分析的能力;能够也愿意表自己的感受与思想,能与同学们合作交流。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①使学生课前通过字典或电脑等搜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资料,并准备小组交流发言。
②对“汉字的文化”课前自己思考,积累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
”解晓东一首《中国娃》唱出了汉字的特点: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是它的“音美”;横平竖直、端正大方是它的“形美”;以形出义、意蕴深刻是它的“义美”。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每个民族的文字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而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文字。
汉字的历史究竟可以上溯到什么时代?汉字从古到今发生过哪些重要变化?它在传承古代文明、创造中国历史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这应是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关心中国文化史的人都很感兴趣的问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领略其精妙,感受它的优美。
高中版人教版必修一之《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高中版人教版必修一之《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78cd6d5aef8941ea76e05b3.png)
高中版人教版必修一之《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梳理掌握有关汉字的知识和文化,深刻理解汉字的美。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现象梳理中发现规律,从规律探究中总结方法,养成自觉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汉字历史与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珍视汉字的感情。
〔教学重点〕欣赏汉字的音美、形美和意美。
〔教学难点〕探究汉字文化,了解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入理解汉字的内涵美。
〔教学方法〕1.直观图片展示2.现象梳理与问题引导相结合〔学法指导〕1.现象梳理法:找出共性,发现规律2.比较联想法:发现差异,把握特点3.逆推思维法:逆推规律,学以致用〔教学准备〕1.布置预习:通读教材,初步把握有关汉字的知识和文化,自主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练习。
2.ppt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预习案一、导语激趣,目标引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文字,每一种文字都有其自己的特点。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这样盛赞一种文字:"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 这句话所盛赞的正是我们的汉字!汉字是我国先民的伟大创造,比四大发明更早。
那么,这样历史悠久的文字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竟使得一个外国人也对她如此地赞美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寻"优美的汉字"到底美在何处。
(学习目标见"PPT"和《导学案》)二、自主学习,梳理探究: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主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练习。
(早读课进行)练习如下:1.汉字是记录的符号,现在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出现在公元前13-前11世纪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
2.汉字形体的演变,按时代和字体的对应,大体上可分为六种字体,具体如下:汉字形体时代主要特点甲骨文商代象形程度较高,字形的方向不固定。
3.观察教材P74汉字字形演变表,并总结汉字字形演变的规律:4.汉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之分,独体字包括"" 和"",合体字包括""和""。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1梳理探究-优美的汉字 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1梳理探究-优美的汉字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9cfe0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7.png)
《优美的汉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记汉字起源、形体和构成方面的常识,了解汉字的演变之美、构成之美、文化之美。
2、理解汉字“四书”的构字方法,能利用“四书”的相关知识解读汉字。
3.了解与汉字相关文化,培养对祖国文化和文字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利用“四书”的相关知识解读汉字。
2、理解、运用汉字的文化之美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PPT)1、猜字谜2、有趣的汉字谐音笑话二、学习目标展示(PPT)1、识记汉字起源、形体和构成方面的常识,了解汉字的演变之美、构成之美、文化之美。
2、理解汉字“四书”的构字情况,能利用“四书”的相关知识解读汉字。
3.了解与汉字相关文化,培养对祖国文化和文字的热爱之情。
三、自主学习:汉字的优美起源知识知多少(PPT)快速阅读教材73-74页一二两部分内容,即“汉字的起源”和“汉字的形体”部分。
勾画涉及以下两个问题的相关重要信息。
(一)汉字的起源是什么?(二)汉字的形体演变及其特点?1.汉字的优美起源(1)劳动创造说(2)仓颉造字说2.汉字的形体演变之优美(二)汉字从创造出来后,它的形体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一共有哪些字体?主要在什么时期使用?各有什么特点?①汉字的演变经过了古汉字阶段和隶书阶段,前一阶段自商代到秦代,第二阶段自汉代延续到现代;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用于占卜,应用在商代后期。
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有了线条化和平直化的特点,应用于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大篆也叫籀文,是西周晚期的文字;小篆是春秋战国晚期秦国的文字,具有字体规整匀称,字形有所简化的特点;隶书产生于战国晚期,是两汉通行的主要字体,特点是弯曲的线条平直化,字形进一步简化;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也叫正楷、真书,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
三. 合作探究(一)汉字的演变之优美1、观察下面各种形体的汉字有何特点,你能指出它属哪种形体的字吗?你能认出它们是什么字吗?(PPT)2.根据汉字形体图片的观看,汉字从画图的象形文字发展到现在的点横竖撇,它的演变具有什么规律?①象形性逐渐减弱,从图形化演变为线条化、平直化、符号化。
《优美的汉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优美的汉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e5212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e.png)
《优美的汉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优美的汉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导言:汉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从笔画的构造到词义的内涵,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为了传承和弘扬汉字文化,我们学校在高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开设了《优美的汉字》的课程。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掌握一定的汉字书写规范。
2. 能够感受并欣赏汉字的艺术魅力,从中领略汉字文化的丰富内涵。
3.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和对汉字文化的自豪感,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和传承汉字文化。
二、教学内容:1.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2. 汉字的构造和书写规范。
3. 汉字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课堂教学教师通过讲述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 课件展示教师通过PPT、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美的汉字,并让学生通过观看、感受来领略汉字的艺术魅力。
3. 实践操作教师在讲解笔画的构造和书写规范的同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体验、手写,落实操作性教学,加深学生对汉字书写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教师通过PPT和图片的展示,讲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
与此同时,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汉字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特点,并通过讨论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
2. 汉字的构造和书写规范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笔画的构造和书写规范,分配学生到黑板前来模拟汉字的书写,检查学生对笔画和书写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书写规范、字形美观。
3. 汉字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教师通过PPT、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美的汉字,并要求学生欣赏和体会汉字的艺术魅力和内涵。
同时,教师组织学生以汉字为主题,设计和制作一些图文作品,以此来表现对汉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效果:1. 学生了解了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汉字书写规范。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460b5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c.png)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并梳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
(重点是汉字的构成。
)2、让学生认识汉字的“优美”,增强学生对汉字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3、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学好汉字、传播汉字文化的使命感。
【教学准备】1、结合课本、网络、工具书等资源,梳理汉字的起源,汉字形体的演变及其演变规律,汉字的构成方法等知识。
2、学生查阅工具书或网络资源,搜集自己名字中各个字的本义,探究其构成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展示相关图片。
中国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优美的汉字》,感受它的无穷魅力。
二、汉字的起源1、了解仓颉造字说。
展示仓颉以及仓颉庙图片,解释“倉”的含义(人下一君,君上一人),引导学生理解造字是集体的功劳,而非一人的贡献。
2、由甲骨文是汉字的雏形,过渡到汉字的演变。
三、汉字的演变1、幻灯展示汉字演变过程图、表,让学生形成对汉字演变的总体印象。
2、逐一展示每一种汉字形体的图片,并播放视频。
提问:通过图片以及视频的展现,你能总结一下汉字演变的规律吗?学生讨论发言。
老师总结:由繁到简,由具体到抽象。
四、汉字的构成1、幻灯展示4种主要构字方式2、逐一分析每种构字方式,配图说明。
五、汉字游戏1、汉字字义的探讨。
2、汉字听写。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说说自己名字的本义以及尝试分析其造字方式。
七、课堂小结汉字优美的形态,端庄沉稳的结构,和谐的音韵,丰富的意蕴,给我们以无限的想象力。
翻开书本,你会觉得每一个汉字都是鲜活的,一个个汉字犹如一幅幅精美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
“日”的形状像太阳,“月”的形状像月牙,“山”像高高隆起的连绵山峰,“川”像飞流直下的悬崖瀑布,“鸣”似鸟儿在引吭高歌。
三人为“众”,日月为“明”,“步水(三点水)”为“涉”,双“木”成“林”⋯⋯几乎每一个汉字都能为我们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让我们在汉字的世界里自由畅想,在汉字艺术的画廊里得到形象真实的美感。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doc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doc](https://img.taocdn.com/s3/m/545623b5915f804d2a16c137.png)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学习目标:1.了解掌握汉字的有关知识和文化。
2.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梳理汉字的方法。
3.了解汉字的起源、形体演变、汉字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运用汉字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自觉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学习重点:了解汉字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实际中的问题。
学习难点:查找有关文化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在世界文明史上,埃及的象形字(圣书字)、苏美尔人的楔形字、中国的汉字并称为三大古文字。
然而,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4世纪销声匿迹,圣书字也在公元前5世纪折戟沉沙,唯独中国汉字生生不息,沿用至今,堪称世界文化的奇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的汉字》。
二、汉字的魅力:什么是汉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
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
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一)汉字的意境美。
中国方块字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它能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意境。
余光中先生在他的文章《听听那冷雨》中提到“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然常在”。
那一个个看似固执呆板的方块字竟然能组合成如此美丽的意境,“春雨,杏花,江南”,六个字描画出一幅图画,让我们看到了江南旖旎的春景,让海外游子生出思乡之情;马致远的“老树、枯藤、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独造了一幅让我们感叹不尽的“离人秋思图”;徐志摩用“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牵动少男少女们纯真的爱;毛泽东的“大雨落幽燕”给人以开阔深远的意境享受,也传达出作者的豪迈之情。
(思考问题:同学们是否还能举出体现汉字意境美的例子,请举例说明?)(二)汉字表意美。
尽管如今学外语成风,但是我们能得承认汉字在表意上具有其他表音文字所不能及的魅力。
余光中先生对中文汉字的推崇很是精彩:“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https://img.taocdn.com/s3/m/b41de8e349649b6648d747ce.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梳理掌握有关汉字的知识和文化,深刻理解汉字的美。
2.能力目标:学会从现象梳理中发现规律,从规律探究中总结方法,养成自觉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
3.情感目标:了解汉字历史与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珍视汉字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梳理有关汉字的知识,探知汉字构字规律,总结正确识写汉字的方法。
2.探究汉字文化,深入理解汉字的内涵美,激发对汉字的自豪感与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方法特点,以及如何利用汉字构成规律指导解决汉字实际应用问题。
2.如何引导学生领会汉字中包含的古人的智慧,以及怎样引起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教学方法〕
1.直观图片展示
2.现象梳理与问题引导相结合
〔学法指导〕
1.现象梳理法:找出共性,发现规律。
《优美的汉字》教案
![《优美的汉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ebd5a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7a.png)
《优美的汉字》教案《优美的汉字》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从整体上了解汉字的演变,积累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收集与整理与汉字有关的传说、书法、字谜、隐语等,探究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重点难点:认识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自学纠正错别字。
【自学互学】一、自主学习: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
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汉字是智慧和想象力的宝库。
——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香港语文协会名誉会长安子介符号文字最有国际性,汉字是符号文字,汉字有希望成为国际文字。
——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会长钱伟长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汉字是国家统一之本;汉字是国人立命之神。
——中文信息研究会的秘书长萧启宏1、常识了解(1)汉字的起源:汉字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物语”“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与汉字并称为世界三大古文字的埃及圣书字和苏美尔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已经消亡,唯独中国汉字生生不息延续至今。
(2)汉字的形体古汉字阶段:甲骨文----金文----大篆(籀)----小篆形体使用器物使用朝代形体特点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商代后期象形、字形方向不固定金文铸在青铜器上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线条化、平直化趋势大篆刻在石鼓西周晚期小篆可以书写在竹简等器物上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字体规整匀称,字形有所简化,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隶书楷书阶段: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正楷、真书)形体使用朝代形体特点隶书产生于战国晚期,汉代通用形体扁方,较长横画呈微波起伏,右下斜笔带捺脚草书形成于汉代使用连笔,书写快捷,难以辨认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比草书容易辨认,介于草楷之间楷书形成于汉魏之际,南北朝至今形体方正严整,有撇、捺、硬钩,笔画平易圆转(3)汉字的构成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字与合体字之分。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共五篇]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共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9bd855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1.png)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共五篇]第一篇:《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此课文被安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一梳理探究部分之中,有助于指导学生深刻地理解我国与汉字有关的知识和文化,把握汉字的结构,也有助于汉字意义的理解,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去。
学情分析:此学段的学生没有系统的了解过与汉字有关的知识,以及对汉字的起源、汉字的形体、汉字的构成、汉字的文化都没有太深的接触,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让学生能更加深入的了解祖国的文字文化。
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与汉字有关的知识和文化。
2、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梳理汉字的构字方法。
3、了解汉字的起源、形体演变以及汉字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运用汉字的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自觉、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感受汉字的音美、形美、意美,梳理汉字的起源、构成、发展等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汉字的构成方法,运用汉字的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自觉、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教学方法:1、梳理法:通过罗列、比较的方法了解汉字的相关知识。
2、探究法:通过搜集、研究的方法探究文字的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感受汉字的音美、形美、意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副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
”他在这里所盛赞的这个字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那么我们中国的汉字有怎样的魅力竟然让一个外国人如此赞赏。
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它、领略它的精妙,感受它的优美。
(板书:优美的汉字)二、汉字的“三美”: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同学们知道是哪三美吗?对,音美、形美、意美。
音美以感耳,悦耳动听;形美以感目,赏心悦目;意美以感心,心旷神怡。
首先,我们听两个音频,来感受一下汉字的音美(播放音频MP3)。
优美的汉字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
![优美的汉字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0c9a9e911eb91a37f0115cd3.png)
优美的汉字(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从整体上了解汉字,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底蕴。
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二、积累并梳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
从音、形、意三个角度来欣赏汉字的美。
三、尝试以做课题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学设想一、中国人学习语文,首先就必须了解和掌握汉字。
本单元涉及大量汉字的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有关资料。
如条件允许,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甲骨文、金文、篆文等。
二、教学中要注意课堂上的研讨与交流,可要求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
在学习汉字形体演变、六书时,要求学生在梳理、体悟具体可感的、有代表性的汉字过程中去掌握。
三、在“课外延伸”中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组成研究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写出文章。
这项学习任务不是一两节课所能完成的,可以给学生1〜2 周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可参照“有关资料”中的“参考书目”),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整理资料,整理出学习成果。
有关资料一、汉字寻根:人要寻根,字也要寻根。
仓颉和仓颉庙在陕西省白水县东北30公里处,有座雄伟壮丽的古建筑,这就是仓颉庙。
作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仓颉庙,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由于历代都重视修葺和保护,仓颉庙基本上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
新中国成立以后,又经过多次重大维修。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
白水县阳武村人,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左史官。
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
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
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念)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
仓颉去世后,当地百姓在其墓葬处修有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取名为“史官村”。
鲁迅曾对仓颉造字这一史实,作过精辟的论述,意即文字非一人独创,而是群众智慧的结晶。
《优美的汉字》(人教版必修一)(人教版高一必修)
![《优美的汉字》(人教版必修一)(人教版高一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c476e28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f.png)
《优美的汉字》(人教版必修一)(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目标】1.整体上了解中国古老的汉字,增强学生对汉字文化的了解和热爱;2.积累有关汉字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整体上了解中国古老的汉字(二)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古老汉字文化的兴趣【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导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文字,每一种民族的文字都有其自己的特点。
汉字是世界上最具有特色、最有魅力的文字,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它有着无法比拟的神奇力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去感受汉字带给我们的无穷的魅力。
二、课文讲解(一)汉字的起源汉字是我们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因生活和交流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
一般我们都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商代的“甲骨文”。
(展示甲骨文图片)甲骨文通行于商代,是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于1899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被发现,当时的那个地方是当时商王都的遗址——殷墟。
那些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当时商王朝占卜的记录,所以也有人把它称为甲骨卜辞。
不过商代人有时也在这些占卜用的甲骨或者一般兽骨上刻记一些与占卜无关的文字,严格讲起来,甲骨文文字大约有4500个,其中1/3以上现在是可以认读的。
所以,从字数和结构方式上看,甲骨文已经是一种相当完备的文字了。
(二)汉字的形体汉字的历史非常悠久,从一产生就处在不断的变化中,这其中有数量的增减和笔画简繁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汉字形体的变化。
从我们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汉字——甲骨文开始,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这期间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下面我们来熟悉不同形体的汉字具有的特点:1.甲骨文:象形程度高,字体方向不稳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金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象形程度仍比较高,但已有了线条化的趋势。
3.大篆:也叫籀文,上承金文,下启小篆。
4.小篆:秦统一六国后,小篆成为全国通行的文字。
小篆字体规整匀称,字形有所简化,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
高一语文《优美的汉字》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优美的汉字》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3ee5e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3.png)
高一语文《优美的汉字》教案设计高一语文《优美的汉字》教案设计(精选5篇)高一语文《优美的汉字》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通过对汉字起源、形体、构成及文化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汉字和汉字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内涵,从而更加的热爱汉字和中华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对汉字起源和发展过程,汉字的构造等的介绍要生动活泼,充满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设计汉字字谜导入课文:(1)欲话无言听流水活.(活)(2)有水可种荷花,有土可种桑麻,有人非你非我,有马可走天下。
.( 也 )(3)虽有十张口,只有一颗心;要想猜出来,必须动脑筋。
(思 )(4)看文字,一半是春秋,论年代,一半在春秋。
(秦)猜了这几个字谜,大家可以看出,汉字的组成、结构是很有趣味的,那么今天呢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优美的汉字》一、首先介绍汉字的起源关于汉字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为人知的就是“仓颉造字说”仓颉造字说相传上古黄帝时期,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现象创造了汉字。
仓颉造字,这种说法影响很大,古代典籍多有记载。
《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然而非主道者。
《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谓之公,公厶之相背也,乃仓颉固以知之矣。
”汉代,仓颉被神话。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论衡·骨相》:“仓颉四目,为黄帝史。
”(多媒体出示仓颉像和仓颉造字台)其实,文字并不是一人所独创。
正如《荀子·解弊》所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作为记录语言符号系统的文字,是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不断创造,逐渐积累而形成的。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图片展示)甲骨文发现的过程:甲骨文的发现还有一个故事: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169192b0242a8956aece412.png)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初步建立自主收集、梳理材料的意识,掌握一定的梳理材料的方法,尝试以做课题(写小论文)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
2、让学生了解文字的起源,理解汉字的形体与构成的相关知识。
【梳理探究过程安排】
一、课前布置
提前1~2周的时间,布置学生开始探究活动,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要求分组(每组5~6名学生)以“趣话汉字”为题,写一小论文稿,可以细化为“趣话谜语”、“欣赏名家名帖”、“趣话名字”等。
或找出某些字的本义、引申义及相关典故;或找出与十二生肖有关的词语及相关的文化现象;或搜集整理甲骨文相关的资料并按合理的线索整理材料;或整理近期人们围绕繁体字和简化字展开的争论,陈述主要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为自己的看法提供有力的理由支撑。
二、活动指导
教师用一课时的时间,从汉字的起源,汉字的特点,汉字的演变等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
内容安排要便于操作,避免繁琐的汉字知识讲授,着重于学生探究兴趣的激发。
三、展示交流
由各小组选派几名学生代表发言、讨论、交流。
四、测试评价
1、由学生现场评价,给各小组打分。
2、收上研究成果,教师给予评价。
3、组织同学对活动成果进行整理,编排目录,装订成册,归入梳理探究活动记录册。
周维纳。
优美的汉字(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0
![优美的汉字(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0](https://img.taocdn.com/s3/m/67b8cbfbbd64783e09122be9.png)
优美的汉字(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从音、形、意三个角度来欣赏汉字的美2、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欣赏汉字的音美、形美和意美三、思路和方法学生听诗歌朗诵,聆听汉字的音美;欣赏书法艺术,感受汉字的形美;趣解汉字,感受汉字的意美。
四、教学设计(一)导入课题放歌曲《中国娃》“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 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这是汉字的声音美;汉字的方方正正、横平竖直是它的字形美;汉字还有区别于其它文字的显著特征:表意。
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感受它的美。
(二)走近汉字1.了解汉字的发展过程:A.汉字的起源:最早据说是源自结绳记事,后由仓颉造字。
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
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倉)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
B.汉字的发展: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在商代出现。
象形程度高,字型的方向不是固定的。
金文:铸造在青铜器上,出现在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
象形程度高,但开始线条化,平直化。
大篆:西周晚期出现。
属于金文和小篆之间的过渡文字。
小篆;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
后成为统一的通用文字。
开始简化。
隶书:产生于战国晚期,西汉时发展成熟。
字型进一步简化。
草书:行书:楷书:C.看汉字的演变表,回答问题:线条化,简化。
2。
听汉字的音美播放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雨霖铃》思考:学生从汉字声调的角度来谈谈自己听完诗歌后的感受。
教师指导:汉字讲究声韵铿锵有力、音节和谐、抑扬顿挫.刚才我们欣赏的作品或如奔放的大海、或如涓涓的小溪。
其声犹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净化了我们浮躁的心灵。
3。
看汉字的形美展示名人的书法艺术思考:学生从汉字的笔画和字形的角度来谈自己的感受。
《优美的汉字》(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优美的汉字》(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1d1b0033d4b14e8424686d.png)
《优美的汉字》(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一、导入悠悠中华五千年,中国有着太多太多让人仰慕的东西,包括四大发明、文字等等,而汉字则是见证中国悠久历史的重要载体。
汉字是世界上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文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汉字。
二、世界文字知多少㈠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1、楔形文字在西亚,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在广播、电视中提到的动荡的中东地区,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希腊语把这块地方叫做“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区”,也就是历史教科书上所说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平原。
两河流域从地图上看像一弯新月,又被称为“新月沃地”。
两河流域这块肥美的土地不光哺育了这里世世代代的人民,而且孕育出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很大贡献。
距今约5500年,居住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
两河流域有多个民族,尽管各个民族的语言不同,但都使用楔形文字,他们将楔形文字按本民族语言的需求略加修饰后作为自己的文字使用。
楔形文字早期以图形符号为主。
这种文字是用硬笔在软泥版上刻压出来的,笔画一头粗一头细,好像是楔子或钉子,所以叫做楔形文字或钉头字。
用楔形文字刻写在泥版上的书叫泥版书,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之一。
泥板书是先用黏土加工制成泥版,在上面刻写文字后再去哄烤晒干,成为坚硬的书版,然后按顺序编号放在木架上,若干块泥版组成了一部书,阅读时一块一块地取下,阅读后再一块一块地放回原处。
泥版每块重约一千克。
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灭亡了波斯帝国,楔形文字从此消亡。
19世纪40年代,考古学家在叙利压出土1.5万块泥版书,到现在共出土75万块。
这些泥版书和在石碑、石柱上刻的楔形字,后世的人们在发现它时已经不能识读,经过专家长期研究才能解读,也正是由于对这些文字的解读,现代的人们晒暖够了解那个被历史湮没的灿烂文明。
2、古埃及圣书字古埃及圣书字是5000年前古埃及人创造的文字。
圣书字包括碑铭体和僧侣体、大众体三种。
(完整word版)人教版必修一优美的汉字教案
![(完整word版)人教版必修一优美的汉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c22d0ef705cc1754270901.png)
人教版必修一优美的汉字教案《优美的汉字》教案(内含练习)--人教版·必修一·写作一、教学目标学习有关汉字知识,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
二、难点、重点分析怎样识记和纠正错别字?分析:识记和纠正错别字的主要办法是熟悉汉字的结构,善于识别错别字。
错字指字的笔画没有写对,别字指写"白字"。
造成错字的主要原因有:①因多写笔画而错,如"步"误写为" "、"染"误写为" ";②因少写笔画而错,如"初"误写为" "、"速"误写为" ";③因误用偏旁而错,如"淫"误写为" "、"抓"误写为" ",造成别字的主要原因有:①因音近而错,如"刻苦"误写为"克苦"、"书籍"误写为"书藉";②因形似而错,如"针灸"误写为"针炙"、"仓库"误写为"仑库"。
防止和纠正错别字的方法有:①抓字音,记字形。
例如"令"和"今"两类字容易相混,可以抓往它们的声母来区分。
凡是声母是"L"的都写"令"如"苓"、"岭"、"龄"、"铃"、"冷"、"领"、"邻","怜"、"玲"、"伶"等;其他声母的都写"今"如"岑"、"含"、"贪"、"念"、"吟"、"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美的汉字》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编写意图一、从整体上了解汉字,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底蕴。
二、积累并梳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
三、尝试以做课题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学建议一、中国人学习语文,首先就必须了解和掌握汉字。
本单元涉及大量汉字的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有关资料。
如条件允许,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甲骨文、金文、篆文等。
二、教学中要注意课堂上的研讨与交流,可要求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
在学习汉字形体演变、六书时,要求学生在梳理、体悟具体可感的、有代表性的汉字过程中去掌握。
三、在“课外延伸”中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组成研究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写出文章。
这项学习任务不是一两节课所能完成的,可以给学生1~2周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可参照“有关资料”中的“参考书目”),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整理资料,整理出学习成果。
有关资料一、汉字寻根(周有光)人要寻根,字也要寻根。
50年代,考古学者发掘出五千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其中彩陶上有分散的几十个刻划符号。
有人认为这或许是甲骨文的祖先。
70年代,考古学者又发掘出六千年前的临潼“姜寨遗址”,其中彩陶上有分散的刻划符号102处之多。
又有人认为这或许是甲骨文的祖先。
汉字与岩画同出一源。
有的字形与岩画相同。
有的字形与岩画相似。
岩画是汉字的父母。
中国各地逐渐发现了不少岩画。
岩画的历史大约有一万年。
汉字的历史从甲骨文算起大约有3300年。
岩画以圆圈代表太阳,与甲骨文相同。
岩画以月牙代表月亮,与甲骨文相同。
岩画中的“弓”,与甲骨文相同。
岩画中的“田”(土地),与甲骨文相似。
岩画中画的动物,有全身,有半身,有直立,有蹲坐,有侧面,四足只画两足,扩张具有特点的部分,如马有长脸和长鬃,虎有大嘴和利齿,诸如此类的手法,跟甲骨文完全一样。
岩画的雕刻技法,跟甲骨文和金文也极为相似。
岩画以象形为主,指事为副。
指事例如,数目用线条表示,有些图形上加上了小的标记。
这些方法,也是原始文字的创造方法。
(选自《语文闲谈》,三联书店1997年版)二、白水县仓颉庙(王利)在陕西省白水县东北30公里处,有座雄伟壮丽的古建筑,这就是仓颉庙。
作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仓颉庙,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由于历代都重视修葺和保护,仓颉庙基本上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
新中国成立以后,又经过多次重大维修。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
白水县阳武村人,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左史官。
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
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
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倉)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
仓颉去世后,当地百姓在其墓葬处修有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取名为“史官村”。
今日之仓颉庙,坐北面南;北临黄龙山、南望洛河水。
庙内建筑高大宏伟,庄重古朴。
主体建筑包括照壁、三门、献殿、报厅、正殿、后殿、墓园等。
附属建筑包括东西厢房、钟楼和鼓楼,左右耳房、东西戏房戏楼等。
值得一提的是,仓颉庙的三门,它是庙内惟一的叠式建筑,下层内涵四窑洞,外开明三门;上层是门楼、南北两面为雕花木制檐屏通风采光。
紧贴三门建有两座戏楼,这在中国为数众多的祠庙中,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庙内原有碑石多块,今存碑16通,尤以《仓圣鸟迹书碑》最为珍贵。
该碑立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十月。
碑面所镌28字由白水知县梁善长摹写。
这28字相传为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之本形。
字形若图若画,不易辨认。
好在上海书店1984年翻印的宋代王著《淳化阁帖》已经破译为:“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X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
鲁迅曾对仓颉造字这一史实,作过精辟的论述,意即文字非一人独创,而是群众智慧的结晶。
但以仓颉为杰出代表的汉文字创造者,终于终结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后世誉之为“文字初祖”,中国古代“四大创造之一”,实乃当之无愧。
(选自2002年8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三、关于汉字的构成甲骨文中的形声字占2724%。
《说文》小篆中占8739%。
宋代楷书中超过90%。
(选自王宁《再论汉字简化的优化原则》)清代王筠统计:《说文》9353字中,形声字占82%(7697字),其余18%是会意字(1653字),象形字(264字),指事字(129字)以及转注字、假借字。
(选自《语文闲谈》)四、关于汉字文化从文字字形来看,今天世界分为五大文化圈。
汉字文化圈,代表儒学文化和后来的佛教文化,包括中国、日本、朝鲜等国,以及以华语作为民族语言之一的新加坡。
印度字母文化圈,代表印度教和佛教文化,包括印度、孟加拉、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老挝、柬埔寨等。
阿拉伯字母文化圈,代表伊斯兰教文化,包括阿拉伯国家(埃及、沙特阿拉伯等)以及信伊斯兰教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伊朗、巴基斯坦等)。
斯拉夫字母文化圈,代表东正教文化,包括俄罗斯、保加利亚、南斯拉夫(一半)、外蒙古等。
拉丁字母文化圈,代表天主教(以及新教各派)文化,后来突出科技文化,包括英美等世界多数国家。
文化相互渗透,没有清一色的文化,国境线不等于文化圈的边缘。
文化像人生,有幼年、青年、壮年、老年。
五大文化圈年纪老少不同。
有人说:“西欧民族多为曲折语,多趋向复音,故适宜于拼音;中华民族为单节语,多趋向于单音,故不宜于拼音。
”这是“语言特点决定文字类型说”。
另一说:“文字的类型不是决定于语言的特点,而是决定于文化的传播;汉字文化圈证明了这一点,其他文化圈也证明了这一点。
”这是“文化传播决定文字类型说”。
(选自《语文闲谈》)五、参考书目《中国汉字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刘又辛、方有国《汉字发展史纲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吴东平《汉字文化趣释》,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张金玉《当代中国文字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刘又辛《汉语知识丛书──汉语汉字问答》,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张晓虎《最新汉字趣味字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周有光《语文闲谈》,三联书店1997年版优美的汉字(ZT)转载此文,希望大家对汉字有新的认识,共同推动中华文明的复兴。
汉字是个好老师沙林“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宏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知道了汉字不仅是方块字,它还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汉字的关系不是凌乱的、偶然的,它像拉丁文字一样,有着规律,是一种有逻辑的语言,而且其内在意义超出我们现代中国人的想像(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汉字虽然是一种有美感的文字,但没有规律,需要死记硬背)。
“举例说,儒字,从人从需,讲的是人的需要,需要什么?一需食物,二需教育。
营养食物从母乳起,教育从孺子起,所以,儒字由人和需组成,与‘乳’同音。
“再说‘羞耻’二字,羞字,此事做得差(从羊),看起来丑(从丑);耻字,耳朵还没听到吗(从耳),还不止住你的行为吗(从止)?”萧启宏,一个很奇特的研究汉字的学者,在不同的场合给人们讲他的汉字理论。
他有时候很安详,有时又很激昂。
“更形而上一点的,比如‘存在’二字,存:‘有’和‘子’的重合。
有子即存,延续生命。
存音通寸,指寸寸光阴,存字是指时间的,意味着一代又一代走在路程上,一代传一代以至无穷;在:是‘有’和‘土’字的重合,有土即在,这个字是指空间的,土即何处乡土的意思。
在音通载,人和所有生命都共载在一艘诺亚方舟上向着不可知的目标前进,这里有高深的问题,我来自哪里,到哪里去?这就是存在这两个汉字带给人们的无限遐思。
”今年6月,北京有一条没人注意的文教新闻,北京六位特级教师联名撰文呼吁,在小学中推广“汉字全息教学法”。
他们就是受萧启宏感召而呼吁的。
北京著名特级教师杨丽娜对记者说,“国家教委最近通过小学语文课标准(课标),在小学阶段认字2500个的基础上又增加了500个汉字。
正在大家困惑时,萧启宏教授推出了汉字全息教学法,他把我们从过去汉字教学中的那种死记硬背的方式中解脱出来,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宏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知道了汉字不仅是方块字,它还有情有义,有血有肉。
”萧启宏让人们认识到了汉字在世界上的独特性。
当瞿秋白说的汉字“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中世纪的茅坑”,鲁迅说“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毛泽东说的“汉字一定要走拉丁化”后这么多年,没有人真正为汉字“拨乱反正”,萧启宏的说法就有着深重的意义了。
“如果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中国文化史上肯定有一次认识的大变化”他的东方文星汉字研究所设在万泉河小学里面,接连几天的黄昏,当热闹的学校归于清寂时,他就给记者讲他的汉字。
“它太完美了,比如‘道’字,首是头,走之是脚,既指人看得见的道路,又指‘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具有形而下和形而上的双重意思。
”萧启宏表现了对汉字天书般的崇敬。
但这个研究汉字的教授,竟来自一个“无字之乡”。
那是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高寒山区,汉族在那里是少数民族,看不到字纸,却总能看到白痴和大脖子病人。
有的地方竟然70%是白痴……“我想早点逃离那个地方,16岁就参军,到了昆明,我看到到处是字,感到非常亲切,我对字的感情从那时来的。
文革前我擅长学毛著,因为我对书上的字有感情。
我因此成了文革前昆明军区学习雷锋标兵,1965年到北京见到毛泽东。
”1974年后,萧启宏感觉是在虚度年华,他觉得不能就这样一无所长了,就选择汉字做突破口,他写了许多材料,上面写着,毛主席如何说,鲁迅又怎么说,周围的国家朝鲜越南又如何破掉汉字,实行拼音文字等。
他作为军代表,组织四川六所大学的老师,在四川内江地区搞了汉字教学改革的科研活动。
一年之内从最初的75人发展到十几万人,学员遍及工厂、学校和农村。
他组织编写了《为实现汉语拼音文字而斗争》一书,还写了《拼音文字战歌》:“新生事物蓬勃生长,拼音文字势不可挡,改革文字多年愿望,今天我们实现理想……”粉碎四人帮后,他给老教授老专家讲“汉字的死亡和拼音文字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虽然是谬论,但讲得有生气,引起了教育部副部长董纯才、中国文字委员会第一副主任胡愈之、北大教授王力的关注。
四川省委组织部向成都军区数次强求,将他做科技人才引进成都市……1983年,他开始“汉字信息化处理”研究,他的方案经国家技术测试中心评定,结论把大家吓一跳:60万字汉字的输入测试里,平均每个字打2.4键。
这个时候他不再鼓动搞拼音文字了,他发现拼音文字具有的优点,汉字也具备。
一个在全国有名的鼓吹拼音文字的人一转而为古老汉字“唱挽歌”,有一个关键事件:“我1986年调入国家科委人才基金会,认识了我国老一代天文学家刘子华,这个老先生是个了不起的人,他是邓小平和聂荣臻的留法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