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药的鉴定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1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1
✓ 某些药材在水中或遇水能产生一些特殊现象:
秦皮水浸液 日光下 碧蓝色荧光
8.水试
葶苈子、车前子 加水浸泡 种子粘滑、体积膨胀 西红花 水试 水浸液呈黄色
熊胆粉末投入水中
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线下 沉而不扩散
9.火试
✓ 某些药材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 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如: 麝香灼烧 香气浓烈、无臭气、灰为白色 血竭粉末纸上烤 熔化,对光透视呈血红色
同时注意对药用部位进行观察。
第三节 生药的原植物鉴定
2.核对文献 根据检品的形态特征及其产地、别名、效用
等线索,可查阅相关的中草药书籍及图鉴,加 以分析对照。
第三节 生药的原植物鉴定
重要参考文献、著作:
《中国植物志》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新华本草纲要》 《中国中药资源丛书》
《中药志》 《中华本草》 《中国药材学》
二、生药的常规检查
2.水分测定 (1)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生药; (2)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生药; (3)减压干燥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生药。
二、生药的常规检查
3.灰分测定
(1)影响灰分的因素: 1)自然界的泥沙; 2)生药本身的细胞内含物。
(2)测定内容: 1)总灰分测定 2)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一、生药的取样
2. 取样原则:总包件少于5件,逐包取样; 总包件5~99件,取样5件; 总包件100~1000件,按5%取样; 超过1000件的,超过的部分按1%取样; 贵重药无论多少件,要逐包取样。
一、生药的取样
3.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生药,用 采样器(探子)取样,每包至少在不同部位取2~3 份样品;如包件大,应从10cm以下深入不同部位 分别抽取。

生药的鉴定

生药的鉴定

生药的鉴定
四 种 鉴 定 方 法
基源鉴定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理化鉴定 DNA分子标记鉴定
第三节
生药的原植物鉴定
原植物鉴定又称分类学鉴定。应用植(动)物分类 学的知识,对生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研究,确定其正 确的学名,以保证应用品种的准确无误。
观察植物形态
核对文献
核对标本
第四节
生药的性状鉴定
• 性状鉴定 macroscopical identification 即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 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是以性状,包括形 态、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 特征为依据对生药进行鉴别的方法。 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也是鉴定工作者 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品种混乱的原因:
• 以假充真
1982年陕西省对县以上药材系统523个 单位调查,全省“伪品”26种,混淆品、误用品143 种,35个县销售的巴戟天是羊角藤,22个县的乌梅均 为苦李子和山杏。 1995年元月,在汉西发现十九种中药混淆品,包 括收存的金钱白花蛇、丹皮、土茯苓、五灵脂、前胡 等的伪品。

• 水试
加水浸泡
• 葶苈子、车前子─────→种子粘滑、体积膨胀。
• 西红花────→水浸液呈黄色。
• 熊胆粉末投入水中──→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线下沉
而不扩散。 • 这些现象常与药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或药材的组织构 造有关。 • 采用水试法,亦可用于鉴别药材的优劣。
• 9、火试:
• 某些药材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 闪光和响声等现象。如: • 麝香灼烧──→香气浓烈、无臭气、灰为白色 • 血竭粉末纸上烤──→熔化,对光透视呈血红色
生 药 学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生药的鉴定

生药的鉴定
山参的主要特征被形象地描述为“芦长碗密 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
天麻之“冬麻”红棕色顶芽,称“鹦哥嘴”;
党参根头具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 痕称“狮子盘头”。
在观察外形时,对皱缩的商品生药如 叶和花类,鉴定时须先用热水浸泡, 展平后观察;
在观察某些果实种子类生药时,亦可 用热水浸软,以便剥去果皮或种皮, 观察内部特征。
现今各地所用“贯众”分属于多个不 同的科,其中鳞毛蕨属的绵马鳞毛蕨
D.crassirhizoma Nakai、欧鳞毛蕨 D.
filixmasschott等同属植物的根茎及叶柄 基部有间隙腺毛,所分泌的油树脂中 含有驱绦虫成分绵马酸类,而属于其 它科属的未见有间隙腺毛和类似成分。
贯众 Cyrtomium fortunei J.Sm 鳞毛蕨科贯众属;根茎短。叶柄 基部密生阔卵状披针形黑褐色大形鳞片,叶片一回羽裂,羽片镰 状披针形。孢子囊群着生于羽片下面,位于主脉两侧 。囊群盖大, 圆盾形。根茎在南方作贯众用,效用同绵马贯众。
为生药品种的确定和质量标准的制订 提供科学依据。
在保证生药品种的真实性、用药的安 全有效及发掘利用新药源等方面,具 有重要意义。
必要性
1)中药的同名异物现象普通存在,影
响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研究的科 学性和制剂生产的正确性及临床疗效。
例如:“白头翁”有多达20种以上不同 的植物来源,分属于毛茛科、蔷薇科、 石竹科、菊科等;
检查方法可取规定量试品,摊开,用肉眼 或放大镜观察,将杂质拣出,或通过适当 的筛选,将杂质分出。然后将各类杂质分 别称重,计算其在供试品中的百分数。
难以从外观鉴别的杂质,可用显微、理化 鉴别方法试验。
2.水分测定 一般对容易吸湿发霉变质、酸败的生药应 规定水分检查。适当控制生药水分含量, 才能保证生药的质量。 常用的测定方法: 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 份的生药。 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份的生药。 减压干燥法:适用于贵细药,并含挥 发性成份的生药。

生药学--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生药学--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老药工们常以简单、生动的语言加以概 括,易懂易记:
山参的主要特征被形象地描述为“芦长碗密 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 如防风的根茎部分称“蚯蚓头”“凤眼圈”; 海马的外形为“马头蛇尾瓦楞身”。

在观察外形时,对皱缩的商品生
药如叶和花类,鉴定时须先用热 水浸泡,展平后观察; 在观察某些果实种子类生药时, 亦可用热水浸软,以便剥去果皮 或种皮,观察内部特征。
同名异物
大黄属中掌叶组的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 R. tanguticum Maxim.et Balf.和药用大黄 R.officinale Bail1.均具 有良好的泻热通便作用,但波叶组的河套大黄 R.hotaoense C,Y.Cheng et C.T.Kao则泻 热作用极差。
来源不相同的有机杂质。 无机杂质:主要是指泥土、沙石等
(四)生药品质优良度鉴定
主要包括有效成分、浸出物或挥发 油的含量测定,以确定检品的质量是否 合乎规定的要求。
& 对于有效成分明确的生药,可根据药典中已规
定了含量测定方法来鉴定。 & 对有效成分不明确的生药,一般采用浸出物含 量测定方法来确定其品质。 & 对于挥发油的生药,可通过挥发油的含量测定 来确定检品的质量。
玄参要黑,丹参要紫,茜草要红,黄连
要黄。 如加工条件变化、贮藏时间不同或灭菌 不当等,就会改变生药的固有色泽,甚 至引起内在质量的变化。
例如:黄芩
黄芩苷 酶
水解
黄芩素+葡萄糖醛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具3个邻位酚羟 基
醌类(绿色)
氧化
在观察生药的色泽时,生药应干燥,
并应在日光下观察。 色泽的描述包括表面和断面色泽的内 容。一般把质量好的色泽放在前面, 二种色调组成描写的应以后一种色为 主,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

生药学_ 生药的鉴定_31 生药鉴定的意义及生药鉴定的意义程序与方法_

生药学_ 生药的鉴定_31 生药鉴定的意义及生药鉴定的意义程序与方法_

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n 冷浸法 取供试品约 4g ,精密称定,置 250 ~ 300ml 的锥形瓶中,精密加水 l00ml ,密塞,冷 浸,前 6 小时内时时振摇,再静置 18 小时,用干 燥滤器迅速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 20ml ,置已干 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 105℃ 干燥 3 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 30 分钟,迅速精密 称定重量。除另有规定外,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 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 % ) 。
商品木通类生药:
木 通:木通科植物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五叶木通、白木通 的干燥藤茎。 (正品基源植物) 关木通: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 的干燥藤茎。(禁用品) 川木通: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或绣球
4、浸出物的测定 对于有效成分不明确或尚无精确定量方法,无法进行
含量测定的生药可采用浸出物量来评价生药质量优劣。 v水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以水作为溶媒, 冷浸法或热浸 法提取。 v醇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以适当浓度的乙醇或甲醇作为溶 媒 ,冷浸或热浸法提取 v醚溶性浸出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测定 以乙醚作为溶媒,采用索式提取 器进行提取。
4、将所取样品混和拌匀,即为总样品。如抽取总量偏 多,按四分法再取样,反复数次至最后剩余的量足够完 成必要的试验以及留样数为止,此为平均样品。平均样 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作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良等实验 所需用量的3倍数,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 用,其余1/3则为留样保存,保存期至少一年。
血竭:棕榈科植物麒麟蕨Dracaena draco L. 产于印尼。

生药学:生药的鉴定

生药学:生药的鉴定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意义
定义:生药鉴定(identification of crude drug)就是依 据国家药典、有关资料规定或有关专著对生药作真实性、 纯度及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目的:保证生药品种的真实性、用药的安全有效及发掘利 用新药源。
人工牛黄是以牛胆汁酸、胆红素、胆固醇与无机盐(硫酸镁、硫酸亚铁和磷酸三钙) 为原料,与淀粉混合而成;培植牛黄是利用活牛体,以外科手术的方法在牛的胆囊 内插入致黄因子,使之生成牛黄;而体外培育牛黄则是以牛的新鲜胆汁作母液,加 入去氧胆酸、胆酸、复合胆红素钙等制成。
南沙参(松泡) 防风(松泡)
当归(油润)
郁金(角质) 杜仲(胶丝)
黄柏(纤维性) 鸡血藤
(6)断面特征:包括自然折断面和刀横切(或削)的 平面。
是否易折断,有无粉尘及断面特征 1.自然折断面 (1)平坦:主要由薄壁细胞组成(牡丹皮) (2)颗粒状:富含石细胞(肉桂) (3)纤维状:纤维束(桑白皮、合欢皮) (4)裂片状:纤维束+薄壁细胞(苦楝皮、黄柏)
➢ 有些药材以颜色命名如黄芩、紫草等。 ➢ 药材的色泽可作为其质量的标志,如玄参要黑、茜
草要红、黄连要黄。
➢ 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有关,如绵马贯众久贮, 根茎和叶柄基部断面变为棕黑色而不能药用;枸杞 子和牛膝变黑后,就说明其已变质。
➢ 药材的颜色,一般均为复合色调,描述的颜色应以 后一种色调为主,前一种为附助色调。如小茴香呈 黄绿色,即以绿色为主,黄色为附。
➢ “黏性”表示具黏液质,如石斛嚼之则显黏性。 ➢ “油润”表示其质地柔软,含油而有润泽,如熟地黄 ➢ “糟”表示枯朽,呈朽木状,如川木香。
➢ “角质”表示质地坚实,断面且呈半透明状或 有光泽(常因含多量淀粉,蒸煮时致使糊化而 成),如法半夏。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2)水分测定:水分测定的方法常用的有烘 干法和甲苯法。 a.烘干法: 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 的生药。取样品2~5g,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 扁形称量瓶中,厚度不超过5mm,疏松样品不 超过10mm,精密称定,打开瓶盖在100~105℃ 干燥5小时,将瓶盖盖好,移置干燥器中,冷 却30分钟,精密称定重量,再在上述温度干燥 1小时,冷却,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 不超过5mg为止。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供试 品中含有水分的百分数。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重 点
Title Title
生药的性状鉴定
生药的显微鉴定 生药的理化鉴定
Title
难 点
Title Title
生药的显微鉴定
生药的指纹图谱鉴定
第 一 节 生药鉴定的意义
生药鉴定(indentification of crude drug): 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 手段,依据国家药典、有关政策法规及有 关专著、资料对生药作真实性、纯度及品 质优良度的评价,最终达到确保生药的真 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4)浸出物的测定: 对于有效成分尚不明确或尚无精确定量方 法的生药,一般可根据已知成分的溶解性质, 选用水或其它适当溶剂为溶媒,测定一药中可 溶性物质的含量,以示生药的品质。通常选用 水,一定浓度的乙醇(或甲醇)、乙醚等有机 溶剂作浸出物测定。 a.水溶性浸出物测定 :一般采用冷浸法和热 浸法; b.醇溶性浸出物测定:取适当浓度的乙醇或甲 醇代替水为溶媒; c.醚溶性浸出物测定:用乙醚作溶剂.
防风的根茎部分称“蚯蚓头”“凤眼圈”
山参的主要特征被 形象地描述为“芦 长碗密枣核艼,紧 皮细纹珍珠须”
海马的外形为“马头蛇尾瓦楞身
海马的外形为“马头蛇尾瓦楞身

第三章生药学《生药的鉴定》(1—4)(1) 2

第三章生药学《生药的鉴定》(1—4)(1) 2

珍珠疙瘩
“雁脖芦,人字形,圆肩膀,枣核艼,铁线纹,珍珠须”
海马 “马头蛇尾瓦楞身”
在观察外形时,对皱缩的商品生药如 叶和花类,鉴定时须先用热水浸泡, 展平后观察;
在观察某些果实种子类生药时,亦可 用热水浸软,以便剥去果皮或种皮, 观察内部特征。
(2)大小 是指长短、直径、厚薄等。 有的生药大小变化较大,但也有相当一部 分生药大小变化幅度很小,如,果实种子类、 花类生药等。 有些很小的种子类生药,如葶苈子、车前 子、菟丝子等,应在放大镜下测量。 表示生药的大小,一般有一定的幅度。 《中国药典》规定的大小幅度,系指生药的 常见大小。
2.鉴定的意义
二、制订生药质量标准,促进生药标准化
生药品种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实验研究和 人员生命安全。因而生药真伪优劣的鉴别十分重要。
三、寻找和利用新药资源,发展中药事业
广泛开展的中药资源普查、民间用药调查整理,不断涌 现出疗效确切,资源丰富的新品种,和进口生药的代用品, 如满山红、九里香、雷公藤、绞股兰、两面针以及广西血 竭等。
杂质包括生药原植(动)物的非药用部分、有机杂
质和无机杂质。 无机杂质的检查一般采用过筛及灰分、酸不溶性灰 分定量等方法来测定。
生药品质优良度检定是包括水分、浸出物、
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以确定检品的质量是 否合乎规定的要求。
(一)生药的取样
1、取样前详细记录品名、产地、规格、等级,检查包装的完 整性、清洁程度及有无水迹、霉变或污染等情况。 2、取样原则:总包件少于5件,逐包取样; 总包件5~99件,取样5件; 总包件100~1000件,按5%取样。 贵重药无论多少件,要逐包取样。
第二节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常用的鉴定方法:

第3章 生药的鉴定(人卫6版)

第3章 生药的鉴定(人卫6版)

药材的个体较大时,可在包件不同部位(包件大的应在 10cm以下的深处)分别抽取。
2015-3-22
4.总样品量确定
29
将所取样品混合拌匀,即为总样品。
个体较小的药材,应摊成正方形,依对角线划 “×”字,使分为四等份,取用对角两份;再如上操 作,反复数次至最后剩余的量足够完成所有必要的试 验以及留样数为止,此为实验的平均样品。 个体大的药材,可用其他适当方法取平均样品。 最后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对商品生 药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所需量的 3倍数,即l/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 l/3供复核用, 其余1/3则为留样保存,保存期至少1年。
其中有143种中药为多基源;其中二基源的有92种,三基源的38 种,四基源的有8种,五基源的有4种,六基源的有1种;同科不 同属有21种,不同科者有4种。
二、鉴定药材品种的真伪、优劣,确保药品的质量
5
在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中,物种真假的确定是至关重
要的因素。生药有效成分多来源于次生代谢,不同种 类的药物由于遗传特性的不同,合成与积累次生代谢 产物的种类及含量可能存在着很大差异。
2010版药典中,每种药材的记载内容
中药材 1.中文名;
19
2.汉语拼音名;
3.拉丁名; 4.来源; 5.性状;
6.鉴别:经验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
7.检查:杂质、水份、灰分等; 8.浸出物:水溶性,醇溶性,醚溶性浸出物等含量标志; 9.含量测定:含量测定方法及含量限度(幅度); 饮片
本草记载药物大约2000多种;现代中华大本草记载药
物大约8000多种。 1、由于历史沿革,品种变迁,以及当时的研究条件使 得古代典籍,记述粗略和存在一定的错误。现代药典 也存在不足之处。 (龙胆泻肝丸)。(每5年修改一次)。 2、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用药习惯也各不相同,造成 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混乱现象严重。 3、我国现在还有大量的生物资源品种没有被我们所认 识,品种的确认鉴定应为质量控制系统的首要环节。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

3、核对标本
–当确定未知种是什么科属时,可以到有关植物标 本馆核对已定学名的该科属标本。 –要得到正确的鉴定,必须要求标本馆中已定学名 的标本正确可靠。
第四节 性状鉴定
性状鉴定: 即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及水试、火试等直观的方法,对生药的性状 ,包括形态、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作为依据而进行生药 真实性鉴定的方法。有时也可以对生药的品质作出初步判断,如甘草“以甜者为 佳” 这种鉴定方法,更多的是医药工作者长期经验积累的总结,方法简便易行、 快速有效,是常用的鉴别方法之一。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意义
• 生药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
有关政策法规及有关专著和资料对生药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 良度的评价,以确保生药的真实性、安全性、有效性。 • 鉴定生药的目的:真、伪;优、劣。 • 同名异物:白头翁、贯众、忍冬、木通、防己
• 同物异名:鱼腥草——折耳根,大血藤——红藤
四分法
最终供试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所需样品量的3倍,即1/3实验分析用,1/3复核 用,1/3留样保存,其保存期至少一年。
二、生药的常规检查——杂质、水分、灰分、浸出物
• 1、杂质:根茎、残基——非药用部分 (拣、筛、称) • 杂草——非药用物 • 砂石、泥土、尘土 • 虫、霉、变 • 2、水分(疗效、贮存) • 烘干法、甲苯法 • 减压干燥法 • 气相色谱法
第三节 基源鉴定
• 一、基原鉴定:
• 又称原植(动)物鉴定,是应用动植物分类的知识,对生药的来 源进行鉴定,确定学名和药用部位,是生药鉴定工作的基础。 • 1.原植物形态的观察


2.核对文献
3.核对模式标本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一、单项选择题1、某些含有较多草酸钙或碳酸钙结晶药材为了控制无机杂志限量,尤其应当测定( )。

A、总灰分B、生理灰分C、炽灼残渣D、酸不溶性灰分E、以上都不是2、目前在中药的真伪鉴别中应用广泛,简便易行的色谱方法是( )。

A、纸色谱B、薄层色谱C、气相色谱D、高效液相色谱E、吸附柱色谱3、要确证纤维素细胞壁,应加下列哪种试液( )。

A、间苯三酚、浓盐酸B、苏丹Ⅲ试液C、氯化锌碘试液D、三氯化铁试液E、水合氯醛试液4、观察粉末中淀粉粒的形状,最适合的装片方法是( )。

A、乙醇装片B、水合氯醛透化装C、稀碘液装片D、水装片E、5%KOH 装片5、加稀盐酸能产生气泡的结晶体是( )。

A、草酸钙结晶B、碳酸钙结晶C、硅质晶体D、菊糖结晶E、橙皮甘结晶6、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挥发油测定法有甲、乙二法,下列哪种药材适合用乙法测定( )。

A、薄荷B、丁香C、干姜D、当归E、白豆蔻7、在植物组织细胞中的小类球状物,遇碘试液显棕色或黄棕色,遇硝酸汞试液显砖红色,此球状物是( )。

A、淀粉粒B、挥发油滴C、糊粉粒D、菊糖E、粘液质8、中药鉴定用供试品的取样至少是检样量的( )。

A、8倍B、5倍C、3倍D、2倍E、1倍9、测定生药中灰分含量时,供试品需粉碎通过( ),并将颗粒混合均匀。

A、二号筛 B、三号筛 C、四号筛D、二号至三号筛 E、直径不超过3mm 的颗粒10、测定生药中水分含量时,供试品需粉碎通过( ),并将颗粒混合均匀。

A、二号筛B、三号筛C、四号筛D、二号至三号筛E、直径不超过3mm 的颗粒11、测定生药中挥发油含量时,供试品需粉碎通过( ),并将颗粒混合均匀。

A、二号筛B、三号筛C、四号筛D、二号至三号筛E、直径不超过3mm 的颗粒12、测定生药中浸出物含量时,供试品需粉碎通过( ),并将颗粒混合均匀。

A、二号筛B、三号筛C、四号筛D、二号至三号筛E、直径不超过3mm 的颗粒13、用水合氯醛试液加热透化装片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 )。

名词解释生药的鉴别

名词解释生药的鉴别

名词解释生药的鉴别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传统中药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在市面上,市场上的中药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

因此,正确的鉴别生药的方法对于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药的鉴别方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辨别和选择优质的中药材。

首先,我们来看看生药鉴别的基本原则。

生药的鉴别可从外观、气味、质地、味道、色泽、纯净度和病虫害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

以下分别介绍几种鉴别方法。

鉴别外观:观察生药的外观特征是辨别真伪的基本方法之一。

首先,我们要看长相是否符合该药材的特征,比如是否有典型的形态或特殊的构造。

例如,人参应具有圆柱形、肉质厚实,不得有虫孔或断续状;黄芩应具有圆柱形、黄褐色,不得有破碎、腐朽或含有外来物质。

此外,还应观察药材的表面是否光滑、清洁,有无异味或霉味等。

这些外观特征的鉴别需要经验和辨别力,只有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学习,才能辨别出真实的生药。

鉴别气味:气味是生药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的药材由于其有效成分的特点,散发出各自独特的气味。

例如,陈皮具有独特的香气;苍耳子有股特殊的臭味。

正确鉴别药材的气味对于保证中药的质量至关重要,因为气味是识别药材真伪的确定因素之一。

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和药剂师通常都能凭借嗅觉来辨别药材的真伪。

鉴别质地:质地是指药材的硬度、柔软程度和形态变化等特征。

对于一些坚韧的药材,我们可以通过触摸来判断其硬度和柔软程度。

比如,人参应有较大的硬度和柔软的弹性。

同时,一些具有特殊质地的药材,如川贝母的质地需要凉州倒换和星星点点的突出感。

鉴别味道:味道也是鉴别生药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的药材由于其有效成分的差异,呈现出独特的味道。

例如,黄芪具有甘甜的味道;苦草根具有苦味。

通过尝试和口味,我们可以鉴别真实的生药。

鉴别色泽:色泽是生药鉴别的重要指标之一。

良好的药材应具有鲜艳的颜色,无变色、腐烂或异物。

例如,首乌应为黑中带紫的颜色,不得有黄色。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 3 灰分测定: 灰分测定:
• (1)影响灰分的因素: )影响灰分的因素:
• 1)自然界的泥沙; )自然界的泥沙; • 2)生药本身的细胞内含物。 )生药本身的细胞内含物。
• (2)测定内容: )测定内容:
• 1)总灰分测定 ) • 2)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
• 浸出物测定: 浸出物测定:
• (1)水溶性浸出物测定 )
• (3)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 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 药材,可用采样器(探子)抽取样品。 药材,可用采样器(探子)抽取样品。每一包件 至少在2~3个不同部位各取样品1份,包件大 至少在2 个不同部位各取样品1 的应从10cm以下的深处在不同部位分别抽取 10cm以下的深处在不同部位分别抽取。 的应从10cm以下的深处在不同部位分别抽取。 • 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药材抽取100g~500g; 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药材抽取100 100g 500g; 粉末状药材抽取25 25g 50g;贵重药材抽取5 粉末状药材抽取25g~50g;贵重药材抽取5g~ 10g;对包件较大或药材个体较大的药材, 10g;对包件较大或药材个体较大的药材,可 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 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
• 在生药商品流通中,有时发现一些以次 在生药商品流通中,有时发现一些以次 充好、以假充真的现象 的现象, 充好、以假充真的现象,特别是一些贵 重生药如麝香、血竭、熊胆、羚羊角、 重生药如麝香、血竭、熊胆、羚羊角、 西红花、冬虫夏草等。 西红花、冬虫夏草等。
第二节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 一 生药的取样 要有代表性
• 4. 表面 表面(surface) • 指药材的表面所能看到的特征,如光滑、 粗糙、皱纹、皮孔或毛茸及其它附属物 等,皮类生药的表面特征包括外表面和 内表面,叶类生药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 • 5. 质地 质地(texture) • 指折试药材所感知的特征,一般用软硬、 坚韧、疏松、致密、粘性或粉性、轻重、 油润、绵性、角质、柴性等术语形容。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一、单项选择题1、某些含有较多草酸钙或碳酸钙结晶药材为了控制无机杂志限量,尤其应当测定( )。

A、总灰分B、生理灰分C、炽灼残渣D、酸不溶性灰分E、以上都不是2、目前在中药的真伪鉴别中应用广泛,简便易行的色谱方法是( )。

A、纸色谱B、薄层色谱C、气相色谱D、高效液相色谱E、吸附柱色谱3、要确证纤维素细胞壁,应加下列哪种试液( )。

A、间苯三酚、浓盐酸B、苏丹Ⅲ试液C、氯化锌碘试液D、三氯化铁试液E、水合氯醛试液4、观察粉末中淀粉粒的形状,最适合的装片方法是( )。

A、乙醇装片B、水合氯醛透化装C、稀碘液装片D、水装片E、5%KOH 装片5、加稀盐酸能产生气泡的结晶体是( )。

A、草酸钙结晶B、碳酸钙结晶C、硅质晶体D、菊糖结晶E、橙皮甘结晶6、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挥发油测定法有甲、乙二法,下列哪种药材适合用乙法测定( )。

A、薄荷B、丁香C、干姜D、当归E、白豆蔻7、在植物组织细胞中的小类球状物,遇碘试液显棕色或黄棕色,遇硝酸汞试液显砖红色,此球状物是( )。

A、淀粉粒B、挥发油滴C、糊粉粒D、菊糖E、粘液质8、中药鉴定用供试品的取样至少是检样量的( )。

A、8倍B、5倍C、3倍D、2倍E、1倍9、测定生药中灰分含量时,供试品需粉碎通过( ),并将颗粒混合均匀。

A、二号筛B、三号筛C、四号筛D、二号至三号筛E、直径不超过3mm 的颗粒10、测定生药中水分含量时,供试品需粉碎通过( ),并将颗粒混合均匀。

A、二号筛B、三号筛C、四号筛D、二号至三号筛E、直径不超过3mm 的颗粒11、测定生药中挥发油含量时,供试品需粉碎通过( ),并将颗粒混合均匀。

A、二号筛B、三号筛C、四号筛D、二号至三号筛E、直径不超过3mm 的颗粒12、测定生药中浸出物含量时,供试品需粉碎通过( ),并将颗粒混合均匀。

A、二号筛B、三号筛C、四号筛D、二号至三号筛E、直径不超过3mm 的颗粒13、用水合氯醛试液加热透化装片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 )。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8.水试
水试法是利用药材在水中或遇水发 生沉浮、溶解、颜色变化及透明度、膨胀性、 旋转性、黏性、酸碱性变化等特殊现象进行 鉴别。如西红花水液染成金黄色;秦皮水浸 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苏木投热水中, 水显鲜艳的桃红色。葶苈子、车前子等加水 浸泡,种子变黏滑,体积膨胀;熊胆投入清 水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线下沉而不扩散。 这些现象与内含成分或组织构造有关。
矿物形态学和分类学知识、对生药的来源进 行鉴定,以确定其正确的学名。 步骤如下:1.观察植物形态 2.核对文献 3.核对标本
二、性状鉴定

主要利用感观(眼看、手摸、鼻闻、口尝 等)进行宏观鉴定(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是生药鉴定必备的基本功。一般包括七个方 面: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 折断面、气味,还有水试、火试。


因此,开展生药的鉴定,在判断生药的真 伪、评价生药质量的优劣、发掘新药源、保 证生药的可持续利用以及药品应用的安全、 有效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生 药鉴定的依据
生药鉴定的依据是国家药品标准。生药标准
是生药药的品质要求和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 规定,是生药生产、供应、使用、检验部门 遵循的法定依据。
4.表面特征
常是性状鉴别的主要依据,指药材表面光 滑或粗糙;有无纹、皱、槽、沟、连珠;表 面常可见节、根痕、叶痕、皮孔或毛茸等。 如白花前胡根头部有叶鞘残存的纤维毛状物, 是区别紫花前胡根的重要特征。暹罗角有 “天沟”、“地岗”
5.质地
指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致密、 轻重、弹柔以及粉性、黏性、绵性、柴性、 角质、油润等特征。有时反映其显微特征及 质量。经验鉴别:南沙参“松泡”(质轻松, 断面多裂隙);山药“粉性”(富含淀粉, 折断时有粉尘散落);当归“油润”(质地 柔软,含油而润泽);郁金“角质”(质地 坚硬,断面半透明状或有光泽)。道地黄芪 质柔韧、粉性——质优,江苏引种品质坚硬、 柴性——质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解集组织片
25、欲测量淀粉类直径时,制作显微片 用的封藏剂是()。
A、蒸馏水B、斯氏液C、水合氯醛D、乙醇E、稀甘油
26、生物取样时,超过1000件的,超过 的部分按()取样
A、1% B2% C、3% D、4% E、5% 27、测定生药总灰分时温度应控制在
()。
A、100~105 B、250~300 C、300~
瓜E、山楂4、关于DNA分子标记鉴定描述正确的 有( )。
A、直接检测DNA分子上的差异
B、具有遗传稳定性的特定
的颗粒
12、测定生药中浸出物含量时,供试品 需粉碎通过(),并将颗粒混合均匀。A、二号筛B、三号筛C、四号筛
D、二号至三号筛E、直径不超过3mm
的颗粒
13、用水合氯醛试液加热透化装片后, 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
A、淀粉粒B、多糖颗粒C、菊糖结
晶D、草酸钙结晶E、盐酸小檗碱
结晶
14、测定中药中非挥发性物质的成分和 含量常用的仪器是()。
D、二号至三号筛E、直径不超过3mm
的颗粒
10、测定生药中水分含量时,供试品需 粉碎通过(),并将颗粒混合均匀。A、二号筛B、三号筛C、四号筛
D、二号至三号筛E、直径不超过3mm
的颗粒
11、测定生药中挥发油含量时,供试品 需粉碎通过(),并将颗粒混合均匀。A、二号筛B、三号筛C、四号筛
D、二号至三号筛E、直径不超过3mm
400 D、400~500 E、500~600
28、测定生药浸出物的含量时,干燥温 度应为()。
A、55℃B、100℃
120℃E、150℃29、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挥发油的 含量测定中 “甲法 ”可测定相对密度在()的挥发油。
A、0.5以下B、0.5以上C、1.0以 下D、1.0以上E、2.0以上
第三章 生药的 鉴定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些含有较多草酸钙或碳酸钙结晶药 材为了控制无机杂志限量,尤其应当测 定()。
A、总灰分B、生理灰分C、炽灼残渣D、酸不溶性灰分E、以上都
不是
2、目前在中药的真伪鉴别中应用广泛, 简便易行的色谱方法是()。A、纸色谱B、薄层色谱C、气相色谱D、高效液相色谱E、吸附柱色3、要确证纤维素细胞壁,应加下列哪种 试液()。
D、50gE、100g17、能使碳酸钙结晶溶解,产生气泡, 而不能使草酸钙结晶溶解的试剂是()。
A、稀乙酸B、稀盐酸C、20%硫酸
D、稀碱液E、氢氟酸
使用的紫外光谱长为( )
A、254nmB、365nmC、265nmD、
19、生药高温灰化后所残留的不挥发性 无机盐称为()。
A、总灰分B、生理灰分C、炽灼残
A、薄荷B、丁香C、干姜D、当归E、白豆蔻7、在植物组织细胞中的小类球状物,遇
碘试液显棕色或黄棕色,遇硝酸汞试液 显砖红色,此球状物是()。A、淀粉粒B、挥发油滴C、糊粉粒D、菊糖E、粘液质
量的( )
倍E、1倍
9、测定生药中灰分含量时,供试品需粉 碎通过(),并将颗粒混合均匀。A、二号筛B、三号筛C、四号筛
渣D、酸不溶性灰分E、浸出物含

20、在光学显微镜下对药材组织或粉末 进行显微测量是,常用的计量单位是()。
A、cmB、mmC、um D、nm
E、m
21、测定药材酸不溶性灰分所用的酸是
()。
A、稀H2SO4 B、稀HCI C、稀HNO3
D、稀HACE、浓H2SO4
22、测定中药中挥发性组份和含量常用 的仪器是()。
30、加碘试发油滴C、糊粉粒
D、菊糖E、黏液质
二、多项选择题
1、2015版《中国药典》 中规定生药水分 测定方法有()。
烘干法B、甲苯法C、减压干燥
D、高效液相色谱E、吸附柱色
2、以下属于生药的性状鉴别的有()。A、形状B、色泽C、质地D、水
试E、火试
3、下列生药以酸味为好的有()。A、乌梅B、黄连C、枸杞D、木
A、高效液相色谱仪B、气质联用仪
C、气相色谱仪D、薄层扫描件E、
红外光谱仪
23、观察单个导管分子或纤维的完整形 状时,宜采用的制片方法是()。
A、解集制片法B、徒手切片法C、
整体封片法D、磨片法E、粉末制
片法
24、欲观察菊糖结晶时,需制作显微片 是()。
A、水装片B、撕去表皮层C、水合
氯醛透化片D、水合氯醛不加热装片
A、纸色谱B、薄层色谱C、气相色谱D、高效液相色谱E、吸附柱色
15、生药取样时,从总包件为2000件的 普通生药中取出样品,应取样品的件数 为( )。
A、10件B、20件C、50件D、
60件E、100件
16、生药取样时,贵重生药的每一个包 件的取样量为()。
A、1~3gB、5~10gC、10~20g
A、间苯三酚、浓盐酸B、苏丹Ⅲ试液
4、观察粉末中淀粉粒的形状,最适合的 装片方法是()。
A、乙醇装片B、水合氯醛透化装C、
稀碘液装片D、水装片E、5%KOH
装片
5、加稀盐酸能 产生 气泡 的结 晶体 是()。
A、草酸钙结晶B、碳酸钙结晶C、
硅质晶体D、菊糖结晶E、橙皮甘
结晶
6、2015版《中国药典》 规定挥发油测定 法有甲、乙二法,下列哪种药材适合用 乙法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