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新)
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1.1.2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1.1.3 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 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1.1.4 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 地的水资源状况。 1.2.1 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 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1.2.2 知道质量的含义。 。。。。。。。
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课程改革的要求;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及会议研讨得到的各类调研结果; 基础教育物理(科学)课程的国际比较结果; 时代发展对中学物理课程提出的要求。
整体思路: 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义务教育 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培养目标,保持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原有的整体框架 结构和核心内容不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 范《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与“科学内 容”相关的行为动词,适当增加实例,调整 “实施建议”,仔细推敲文字表述等。
课程性质
微调
在“课程性质”中,分别从物理学所含内容、物理课程的功能、物理 课程的实验特点、物理课程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初中物 理的课程性质 现四大段 (原表述:“课程价值”5个方面)
微调
课程设计思路
按各学科的统一要求行文,把原“课程标准设计”,改为“课程设计思 路”。
课标修订的具体内容 调整 课程理念
技能性目标-----独立操作 体验性目标----- 经历、认同、内化
认知性目标
认知领域中只设立了解、认识、理解三个层次,不再使 用“初步认识”、“大致了解”等介于两者之间的说法。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第一部分前言(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层教育物理课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世界观。
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四)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一、课程性质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对各知识达到水平要求
13.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14.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例2 了解动圈式扬声器的结构和原理。例3 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例4 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例l 利用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度。
例2 通过实验,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
例3 通过实验,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例4 运用惯性,解释当汽车急刹车、转弯时,车内可能发生时现象。
4.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5.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攘力。
6.用示意图描述力。
7.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5.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对各知识达到水平要求
知识点
认知性目标
技能性目标
体验性目标
了解
认识
理解
独立操作
经历
认同
能量及利用
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2.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4.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例 知道热水散发的能量不可能全部自动聚集起来。
(1)讨论和分析简单的永动机设计方案,说明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
(2)查阅资料或访问农机、汽车维修等专业人员,了解内燃机中燃料释放热量的去向,讨论提高效率的可能途径。
(3)调查当地几种炉灶的能量利用效率,写出调查报告。
3.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例3 列举超声的应用实例。
例4 举例说明如何减弱生活环境中的噪声。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完整版)最新_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是对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的规范和要求,是指导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依据。
2011年发布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为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首先,2011年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了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基本素养。
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基本素养包括物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为教师在教学中的目标设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明确的指导,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文化素养。
其次,2011年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基本技能和基本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基本技能和基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在教学内容的展开上,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基本技能和基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性和创新性。
最后,2011年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和拓展。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基本技能和基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基本技能和基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性和创新性。
在教学方法的实施上,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基本技能和基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201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201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发布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部制定的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物理学习指南。
以下是对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要点的总结: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发展学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等科学方法,促进学生的科学好奇心和科学精神。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
2.课程内容-热学:了解热与温度、热传导、热膨胀和热辐射等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光学: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等基本原理,认识光学器件的构造和应用。
-电学:了解静电、电流、电压、电阻和电路等电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掌握简单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
-力学:学习运动、力、质量和物体平衡等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了解机械能守恒和牛顿定律等。
3.学科能力-知识与技能: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图表分析等。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等科学思维方式,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实际问题解决,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沟通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有效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
-社会责任:强调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伦理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4.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和验证结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性。
-合作学习:倡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和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以上就是201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要点的总结。
该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通过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灵活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版初中物理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学科,是学生接触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的重要途径。
2011年发布的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对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进行介绍和分析。
首先,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的课程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基本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为学生将来深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调整。
在知识内容上,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验和探究性学习的比重,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
在技能要求上,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再次,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更新和完善。
在教学方法上,新课程标准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实验教学、探究性学习、课堂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手段上,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
最后,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的评价方式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在评价方式上,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动手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如实验报告、作业考查、课堂表现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版对初中物理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进行了全面规划和调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 步的影响。
1.3 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修订稿
实验稿
1.3.1 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 原子构成的。
1.3.2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 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 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关注人类 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
1.3.3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 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 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较宽泛,不便评价,本次修改对这些条目做了进一步 的细化,这有利于教学,也有便于评价。
一、课标修订的几个主要方面
(三)适当删减或整合内容条目,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使其科学素养综合提升, 本次修改适当删减、整合了一些内容,适当降低 了要求。
一、课标修订的几个主要方面
(四)适当增加内容,重视落实三维课程目标 因学习需要,也为学生全面发展,本次修改适当增加 了个别知识内容。
行为动词和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 1.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 修订后的物理课程标准把内容要求中的认知性目标,分为“ 了解”、 “认识”、“理解”三个水平。 (1)了解水平 属于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主要有了解、知道、描述、列举 、说出、举例说明、说明等,这些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复述,即 把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回忆,按问题的要求陈述出来。 《标准》中以下的内容要求都属于了解水平。(25条)
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 • 1.2.1 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
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 1.2.2 知道质量的含义。 • 1.2.4 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 。。。。。。。
(2)认识水平 对于认识水平的学习要求,不仅需要通过回忆提取所学过的相关知 识,还要对所学这些知识有所领悟,能在具体问题中辨认和识别它 们。 《标准》中以下的内容要求都属于认识水平(共11条)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1.前言1.1 目的1.2 依据1.3 适用范围1.4 主要任务2.课程目标2.1 总体目标2.2 教育目标2.3 知识与技能目标2.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课程内容与要求3.1 科学方法与实践3.1.1 观察、实验与分析3.1.2 数据采集与处理3.1.3 模型构建与验证3.2 运动与力3.2.1 物体的运动3.2.2 力的作用与受力分析 3.2.3 运动与力的关系3.3 能量与能量转化3.3.1 功、能与能量转化3.3.2 功率与机械效率3.3.3 能量转化的例子与应用 3.4 光学3.4.1 光的传播与反射3.4.2 光的折射与光的色散 3.4.3 光的干涉与衍射3.5 电学3.5.1 电流与电路3.5.2 电阻与电阻器3.5.3 静电与电磁感应3.6 热学3.6.1 热量与温度3.6.2 物质的热膨胀3.6.3 热传导与热辐射4.教学方法4.1 探究教学法4.2 案例教学法4.3 实践教学法4.4 合作学习法4.5 讨论与互动5.课程评价与考核5.1 评价标准5.1.1 知识与技能评价5.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 5.2 考核方式与工具5.2.1 平时表现评定5.2.2 作业与实验报告评定5.2.3 考试与测试评定6.拓展资源6.1 实验室设备与器材6.2 参考教材与学习资源6.3 网络课程平台6.4 教学辅助软件与多媒体资源7.附件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律规定所有公民都有接受的基础教育权利,义务教育一般包括小学与初中教育阶段。
- 物理课程:学校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运动以及能量转化等方面的内容。
- 课程标准:为了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确保教学质量,制定的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的要求,供学校、教师等教育从事者参考和使用。
201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201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发布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是对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规范和指导,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201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
首先,201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了物理学科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因此,物理学的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201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了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现代物理等内容,这些内容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实践性,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的物理理论知识,又要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物理学的教学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和实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再次,201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了物理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物理学的教学方法应当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实践能力。
因此,物理学的教学应当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最后,201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了物理学科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物理学的评价标准应当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注重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注重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因此,物理学的评价方法应当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初中物理 新课标(2011版)
1.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及和谐相处的情感。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
3.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5.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规定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课程内容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
科学内容中的举例是对科学内容要求的进一步解释,活动建议是为教学提供参考的活动实例。
一、科学探究
在本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将科学探究列人“课程内容”,旨在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实验,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了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分析与论证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归类及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按操作类型可分为三类:1.基本操作类实验2. 测定性实验3. 探究性实验基本操作类实验(7个)●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这7个实验包括了力学、热学、电学主要仪器的使用。
实验时,要求会根据仪器的量度范围、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正确操作仪器,会根据仪器的最小分度正确读取测量的数据。
2. 测定性实验(4)●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测定性实验都是根据一定的实验原理进行测量的:如物体速度的大小等于它通过的路程和时间之比。
测定性实验包括了基本操作类实验仪器的操作,它是基本仪器的操作在具体项目上的应用。
测定性实验应注意所测量的物理量与研究对象的统一,如测量某一小灯泡的电功率必定是测量该灯泡的电压和电流。
有时还要关注测量的条件,如通过二力平衡的方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 探究性实验(9)●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探究性实验9个,占全部学生实验项目的45%。
探究性实验不必在实验时对所有科学探究要素面面俱到,而应根据课题特点侧重部分要素。
例如:“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侧重在猜想和设计实验上下功夫。
不同的课题,侧重不同的要素,经历这9个探究性实验之后,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将得到全面发展。
没有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必做学生实验,说明:(1)从实验能力看,“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结构、仪器操作、所测数据都和“20.测量小灯泡功率”实验相同;(2)从知识内容看,“伏安法测电阻”和“17.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相同,都是欧姆定律。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索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通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l.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3.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 1.1.1 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 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 1.1.2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 1.1.3 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 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 1.1.4 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 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 • 1.2.1 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 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 1.2.2 知道质量的含义。 • 1.2.4 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 。。。。。。。
一、课标修订的几个主要方面
(三)适当删减或整合内容条目,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使其科学素养综合提升, 本次修改适当删减、整合了一些内容,适当降低 了要求。
一、课标修订的几个主要方面 (四)适当增加内容,重视落实三维课程目标 因学习需要,也为学生全面发展,本次修改适当增加 了个别知识内容。
1.1.1 描述固、液和气三种 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 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状态 的物质及其应用。 1.1.2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 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
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
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 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1.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修订稿
1.1.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 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 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 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 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生活和自 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4)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
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 的运动中。
2.1 机械运动和力
修订稿
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
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发布的《物理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部颁布的物理教学大纲,它对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
该标准的颁布,对于规范物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进行详细解读,希望能够为物理教学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首先,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明确了物理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在总体目标方面,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基本要求方面,标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判断能力,以及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标准将物理课程内容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现代物理五个部分,并对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例如,在力学部分,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概念和原理;在热学部分,标准要求学生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热能转化原理、热力学循环等内容。
通过这样的划分和规定,标准为物理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有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再次,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出了具体要求。
标准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标准还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此外,标准还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最后,2011版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评价和考核提出了具体要求。
标准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评价,采用多种形式和多种手段进行评价,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2011年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一、总体情况初中物理课有:三个一级主题,十四个二级主题。
共有134个知识点。
其中:了解水平有74个知识点;认识水平有14个知识点;理解水平有28个知识点;操作技能有9个知识点;还有9个知识点只单纯强调经历探究而对科学内容并无要求。
二、目标要求说明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水平、认识水平、理解水平。
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初步了解、了解、知道、描述、说出、举出;认识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初步认识、认识;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区别、说明、分析、解释、估计、分类、计算。
上述行为动词是递增的。
操作水平的行为动词是:会测量、会、学会。
1、了解水平它是知识目标中的最低要求。
它包含:再认识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2、认识水平它的要求比“了解水平”高,比“理解水平”低。
它的含义:位于“了解”“理解”之间。
3、理解水平它是知识目标中的最高要求。
它包含: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三、具体知识点要求1、了解水平知识点1)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2)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3)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4)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5)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6)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7)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8)大致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9)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10)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1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12)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13)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14)有节约用水的意识15)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16)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17)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18)能描述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19)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20)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2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特征22)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23)了解世界和我国能源状况24)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25)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26)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27)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方向性28)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事例29)知道能量守恒定律30)有安全用电的意识31)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32)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电功率与导体电阻成正比33)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34)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概念35)了解热量概念36)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37)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38)了解内能概念39)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40)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的过程4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42)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43)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44)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45)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46)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在人类生活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7)知道电磁波的真空中的传播速度48)知道光是电磁波49)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50)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51)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52)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53)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由色光组成54)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55)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56)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57)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58)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59)了解乐音的特征60)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61)知道阿基米德定律62)知道物体沉浮条件6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64)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65)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66)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67)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68)知道二力平衡条件69)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70)能通过常见的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7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72)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73)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74)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2、认识水平1)初步认识质量概念2)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4)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燃料的热值5)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6)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7)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8)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9)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10)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的作用1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12)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关系13)认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将不断深入14)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3、理解水平1)能解释生活的一些与与密度有关的现象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4)尝试将物质的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5)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中一些水循环现象6)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7)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8)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9)有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10)能进行电功率的有关计算11)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12)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13)并根据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14)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15)理解欧姆定律16)并能用分子动理论观点解释某些热现象17)理解机械效率18)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19)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它形式的能的转化20)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21)结合实例理解功率概念22)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3)通过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24)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25)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6)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7)能用事例解释机械运动及相对运动28)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4、独立操作1)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会测量温度3)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4)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5)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6)会读、画简单的电路图7)会测量力的大小8)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9)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5、只单纯强调经历探究而对科学内容并无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概念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3)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4)通过实验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5)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6)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7)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8)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9)通过实验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
2011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2011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
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2)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3)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4)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5)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完整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科学探究
二、科学内容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
二、行为动词说明
三、科学探究实
例
第一部分前言
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
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四)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五)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物理教学的改进。
三、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从课程基础性、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基本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设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内容时,将科学探究纳人“课程内容”。
本标准中的“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索。
本标准对这些要素分别提出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根据物理学的内涵,本标准以“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为“课程内容”中“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对全体初中学生应掌握的物理内容提出了要求。
每个一级主题含有若干二级主题,每个二级主题又含有若干三级主题。
这些三级主题综合融进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为进一步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在科学内容中增设了样例和活动建议,它们不是硬性要求的内容,而是为了帮助教师理解科学内容中三级主题的具体含义。
本标准还提出了实施建议,以便教师进一步参考。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索养,让学生:
◇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
◇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
◇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通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
l.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3.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5.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及和谐相处的情感。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
3.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
5.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规定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课程内容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
科学内容中的举例是对科学内容要求的进一步解释,活动建议是为教学提供参考的活动实例。
一、科学探究
在本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
将科学探究列人“课程内容”,旨在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相似的探究过程,主
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通常,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只涉及部分要素。
科学探究的要素应灵活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裸程内的各个方面。
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科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