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2020年《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精品版

2020年《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精品版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校对300多名学生、300多名家长和30多位教师问卷调查,发现在学习方面,60%的学生学习习惯不良;为人处事方面,50%的学生比较自私,做事缺乏责任感;守纪方面,40%的学生不遵守校规校纪;卫生方面,25%的学生不具备个人卫生意识和公共环保意识;自护、劳动方面,38%的学生胆小,不敢单独睡觉,缺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等。

对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们作了认真的分析:一是被调查的对象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孩子生活在蜜罐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私任性、丢三落四等;二是小学生是非观念模糊,加之一些传媒的负面影响,感觉好玩就去模仿,在有意和无意之中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惯;三是由于缺乏坚强的毅力,使本来有的好习惯转化成了不好的习惯。

比方说:相当一部分学生爱好体育活动,这本来是好习惯,但有怕吃苦,怕挫折的因素,不去参加体育锻炼,做起了温室里的花朵……坏习惯是“祸根”。

若不重视好习惯的培养,必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加深了我们对培养学生习惯的认识。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等。

《数学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健康安全地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愉快积极地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等。

一句话,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对于习惯的研究古已有之。

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培养初中生地理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初中生地理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217教育版一、课题的提出:古今中外关于习惯重要性的论述很多,如美国的约·凯恩斯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英国的培根也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同样认为“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而且他明确指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的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终身。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中学生通过地理课的学习,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要达到这一课程目标,关键是抓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地理课程的需要。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习惯”:是指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

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由于学习习惯具有自动化活动的性质,有关行为的意识控制水平降到了最低限度,从而使得学习习惯与一般学习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

“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地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并发展形成的自己一种自动化的良好的地理学习方式,如:查阅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绘制简易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地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习惯等。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范文《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义和庄中学德育课题组我校申报的《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一年来在校领导、同事、家长的支持下,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努力,比较顺利完成了研究方案中各项任务,通过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促进了校风、班风、学风建设,同时也总结出一定的教育学生的方法经验。

一、课题的提出:二十一世纪,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悄然兴起。

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也就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

可以预见未来的世界,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所以,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社会发展迅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媒介多,极大影响着少年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全国的教育新形势、新要求也促使我们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最佳的育人环境,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同时,由于我校处于偏远的乡村,加上流动人口较多,家长的素质低,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学生有的有惰性不爱学习;有的聪明好学而品行令人担忧;有的受读书无用论影响较深,缺少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无视校规,蛮横放肆;还有的学生个人卫生存在问题,缺少良好的卫生习惯,致使校园环境卫生及保持较差等很多不良现象。

我们深知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尤为重要,将影响着学生初中以及以后的学习、生活。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培养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因此,我们提出了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这一学年的研究能够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能使学生提高自己对不良行为的抵制,让自己在做人、做事、学习上有着良好的心态和习惯,真正作到诚信、明礼、健康、遵规、守纪、文明、有责任、有爱心。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小学课题组一、问提的提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给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江泽民同志曾要求:“创造学习型社会”,要让孩子“学会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因而,学会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任务,而且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在,学生缺乏父母监管的多,农村大部分家长都长年出外打工,他们家庭教育观念淡漠,有的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只让这些孩子吃饱、穿暖,其他的不重要。

有的把教育子女的任务交给上一辈,而老一辈对孩子都过于溺爱。

因此,大部分农村孩子由于没有家长严格的督管,良好的学习习惯难以养成。

这也是个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视、网络的普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农村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少,有益文体娱乐活动参加得也少,学生对电视、网络的痴迷也影响着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放学回家主动看书、复习的学生不多。

另一方面,农村小学的教师由于接受信息来源面窄而迟缓,甚至是闭塞的,又由于应试教育长期的禁锢,不少教师也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而是一味追求高分,采取一些不良的教育手段,例如“满堂灌”、“题海战役”、“死打擂”等,使不少学生养成了上课开小差、作业潦草,撒谎逃避等坏习惯。

罗汉小学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而且这几年,随着我街教育布局的调整,拆校合并到我校的学生不少,由于路途遥远,生活的不便,加之在原村小形成的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给学习造成了很大影响,而且留守生多,学生对良好学习习惯的认识盲目而又茫然。

学生的学习习惯存在着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例如:在学习主动性方面、在学习注意力方面、在学习独立作业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

我们罗汉小学站在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角度,主动承担了武汉市“十一五”重点课题《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旨在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学习,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微型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提出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

二、研究对象与步骤研究对象:小学1—6年级学生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22年5月,确定研究课题,准备申报立项;2.实施阶段:2022年6月——2022年12月,围绕课题进行研究,按时间顺序,分阶段上传研究日志。

3.总结阶段:2023年1月—2023年2月梳理教学研究过程,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22.01-2022.04)(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阅读各教育报刊杂志并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和相关理论的文献。

(2)确立课题,申报课题。

(3)落实任务,确立研究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4)运用多种方法,开始实施研究。

2、实施阶段(2022.05-2022.12)(1)开展相关的“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的研究,收集实践中的资料及数据。

(2)观摩研讨,实践研究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撰写研究性日志。

3、总结阶段(2023.01—2023.02)(1)整理档案,进行数据分析。

(2)论证实验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

(3)整理材料,撰写结题报告,总结经验成果。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学习和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观察法:对本校数学课堂中新媒体新技术的使用情况。

3、个案研究法: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寻找解决方法,进行个案研究。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及时归纳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经验教训,提高研究质量。

《初中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阳山县青莲中学沈志亮李志云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我校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山区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边远山区农村家庭。

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自主学习的意识普遍较差,相当部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加上进入初中后学习科目多、知识面广、难度大,致使相当部分学生对产生学习畏难情绪,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成绩一蹶不振。

学生存在的这些不良学习习惯,已成为了制约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而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探索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提高学困生转化成效,为此我们选择并开展了“初中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实验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学困生,一般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能力、方法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或心理健康辅导措施给予补尝和矫治的学生。

学习习惯:指学习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

三、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实践研究,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策。

2、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形成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

3、通过课题的实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通过课题研究,调动教师教改的积极性,促使教师学习掌握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达到优化课堂教育目的。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1、以叶圣陶的“习惯说”为理论依据。

在叶老先生的教育观中,最具有个性特色的就是“习惯说”。

在他的论著中,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从学生到教师等多方面精辟而又通俗地论述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内涵和方法。

他认为:“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界定“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二、研究目标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3、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

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

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原则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

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班委会要发挥作用。

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

所以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最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6篇

最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6篇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6篇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不能等同于科学家搞科学研究,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观察、分类、比较等等。

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学生很难重复体验科学家当年的科学发现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可能只涉及科学探究的一个要素或多个要素,学生需要探究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探究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

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科学探究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

探究式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合作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协作完成,凭借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

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

使学习内容有更强的内在联系、更容易理解,同时实现学生认知策略的发展。

所以学生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素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多样化的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对于实现课改新课标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无疑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实用主义探究式教学理论杜威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探究式教学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开辟了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引起人们对学生主体性的极大关注以及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反思。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中国古语曰:“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

国内外许多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

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地位。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因此,让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学习方式,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是学生学业路上的助推器。

当今中国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之间的智力因素差异越来越小,学习的习惯等积极的个性特征日益重要。

目前,多数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有些家庭过度宠爱孩子,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较忽略;有些家庭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与管束,导致孩子学习习惯极差。

有些学生天资聪明,但课堂纪律散漫,注意力不够集中,常在课上摆弄东西,或是身在教室心在外;有的在家里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或是边吃东西边写作业;不愿去复习和查找学习资料。

在中国经济社会重大转型的今天,我校绝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们都在为改变目前的经济现状而奔波劳作,部分家庭疏于对孩子的管理;我校又地处城**结合部,许多好玩事物都在极力诱惑着孩子以更多的精力去体验,因此,部分孩子对于学习是应付了事。

素质教育中一个极重要的方面——让孩子“学会学习”,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的。

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学习能力就比较低下,其学习效果就不会太好;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不可能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

《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叶圣陶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我们的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普遍爱思考,爱展示自己,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但是“热闹非凡”的课堂上也出现这样的情况:爱说的学生多,认真倾听的学生少,能够综合别人的正确观点,得出更全面更深刻认识的学生更少;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听、说只停留在肤浅层面上,课堂交流的质量不高。

不少学生存在不良听课习惯:爱插话、不认真听别人回答问题,自己回答完后立即“顾左右而言他”,注意力再也很难集中,造成听课低效等现象普遍存在。

不良听课习惯也给我们教师组织课堂教学造成了很多麻烦。

因此,我们开展了《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研究》这一课题。

二、研究的目标1、通过儿童学、心理学学习和更深入的课堂观察,进一步掌握小学低段学生年龄心理特点。

2、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归纳整理出小学低段学生必须养成的听课习惯。

立足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从每一堂课,每一种习惯养成入手,有计划地巩固强化良好的听课习惯。

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听课习惯的方法与策略。

3、树立典型,加强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开展个案研究,形成学生课堂不良习惯的有效矫正方法,提高学生良好听课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认真学习教育专家有关“养成教育”的论述,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中有关养成良好习惯的阐述。

2、对我校现阶段学生听课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研究,了解学生听课习惯的现状。

3、进行培养良好听课习惯的策略研究。

结合学科特点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听课习惯的有效方法、途径和措施。

4、让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归纳出培养学生良好听课习惯的方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1、研究的准备阶段(2014.3—2014.4初)首先,在日常教学中有相同感受的老师自愿组合成了课题小组,反复商量初步确定了研究的课题。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课题总结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课题总结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课题总结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风气和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针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课题研究中,我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首先,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容易分心。

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持之以恒的培养。

其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中应该逐渐培养独立思考、自学能力,而不是依赖他人的指导和提供的答案。

家长和教师应该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寻找答案的能力。

第三,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提供一个适合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要有充足的学习用具和书籍,保持教室和家庭的整洁和安静。

精神环境要积极向上,鼓励孩子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第四,家长和教师要给予小学生恰当的学习指导。

家长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反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家长和教师要给予小学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最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能力。

小学生的学习任务较多,时间安排紧凑。

因此,要培养他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并按计划执行。

这样既可以帮助他们高效学习,也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其他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综上所述,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

家长和教师要共同努力,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和指导,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

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艰苦朴素作风》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

《在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艰苦朴素作风》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

《在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艰苦朴素作风》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十里坪镇九年制学校《在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艰苦朴素作风》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执笔人:董茂军2005年秋,我校政史教研组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制定了课题为《在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艰苦朴素作风》的教研课题,一年多来,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该课题研究初显成果,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汇报如下:一、课题的背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逐渐富裕,学生中吃零食、胡花乱支、乱倒剩饭菜的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加重家庭经济负担。

同时学生吃零食,乱扔果皮纸屑、乱倒剩饭菜现象也严重地影响学校的环境卫生。

在新形势下如何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作风,如何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也是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我校政史课题组结合品德课教学实际,提出了“在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艰苦朴素作风”这一研究课题。

目的是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落实对学生艰苦朴素作风的培养,落实对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从而改变学生平时生活中铺张浪费,卫生习惯不良的现象。

落实对学生进行良好养成教育的目标。

二、课题简介“在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艰苦朴素作风”这一教研课题是2005年秋由政史课题组全体面员共同协商经,申报县教研室审批确立的(商教研发[2005] 19号),由虞先龙担任组长,成员有刘伟、董茂军、赵国群、苏青叶茂。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该课题分为两个子课题进行进一步探究:1、《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由刘伟、苏青、虞先龙三同志进行研究,虞先龙同志负责。

2、《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艰苦朴素作风》由叶茂、赵国群、董茂军三同志进行研究,董茂军同志负责。

然后对两个子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形成本课题研究成果。

三、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本课题研究共分三个阶段进行,各阶段的时间及完成任务情况如下: 第一个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元月,是课题的准备、规划起步阶段。

小学生低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低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日常教育管理:在日常教育活动中, 做到了“三结合”:背诵歌谣及行为教育相结合, 教师监控及学生干部管理相结合, 班委会干部负责监控及学生互相督促相结合。
这样持之以恒, 不断强化训练, 使学生在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同时, 逐渐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
(4) 优化环境重培养。
校园是师生生活学习地方, 校园环境是丰富育人资源。构建优美、高雅教室环境, 做到整体布局、精心设计, 让每一面墙壁, 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独特育人功能, 让师生在享受美丽环境同时, 陶冶情操, “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师生行为和思想。
做作业时, 特别是家庭作业拖拉, 耗时长, 做一会儿, “玩”一会儿, 不能一次做完, 效率不高, 做完后没有认真检查习惯, 包括考试也一样。
②认真倾听、做笔记习惯欠缺
上课能认真听老师讲课习惯是很好, 但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发言, 至于评价或补充意见就更谈不上,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往往只顾自己想发言, 而不听他人在说什么, 以至于自己站起来回答及前面某人回答一模一样, 他都浑然不知, 说明没认真倾听别人发言。
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21世纪教育首先应该关心人们如何在密切相关地球上求同存异,协力发展,进行有关人类共同生存基本意念教育,这其实是一种行为习惯教育。”对此,我们在内心产生了深深共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目睹了一届届学生成长历程,有成才了,有却走了歪路。这里面问题多多,原因种种,但有一点是共同:养成好习惯者成,染坏习惯者败。对教育而言,培养习惯是头等重要事。因此,本组成员选定了这个课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2)学校方面原因
学生在书写、倾听、预习、积累、作业、阅读等习惯方面存在问题, 跟老师教育也有直接关系。在调查中发现, 一些教师存在如下问题: ①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心中只装着教案, 没有注意调控课堂纪律, 没有采取有利措施引导学生参及学习活动, 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②有教师教法比较陈旧, 教学内容枯燥, 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没有确立, 课堂氛围不够民主、和谐, 致使部分学生思维不活跃, 发言不积极;③有教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出要求不明确, 学生不明白这种良好学习习惯内涵, 自然也不知道怎么做;④有教师不注意以身示范。⑤教师培养措施不多, 效果不是很好。

《培养良好习惯 让学生快乐发展》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良好习惯  让学生快乐发展》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在这最后的一年里,林老师让我们每天在上完课之后都要写课堂作业。刚开始,有部分同学还不太习惯,所以只是应付了事,过了一阵子,所有的同学都已经适应了每天写课堂作业的习惯,大家都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天的课堂作业,这样,同学们在听完课之后能马上进行有效地练习,学习成绩也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不少。
不只是课后,课堂上也是一样。
你取得很大的进步,祝贺你。
你进步了,可以向优秀进军。
因为你没细心、用心,所以这次又与优秀无缘,能改吗?
正因为这单元素描,给学生带来了激励和影响,现在单元测试,同学们都在争取高分或满分。这不是也给学生带来了影响吗?不是给学生带来快乐吗?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快乐。
单元素描,辛苦我一人,快乐同学们,值!
下期学生作业除了潘渊东、庄咏逸二位学生较不工整之外,其它同学的作业趋向工整规范,这样工整规范作业的同学达到96%,学生在作业时还尝试画草图,画线段图进行辅助分析,这是学生作业质的飞跃。2013年3月中旬,六(4)班学生作业被学校评为优秀作业,进行交流。
2.提高了发言的量和质
因为平时的影响和激励,现在课堂能够举手发言的人数一般有24位左右,约是2012年9月初举手发言人数的8倍,这个数字是一个可喜的量的变化。而且学生发言的质也在悄悄地变化。
学生LXY、学生LX、学生ZZQ、学生QYK、学生HJH因为与同桌关系好、感情好,时常在课堂与同桌讲话,班主任陈老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他们的座位,让该生的固定座位成为流动座位,同时也让自制力强的学生影响这个自制力差而流动座位的学生。实践证明,这种流动座位 可以起到像交警异地执法的结果,可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LXY、学生ZZQ、学生QYK、学生HJH坐上流动座位后,听课效果比原来好多了。
第二,改变交作业的态度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界定“良好行为” 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二、研究目标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3、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

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

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原则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

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班委会要发挥作用。

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

所以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培养学生良好研究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生良好研究惯的培养的研究》于2009年经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自课题实施以来,在学校领导和市局教科室的重视和支持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著名教育家XXX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惯。

”“教育的本旨是,养成能力、养成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新课改中也反复强调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培养终身研究的愿望和能力,培养良好的研究惯。

著名教育家XXX说:“好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在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研究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

而在非智力因素中,惯又占有重要的位置。

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促使学生自主自觉有效地研究。

多年的教学实践更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研究惯,是研究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从小养成良好的研究惯,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养,将来才能自觉地去研究,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研究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研究,而且对今后的研究、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研究的自信心和良好的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研究方法。

”然而,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惯的现象。

教师以知识为本位,疲于奔命,学生苦不堪言。

不良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要改变这一现状,一定要转变观念,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将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作为重中之重。

我校以理论研究为抓手,以培养研究惯为努力方向,开展小学生良好研究惯的培养的研究,实施素质教育。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说研究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研究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工作报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工作报告(天城小学课题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于2006年4月提出~预期研究时间两年~系万州区级课题。

两年多来~在区教科所、进修校的组织领导下~我们较好地完成了课题研究~达到了预期目的~从理论与实践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现将课题研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研究的背景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他的利息。

”而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的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国内外许多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

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地位。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

因此~让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学习方式~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学生由于家庭、社会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不善于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2.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3.习惯听老师讲~而缺乏主动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4.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根本做笔记的习惯,5.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6.不善于温故而知新~有的甚至没有复习的习惯,7.学习懒散~依赖性强~常常照抄作业~有的甚至经常不完成作业,8.学习往往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过程~缺乏探究问题、大胆质疑……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了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上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随意性很大。

年级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和过渡~学习习惯的年级特征不明显~没有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提出更高的要求~没有进行更严格的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县镇中心小学课题组一、研究背景学校健康教育是整个健康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

素质教育论者都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

既是“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

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

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

学习过程一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之后,又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专题报告,为21世纪教育提出了战略性思路与行动建议,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其中也强调这个目标“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

这也告诉我们,学生要“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就必须“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

而要能够“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就必须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尤其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更需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使学生具有开拓和竞争意识,健全开放的人格,能够独立自主接纳他人,友爱宽容,健康文明,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目标的实现最基础的根源在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应把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因此,我们的教育应与之相适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

我校在就确立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研究课题。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定向、连续、有序的研究。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深感对此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更加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1、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素质教育还没有能完全真正落到实处,“应试教育”的阴影并没能彻底摆脱。

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

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这一课题而言,各地教科研部门开展的研究,还缺乏系统而深层次的探索,这正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并由此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3、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

三、研究内容(1)常规学习习惯。

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读、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方法的习惯。

(2)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

(3)合作性学习习惯。

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课堂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

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学习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

(4)自信的学习习惯。

自信心是创新者不可缺少的良好心理素质。

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

以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归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习惯培养的统一。

以素质教育的培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超越和拓展了传统的学习习惯的内涵。

围绕这些培养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训练学生,注意扩展到课外家庭、社会,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习惯,是适应时代发展,创新的培养策略与培养方法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1、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对教师进行全面培训。

为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我校及时组建了实验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全面负责,教导主任具体负责课题管理,少先队辅导员负责团队活动和主题教育,形成了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同时建立健全心理教育有关机制。

教书育人的成败,关键在教师,课题研究能否顺利地开展,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

而教育科研又是更新教育观念、永葆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的有效载体,是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的必由之路和必经过程。

因此在实施研究前,我们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教师深入学习。

一方面集中学习有关习惯培养方面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步骤,组织教师仔细研读,认真琢磨,在级组里交流心得,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相关理论经验;一方面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育科研经验;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珍惜每一次与专业教研员的交流和研讨,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能力。

这样经过长时间的充电学习,我校大部分教师由原来的不知道心理教科研如何下手,成长为具有一定的教科研操作能力的教师,提高了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掌握第一手材料。

为了掌握学生的情况,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我校为实验班全体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学习兴趣、课外阅读、家庭学习、交往、爱好等)和问卷调查。

通过认真分析综合,在掌握学生在校表现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和生活环境。

另外各班还建立了“知心信箱”、“悄悄话”等心理教育信箱,以便及时把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生活心理。

一系列的操作使得我们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为实验的实践奠定了基础。

3、围绕课题,狠抓实验工作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集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开发自身潜能,取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格健全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课题在内容上侧重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背景调查、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帮助全体学生获得适应与发展,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矫治的能力。

在途径和方法上,侧重于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优化个案者家庭教育的辅导研究,并辅之一次定期教育、适时矫治和过程评价等多种方法。

4、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心理教育活动课,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形式。

我校实验班开设每两周一次的心理活动课。

课的内容有的选用指导书上的范例,有的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及近期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即兴而定,在认真编写教案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如:角色扮演、讨论分析、辩论心理陈述等,使心理教育不受传统学科教学的干扰,以期收到更好效果。

把心理教育渗透到各科课堂教学中。

课堂40分钟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宝贵时间,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渠道。

因此,充分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抓住学科教学这个关键,适时地进行心理教育渗透,不仅在备课中列出心理素质培养目标,而且在授课中得到体现。

学校在评课中将是否合理渗透心理教育,是否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评课的重要标准之一,有的放矢的教学管理也为我们在课堂中全方位渗透心理教育奠定了基础。

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实际,文道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

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

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习惯,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这不仅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无穷。

5、家校同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很大,根据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在对我校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心理辅导时,发现一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良习惯往往根源于家庭的不良教育或家长的不良行为的影响,我们发现要帮助他们克服、矫治这些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习惯,必须取得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开办《家长报》。

根据我校家长的特点,在初开办了《长凝小学家长报》。

使家长掌握了大量教育孩子及培养孩子好习惯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们认识到要改变以往把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的错误想法和做法,从而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习惯培养工作,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

启动“走进家庭、同育新人”工程。

利用课余时间全校上下进行集体家访,特别是对后进生、学困生、家庭生活贫困、有残疾的学生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并对于那些问题较严重的学生,我们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对他们进行心理调整、心理训练、行为训练,在进行个别辅导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建立一种平等自由的辅导关系,在和谐的辅导关系中,引导学生自我探讨,发现并了解自我,纠正不良习惯,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为了将问题生尽快转化,我们还进行问题生跟踪教育,进行个案分析,让孩子们与快乐共存,与幸福有约。

6、将学习习惯的培养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丰富多彩活动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载体,它具有现实生活中所不及的凝练和精神,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校各学科设立兴趣小组,积1 2 下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