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

合集下载

历史初中七年级优质课认识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历史初中七年级优质课认识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历史初中七年级优质课认识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历史初中七年级优质课——认识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是我们了解祖国历史的关键所在。

通过学习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文明成就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分别探讨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以便帮助读者更全面地认识古代中国。

一、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农耕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三个阶段。

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首先,古代中国的农业技术日趋成熟。

农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技术的进步,包括农具的改良、灌溉系统的建设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承。

这些技术的提高使得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变得更加高效。

其次,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形态多样化。

在古代中国,除了主要的粮食作物外,还发展了茶叶、蚕桑等产业,丰富了农业经济的内涵。

最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还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农产品的交流和贸易推动了贸易城市的形成,并促使商业经济的崛起。

二、古代中国的文化古代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文明成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下将通过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儒家文化是古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体系之一。

儒家强调人伦道德,提倡仁爱和礼节的观念。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者爱人”,这一思想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佛教文化的传入使得古代中国文化得以丰富和发展。

佛教注重解脱人间痛苦,提倡坚持好心忍耐。

佛教的入世主义和出世主义观念,对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文化还表现在音乐、绘画、建筑、文学等多个方面。

古代中国的音乐包括宫廷乐、民间音乐等,这些音乐形式在传承和发展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古代中国的绘画作品以山水画、花鸟画为主题,这些作品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的审美追求。

古代中国的建筑以宫殿、寺庙为代表,这些建筑作品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相关推荐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一、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1.秦朝:①建立皇帝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③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文化统治(限制了文化思想的发展,使得大量文化典籍失传);④统一文字,最初使用小篆,后推广隶书。

2.西汉:①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大一统。

②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3.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造成知识分子的思想被毒害)。

4.元朝:①实行行省制度。

在中央设置管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

②设立宣政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西藏和琉球、澎湖列岛。

5.明朝:①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②设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③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④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6.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注意】中国古代地方三大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2)秦朝的郡县制;(3)元朝的行省制度,这些制度对以后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古代重大经济决策与调整1.秦国商鞅变法,改革土地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兴修水利工程灵渠等。

3.西汉时,汉武帝规定货币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

4.隋朝:开通京杭大运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5.唐朝:①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出现“贞观之治”。

②武则天鼓励百姓植桑养蚕、开垦荒地。

多次下令减免赋税和徭役等。

③唐玄宗下令整顿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让逃亡者重新登记户口,纳税服役,出现“开元盛世”。

6.宋朝: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居粮食产量首位。

陶瓷生产进入新阶段,出口海外,被誉为“瓷之国”。

四川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海外贸易发达(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7.元朝:忽必烈发展农业,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开凿新运河(会通河和通惠河);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中国古代制度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制度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制度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制度是中国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制度进行归纳总结,从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政治制度1. 皇权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皇权为核心,皇帝是最高统治者。

皇帝制度建立了中国皇权专制的统治模式,统治者通过神权和家族血统来巩固其地位。

2. 封建制度:古代中国封建制度强调君主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封建王朝通过封授土地,以及设立官员系统来巩固统治。

3. 官僚制度:中国古代建立了庞大的官僚体系,官员从县级到王朝级别,严格按照官阶和文化程度划分。

4. 考试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使人的才能决定了其地位和身份,有利于社会流动性。

5. 中央集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为特点,各地政权由中央任命的官员来管理。

二、社会制度1. 家族制度:中国古代建立了严格的家族制度,家族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血缘关系和家族法规定了个人的权益和义务。

2. 社会等级制度:中国古代社会以等级制度为基础,根据血缘、地位和财富等因素划分人的社会地位,分为贵族、士人、农民和奴隶等不同等级。

3. 社会法律制度:中国古代建立了多种法律制度,如律令制度、官府刑罚、家族法规等,对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进行管理。

三、经济制度1. 封建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以封建制度为主,统治者将土地分封给贵族和军事家族,农民依附于土地并服役。

2. 均田制度:在某些历史时期,中国采取了均田制度,平均分配土地给农民,增加平民的社会地位。

3. 农业经济:中国古代经济以农业为主,农民是社会经济的基础,生产力低下但稳定发展。

四、文化制度1. 礼制:中国古代建立了严格的礼制,通过礼仪的约束来规范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维系社会秩序和稳定。

2.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的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家庭和睦以及社会秩序的维护。

3. 文人墨客:中国古代文化重视文化人士,崇尚士族文化,文人墨客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寒假打印版中国古代史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全

寒假打印版中国古代史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全

中国古代史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的物质文明(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一古代中国农业的特点一、生产工具的质的演变、是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战国开始,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生产资料的演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一)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1、井田的由来:夏商周时期,耕地沟洫纵横,如同井字,故称井田。

2、井田制的内容:①所有土地属于所有;②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诸侯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③诸侯经济上要向国王交纳贡赋,政治上要跟随周王派兵打战;④劳动者。

3、井田的实质:是土地国有有制。

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4、井田制与分封制:分封制是商周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制是建立在制的基础之上的。

5、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时间:时期过程:①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的使用,私田被大量开垦,公田(井田)被抛荒,私田主人隐瞒土地,使国家赋税收入减少。

②为了扩大政府收入,一些诸候国实行税制改革,规定无论公田私田都按土地实有数目收税,实质上承认了土地。

③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尤其是变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二)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土地制度的主体——土地私有制备注:春秋战国以来,政府手中也掌握着少部分的国有土地,但是主体。

1、两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几种形式:一是君主土地私有制,二是地主土地私有制,三是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其中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2、封建社会中的土地兼并问题:(1)根本原因:制(2)后果:A、经济:影响国家赋税收入;B、政治:阶级矛盾尖锐,引发农民起义,造成社会动荡(3)抑制土地兼并的典型措施:实行均田制①实施的朝代:北魏开始实施,隋唐沿用。

②内容:A、所有权:政府将部分国有土地按性别、年龄将土地分配给农民。

B、使用权:这些土地只准使用,不准转让和买卖。

C、义务: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4)、作用:有利减轻农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

第一专题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秦汉

第一专题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秦汉

⑥瓦解: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崩溃。 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
⑦表现:
a.楚王问鼎; b.诸侯争霸。
1.(2012· 浙江文综历史· 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 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 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 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06-1368
1368-1644
1636-1912
1912 1949
南北朝 420-589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的国家政治 制度(夏商周)
夏商形成王位世袭制 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的形成(秦)
确立皇帝制
建立三公九卿制 推行郡县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完善(隋唐)
使用者
2.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 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 贡赋; 耕作者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朝代的更替。
2、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 特点。 3、先秦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中国古代朝代的更替
中国历史社会形态划分一览
原始社会时期: 距今约170万年——约前2070年 奴隶社会时期:约前2070年——约前476年 封建社会时期: 约前475年——1840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949年 社会主义社会时期:1949年——至今
分封制
(重点)
特点 作用 破坏 内容 特点 作用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2010· 上海单科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 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 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B )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此题考察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 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急剧的变革。最深刻的变革来 自于经济领域。各国之间不断开辟农耕熟地,耕地不能转 让买卖的规定也逐渐失效。所以根据材料叙述,应该是B。 周朝,尤其是东周时期,正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c
6.(2010· 安徽文综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 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 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 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解析: 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 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 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C;A,B都是材料中的 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 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
c
7.(2010· 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5)柳宗元在《封建 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 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 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解析: 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分封 制”。分封制下,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 一切世袭,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秦始皇推 行郡县制,郡守、县令有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 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开放, 此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思想文化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思想文化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导航]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主干核心知识]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1、天文学:《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专著,《_ _》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东汉的张衡:地动仪、水运浑象仪。

唐代的僧一行:黄道游仪,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测定的黄赤交角值极为精确;编制的《授时历》是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2、数学:东汉时期《九章算术》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南北朝时期祖冲之计算圆周率.3、农学:北魏贾思勰所著的《》是我国现存的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

明代编写的《农政全书》总结历代经验,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4、医学:①《》一书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②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四诊疗法,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

③华佗发明最早的麻醉药剂“”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

④代表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明代李时珍的《》,书中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5、四大发明——古代科技的里程碑●造纸术:①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②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

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

●印刷术:①雕版印刷术: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868年)的《》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火药:①唐代发明,唐末用于战争;②五代和宋朝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③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指南针:①战国时发明司南;②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西欧,促进了远洋航行,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二、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1、汉字的起源演变①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中国古代史政治专题

中国古代史政治专题

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政治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经济、思想、文化的集中反映。

中国古代政治专题包括古代王朝更替。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统一、各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

农民战争等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中国古代社会最高首领的更替制度: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1. 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2. 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 建立: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为加强统治,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确立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中央和地方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③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2. 发展和演变:①西汉时汉武帝在汉景帝“削藩”的基础上,又颁布“推恩令”;后来陆续夺去大批王侯的爵位,彻底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

除此之外,汉武帝宣传“大一统”思想,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并进一步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

②隋朝时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继续采用,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另外,唐朝还进一步完备了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使门第不高的一般地主可以凭借才学参加到政权中来,从而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③北宋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

北宋时,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了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并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管理地方政事;派转运使到地方管理财政:编选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等。

通过这些措施,北宋政府把地方的军、政、财权都收归了中央,有力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了割据局面的出现。

④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吏管理。

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讲义--高考历史选择性必修1二轮复习

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讲义--高考历史选择性必修1二轮复习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考点01 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一、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奴隶制王朝国家夏。

2、政治制度: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二、商朝:1、内外服制度。

①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①外服:指王畿四周。

2、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三、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分封制与宗法制)(1)内容:①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

①其他地方则分封给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

①诸侯在国内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

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天子地位;分封地区)(2)分封对象: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等。

(3)贵族等级分封序列: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4)诸侯权利:诸侯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

(5)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6)分封的依据: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2、西周政体的特点:(1)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基本特征)。

(2)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权力有制约作用。

四、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带有深厚的迷信色彩;2、以血缘关系维系政治权力,政权带浓厚的部族色彩;3、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考点02 中枢机构一、秦朝:三公九卿制二、汉朝1、汉初:继承秦朝的三公九卿制2、汉武帝:形成中外朝制度,中朝是行政中枢。

3、西汉晚期:三公制取代丞相制(丞相,大司马,大司空),中朝尚书权力大增加。

4、东汉:尚书台已正式成为行政中枢。

三、隋唐:三省六部制四、宋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设枢密院、三司、参知政事分宰相的军政、财政、行政权力。

五、元朝: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

六、明朝:内阁成为中央行政中枢。

七、清朝雍正:军机处成为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考点03 地方行政制度1、秦: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被郡县制所取代。

中国的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具体介绍

中国的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具体介绍

中国的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具体介绍
中国的文化和政治经济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话题,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介绍:
1. 文化:中国文化,是华夏文明为基础,充分整合全国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

受中华文明影响较深的东方文明体系被称为“汉文化圈”,特指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反映。

2. 政治:中国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 经济: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前景光明。

总的来说,中国的文化和政治经济都独具特色,并且在不断发展中。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试题(1)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试题(1)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试题(1)专题⼀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选择题1.(2017·怀化中考)春秋时期的政治局⾯是“永乐征伐⾃诸侯出”,诸侯的出现与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省制2.(2017·泰安中考)下图是四⽅古印⽂,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推⾏分封制④秦朝统⼀了⽂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2016·聊城中考)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少其⼒。

⼒少则易使以义,国⼩则亡邪⼼。

”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主张的是( )A.派张骞出使西域 B.设置“⼗三州部”C.颁布“推恩令” D.反击匈奴4.(2017·临沂四模)“⾃古男⼈掌朝纲,谁料⼥杰作俊贤。

重拳击碎贪腐吏,⽟⼿托起清廉官。

”赞扬了我国历史上唯⼀的⼥皇帝的政绩。

后世称赞她的统治是( )A.贞观之治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5.(2017·黄⽯中考)2017年是我国恢复⾼考40周年,⾼考制度有利于国家⼈才的选拔。

历史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明史》⾥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曾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败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能登⼊仕途的现象。

”他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 )A.中央集权制 B.九品中正制C.郡县制 D.科举制6.(2017·青岛中考)《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这⼀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A.扩⼤六部权⼒ B.改⾰丞相制度C.扩⼤地⽅权⼒ D.加强君主专制7.(2016·⽆锡中考)三峡⼯程是当今世界最⼤的⽔利⼯程。

高三历史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高三历史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详解】1、分封制:(商-西周-春秋)根本目的:巩固统治,保证周王室的稳定对象:同姓亲族(主体)(晋、燕、卫、鲁)、异姓(功臣[齐]、姻亲、殷商降族[宋]、先代贵族)权利与义务:周王对诸侯授土、授民;被封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作用:使周人势力X围扩大;形成天下共主的地位;传播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

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2、宗法制:目的:(主要原因)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直接原因)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上的矛盾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②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战、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的联系在一起。

3、礼乐制度:推行和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政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变化:①战国时期初步形成②秦朝正式建立中央:皇帝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长官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御史大夫丞相太尉(三公)太尉:协助皇帝管理政务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九卿三公九卿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地方:郡县制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秦朝全面推行。

郡县的长官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意义:巩固了统一,维护了社会安定,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1)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机构,三公九卿分工细密,各司其职,军政大权由皇帝一人操纵(2)充分体现了“家天下”的特点。

(3)中央、地方官员由皇帝任免,官位不世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③西汉巩固(“汉承秦制”。

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总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总结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第二讲‎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要点】‎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一‎)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的‎形成1.‎原始农业阶‎段:(1)‎刀耕火种阶‎段:生产工‎具为石斧、‎石锛;用火‎焚烧;土地‎只播种一两‎年,再更换‎土地耕种(‎2)“石器‎锄耕”阶段‎:用耒耜松‎土,提高挖‎土效率;土‎地利用率有‎所提高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因‎其比较贵重‎,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

3‎.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开始‎有小件农具‎。

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

战国时‎期牛耕逐步‎推广。

从此‎,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二)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1.‎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的精耕‎细作技术日‎臻成熟。

‎2.隋唐时‎期:(1)‎南方水田的‎精耕细作技‎术逐步成熟‎。

(2)水‎稻育秧移栽‎技术普遍采‎用。

(3)‎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3.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

(‎1)北方出‎现中耕农具‎耧锄。

(2‎)江南精耕‎细作技术更‎为成熟。

(‎3)稲麦复‎种制推广(‎4)农作物‎品种交流广‎泛。

4.‎明清时期:‎精耕细作技‎术继续发展‎。

(1)黄‎河流域形成‎两年三熟制‎和三年四熟‎制,长江流‎域发展一年‎两熟制。

(‎2)大量新‎品种培育出‎来。

(3)‎从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

(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5)施‎肥技术发展‎。

(6)套‎耕出现。

‎(三)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行井‎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赐‎诸侯,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3.封建‎土地所有制‎:(1)封‎建国家所有‎制。

(2)‎地主土地所‎有制。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7)结合所学,分析指出宗法制对西周和后世的影响分别有 哪些? 对西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和垄断地位,有利 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对后世: ①封建社会中的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等原则的形成; ②“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现象,重视家庭建设,尊 老爱幼的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③“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观念,任人唯亲、唯上是 从的作风,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 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 识相违背。
制度:分封制 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先代贵族)
材料二: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 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三: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 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 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2)材料三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结 合所学指出,西周初期分封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关系:臣属关系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作用: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3)依据材料二和三,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原因: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理解):
“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而言 , 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 集国家最高 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 , 地方严格服从中央命令 , 受制于 中央。
2、形成的原因:
①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根源) ②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 ③法家大一统思想
材料七:
(8)据材料七指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专题01 中国古代政治-2022年中考历史复习之材料解析题专题专项突破(32868467)

专题01  中国古代政治-2022年中考历史复习之材料解析题专题专项突破(32868467)

专题01 中国古代政治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

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中国历史》材料二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复合制国家开始向单一制国家转变。

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两汉进一步完善。

……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形成以“汉”命名的民族共同体。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请回答:(1) “商”的建立者是谁?据材料一,商、西周时国家外部形式的特点分别是什么?(2) 据材料二,列举“国家形态”转折的表现,并结合商鞅变法的一项措施予以说明。

(3) 对比材料一、二,归纳秦汉时期国家治理的新发展。

(4) 综上所述,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2.秦灭六国,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周王室的亲戚一旦取得了他们的土地,立刻互相疏远和进行战争,而天子则无力阻止他们。

……秦始皇把全国分成36郡,每个郡又分成数目不等的县。

所有这些(郡县)官员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固定的俸禄,他们的职位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罢免。

……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

——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1) 材料一中秦统一后的文字字体和货币造型分别是什么?(2) 指出材料二中秦始皇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名称,并写出该制度的优势。

(3) 上述材料中的各项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予以说明。

3.阅读以下有关秦始皇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命为“制”,今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材料二: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中学历史教案:古代社会的经济和政治

中学历史教案:古代社会的经济和政治

中学历史教案:古代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古代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古代社会,经济和政治是密不可分的。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而政治则是经济的服务者。

古代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有其特定的形式和特征,从古代的农业经济和奴隶制度开始,直到封建社会的出现,都体现了它独特的经济和政治特征。

一、古代社会的农业经济古代社会的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是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给自足型经济组织形式。

这种经济形式以集体性的农业劳动和生产为基础,土地永久被占有,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或王室所有。

古代农业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是非常原始和落后的。

农业生产的手段主要是耕牛、耕牛和木耙等原始的农耕工具,而农民则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缺少对技术的掌握,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十分低下。

古代农业经济的维持是以租庸调制为主要模式的一种经济方式。

租庸调制是一种以地租和劳役为主的土地征税制度,全国的农田都归皇帝所有,一般情况下,该征税制度要求农民把田地的20%让给地主并由地主耕种,而农民还需要交纳一定的税金。

劳役则是要求农民为地主、官府定期性地完成一些工作任务,由此换取相应的减免税负。

租庸调制的存在导致农民的负担非常重,生活贫困,社会贫富差距悬殊。

二、古代社会的奴隶制度奴隶制度是古代社会最为鲜明的政治和经济特征之一。

在古代社会,奴隶制度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某些方面取代了部落制度,成为社会生产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阶段。

奴隶制度的出现和发展是古代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存在和发展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奴隶制度的发展和存在表明了古代社会发展的一定程度,它是古代社会长时间发展和演变的结果。

三、封建社会的出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代社会也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变革与迭代。

封建社会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社会的一次重大变革,也表明了政治和经济的角色具有一种崭新的形式。

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政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课件01 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课件01 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

A.殿试制度成为定制
B.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
C.进士身份受到尊崇
D.下层民众成为进士主要来源
中考链接
(2021·济南)为加强皇权,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
B 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上文反映的史实是( )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二、中国古代经济
农业
历代发展 农业的措

(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发展生产,使齐国国富兵强 (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确立重农抑商政策 (3)西汉: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农业生产 (4)唐朝: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5)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修建水利设施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秦始皇完成统一、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巩固了大一 统局面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鼎立;北魏孝文帝改革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开放的对外政策和文化政策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宋辽、宋夏、宋金并立;回族形成;经济重心南移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皇权加强并达到顶峰;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康乾盛世;资 本主义萌芽;闭关锁国政策
基本规律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区域是从北向南、 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逐渐转移的。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往往是在国家 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如魏 晋南北朝时期、安史之乱后、五代十国时期、宋 金对峙时期等)。 (3)政治中心南移对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如南朝都城在建康、南宋都城在临安,对江南地 区逐渐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具有一定影响。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复习笔记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

历史数轴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考点详解考点一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一)夏朝的政治制度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

2、特点:出现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二)商朝政治制度1、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

2、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控制支配着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1)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2)外服,方国管辖的地区3、特点:(1)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2)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神权: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三)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含义: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3)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4)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5)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6)影响: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

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2、宗法制(1)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020高考历史】专题01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

【2020高考历史】专题01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具体史实】一、先秦和秦汉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阶段特征:先秦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即原始社会的出现、发展与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鼎盛(西周)与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形成(战国)。

政治上: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西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势力逐渐强大,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变法或改革,逐渐确立了封建制度。

经济上: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奴隶制经济基础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金生产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文化上:在学术领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在文学上,《诗经)和楚辞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文文学的源头;在文字上,商朝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

(一)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政治(1)王位世袭制:它的确立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开端。

其继承方式为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

▲王位世袭制按血缘关系传承王位。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家天下取代“公天下”的开端,也是历史的进步。

(2)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①目的:周王加强对西周地方的统治。

(地方政治制度)②实施办法: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
一、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
1.秦朝:①建立皇帝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③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文化统治(限制了文化思想的发展,使得大量文化典籍失传);④统一文字,最初使用小篆,后推广隶书。

2.西汉:①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大一统。

②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3.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造成知识分子的思想被毒害)。

4.元朝:①实行行省制度。

在中央设置管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

②设立宣政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西藏和琉球、澎湖列岛。

5.明朝:①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②设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③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④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6.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注意】中国古代地方三大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2)秦朝的郡县制;(3)元朝的行省制度,这些制度对以后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古代重大经济决策与调整
1.秦国商鞅变法,改革土地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兴修水利工程灵渠等。

3.西汉时,汉武帝规定货币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

4.隋朝:开通京杭大运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5.唐朝:①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出现“贞观之治”。

②武则天鼓励百姓植桑养蚕、开垦荒地。

多次下令减免赋税和徭役等。

③唐玄宗下令整顿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让逃亡者重新登记户口,纳税服役,出现“开元盛世”。

6.宋朝: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居粮食产量首位。

陶瓷生产进入新阶段,出口海外,被誉为“瓷之国”。

四川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海外贸易发达(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7.元朝:忽必烈发展农业,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开凿新运河(会通河和通惠河);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8.明朝:棉纺织业发达,苏州是丝织业中心;业发达瓷,景德镇市全国的中心
9.清朝初年: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抵抗作用,但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中西文化的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三、思想科技文化成就
1.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孔子创办私学(中国最早),“因材施教”,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著《道德经》。

2.战国时期: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制,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发明司南(最早的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的活动创造了条件)。

3.秦汉时期: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西汉前期发明造纸术(麻纸,世界上最早
的纸),东汉蔡伦改进(蔡侯纸);东汉《九章算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华佗发明麻沸散和五禽戏;
张仲景(医圣)作《伤寒杂病论》;西汉末年佛教传入;
4.魏晋时期: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
赋图》;南朝祖冲之推断出“圆周率”(3.1415926-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近一千年);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第一步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5.隋朝:李春设计并建造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6.唐朝:《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书法名家颜真卿、柳公权;吴道
子(画圣)《送子天王图》和阎立本《步辇图》;与海外文化交往密切,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敦煌“莫高窟”;火药用于军事。

7.宋朝: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展现北宋市民生活的风俗);火药传入阿拉
伯和欧洲。

8.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
科全书);徐光启《农政全书》。

开卷猜想:
1.儒家思想对我国建立和谐社会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答:任何思想都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儒家思想中仍有适用于现代生活的内容,有利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的改善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借鉴作用。

2.唐朝盛世局面的形成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那些借鉴?
答: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历史事实使我们认识到要保证社会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保持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努力促进我国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处理好民族关系,开展对外交往有利于经济繁荣,社会主义建设。

3.对中国古代历史上辉煌的科技成就,你有何感想?
答: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这些成就中感受到了无比的自豪。

我们青少年应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锐意创新,树立民族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学习。

4.你能用中国古代历史的史实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这一论断吗?
答:科学技术是随着生产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科学技术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春秋时期铁器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一系列先进工具的应用以及先进的天文历法、古代农书的编撰对农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造纸术、火药、造船等技术促进了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指南针用于航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对外交往范围的扩大。

专题感悟
1.强化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发展,但君主专制下极易形成暴政,不利于社会进步。

2.施行仁政、重视民生、重用人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

3.封建盛世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广大人民生活仍然十分艰辛。

古代的重农政策与今天的“三农”政策是有本质区别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