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复位手法—骨伤科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骨折复位手法介绍精品PPT课件

骨折复位手法介绍精品PPT课件
如图
19
常见骨折复位手法
20
常见骨折复位手法 再矫正掌背侧移位。术者两手示、中、环三指重叠, 置于近端的掌侧,向上端提,两拇指并列顶住远端的背侧 ,向掌侧挤按,使之向掌侧复位,矫正掌背侧移位。
21
1、夹板四块,如图
(1)背侧板 (2)掌侧板 (3)尺侧板 (4)桡侧板
固定
常见骨折固定
22
常见骨折固定
16
常见骨折复位手法 复位:在重叠移位矫正后,在维持牵引力下适当 旋转(稍旋
后),矫正旋转移位,接着猛力牵抖,继之加大牵引力而 对位,同时,迅速掌屈尺偏(尺偏掌屈时不能旋转),一 般情况下,骨折即可复位。
17
(2)提按挤压复位(三人复位法)
适应症:二人复位法后遗留的残余
移位;老年骨折;骨折线波及关节 面;粉碎性骨折。
4
基本手法
2、拔伸牵引
主要克服肌肉抗力,矫正重叠移位,恢复肢体长度, 即“欲合先离,离而复合”。
5
3、旋转屈伸
主要矫正骨折断 端间的旋转及成 角移位,有些近 关节部位的骨折, 甚至牵引越重, 成角畸形 越大。
基本手法
6
4、端提挤按
主要矫正重叠及侧方移位
基本手法
7
5、摇摆触碰
主要使骨折面紧密接触(横断或锯 齿型骨折复位后可能有间隙)
基本手法
11
基本手法 回旋:主要用于骨折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的骨干骨折,或
经过不正确的处理造成背向移位的斜面骨折
12
骨折固定夹板与压垫
三、骨折固定夹板与压垫
1、夹板 1)现有现存的成套夹板可以选用 2)依据患者情况对现有夹板进行改进改制
2、压垫:棉垫较软,多用纸压垫。在固定过程中,压垫的 选择与正确放置对骨折的固定非常重要。常见的压垫类型 有以下几种: 1)平垫:适用于肢体平坦的部位,多用于骨干部; 2)塔形垫:适用于关节凹陷处,如肘、踝关节; 3)梯形垫:适用于肢体斜坡处,如肘后部,足踝部; 4)高低垫:适用于锁骨或复位后固定不稳的桡骨、尺骨 骨折;

骨伤科学基础课件-脱位复位手法PPT课件

骨伤科学基础课件-脱位复位手法PPT课件

2020年10月2日
内收屈曲
13
3、屈伸回旋
外展
2020年10月2日
外旋
14
伸直
3、屈伸回旋
2020年10月2日
15
3、屈伸回旋
采用本手法前要仔细分析受伤机制,手 法逆创伤机制而施。对骨质疏松者,施 法时要小心,可能引起骨折。
2020年10月2日
16
3、屈伸回旋
2020年10月2日
17
4、端提捺正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2020年10月2日
30
8
2、拔伸牵引
一助手固定脱位关节的近端肢体,另一助手握住伤
肢远段进行对抗牵引,牵引力量和方向根据病情而定,
只有充分牵引才能克服肌肉痉挛,有利脱位的整复。
2020年10月2日
9
2、拔伸牵引
在整复时一般先顺伤肢畸形方向牵引,然后逆 伤力方向牵引复位。在牵引过程中,可同时施 行屈曲、伸直、 内收、外展及 旋转等手法。
脱位复位手法
2020年10月2日
第一课件网
()
1
历史沿革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记载了下 颌关节脱位的口腔内复位法。 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记载 了肩关节脱位椅背复位法。
清•胡延光《伤科汇纂》记载了“上髎歌诀”。
2020年10月2日
2
手法注意事项
1、全面掌握病情,认真检查,明确诊断。 2、整复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3、做好患者思想工作。
本手法主要用于纠正骨端的侧方移位。本手 法是联合手法,可以综合使用,也可以单独 使用。
2020年10月2日
第一课件网
()
18
4、端提捺正

骨折复位手法课件

骨折复位手法课件

,然后利用反折力量纠正骨折重叠或侧方移位。
正骨八法 — 折顶回旋 回旋法:用于矫正背向移位的斜形、
螺旋型骨折,或有软组织嵌
入的骨折。
பைடு நூலகம்
正骨八法 — 折顶回旋
回旋法:术者分别握远近骨折段,以近
端为固定点,以远端绕近端适当旋转(根据X 线片所显示的旋转移位特点,决定向哪个方向 回旋断端),使骨折斜面相对而有利对位。从 断端的骨擦音来判断嵌入的软组织是否完全解 脱。
骨折复位手法
历史沿革
1、正骨手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唐代(公元
618~907年)骨伤科形成一门专科。蔺道人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提出了“相度损处”、
“拔伸”、“用力收入骨”、“捺正”等手法。
历史沿革
2、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指出:骨折 脱位“须用法整顿归元”,首创用悬吊 复 3、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首次把“摸、接、端、提、按、摩、推 、 拿”归纳为伤科八法。
瘀舒筋的目的。
4、抓住整复时机:伤后4~6小时最好。 5、选择适当麻醉:0.5~2%普鲁卡因局麻。 6、做好整复前准备工作。
7、参加整复人员精力要集中。
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
8、切忌使用暴力。 9、尽可能一次复位成功。
10、避免X线伤害。
正骨八法 — 手摸心会
顾名思义,用手摸,用心去领会。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记载"知其
骨折脱位。
正骨八法 — 旋转屈伸
屈 伸
旋 转
正骨八法 — 旋转屈伸
要领:旋转时在牵引下沿肢体纵轴向左或向
右旋转。屈伸时一手固定关节近段,另一手
握住远段沿关节的冠轴摆动肢体 。
正骨八法 — 旋转屈伸

中医骨伤科学下肢骨折PPT模板

中医骨伤科学下肢骨折PPT模板

手术
术中
空心拉力螺钉
手 术:固定
固定后
空心拉力螺钉
手 术:融合
(fracture of calcaneus)
教学要求
熟悉:跟骨骨折的病因病理。 掌握:跟骨骨折的手法整复要点。
特点
负担全身 50~60%重量 合并颅底、 脊柱骨折 破坏足弓, 影响负重
解剖
骨质特点:松质 骨。
结节关节角:跟 骨后关节面最高 点到跟骨结节连 线,跟骨后关节 面最高点到跟骨 前突最高点连线 ,两线相交所成 的角度。正常角 度约为30~45°。
手法复位
固定足,按压外踝,纠正踝部外移
手法复位
背伸足,纠正后踝移位及距骨后移
临床问题
固定 治疗要求 近年趋势
采用塑形夹板或者石 膏进行固定
准确对位 固定牢固
多采用手术
优点:部位浅, 入路不复杂, 易固定
缺点:易感染
牵引
塑形夹板
手术
手术
张力带加钢板螺 钉
手术
手术
注意下胫腓联合 螺钉的去除应在 术后10周内
根据受伤姿势可分:
1、内翻损伤。 2、外翻损伤。 3、外旋损伤。 4、纵向挤压损伤。 5、侧方挤压损伤。 6、跖屈损伤。 7、背伸损伤。
根据损伤严重程度 再进行分度
损伤机制
外翻损伤机制
损伤机制
内翻损伤机制
诊断要点
外伤史 临床表现 影像学
手法复位
对抗牵引,纠正重叠
手法复位
内翻旋转,纠正外翻
75%~85%并发有同侧腓骨骨折 有增多的趋势
损伤机制
低能量损伤(如滑雪): 常为简单骨折
高能量损伤(如高处坠落,交通事故): 常引起复杂的关节内骨折

骨伤科基础-骨折复位手法

骨伤科基础-骨折复位手法

正骨八法一提按端挤-前后侧移位用提按手法-操作方法:医者两手拇指按突出的一端向下,-两手四指提 陷的骨折另一端向上。
正骨八法一提按端挤骨伤科基础-骨折复位手法ppt课件
正骨八法一提按端挤-内外侧(即左右侧)移位用端挤手法。-操作方法:医者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 -住骨折远端,用四指向医者方向用力谓之端,用-拇指反相用力谓之挤,将向外突出的骨折端向内-挤迫
正骨八法一旋转屈伸-要充分考虑关节周围肌肉对骨折移位的-影响。一般而言,骨折的整复是以远端就近 端。有些情况下骨折近端同样有严重的移位-,因此在制定手法计划时,可以考虑同时纠-正近端的移位。
正骨八法一提按端挤-作用:用于矫正前后侧移位和内外侧移位。-一般必须等到骨折重叠、旋转和成角得 纠-正后进行。-"提、端”一上提、端起-“按、挤“一一按下、挤进
正骨八法一提按端挤骨伤科基础-骨折复位手法ppt课件
正骨八法一提按端挤骨伤科基础-骨折复位手法ppt课件
正骨八法一提按端挤-要领:」-操作时手指用力要适当,方向要正-确,部位要对准,着力点要稳固。术 手指与-患者皮肤要紧密接触,通过皮下组织直接用力-于骨折端,切忌在皮肤上来回摩檫,-以免损伤皮 。
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1、充分了解病情,明确诊断-2、密切注意全身情况的变化
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3、掌握复位标准。-解剖复位-功能复位-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旋转、成角 形得到-纠正,肢体的力线正常,长度相等,骨折愈合后肢体-的功能可能恢复到满意程度,不影响病人在 作或生-活上的要求。
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4、抓住整复时机:伤后4~6小时最好。-5、选择适当麻醉:0.5~2%普鲁 因局麻。-6、做好整复前准备工作。-7、参加整复人员精力要集中。
正骨八法一摇摆触碰-主要适用于横断型及锯齿型-骨折,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增加-稳定性。

骨科手法PPT课件

骨科手法PPT课件
.
正骨八法 — 提按端挤
内外侧(即左右侧)移位用端挤手法。 操作方法:医者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握
住骨折远端,用四指向医者方向用力谓之端,用 拇指反相用力谓之挤,将向外突出的骨折端向内 挤迫。
.
正骨八法 — 提按端挤
.
正骨八法 — 提按端挤
.
正骨八法 — 提按端挤
要领:操作时手指用力要适当,方向要正
.
手法禁忌证
7、精神病患者或对手法治疗不配合者,治之无功。 8、其他,如生命体征不稳定,一般健康状况不 良或患有严重内科疾病等。严重的开放性骨折、 脱位应首选手术治疗。
.
手法禁忌证
上述诸条款是临床治疗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其中要么手法治疗有危险,或贻误病情,或加 重损伤,或效果不佳,要么可能引起医疗纠纷 等,敬请同学谨记为上。
.
正骨八法 — 提按端挤
作用:用于矫正前后侧移位和内外侧移位。
一般必须等到骨折重叠、旋转和成角得以纠 正后进行。
“提、端” —— 上提、端起 “按、挤“ —— 按下、挤进
.
正骨八法 — 提按端挤
前后侧移位用提按手法 操作方法:医者两手拇指按突出的一端向下,
两手四指提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向上。
.
正骨八法 — 提按端挤
确,部位要对准,着力点要稳固。术者手指与 患者皮肤要紧密接触,通过皮下组织直接用力 于骨折端,切忌在皮肤上来回摩檫, 以免损伤皮肤。
.
正骨八法 — 摇摆触碰
主要适用于横断型及锯齿型 骨折,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增加 稳定性。
.
正骨八法 — 摇摆触碰
摇摆法:术者用两手固定骨折部,由助手在维持牵
引下轻轻地左右摇摆或前后方向摆动骨折的远端,待 骨折断端的骨擦音逐渐变小或消失,则骨折断端已经 紧密吻合。

骨折复位手法—骨伤科学共51页文档

骨折复位手法—骨伤科学共51页文档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பைடு நூலகம்
骨折复位手法—骨伤科学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正骨八法 — 旋转屈伸
主要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及成角畸形,尤其适 用于靠近关节部位的骨折。向心或近关节部位的 骨折,由于近骨折端相对固定不易改变方向和位 置,而骨折远端失去近端控制后可以随意改变位 置,一般拔伸牵引手法难以完全纠正肢体力线, 需要配合旋转屈伸手法。
15
正骨八法 — 旋转屈伸
操作方法:
屈伸
旋转
18
正骨八法 — 旋转屈伸
要领:旋转时在牵引下沿肢体纵轴向左或向
右旋转。屈伸时一手固定关节近段,另一手 握住远段沿关节的冠轴摆动肢体 。
19
正骨八法 — 旋转屈伸
要充分考虑关节周围肌肉对骨折移位的 影响。一般而言,骨折的整复是以远端就近 端。有些情况下骨折近端同样有严重的移位 ,因此在制定手法计划时,可以考虑同时纠 正近端的移位。
12
正骨八法 拔伸牵引
要领:先顺势牵
引,再 沿肢体纵轴 牵引,力量轻重适 宜,持续稳妥,避 免过牵。
13
正骨八法 — 拔伸牵引
注意:1、所施牵引力量的大小须以患者肌肉强
度为依据,要轻重适宜,持续稳妥。 2、靠器具或机械对躯体或肢体进行牵引,如骨牵 引装置、牵引床等,其目的与人力牵引 一致,同样也应注意对牵引方向和力量的 及时调整。
骨折复位手法
1
历史沿革
1、正骨手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唐代(公元 618~907年)骨伤科形成一门专科。蔺道人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提出了“相度损处”、 “拔伸”、“用力收入骨”、“捺正”等手法。
2
历史沿革
2、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指出:骨折 脱位“须用法整顿归元”,首创用悬吊
复 3、位清法•治吴疗谦脊《柱医骨宗折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旋转手法用于纠正骨折的 旋转移位,术者手握其远 端,在拔伸下围绕肢体纵 轴向左或向右旋转,以恢 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
16
正骨八法 — 旋转屈伸
屈伸手法主要用于纠正骨折远端的侧方移位( 前后移位)和成角畸形。术者一手固定关节的近端 ,另一手握住远端沿关节的冠轴摆动肢体,以整复 骨折脱位。
17
正骨八法 — 旋转屈伸
正骨八法 — 提按端挤
23
正骨八法 — 提按端挤
内外侧(即左右侧)移位用端挤手法。 操作方法:医者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握
住骨折远端,用四指向医者方向用力谓之端,用 拇指反相用力谓之挤,将向外突出的骨折端向内 挤迫。
24
正骨八法 — 提按端挤
25
正骨八法 — 提按端挤
26
正骨八法 — 提按端挤
5
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
4、抓住整复时机:伤后4~6小时最好。 5、选择适当麻醉:0.5~2%普鲁卡因局麻。 6、做好整复前准备工作。 7、参加整复人员精力要集中。
6
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
8、切忌使用暴力。 9、尽可能一次复位成功。 10、避免X线伤害。
7
正骨八法 — 手摸心会
顾名思义,用手摸,用心去领会。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记载"知其 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 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患者不知 其苦"。
20
正骨八法 — 提按端挤
作用:用于矫正前后侧移位和内外侧移位。
一般必须等到骨折重叠、旋转和成角得以纠 正后进行。
“提、端” —— 上提、端起 “按、挤“ —— 按下、挤进
21
正骨八法 — 提按端挤
前后侧移位用提按手法 操作方法:医者两手拇指按突出的一端向下,
两手四指提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向上。
22
31
正骨八法 — 摇摆触碰
32
正骨八法 — 摇摆触碰
该手法仅适合于横断或锯齿样骨折。大斜型、 螺旋型或粉碎型骨折采用此法只会加重断端的移位 和不稳定。使用该法前,术者必须肯定骨折断端已 经有了大部分的接触,使用该法可以起到矫正残余 移位,增加断端进一步稳定的作用。施法时力量一 定要适当,力量太大可以造成骨折的再移位。
引下轻轻地左右摇摆或前后方向摆动骨折的远端,待 骨折断端的骨擦音逐渐变小或消失,则骨折断端已经 紧密吻合。
29
正骨八法 — 摇摆触碰
30
正骨八法 — 摇摆触碰
触碰法(即叩击法):用于须使骨折部紧密嵌
插者,横型骨折发生在干骺端时,骨折整复夹板固 定后,可用一手固定骨折部的夹板,另 一手轻轻叩击骨折的远端,使骨折断端 紧密嵌擦,复位更加稳定。
33
正骨八法 — 夹挤分骨
矫正两骨并列部位的骨折,骨折段 因受骨间膜或骨间肌的牵拉而呈相互靠 拢的侧方移位。
34
正骨八法 — 夹挤分骨
操作方法:整复骨折时,可用两手拇指及食、中、
无名三指由骨折部的掌背侧对向夹挤两骨间隙,使骨间 膜紧张,靠拢的骨折端分开,远近骨折段相对稳定,并 列双骨折就象单骨折一样复位。
动手之前多观察(伤部特征,X线特征); 操作之中多思考(考虑步骤,随机应变)。
10
正骨八法 — 拔伸牵引
正骨的手法重要步骤
作用:克服肌肉拮抗力,矫正患肢的短
缩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
11
正骨八法 — 拔伸牵引
操作方法: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
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肢体的纵轴, 由远近骨折段作对抗牵引。然后,再按整复的步骤改变 肢体的方向,持续牵引。
8
正骨八法 — 手摸心会
骨折整复前,医者用手触摸骨折部位,要求手法先轻 后重,由浅入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确实了解骨 折端在肢体内移位的具体方位,结合X线所片所显示 的骨折端移位情况,在头脑在构成 一个骨折移位的形象,以达到良好 的治疗效果。
9
正骨八法 — 手摸心会
要领: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远及近,两头相对。
首次把“摸、接、端、提、按、摩、推 、
拿”归纳为伤科八法。
3
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
1、充分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2、密切注意全身情况的变化
4
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
3、掌握复位标准。
解剖复位 功能复位
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旋转、成角畸形得到 纠正,肢体的力线正常,长度相等,骨折愈合后肢体 的功能可能恢复到满意程度,不影响病人在工作或生 活上的要求。
要领:操作时手指用力要适当,方向要正
确,部位要对准,着力点要稳固。术者手指与 患者皮肤要紧密接触,通过皮下组织直接用力 于骨折端,切忌在皮肤上来回摩檫, 以免损伤皮肤。
27
正骨八法 — 摇摆触碰
主要适用于横断型及锯齿型 骨折,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增加 稳定性。
28
正骨八法 — 摇摆触碰
摇摆法:术者用两手固定骨折部,由助手在维持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