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滁州西涧》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长春小学语文五下《2.3滁州西涧》word教案 (4)

长春小学语文五下《2.3滁州西涧》word教案 (4)
2、本课要写的字,在教学时可以将音、形、义分开教学,在初读中掌握字音,在了解大意时掌握字义,在集中指导书写,掌握字形。
四、作业布置:
熟读古诗பைடு நூலகம்借助书下注释及其他的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
第二课时:
一、明诗意,感情读。
1、整体感知,自由读诗。
2、学习古诗前两行。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从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材的清幽境界。
韦应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袭特权,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卫队中的一员,过着骄奢腐化的生活。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深受震撼,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走上了仕途。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诗中的“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师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独怜”,再指名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师小结:
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3、学习古诗后两行:
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试着将诗意说出来。
师小结:
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间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千百年来,这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2----2《滁州西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关小学五年级语文滁州西涧教案模板通用(四篇)

有关小学五年级语文滁州西涧教案模板通用(四篇)

有关小学五年级语文滁州西涧教案模板通用(四篇)有关小学五年级语文滁州西涧教案模板通用一一、班风:团结、勤奋、诚恳、创新二、学生现状分析:本班共有学生35人,学生体质安康,从整体上来说没有什么突出的优势,但后进生较多。

其次,局部学生自制力量差,时常不能掌握自己,上课时爱任凭说话或者做小动作,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许多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育。

三、思想方面:1、利用班队会、早晚的教育时间带着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标准》,让学生按要求去做,同学间相互监视,由班干部负责检查。

依据学校的部署,严格根据要求去完成对学生的教育,让每位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充分利用升旗活动、重大节日活动,对学生进展思想品德教育。

(1)每周一严格遵守升旗制度,不迟到,不任凭请假,衣着干净,排队时做到快、齐、静,升旗时要行队礼,唱国歌时声音洪亮、整齐,仔细听并思索“国旗下的讲话”,与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要求学生每天佩带红领巾。

(2)遇到节假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活动,教育学生做文明学生。

3、树立良好的班风,加强班集体的分散力和向心力。

4、仔细开展“我为班级添光荣”教育活动。

带着学生仔细学习争创星级班级的细则、星级学生的条件。

让每一位学生明确,结合班级状况仔细落实。

各位同学积极争取,月末绽开总结评比。

四、教学方面:1、重点抓好课堂常规训练,随时指出存在的问题,要持之以恒,不能时紧时松,对学生的进步要准时赐予确定。

在班级里开展让任课教师对本节课的课堂纪律进展当堂评定,周日班队会时进展总结评比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2、留意抓好学生的辅导,通过多种渠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必胜的信念,通过“一帮一”活动,使学生共同进步,以到达差生不差、优生更优,中游变上游的目的。

详细方案:全班绽开小组之间的竞争;同学之间也找好自己的对手进展竞争。

3、参与校本活动,进展学生的特长,上好兴趣课,并赐予学生必要的帮忙。

五、安全纪律方面:1、教育学生团结同学,不打架,不骂人,讲文明,讲礼貌,争做文明的小学生。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杜牧的诗歌作品《滁州西涧》;2.学习并掌握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技巧;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表达;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5.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意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杜牧的诗歌作品《滁州西涧》的内涵和艺术特点;2.学习并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表达。

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2.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教学准备:1.课件、录音机;2.诗人杜牧的简要介绍;3.《滁州西涧》的诗歌全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景物图片,引起学生对自然美感的兴趣和注意。

Step 2: 了解诗人杜牧 (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唐代诗人杜牧的生平和创作特点,以及他对自然景物的执着描述。

Step 3: 学习诗歌《滁州西涧》 (15分钟)教师播放诗歌《滁州西涧》的音频录音,让学生跟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和情感。

Step 4: 分析诗歌 (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包括:-描写滁州西涧的自然景物;-表达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和感受;-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等。

Step 5: 创作诗歌 (3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观察,结合《滁州西涧》的写作特点,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Step 6: 分享和点评 (15分钟)学生将自己创作的诗歌进行分享,并由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Step 7: 总结与展望 (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杜牧的诗歌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了解杜牧的诗歌创作风格和特点。

2.学生可以组织一个诗歌朗诵比赛,展示自己创作的诗歌和对经典诗歌的理解和演绎能力。

韦应物《滁州西涧》教学设计(通用8篇)

韦应物《滁州西涧》教学设计(通用8篇)

韦应物《滁州西涧》教学设计韦应物《滁州西涧》教学设计(通用8篇)韦应物《滁州西涧》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代表作之一。

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

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自然流露。

韦应物《滁州西涧》教学设计篇1教学设计理念:1.借助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在充分自读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准确和完整地理解诗词意思,感受诗人思想情感。

2.丰富的想象、联想是鉴赏诗句的重要方法。

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睹其物——想出诗中画面,读出诗中意境。

3.古诗词讲究“用词精妙”,在教学过程中力图带领学生揣摩、品味诗中的“关键词”,从而体会诗人情怀。

4.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原则,整体把握全诗的语言特色,更深感受诗的语言美。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写出本诗大意。

3.品味语言,体味意境,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在中唐皇帝玄宗身边,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卫士,总是骑着御厩里的骏马,走在仪仗队的前列,气概非凡。

他"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

奇怪的是,他却在安史之乱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

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邑有泳流亡愧俸钱"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

世以"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这位诗人,便是韦应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滁州西涧》。

二、释题感知大意:1.板书课题,读课题。

从课题里知道了什么?(本诗写的是滁州西边山间涧水的景色)2.据欧阳修《醉翁亭记》所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滁州西涧 1教案 长春版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滁州西涧 1教案 长春版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滁州西涧 1教案长春版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3.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4.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2.背诵诗歌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代大诗人的作品,他们都各具风格。

比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一起来品味他的高雅闲淡!二、师范读《滁州西涧》请学生朗读,再齐读。

三、这是一首山水诗,那我们可以用欣赏山水国画的方法来欣赏它。

国画中有一种技法称为:点染法,和我们文学中讲的“文眼”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这首诗歌中,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

1.比如说第一句诗,讲的是?(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幽草)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染“草”。

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

2.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

(鸟鸣、潮急、舟横)急、3.分别对各个文眼进行分析。

鸟鸣——大家还知道哪些诗歌中出现了黄鹂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笔下的黄鹂活泼可爱,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怀。

那么韦应物笔下的黄鹂鸣叫也是这样的含义吗?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这就要从第一句诗中去寻找答案了,是什么?(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至于他为什么不在意呢我们呆会儿再来分析。

接着来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

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

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

那么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

五年级语文《滁州西涧》教案

五年级语文《滁州西涧》教案

五年级语文《滁州西涧》教案五年级语文《滁州西涧》教案引导语:《滁州西涧》山水诗中的名篇,也是韦应物七言诗中少有的佳作。

诗作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之景,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阐发了人生哲理。

五年级语文《滁州西涧》教案一教学目标:1.体味诗的意境之美2.诗意的多解性3.理解作者寄寓于诗中的情感及人生哲理4.诗人的形象教学过程:导语:山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滁州西涧》就是山水诗中的名篇,也是韦应物七言诗中少有的佳作。

诗作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之景,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阐发了人生哲理。

一、文学常识;1.山水诗: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

产生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朝。

诗人通过描写山水,表达思想情感,寄托政治理想,阐发人生哲理。

2.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二、读语速,语调,节奏三、释题,背景诗人时任滁州刺史。

诗人眼见唐朝政治日渐腐败,想要改革又无力回天。

因此,常有归隐之心。

四、赏析1.独:独自。

表现了作者怎样怎样的心绪? ——无人相伴,只能独自一人徘徊在西涧边上,表现了作者孤独彷徨的心绪。

2.怜:怜爱,爱惜。

幽草:幽深的草丛。

这是从哪个角度写的景物? ——视觉角度。

草丛幽深,色彩清丽。

静景。

3.深树:树阴深处。

这句诗告诉们,除了幽草之外,西涧边还有哪些事物? ——这句诗告诉我们,西涧边上不仅有幽深的草丛,更有高大茂密的树木。

4.第二句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的景物? ——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的景物,是动景。

黄鹂隐藏于茂密的树阴中,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5.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两句诗一写静,一写动,一个从视觉的角度描绘了清丽的色彩,一个从听觉角度摹了清脆的鸟鸣,两句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流露了诗人恬淡的胸怀。

6.春潮:春季因冰雪融化或降雨而产生的江河水位上涨的现象。

按道理,应是有了春雨,才有春潮,应该是“雨带春潮”,可诗人却说“春潮带雨”,这是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 3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 3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难点: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诗歌师:今天我们来走进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写景诗,《滁州西涧》。

(板书诗名:滁州西涧)同学们,把书翻到58页。

自由的朗读,同时拿出笔,圈出诗中出现的景物做完以后请以端正的坐姿告诉我。

大家都很认真,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首诗,谁来?二、赏析古诗,品读古诗(一)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诗人。

想要了解一首诗,首先要走进我们的诗人,唐代诗人韦应物,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诗风恬淡高雅,以善写景和描写隐居生活著称。

2、分析诗题和写作背景。

我们来看诗题,滁州是什么?生回答:地名。

师:说的很准确。

那西涧又是什么意思了?生回答:滁州城西山间的一条小溪,看来你们对古诗的学习越来越熟练了。

这正是诗人任滁州刺史时所作。

瞧,他漫步于郊外,这所见所闻是如此的清幽。

过渡语:现在,请你也走进诗中,合作学习,一起感受诗人笔下的美吧。

(二)明诗意,感情读。

1、合作学习讨论。

师:请声音清脆响亮的同学读下合作学习的要求你在诗里看到了哪些景物?用笔圈出来。

它们是什么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适当的可以借助插图和注释来进行理解?师:你的声音可真好听,真是一个小小播音员。

同学们都听懂要求了吗?现在开始讨论吧!(播放音乐)生回答,老师相机补充,出示图片想象一下“幽草”是怎样的?低声吟诵,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鼻端又仿佛嗅到什么气味吗?(想象草的茵绿、繁茂、厚密、芳香,草的深邃、静谧、未经践踏……)“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过渡语:彷佛你就是诗人,如此恬静,如此安然。

感受着这里的一切美好2、边读边想象借助插图,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里描写的西涧的景色3、学完以后,你觉得本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生回答(悠闲,舒适,热爱自然)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知道这个时期政治腐败,人民生活贫苦,他有志改良而无能为力,有意退隐而又不能,进退两难。

《滁州西涧》教案

《滁州西涧》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滁州西涧》;(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3)了解诗人韦应物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文的主题和表现手法;(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自然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内容的掌握;(2)诗文意境的理解;(3)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歌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韦应物及《滁州西涧》的写作背景;(2)引导学生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意境;(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中的生僻字词和难懂句子;(2)分析诗文的韵律、意境和表现手法;(3)引导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书写诗文中的关键字词;(2)选取诗文中的句子进行仿写练习。

5. 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诗文中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自然观。

四、课后作业1. 背诵《滁州西涧》;2. 深入了解诗人韦应物的其他作品,下节课分享;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诗文意境的理解能力;3. 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内容1. 诗文背景:继续介绍韦应物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强调《滁州西涧》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

2. 诗文解析:深入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文化拓展:介绍中国古代文人对滁州西涧的吟咏,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滁州西涧》教案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滁州西涧》教案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滁州西涧》教案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滁州西涧》教案1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理解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2.背诵诗歌教学难点理解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语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代大诗人的作品,他们都各具风格。

比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一起来品味他的高雅闲淡!二、欣赏请学生朗读,再齐读。

三、这是一首山水诗,那我们可以用欣赏山水国画的方法来欣赏它。

国画中有一种技法称为:点染法,和我们文学中讲的“文眼”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这首诗歌中,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

比如说第一句诗,讲的是?(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幽草)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染“草”。

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就独怜(爱)这幽草。

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

(鸟鸣、潮急、舟横)鸟鸣——大家还知道哪些诗歌中出现了黄鹂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笔下的黄鹂活泼可爱,生机勃勃,表现了悠然自得的情怀。

那么韦应物笔下的黄鹂鸣叫也是这样的含义吗?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对它是什么态度呢?这就要从第一句诗中去寻找答案了,是什么?(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至于他为什么不在意呢我们呆会儿再来分析。

接着来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

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

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

那么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

此时,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急于归航)于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舟自横)为什么会横着呢?(水的力度很大)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四、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这首诗的内容,概括出来就是——春涧寻幽五、进入诗歌的意境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赏析和FLASH中的图景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卷呢?请发言。

小学五年级语文《滁州西涧》优选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滁州西涧》优选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滁州西涧》优选教案三篇《滁州西涧》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滁州西涧》优选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滁州西涧》优选教案一一、教学内容概述《滁州西涧》是长春版教材第十册第二板块古诗四首中的第二首,这是一首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本篇为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所作。

作者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这首诗也是诗人当时处境和心情的形象写照,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认识1个字,会写2个字。

能力目标: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境。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对古诗有一定的积累,也掌握了一些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所以说,对他们而言,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并不难,但是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可能会似懂非懂,所以在教学前需要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作者韦应物的资料,这样很利于学生感悟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中,要出示一些教学,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从而激活学生想象力,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王勃的一首送别诗,谁能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能说说这首诗中的名句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中的名句千古传颂,经常被引用,唐代还有很多被后人传颂的古诗,今天我们学习本版块的第二首诗:《滁州西涧》,这首诗中也同样有被人传颂的佳句,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习要求会认的字“滁”,通过课前的预习,能解释一下诗题的意思吗?(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利用工具书自学要求会写的字“涧”“郦”,并理解诗句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滁州西涧》 教学设计

《滁州西涧》 教学设计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滁州西涧》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独怜”“幽草”“深树”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和传达的意境。

2、难点(1)领悟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恬淡心境和忧伤情怀。

(2)理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一名句的深层内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

2、讲授法: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的含义和诗人的创作背景。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滁州西涧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描述所看到的景色。

(2)提问学生:看到这样的景色,会让你联想到什么样的情感?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诗人韦应物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2)讲述《滁州西涧》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境。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重点解释“独怜”“幽草”“深树”“春潮”“野渡”等词语。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5、赏析诗歌(1)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前两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所营造的氛围,体会诗人对幽草的喜爱和对黄鹂的忽视,感受其中的宁静与清幽。

(2)分析后两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中“急”和“横”两个字的妙处,体会诗人所描绘的动态画面和其中蕴含的无奈与忧伤。

6、体会情感(1)组织学生讨论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单纯的喜爱自然景色,还是另有深意?(2)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身世和创作背景,理解诗人在诗中流露出的孤独、忧伤和对自由的向往。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2篇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2篇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2篇《滁州西涧》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景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难点: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境。

学习时数:1课时。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风景图: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配上黄鹂鸣叫的音乐背景。

师:同学们,这幅美景被我们的一位诗人看到,用十四个字收藏在诗句里,大家同我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诗名滁州西涧)二、赏析古诗,品读古诗。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师介绍诗人韦应物。

2、明白古诗的时空背静。

(二)明诗意,感情读。

1、整体感知,自由读诗。

2、学习古诗前两行。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从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材的清幽境界。

师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独怜”,再指名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师小结: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3、学习古诗后两行: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试着将诗意说出来。

师小结: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间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

千百年来,这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4、感情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悟诗情,师总结。

诗人描绘的景物,动静自然,历历在目,无怪其具有如此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把滁州西涧的美景长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三、课后拓展:将古诗的意境用笔描绘出来!《滁州西涧》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3、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滁州西涧的教案范文

滁州西涧的教案范文

滁州西涧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滁州西涧》。

(2)理解诗中的典故、意象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人韦应物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

(2)学会欣赏古代诗词,提升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理解诗人在困境中求索的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把握,《滁州西涧》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

2. 诗人韦应物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典故的理解和运用。

2. 诗人情感的把握,如何从诗文中体会诗人的心境。

3. 将诗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滁州西涧风景区。

(2)简介诗人韦应物:唐朝诗人,官至江州刺史,擅长写山水田园诗。

(3)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韦应物的诗词?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滁州西涧》,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典故、意象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解析诗文:(1)解析典故:韦应物曾任江州刺史,诗中描绘的景色正是他在江州任职期间所见的滁州西涧。

(2)解析意象:春潮带雨、野渡、无人舟自横等。

(3)解析表达技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景色,感受诗人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

6. 课堂小结:(1)总结诗文内容,《滁州西涧》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

(2)强调诗人在困境中求索的精神,启发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滁州西涧》。

小学语文教案:《滁州西涧》详细解析

小学语文教案:《滁州西涧》详细解析

本文将详细解析小学语文优质教案《滁州西涧》,该教案是教师精心设计和编写的,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积累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分为以下部分:教案分析、实施过程、教学效果以及教师反思。

一、教案分析1.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王之涣并欣赏他的作品;(2)理解古诗文“写景”的基本内容;(3)通过课文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4)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教学重难点:(1)把握课文的主旨思想,领悟诗意。

(2)学会运用“写景”的基本技巧。

3.教具准备:教案中提到的课文、PPT文件、黑板、笔和本子。

4.教学策略:(1)课堂教学:由教师讲解、引导和带领学生深入了解课文。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实施过程1.引入环节:教师通过PPT文件和黑板上的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具体实施:(1)教师解说课文并提问学生:“这首诗通过什么手法表现了滁州西涧的景色?”、“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教师分析课文的结构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4)教师要求学生运用“写景”的技巧,自主写出自己心目中的滁州西涧的景色。

(5)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展示自己的作品。

三、教学效果通过教学的实施,学生能够明确课文的主旨思想,领悟诗意,学习如何进行“写景”、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学生在教学中学会了如何阅读熟练、领会诗意、自主思考和创作。

四、教师反思本教案的教学效果已经表现出来,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思考的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多一些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互动形式和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古诗滁州西涧-教案

古诗滁州西涧-教案

古诗滁州西涧-教案第一篇:古诗滁州西涧-教案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品注释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⑵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⑶独怜:唯独喜欢。

⑷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幽,一作“芳”。

⑸生:一作“行”。

⑹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深,《才调集》作“远”。

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⑺春潮:春天的潮汐。

⑻野渡:郊野的渡口。

⑼横:指随意飘浮。

译文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赏析这是山水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

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年),唐代诗人。

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十五岁起以三卫郎为唐玄宗近侍,出入宫闱,跟随唐玄宗出游。

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同乡认为他是祸行而苦。

安史之乱起,唐玄宗出逃,流落失职,开始立志读书,常“焚香扫地而坐”。

唐代宗广德至唐德宗贞元年间,先后担任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

贞元七年退职。

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

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

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

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五年级语文下册2.3滁州西涧教案1长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2.3滁州西涧教案1长版
4、 感情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悟诗情,师总结。
1、进入诗歌的意境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赏析图景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卷呢?请发言。
2、体会作者的情感
(1)、怜——喜爱,怜惜。开篇将幽草、黄鹂并提,用“独怜”的字眼,很明显地表露了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
(2)、舟自横——这里需要联系着作者的身世来理解它的深意了!
2、本课要写的字,在教学时可以将音、形、义分开教学,在初读中掌握字音,在了解大意时掌握字义,在集中指导书写,掌握字形。
四、作业布置:
熟读古诗,借助书下注释及其他的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
第二课时:
一、明诗意,感情读。
1、整体感知,自由读诗。
2、学习古诗前两行。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从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材的清幽境界。
3、请同学们评论此诗,谈谈自己的收获。
三、背诵诗歌
诗人描绘的景物,动静自然,历历在目,无怪其具有如此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把滁州西涧的美景长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四、 课后拓展:
将古诗的意境用笔描绘出来!
五年级语文下册2.3滁州西涧教案1长版
2----2《滁州西涧》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景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师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独怜”,再指名说前两行诗句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滁州西涧》课件

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滁州西涧》课件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全文朗读与正音
朗读指导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读准 字音和停顿。
正音练习
针对本课生字词进行正音,如“ 涧”、“滁”等字的读音。
重点字词解释与翻译
重点字词
解释“独怜”、“幽草”、“黄鹂” 、“深树”、“春潮”、“野渡”、 “舟自横”等词语在诗中的含义。
诗句翻译
将诗句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学 生理解诗歌内容。
动静结合、视听通感表现技巧
动静结合
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时,巧妙地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逼真 。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中,春潮、急雨是动态描写,而 野渡、孤舟则是静态描写,两者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富有动感的画面。
视听通感
诗人在表现自然景色时,充分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体验,使得读者仿 佛身临其境。例如,“上有黄鹂深树鸣”一句中,诗人通过黄鹂的鸣叫声,让读 者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历史上,滁州西涧曾是文人墨客游览胜地,以其独 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 来游览。
唐代诗人韦应物在游览滁州西涧时,被其美景所打 动,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滁州西涧》一诗。
韦应物生平及代表作品
02
01
03
韦应物(约737-约792),唐代著名诗人,长安(今 陕西西安)人。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风光,抒发 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04
主题思想及文化内涵挖掘
诗人对自然风景热爱之情表达
诗中描绘的滁州西涧美景
诗人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滁州西涧的自然风光,表现出对大自 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
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
诗人在诗中表达自己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韵律和气息, 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感情。

2019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滁州西涧(说课稿)

2019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滁州西涧(说课稿)

5.滁州西涧一、说教材。

诗歌《滁州西涧》选自初一下课本的《课外古诗词背诵》。

此诗写春游滁州西涧所见到的情景,从诗人创造的涧边幽草、水急舟横的清幽意境中,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

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七言绝句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和体会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来感受诗歌意象的美。

依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我为本课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读: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朗读诗歌。

2.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心境。

3.诵:当堂背诵诗歌。

教学的重点是:反复朗诵,理解诗歌内容。

这首诗歌意象鲜明且意蕴深远,学生需要反复朗读来理解作品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从而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体会意境。

教学的难点是:感受诗歌的闲淡宁静之景,体会末二句以飞转流动之势来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写法,以此充分感受作品“诗中有画”的特点。

并能流利的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

二、说教法针对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运用诵读法、欣赏法、观照法三种教学方法。

第一种诵读法。

初一学生身心特点既不同于儿童期也不同于青年期,既不是孩子,又不是成人,因此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语文教学时,主要的教学策略是朗读教学。

在朗读教学时,要注重指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

从具体诗句如何朗读到通过朗读来体会诗歌的情感及感悟文辞诗点。

第二种欣赏法,诗歌的意象描述如画,意蕴丰富,表现出诗人的感情美。

教学中当启发学生联想和想像,想像画面,体验意境。

可以让学生循声得情,在诵读中体会贯穿在作品中的文气,再由文气品味出感情。

第三种观照法,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诗歌运用的衬托手法,可采用国画来观照,让学生在欣赏与比较里感受衬托手法在诗歌作品中的妙处。

三、教学过程一导语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代大诗人的作品,他们都各具风格。

比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一起来品味他的高雅闲淡!二、师范读《滁州西涧》请学生朗读,再齐读。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滁州西涧 2教案 长春版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滁州西涧 2教案 长春版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滁州西涧 2教案长春版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3.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4.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2.背诵诗歌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风景图: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配上黄鹂鸣叫的音乐背景。

师:同学们,这幅美景被我们的一位诗人看到,用十四个字收藏在诗句里,大家同我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诗名滁州西涧)二、赏析古诗,品读古诗。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师介绍诗人韦应物。

2.明白古诗的时空背静。

(二)明诗意,感情读。

1.整体感知,自由读诗。

2.学习古诗前两行。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一个碧草从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材的清幽境界。

师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独怜”,再指名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师小结:寥寥十四个字,诗人便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这些分散的景物聚拢笔端,合成一幅布局和谐、色彩鲜明的图画,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3.学习古诗后两行:请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试着将诗意说出来。

师小结: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间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

千百年来,这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4.感情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悟诗情,师总结。

诗人描绘的景物,动静自然,历历在目,无怪其具有如此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把滁州西涧的美景长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三、课后拓展:将古诗的意境用笔描绘出来!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滁州西涧 3教案长春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展开想象,体会诗词的意境,将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春游西涧和晚雨野渡中看到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并会写生字。

2、过程与方法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语言,体味意境;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风景如画的图: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配上黄鹂鸣叫的音乐背景。

同学们,这幅美景被我国的一位大诗人看到,用十四个字收藏在诗句里,同学们知道吗?板书课题《滁州西涧》
二、内容研讨:
1、赏析古诗品读古诗
2、了解诗人,理解诗题: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利用工具书自学要求会写的字,并理解诗句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3)谁愿意把《滁州西涧》读给大家听?边听边想:作者写了水边、水中哪些景物?板书:草鸟水舟
(4)这青草、黄鹂鸟、湍急的河水,横来荡去的小船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呢?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吗?
(5)河边碧绿的小草让人怎么样?“独怜”
(6)树上还有黄鹂鸟在鸣叫呢,一场春雨过后,河水怎么样了?
(7)水面上的小船呢?
生:小船在河上漂来荡去的。

师:从哪知道小船在河上漂来荡去的?(生:横……)
师:如果把“横”换成“停”可以吗?
生:停就是停在水面上,没有动感,横在水面上,是横来荡去的,自由自在的。

(8)这么美的图画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
(9)生:喜爱之情
(10)想象着画面,读出喜爱之情。

生自己练习读诗。

师小结: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见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千百年来,这一直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3、总结诗意
4、悟诗情
诗人描绘的景物、动静自然,历历在目,无怪其具有如此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把滁州西涧的美景长留有我们的脑海中吧!
5、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三、实效评价
将古诗的意境用笔描绘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