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受灾人员心理辅导指南

合集下载

地震后心理反应及团体心理辅导

地震后心理反应及团体心理辅导

2.参加一些消闲的康乐活动,令自己愉快。
3.暂时变换生活安排,休息一下。
4.若无法做到以上各项,下列的松弛练习会对你有帮助: (1)舒适地靠在椅背上或躺下来;
(2)慢慢地吸气和呼气; (3)每次呼气时对自己说:“我很放松”、“我很平静”、“我可以应付”; (4)慢慢呼气时,放松下唇和下颚(因为许多人沮丧不快会咬牙切齿); (5)接着放松肩膀和双手; (6)渐渐放松时,试试细想一些快乐的事情; (7)尽量享受这种松弛状态; 在练习中,若感到紧张,立刻停下来,回想过去比较轻松的情景。
第二十二页,共57页。
三、个体如何应对危机
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创伤事件,会使人对生命 有更丰富的经验,而且对自己有更深入的认 识。以下介绍几种克服创伤事件的途径:
第二十三页,共57页。
第二十四页,共57页。
第二十五页,共57页。
第二十六页,共57页。
第二十七页,共57页。
第二十八页,共57页。
第二十九页,共57页。
第三十页,共57页。
第三十一页,共57页。
您也可以找一些柔软的物体怀抱,如抱枕、 布娃娃等。
近期少安排些事物给自己,一次只安排一件 事情
第三十二页,共57页。
(一)自动方式
1.找一个安静合适的地方,令自己松弛下来;回顾整个创伤事件,重新感受 当时的情绪和生理反应,并依下列各项,逐一体会自己的感受:
接受自己的感觉并将这些感觉与经验表达给其它人 听
※公共卫生事件(非典、禽流感、疯牛病、食物中毒、流行病 发作等)
※其他意外事件(自杀、他杀等)
第四页,共57页。
人生无常,灾害或危机在人生中不可避免。 这次教育不仅仅限于地震本身,而应当是 危机应对心理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性教育。

灾后心理疏导与辅助预案

灾后心理疏导与辅助预案

尊重个人隐私与意愿
保护隐私
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应尊重受灾 者的隐私权,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自愿参与
受灾者有权自主决定是否接受心 理疏导,不应强迫或施加压力。
知情同意
在开展心理疏导前,应向受灾者 充分说明目的、内容、方法及可 能存在的风险,并获得其知情同
意。
避免二次伤害
避免再次刺激
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应避免提及可能引起受灾者 痛苦的敏感话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03
个体心理疏导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进行, 采取谈话、角色扮演、放松训练等多种方法,帮助受灾者调整心
态、面对困难。
家庭心理疏导
家庭心理疏导是指以家庭为单位 ,对家庭成员进行心理支持和辅
导。
家庭是受灾者的重要支持系统, 家庭心理疏导有助于增强家庭凝 聚力和情感支持,共同应对灾难
带来的心理创伤。
心理问题的普遍性
这些心理问题在灾后人群中具有 普遍性,影响受灾者的身心健康 和生活质量。
心理疏导对灾后恢复的作用
01
02
03
缓解心理压力
通过心理疏导,可以帮助 受灾者释放压力和情绪, 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促进心理适应
通过调整心态和认知,帮 助受灾者适应新的生活环 境,提高应对能力。
促进社会支持
通过建立互助和社区支持 系统,增强受灾者的社会 支持网络,提高其安全感 。
提高灾后心理疏导的意识和重视
提高意识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 众对灾后心理问题的认识 和意识。
政府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灾后心理疏 导的投入和支持,提供必 要的资源和专业人员。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灾 后心理疏导工作,形成全 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

自然灾害中的心理疏导与心理健康维护

自然灾害中的心理疏导与心理健康维护

自然灾害中的心理疏导与心理健康维护摘要: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无法避免的重大灾难,它对灾区居民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在自然灾害中如何进行心理疏导与心理健康维护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引言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暴风雨等,常常给受灾地区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除了物理伤害之外,受灾者还常常遭受心理创伤,如焦虑、恐惧、绝望等,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

因此,心理疏导与心理健康维护在自然灾害中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在自然灾害中进行心理疏导与心理健康维护的方法和策略。

二、自然灾害中的心理疏导1. 提供安全感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者常常感到无助和恐慌。

提供安全感是进行心理疏导的首要任务。

政府和救援人员应该及时出现在灾区,向受灾者提供安全保障,并提供物资和食品等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利用媒体向受灾者传递相关信息,告知他们所处的情况和灾害的救援进展,从而帮助他们恢复一定的安全感。

2.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在自然灾害中,家庭和社区的支持对受灾者的心理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当通过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组织志愿者和专业心理援助人员进驻灾区,为受灾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这些支持和帮助可以包括提供心理疏导、提供紧急援助、提供社交活动等,有助于受灾者通过社会互动来缓解负面情绪。

3. 鼓励情感表达在自然灾害中,受灾者常常面临巨大的压力和负面情绪。

鼓励情感表达是进行心理疏导的重要手段。

救援人员和心理援助人员应该耐心倾听受灾者的故事和情感,让他们有机会表达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同时,通过对话和交流,帮助受灾者重新审视和理解灾害,消化负面情绪,从而促进心理恢复。

三、自然灾害中的心理健康维护1. 建立积极心态积极的心态对于心理健康恢复至关重要。

受灾者应该尽量积极面对灾难,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和勇气克服困难。

同时,政府和救援人员要提供正确的信息和建议,帮助受灾者树立积极心态,鼓励他们积极寻求帮助和参与灾后重建。

2. 恢复常规生活自然灾害常常打破受灾者的常规生活,造成心理不适应。

学校震后心理援助方案

学校震后心理援助方案

学校震后心理援助方案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给受灾地区带来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当地震发生后,除了物质重建外,心理援助也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对于受灾学校的师生来说,心理援助是他们恢复正常生活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探讨学校震后心理援助的方案,以帮助受灾学校更好地应对心理困境。

1. 了解受灾学生首先,为了实施有效的心理援助方案,学校需要了解受灾学生的心理状况。

这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评估:包括学生的行为、情绪、睡眠质量、学业表现等等。

通过收集并分析这些信息,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要和问题。

2. 建立心理辅导团队学校应建立一支专业的心理辅导团队,以提供针对不同年龄段和心理特点的学生的心理援助。

这个团队应包括心理学专业人员、学校教职员工、社区资源人员等等。

他们应接受相关培训,以提供专业的、个性化的心理援助服务,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3. 提供心理援助课程学校应该在课程中加入心理援助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学习应对压力和困难的技巧。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情绪管理、应对策略等等。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到积极应对困难的方法,增强心理抵抗力。

4. 组织集体活动组织集体活动是学校震后心理援助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集体游戏、户外探险、文艺表演等等。

通过这些集体活动,学生可以缓解焦虑、建立支持和相互帮助的关系,增强心理的稳定性。

同时,这些活动也能帮助学生尽快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5. 社会支持除了学校内部的心理援助,社会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联合社区组织、社会团体等,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

这包括关注和响应学校的心理援助需求、提供物质援助等等。

社会支持的力量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应对震后心理困境。

6. 长期跟进和评估心理援助工作不应仅仅停留在灾后的阶段。

学校需要长期跟进受灾学生的心理状况,并进行定期的评估。

只有通过持续的关注和措施,学校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总结:学校震后心理援助方案是帮助受灾学生重建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地震如何应对地震引发的社会心理问题

地震如何应对地震引发的社会心理问题

地震如何应对地震引发的社会心理问题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会引发各种社会心理问题。

当地震发生时,人们常常面临恐惧、焦虑、恐慌等强烈的情绪。

同时,地震也会导致社区的破裂,人们失去亲人、家园,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困扰。

如何应对地震引发的社会心理问题,帮助受灾者重建信心并恢复正常生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心理疏导与支持在地震后,重要的第一步是为受灾者提供心理疏导与支持。

通过专业的心理援助人员,对受灾者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有助于他们排解恐惧、焦虑和其他负面情绪。

心理援助人员应该在了解受灾者的具体情况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使用舒缓的语调、提供情绪宣泄的途径等。

二、建立社区支持体系地震过后,社区的破裂会导致许多人陷入孤立和无助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建立社区支持体系,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和互助小组,帮助受灾者建立新的社交网络。

这将有助于他们感受到社区的支持和关爱,并恢复日常生活的正常运作。

三、加强灾后心理教育地震后,对受灾地区进行灾后心理教育尤为重要。

教育宣传部门可以通过组织讲座、撰写宣传手册等方式,向受灾者提供有关地震心理与应对的信息。

这有助于受灾者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和灾后心理反应,并学会应对这些问题。

四、重建家园与信心地震过后,受灾者常常会面临家园丧失的困境。

建立一个全面的重建计划,帮助受灾者重建家园,对恢复他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在重建过程中,要关注受灾者需求的多样性,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逐步恢复信心和生活的动力。

五、建立社会应急机制面对地震的社会心理问题,建立健全的社会应急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包括建立完善的心理救援队伍,完善的灾后心理救助体系等。

这些机制能够迅速响应地震灾情,提供及时的心理援助和支持,帮助受灾者迅速恢复心理健康。

地震虽然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针对地震引发的社会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受灾者的心理困扰。

通过心理疏导与支持、建立社区支持体系、灾后心理教育、重建家园与信心和建立社会应急机制等措施,可以帮助受灾者渡过困境,恢复正常的生活。

6 地震后的心理辅导

6 地震后的心理辅导

井店联中地震知识培训材料(一)培训对象:全体教师时间:2013年5月13日内容:地震后的心理辅导许金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地震后的心理辅导地震后,灾民当然首先需要的是物质上的援助,物质上的援助本身就可以产生极大的积极的心理效应。

但他们不仅需要物质的援助,也需要直接的心理的援助。

震后的心理辅导就是一种直接的心理援助。

适当的心理援助应该可以帮助其减轻压力,尽快地进入灾后重建。

这个时候的心理辅导,关键还是与灾民通心。

而与他们通心,首先是理解他们的情绪。

地震后灾民的情绪应该至少有:1、恐惧;2、哀伤;3、焦虑;………………台湾经历过921大地震,对这方面有不少研究。

郑石岩先生的《教师如何辅导震灾后的儿童》写得不错,尽管说的是儿童,成人也适用。

此文关于“恐惧”的处理讲得尤其好,特向大家推荐:《教师如何辅导震灾后的儿童》郑石岩(前教育部训委会常委)儿童经过强烈地震或灾难之后,心灵上会留下恐惧,大人也不例外。

正因如此,大人会在不经意中,表现出不安、沮丧和不当情绪,而强增孩子的创伤和惧怕。

学校一恢复上课,就要对孩子作心理辅导。

当然,防震防灾的教育,灾后的安全与卫生,乃至赈灾救助的工作都需要作适当的教学,但心理辅导的工作则应把握时机,刻不容缓。

震后惧怕是什么教师作这项辅导工作,必须对强震或意外灾害的恐惧有所了解。

恐惧有两个来源,其一是灾害来袭时的强烈震撼与冲击,它直接威胁安全,伤及生命,身心同时受到创痛;致命的重创,恐惧的声音,就像要把人吞蚀一样。

其二是周边的人在受灾时的恐惧,尖叫和呼喊,特别是平时被认为能保护全家安全的父母或家人,顿时变得惊恐、哀号和脆弱,给孩子的惧怕更甚,其安全感因而受到破坏。

人类遇到大灾难,无论大人或小孩,都会在这两个因素下,产生强烈的惧怕和惊恐,这是生命的自然现象,也是人承受的压力极限的表露。

所以教师在作辅导时要认识:把恐惧视为身心自然的反应,要设法缓解而不是压抑。

地震灾害中的灾后心理援助与康复

地震灾害中的灾后心理援助与康复

地震灾害中的灾后心理援助与康复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地震一旦发生,其破坏性往往是灾难性的,给灾区居民心理带来沉重打击。

在地震灾害中,除了物质上的援助外,对于幸存者心理的关怀和帮助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震灾后心理援助与康复的相关问题。

一、灾后心理援助的重要性地震灾害往往伴随着人员伤亡、房屋倒塌等严重后果,给幸存者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创伤。

在灾后,许多人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

因此,灾后心理援助对于帮助灾区居民重建信心,恢复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灾后心理援助的形式和方法1.心理援助团队的组建在地震灾情发生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组建专业的心理援助团队,包括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为灾区居民提供心理援助服务。

2.心理热线服务设立心理热线,为受灾群众提供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释放情绪、减轻压力,并提供心理疏导和辅导。

3.心理康复活动开展各类心理康复活动,如心理援助讲座、心理康复培训等,帮助受灾群众学会自我调节、减压释压,提升心理韧性。

4.心理干预措施针对个体或群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帮助他们恢复心理平衡,尽快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三、灾后心理援助的重点内容1.心理疏导对于经历灾难的人群,提供及时、专业的心理疏导服务,引导他们通过言语或行为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恐惧,减轻心理压力。

2.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帮助受灾群众增强心理应对能力,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3.社会支持组织社会支持团体,促进灾区居民相互之间的支持和帮助,培养社会情感,增强社区凝聚力,共同度过难关。

四、地震灾后心理康复的长期性地震灾害所造成的心理创伤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痊愈的,其康复需要长期、持续的关注和援助。

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共同努力,为灾后心理康复提供持续不断的支持与关怀。

五、结语在地震灾害中,重视灾后心理援助与康复工作,不仅可以改善灾区居民的心理状态,促进灾区的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更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和抗逆能力。

地震演练应急预案中的灾后心理疏导和心理救助措施

地震演练应急预案中的灾后心理疏导和心理救助措施
助。
03
心理疏导和救助人员的 培训
培训目标
增强心理疏导和救助人员的专业能力
通过培训,使相关人员掌握灾后心理疏导和救助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提高其专业水 平。
提高心理疏导和救助人员的应对能力
培训旨在培养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应对灾后心理问题,为受灾者提供 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
培养心理疏导和救助人员的同理心和关爱意识
3
专家指导与团队互助相结合
邀请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同时鼓励团队成 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04
社区参与和家庭支持
社区参与的重要性
01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社区参与能够提高居民的自我保 护意识和能力。
02
社区参与能够促进邻里之间的互助合作,共同应对地震等突发
事件。
社区参与能够提高灾后心理疏导和心理救助的效率,减轻政府
03
实际案例分析与模拟演练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相关人员了解灾后心理疏导和救助的实践操作,
并通过模拟演练提高其实战能力。
培训方式
1 2
理论授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培训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既注重理 论知识的传授,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线上与线下培训相结合
利用线上平台进行远程授课,同时结合线下实地 培训,提高培训的灵活性和覆盖面。
为受灾者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如 提供基本的生活物资、医疗救助和心理援 助等,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02
灾后心理救助措施
灾后心理救助的必要性
01
02
03
灾后心理问题
地震等自然灾害可能导致 人们出现恐慌、焦虑、抑 郁等心理问题,影响正常 生活和工作。

地震常识与自救之震后心理辅导手册

地震常识与自救之震后心理辅导手册

地震常识与自救之震后心理辅导手册一、灾后的身心反应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

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

了解这些反应除了能够帮助自己摆脱困境处还能适时鼓励别的受灾人群,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适而延长复原的时间。

1、灾难后会经历到的情绪与身体症状象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严重的灾难事件,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我们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

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所有这些在灾难后出现的反应都是正常的,是人对于非正常的灾难的正常反应,大多数人在灾难过去数月之内这些反应都会自己缓解,这些心理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1)心理反应恐惧和担心∙很担心灾难会再发生∙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无助感∙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悲伤、罪恶感∙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愤怒∙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重复回忆∙一直想着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望∙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希望∙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2)身体症状‧疲倦‧发抖或抽筋‧失眠‧呼吸困难‧做恶梦‧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心神不宁‧恶心‧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注意力不集中‧子宫痉挛‧晕眩、头昏眼花‧月经失调‧心跳突然加快‧反胃、拉肚子二、面对地震专家教你消解心理恐慌遭受震感的人,可能会产生两种心理:一是抱怨,地震了,为何事先没预报;二是恐慌,担心在下楼或乘电梯时发生意外,尤其对高层建筑避险心有余悸。

救灾人员心理援助方案

救灾人员心理援助方案

救灾人员心理援助方案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救灾人员承担着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使命。

但是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们也会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

他们的安全和身心健康对于救灾抢险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心理援助的角度,探讨如何提供对救灾人员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实行心理安抚机制在救灾过程中,救援人员会面对严峻的工作环境和高度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潜在的生理和心理压力都会影响到任务的执行能力。

因此,在取得基本救援工作成果之后,必须实行心理安抚机制。

这个机制应该覆盖于所有参与救灾的人员,特别是受到较大影响的人员。

实施心理安抚机制可以采用以下手段:利用社会资源提供帮助扩大心理咨询渠道,建立若干心理咨询热线,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为工作人员提供心理疏导和恢复心理健康的支持,同时要保护工作人员的隐私权。

借助自身疏导渠道在一线救援任务中,及时给予救援人员足够的关心和支持,积极发挥自身疏导能力和作用,增强职工凝聚力和团结力。

采取记者公开通知方式派发心理援助手册,让工作人员熟悉一些简易自我疗效的方法和体验,并宣传心理专家的相关资讯。

同时,定期举行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心理素质和知晓预防措施。

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心理教育活动是有效提高救灾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通过心理教育,救援人员可以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应对方法,增强自我韧性,防止感染心理疾病。

以下是具体措施:给救灾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在救灾队伍中,应该开展专业的心理培训,提供相关心理知识,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心理和情感问题,并了解有效的心理疏导技巧,提高职业素养。

为群众开展心理指导通过课堂讲解、现场咨询、讲座分享等形式为受众提供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减少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缓解灾后心理创伤,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民众素质。

案例分享和交流学习将不同灾害的心理案例进行分享和交流,让参与赈灾的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并通过分享交流相互借镜,帮助提高共同面对困难的效果,增加互信意识和互动效果。

地震后受灾人员心理辅导指南

地震后受灾人员心理辅导指南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n!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地震后受灾人员心理辅导指南文/王晋博士高燕定按语:美国执照心理学家王晋博士是美国乔治亚州肯纳绍州立大学心理学终生教授。

多年来,王博士为美国和中国奥运会运动员提供心理训练方法和进行心理辅导,为他们在奥运会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还经常为中美两国的企业家提供心理咨询,使他们在商业谈判中和企业管理上取得最佳效益; 他也为老师、家长和学生提供心理指导,解决心理问题;为医生提供心理辅导, 使他们了解病人的心理特征,帮助他们治愈病人。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当代杂志、中国体育报、燕定美中教育网等都曾多次报导了王晋的活动和事迹。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立即挂电话到美国王晋博士的家中,希望他能够以他的专业知识,撰写一篇文章,为地震受灾人员提供心理治疗。

明E知,此刻他正在中国,应邀为中国国家队奥运会作心理训练。

我即发邮件寻他,当天收到他的回复,并且已经开始写稿。

那时,他已赶赴四川了解灾情。

随后,很快接到他从四川发来的传真,手写十几页的长篇文章。

王晋博士对四川汶川地震的灾民表示深切的同情并感到切肤之痛。

今天,因车祸重伤住院,正在等待手术的王晋博士在病床上仍在关切灾民的心理治疗,他希望我尽快将文章发表,也渴望这篇文童能够得到最大范围的传播。

希望用他多年来积累的心理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千万个地震受灾者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消除心理上的创伤,重建家园,迎接未来。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举世震惊。

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对受灾人员的忘我救援和热忱是历史罕见的。

四川省领导和四川救灾指挥中心的全体工作人员和全国人民一起,在救灾工作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抢救出了难以数计•的宝贵生命。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S.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根据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肖一个受灾人员在心理上受到极大创伤时,他不一定要得到心理医生的治疗才能消除心理创伤。

受灾者可以和朋友倾诉心理的委屈及悲伤的感受,以得到朋友的理解和帮助;可以从事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去做一些帮助别人的事,使受灾者体会到人生的价值。

为汶川地震幸存者心理辅导编写

为汶川地震幸存者心理辅导编写

1

概 核 心 行

3 8 8 10 23 26 32 35
述 ……………………………………………………………… 动 ………………………………………………………………
接 触 和 融 入 ………………………………………………………… 安 全 与 援 助 ………………………………………………………… 保 持 稳 定 …………………………………………………………
8
对青少年/儿童:
这是您女儿吗? (俯身看着小孩的眼睛, 叫他/她的名字, 保持微笑, 轻柔地说话。 ) 你好啊,小敏, 我是 ___________ 我是来帮助你和你 的家人的。 当前你有什么需要的吗?这有些水和果汁, 毯子和玩具装 在那边的盒子里。
保密性
对灾难之后你和儿童、成人以及家庭的互动情况进行保密,这一点是富有挑战性的,尤 其是灾后隐私。然而,对你和幸存者以及灾难应对者的对话完全保密是及其重要的。如果你 的职业是属于强制性通报员一类,你应当遵守相关法律。如果你对发布信息存有疑问,可以 同主管或行政人员讨论。 和同事谈论灾后环境下的工作会遇到的挑战是有帮助的, 但是为了 这一目的进行的任何讨论都要严格保密。
4

社会层次。让公众参与地方社区规划,向其提供相关信息,吸引其参与,使计划更 加高效可行,可使整个社会更加团结一致。尤为重要的是,会使人们对社会目标和 价值更具信心。

个人层次。塑造人们的素质和特性,使之生存下来(在压力环境下,达观的人可能 会百折不挠,灾难过后会重新恢复原有的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 。 强化亲密关系 向他人提供支持帮助 参加市民组织、以信仰为基础的组织或其他组织以获取社会支持 营造乐观前景 强化信念,是人民坚信自己足够坚强能够应对灾难。

地震后的心理疏导内容

地震后的心理疏导内容

地震后的心理疏导内容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会给人们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冲击。

地震后的心理疏导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心理压力,重建生活信心。

以下是一些地震后心理疏导的内容:
1. 情绪支持:地震后,许多人可能会感到恐惧、无助、悲伤、内疚等负面情绪。

心理疏导可以帮助他们释放这些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2. 认知调整:地震后,一些人可能会出现消极的思维模式,比如灾难化思维、无助感等。

心理疏导可以帮助他们调整认知,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

3. 生活重建:地震后,一些人可能会失去家园、工作等生活必需品,导致生活陷入困境。

心理疏导可以帮助他们重建生活信心,寻找新的生活方向。

4. 社会支持:地震后,一些人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缺乏社会支持。

心理疏导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社会联系,提供情感支持。

5. 创伤治疗:对于地震中受到严重创伤的人,心理疏导需要进行创伤治疗,帮助他们走出阴影,恢复正常生活。

总之,地震后的心理疏导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心理压力,重建生活信心。

对于受到创伤的人,需要进行创伤治疗,帮助他们走出阴影。

应急心理援助指南

应急心理援助指南

应急心理援助指南第一章:总论 (2)1.1 应急心理援助概述 (2)1.2 编制目的与原则 (3)1.2.1 编制目的 (3)1.2.2 编制原则 (3)第二章:应急心理援助理论基础 (3)2.1 心理危机干预理论 (3)2.2 心理援助技术与策略 (4)第三章:组织架构与职责 (4)3.1 应急心理援助组织架构 (4)3.2 各级职责与协作 (5)第四章:应急心理援助准备 (6)4.1 心理援助队伍建设 (6)4.1.1 人员选拔与培训 (6)4.1.2 人员配置与分工 (6)4.1.3 团队建设与协作 (6)4.2 心理援助物资与装备准备 (6)4.2.1 心理援助工具 (6)4.2.2 通讯设备 (7)4.2.3 生活保障物资 (7)4.3 应急心理援助预案制定 (7)4.3.1 预案编制 (7)4.3.2 预案演练 (7)4.3.3 预案修订与更新 (7)第五章:应急心理援助实施 (7)5.1 心理援助现场评估 (7)5.2 心理援助具体措施 (8)5.3 心理援助效果评估 (8)第七章:心理援助技巧与方法 (8)7.1 沟通技巧 (8)7.2 心理疏导方法 (9)7.3 心理干预策略 (9)第八章:心理援助队伍建设与管理 (10)8.1 心理援助队伍选拔与培训 (10)8.2 心理援助队伍激励与保障 (10)8.3 心理援助队伍心理健康维护 (10)第九章:心理援助宣传与教育 (11)9.1 心理援助知识普及 (11)9.2 心理援助宣传策略 (11)9.3 心理援助教育实践 (12)第十章:心理援助法律法规与政策 (12)10.1 心理援助相关法律法规 (12)1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12)1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3)1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3)1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13)10.2 心理援助政策解读 (13)10.2.1 心理援助体系建设 (13)10.2.2 心理援助服务范围 (13)10.2.3 心理援助服务对象 (13)10.3 心理援助法律风险防范 (13)10.3.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14)10.3.2 强化法律意识 (14)10.3.3 规范服务流程 (14)10.3.4 加强人才培养 (14)第十一章:心理援助国际合作与交流 (14)11.1 国际心理援助合作现状 (14)11.2 国际心理援助交流平台 (14)11.3 我国心理援助国际贡献 (15)第十二章:应急心理援助未来发展 (15)12.1 心理援助技术创新与发展 (15)12.2 心理援助体系完善与优化 (16)12.3 心理援助事业可持续发展 (16)第一章:总论1.1 应急心理援助概述应急心理援助是指在突发事件、灾难或危机情况下,为帮助受灾群众、救援人员及相关人员应对心理压力、情绪困扰和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的一种专业心理支持和干预服务。

灾害事故中的心理疏导方法

灾害事故中的心理疏导方法

灾害事故中的心理疏导方法灾害事故常常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恐惧、痛苦和心理创伤。

在灾害事故中,人们不仅面临生命财产的损失,还常常经历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伤害。

因此,心理疏导在灾害事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心理疏导方法,以帮助灾害事故中受伤的人们重新建立心理平衡和恢复身心健康。

一、了解灾害事故中的心理反应及其原因灾害事故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人们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恐慌、愤怒、哀伤、无助等各种心理反应。

这些反应的出现是正常的,是人们对灾害事故带来的创伤性体验做出的自然反应。

了解这些心理反应及其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心理疏导。

首先,灾害事故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恐惧和不确定感。

人们可能因为担心自己的安全、家人的安危,以及未来的生活是否会恢复正常而感到恐慌和无助。

其次,灾害事故还常常导致人们对生活的信心受到打击。

他们可能会感到失去了对未来的掌控,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感产生怀疑,从而出现心理上的困惑和焦虑。

另外,灾害事故还常常引发人们的悲伤和哀悼情绪。

他们可能会因为失去亲人、朋友或自己的财产而感到伤心和无助,对生活充满了悲伤和失落。

二、提供情感支持和关怀在灾害事故中,情感支持和关怀是最重要的心理疏导方法之一。

与受灾者建立信任和亲近的关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有助于他们恢复心理平衡。

首先,倾听是提供情感支持的基本能力。

当受灾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时,要给予耐心的倾听,不打断不批评,不轻易给出评价和建议。

通过倾听,使受灾者感到被尊重和被理解,有助于他们找到情感的出口。

其次,积极表达关心和支持的态度。

通过简单的话语或身体接触,如握手、拥抱等,表达对受灾者的关心和支持。

让他们感受到周围人的温暖和关怀,有助于缓解他们的负面情绪和焦虑。

另外,帮助受灾者认识到他们并不孤单。

组织一些支持小组,让受灾者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从而找到彼此间的共鸣和支持。

这样的支持小组在帮助受灾者建立情感连接的同时,还能为他们提供一种疏导负面情绪的途径。

地震灾后心理援助与应急预案

地震灾后心理援助与应急预案

地震灾后心理援助与应急预案地震灾害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现象,会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因此,在地震发生后,除了紧急救援和重建工作外,心理援助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地震灾后心理援助与应急预案,以期能够更好地支持地震灾区的受灾人员。

一、心理援助的重要性地震灾后,受灾人员可能经历失去亲人、财产损失和住所被毁等重大打击,从而导致心理创伤。

心理援助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受灾人员妥善处理并恢复心理创伤,减轻他们的痛苦,并帮助他们重建生活。

二、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的内容1. 心理咨询与支持。

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受灾人员进行咨询和支持。

通过倾听和理解,与受灾人员建立信任关系,帮助他们宣泄情绪、释放压力,并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2. 心理教育与宣传。

向受灾人员普及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告知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如何调节情绪、应对压力以及处理不良心理反应的方法。

通过心理教育,增强他们对困境的认知,提高应对能力。

3. 心理康复与重建。

帮助受灾人员逐步恢复正常生活。

这包括重建灾区的基础设施、提供就业机会和心理康复项目等,有效提升受灾人员整体生活质量,并促进他们的心理康复。

三、应急预案的必要性地震发生时,及时的应急措施对于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可以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展开救援和心理援助工作,减少灾害损失。

四、应急预案的组成1. 防灾演练。

定期组织地震防灾演练,包括疏散训练、应急救援技能培训等。

通过模拟地震发生时的状况,提高人们的应对能力和自救自护能力。

2. 心理援助预案。

在灾前就制定好心理援助预案,明确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具体措施和流程,确保在地震发生后能立即投入援助工作,减轻受灾人员的心理痛苦。

3. 救援资源的储备。

建立紧急救援队伍,储备救援物资和器械等,以应对地震灾害造成的紧急情况,并在救援过程中充分考虑受灾人员的心理需求。

五、地震灾后心理援助与应急预案的实施1. 加强宣传与教育。

地震心理援助指导手册模板

地震心理援助指导手册模板

四川雅安地震心理援助指导手册二〇一三年四月二十一日我们的联系方式如下:麦浪邮箱: 手机:新浪微博: @心理学麦浪马春树博士催眠技术交流官方群QQ群:身心微语言与接触疗法技术交流群:博客:目录一、什么是心理援助................................................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主要的灾后心理援助宣传手册或书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灾后心理援助的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灾后心理援助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灾后心理援助存在的主要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灾后心理援助必须要和社会工作相结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灾区心理援助的主要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如何提高心理援助的专业化水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心理援助的有效性判断....................................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雅安地震心理援助的十个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一、如何构建灾后学校心理援助体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二、灾后心理援助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三、心理援助志愿者的基本素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四、灾难面前如何采取应对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五、地震后住院伤员的心理援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灾后心理辅导教案

灾后心理辅导教案

灾后心理辅导教案第一章:地震常识及心理反应1.1 地震的成因和类型1.2 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措施1.3 地震后的心理反应:恐惧、焦虑、悲伤等1.4 识别和理解自身的心理反应第二章:灾后心理辅导的重要性2.1 心理辅导在灾后的作用2.2 心理辅导与救援物资的关系2.3 心理辅导与重建家园的关系2.4 心理辅导与恢复生活秩序的关系第三章: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3.1 尊重个体差异3.2 倾听和理解3.3 非评判性3.4 安全性与信任性第四章:心理辅导技巧4.1 倾听技巧4.2 表达技巧4.3 情绪调节技巧4.4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识别与干预第五章:灾后心理辅导的实施5.1 灾后心理辅导的流程5.2 心理辅导团队的组织与管理5.3 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5.4 心理辅导效果的评价与反馈第六章:灾后心理辅导的个性化方法6.1 了解个体背景和需求6.2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辅导策略6.3 特殊群体的心理辅导需求6.4 融合文化因素的心理辅导第七章:小组辅导与团体活动7.1 小组辅导的优势与流程7.2 团体活动的设计与实施7.3 团体动力与团队建设7.4 小组辅导中的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第八章:家庭心理辅导8.1 家庭在灾后心理恢复中的作用8.2 家庭沟通技巧与冲突解决8.3 家庭内部的心理支持与互助8.4 家庭心理辅导的资源与转介第九章:心理危机干预9.1 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9.2 危机干预的步骤与技巧9.3 自杀风险的评估与预防9.4 紧急情况下的心理急救第十章:长期心理辅导与康复10.1 长期心理辅导的重要性10.2 长期辅导的目标与策略10.3 心理康复计划的设计10.4 持续关注与跟踪支持第十一章:心理辅导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11.1 心理辅导过程中的伦理原则11.2 保护受辅导者的隐私权与信息安全11.3 法律框架下的心理辅导实践11.4 应对伦理和法律问题的案例分析第十二章:心理辅导师的自我保健12.1 心理辅导师的职业压力12.2 自我保健策略与技巧12.3 心理辅导团队的相互支持12.4 持续的专业培训与个人成长第十三章:心理辅导与社会支持系统13.1 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与构成13.2 政府、非政府组织与社区的角色13.3 心理辅导与其他援助服务的协作13.4 建立可持续支持系统的策略第十四章:心理辅导的评估与反馈14.1 心理辅导效果的评估方法14.2 评估工具的选择与使用14.3 辅导过程中的反馈与调整14.4 辅导效果的长期跟踪与研究第十五章:心理辅导的未来趋势15.1 创新心理辅导方法与技术15.2 跨学科合作的可能性15.3 心理辅导在预防灾害中的作用15.4 心理辅导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这些后续章节旨在提供灾后心理辅导的全面指导,包括心理辅导师的个人发展、法律伦理问题、社会支持系统的整合、评估反馈机制的建立,以及未来趋势的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地震后受灾人员心理辅导指南文/王晋博士高燕定按语:美国执照心理学家王晋博士是美国乔治亚州肯纳绍州立大学心理学终生教授。

多年来,王博士为美国和中国奥运会运动员提供心理训练方法和进行心理辅导,为他们在奥运会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还经常为中美两国的企业家提供心理咨询,使他们在商业谈判中和企业管理上取得最佳效益;他也为老师、家长和学生提供心理指导,解决心理问题;为医生提供心理辅导,使他们了解病人的心理特征,帮助他们治愈病人。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当代杂志、中国体育报、燕定美中教育网等都曾多次报导了王晋的活动和事迹。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立即挂电话到美国王晋博士的家中,希望他能够以他的专业知识,撰写一篇文章,为地震受灾人员提供心理治疗。

哪知,此刻他正在中国,应邀为中国国家队奥运会作心理训练。

我即发邮件寻他,当天收到他的回复,并且已经开始写稿。

那时,他已赶赴四川了解灾情。

随后,很快接到他从四川发来的传真,手写十几页的长篇文章。

王晋博士对四川汶川地震的灾民表示深切的同情并感到切肤之痛。

今天,因车祸重伤住院,正在等待手术的王晋博士在病床上仍在关切灾民的心理治疗,他希望我尽快将文章发表,也渴望这篇文章能够得到最大范围的传播。

希望用他多年来积累的心理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千万个地震受灾者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消除心理上的创伤,重建家园,迎接未来。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举世震惊。

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对受灾人员的忘我救援和热忱是历史罕见的。

四川省领导和四川救灾指挥中心的全体工作人员和全国人民一起,在救灾工作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抢救出了难以数计的宝贵生命。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根据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受灾人员在心理上受到极大创伤时,他不一定要得到心理医生的治疗才能消除心理创伤。

受灾者可以和朋友倾诉心理的委屈及悲伤的感受,以得到朋友的理解和帮助;可以从事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去做一些帮助别人的事,使受灾者体会到人生的价值。

因此,帮助受灾者消除心理创伤并不光是心理医生的事,而是我们全民的事。

每个中国人都应伸出援助之手,关爱之心,使受灾者感受到整个社会都在关心和帮助他们。

下面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一下受灾人员心理创伤会产生的结果。

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两人受到同样灾难之后,他们的心理创伤程度可截然不同。

一位受灾者可能会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面对现实,鼓起勇气,为今后的生活而奋斗。

而另一个人,可能从此消沉下去,心理的创伤永远难以消除。

是什么原因造成两人在受灾后,会有这么截然不同的心理反应呢?研究表明,每个受灾者有个性的不同、生活经历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和心理特征的不同。

由于这些原因,受难后,他们的心理反映也很不相同。

下面举几例说明:这次受灾后,有位五十多岁的受灾者,他的亲戚全部不幸遇难,全家只有他一人幸存。

地震后,他很快的调节好自己的心态,马上投入到救灾行动中去。

在救灾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这么多人受伤或失去生命,他尽全力为解救受灾人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心理上也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另一位年仅12岁的小女孩,在地震中失去了双亲及家人,只有她一人幸存。

她是一位芭蕾爱好者,这位小孩获救后,一条腿被截肢。

在失去一条腿及失去亲人的情况下,她没有被悲痛打垮,更没有对今后人生之路的坎坷而感到绝望。

相反,她坚信今后一定还能成为一位出色的芭蕾舞演员心理障碍也很快获得解脱。

但是,也有不少受灾人员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未能从心理的创伤中走出来,对未来的前途及对今后的生活失去了信心。

这种悲痛是刻骨铭心的,如不加以及时的心理辅导,这些人很难消除他们的心理创伤。

为了有效地对受灾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心理创伤的整个过程。

下表是心理创伤过程简要图表: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不幸事件发生后,受灾人员的心理创伤有可能转化成生理性疾病,对受灾人伤害很大。

从心理创伤过程示意图表显示,受灾程度不是决定心理创伤程度的主要因素。

心理创伤程序是由受灾人员的大脑活动起着作用的。

也就是说,受灾者受到外界刺激必须通过内因(即自己本人对事物的分析)来起作用。

了解这一过程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心理方法和手段来帮助受灾人员正确的调节他们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控制能力。

下面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提供给受灾人员和帮扶人员一些具体的心理疗法,以此来消除受灾人员的心理创伤,使他们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心理疗法之一:用焦虑倾诉法消除心理创伤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美国研究表明:当一个患者在心理上受到极大创伤后,将自己的不幸埋藏在心里,对人的心理伤害极大,并会发展成不同的生理疾病。

为了有效地消除心理上的创伤,一种有效的心理方法是鼓励受灾人员将自己的悲痛心情泄放出来。

他们可以在安静的地方大声痛哭;可以将自己悲痛的感受告诉义务工作者或朋友;可以将自己想说的话倾诉出来。

从心理角度而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我们的心理医生和义务工作者要想方设法和受灾人员进行沟通,让受灾者将痛苦和忧虑倾泄出来,从而消除自己的悲痛和焦虑的感受。

心理疗法之二:建立起重新生活的自信心地震后,受灾人员失去了亲人,失去了财产,和失去了为之生存的所有东西。

这种强烈的刺激和孤独感,会对他们重新生活的勇气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立受灾人员的自信心非常重要。

心理学家或义务工作者应对受灾人员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帮助他们列出自己的优势,如有一位受灾者有以下优势:①我年纪还轻,②我身体很好,③我受过较好的教育,④我有一门技术,⑤我有不少朋友,⑥政府和社会在关心我,等等。

每位受灾者都有他自己特有的优势。

当一个人感到自己的优势后,他就会对生活建立起新的自信心。

义务工作者应和受灾人员一起,帮助受灾人员列出自己所有的优势。

心理疗法之三:运用心理比较法消除心理创伤受灾人员列出自己的优势后,应用自己的优势去比其他更不幸的受灾者。

如自己在受灾之后,政府、社会给予如此多的关爱和帮助;政府会一如既往的帮助我;我年纪还轻等等,可以以自己的这些优势去比更不幸的人。

如伊拉克难民,他们被战争打得家破人亡,也没有受到国际社会实质性的援助。

他们每天在胆战心惊中生活,我的情况比他们好多了。

以这种心理比较法会使受灾人员在心理上得到极大的平衡。

别人能在这么不幸的情况下继续生活,我为什么不能?心理疗法之四:注意力控制法要告诫受灾人员不去想以前已经发生的事,不去想和悲伤有关的情景。

当负面的念头来时,立即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想今后美好的未来,去想有这么多人在关心着我,去想政府一直在为我们服务,去想一些高兴的事来替代悲伤的事。

这种方法通过练习,每个人都能做到,因为思维是由受灾人员自己控制的。

同时,时间是愈合心理创伤的良药,通过这种注意力控制法及心理暗示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受灾人员能知道自己如何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克服心理障碍,渡过难关。

心理疗法之五:建立帮扶组织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可建立义务帮助小组,将受灾人员根据年龄段或根据家庭的不同,分成小组。

每组派入一些义务帮助人员(可以是心理学家也可以是一般的义务工作者,这些人应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这些帮助人员应经常和受灾人员一起,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他们聊天,倾听他们的心理感受。

帮助人员要运用心理暗示法,向受灾人员解释政府会从工作上、物质上帮助他们,并给他们展示一幅美好未来的画图,使他们对今后建立起新的生活之信心。

有时也可以和他们拥抱,拥抱是一种有效缓解心理创伤的手段,可以使受灾人员从心底里感受到朋友的爱及社会对他们的关心。

这方面国人不太习惯,但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心理疗法之六:引导认识自我价值可组织有体力能力的受灾人员去做一些力所能及、帮助他人的事情。

通过这一过程,可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做了利于他人的事情后,会给帮助的人留下快乐的感觉,使他感到存在的价值。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逐渐让受灾者恢复自信心,增强自己的价值观,从而忘却自己的痛苦。

心理疗法之七:积极开展集体活动组织受灾人员集体去从事一项活动,而这项活动必需有多人合作才能完成。

比如一起去帮助其它孩子搞活动,或一起去做义工等。

通过这一过程,受灾人员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和交流,使他们在整个活动中体会到别人的关爱和友谊,从中享受到生活的意义。

心理疗法之八:明确重建家园的蓝图政府要尽快设计出重建家园的计划,并告知受灾人员,使他们明确今后在工作上、生活上、住宿上以及各个方面能够得到政府什么样的帮助,明确今后他们的地区会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地区,计划要详细,并又要能兑现。

这样会给受灾者带来对生活的期望和勇气。

政府应鼓励受灾人员提出自己的要求,可以具体一点,并将这些要求存进电脑,建立档案。

政府应在合理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心理疗法之九:及时树立灾民抗灾典型有的放矢的将一些受灾后能够化悲痛为力量,并还在为他人做贡献的典型受灾人员介绍给灾民,使他们能从心理上来进行比较。

如受灾人员认为,别人的灾难比自己更大,别人还在为社会作贡献,我为什么不能?这种典型会对他们起到很重要的模仿作用,从而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以下部分是帮助孩子消除心理创伤的具体心理战术。

根据心理创伤过程示意图显示,心理创伤的程度是通过受灾者对灾难的理解和分析来起作用的。

也就是说,外在的刺激必须通过内在的分析后,才起作用。

如一个精神病患者,在受灾后他不会有和通常受灾者一样的悲痛。

因为精神病患者对外在的刺激不能很好的进行内在的分析,因此,灾难后,他们不会感到痛苦。

小孩根据年龄段的不同,受灾后,孩子心理上的创伤程度也不相同。

年龄越大,心理上的创伤也越大。

因他们会对受灾后的结果和对失去亲人的后果进行分析,这样,痛苦就更大。

因此,我们在心理辅导上,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采取不同的手段来帮助孩子。

以下是对孩子心理辅导的具体战术。

心理战术之一:对于1-3岁的孩子,每位或每几位孩子都应有一位成人女义务工作者来监护这些孩子。

义务工作者应从生活上给予这些小孩提供很好的照顾。

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理解灾情能力还不强,故从生活上给予很好的照顾是最为重要的。

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亲人还在,使他们感受到大人对他们的温暖。

心理战术之二:对于4-6岁的孩子,女义务工作者既要扮演母亲的角色又要扮演心理学家的角色。

要从生活上关心他们,给他们组织活动,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逐渐忘却内心的痛苦。

并且要耐心地告诉他们,什么是地震,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并告诉他们应如何去面对灾难,受灾后如何去克服困难,成为有用之材,并为社会做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