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和诗句练习汇编
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汇编
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汇编新年作_________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后,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①_________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的处境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新年迫近,却身在天涯;年事已高,又居于卑位。
被贬谪,有家难回。
②读这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怀着怎样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谪迁岁月中哀愁的心境,佳节将至伤感的情怀。
2.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面的题目。
[越调]小桃红元·盍西村江岸水灯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
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
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1)作品中“涌”、“乱”、“飞”等词颇可品味,选择其一进行赏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涌”,在全句中是写灯船,仿佛江面上涌现出一座蓬莱仙岛;生动地表达了发现灯船的人们那种惊讶赞赏、疑幻疑真的感受;以幻写真,以虚托实。
“飞”,这袅袅香烟与悠扬笙歌似乎要飘然而上,飞绕天上的玉楼;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灯船上热闹景象时的感受;前两句写实,后一句由实入虚,导入想象。
(2)就作品中的画线句展开想像,作一段场景描写。
(80字左右)(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4分)突出重点词语(灯火、闹、桥)(2分)_________想像合理(符合特定气氛)(1分)_________描写生动流畅(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和方法是:①理解词句,产生实感;②立足桥上,“入境”想像;③调动文字,描述场景;④抓住细部,拍好“特写”;⑤字斟句酌,修改定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春桥上举目四望,家家门前张灯结彩,十里江岸人潮涌动。
桥下,锣鼓喧天,龙飞凤舞,观灯人不时暴发出欢呼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训练专题中国传统节日
诗歌训练专题-------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大量的古典诗词中就写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诗歌训练让我们来了解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3、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4、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5、清明节(公历4月5日后);6、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7、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8、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9、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10、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11、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12、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一、春节阅读下面的诗歌和文言短文,完成各题。
甲午元旦①孔尚任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注】①元旦:即现在的“春节”。
1.《甲午元旦》诗中所写的春节习俗,在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的一项是A.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
B.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D.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2.下列诗句与《甲午元旦》一诗中尾联所表达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A.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B.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C.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D.饯岁愁虽剧,迎年喜亦深。
3.下列对联不适合作“春联”的一项是A.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B.家居光天化日下,人在春风和气中C.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D.百福尽随新节至,千祥俱自早春来4.这首诗语言朴素平实,言浅意浓,请以“竟”“催”“倾”中的一词为例,对这一特点加以赏析。
二、元宵节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 - 小升初专题传统节日与古诗词 全国通用(详解版)
传统节日与古诗词一、学习目标1.了解节日的农历时间、习俗、相关古诗;2.了解唐宋八大家的生平、作品。
二、课前热身击鼓传花,看看你了解多少诗人。
1.初唐四杰是哪四位?2.贺知章被称为?3.《凉州词》的作者是?4.“王孟”指的是?5.王昌龄被称为?6.田园山水派代表诗人是谁?7.说出你背过的李白的三首诗?8.杜甫的称号是?9.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什么景色?10.白居易的号是什么?【答案】1.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诗狂3.王之涣4.王维,孟浩然5.七绝圣手6.王维,孟浩然7.《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8.诗圣9.雪景10.香山居士三、知识讲解1.传统节日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吃饺子、贴春联、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逛花市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中华传统节日古诗
中华传统节日古诗1. 春节《除夜》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元宵节《正月十五夜灯》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3. 清明节《清明日忆诸弟》韦应物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游好,摩诃池上船。
4. 端午节《和端午》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5. 七夕节《七夕》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6. 中秋节《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7. 重阳节《重阳席上赋白菊》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8. 腊八节《腊日》杜甫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9. 寒食节《寒食日即事》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0. 上元节(元宵节别称)《正月十五夜》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考点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考点汇编(一)传统节日“节日”一词来源于农事,是由年月日与气候变化相结合而排定的节气时令发展而来。
在绵延不断的时间流动中,人们设立了一个个的节点,这些日子叫做节日。
节日是人们为了适应生产生活需要而创造的民俗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这些节日从远古走来,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神话、传说、天文、地理、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
1.春节(1)春节的由来和传说春节,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起源于殷商时期年终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2)春节习俗①贴门神: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
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②贴窗花和倒贴“福”字:窗花是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所贴的各种剪纸。
“福”字指福气、福运,倒贴“福”字,表示“福运已到”。
(秦叔宝)(尉迟恭)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茶、郁垒。
相传远古时候,神荼与郁垒为一对兄弟,兄弟俩都擅长捉鬼,如有恶鬼出来骚扰百姓,神荼与郁垒便将其擒伏,并将其捆绑喂老虎。
后来人们为了驱凶,索性在门上画出神荼、郁垒及老虎的像,以达到驱鬼避邪之效果。
左扇门上画的是神荼,右扇门上画的是郁垒,民间称他们为门神。
但到了唐代,神荼和郁垒被两位唐代大将秦琼和尉迟恭所取而代之,成为新的门神。
(倒“福”字)(窗花)③挂贴年画: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
中国传统节日诗歌
中国传统节日诗歌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以下是部分诗歌:
1. 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
新桃换旧符。
2. 元宵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
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 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
童遥指杏花村。
4. 端午节: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扫
地焚香人法定。
彤彤艾叶抽绿线,织出人间辟邪色。
只为人人挂宝符,艾香争献步如飞。
5. 中秋节: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
月明年何处看。
6. 重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
插茱萸少一人。
此外,七夕节、中元节、下元节、腊八节等节日也有优秀的传统节日
诗歌。
以上诗歌有助于您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及诗句、名言名句(精选91首)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及诗句、名言名句(精选91首)1、春节:——《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清明节:——《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端午节:——离骚《离骚》先秦·屈原: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但见龙舟载米粽,又闻荆轲刺秦王。
5、《立春》——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6、《菖蒲酒》——明•瞿祐。
采得灵根傍藕塘,只因佳节届端阳。
金刀细切传纤手,玉斝轻浮送异香。
厨荐鲥鱼冰作鲙,盘供角黍蔗为浆。
同时节物充筵会,纵饮何妨入醉乡。
7、《竞渡曲》——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8、念奴娇.中秋得南鸿喜赋用东坡中秋韵——龚鼎孳【清】。
远鸿飞送,有倾城玉杵、龙绡踪迹。
小字鸳鸯颠倒认,凭仗晶盘凝碧。
密约镌花,深嚬谢柳。
打破春愁国。
秋灯分照,短长程已亲历。
为想翠管轻笼,绿窗低唤,软款怜征客。
迢递江南天北意。
佳事恰宜今夕。
钿合香浓。
鸾台云热,狂欲生双翼。
9、满江红·喜遇重阳——【宋代】宋江。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传统节日诗句古诗大全
传统节日诗句古诗大全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而诗词则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一些优秀的诗人通过他们的诗句,描绘出了中国一些传统节日的美好景象。
今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些传统节日的优秀诗句和古诗吧。
元宵节1. 残烛照今宵,心思人自知。
——唐代·李商隐《元宵夜短信》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唐代·李白《将进酒》3.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宋代·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清明节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代·白居易《乐游原》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王维《浣溪沙·其二》3.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唐代·刘禹锡《赋得古原草送别》端午节1. 粽子香,龙舟赛,荷花婆娑绿水中。
——唐代·白居易《赏荷十绝句》2. 浴罢沐浴兰亭晚,红文鸟外满园愁。
——唐代·杜牧《北固亭·登临赋》3. 苍茫古木连穹碧,上有青冥之长天。
——唐代·杜甫《登高》中秋节1. 嫦娥奔月,桂枝香载酒,欲饮琼浆先醉。
——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秋节》2. 乘兴南游不戒慎,后羿遗矢射伤人。
——唐代·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3. 月到是秋分,曲园瓜已熟。
——唐代·李商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春节1.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诗经》2. 听雪楼中吟白雪,清江阁上望青山。
——唐代·柳宗元《江雪》3. 家家户户一张灯,欢庆新岁正如庚。
——唐代·李白《赋得古原草送别》除夕1. 春节到,除旧岁。
万家灯火辉煌,欢乐撒满大地。
——唐代·张祜《除夜》2.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唐代·纳兰性德《浪淘沙·北青萝》3. 夜半钟声到客船,十年梦觉共忘年。
【公基常识】“诗句中的节日”常考点及试题
【公基常识】“诗句中的节日”常考点及试题1)除夕:1.《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古人认为桃木可避邪,所以过年的时候会在家门口挂桃符。
1.《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己酉元旦》【南宋】陆游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
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3)元宵节:元宵节的习俗多是放烟花、看花灯。
1.《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2.《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3.《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5. 《上元竹枝词》【唐】符曾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6.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4)寒食节:寒食节是清明前一两天,禁烟火,只吃冷食。
后世经过发展增加了踏青、祭扫等习俗。
1.《寒食寄京师诸弟》【唐】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2.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3. 《寒食 / 寒食日即事》【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传统节日诗歌大全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於初伏时。
——宋·杨万里《中元日午》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今宵是除夕,明日又新年。
——明·于谦《除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王安石《元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韩翃《寒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20道有关节日的诗词知识选择题和答案
20道有关节日的诗词知识选择题和答案1. 下列诗句按其所描写节日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②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③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④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A.④②③①B.①④③②C.②④③①D.③①②④答案:B。
解析:①出自《己酉元旦》,“桃符”指的是一年初始春节时贴的春联,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一;②出自《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黄花酒”为菊花酒,饮菊花酒、“登高”是重阳节的传统活动,时间为农历九月初九;③出自《乙卯重五诗》,食粽子、佩艾叶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④出自唐代诗人宋之问的《途中寒食》,“寒食”节是古代节日,相传来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和介子推,一般在清明节前,时间为农历三月,从“暮春”一词也得出诗中指的是春天。
正确顺序为①④③②。
故本题答案为B。
2.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是()节。
A.重阳节B.除夕C.元宵节D.端午节答案:C。
解析:出自唐代诗人苏味道所作的《正月十五夜》一诗。
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故本题答案为C。
3. 下面这些诗句分别写的是什么节日?请选择正确的选项。
⑴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元宵B.除夕C.端午节D.寒食节⑵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
A.元宵B.除夕C.端午节D.寒食节⑶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A.元宵B.除夕C.端午节D.寒食节⑷云薄月昏寒食夜,隔帘微雨杏花香。
A.元宵B.除夕C.端午节D.寒食节⑸谁言秋色不及春,及到重阳景自新。
A.端午节B.寒食节C.重阳节D.春节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A.端午节B.寒食节C.重阳节D.春节答案:A、B、C、D、C、D。
4. 下列诗歌各表现了一个传统节日,按节日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②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③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④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答案:A。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古诗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古诗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1、春节: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3、元宵节: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4、清明节: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端午节:
《端午》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中秋节: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7、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些古诗不仅描绘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景象和氛围,还表达了人们对节日的热爱和期盼。
关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歌
关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歌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3.《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4.《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5.《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传统节日对应的诗歌
传统节日对应的诗歌“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解析:你看这首诗啊,就像一幅春节的热闹画卷在眼前展开。
“爆竹声中一岁除”,一上来就特别有画面感,过年的时候那鞭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旧的一年就在这热闹声中过去了,多带劲!“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风都来凑春节的热闹了,屠苏酒在古代过年的时候大家都喝,暖暖的酒下肚,那感觉别提多舒服了。
“千门万户曈曈日”,太阳出来了,照在千家万户上,整个世界都亮堂堂的,这就像春节给人的感觉,充满希望和光明。
最后“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就是现在春联的前身啦,过年了把旧的换成新的,就好像把旧的烦恼都扔掉,迎接新的开始,这诗把春节的习俗和那种辞旧迎新的喜悦写得特别到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解析:这首诗可太有名啦。
“清明时节雨纷纷”,你想啊,清明节的时候,往往都是细雨蒙蒙的,这种天气就给人一种很哀愁的感觉。
“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些走在路上的人呢,心里怀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失魂落魄的。
这时候诗人想喝点酒来解解愁,就问“借问酒家何处有”,然后小牧童就很可爱地“遥指杏花村”。
你看,这首诗短短几句,就把清明节那种哀伤的氛围、人们的心情还有那种独特的画面感都写出来了。
就好像我们在看一个微电影,从下雨的场景,到哀愁的行人,再到指路的牧童,很有故事性。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解析:文天祥写这首诗的时候啊,那是怀着很复杂的感情的。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端午的时候送艾草是习俗嘛。
可是呢,他后面说“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感觉有点孤单呢,老朋友见不着,新朋友又在很远的地方。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他的心还是像以前一样忠诚坚定,但是头发已经慢慢变白了,有一种岁月流逝、壮志未酬的感觉。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他想要追随屈原(灵均就是屈原)的脚步,可是中间隔了那么远的距离。
传统节日的古诗100首
传统节日的古诗100首传统节日的古诗100首如下:1、十五夜观灯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2、除夜长安客舍十上书仍寝,如流岁又迁。
望家思献寿,算甲恨长年。
虚牖传寒柝,孤灯照绝编。
谁应问穷辙,泣尽更潸然。
3、端午即事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4、正月十五夜灯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5、清明日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6、京都元夕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7、观灯乐行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8、桂州腊夜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9、中秋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1、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11、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2、清明夜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13、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繁灯夺霁华。
戏鼓侵明发。
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
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14、中秋对月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15、客中除夕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
16、元日感怀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17、守岁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题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题元宵佳节,家家户户灯火辉煌,舞龙舞狮声声激扬。
古今中外,皆以元宵为佳节盛事,庆祝团聚团圆之时。
今笔者欲以古诗赋文,抒发对元宵节的深情祝福之情,愿读者共赏。
元宵佳节闹元宵,聚人间欢庆最亮灯。
红红火火闹元宵,家家户户尽夜亮。
万家灯火辉煌眼,笑语盈盈喜气连。
街头巷尾舞龙舞,喜迎元宵又一年。
风清月朗,佳节之时,天地间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装点得五彩斑斓,充满喜庆。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门前贴纸画贴,大街小巷四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人们在街头巷尾,尽情地欢快起舞,边跳边唱,抒发着心中的喜悦之情。
元宵佳节,天下团团圆圆,家家户户都共享这份浓浓的幸福。
此时此刻,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地准备晚上的元宵宴席,挑选各式各样的美食,准备丰盛的菜肴和美味的汤圆,以此迎接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
当天正下午,一群群的热烈欢唱跳舞的人们已经开始走上街头,表演着一场场精彩的舞龙舞狮,以示庆贺。
到了晚上,人们三三两两,或者七手八脚,或者赤膀露腰地聚集在一起,共同品味这一年经过了什么事情,感慨万千,庆祝这个新的起点。
元宵节的这一天,充满了浓浓的民俗风情和独特的传统文化。
在这一天,中国的传统佳节习俗千年不变,浓郁的年味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清澈的夜色里,人们向往已久的元宵“感情粽”涌现:年年岁岁,世代相传的元宵佳节,都是父母对子女无尽的关怀和期盼。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所有的父母都会为子女准备一份特别的吃食以示万般关怀与美好祝愿。
有的父母为了孩子,宁愿省下自己的晚饭,把孩子做的最美味的元宵送给世上最爱自己的孩子,表达对子女的无限爱。
元宵“感情粽”,既有美味的口感使得人们满足了口腹之欲,同时也饱含着父母对子女的真挚情谊和深沉的祝福。
元宵佳节承载了无数的文化内涵,团圆的主题更是让这个节日堪称中国的情感节。
团圆是元宵节的主题,亲情友情谊情在这个狂欢的节日中,得到最真挚的体现。
元宵节的夜空中,在明亮的霓虹灯光下,每个人都在分享一份殷切的亲情,这份团圆的温暖之情,浓浓的弥漫在夜空之中。
我国传统节日的著名诗句100句
我国传统节日的著名诗句100句我国传统节日的著名诗句100句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句吧,诗句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那什么样的诗句才算得上是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国传统节日的著名诗句100句,欢迎大家分享。
我国传统节日的著名诗句篇11、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杨万里《寒食上冢》2、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
——杜甫《九日寄岑参》3、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郑谷《菊》4、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
——潘希白《大有·九日》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6、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
——妙信《九日酬诸子》7、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李冠《蝶恋花·春暮》8、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韩偓《夜深》9、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赵鼎《寒食》10、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赵鼎《寒食》11、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赵鼎《寒食》12、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13、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林杰《乞巧》1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15、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皇甫冉《春思》16、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
——周邦彦《琐窗寒·寒食》17、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
——王建《七夕曲》18、琅玕碧,花影弄蜻蜓。
——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19、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陆游《除夜雪》20、双缕绣盘金,平沙油壁侵。
——陈子龙《唐多令·寒食》2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22、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阳关曲》23、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戴复古《除夜》24、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下面对传统节日习俗描述正确的是:()A.寒食禁火、祭祖扫墓、踏青插柳——重阳节B.扫尘守岁、爆竹门神、祭祀神佛、祭奠祖先——清明节
C.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春节
D.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端午节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男子到二十岁时,要束发加冠,行笄礼。
从这天起,男子可以拥有自己的字。
B.寒食节前一两天,有禁火冷食、扫墓悼亡风俗的传统节日是清明节。
C.古人在解说汉字的结构时,归纳出的通行理论是:“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D.传统文字学上,把合体字切分之后产生的部分,左边称为“旁”,右边称为“偏”,这是组成汉字的重要元素。
3.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②飞龙舞凤成夜色伐鼓踏歌皆春声
③靖节排冠归隐去孟生落帽快登临④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A.①七夕②重阳③元宵④中秋
B.①七夕②元宵③重阳④中秋
C.①中秋②重阳③元宵④七夕
D.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
4.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在历代文人笔下曾被反复歌咏,下列诗句内容与节日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
B.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中秋节
C.新莺嘹乱柳烟低,断魂春雨断肠期——清明节
D.空惆怅,谁复吊沅湘——端午节
5.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②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假期又一年。
③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A.①中秋②除夕③端午④元宵B.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
C.①重阳②七夕③端午④元宵D.①重阳②除夕③元宵④中秋
6.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代·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
③宋代·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④宋代·秦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看鹊桥归路。
”
⑤唐代·姚合:“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
”
A.①重阳②元宵③春节④七夕⑤端午
B.①春节②重阳③元宵④冬至⑤清明
C.①重阳②春节③元宵④七夕⑤冬至
D.①元宵②春节③端午④重阳⑤七夕
7.古代诗歌不少诗句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的,下面对这些节日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⑴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⑵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⑷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⑸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嫦娥应断肠。
⑹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⑴\⑵⑷\⑶\⑸⑺\⑹\⑻ B.⑴⑹\⑶\⑵⑻\⑷⑺\⑸
C.⑴\⑷\⑶\⑵⑻\⑸⑹\⑺ D.⑴\⑶\⑵⑷⑻\⑸⑺\⑹
8.下列诗句的内容与括号中所列的传统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B.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七夕)C.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中秋)D.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10.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春节习俗的一项是
A.儿童却立避其锋,当街击地雷霆吼。
B.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屠。
D.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11.中国古代诗词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密切的联系,请指出下列诗句中的传统节日。
(4分)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2.下列诗句对应传统节日正确的一项是()
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③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④此生长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A. ①元宵节②端午节③中秋节④七夕
B. ①端午节②中秋节③七夕④元宵节
C. ①中秋节②七夕③元宵节④端午节
D. ①元宵节②端午节③七夕④中秋节
学习-----好资料
参考答案
1.D
2.C
3.B
4.B
5.C
6.A
7.A
8.C
9.A
10.D
11.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端阳)重阳节(重九)(每空1分)1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