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裂变和聚变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裂变、聚变(教学设计)

高三物理:裂变、聚变(教学设计)

新修订高中物理教学教案物理教案( Physical Lesson Plans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高三物理:裂变、聚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重核的裂变和链式反应.2.知道什么是聚变.3.知道核反应堆和核电站。

4、通过介绍我国核电站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通过介绍放射性污染和防护,进行环保教育。

6、了解聚变反应的特点,知道可控热核反应。

7、知道热核反应的区别及优越性。

8、通过介绍我国在可控热核反应方面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题引入1、核反应有些释放能量,有些吸收能量,人们想利用核能,当然必须选那些释放核能的核反应。

什么样的核反应能释放核能呢?利用天然放射性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行吗?例如u 238在α衰变时放出的α粒子具有4.18mev的能量,但它的半衰期很长,达4.49亿年,衰变非常缓慢,功率太小。

利用人工转变行吗?例如①可放出能量5.6mev;②可放出能量4.8mev;但粒子击中原子核的概率太低,只有百万分之一、二。

实在得不偿失!有哪些核反应才真正具有实用价值呢?2、说明有些重核分裂成中等质量的核,有些轻核结合成中等质量的核都能发生质量亏损放出巨大能量。

物理学中,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叫裂变,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叫聚变。

本节(包括课本第六节、第七节)介绍裂变和聚变。

重难点分析1、裂变和聚变精确的研究表明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质量跟原子序数的关系,如人教社教材中图24-11所示,这个图线是解释那些核反应释放能量的根据。

这个图线表达了原子核组成的重要规律。

按图线分析可知,怎样的反应有质量亏损是释放能量的,从而明确:裂变是重核分裂为质量较小的核,释放核能的反应;聚变是轻核结合为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2、铀核的裂变铀核的裂变,一般分裂为两个中等质量的核,叫二分裂,产物是多种多样的,一种典型的反应如下述核反应方程所示:(也有三分裂、四分裂现象,但出现的概率极低,约为二分裂的千分之三和万分之三。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件-裂变和聚变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件-裂变和聚变
熱核反應和裂變反應相比較,具有許多優越性。
❖ 能用於熱核反應的原料極其豐富,裂變的原料比較稀缺; ❖ 反應物質量相同的情況下聚變放出的能量比裂變多; ❖ 熱核反應後的遺留物對環境污染小,這一點裂變無法相比。
現在的技術還不能控制熱核反應。 問題有: 1、地球上沒有任何容器能夠經受 如此高的溫度; 2、如何約束聚變所需的燃料;
235 92
U+
1 0
n
→15461Ba
+
92 36
Kr+310
n
mu 390 .3139 1027 kg mn 1.6749 10 27 kg
mBa 234 .0016 10 27 kg mkr 152 .6047 10 27 kg
求:(1)該核反應釋放的能量 (2)平均每個核子釋放的能量
原子彈
在山田須磨子(一位當年的爆炸目擊 者)的一幅畫:在遙遠的廣島上空, 原子彈爆炸後發出彩虹一般絢麗的光 芒。
倒塌的鋼架結構建築物
廣島紅十字醫院裏,一個嚴重 燒傷的學生仰面躺在一張草席 上。他的五官幾乎全被原子彈 爆炸產生的熱浪抹掉了。四天 後他死了。
原子彈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蘑菇雲發展圖
氘核
“原子彈之父” 奧本海默在核爆觀測站裏感到十 分震驚,他想起了印度一首古詩:“漫天奇光異彩, 有如聖靈逞威,只有一千個太陽,才能與其爭 輝.我是死神,我是世界的毀滅者.”
原子彈
美國原子彈突襲廣島和長崎造成了巨大的毀 傷.在長崎投擲的原子彈爆炸後形成的蘑菇狀雲 團,爆炸產生的氣流、煙塵直沖雲天,高達12英 里多.廣島市區80%的建築化為灰燼,64000人喪 生,72000人受傷,傷亡總人數占全市總人口的 53%.長崎市60%的建築物被摧毀,傷亡86000人, 占全市37% .

高考物理知识点聚变裂变

高考物理知识点聚变裂变

高考物理知识点聚变裂变高考物理知识点:聚变与裂变高考物理考试中,聚变和裂变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它们分别指的是核反应中的两种不同过程,对能量的转化和利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详细讨论聚变和裂变的概念、原理以及应用。

一、聚变聚变是指将两个或多个轻核聚合成一个更重的核的过程。

在太阳内部,恒星核心的极端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氢核通过聚变反应转化为氦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这种过程也可以利用在人造核聚变中,比如实验性的热核聚变反应堆。

人类追求掌握聚变技术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

而这种技术的发展,将为我们提供廉价且无污染的能源,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对于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

然而,迄今为止,实现可控的核聚变还面临诸多挑战,至今尚未实现商业化生产。

二、裂变裂变是指将一个重核分裂成两个轻核的过程。

在裂变过程中,释放出的中子可以引起其他核的裂变,形成连锁反应。

这种连锁反应产生的能量,被用来驱动核反应堆或核弹等。

核裂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军事和能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核反应堆利用核裂变产生的热能将水转化为蒸汽,进而带动涡轮机发电。

这是一种清洁的能源转化方式,目前已经在一些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核裂变技术也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核材料的泄漏、意外事故以及核废料的处理等问题都需要严密的控制与管理。

因此,在核能利用过程中,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三、聚变与裂变的对比聚变和裂变在核反应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远远高于裂变反应,但实现可控的聚变技术难度更大。

相比之下,裂变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与之相伴随的是核废料处理和安全保障等问题。

同时,聚变和裂变在能源产生上有着不同的应用前景。

聚变提供了无限可获得的能源潜力,但目前尚未突破技术难关。

而裂变则成为了一种主要的清洁能源转化方式,但需引起对于核安全与废料处理的关注。

综上所述,聚变和裂变是高考物理考试中涉及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以及相关的原理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核能和核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聚变-裂变

聚变-裂变

聚变-裂变
聚变-裂变是两种不同的核反应过程。

核聚变是指将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核聚变反应需要非常高的温度和压力才能发生,通常需要在恒星内部或特殊的实验室设备中进行。

核聚变反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产生方式,被认为是未来的一种重要能源来源。

裂变是指将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更多较轻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裂变反应通常需要使用中子来引发,并且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废物。

裂变反应是目前核电站和核武器中使用的主要能源产生方式。

核聚变和裂变是两种不同的核反应过程,它们产生能量的方式和条件都不同。

核聚变被认为是一种更清洁、更可持续的能源产生方式,但目前仍需要克服许多技术和工程挑战才能实现商业化应用。

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关系

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关系

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关系区别是原理不同、起源不同,1、核裂变:核裂变,又称核分裂,是指由重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

2、核聚变:核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在一定条件下,只有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下才能让核外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让两个原子核能够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

原理不同1、核裂变裂变释放能量是与原子核中质量一能量的储存方式有关。

从最重的元素一直到铁,能量储存效率基本上是连续变化的,所以,重核能够分裂为较轻核的任何过程在能量关系上都是有利的。

如果较重元素的核能够分裂并形成较轻的核,就会有能量释放出来。

然而,很多这类重元素的核一旦在恒星内部构成,即使在构成时建议输出能量,它们却是很平衡的。

不稳定的重核,比如说铀-的核,可以自发性核裂变。

快速运动的中子撞击不稳定核时,也能触发裂变。

由于裂变本身释放分裂的核内中子,所以如果将足够数量的放射性物质如铀-堆在一起,那么一个核的自发裂变将触发近旁两个或更多核的裂变,其中每一个至少又触发另外两个核的裂变,依此类推而发生所谓的链式反应。

这就是称作原子弹和用作发电的核反应堆通过THF1的缓慢方式的能量释放出来过程。

2、核聚变核聚变,即轻原子核融合变成较轻原子核时释出非常大能量。

因为化学就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共同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而核聚变就是出现在原子核层面上的,所以核聚变不属于化学变化。

三、起源不同1、核裂变莉泽·迈特纳和奥托·哈恩同为德国柏林威廉皇帝研究所的研究员。

做为放射性元素研究的一部分,安特纳和哈恩曾经努力奋斗多年缔造比铀轻的原子。

用游离质子炮击铀原子,一些质子可以撞击到铀原子核,并黏在上面,从而产生比铀轻的元素。

这一点看上去显而易见,却一直没有能够顺利。

他们用其他重金属测试了自己的方法,每次的反应都不出所料,一切都按莉泽的物理方程式所描述的发生了。

可是一到铀,这种人们所知的最重的元素,就行不通了。

高三物理裂变和聚变

高三物理裂变和聚变

裂变和聚变★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核裂变的概念,知道重核裂变中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知道什么是链式反应。

3.会计算重核裂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4.知道什么是核反应堆。

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了解核电站及核能发电的优缺点。

5.了解聚变反应的特点及其条件.6.了解可控热核反应及其研究和发展.7.知道轻核的聚变能够释放出很多的能量,如果能加以控制将为人类提供广阔的能源前景。

★教学过程重核裂变(一)引入新课教师:大家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美国于1945年8月6日、9日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上空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刹那间,这两座曾经十分美丽的城市变成一片废墟.大家还知道目前世界上有少数国家建成了许多核电站,我国也相继建成了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等。

我想,现在大家一定想知道原子弹爆炸及核发电的原理,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裂变,通过学习,大家就会对上述问题有初步的了解。

播放VCD光碟,展示原子弹爆炸的过程及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惨景的片段。

学生:观看原子弹爆炸的过程,并形成裂变能放出巨大能量的初步认识。

点评:激发起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为下一步进行教学活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进行新课1.核裂变(fission )提问:核裂变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阅读课本核裂变部分内容,分小组讨论。

每一小组由一位同学陈述小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回答: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的反应,称为裂变。

教师总结: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裂变。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核裂变都能放出核能?让学生阅读有关核子平均质量有补充材料。

分小组讨论。

每一小组由一位同学陈述小组讨论的结果。

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相应的质量叫做临界质量。

(4)裂变反应中的能量的计算。

裂变前的质量:27103139.390-⨯=U m kg ,27106749.1-⨯=n m kg裂变后的质量:27100016.234-⨯=Ba m kg ,27106047.152-⨯=Kr m kg ,27100247.53-⨯=n m kg , 学生计算:质量亏损:27103578.0-⨯=∆m kg ,28272)100.3(103578.0⨯⨯⨯=∆=∆-mc E J =201MeV知识总结: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做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最新高中物理精品课件(完美版)核裂变与核聚变

最新高中物理精品课件(完美版)核裂变与核聚变

• 莉泽· 迈特纳(Lise Meitner)和奥多· 哈恩(Otto Hahn)同为 德国柏林威廉皇帝研究所(Kaiser Wilhelm Institute)的研究员。 作为放射性元素研究的一部分,迈特纳和哈恩曾经奋斗多年创造比 铀重的原子(超铀原子)。用游离质子轰击铀原子,一些质子会撞 击到铀原子核,并粘在上面,从而产生比铀重的元素。这一点看起 来显而易见,却一直没能成功。 • 他们用其他重金属测试了自己的方法,每次的反应都不出所 料,一切都按莉泽的物理方程式所描述的发生了。可是一到铀,这 种人们所知的最重的元素,就行不通了。整个20世纪30年代,没人 能解释为什么用铀做的实验总是失败。 • 从物理学上讲,比铀重的原子不可能存在是没有道理的。但 是,100多次的试验,没有一次成功。显然,实验过程中发生了他 们没有意识到的事情。他们需要新的实验来说明游离的质子轰击铀 原子核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 最后,奥多想到了一个办法:用非放射性的钡作标记,不断 地探测和测量放射性的镭的存在。如果铀衰变为镭,钡就会探测到。 • 他们先进行前期实验,确定在铀存在的条件下钡对放射性镭 的反应,还重新测量了镭的确切衰变速度和衰变模式。这花了他们 三个月的时间。
• 裂变释放能量是因为原子核中质量-能量的储存方式以铁及相关元素(见核合成)的核 的形态最为有效。从最重的元素一直到铁,能量储存效率基本上是连续变化的,所以, 重核能够分裂为较轻核(到铁为止)的任何过程在能量关系上都是有利的。如果较重元素的 核能够分裂并形成较轻的核,就会有能量释放出来。然而,很多这类重元素的核一旦在 恒星内部形成,即使在形成时要求输入能量(取自超新星爆发),它们却是很稳定的。不稳 定的重核,比如铀-235的核,可以自发裂变。快速运动的中子撞击不稳定核时,也能触 发裂变。由于裂变本身释放分裂的核内中子,所以如果将足够数量的放射性物质(如铀235)堆在一起,那么一个核的自发裂变将触发近旁两个或更多核的裂变,其中每一个至 少又触发另外两个核的裂变,依此类推而发生所谓的链式反应。这就是称之为原子弹(实 际上是核弹)和用于发电的核反应堆(通过受控的缓慢方式)的能量释放过程。对于核弹, 链式反应是失控的爆炸,因为每个核的裂变引起另外好几个核的裂变。对于核反应堆, 反应进行的速率用插入铀(或其他放射性物质)堆的可吸收部分中子的物质来控制,使得平 均起来每个核的裂变正好引发另外一个核的裂变。 • 核裂变所释放的高能量中子移动速度极高(快中子),因此必须通过减速,以增加 其撞击原子的机会,同时引发更多核裂变。一般商用核反应堆多使用慢化剂将高能量中 子速度减慢,变成低能量的中子(热中子) 。商营核反应堆普遍采用普通水、石墨和较昂 贵的重水作为慢化剂。 • 核裂变是一个原子核分裂成几个原子核的变化。只有一些质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像 铀、钍等才能发生核裂变。这些原子的原子核在吸收一个中子以后会分裂成两个或更多 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放出二个到三个中子和很大的能量,又能使别的原子核接着 发生核裂变……,使过程持续进行下去,这种过程称作链式反应。原子核在发生核裂变 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称为原子核能,俗称原子能。1克铀235完全发生核裂变后放出的 能量相当于燃烧2.5吨煤所产生的能量。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是氢弹,就是利用核 聚变来发挥作用的。核聚变的过程与核裂变相反,是几个原子核聚合成一个原子核的过 程。只有较轻的原子核才能发生核聚变,比如氢的同位素氘、氚等。核聚变也会放出巨 大的能量,而且比核裂变放出的能量更大。太阳内部连续进行着氢聚变成氦过程,它的 光和热就是由核聚变产生的。

2022-2023年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3 第5章原子核第4节核裂变与核聚变

2022-2023年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3 第5章原子核第4节核裂变与核聚变
放射性物质的泄漏,以避免射线对人体的伤害
和放射性物质对水源、空气和工作场所造成放
射性污染。
为此,在反应堆的外面需要修建很厚的水
泥层,用来屏蔽裂变产物放出的各种射线。核
反应堆中的核废料具有很强的放射性,需要装
入特制的容器,深埋地下。
三、核聚变
1.核聚变: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核反应叫作核聚变。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裂变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上述裂变中,裂变后的总质量小于裂
变前的总质量,质量亏损:∆ = 0.3578 × 10−27 kg。
释放出的能量为:∆ = ∆ 2 = 201MeV。
一、核裂变的发现
2.铀核的裂变
1kg铀235全部裂变时放出的能量就相当于2800t标准煤完全燃烧时释
用于减小中子的速度。
控制棒:镉棒,用于吸收中子,
控制核反应的快慢。
二、反应堆与核电站
第一回路中的水被泵压入反应堆,通过堆
芯时核反应放出的热使水的内能增加,水温升
高,进入热交换器后,把热量传给第二回路的
水,然后又被泵压回反应堆里。
在热交换器内,第二回路中的水被加热生
成高温高压蒸汽,驱动汽轮机运转。
建造核电站时需要特别注意防止放射线和
进行。这样,释放的核能就可以为人类的和
平建设服务。其实,在第一个原子弹制成以
前,科学家们已经实现了核能的可控释放。
1942年,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就主
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称为“核反应堆”的
装置,首次通过可控制的链式反应实现了核
能的释放。
二、反应堆与核电站

高中物理选修1-2:3.4 裂变和聚变

高中物理选修1-2:3.4 裂变和聚变

一二三
三、裂变与聚变的比较 1.原理不同 重核的裂变是重核裂变成几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而聚变是几个 轻核聚变(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 2.放出能量的多少不同 聚变比裂变能放出更多的能量。
一二三
3.“燃料”的丰富程度不同 聚变所需要的“燃料”——氘在地球上非常丰富,1 L海水中大约 有0.03 g氘,如果用来进行热核反应,放出的能量约和燃烧300 L汽油 相当;而裂变燃料——铀在地球上储量有限,尤其是用于核裂变的 铀235,在铀矿中仅占0.7%,相比起来聚变的燃料——氘要丰富得多, 我国是一个“贫铀”国家,贮藏量不多。 4.两种反应的可控制性不同 裂变反应速度可以比较容易地进行人工控制,因此,现在国际上 的核电站都是利用裂变放出能量;而聚变反应的可控制性比较困难,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积极研究可控热核反应的理论和技术。
触类旁通完成如下核裂变反应方程
235 92
U+10n→3985
Sr+15349Xe
+
2
答案:10n
类型一 类型二
类型二 计算核聚变中释放的核能
【例题 2】 热核反应所进行的聚变过程是 12H + 13H → 24He +
10n, 反应原料氘( 12H)富存于海水中, 而氚( 13H)是放射性元素,
了反应,所以该核聚变中的质量亏损
Δm=
������ ������2
=
5×5.6×10-13 (3×108)2
kg=3.1×10-29
kg。
答案: (1)10n
4 2
He
(2)3.1×10-29 kg
类型一 类型二
题后反思和一切核反应一样,求核聚变中释放的核能,首先要正确 写出聚变方程,求出反应中的质量亏损,利用ΔE=Δmc2求得反应中 释放的核能。

高中物理选修三 新教材 学习笔记第5章 4 核裂变与核聚变

高中物理选修三 新教材 学习笔记第5章 4 核裂变与核聚变

4核裂变与核聚变[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核裂变、核聚变和链式反应,知道链式反应和核聚变的条件.2.会书写核裂变和核聚变方程,会利用质量亏损计算核裂变和核聚变产生的核能.3.了解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知道如何控制核反应的速度.一、核裂变的发现1.核裂变:铀核在被______轰击后分裂成两块质量差不多的碎块,这类核反应定名为核裂变.2.铀核裂变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其产物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典型的反应是235 92U+10n→144 56Ba +8936Kr+________.3.链式反应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后,裂变释放的中子继续与其他重核发生反应,引起新的核裂变,使核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这样的过程叫作核裂变的________反应.4.临界体积和临界质量:核裂变物质能够发生________反应的________体积叫作它的临界体积,相应的质量叫作临界质量.二、反应堆与核电站1.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施是__________,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核燃料:________.(2)慢化剂:________、________和普通水(也叫轻水).(3)控制棒:为了调节中子数目以控制反应速度,还需要在铀棒之间插进一些镉棒,它吸收________的能力很强,当反应过于激烈时,将镉棒插入______一些,让它多吸收一些________,链式反应的速度就会慢一些,这种镉棒叫作________.2.工作原理核燃料发生________释放的能量使反应区温度升高,水或液态的金属钠等流体在反应堆内外____________,把反应堆内的________传输出去,用于________,同时也使反应堆冷却.3.核污染的处理在反应堆的外面需要修建很厚的__________,用来屏蔽裂变产物放出的各种射线.核废料具有很强的____________,需要装入特制的容器,____________.三、核聚变1.定义:两个________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核反应叫作核聚变.2.核反应方程:21H+31H→42He+10n+17.6 MeV.3.条件:使轻核的距离达到________ m以内.方法:加热到很高的________.4.宇宙中的核聚变:太阳能是太阳内部的氢核________成氦核释放的______能.5.人工热核反应:______弹.首先由化学炸药引爆________弹,再由________弹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引发热核爆炸.6.核聚变与核裂变的比较(1)优点:①轻核聚变产能________;②地球上核聚变燃料氘储量________,而氚可利用锂来抽取,足以满足核聚变的需要;③轻核聚变更为安全、清洁.(2)缺点:核聚变需要的温度太______,地球上没有任何容器能够经受如此高的温度.解决方案:______约束和________约束.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铀块的质量大于或等于临界质量时链式反应才能不停地进行下去.()(2)中子的速度越快,越容易发生铀核裂变.()(3)核聚变反应中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比裂变时小一些.()(4)核聚变主要用在核武器上,那就是原子弹.()2.下面是铀核裂变反应中的一个:235 92U+10n→136 54Xe+9038Sr+1010n.已知铀235的质量为235.043 9 u,中子质量为1.008 7 u,氙136的质量为135.907 2 u,锶90的质量为89.907 7 u,则此核反应中释放的总能量是多少?(1 u相当于931.5 MeV的能量)一、核裂变及链式反应导学探究如图为铀核裂变示意图.(1)铀核裂变是如何发生的?试写出一种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2)只要有中子轰击铀块就可以产生链式反应吗?知识深化1.典型的核裂变方程(1)235 92U+10n→139 54Xe+9538Sr+210n(2)235 92U+10n→144 56Ba+8936Kr+310n2.核能的释放由于重核的核子的平均质量大于中等质量原子核的核子的平均质量,因此,铀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时,会发生质量亏损,释放核能.3.链式反应发生的条件(1)铀块的体积大于或等于临界体积.(2)有足够浓度的铀235.(3)有足够数量的慢中子.4.核裂变反应的能量大小铀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发生质量亏损,所以放出能量.一个铀235核裂变时释放的能量如果按200 MeV估算,1 kg铀235 全部发生核裂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 800 t标准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化学能.考向1对核裂变的理解例1(2021·大名县高二月考)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座具有第四代核电特征的核电站.核反应堆是核电站的心脏,它是通过可控链式核裂变反应来实现核能利用的.一个235 92U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核裂变反应,其核反应方程为235 92U+1n→y x Sr+139 54Xe+31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反应方程中Sr的质子数为56B.核反应方程中Sr的中子数为56C.因为核裂变释放能量,139 54Xe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应比235 92U原子核的小D.因为核裂变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核裂变后的总核子数减少考向2核裂变产生核能的计算例2铀核裂变的许多核反应中的其中一个是235 92U+10n→141 56Ba+9236Kr+310n.(1)试计算一个铀235原子核裂变后释放的能量(235 92U、141 56Ba、9236Kr、10n的质量分别为235.043 9 u、140.913 9 u、91.897 3 u、1.008 7 u,1 u相当于931.5 MeV能量);(2)1 kg铀235原子核发生上述裂变时能放出多少核能?这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煤释放的能量?(煤的热值为2.94×107 J/kg)二、核电站1.核电站的主要部件及作用组成部分材料作用裂变材料(核燃料) 浓缩铀提供核燃料减速剂(慢化剂) 石墨、重水或普通水(也叫轻水)使裂变产生的快中子减速控制棒镉棒吸收中子,控制反应速度热交换器水或液态的金属钠传输热量防护层厚水泥层防止放射线泄漏,对人体及其他生物体造成伤害2.核电站发电的优点(1)消耗的核燃料少.(2)作为核燃料的铀、钍等在地球上可采用储量大,所能提供的能量大.(3)对环境的污染要比火力发电小.例3如图是慢中子反应堆的示意图,下列对该反应堆的说法正确的是()A.铀235容易吸收快中子后发生裂变反应B.快中子跟慢化剂的原子核碰撞后能量减少,变成慢中子,慢中子容易被铀235俘获而引起裂变反应C.控制棒由镉做成,当反应过于激烈时,使控制棒插入浅一些,让它少吸收一些中子,链式反应的速度就会慢一些D.要使裂变反应更激烈一些,应使控制棒插入深一些,使大量快中子碰撞控制棒后变成慢中子,链式反应的速度就会快一些三、核聚变导学探究为什么实现核聚变要使聚变的燃料加热到几百万开尔文的高温?知识深化1.聚变发生的条件:要使轻核发生聚变,必须使轻核间的距离达到核力发生作用的距离10-15 m 以内,这要克服原子核间巨大的库仑斥力作用,使轻核具有足够大的动能.要使原子核具有足够大的动能,有一种方法就是给它们加热,使物质达到几百万开尔文的高温.2.轻核聚变是释放能量的反应:从比结合能的图线看,轻核聚变后比结合能增加,因此聚变反应是一个释放能量的反应.3.聚变方程21H+31H→42He+10n+17.6 MeV.4.重核裂变与轻核聚变的区别重核裂变轻核聚变放能原理重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放出核能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放出核能放能多少聚变反应比裂变反应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要大3~4倍考向1对核聚变的理解例4(2021·胶州市高二期末)中国的“人造太阳”,又称东方超环,全称是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是中国新一代先进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2021年5月28日,中国的“人造太阳”实现了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刷新了世界纪录.所谓“人造太阳”,就是在地球上模拟太阳内部发生的核聚变反应,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其内部发生的一种核聚变反应方程为21H+21H→X+1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产物X为42HeB.核聚变后的产物X的比结合能小于21H的比结合能C.可控的人工轻核聚变与核裂变相比更为安全、清洁D.要实现核聚变,需要将轻核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使它们具有足够的动能克服核力作用而碰撞结合在一起考向2核聚变产生核能的计算例5(2021·苏州市高二期中)两个氘核结合成一个氦核,已知氘核质量为2.014 u,氦核质量为4.002 u.(1)写出相应的核反应方程;(2)求出1 kg氘完全结合成氦时可以释放出的能量.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为6.0×1023 mol-1,氘核的摩尔质量为2 g/mol,1 u相当于931.5 MeV的能量(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针对训练(2022·平顶山市第一中学开学考试)已知氘核的平均结合能为1.1 MeV,氦核的平均结合能为7.1 MeV,则两个氘核结合成一个氦核时()A.释放出4.9 MeV的能量B.吸收4.9 MeV的能量C.吸收24.0 MeV的能量D.释放出24.0 MeV的能量。

高考物理复习:裂变、聚变

高考物理复习:裂变、聚变

高考物理复习:裂变、聚变100年前,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打出了质子.后来,人们用α粒子轰击6028Ni 核也打出了质子:460621228291He+Ni Cu+H X →+;该反应中的X 是______(选填“电子”“正电子”或“中子”).此后,对原子核反应的持续研究为核能利用提供了可能.目前人类获得核能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选填“核衰变”“核裂变”或“核聚变”).【答案】 (1). 中子 (2). 核裂变【解析】【详解】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得:X 应为:10n 即为中子,由于衰变是自发的,且周期与外界因素无关,核聚变目前还无法控制,所以目前获得核能的主要方式是核裂变;1..链式反应中,重核裂变时放出的可以使裂变不断进行下去的粒子是 ( )A .质子B .中子C .β粒子D . α粒子【答案】B【解析】重核的裂变需要中子的轰击,在链式反应中,不断放出高速的中子使裂变可以不断进行下去,B 项正确。

2.铀是常用的一种核燃料,若它的原子核发生了如下的裂变反应:n 2n U 101023592++→+b a 则a+b 可能是 A .Kr Xe 933614054+ B .Kr Ba 923614156+ C .Sr Ba 933814156+ D .Sr Xe 493814054+答:D解析: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选D 。

3.铀核裂变是核电站核能的重要来源,其一种裂变反应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上述裂变反应中伴随着中子放出B .铀块体积对链式反应的发生无影响C.铀核的链式反应可人工控制D.铀核的半衰期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答:AC解析:由铀核裂变可知AC 正确,B 错误,铀核的半衰期与物理、化学变化无关,故D 错误。

4.铀核可以发生衰变和裂变,铀核的 ( C )(A )衰变和裂变都能自发发生(B )衰变和裂变都不能自发发生(C )衰变能自发发生而裂变不能自发发生(D )衰变不能自发发生而裂变能自发发生解析:铀是天然放射性元素,所以铀核的衰变能自发发生,而铀核的裂变是人工实现的,是用中子轰击铀核实现的,所以铀核的裂变不能自发发生,故A 、B 、D 错误,C 正确。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核裂变与核聚变【精品课件】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核裂变与核聚变【精品课件】
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与氚的聚变,不是任意两个原子核都能发生
核聚变,B错误;两个轻核发生聚变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时,放出巨大的能
量,根据E=mc2可知,聚变反应中存在质量亏损,则总质量较聚变前减少,
C错误;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过程中要释放能量,核子的平均质
量减少,核子的比结合能增加,D正确。
1个U235发生裂变亏损质量:
Δm = (mu+ mn) - (mBa+mKr+3mn)= 0.3578×10-27kg
1个U235发生裂变释放的能量:ΔE= ∆ = ∆ × . =200.55MeV
1kg铀中含有的铀核数为:
N
1000
1000
NA
6.02 10 23 2.562 10 24
【例题4】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经过核反应后生成一个氦核和一个中子,同时放出一
个γ光子。已知氘核、氚核、中子、氦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m3、m4,普朗克常量
为h,真空中的光速为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这个反应的核反应方程是 21H+31H→42He+10n+γ
B.这个核反应既不是聚变反应也不是裂变反应
2
1
H 21 H 31 H 11 H
要使轻核发生核聚变,必须使它们的距离达到10-15 m以内,核力才能起作用。由于
原子核都带正电,要使它们接近到这种程度,必须克服巨大的库仑斥力。也就是说,
原子核要有很大的动能才会“撞”到一起。什么办法能使大量原子核获得足够的动
能而发生核聚变呢?
⑴用加速器加速原子核
利用磁场来约束参加反应的物质。
托卡马克装置
中国科学院的环流器装置
⑵惯性约束
由于聚变反应的时间非常短,聚变物质因自身的惯性还来不及扩散

高中物理 第5节裂变和聚变

高中物理 第5节裂变和聚变

4、聚变反应:由H H He n
2 1 3 1 4 2 1 0
2 2
1 1 2 0
E m c (m 2 H m3 H ) (m 4 He m 1 n) c
⑴聚变反应的特点: ①和核裂变相比,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更多 ②聚变反应的材料丰富 ③聚变反应的产物基本上是稳定的核,没有放射性 因此安全、无污染。
3、核裂变链式反应
⑴铀核的裂变: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 裂变方程:
235 92
2
U n Kr Ba 3 n
1 0 92 36 141 56 1 0
2
E m c (mU mn) (mKr mBa 3 mn) c
⑵链式反应:一个核的裂变引发更多的核发生裂变,使裂变不断持 续下去,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⑶临界体积: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 ⑷核反应堆: ①燃料:浓缩铀235 ②减速剂:使快中子减速为慢中子(石墨、水) ③控制棒:能吸收慢中子,控制反应速度(镉棒)
第五节
裂变与聚变
1、核聚变:两个比铁轻的轻核聚合成一个较重的核时, 会释放能量,这种核反应叫做核聚变 2、核裂变:比铁重的一个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时会 释放能量,这种核反应叫做核裂变 为什么轻核聚变会释放能量? 因为中等大小的核的平均结合能一般较大,因此,无 论是轻核聚变还是重核裂变都会发生质量亏损。
⑵受控热核反应:人为地控制反应速度,在极高温下 发生的聚变反应

人教版选修1《裂变和聚变》说课稿

人教版选修1《裂变和聚变》说课稿

人教版选修1《裂变和聚变》说课稿一、教材简介《裂变和聚变》是人教版选修1中的一篇科普文章,主要介绍了核裂变和核聚变这两种不同的核反应方式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以及核能在能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文章,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概念及其区别;•理解核反应的基本过程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掌握核能的定义、特点以及相关术语的基本含义;•能够分析和比较核裂变和核聚变在能源开发中的优缺点。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利用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核能的相关知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认识到不同能源的利弊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核裂变和核聚变的概念及其区别;•核反应的基本过程及其在能源开发中的应用;•核能在能源领域的优缺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学生对核反应的过程和能源利用的理解;•如何引导学生思考能源开发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学生自主思考和分享•向学生提问:“你对核能有什么了解?你认为核能在能源领域的地位如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并互相分享观点。

2. 导入讨论•向学生展示一些能源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能源的特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3. 提出问题,开展学习•在引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提出核裂变和核聚变这两种核反应方式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裂变和聚变》这篇文章,查找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4. 小组讨论和展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就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应用及优缺点展开讨论,并准备小组报告。

5. 小组展示和总结•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论。

高中物理公开课优质课件精选——原子核裂变与聚变

高中物理公开课优质课件精选——原子核裂变与聚变
92
+01
n
141 56
Ba
+ 92 36
Kr
+
301 n
mU = 390.3139 10-27 kg; mn = 1.6749 ×10-27 kg
mBa = 234.0016 ×10-27 kg; mkr = 152.6047 ×10-27 kg
求:该核反应释放能量;
亏损质量:Δm = (mu+ mn) - (mBa+mKr+3mn)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一、重核裂变
原子弹是利用链式反应制造的大规模杀伤性核武器。
邓稼先
钱学森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颗核导弹爆炸成功, 首次实现了“两弹结合”。
二、核电站
和平利用核能, 服务人类社会。
二、核电站
1.核反应堆
吸收中子、控制速度
石墨、重水 快中子变为慢中子
1、裂变物质的体积大于临界体积 2、有足够浓度的铀235 3、有足够数量的慢中子
一、重核裂变
原子弹是利用链式反应制造的大规模杀伤性核武器。
枪式原子弹
内爆式原子弹
一、重核裂变
原子弹是利用链式反应制造的大规模杀伤性核武器。
1945年被美国原子弹轰炸后的日本广岛。
一、重核裂变
原子弹是利用链式反应制造的大规模杀伤性核武器。
三、核聚变
氢弹是利用核聚变制造的大规模杀伤性核武器。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E 17.59MeV
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在3MeV以上,比裂变反应中平均每个 核子放出的能量大3~4倍。
三、核聚变
3.发生条件: 两个原子核的距离接近10-15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裂变和聚变★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核裂变的概念,知道重核裂变中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知道什么是链式反应。

3.会计算重核裂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4.知道什么是核反应堆。

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了解核电站及核能发电的优缺点。

5.了解聚变反应的特点及其条件.6.了解可控热核反应及其研究和发展.7.知道轻核的聚变能够释放出很多的能量,如果能加以控制将为人类提供广阔的能源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应用教学图像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培养学生归纳与概括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激情,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通过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2.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和平利用核能及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3.确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变化过程必然遵循能量守恒的观点。

★教学重点1.链式反应及其释放核能的计算。

2.重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3. 聚变核反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1、通过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的关系,推理得出由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质量数较小的原子核释放能量这一结论。

2、聚变反应的条件。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重核裂变(一)引入新课教师:大家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美国于1945年8月6日、9日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上空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刹那间,这两座曾经十分美丽的城市变成一片废墟.大家还知道目前世界上有少数国家建成了许多核电站,我国也相继建成了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等。

我想,现在大家一定想知道原子弹爆炸及核发电的原理,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裂变,通过学习,大家就会对上述问题有初步的了解。

播放VCD 光碟,展示原子弹爆炸的过程及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惨景的片段。

学生:观看原子弹爆炸的过程,并形成裂变能放出巨大能量的初步认识。

点评:激发起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为下一步进行教学活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进行新课1.核裂变(fission )提问:核裂变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阅读课本核裂变部分内容,分小组讨论。

每一小组由一位同学陈述小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回答: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的反应,称为裂变。

教师总结: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裂变。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核裂变都能放出核能?让学生阅读有关核子平均质量有补充材料。

分小组讨论。

每一小组由一位同学陈述小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回答:只有核子平均质量减小的核反应才能放出核能。

点评: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式学习的能力。

知识总结:不是所有的核反应都能放出核能,有的核反应,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反应前的质量大,这样的核反应不放出能量,反而在反应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能量。

只有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能放出大量的能量。

点评:个人及小组的竞争,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2、铀核的裂变(1)铀核的裂变的一种典型反应。

提问:铀核的裂变的产物是多样的,最典型的一种核反应方程式是什么样的?让学生阅读课本核裂变部分内容分小组讨论每一小组由一位同学陈述小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回答:2351141921920563603U n Ba Kr n +→++(2)链式反应:提问:链式反应〔chain reaction 〕是怎样进行的?学生回答:这种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做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点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基本正确即可。

(3)临界体积(临界质量):提问:什么是临界体积(临界质量)?学生回答:通常把裂变物质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相应的质量叫做临界质量。

(4)裂变反应中的能量的计算。

裂变前的质量:27103139.390-⨯=U m kg ,27106749.1-⨯=n m kg裂变后的质量:27100016.234-⨯=Ba m kg ,27106047.152-⨯=Kr m kg ,27100247.53-⨯=n m kg , 学生计算:质量亏损:27103578.0-⨯=∆m kg ,28272)100.3(103578.0⨯⨯⨯=∆=∆-mc E J =201MeV知识总结: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做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裂变物质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

铀核裂变的产物不同,释放的能量也不同。

3、核电站提问:核核反应堆各组成部分在核反应中起什么作用?让学生阅读课本核电站部分内容,分小组讨论。

每一小组由一位同学陈述小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回答:铀棒由浓缩铀制成,作为核燃料。

学生回答:控制棒由镉做成,用来控制反应速度。

学生回答:减速剂由石墨、重水或普通水(有时叫轻水)做成,用来跟快中子碰撞,使快中子能量减少,变成慢中子,以便让U235俘获。

学生回答:冷却剂由水或液态的金属钠等流体做成,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确保反应堆的安全。

学生回答:水泥防护层用来屏蔽裂变产物放出的各种射线,防止核辐射。

教师(提问):核能发电的优点、缺点?学生回答:优点:①污染小;②可采储量大;③比较经济。

缺点:①一旦核泄漏会造成严重的核污染;②核废料处理困难。

点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基本正确即可。

教师(补充):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秦山二期、大亚湾二期是压水堆,秦山三期是沸水堆。

4、例题例题1、下列核反应中,表示核裂变的是( )A 、238234492902U Th He →+B 、14140671C N e -→+C 、2351141921920563603U n Ba Kr n +→++D 、941214260Be He C n +→+分析:核反应中有四种不同类型的核反应,它们分别是衰变、人工转变、重核裂变、轻核聚变。

其中衰变中有α衰变、β衰变等。

238234492902U Th He →+是α衰变, 14140671C N e -→+是β衰变, 941214260Be He C n +→+是人工转变,只的C 选项是重核裂变。

学生回答:解:表示核裂变的是C2351141921920563603U n Ba Kr n +→++点评:培养学生的扩散散性思维。

例题2、秦山核电站第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30万kW ,如果1g 铀235完全裂变时产生的能量为8.2⨯1010 J ,并且假定产生的能量都变成了电能,那么,每年要消耗多少铀235?(一年按365天计算)学生回答:解:核电站每天的发电量为W =Pt =3×108×24×3600 J=2.592×1013 J.每年的发电量W 总=365W =9.46×1015 J 而1 g 铀完全裂变时产生的能量为8.2×1010 J.所以,每年消耗的铀的量为152109.4610 1.15108.210m kg kg ⨯==⨯⨯ 点评:培养学生推理及公式演算的能力。

注意速度单位的换算,运算过程中带单位运算。

适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聚变(一)引入新课教师: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前苏联用了四年,美国用了7年。

氢弹爆炸释放核能是通过轻核的聚变来实现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聚变的问题.学生:学生认真仔细地听课点评:通过介绍我国第一氢弹爆炸,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二)进行新课1.聚变及其条件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段,回答什么叫轻核的聚变?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学生回答: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反应叫做聚变。

投影材料一:核聚变发展的历史进程[1]提问:请同学们再看看比结合能曲线(图19.5-3),想一想为什么轻核的聚变反应能够比重核的裂变反应释放更多的核能?让学生了解聚变的发展历史进程。

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学生回答:因为较轻的原子核比较重的原子核核子的平均质量更大,聚变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能产生更多的质量亏损,所以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就更大点评: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归纳补充:(1)氢的聚变反应:2H+21H→31He+11H+4 MeV、12H+31H→42He+10n+17.6 MeV1(2)释放能量:ΔE=Δmc2=17.6 MeV,平均每个核子释放能量3 MeV以上,约为裂变反应释放能量的3~4倍提问:请同学们试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说明核聚变发生的条件?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思考、归纳总结并分组讨论。

得出结论微观上:参与反应的原子核必须接近到原子核大小的尺寸范围,即10-15m,要使原子核接近到这种程度,必须使它们具有很大的动能以克服原子核之间巨大的库仑斥力。

宏观上:要使原子核具有如此大的动能,就要把它加热到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

点评: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考虑核聚变的条件,有助于加深理解。

教师说强调:聚变反应一旦发生,就不再需要外界给它能量,靠自身产生的热就可以维持反应持续进行下去,在短时间释放巨大的能量,这就是聚变引起的核爆炸。

教师补充说明:(1)热核反应在宇宙中时时刻刻地进行着,太阳和很多恒星的内部温度高达107 K以上,因而在那里进行着激烈的热核反应,不断向外界释放着巨大的能量。

太阳每秒释放的能量约为3.8×1026 J,地球只接受了其中的二十亿分之一。

太阳在“核燃烧”的过程中“体重”不断减轻。

它每秒有7亿吨原子核参与碰撞,转化为能量的物质是400万吨。

科学家估计,太阳的这种“核燃烧”还能维持90亿~100亿年。

当然,与人类历史相比,这个时间很长很长!教师:希望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太阳能有关方面的知识及其应用。

(2)上世纪四十年代,人们利用核聚变反应制成了用于战争的氢弹,氢弹是利用热核反应制造的一种在规模杀伤武器,在其中进行的是不可控热核反应,它的威力是原子弹的十几倍。

提问:氢弹爆炸原理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课本图19.7-1是氢弹原理图,它需要用原子炸药来引爆,以获得热核反应所需要的高温,而这些原子炸药又要用普通炸药来点燃。

[教师点拨][录像]氢弹的构造简介及其爆炸情况。

根据你收集的资料,还能通过什么方法实现核聚变?学生回答:日英开发出激光核聚变新方法、有人提出利用电解重水的方法实现低温核聚变。

点评:学生自学看书,自己归纳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可控热核反应(1)聚变与裂变相比有很多优点提问:目前,人们还不能控制核聚变的速度,但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和尝试可控热核反应,以使核聚变造福于人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