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
{生产现场管理}标准化管理作业指导书

{生产现场管理}标准化管理作业指导书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日常运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确保产品质量,企业需要进行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作业指导书是指导生产现场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要求的文件,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标准化管理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和应用。
一、标准化管理作业指导书的编写1.明确目标:标准化管理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应该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为目标。
明确目标有助于将工作内容和要求具体化,并使指导书更加实用和操作性强。
2.确定内容:指导书的内容应包括生产现场各项工作的具体标准和流程,包括人员配备、设备操作、现场布局、质量控制等方面。
在确定内容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要求,避免过于宽泛或繁琐。
3.编写格式:指导书的编写格式应简洁明了,包括目录、章节、标题、文字说明、配图等。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用表格、图示、示意图等方式进行表达,提高可读性和操作性。
4.细化流程:在编写指导书时,需要将各项工作细化成为具体的步骤和操作要点。
要求员工按照指导书的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得到规范和规定的执行。
5.修订和完善:指导书是一个动态的文件,需要根据实际运营中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
企业应定期评估指导书的实际运用效果,并及时反馈和更新,确保其始终保持有效和可操作性。
二、标准化管理作业指导书的应用1.培训教育:通过指导书,企业可以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教育,使其快速掌握生产现场的工作流程和要求。
指导书可以起到标准化管理的培训材料的作用,提高培训的效果。
2.监督检查:指导书规定了具体的标准和流程,可以作为企业对生产现场的监督检查依据。
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指导书的要求对生产现场进行检查,确保员工按照规定执行工作。
3.持续改进:指导书的应用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员工的反馈和实践来不断改进和完善指导书的内容和要求。
这有助于提高生产现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4.沟通协调:指导书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生产现场管理的标准化,减少沟通和协调的障碍。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一、作业指导书的编写目的。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目的是为了指导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按照标准的流程和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工作,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作业指导书也可以作为新员工培训的参考资料,帮助新员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二、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原则。
1.准确性,作业指导书中的操作步骤和流程应该准确无误,避免给员工造成误导。
2.简洁明了,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应该简洁明了,避免出现冗长的描述,让员工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
3.规范性,作业指导书应该符合公司的操作规范和标准,避免出现个人主观意识的操作方法。
4.更新及时,随着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的更新,作业指导书也需要及时更新,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三、作业指导书的内容组成。
1.工作流程,详细描述工作的流程和每个环节的操作步骤。
2.操作规范,对于每个操作步骤进行规范的描述,包括注意事项、操作要点等。
3.质量要求,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和检验标准进行详细说明。
4.安全注意,对于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进行提示和说明。
5.问题处理,对于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帮助员工能够快速解决问题。
四、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步骤。
1.调研分析,深入了解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明确需要编写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范围。
2.撰写内容,根据调研分析的结果,对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进行详细的撰写,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审核修改,邀请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对作业指导书进行审核和修改,确保内容的规范和准确。
4.培训使用,将作业指导书作为员工培训的参考资料,帮助员工快速掌握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五、作业指导书的使用与管理。
1.定期培训,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作业指导书的培训,确保员工掌握最新的操作规范和流程。
2.更新维护,随着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的更新,作业指导书也需要及时更新,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3.使用监督,对员工使用作业指导书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员工能够按照标准的流程和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工作。
标准作业指导书(S.O.P.)制作要领

标准作业指导书(S.O.P.) 制作要领1000字标准作业指导书(S.O.P.)是企业管理中常用的工具,旨在规范和统一企业的操作流程。
通过制作好的S.O.P.,可以引导员工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失误率。
下面就S.O.P.制作的要领进行详细讲解:一、明确制作目标制作S.O.P.前,要明确制作目的,即为了解决企业的哪些问题,提供给哪些人使用。
通常分为以下几种:1. 操作指引类:旨在规范企业的操作流程,提高操作标准化程度。
2. 安全操作类:为保障员工及设备安全,确保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意外事故。
3. 职责说明类:明确员工岗位职责、权限与责任,避免工作中的不必要麻烦和纠纷。
二、收集和整理信息制作S.O.P.时,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通常来自现场观察、问卷调查、现有文档等多种来源。
按以下步骤进行:1. 确认操作流程对操作流程进行现场观察和记录,包括每个操作步骤、所需时间、各种设备使用情况等。
2. 确认岗位职责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与任务。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来获取相关信息。
3. 收集现有文档收集与操作流程相关的现有文档,如操作手册、安全流程、设备维护记录等。
三、撰写S.O.P.制作S.O.P.时,要注意以下方面:1. 简明扼要S.O.P.要清晰简明,通俗易懂。
一般按照过程顺序、层级结构进行撰写,利用有序列表、流程图、图片等方式来展示操作流程。
2. 统一格式为提高S.O.P.可读性和可用性,同一类S.O.P.要使用统一的格式。
可以设计公司专属的S.O.P.标准格式,并准确地记录S.O.P.的版本信息,以便后期修订。
3. 定期更新操作流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S.O.P.制作后应定期进行更新。
要定期全面的检查、评估、修订,以确保S.O.P.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防止出现瑕疵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发布和使用制作好S.O.P.后,应该在公司内部进行宣传、培训和应用,确保S.O.P.的直接受益人员都有所了解。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一、引言。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是企业生产经营中非常重要的文件,它规范了企业内部作业流程,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作业失误率,保证了产品质量。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编写要点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编写和使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二、编写要点。
1.明确作业流程,在编写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时,首先要明确作业流程,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出厂的整个生产流程,每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都要详细记录。
2.简洁明了,作业指导书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式,让操作人员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
3.图文并茂,在编写作业指导书时,可以适当配图,用图片展示操作步骤,这样更直观、更易于理解。
4.规范操作,作业指导书要求操作人员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5.更新及时,随着生产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作业指导书也需要及时更新,确保与实际操作流程保持一致。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实际操作流程编写作业指导书,不得出现不实或不准确的内容。
2.作业指导书要与实际生产操作结合,经过验证和调整后再正式发布和使用。
3.作业指导书的修订和更新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不得擅自修改。
4.作业指导书的存档和管理要做到规范,确保能够随时查阅和使用。
5.作业指导书的使用要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正确、规范地使用。
四、结语。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够保证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
希望本文档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编写和使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首先,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原则包括准确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和更新性。
准确性是指指导书中的内容必须准确无误,不得含有任何模糊不清或不确定的表述;规范性要求指导书中的操作流程和标准要符合企业的管理规定和标准化要求;可操作性是指指导书的内容要简单明了,易于操作,不得含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操作步骤;更新性要求指导书的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更新,确保内容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其次,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内容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引言、操
作流程、注意事项、常见问题解答和附录。
其中,标题应该简明扼要地概括指导书的内容;引言部分可以简要介绍操作的背景和重要性;操作流程是指导书的核心内容,要详细描述每一个操作步骤,包括所需的工具、材料、操作方法等;注意事项部分可以列举一些操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常见问题解答部分可以预先设想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附录部分可以包括一些相关的标准、规范、图表、表格等。
最后,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实际应用需要结合具体的工作场景进行灵活运用。
在实际使用中,员工可以根据指导书的操作流程进行工作,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查阅常见问题解答部分进行解决,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指导书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更新。
总之,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率,保障产品质量。
因此,编写一份清晰、简洁、易懂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一、概述。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文件,它规定了生产作业的标准流程、操作方法和质量要求,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依据。
本指导书的编制旨在规范作业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二、作业流程。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任何作业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所需的原材料、工具、设备,检查作业场所的卫生与安全情况,确保作业环境符合要求。
2. 操作流程。
(1)操作人员必须穿着符合规定的工作服,佩戴相关的防护用具。
(2)按照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严禁擅自改变操作顺序或方法。
(3)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到异常情况或发现质量问题,必须及时报告并停止作业,待问题解决后方可继续作业。
3. 质量要求。
(1)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必须严格执行,不能因为生产进度或其他原因放松质量标准。
(2)对产品外观、尺寸、材料、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必须清晰明确,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三、安全与环保。
1. 安全生产。
(1)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
(2)对于涉及安全风险的作业,必须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
2. 环境保护。
(1)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处理和处置。
(2)严禁在作业场所倾倒废弃物,保持作业环境整洁。
四、维护保养。
1. 设备保养。
(1)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必须按照规定的周期和方法进行,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报修,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维修。
2. 作业场所清洁。
(1)作业场所必须保持整洁,杂物必须及时清理,确保作业环境无障碍。
(2)作业结束后,必须对作业场所进行清洁,恢复整齐。
五、作业记录。
1. 生产数据记录。
(1)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必须进行记录,包括生产数量、质量抽检结果、设备运行情况等。
(2)记录必须真实可靠,严禁随意篡改或造假。
2. 异常事件记录。
(1)对生产过程中的异常事件和质量问题必须进行记录,包括出现原因、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
作业指导书编写原则

作业指导书编写原则一、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原则1、作业指导书应体现对现场作业的全过程控制,体现对设备及人员行为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设备操作,工序管理,检验标准等内容。
2、作业指导书应按照实际作业现场工艺编制。
编制人员必须对设备参数,工艺程序,设备操作,工艺参数熟悉。
作业指导书应对现场工艺起指导性作用,应实行刚性管理,审批后变更应严格履行手续。
3、作业指导书标准化编制,将各种工艺、图纸技术要求融入其中。
4、应在作业前编制,注重策划和设计,量化、细化、标准化没想作业内容。
做到作业有程序、安全有措施、质量有标准、考核有依据。
5、针对现场实际,进行危险性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6、应体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编写、审核、批准和执行应签字齐全。
7、围绕安全、质量两条主线,实现安全与质量的综合控制。
优化作业方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8、一项作业任务编制一份作业指导书。
9、应有保证本项作业安全和质量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工序及检验内容。
10、以人为本,贯彻“金辰公司安全健康环境管理方法”的要求。
11、概念清楚、表达准确、文字简练、格式统一。
12、作业指导书应有专业技术人员编写,由副总审批。
二、作业指导书分类1、原材料检验2、下料3、运料4、加热5、轧制6、热校直7、锯断8、冷校直9、正火10、检验10.喷砂11.终检12.包装三、作业指导书的应用与管理1、各工序应按照本要求,参考范本,结合现场实际,具体编写作业指导书。
2、作业前应组织作业人员对作业指导书进行学习,作业人员熟练掌握工序程序和要求。
3、现场作业应严格执行指导书,逐项打勾或签字,填好记录表,不得漏项。
4、指导书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不切合实际、与相关图纸及有关规定不相符合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工作,作业负责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修改指导书,并履行审批手续并做好记录后,按修改后的指导书继续工作。
5、设计或主设备等发生变更,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修改作业指导书,并履行审批手续。
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

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编制:审核:批准:生效日期:2016-5—1受控标识处:分发号:1.0 目的及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生产现场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原则、依据、结构内容、格式、文本要求及应用管理的基本内容.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标准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2。
0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2.1 现场标准化作业以企业现场安全生产、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要素为主要内容,按照企业安全生产和技术、质量活动的客观规律与要求,制定作业程序标准和贯彻标准的一种有组织活动.2.2 作业指导书是指为保证过程的质量而制订的程序文件。
——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的文件.2.2.1操作性作业指导书,就是对某一活动,或工序,或工种来制定怎样操作、实施的专业指导书。
2.2。
2检验性作业指导书,就是对某一活动,或工序,或工种来制定检验方法、措施、标准的专业指导书.2.2.3综合类作业指导书,就是针对某一活动,某一工序,或某一工种制定的即有怎样操作实施的技术方法,又有怎样检验控制的措施和标准的技术性指导书。
2.3 现场作业指导书对每一项作业按照全过程控制的要求,对作业作业的各个环节,明确具体操作的方法、步骤、措施、标准和人员责任,依据工作流程组合成的可执行稳定的生产性技术文件。
3。
0 作业指导书的重要性和作用3.1 作业指导书的重要性——使各项工作或活动有章可循,使过程控制规范化,处于受控状态。
--确保实现产品/工作/活动质量特征的实现.——保证过程的质量。
-—对内、对外提供文件化的证据。
——持续改进质量的基础和依据。
——避免因没有作业指导书,而使工作或活动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的情况发生.3。
2作业指导书的作用——是指导保证过程质量的最基础的文件(员工操作的标准文本,规范作业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是培训新员工的教材-—是管理需要(管理人员检查员工作业情况时的的依据性文件);4.0 识别编制时机什么情况下,作业指导书是必要的?什么情况下,作业指导书可以省略?如果没有或缺少作业指导书,操作者不能进行正确操作,过程控制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或者不同的操作人员操作方法不一致;或操作达到的效果不一致等,则需要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如果一般的操作者都能考虑到和懂得如何操作,且操作的方法,步骤等一致,操作实施的效果也相同,则不一定需要制定文件或不必在文件中包括所有的细节.5。
作业指导书制作规范

4.2.12作成:可以手写也可以电脑打印出来;审核/核准:需手签或印章;CFT会审:由品管跟生产经理手签或印章。
4.3作业指导书验收:作业指导书制作完成后,由产线操作员根据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进行试做,班长及工程部人员确认其可操作性。
更改历史
版本号
文件更改号
更改概要
修改人
批准人
01
首发行
/
/
/
发放范围
1.0目的:
规范《作业指导书》的制作过程,提升《作业指导书》的编制质量,让作业指导书反映最佳的生产作业现状,指导产线人员进行标准化的操作,并保证作业指导书成为有价值的产线培训工具和目视化管理工具。
2.0适用范围:
适合于本公司所有作业指导书。
4.2.2文件编号/版本/生效日期的填写:
4.2.2.1文件编号:参照《工艺资料管理规范》;
4.2.2.2版本:第一次发行为1.0版,第二次发行为1.1版,依次类推,具体参照《文件和资料编号管理办法》;
4.2.2.3生效日期:以当天编制的日期为准。
4.2.3作业名称:根据产线配置表的工序名称填写。
4.2.4适用机种:根据该产品的类型填写,具体参照《工艺资料管理规范》。
3.0权责:
3.1工程部:负责制作作业指导书。
3.2品管部:负责监督操作员按照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进行作业。
3.3生产部:负责培训作业员按照作业指导书作业。
4.0编制流程及步骤:
4.1作业指导书编制准备工作:
4.1.1作业指导书的编制:是根据工艺资料相关要求,如控制计划、规格书、产线配置表、图纸、特定参数表以及公司程序文件的要求。
作业指导书编制规程

作业指导书编制规程一、引言作业指导书是指对特定任务进行解释和说明的文档,它为执行任务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本文将介绍一套编制作业指导书的规程,以确保作业指导书的质量和效果。
二、目的作业指导书的编制旨在明确任务的执行过程和要求,提供必要的指导,避免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确保任务按计划顺利进行。
三、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编制作业指导书的项目或任务。
四、编制责任作业指导书的编制责任由以下人员承担:1. 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体的作业指导书编制工作,并确保其符合项目需求和标准。
2. 任务负责人:负责分解任务、制定作业步骤和规范,并编写作业指导书的具体内容。
3. 专家顾问:根据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提供技术支持和建议,并对作业指导书进行评审。
五、编制流程作业指导书的编制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任务分解:由任务负责人对任务进行细化和分解,明确任务的各个步骤、要求和关键点。
2. 规范制定:根据任务的性质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确保作业符合规范。
3. 编写内容:根据任务分解和规范要求,编写作业指导书的具体内容,包括任务说明、操作步骤、安全要求等。
4. 技术评审:由专家顾问对作业指导书进行技术评审,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5. 合并修订:根据专家顾问的意见和建议,对作业指导书进行合并修订,确保其符合最新的要求和标准。
6. 发放和培训:将最终的作业指导书发放给执行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解释。
7. 更新和修订: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和反馈意见,对作业指导书进行定期更新和修订。
六、编制要求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应遵循以下要求:1. 简明扼要:作业指导书应简明扼要地描述任务步骤和要求,避免冗长和重复。
2. 清晰明了:使用清晰明了的语言和文字,确保指导书易于理解和执行。
3. 结构有序:作业指导书应按照合理的结构和顺序组织内容,便于查找和使用。
4. 详尽完整:作业指导书应覆盖任务的所有方面和细节,确保任务的全面完成。
作业指导书编制规程

作业指导书编制规程一、概述作业指导书是在实施各项任务时为了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对工作程序进行详细规定并提供一定的操作指导的文件。
本编制规程旨在确保作业指导书的编制质量和统一标准,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工作。
二、编制流程1.需求确认在开始编制作业指导书之前,需明确该作业指导书的目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与相关部门或团队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2.收集资料收集与该作业指导书相关的所有资料,包括操作流程、设备说明、安全操作规程等。
确保所获得的资料可靠准确。
3.分析与整理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提炼出关键信息,排除冗余、重复或过时的内容。
确保编制出的作业指导书条理清晰、简洁明了。
4.制定结构和格式根据编制指导原则,确定作业指导书的结构和格式。
包括封面、目录、正文等内容,确保作业指导书的外观整洁美观,并具备一致性。
5.编写正文根据分析整理的资料和制定的结构,逐步编写正文内容。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采用文字、图表、流程图等形式展示。
6.审核与修改完成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后,进行内部审核。
由专业人员对作业指导书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审,并对其进行修改和优化。
7.发布与执行审核修改完成后,将作业指导书发布给相关部门和操作人员,并进行操作人员的培训,确保作业指导书的有效落实。
三、编制要求1.准确性作业指导书编制应以准确为原则,确保每一步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避免给操作人员带来误导或造成工作风险。
2.简洁明了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应尽量简洁明了,排除复杂、繁琐的内容,减少操作人员的阅读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3.易于理解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应侧重于操作人员的实际需求,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或缩写词。
4.规范统一作业指导书编制应符合公司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每个作业指导书在格式、结构等方面的一致性,提升工作经验的可迁移性。
5.更新及时作业指导书的编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定期进行内容的更新和修订,及时反映新的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标准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原则

标准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原则一、概述标准作业指导书(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是组织机构、企业或团队制定和使用的工作规范和操作指南,旨在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工作流程,并确保工作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编制标准作业指导书的原则,以帮助您编写一份符合标准和有效的SOP。
二、编制原则1.明确目的:在编制SOP之前,应明确指导书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要清楚SOP所涉及的工作内容、流程和规范,有助于确保SOP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详细描述步骤:为了使SOP易于理解和遵守,每个步骤都应详细描述。
使用简洁、明确的表达方式,避免模糊和歧义,确保读者能够准确地按照指导书完成工作。
3.结构化组织:将SOP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结构化组织,使读者能够清晰地跟随并理解整个工作流程。
可以根据步骤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或根据不同的功能块进行分组。
4.注重实用性:在编制SOP时,要基于实际工作需求进行考虑,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避免冗长而复杂的描述,聚焦于关键步骤和规范,并提供实际案例和示意图以帮助读者理解和执行。
5.标准化术语:为了统一理解和使用,SOP中所涉及的术语和名词应明确和标准化。
避免使用模糊、不确定或难以理解的术语,或提供术语解释和词汇表以帮助读者理解。
6.明确责任与权限:在SOP中明确工作责任和权限,确保每个操作者都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权限范围。
这有助于减少工作重复、避免责任模糊和提高工作效率。
7.适应变化:SOP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组织机构或工作环境的变化。
在编制SOP时,应考虑到日常工作的变化和演进,及时更新和修订SOP,以确保其与实际工作相符。
8.易于查阅和维护:为了方便使用和管理,SOP应易于查阅和维护。
可以采用合适的文件格式,如电子文档或在线系统,以便于查找和更新。
同时,要设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保证SOP的及时更新和有效维护。
三、编制步骤1.明确编制对象:需要编制SOP的工作对象或流程。
作业指导书编制规程

作业指导书(QIS )编制规程1、目的为作业指导书的编制、更新和控制管理提供指南,让作业指导书反映最佳的生产作业现状,指导班组成员进行标准化的操作,并保证作业指导书成为有价值的班组培训工具和目视化管理工具.2、适用范围公司生产车间(含铝窗、单元体幕墙、复合车间)。
3、定义OIS —— 作业指导书(Quality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种编制标准作业状态的工具,它定义了工位上工作任务的范畴,强调安全、质量等方面至关重要的步骤。
它既是班组建立持续改善和浪费消除的基础,又是班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优化工作后结果的反映。
WES -— 工作要素表,是作业指导书有利的补充说明,它用语言描述和图像更进一步的介绍了在OIS 上标注了安全、品质检查等要点符号的作业步骤。
WES 强调并传达为什么要突出标有要点符号的步骤,并且怎样才能保证这些步骤的特性.-—/人体工学标识,该标识表示作业工作中安全方面的工作性质。
作业员按作业指导书上的动作步骤进行作业时,通过在动作步骤后加注该标识,提醒作业员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或国家法规中规定在特定场合中需要满足的安全生产条件(由安全部门提供相关资料或对车间进行指导,进行安全辩识,并填充相关内容)。
术参数(参考资料:控制计划、工艺特性清单等)品质检查标识,该标识反映工艺资料上应有的工艺要求(参考资料: 工艺相关资料)C—- 在制品标识,该标识表示作业内容是对来料进行再一次加工形成安装上车体的组装部分的动作步骤.QCO ——快速转换标识,通过改善或优化动作实现了工作步骤的精简需注以该标识。
—- 可视化工厂标识,作业指导书若附有可视化教具且与作业者操作有关,需加注该标识提醒作业者查看可视化教具。
CTPM——设备维护标识,若班组作业内容中涉及设备检查等内容的需加注该标识。
——防呆措施标识,改良改善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涉及与作业者操作内容有关的需加注该标识。
—- 环保标识,作业完后产生的废物,作业员按车间要求放入指定地点.若作业后有此项工作内容需加注该标识说明.4、职责●车间QOS要素员负责本程序在车间范围内得到正确理解。
【最新】01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

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生产现场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原则、依据、结构内容、格式、文本要求及应用管理的基本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湖南诚丰股份作业指导书的制定和使用管理。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现场标准化作业以企业现场安全生产、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要素为主要内容,按照企业安全生产和技术、质量活动的客观规律与要求,制定作业程序标准和贯彻标准的一种有组织活动。
2.2 现场作业指导书对每一项作业按照全过程控制的要求,对作业作业的各个环节,明确具体操作的方法、步骤、措施、标准和人员责任,依据工作流程组合成的可执行稳定的生产性技术文件。
3 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原则3.1体现对现场作业的全过程控制,体现对设备及人员行为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设备维护、调整、作业手法、工具、质量检验试验等做出明确的规定3.2现场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应依据生产策划、产量、人员、质量管理要求进行系统的策划。
3.3应在作业前编制,注重策划和设计,量化、细化、标准化每项作业内容。
做到作业有程序、质量有标准、安全有措施、考核有依据。
3.4应体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编写、审核、批准和执行应签字齐全。
3.5围绕质量、安全、生产效率三条主线,实现安全与质量的综合控制,优化作业方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3.6一项作业任务编制一份作业指导书。
3.7 概念清楚、表达准确、文字简练、格式统一。
3.8应结合现场实际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写,由技术设备部审核和现场验证,由总工程师批准。
4 作业指导书的结构内容及格式4.1 目的为什么要制定本文件,制定后要求作业的过程以及结果达到什么样的效果.4.2 应用范围表示作业指导书应用的范围(什么地点,什么工序使用)。
4.3 作业人数完成本作业需要几名作业人员。
4.4 责任人需对作业的过程,结果负责的直接人员。
4.5 责任管理者对作业过程以及人员,设备实行监督,控制的管理人员。
4.6 作业名称作业的内容名称4.7 文件编号作业指导书在体系文件中的编码4.8 版本版次体现文件新旧的标识4.9 批准由发文部门最高领导签署4.10 关联部门签字确认作业过程涉及的其他辅助性部门进行审核(如生产部门、质管部门等)。
标准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

标准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一、引言标准作业指导书是组织内部对某项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文件,它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指导编制标准作业指导书的具体规范,以确保其准确性、有效性和易读性。
二、编写人员标准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应由相关专业人员负责,他们应具备以下条件:1. 熟悉该工作流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2. 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 对于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理念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4. 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实践经验。
三、编制流程1. 确定编制的目标:明确编制标准作业指导书的具体目的和使用对象,例如是否面向内部员工或外部合作伙伴。
2. 收集资料:收集工作流程的相关资料和依据,包括工作流程图、流程步骤、标准操作规范等。
3. 初步制定大纲: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初步制定标准作业指导书的大纲,明确各个章节的内容和顺序。
4. 完善内容:根据大纲逐步完善各个章节的内容,确保内容准确、清晰、易懂。
5. 审查和修改:对编制好的标准作业指导书进行审查和修改,确保其符合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排除文字上的错误和不合理的表达。
6. 审批和发布:经过审查和修改后,将标准作业指导书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并在通过审批后向组织内部的相关人员发布。
四、编制规范1. 标题和编号:每个章节和小节都应有清晰的标题,并根据层级进行编号,例如“1. 介绍”、“1.1. 工作流程图”等。
2. 文件格式:标准作业指导书应采用统一的文件格式,例如Microsoft Word或PDF格式,保存在适当的文件夹中,便于查阅和管理。
3. 内容简明扼要:标准作业指导书的各个章节应采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结构,确保读者易于理解和操作。
4. 图表和示意图: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图表、示意图等形式来解释和说明工作流程的具体步骤和要点,提高读者对内容的理解。
5. 术语和名词解释:对于涉及到专业术语和名词的地方,应在文中进行解释或提供相应的注释,以避免读者对术语的误解和困惑。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作业指导书制度编制一、背景和目的作业指导书是为了规范和统一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而制定的一套操作规范。
本文旨在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度,确保作业过程的规范性和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作业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作业、维修作业、安装作业等。
三、制度内容1. 作业指导书的定义和作用1.1 定义:作业指导书是针对具体作业项目编制的一份详细操作指南,包括作业流程、安全注意事项、操作规范等内容。
1.2 作用: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和使用能够确保作业人员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操作,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降低事故风险。
2. 作业指导书的编制流程2.1 确定编制责任人: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工作。
2.2 收集资料:编制人员需收集与作业相关的资料,包括工艺流程、安全规范、操作规程等。
2.3 制定草稿: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编制人员制定作业指导书的草稿,并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2.4 审核和修改:草稿完成后,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核,对草稿进行修改和完善。
2.5 发布和培训:经过审核和修改后,作业指导书由负责人发布,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遵守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3. 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要求3.1 作业流程:详细描述作业的流程和步骤,包括前期准备、操作过程、收尾工作等。
3.2 安全注意事项:列举作业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和防范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3.3 操作规范:规定作业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遵守的规范和标准,如操作顺序、操作要点等。
3.4 故障处理:针对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和应急措施。
3.5 质量要求:明确作业的质量标准和验收要求,确保作业结果符合公司的质量要求。
四、作业指导书的使用和管理4.1 使用:作业指导书应在作业现场进行使用,作业人员应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4.2 更新和修订:作业指导书应定期进行更新和修订,确保其与实际操作流程的一致性。
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一、前言现场标准化作业是一种将标准化原则应用到实际操作中的方法,通过规范和统一作业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率,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本指导书旨在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南,保证各项工作符合标准化要求。
本指导书适用于以下工作场景:XXX。
二、作业流程1. 准备工作(1)准备所需工具和材料,确保充足供应,并检查其完好状况。
(2)保证工作现场整洁,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
2. 单位操作(1)步骤一:详细描述该操作的具体步骤和要点。
(2)步骤二:详细描述该操作的具体步骤和要点。
(3)...(4)步骤N:详细描述该操作的具体步骤和要点。
3. 结束工作(1)根据操作要求,尽可能恢复工作现场到原始状态。
(2)清洁工具,并妥善保管。
(3)对操作中的问题、风险和建议进行记录,并及时上报。
三、操作要点1. 安全要求(1)操作前需佩戴相关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眼镜等。
(2)对于潜在的危险和风险,要认真学习和理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护,如使用防护屏障、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等。
(3)操作过程中如发现紧急情况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主管汇报。
2. 操作规范(1)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必要时应接受相关培训。
(2)操作前应仔细阅读工作指导书并理解操作要求。
(3)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每个步骤的正确性和完成度。
(4)操作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沟通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如寻求帮助、更换工具等。
(5)工作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和整理工作现场,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
3. 质量控制(1)对每一项操作,应及时检查和确认操作的正确性和合规性。
(2)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任何异常或质量问题,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上报。
(3)操作完成后,应进行必要的质量检验,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相关要求。
四、风险控制1. 风险评估(1)对每一项操作,应根据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国家电网公司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导则

3)规定现场到位人员。
b)格式
√
序号
内容
到位人员签字
6.1.2.6.2检修电源的使用
a)内容要求
1)规定电源接取的位置;
2)规定配电箱的配置;
3)规定接取电源的注意事项;
4)对导线的要求。
b)格式
√
序号
内容
标准
责任人签字
6.1.2.6.3动火
a)内容
1)规定动火人员的资格、防护措施;
2)规定消防措施;
3)规定动火前的检查项目。
b)格式
√
序号
内容
标准
责任人签字
6.1.2.6.4检修内容和工艺标准
a)内容
按照检修流程图,对每一个检修项目,明确工艺标准、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记录检修结果和责任人。
b)格式
√
序号
检修内容
工艺标准
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检修结果
责任人签字
6.1.2.6.5竣工
a)内容
6.1.2.3引用文件
明确编写作业指导书所引用的法规、规程、标准、设备说明书及企业管理规定和文件。
6.1.2.4修前准备
6.1.2.4.1准备工作安排
a)内容
1)明确作业项目、确定作业人员并组织学习作业指导书。
2)确定准备检修所需物品的时间和要求;
3)核定工作票、动火票的时间和要求;
4)现场定置摆放的时间和要求。
作业人员
6.1.2.5流程图
根据检修设备的结构,将现场作业的全过程以最佳的检修顺序,对检修项目完成时间进行量化,明确完成时间和责任人,而形成的检修流程。如:“×××变电站×××kV××线×××断路器大修流程图”。详见附录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指导文件
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文件版本号: A修订号:0页码: 1共4页
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2016-5-1
受控标识处:
分发号:
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页码: 2共4页
1.0目的及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生产现场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原则、依据、结构内容、格式、文本要求及应用管理的基
本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标准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2.0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现场标准化作业
以企业现场安全生产、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要素为主要内容,按照企业安全生产和技术、质量活动的客观规律与要求,制定作业程序标准和贯彻标准的一种有组织活动。
2.2作业指导书
是指为保证过程的质量而制订的程序文件。
——过程:将输入转
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对象是具体的作
业活动的文件。
2.2.1操作性作业指导书, 就是对某一活动,或工序,或工种来制定怎样操作、实施的专业指导书。
2.2.2检验性作业指导书, 就是对某一活动,或工序,或工种来制定检验方法、措施、标准的专业指导
书。
2.2.3综合类作业指导书, 就是针对某一活动,某一工序,或某一工种制定的即有怎样操作实施的技术
方法,又有怎样检验控制的措施和标准的技术性指导书。
2.3现场作业指导书
对每一项作业按照全过程控制的要求,对作业作业的各个环节,明确具体操作的方法、步骤、措施、标准和人员责任,依据工作流程组合成的可执行稳定的生产性技术文件。
3.0作业指导书的重要性和作用
3.1作业指导书的重要性
——使各项工作或活动有章可循,使过程控制规范化,处于受控状态。
——确保实现产品/工作/活动质量特征的实现。
——保证过程的质量。
——对内、对外提供文件化的证据。
——持续改进质量的基础和依据。
——避免因没有作业指导书,而使工作或活动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的情况发生。
3.2 作业指导书的作用
——是指导保证过程质量的最基础的文件(员工操作的标准文本,规范作业过程);
——是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
——是培训新员工的教材
——是管理需要(管理人员检查员工作业情况时的的依据性文件);
4.0识别编制时机
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页码: 3共4页
什么情况下,作业指导书是必要的?什么情况下,作业指导书可以省略?
如果没有或缺少作业指导书,操作者不能进行正确操作,过程控制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或者不同的操作人员操作方法不一致;或操作达到的效果不一致等,则需要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如果一般的操作者都能考虑到和懂得如何操作,且操作的方法,步骤等一致,操作实施的效果也相同,则不一定需要制定文件或不必在文件中包括所有的细节。
5.0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原则
5.1符合性
必须具有以下两个符合性的基本要求:符合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符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
5.2 确定性—— 5W1H原则
任何作业指导书都必须明确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
Where:即在哪里使用此作业指导书;
Who:什么样的人使用该作业指导书;
What:此项作业的名称及内容是什么;
Why:此项作业的目的是干什么;
How:如何按步骤完成作业。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过程的一致性,才能保障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稳定性。
5.3相容性
各种与质量体系文件有关的文件之间,应该保持良好的相容性,要协调一致不产生矛盾,而且要与
工作的总目标相一致。
5.4 可操作性
作业指导书得以有效贯彻实施的重要前提。
因此,编写人员应该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地听取
意见,使用人员应该及时地反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使文件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以保证文件的可操
作性和行之有效。
5.5 简化
编制作业指导书要力求精练、简化,通过简化,可以获得诸多的效果:——节省。
通过简化管理
过程和作业过程,可以大量节省一些不必要的管理,可以减少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浪费。
——减少差错。
简化可以使作业人员对操作的过程更易掌握,减少工作中的各类差错。
——降低人员素
质和培训的要求。
简化的过程,可以对人员素质的要求适当降低,培训要求较易掌握,因而更容易得到
充分的质量保证。
5.6体现预防
在文件的编写过程中,要始终立足于加强预防,要预先对各种可能影响工作质量的因素作出有效控
制的安排,对各类质量策划、设计和开发活动,更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应注重识别潜在的不合格原因并施以预防措施。
对防错装置的运行检查应确定检查频次,检查或调整方法,责任人员和效果确认方式及其确认人员。
对管理上的防错措施应明确流程,方法,次序及其抽查频次。
必要时,应当告知不合格造成缺陷的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予以体现。
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页码: 4共4页5.7证实性
作业指导书和其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一样,本身都是符合标准要求的体系存在的重要的客观证据。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所要求保留的质量记录,是体系运行的重要证据。
所以,在编制文件时,对质量记录
工作应作出周密、细致的安排。
以保证可以就各项质量活动开展是否符合文件和工作要求,进行检查和
测评。
5.8可测量性
检查或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是促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手段。
为了便于检查时作出确切的评价,在编制文件时,要注意工作是否可以测量及如何测量。
6.0作业指导书的注意事项
6.1体现对现场作业的全过程控制,体现对设备及人员行为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设备维护、调整、作业
手法、工具、质量检验试验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6.2现场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应依据生产策划、产量、人员、质量管理要求进行系统的策划。
6.3应在作业前编制,注重策划和设计,量化、细化、标准化每项作业内容。
做到作业有程序、质量有
标准、安全有措施、考核有依据。
6.4 作业指导书中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要同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中的相应规定保持一致。
6.5 控制力度与质量要求一致,要避免对活动输出的质量要求很高而使规定的活动开展不能保证质量要
求实现的情况。
6.6 应体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编写、审核、批准和执行应签字齐全。
6.7 围绕质量、安全、生产效率三条主线,实现安全与质量的综合控制,优化作业方案,提高效率、降
低成本。
6.8一项作业任务编制一份作业指导书。
6.9概念清楚、表达准确、文字简练、格式统一。
6.10应结合现场实际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写,由技术部审核和现场验证,由总工程师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