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悯情怀,人性光辉——《桥边的老人》课堂实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悯情怀,人性光辉——《桥边的老人》课堂实录-中学语

文论文

悲悯情怀,人性光辉——《桥边的老人》课堂实录

一、课前导入

我们学习过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老人桑地亚哥为了保住大马林鱼,与鲨鱼展开殊死搏斗。海浪已经平息,战斗已经结束,但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宣言还回荡在我们耳边。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另一篇关于老人的小说《桥边的老人》。

这篇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是这篇小说关注的对象。

二、整体感知

教师:浏览课文,梳理情节。小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大致写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小说1、2两段交待主人公和环境。主人公是老人和“我”,“我”也许是个战地记者,也许是与法西斯对立的阵营中的战士。“避难的人群、运送物资的士兵、在尘土中踯躅的农夫”暗示了社会环境:战争即将来临。第3段到第35段,是小说的主体部分,主要是“我”和老人的对话。最后一段交待故事的结局,老人没有走。

三、研读文本

(一)品对话

教师:下面我们来赏析小说的主体部分,品读“我”和老人的对话,揣摩老人

的内心世界,理解小说的主旨。“我”和老人的对话基本上是“我”问老人答。“我”主要问了老人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生(齐):问故乡,问政治态度,问动物。

师:嗯。问政治态度包含在问动物里面,所以总体上可以视为两个问题:问故乡和问动物。下面我们就逐一梳理吧。

1.问故乡

师:老人提到故乡后“高兴、微笑”,从这一细节中你读出了什么?“最后一个离开”说明了什么?

生1:老人提到故乡便不由自主地“微笑”了,暂时忘记了眼前艰难凶险的处境。可见,老人是多么热爱他的故乡,故乡是老人最温暖的回忆。

师:老人呆在那儿照料动物,是最后一个离开故乡圣卡洛斯的。这个细节说明了什么?

生2:说明他对故乡十分眷恋!战争来临,他“只得撇下”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动物,他心中很舍不得,不愿意离开。

师:让动物被炮火摧残,老人的内心又是多么苦涩,多么悲哀!(板书:眷恋故乡)

2.问动物

师:除了对故乡的眷念,我们还能读出老人怎样的内心世界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第6段至第35段,从中找出老人唠叨动物的句子。从这些句子里你能读出些什么?请大家讨论探究。(学生分角色朗读、讨论)

生3:我找到了第17段中的“没家,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从这个句子中,我读出了老人的孤苦无依。老人的晚年生活很凄凉,他没有家,只有几只

小动物与他相依为命,小动物就是他的亲人。

生4:我找到的是第28段的“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我读出了战争的残酷无情。战争迫使老人离开他的家园,他的命运很悲惨。

师:战争让孤独的老人离开他视为亲人的动物,连最后这点温情也要剥夺。生5:我注意到老人四次唠叨动物的话,这些句子分别是:“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嗯,(鸽子)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这些句子里几乎都有“可是”“它们怎么办呢”这样的句子。足以看出老人对动物的命运忧心忡忡,他的心中充满焦虑,可见老人是一个善良的人。师:嗯,你找得很全,而且善于比较分析。除了可以读出老人的善良,我们还有没有其他的解读呢?

生6:战争来临,大家都只顾自己逃命,谁还会顾及动物的生死存亡呢?动物在战争中是最无辜,最无助的,它们为战争买单,可是对人类的仇恨却一无所知。战争的双方,谁会关注生命被扼杀、被销毁、被剥夺呢?但是老人却觉得这是世界的价值所在,可以看出老人身上的人道主义精神!(生鼓掌)

师:非常精彩的解读!也就是说除了鞭挞战争,我们还读到了老人关爱弱小的悲悯情怀,老人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板书:鞭挞战争悲悯情怀人性光辉)师:此时我想,老人不关心政治也就不奇怪了吧。“政治跟我不相干”这句话,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生7:用厌恶的语气吧。

师:好,那你给我们读一读看吧。(生7读)这种语气表达了老人怎样的情感?生7:厌恶战争。

师:不错。这句话还可以用其他的语气来读吗?

生8:应该用平淡漠视的语气读吧。(生8读)

师:你为什么觉得应该这样读呢?

生8:他不关心政治,只关心动物,只想过平静的生活。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读得很好。不管以怎样一种语气读,作者意在说明政治离一个古稀老人太遥远,他只想跟动物一起过安静和平的生活,他要稳稳的幸福!这是老人内心最卑微的渴望。(板书:渴望和平)

师:那么,明知此处即将成为战场,“我”几次劝老人离开,他为什么懒得动弹、不欲离开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相关句子,谈谈你的看法。

生9:文中说到“他太累了,走不动了”“我76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一方面是他年老体弱,长途跋涉后疲惫不堪走不动了。另外到巴塞罗那老人也“没有熟人”,不如在故乡生活自由亲切。

师:对,老人此刻已经没有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找不到情感的慰藉和心灵的寄托,走或不走对他来讲已经没有太多意义。他的未来一片“茫然”,他的脸上全是“木然”。老人不想离开,“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他说了两句话:“那时我在照看动物”“我只是在照看动物”。老人强调的是哪一个词?生10:强调的词语是“只是”。

师:谁能跟我们说一说这个词蕴含着老人什么情感呢?

生11:我觉得老人打心眼里怨恨战争,谴责战争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二)悟结局

师:下面我们来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除了写老人没走,这一段还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复活节”在此有更深层的含义吗?

生12:还写了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再次点明环境,呼应开头。

生13:“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渲染了阴沉压抑的氛围,烘托了“我”对老人命运的深深担忧。因为“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加上“猫会照顾自己”,这些成为老人“仅有的幸运”。

师:但飞机起飞只是时间的问题,战争爆发不可阻挡。老人和动物最终的结局还是死亡,“幸运”一词透着“浓黑的悲凉”。此刻我们再来看“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除了点明时间,“复活节”还有什么更深层的含义吗?

生(讨论后明确):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身体复活,复活节因此得名。复活节象征重生、拯救、希望。但是复活节与战争、死亡构成了巨大反差。师:战争让一位耄耋老人漂泊异乡,让动物不得安生,让希望与和平成为泡影,强化了作者鞭挞战争残忍罪恶的感情。如果政客能够摒弃自己的私欲,放下手中的屠刀;如果我们都能像老人一样关爱弱小,尊重每一个生命的价值;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唤醒心中善良的人性,也许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救赎,获得重生和希望。可见,作者赋予“复活节”象征意义,强化了鞭挞战争的情感,讴歌了老人的悲悯情怀和人性光辉,表达了渴望和平的主题。

四、总结全文

小说《桥边的老人》仅由一幅画面、一段对话构成,仿佛一个小小的窗口,以小见大地揭示出战争的残忍罪恶,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老人的悲悯情怀和人性光辉,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作者通联:湖北十堰市东风高级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