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固定分区存储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2008~2009学年度第 1 学期编号__8__信息工程系计算机教研室任课教师曹维祥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授课班级:应0701、02,维0701,软0701 授课日期:10.27~11.2

课型:理论课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3.1 固定分区存储管理

3.2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教学目标:1.掌握绝对地址、相对地址等概念

2.理解地址重定位的作用及静态和动态重定位的异同

3.掌握外部碎片、内部碎片的概念

4. 掌握单一连续分区、固定分区、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教学重点:1.绝对地址、相对地址等概念

2.地址重定位的作用

3. 外部碎片、内部碎片的概念

4.单一连续分区、固定分区、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教学难点:1.绝对地址、相对地址等概念

2.地址重定位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用具:无

教学过程:

[复习]

存储管理的功能

[导入新课]

[新课]

一、基本概念

1.存储器的层次

三级存储器结构(粗分):

(1)寄存器――当前要执行的指令或要处理的数据

(2)内存――正在运行的程序和相关数据

(3)外存――“资料”长期保存

CPU不能直接去存取外存上的信息,外存上的程序或数据必须先移到内存中,才能被CPU访问。内存是一个大型的,由字节构成的一维数组,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地址。

注:存储管理主要是对内存的管理、分配,涉及到的外存,也是对内存管理的支持。

2.地址重定位

(1)物理地址(绝对地址)

内存单元唯一的、真实的地址,CPU最终依据物理地址区分(存取)各单元。(2)逻辑地址(相对地址)

程序中相对本程序的“0”(开始)编址所产生的地址。

(3)地址空间

地址集合

物理地址空间――存储空间

逻辑地址空间――地址空间

(4)地址重定位

相对地址转换为绝对地址的过程,称为地址重定位。

(5)为什么要地址重定位?

多道程序下,编写程序时无法事先知道内存区域中哪一部分是空闲的,哪一部分已被占用,也就无法在程序中直接使用物理地址,但程序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地址。这之间有个矛盾,解决方法是编写(编译)程序时,使用相对地址,而在程序执行时(或者执行之前)将相对地址转换成绝对地址。

例:调用子程序的操作最终转化为跳转指令,跳到该子程序所在的第一条指令的地址。编写程序时并不知道这个子程序加载到内存的哪一个区域,也就无法直接指定该地址。

(6)地址的静态重定位

程序运行之前,为用户程序实行地址重定位的工作。一般由操作系统的加载程序完成。

特点:

A)程序运行之前

B)可完全由软件(操作系统)来实现,不需要硬件支持

C)一次性集中完成

D)重定位后,不方便在内存中移动程序

二、单一连续分区管理

适用于单道系统,将内存分为2个连续区域:系统区、用户区。整个用户区只加载一个用户程序,且为该程序独占

系统区:由操作系统占用

用户区:由用户程序占用

1.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1)分配:首先,从作业队列中取出一个作业;判断作业的大小是否大于用户区的大小,若大于则作业不能装入,否则,可以把作业装入用户区。它一次只能装入一个作业。

(2)回收:

作业一旦进入主存,就要等到它结束后才能释放主存,再装入第二个作业即可。2.地址转换与存储保护

(1)地址转换

它采用静态重定位方式。

(2)存储保护

通过和界限寄存器的值进行比较,不满足时产生一个“地址越界”中断信号,由操作系统进行处理,以达到存储保护的目的。

注:只有用户程序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保护,无用户程序之间的保护。

3.管理特点

(1)管理简单。

(2)资源利用率低。不管用户区有多大,它一次只能装入一个作业,这样造成

了存储空间的浪费,使系统整体资源利用率不高。

4.大作业与小作业

小作业:内部碎片――分配给用户程序了,但用户程序未使用的内存区域。(其它程序也不能使用)

大作业:覆盖技术

早期为程序设计人员提供的一种扩充内存的技术,其中心思想是允许一个作业的若干个程序段使用同一个存储区,被共用的存储区被称为“覆盖区”。(程序可能不会同时用到全部的子程序,用到各个子程序时,将该子程序加载到该“覆盖区”)

5.交换

早期内存容量不够大,在小内存下实现具有“多道”的效果的技术。

将作业信息都存放在辅助存储器上,根据单一连续分区存储管理的分配策略,

每次只让其中的一个进入内存投入运行。当运行中提出输入输出请求或分配给的时间片用完时,就把这个程序从内存储器“换出”到辅助存储器,把辅助存储器里的另一个作业“换入”内存储器运行。这样,从宏观上看,系统中同时就有几个作业处在运行之中。

注:覆盖和交换均达到了“扩充”内存的目的。

三、固定分区存储管理

早期多道系统下采用的存储管理方式,系统启动后将用户内存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大小不等的固定区域,每个区域称为一个分区,每个分区装入一个作业。

分区大小和数量均相对固定。

为什么大小不等?

方便装入大小不等的作业,减少内部碎片的影响。

1.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1)采用的数据结构

一般设置了一张分区分配表。

分区分配表的内容包括:分区序号、起始地址、大小、状态。

状态栏的值为“0”表示分区空闲,可以装入作业;当装入作业后,其值改为作业名,表示这个分区被该作业占有。

(2)主存空间的分配

检查分区分配表,选择状态标志为“0”的分区,按某种分配策略(首次适应、最佳适应法)检查,若符合,则将作业装入该分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