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广东高考数学试题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五年广东高考数学试题分析
一、在模块的交汇处设计试题
早在1993年,原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首次提出:“在知识点的交汇处设计试题”,基本确定了高考数学试题命制的理论。这一提法得到了命题专家的认同,更得到了广大中学数学教师的赞许。在这一理论框架指导下,以后的数学试题避免了在难度上大起大落的现象发生,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
纵观广东省近五年的高考数学试卷,在这方面的特点尤其显著:
例1:04年17题
已知角,,αβγ成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0,2]απ∈),s i n ,s i n ,s i n αβγ也成等比数列,求,,αβγ的值。
简解:由题意,可以设2,4βαγα==,那么
2sin 2sin 4cos 2cos 1sin sin 2αααααα=⇒=-,则有cos 1α=或1cos 2α=- 当cos 1α=时,sin 0α=与等比数列概念矛盾, 当1cos 2α=-时,[0,2]απ∈,所以23πα=或43
πα= 则248,,333πππαβγ===或4816,,333
πππαβγ=== 试题特点:
这是04年解答题的第一题,属于容易题。试题将三角函数变换与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糅合在一起,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
例2:05年18题
箱中装有大小相同的黄、白两种颜色的乒乓球,黄、白乒乓球的数量比为:s t 现从箱中每次任意取出一个球,若取出的是黄球则结束,若取出的是白球,则将其放回箱中,并继续从箱中任意取出一个球,但取球的次数最多不超过n 次,以ξ表示取球结束时已取到白球的次数 (Ⅰ)求ξ的分布列;
(Ⅱ)求ξ的数学期望.
简解: (Ⅰ)()(0,1,2,,)()k
k
st P k k n s t ξ===⋅⋅⋅+ (Ⅱ)ξ的数学希望为
n n
n n t s t n t s st n t s st t s st t s s E )
()()1(...)(2)(1011322+⨯++⨯-+++⨯++⨯++⨯=--ξ (1)
图1 11
1113322)
()()1()()2(...)(2)(++---+++-++-+++++=+n n n n n n t s nt t s st n t s st n t s st t s st E t s t ξ…(2) (1) -(2)得
n
n
n n n n t s nt t s t n t s s t s t E )()()1()(11+++--+-=--ξ 试题特点:
这是解答题的第四题,属于中档题目。试题的切入点在概率的分布列与等比数列中的“错位相减”交汇之处,设计新颖,令人叫绝。
类似还有06年18题、07年文科19题等。在刚刚结束的2008年高考中,依然延续了这种命题风格。
例3:08年理科18题
设0b >,椭圆方程为22
2212x y b b
+=,抛物线方程为28()x y b =-.如图1所示,过点(02)F b +,作x 轴的平行线,与抛物线在第一象限的交点
为G ,已知抛物线在点G 的切线经过椭圆的右焦点1F .
(1)求满足条件的椭圆方程和抛物线方程;
(2)设A B ,分别是椭圆长轴的左、右端点,试探究在抛物线上是否存
在点P ,使得ABP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指出共有几个这样的点?
并说明理由(不必具体求出这些点的坐标).
简解:
(1)由28()x y b =-得218y x b =+,G 点的坐标为(4,2)b +,1'4
y x =,4'|1x y ==, 那么过点G 的切线方程为2y x b =+-,令0y =得2x b =-,∴1F (2,0)b -,
那么2b b -=即1b =,即椭圆和抛物线的方程分别为2
212
x y +=和28(1)x y =-; (2)过A 作x 轴的垂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P ,∴以PAB ∠为直角的Rt ABP ∆只有一个,
同理∴ 以PBA ∠为直角的Rt ABP ∆只有一个。
若以APB ∠为直角,设P 点坐标为2
1
(,1)8x x
+,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和,
222421152(1)108644
PA PB x x x x =-++=+-=。 关于2x 的二次方程有一大于零的解,x ∴有两解,即以APB ∠为直角的Rt ABP ∆有两个, 因此抛物线上存在四个点使得ABP ∆为直角三角形。
试题特点:从07年开始,广东省的高考试题是按新课程标准命制的。新的课程标准打破
了原来教材的编排顺序,采取不同的模块制。各个模块之间即相对独立又同属于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模块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相对于原来版本的教材,在这种模块式的划分下,知识的体系显得松散了一些,这是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广大一线教师颇感困惑之处,也是导致新课程标准屡屡遭受“炮轰”的原因之一。怎样才能继续保持“在知识网络交汇处”命制试题的原则又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广东的数学试题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模式:注意模块之间的交叉。此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有必修1中函数的零点(方程的根)、选修2-1中的椭圆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以及导数、选修2-2中的推理与证明等。题目不难,典型的“多想少算”,跨越的模块多,考生感到不适应,得分率偏低。再如08年高考文科18题、理科20题,涉及到必修2中的立体几何初步以及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考生与教师均感到“出呼意料之外”。 备考建议:
“三轮”的复习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鉴于新课程标准的特点,第一轮复习应该适当降低难度,首先解决本模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跨模块的综合问题不易过早涉及。第二轮复习要做重大调整,要将各个模块知识重新组合成若干专题,避免“深挖洞”:控制难度,应该“广积粮”:进行模块的交叉与综合。要注意,当前的许多参考书籍是不适合作为新课程实施地区备考复习资料的。教师要精选素材,注重模块的综合与交叉。从广东省近五年试题来看,在模块的交汇处命制的题目不一定是难题,甚至是命题专家眼中的“容易题”,如果我们不进行针对性训练,那么这种“容易题”就成了考生升学道路上的“拦路虎”。广大一线数学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发挥群体智慧,从“模块的交汇”这一视角出发,或自行命制,或将成题巧妙组合,作到推陈出新。这样,才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重点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常考常新
高考命题,不刻意追求知识点的覆盖率,不回避重点知识的考查,这是当前高考数学试题的另一个特色。重点知识:是那些在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主干;重要方法:就是在学生数学思维发展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思想与方法。将这些“陈旧”的知识点与思想方法设计成新颖的数学试题,整个试卷才会显得“骨骼强大”、“肌肉丰满”。
例4:07年理科20题
已知a 是实数,函数2()223f x ax x a =+--,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11-,上有零点,求a 的取值范围.
简解:命题组与评卷组提供的解法有七八种之多,大多数都比较繁杂。这里提供一种简洁的方法。
将函数解析式变形为 2
(21)23a x x y -+-=
,令2210x -=则23y x =- ,即曲线2()223f x ax x a =+-- 不论a 取任何实数均经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