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四种传播模式试列教育中的传播实例
格鲁尼格在公共关系学中四个模式观点
格鲁尼格(James Grunig)在公共关系学中四个模式观点【双向对称模式】美国著名公共关系理论权威詹姆斯"格鲁尼格(James Grunig)则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目标公众相互信任的关系。
”编者按:喻野平先生关于“劝服”的地位的见解是他的一家之言。
他在文中对格鲁尼格四个模式理论的评述(包括批评)及对格氏最新观点的介绍和评价,对于我们拓展视野,丰富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无助益。
劝服概念在我国公关学术界,除我之外,基本上没有人提及。
在美国虽有格鲁尼格这样的理论权威反对视公共关系为劝服,但仍有大多数公共关系人员视公共关系为“劝服性传播”行为。
所以很有必要探讨一下劝服概念在公共关系学中的地位。
劝服概念在美国学术界和美国公众的感觉中是一个不太受欢迎的概念。
其实,不光劝服概念,就是连公关这个概念,在美国也是名声欠佳。
正是有鉴于劝服技术和公关策划被滥用,格鲁尼格教授才提出他的四个模式理论(双向对称模式)来对美国公共关系的状况进行反思和批判。
下面我先来介绍一下格鲁尼格的四个模式理论,他在他的“合作,集体主义和社会工团主义是公关行业的核心价值观”一文中写道:“双向不对称模式的从业人员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决定怎样劝服公众朝着委托人组织期望的方向去行动,而双向对称模式从业人员则使用研究方法和对话以求委托人组织和它的公众能在观念、态度、和行为上产生共生性变化(symbioic changes)”。
按照格鲁尼格的意思,对称的就意味着当我们为委托人组织搞一个公关活动时,我们,作为公关从业人员,必须不仅考虑我们自己的利益(委托人组织的利益),还必须考虑公众的利益。
相反,不对称的意味着,当我们去为委托人组织与人争辩、宣传宗旨和劝服他人时,我们不关注和不照顾公众的利益。
甚至通过欺骗和掩藏不该掩藏的秘密等手段,牺牲公众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的利益。
我相信这样理解这两个概念不会有太多的争议。
传播方式分类
传播方式分类
传播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人内传播:也称为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最典型、最直观、最大量、最丰富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群体传播:群体传播是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
组织传播:组织传播是组织所从事的内部和外部信息活动。
通过信息传递的过程将组织的各部分、各岗位联结为整体,保障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生存发展。
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远程教育学考试题
1.简述三代信息技术与三代远程教育(1)三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应该包括可以用来存储、处理、传播、接收和呈现各类信息的技术。
本文将信息技术划分为三代。
第一代信息技术指:传统印刷技术、邮政运输技术、早期的视听技术。
第二代信息技术指:单项传输为主的电子信息通信技术。
第三代信息技术指:双向交互的电子信息通信技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现代信息技术。
(2)三代远程教育①第一代远程教育: 函授教育。
第一代远程教育的常用术语是函授教育。
函授教育以印刷材料为主要学习资源、以邮政传递递交和批改作业(函授辅导)为主要通信手段,以一定时间的面授辅导为辅助教学手段。
主要代表是独立设置的函授学校和传统大学举办的函授教育、校外教育。
②第二代远程教育: 多种媒体教学的远程教育。
第二代远程教育的常用术语是多种媒体教学的远程教育,简称远程教育。
多种媒体的远程教育除了印刷教材外,还使用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以及录音、录像、个人微机等个人媒体。
与函授教育相比,多种媒体教学的远程教育具有大规模的特点。
主要代表是各国独立设置的远程教育大学。
③第三代远程教育: 开放灵活的远程学习。
第三代远程教育是建立在应用双向交互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一代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基础主要是电子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在计算机技术中又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
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和优势是双向交互,即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人机和人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从而既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又可以激励和促进学生的自学和学生间的协作。
第三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的同步(实时)和异步(非实时)通信为远程教育提供了更有利于学生完成建构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使教与学更加灵活,更加个性化。
2.远程教育是教育方式还是教育手段?3.基更提出的远程教育定义(1990年版)在1990年版的《远程教育基础》中给出了一个描述性定义,认为远程教育是具有以下特征的教育形态。
(1)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处于相对分离状态(这使它区别于传统教育)。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教育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将知识、信息和观念传递给受众,以促进其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在教育传播中,有几种基本模式被广泛应用,它们分别是一对一传播、一对多传播、多对多传播和媒体传播。
一对一传播是指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直接互动。
这种传播模式常见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
这种模式能够满足学生个别差异的需求,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
一对多传播是指教育者向一组学习者传递信息和知识。
这种模式常见于课堂教学和讲座等场景。
教育者通过演讲、讲解和示范等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习者。
学习者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等方式与教育者进行互动。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使得大量学习者能够同时受益。
多对多传播是指学习者之间相互交流和分享信息。
这种模式常见于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等活动。
学习者通过互相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探索知识和分享经验。
这种模式能够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习者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媒体传播是指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向广大受众传播教育信息和知识。
这种模式常见于电视、广播、网络和社交媒体等渠道。
教育者通过制作和发布各种教育资源和内容,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获取教育资源。
这种模式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育资源得以广泛传播和共享。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包括一对一传播、一对多传播、多对多传播和媒体传播。
这些模式在不同的教育场景中应用广泛,并相互补充和影响。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传播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的传递和发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四种传播模式在教育中的传播案例
四种传播模式在教育中的传播案例一拉斯维尔的5W模式下面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例进行分析:教师作为“传播者”,通过口头语言、黑板、课本等“媒介”,向“受众”——学生,传播该学科的教学内容这些“讯息”。
由于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这种教学模式通常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容易对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产生反感的心理(这是“效果”)。
教师把重点放在知识的灌输,对学生的“反馈”不够重视,未能真正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调整。
二香农-韦弗模式香农-韦弗模式的特点在于加入了干扰和反馈。
下面以一节初中信息技术课——“Word图文混排”为例进行分析:在这个传播过程中,“信源”是信息技术课教师,要传送的“信息”是用Word软件进行图文混排的方法;“信道”是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信宿”是学生。
教师通过PPT课件和在Word中进行操作演示,将Word图文混排的相关知识转化为语言、文字、图像,这是“编码”的过程。
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PPT课件与教师的操作,将语言、文字、图像加以分析和加工,转化自己的一种技能,这是“解码”的过程。
这节课上,多媒体网络课室部分计算机出现了故障,影响了学生进行学习,这是来自信道的“干扰”。
个别学生对电脑操作十分生疏,由于这种知识、经验的局限未能很好地掌握这节课的内容,这是来自译码的“干扰”。
学生通过回答教师的提问,进行“反馈”,教师了解到学生对上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三奥斯古德-斯拉姆的循环模式经验范围这一模式强调了传播者和受传者都是积极的传播主体。
受传者不仅接受信息、解释信息,还对信息作出反应,说明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籍着反馈机制使传播过程能够不断循环进行。
教学信息的传播是通过教师和双方的传播行为来实现的。
这一模式同时也强调传受双方只有在其共同的经验范围之内,才能达到真正的交流,因为只有这个范围内的讯息才能为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所共享。
4传播学的过程与模式
第二节 传播学中的模式研究
• 一、模式概论 • 二、传播模式
• 与“模式”相对应的英文是“model”。 Model 有模式、模型、模特等含义。 • 任何理论可以而且必须同时用三种语言 来表述:文字定义、图性模式、数学公 式。
模式是什么
• 模式是“对真实世界理论化和简约化的一种表 达方式”。(《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传播者的 自我印象 来自接收者的自发反馈 接收者的 自我印象
传播者的 人格结构
传播者的 人员群体 传播者的 社会环境 传播者的 组织
对媒介内容的选择 内容的选择与加工 内容的效果 或体验 来自媒介的 压力或制约 对媒介的印象
接收者的 人格结构
C
来自讯息的制约
M
媒 体
R
接收者所处 的受众群体
来自媒介的压力或制约
传播者对受众的印象 受众对传播者的印象 M=讯息 R=接收者
接收者的 社会环境
来自公众的压力或制约
C=传播者
• 马莱兹克的这个模式中,把大众传播过 程放置在一个受到各种社会力量、心理 因素互相作用的环境中进行观察。在这 个环境中,传播的主要要素:传播者、 受者、媒介与信息,都受到不同的社会 力量和心理因素的制约。传播者和受者 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着互动的、 双向的信息传播。
传播“过程”和“结构”的特征
• (1)传播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 没有界限。 • (2)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 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 • (3)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 系的相互影响和变化。
传播过程所具备的要素 *
• • • • • A.传播者(信源) B.受传者(信宿) C.讯息(与信息的区别和联系) D.媒介(信道) E.反馈
传播学理论与实务
传播学重点笔记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传播与传播学一、传播的四种定义类型(核心观点、代表人物、利弊)(一)、共享说核心观点:1、强调“传者”与“受传者”对信息的分享2、“共享”现象不但是传播实践中的一种主观愿望,在多数情况下,也是客观结果。
“共享”信息既是传播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
代表人物:施拉姆弊:“共享说”没有无法概括如下传播现象:1、拒斥:甲发出信息,乙拒绝接受2、不通:因符号体系不相同等理由,乙无法“解读”3、误解:未能领悟甲的真意,曲解现象4、独处:传者与受传者为同一个人(二)、交流说核心观点:1、强调传播是“用语言交流思想或观念的活动”2、关注的范围是传播活动的“过程”代表人物:霍本弊:在“拒斥”和“传而不通”状态下,“交流”的过程是无法实现的,而且,传播工具也并非惟语言一种符号体系,还存在大量的言语、非言语和副言语体系。
当我们去分析某些传播结果时,自然不能忽视语言意外的其他符号系统的重要性。
可见,“交流说”也不是一个理想的定义。
(三)、影响说(劝服说)核心观点:强调传播是传者欲对受传着施加影响的行为。
代表人物:露西、波德森利:正确指出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带有功利性、目的性的传播活动弊:不足的是,将劝服性当做一切传播活动的表征(四)、符号说(信息说)核心观点:强调传播的是符号(信息)的流动代表人物:贝雷尔森二、传播的定义:(2006,名词解释)(2008,名词解释)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人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嗦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的行为总称。
换句话说,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具有以下特点:1、是一种信息共享的活动(自我传播除外)2、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受传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从传播的层次上看,传播可以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等五个层级。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学生
教师
媒体
学生
图2-19 协作互动传播模式
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教学评测 HTML文件 学生 学生
EMAIL/BBS
图2-21 基于网络的课堂讲授型教育传播模式
教师
学习资源库 CAI软件 CAI课件
下载网上浏览
学生
EMAIL/BBS
图2-22 基于网络的个别辅导的教育传播模式
教师/ 专家
网站/分析
任务
网站/讨论
互相评价 结束
设 计 实 践
学生作品 充实完善
图2-27“教学设计”课程专题网站的学习流 程
学生 学生 学生
EMAIL/BBS
图2-25 基于网络的专题网站式教育传播模式
开始
案例学习
专题研讨
专题网站
设计实践 学生作品 充实完善 结束
图2-26 “教学设计”课程专题网站的基本结构
开始 网站/播放案例
交流讨论 观察、思考、分析
实 例 学 习
网站/自学
问题
网站/研讨
专 题 研 讨
专题 网站
学习汇报
反馈 图2-13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
媒体科技 教师 电教制 作中心 人才 训练 信息 软件制作 传统黑板,挂图, 教科书 视听幻灯, 录音,录象 广播 印刷 电视 新事物学习 新技能培养 电脑 卫星 受众的研究 信息软件的 理论 传者的研究 探讨 研究 工具硬件的研究 教学效果的研究 传播教学 新体系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第二章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教育传播过程
教育传播过程的概念 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
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
教育传播模式
中级主管护师(护理健康教育学)-试卷3
中级主管护师(护理健康教育学)-试卷3(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A2型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健康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表现在(分数:2.00)A.以疾病为中心B.以患者为中心C.以社区为中心D.以生活方式为中心E.以健康为中心√解析:2.某儿童8岁,爱探究、好攻击、喜欢表现自我,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分数:2.00)A.被动发展阶段B.主动发展阶段√C.自主发展阶段D.巩固发展阶段E.晚年发展阶段解析:解析: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主动发展阶段在3~12岁内,此阶段的行为有明显的主动性,其主要表现为爱探究、好攻击、易激惹、喜欢表现自我等。
3.以下行为中属于本能行为的是(分数:2.00)A.学习知识B.模仿表演C.与人交往D.躲避危险√E.下雨打伞解析:解析:人类的本能行为由人的生物性所决定,是人类的最基本行为,如摄食行为、性行为、躲避行为以及睡眠等。
4.人的行为的基本要素有行为主体、行为环境、行为客体和(分数:2.00)A.行为目的B.行为动机C.行为计划D.行为结果√E.行为过程解析:5.与传统“卫生宣教”不同,健康教育的前提是(分数:2.00)A.传播信息B.调查研究√C.预防疾病D.系统干预E.开展讲座解析:解析: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它以调查研究为前提。
6.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在健康促进过程中,应该对健康负责的是(分数:2.00)A.医院B.社区C.学校D.国家E.个人与社会√解析:解析:WHO将健康促进定义为:“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7.通过不断的学习、环境的影响,人类的行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指人类行为的(分数:2.00)A.目的性B.可塑性√C.差异性D.主动性E.被动性解析:8.促进健康行为具有5个特点,其中,“行为的强度能理性控制”指的是(分数:2.00)A.有利性B.规律性C.和谐性D.一致性E.适宜性√解析:9.根据健康信念模式(HBM),在促进吸烟者的戒烟行为时,首先应当(分数:2.00)A.让吸烟者对吸烟行为的后果感到害怕√B.让吸烟者坚信戒烟会有利于自己的健康C.让吸烟者清楚地认识到戒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D.使吸烟者对戒烟行为充满信心E.让吸烟者了解戒烟的经济利益解析:解析:健康信念模式在采取促进健康行为、放弃危害健康行为的实践中,主张首先要充分让人们对其危害健康行为感到害怕。
大众传播对个体的影响_四种_大众传播模式_概述_李广平
新闻窗2013年第三期NEWSWINDOW在对大众传播模式进行的各项研究中,大众传播对个体的影响占据着特殊重要的位置。
中外学者在传播研究领域中已经取得的成就,可以丰富我们有关传播的基本定义。
粗略考察传播研究历史,概括地说,传播至少包含以下三种意义:1.传播是个人或团体主要通过符号向其他个人或团体传递信息、观念、态度或情感。
2.从最普遍的意义上说,传播是一个系统(信源),通过组织、操纵可选择的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信宿),这些符号能够通过连接它们的信道得到传播。
3.传播可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从这些关于传播的定义中我们知道,最普遍意义上的传播是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的:发送者、传递渠道、讯息、接收者、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关系、效果、传播发生的场合以及“讯息”涉及的一系列事件。
“传播”或“接收”有时是具有某种意图或目的的。
传播可以是以下诸种行为中的一种或全部:对别人的行为;与别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别人行为的反应。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传播不仅仅是一种由“发送者”试图有意识地去影响“接收者”的单向过程,传播过程还具有循环性、协商性和开放性特征。
这是目前得到普遍公认的传播过程最重要的三个特征。
大众传播模式概说有专家指出,模式的主要优点在于:首先是模式具有构造功能,能揭示各系统之间的次序及其相互关系,能使我们对事物有一个很难从其他方法中获得的整体形象。
在这方面,模式能为各种不同的特殊状态提供一个一般的图景。
其次是模式具有解释功能,它能用简洁的方式提供如果改用其他方法则可能相当复杂或含糊的信息。
由于模式能引导学习者或研究者关注某一过程或系统的核心环节,这又使模式具有启发功能。
再次是模式有可能对事件的进程或者结果进行预测。
至少它能为估算各种不同结局可能发生的概率提供基本依据,研究者因而可以据此建立其假说。
在大众传播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是:一切传播的公众性与开放性;接近“发送”设施的有限性与有控性;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关系的非人格性;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关系的不平衡性;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制度化安排的介入。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
05教育技术学20052801127 林苗纯四种传播模式:1、拉斯韦尔传播模式也即5W模式(Who 、What 、Which 、Whom、With what effects)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案例:电视教材的制作传播者是稿本的编写者,也就是专业课的任课老师信息是电视教材所呈现给学习者的知识媒介是卫星广播、电视机(或计算机)、声音、图像、文字、动画受众是学习者效果是学习者在看完电视教材以后对教材的基本态度、由教材所引发的求知欲、书面评议以及收视率等。
2、贝罗传播模式也就是S-M-C-R模式,该模式分为四个基本要素,即信息源,信息,通道和接受者。
信息源也就是信息的发出者,信息是在传播中要传递的信息,而通道是信息传播的渠道、方式;接受者既信宿。
贝罗传播模式案例:大学“艺术与创新”公选课传播技能:教师的语言、手势、表情、思想态度:教师喜好艺术,希望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基本了解学生信源(S)知识:教师在艺术鉴赏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并且具有丰富的知识社会背景:高校教师文化:博士内容: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包括美术、影视、音乐、手工艺术品成分:与艺术有关的各类作品信息(M)处理:通过多媒体、实物展示结构:各种形态都有(如静态的图片)视:电影、图片的观看听:音乐的欣赏通道(C)触:一些手工品的触摸嗅:闻一些液体的气味传播技能:教师的语言、手势、表情、思想态度:学生喜好艺术,希望能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生受传者(R)知识:对艺术有一点了解社会背景:大学生文化:各专业各年级的大学生3、香农-韦弗传播模式传播过程的七要素: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干扰、反馈香农-韦弗传播模式案例: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传播模式信源:远程网络教育者所准备传播给学生的知识、技能等编码:利用卫星广播系统等编码器将这些信息转换为符号和信号信道:传送信号的光纤译码:处于接收端的译码器信宿: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干扰:在整个传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的遗失、噪音等反馈:远程学习者在学完课程之后通过邮件、BBS、考试等进行反馈4、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传受双方要有共同的经验或者说背景要相似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案例: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充当传播者,对信息进行编码,向其他成员传播,其他成员充当译码者,接受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建构,在自己原有的知识范围内对信息进行反馈,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再次传播新的信息给其他成员,如此循环下去。
拉斯韦尔等四种传播模式及例子
五种传播模式及其对于在教育中的应用实例总结● 亚里士多德传播模式亚里士多德模式列出五个最基本的传播要素:说话者、演讲内容、听众、场合及效果,且被认为最适用于公众演讲。
案例:奥巴马演讲《我们为什么要上学》说话者:奥巴马; 演讲内容:《我们为什么要上学》;听众:学生、在场人员及其视频收看者;效果:让更多的学生清楚的认识到究竟为什么要选择学习,以及学习后会取得什么样的成果; 场合:学校;●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拉斯韦尔传播模式也即5W 模式(Who 谁 、What 说什么、Which 通过什么渠道、Whom 对谁、 With what effects 产生什么效果),后布雷多克又增加两个W ,即(Why案例:学习《荷塘月色》传播者:课本的编纂者以及语文任课教师;传播内容:通过多媒体声音、图片、动画、音乐等来展现荷塘月色的情景;说话者Speaker演 讲Speech听 者Audienc效 果Effect场 合传播媒介:书本、教师的声音介质、多媒体计算机及教学设备;传播对象(受传者或受众):学习者(即学生)传播效果:通过传播者对于课文的讲解,使得受传者对荷塘月色的情景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更好地揣摩作者的情感;●香农-韦弗传播模式传播过程的七要素: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干扰、反馈案例:网络远程教学课堂信源:教师及其在远程教学前所做的准备;编码:利用网络,将教师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编码,使之成为符号等;信道:传送内容的网络;译码:学生计算机在接收到信息时计算机自动进行译码;信宿:接受远程教育教学的学生;干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来自外界的干扰以及网络的干扰;反馈:学生可以在学习后进行在线测试,向教师进行反馈;●贝罗传播模式贝罗传播模式将传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信源(编码者)、信息、通道和受播者(译码者)。
案例:中学《生石灰加水》化学实验信源:教师所掌握已有的知识内容以及对于实验的注意事项的认识;信息:所要实验的内容(在盛有生石灰的滴管中加入少量清水,会产生哪些反应?)。
传播学理论与实务
传播学理论与实务第一章导论1、传播的四种定义类型1)共享说——美国著名传播学家威尔伯. 施拉姆,强调“传者”与“受传者”对信息的分享,“共享”信息既是传播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
“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戈德。
不足:无法概括诸如传播中“拒斥”、“不通”、“误解”、“独处“等现象。
2)交流说——美国学者J. B. 霍本,强调传播史“用语言交流思想或观念的活动”,关注的范围是传播活动的“过程”。
“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格伯纳。
不足:某些状态下,“交流”过程无法实现;传播工具不只语言一种符号系统。
3)影响说——美国学者J. 露西和G. 彼得森,强调传播史传者欲对受传者施加影响的行为,指出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带有功利性、目的性的传播活动。
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霍夫兰。
不足:将劝服性当作一切传播活动的表征。
4)符号说——美国学者B. 贝雷尔森,强调传播是符号(信息)的流动。
“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等。
这种传递的行动或过程通常称为传播。
”——贝雷尔森和塞纳。
2、传播: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的行为总称。
传播的形式1、符号和信号时代:开始于早期类人灵长类到早期猿人的进化时期2、口语时代:开始于9万年到4万年前3、文字时代: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4、印刷时代:开始于公元450年5、大众传播时代:开始于19世纪中期6、网络传播时代: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人类传播的四次飞跃:1、第一次飞跃:从本能传播到主动传播2、第二次飞跃:4万年前,语言产生3、第三次飞跃:3500年前,文字产生4、第四次飞跃:19世纪中叶,近代传播工具诞生5、第五次飞跃:?3、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拉斯韦尔等四种传播模式及例子.doc
11教技2班雷艳 20110401042042四种传播模式及例举的教育中的传播实例。
1、拉斯韦尔传播模式也即5W模式(Who 、What 、Which 、Whom、With what effects)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案例:老师像学生讲解《家乡的春天》这篇课文传播者:稿本的编写者,也就是专业课的任课老师信息:多媒体所呈现给学习者的知识、图片、声音媒介:多媒体教室受众:学习者效果:学习者通过老师的讲解及多媒体的辅助,理解课文,学习了新的知识。
2、香农-韦弗传播模式传播过程的七要素: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干扰、反馈香农-韦弗传播模式案例: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传播模式信源:远程网络教育者所准备传播给学生的知识、技能等编码:利用卫星广播系统等编码器将这些信息转换为符号和信号信道:传送信号的光纤译码:处于接收端的译码器信宿: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干扰:在整个传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的遗失、噪音等反馈:远程学习者在学完课程之后通过邮件、BBS、考试等进行反馈3、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传受双方要有共同的经验或者说背景要相似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案例:大二时班级进行了一次辩论赛辩论的正反方成员充当传播者,对信息进行编码,向其他成员传播,也充当译码者解码者。
他们相互传递信息,对信息进行编码译码。
同时他们又在共同的经验内传播,使信息被传播双方共享,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使传播信息,分享信息和反馈信息这个过程循环往复,持续不断。
4、贝罗传播模式也就是S-M-C-R模式,该模式分为四个基本要素,即信息源,信息,通道和接受者。
信息源也就是信息的发出者,信息是在传播中要传递的信息,而通道是信息传播的渠道、方式;接受者既信宿。
贝罗传播模式案例:中学化学老师给同学做《盐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实验课信源:老师的传播技术、态度、知识、社会制度、文化。
信息:因为同学对实验的不熟,所以要求老师实际操作讲解,并且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知识结构要求老师有较高的把握。
浅谈现代教育中的网络传播新媒介
教育 中的传播形 式是 由教育 的本质决 定 的 ,而教育本身是促进人身心发展的一种社会 活动。 人的身心发展离不开经验与知识的传播 , 当然也不能脱离传播 中所具备的三个关键因素 而单独存在 ,即传播对象 ,传播 媒介 和传播内 容。 麦奎尔认 为, 媒介的所有权其实 在很大程 度上影响着信息内容的生产 ,现在中国的教育 所有权是属于人民的,而教育媒介的所 有权是 属于国家的。 国家的政治 、 经济 、 文化是进步的 , 必然带动社会结构 和组织 的进步 ,而社会结构 是传播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 。它负责对教 育传播的微观控制。 包括传播 中的教学主体 、 教 学 内容 、 教学行为过程 。 现代 的教育是突 出归纳 和演绎的结合 ,要求在传播的传播媒介 上形成
科 黑江一 技信总 — 龙一 — 一
科 教l l l 文化
浅谈 现代教 育 中的网络传播 新媒 介
邹 瑛
10 0 ( 川大学, 川 成都 6001 四 四
摘 要 : 息 时代 , 的 传播 方 式 在教 育 中不 断 的兴 起 , 现 代 教 育 发 生 了较 大 的 变化 , 加 强调 发 挥 人 的本 性 去积 极 地 改 造 信 息 、 播 信 息 。 信 新 使 更 传 本文通过对现代教育 中网络传播媒介 的分析描述 , 列举 了四种传播平 台的特点 , 出现代教 育的传播媒介 正在 由交流型传播媒 介到交互型传播媒 提 介过渡的趋势思想。 关键词 : 教 育; 现代 网络 ; 传播 ; 介 媒
析 出影 片的哪些部分最受欢迎 ,再将分 析结果 反馈给梦工厂。这种新 型的传播模式较 之传统 的传播模式更生动 , 统计结果更加准确直 观, 结 论的科 学性对动画片的制作发行有 良好 的参 照 价值。 从电子 邮件互动传 播平 台上我们 可 以看 出 ,电子邮件 的互动平台需要 一个积极 的组织 者, 需要一个设置议题的专门核心 , 有一些对议 题感兴趣的固有用户。通过这些 固有用户对这 个议题 的再组织 ,案例的再发挥产生新 的议题 从而使议题 的内容得到传播。 2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游戏传播平 台 游戏是青少年喜欢 的娱乐项 目, 互联 网游 戏平台尤其吸引青少年的注意 ,因为互联 网技 术 的游戏平 台是基 于青 少年的主观愿 望的 , 不 是 由某个 组织者发起的固定话题 。青少 年在互 联 网游戏中不是去完成游戏任务 ,而是通过游 戏平台在其 中生活。对 于教育应 用的游 戏平 台 尤其应 该用这样 的理念去设计 。据美 国儿童有 线电视广播公司尼克罗迪恩在线调查 ,美 国有 6 %的儿童上网玩游戏 。{ 0 7中国网络游戏 5 20 调查报告》 显示 :0 7年 中国网络 游戏用户 中, 20 3 5岁 以下的 占调查 总数的 9 %,其 中 ,9 2 5 1~ 2 岁 、3 2 2 ~ 5岁 、6 3 2 ~ O岁 3个 年龄段 比例最 高 , 分别 占 2 %、 1 1%, 2 2 %、7 也就是说 , 近 6 %的 有 0 玩家集 中在 2 0年龄段 。 网络游戏用户每天玩游 戏的时间在 3 6小时 (8 ,其次是 l3小时 - 3 %) ~ (2 。 3 %) 网络游戏用户玩游戏的最主要 目的是娱 乐 ( %) 3 ,其次是 交朋 友 ( %)和锻炼 智力 O 2 3 ( % 。可见 , 1 ) 6 我国超过半数的儿童和计算机游 戏有亲密接触 。因此 , 可以这样说 , 计算机游戏 己 经成 为颇 受 青 少 年欢 迎 的一 种 重 要 的游 戏 和 学习形式 。 为一种社会现象乃至问题 , 作 是任 何 教师和职能部门都是无法回避 的。 3虚 拟 世 界 互 动教 学 教 育作为传 播学广 泛应用 的一 门科 学在 传播对象 上非常注重因材施教 ,也就是注重传 播对象 的选择。 然而有了虚拟世界 之后 , 在教学 活 动过 程 中老 师 的 角 色 就 发生 了大 的变 化 。担 任这个 角色的不再是人 ,而是虚拟世界 中的某 个设备 , 以是头盔 , 可 可以是游戏臂 , 可 以是 也 更大的虫洞等等。 20 0 8年 9月 2 9日,美 国微 软公 司启 动 “ e Vr a N w 系列 活动 , G t iul o ” t 欲与其 合作 商引 领用户进 入虚拟世界。首先从全球 的地理环境 着手真实地再现城市和环境 的原貌 ,在地理教 育上产生非常大的变革 , 使我们不但听说过某 个城市 的位置 ,而且 还能 够身临其境地看到这 个城市的周边环境和人 文地貌 。 虚 拟世界 的交互活 动诞生在 学 习者和设 备终端之 间, 可以产生在计算机 、 手机 、 游戏机 、
第五章 公共关系传播
三、公共关系传播的要素
传 基本要素 播 的 要 素 隐含要素
公共关系传播者 公共关系传播内容 公共关系传播渠道 目标公众 公共关系传播效果
时空环境 心理因素 文化背景 权威意识
6
“斯达舒”的一则电视广告
在这则电视广告中,有三幅画面:第一幅是 一个身着防护服的满脸狡诈凶险的家伙站在人的 胃里用钻机使劲钻,画外音是“胃痛吗?”;第 二幅是用酸液喷,画外音是“胃酸吗?”;第三 幅是用打气筒充气,画外音是“胃胀吗?”。三 幅画面形象地比拟出了有胃病的人们的胃痛、胃 酸、胃胀的要命感觉,就是运用了广告恐惧诉求 的手法。
23
报纸
24
广播
25
❖电 视
优点
生动直观,传播速度快、 娱乐性强,易接受
缺点
转瞬即逝,不利于保存, 不易检索和查阅; 线性传播,选择性差。
26
互联网
27
28
29
(二)人际传播媒介
语言
无声
无声语言 有声语言
媒介
媒介
无声非语 有声非语 言媒介 言媒介
有声
Hale Waihona Puke 非语言301.有声语言媒介
方式:答记者问、与员工谈心、电话通讯、 内外谈判,各类演说和为宾客迎送辞等。
39
(三)公关日常应用传播媒介
40
(四)如何选择传播媒介
1.媒介本身特点 2.传播内容 3.受传者的特点 4.讲求经济效益 5.注重时间安排
41
六、公共关系传播效果
(一)传播效果层次
针对公共关系的目标和公关传播的目标评估, 传播对于受者的影响可以达到四种程度:
42
(二)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
1.传播媒介 2.信息的内容与表现方式 3.信息的重复(传播技巧) 4.受者接收信息的条件 5.环境气氛的影响 6.传播者(信息主体的形象)
列举远程教育中常见的媒体及其应用?
列举远程教育中常见的媒体及其应用?远程教育中媒体可以分为单向传播媒体和双向传播媒体。
单向传播媒体有:印刷品、无线广播、录音带、教育广播电视、录像带、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
双向传播媒体有:电话、音频图形会议、视频会议、社会性软件等。
1.印刷品特点:开发起来相对便宜,便于携带,不易变质和损坏,而且容易通过邮政或私人递送服务来传送。
还能够有效携带大量信息,允许学习者按自己的速度和时间进行学习,并且学习者可以通过书信实现交互。
当然,这种交互是很慢的,然而这种形式要求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
然而,如果只依靠印刷材料传递所有的教学信息,那么学生们很难长时间保持高度的集中学习。
对一些学生而言,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印刷材料很可能成为被动的媒体,甚至会使学习内容变得枯燥。
应用:即使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印刷媒体仍然是远程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传播手段。
除了函授教育,各种形式的印刷品也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的远程教育课程中。
2.无线广播特点:(1)及时性。
在电波所能到达的范围,任何地点的人几乎可以同时收到广播。
(2)广泛性。
电波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可以利用广播开展大范围、大规模的远程教育,且广播造价低廉,适用于各类各层次学习者。
(3)感染性。
除了语言、声音,还包括语音、语调、语速在内的各种非语言信息来传播。
语言传达内容,而非语言承载情感,正由于有了非语言信息,学习者才可以有感情、态度方面的体验。
(4)经济性。
无线电广播制作周期短,设备投资少,可以用尽可能少的投资服务相当广的听众。
(5)单一性。
广播传递的只有信息,并且是单向传播。
应用:无线电是最廉价,也是使用最普及的广播媒体。
在我国,最早的空中学校是中国农业广播学校。
它适用于各类层次的学习者。
3.录音带特点:具有更强的灵活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简便性。
不管制作录音材料,还是利用它们来学习都很简便、经济,不需要贵重的设备。
(2)可控性。
学习者能自由控制录音材料的使用。
应用:录音学习材料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范围要比一般人想象中大得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教育技术学 20052801121 赵敏
针对四种传播模式试列教育中的传播实例
实例:
(自己编写的)某地方的教育电视台准备了一档教育栏目,邀请了某大学知名教授针对学术中的一些问题做一些探讨和分析。
电视节目通过卫星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在家中,两个学术研究者小明和小白通过卫星信号接收了这档节目,并利用电视机观看了这档节目。
信号传输过程中并不是很好,于是有时屏幕会出现“雪花”现象。
但是这却丝毫没有降低他们观看节目的兴致。
那边教授讲得有声有色,这边小明小白听得津津有味。
教授的讲解在他们的生理、心理上都产生了反应。
他们两人在这边就开始进行交流了,运用自己之前所掌握得知识,分别向对方阐述自己的观点,由于观点分歧,他们便争论得面红耳赤了。
他们突然发现这个节目有个缺陷,于是向电视台反应说要提供一个给观众交流互动的机会。
电视台允许了,于是设定了电话交流热线,让有问题的观众拨打热线,直接与教授进行交流。
于是小明小白拨打了热线,和教授交流了起来。
在向教授讲明了自己的理解之后,教授猛然发现,由于他没有考虑到听众的水平层次,讲得较为深了一点,导致他们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于是他调整了自己教授的内容,这样,他们三人就能很好地沟通起来,大家畅所欲言,碰发出无数次思想的火花,这档节目就这样在传播者,受传者都有收获的情况下结束了。
根据这个例子,我将运用拉斯韦尔模式、香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贝罗的S-M-C-R模式去做相应的分析。
●拉斯韦尔模式分析:
拉斯韦尔模式提出了5W传播模式,如图所示:
拉斯韦尔模式在大众传播中应用得比较广泛,就如上面所举的例子。
某地方教育电视台向观众播放由知名教授主讲的教育电视节目一样。
在这个过程中,教授是传播者,教授所讲的关于学术中的一些问题的探讨和分析就是信息,通过卫星电视广播这种方式就是媒介。
而广大的观众,在例子中以小明和小白为代表就是受众。
引起了小明和小白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继而使他们参与到热烈的讨论中去,就是这个传播模型产生的效果。
这个传播模式存在的缺点分析:小明和小白所指出的缺少一个与教授进行交流互动的环节,就是这个传播模式的一大缺点,忽略“反馈“要素。
同时,这个模式中没有解决到“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
最后,这个传播模式突出了教授的地位,而对于受众而言,他们确实被忽视的一族。
●香农—韦弗模式分析:
香农—韦弗模式针对原先的单向直线式模式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反馈”的环节,是带有“反馈”的双向传播模式,如图所示:
香农—韦弗模式较拉斯韦尔模式引入了噪声和反馈的概念,修补了拉斯韦尔模式存在的不足。
教授作为信源,他所想要表达的信息经过编码转化为声音信号,通过电视卫星这个信道将声音信号传播出去,声音信号又经过译码转化为真正的信息,由观众,也就是实例中的小明小白这个信宿接收。
在这个传播过程中卫星信号传输过程中受到干扰在屏幕上出现“雪花”现象这类现象就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传播过程中的干扰现象,噪声是存在于传播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的。
实例中所提到的,小明和小白给电视台的建议,说要开设一个观众与教授交流的环节,就是香农—韦弗模式中所涉及到的反馈这一环节。
在小明小白拨打了热线和教授交流起来之后,教授通过他们的反馈,了解到了自己所讲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的一个接受程度达到了一个怎样的程度,于是他就可以以此调整自己教授的内容,使信息的传播更加地顺畅。
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分析:
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与单向传播模式划清界限,强调只有在共同经验范
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主要强调的就是一个传播传受双方的双向性和共同经验性。
在实例中有两个地点体现了这一模式,第一个是在小明和小白两人在听了教授的讲授之后,这边就开始进行交流了,运用自己之前所掌握得知识,分别向对方阐述自己的观点,由于观点分歧,他们便争论得面红耳赤了。
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他们自身内部的一个传播过程,他们在自己共有的一个经验范围之内进行传播。
两个人即是自己原有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别人传与知识的接受者,这样讯息就在他们之间流传,构成了一个循环过程。
另一个体现是在他们与教授进行互动之后,教授在接收了他们的反馈之后,对自己讲授的内容和思维方法进行了适度的调整,搭建起了一个双方共有的经验平台,于是他们便可以比较流畅的进行传播了。
这种传播模式适用与个人与个人的人际传播上,不适宜运用在大众传播上。
贝罗S-M-C-R 模式分析
贝罗S-M-C-R 模式的传播模式把传播过程分解为四个要素,分别是信源、信息、通道、受传者,而每个要素又进行细分,暗含了传播过程的复杂性。
如图所示:
贝罗的这个传播模式,实际上是一般的传播模式,同拉斯韦尔模式比较类似,也是单向线性的缺少反馈的传播模式,只是他将传播要素细化了,将物引向了人,突出了受传者的地位,比较强调了传播的动机及效果。
这个可以用实例中教授与小明小白进行交流之后,重新改变传受方式和内容来解释这个传播模式。
教授作为信源他传播的动机在于讲清楚他的课,使当前处于迷糊状态的小明和小白能够明白他的内容。
因而信源对自身的因素做了适当地调整。
从而使信息的内容也有所改变。
接着在通道这一块虽然还是继续沿用视听,但是又加入了一个电话通道,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和直接。
最后,小明和小白作为受传者,他们自身的内在知识图式也将更好地帮助他们对知识进行接收,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单向的设计传播要素的传播模式。
信源(S )
信息(M ) 通道(C ) 受传者(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