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性心律失常
夜班急诊必备!严重心律失常不再慌,急救处理一文搞定
![夜班急诊必备!严重心律失常不再慌,急救处理一文搞定](https://img.taocdn.com/s3/m/a8e5151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16.png)
夜班急诊必备!严重心律失常不再慌,急救处理一文搞定夜班或者急诊常会遇到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房扑、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速、室扑室颤,它们常会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意识丧失,甚至猝死,因此早期的识别和处理十分重要。
下面就分享一下严重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急救处理,供大家参考。
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一)临床特点突然发作并突然终止,发作可持续数秒钟、数小时或数日,部分病人发作时可伴有晕厥先兆或者晕厥。
(二)心电图特点理应分为房性与交界区性,但因P波常不易明辨,故将两者统称之为室上性,心律绝对规则,频率多在150 ~ 240次 / 分,QRS波与窦性者相同,但若有束支传导阻滞或因差异传导时可宽大畸形,ST-T 可有继发性改变(图-1)。
图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三)急救处理可先用简单的迷走神经刺激法,但此种方法在急危重症抢救中受到一定限制,对于无效或效果不良者可采用药物治疗。
用药原则切忌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使用,应为临床医生所注意。
01 机械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1、用压舌板刺激悬雍垂,诱发恶心呕吐;❈2、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吸动作(Valsava法);❈3、颈动脉按摩,病人取仰卧位,先按摩右侧约5 ~ 10秒,如无效再按摩左侧,切忌两侧同时按摩,以防引起脑部缺血;❈4、压迫眼球:嘱病员眼球向下,用拇指压迫一侧眼球上部10 ~ 15秒,如无效可试另一侧,此法老人不宜,有青光眼或高度近视者禁忌。
02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1)维拉帕米(异搏定):5mg稀释后静注(5分钟),发作中止即停止注射,15分钟后未能转复可重复一次;❈(2)普罗帕酮(心律平):70mg稀释后静注(5分钟),10 ~ 20分钟后无效可重复一次;❈(3)三磷酸腺苷(ATP):为一种强迷走神经兴奋剂,常用ATP-20mg稀释后快速静注,5 ~ 10秒内注射完毕,3 ~ 5分钟后未复律者可重复一次;❈(4)洋地黄:西地兰0.4mg稀释后缓慢静注,2小时后无效可再给0.2 ~ 0.4mg,室上速伴有心功能不全者首选,不能排除预激综合征者禁。
危险性心律失常的识别和处理
![危险性心律失常的识别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1acd3441f524ccbff02184b9.png)
危险性心律失常的识别和处理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医院王仁友随着心脏电生理检测技术的发展,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改观。
临床医生在接诊心律失常病人时,通常必须弄清下列几个问题:(1)是否存在心律失常?(2)是哪一种心律失常?(3)是否属于需要治疗的心律失常?(4)是否属于需要紧急处理的危险性心律失常?(5)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应选择哪一种?本文根据急诊实践中的需要,概略介绍危险性心律失常的类型、识别要点及治疗选择,以供临床急诊处理时参考。
1 危险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及意义危险性心律失常又称致命性心律失常或恶性心律失常,它是引发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动态心电图监测表明,发生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之前常出现心脏自律性或传导性异常。
这些心律失常往往是心脏猝死的先兆,故称为危险性心律失常,危险性心律失常包括下列几种类型。
(1)危险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危险性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常可诱致心室颤动。
(2)严重室内传导阻滞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Ⅲ、AVB):可能出现双束支阻滞或三束支阻滞。
急性心肌梗死或弥漫性心肌炎可发生急性室性传导阻滞,心率极慢。
QRS波群进行性增宽,可能诱发心室颤动。
希氏束分叉以下的Ⅲ、AVB常发作阿斯综合征。
(3)Q-T间期延长综合征:Q-T间期显著延长,表示心室复极迟与复极不一致从而延长易损期,容易引起折返而诱致危险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速、扭转型室速和室颤。
(4)病窦综合征:由于窦房结功能障碍,可出现窦性停搏,窦房阻滞和慢快综合征(BTS)等,病人可有头晕,严重时可发生一过性意识丧失(称为窦房结晕厥),甚至猝死。
2 危险性心律失常的特点和识别2.1 危险性早搏对病理性室性早搏,临床一般按Lown等提出的分级法,将室早分为五级:0级:无室性早搏;1级:偶有单发室性早搏(1次/min或<30次/h);2级:频发室性早搏(>1次/min或>30次/min);3级:多源性室性早搏;4级A:2个连发(成对)室性早搏,4级B:3个或3个以上连发室性早搏;5级:有伴Ront的室性早搏。
心律失常有哪些危险?
![心律失常有哪些危险?](https://img.taocdn.com/s3/m/6aeec7e404a1b0717fd5dd18.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心律失常有哪些危险?
导语:生活要规律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
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
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做气功、打太极拳。
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心律失常的症状
1、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表现。
2、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3、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肠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
4、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5、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等。
心律失常如何治疗
生活知识分享。
致命性心律失常
![致命性心律失常](https://img.taocdn.com/s3/m/74a2c3ed52ea551811a687a5.png)
3。临床治疗以植入性心脏起搏复律除颤 器(ICD)最为重要,药物防治以胺碘酮的研 究进展最为突出。
常见病因及防治
常见病因及防治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
致命性心律失常最主要的是指:如下几类心律 失常 ①室速、室颤; ②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停搏、房室阻滞、 室内阻滞和心室停搏。
慢性心衰的防治
慢性心衰是全球性的另一个危害人类健康的综 合症。美国统计资料每年新发病例达50万以上, 慢性心衰的总人数达500百万以上占美国人口 总数的0.5%左右 慢性心衰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60岁 以上的人可高达2~5% 美国统计1~5年的病死率高达37%~70%,我 国41家医院1980、1990、2000年三个全年段 的统计的病死率分别为18.3%、12.9%、6.3%, 因此,慢性心衰的防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临床 课题 慢性心衰又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据统计 慢性心衰的死亡原因中有50%左右为心脏性猝 死。
心脏性猝死
Sudden Cardiac Death - SCD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致命性心律失常引起的,从出现
症状到死亡在1小时内者称为心脏性猝死
最常见的心脏性猝死有 冠心病、心肌缺血所致的猝死
(50%)
CHF所致的猝死
(25%)
心肌病所致的心脏性猝死
(15%)
长QT综合症等先天遗传性疾病猝死 (10%)
心房颤动极快心室律及其诱发的室速、室颤
心房颤动时心房频率为350~600次/分, 此时,经房室结下传时房室结发生Ⅱ度 阻滞,只允许部分下传心室,心室率一 般在80~150次左右 如果 心室率过快,超过200次/分以上也 容易诱发室速、室颤。
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
![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a3080dc3a216147916112802.png)
孙宏
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
恶性心律失常的概念
是指严重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 1.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2. 长QT综合征伴发多形性室速。 3. 极短联律间期的多形性室速。 4. 心房颤动伴预激。 5. 严重窦性停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6. 持续性室速、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
尽快终止心律失常发作,建立稳定的窦性心律和稳定 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积极持久的药物和非药物干预,防止心律失常再发或 降低猝死率。
室性心律失常病情评估
是否需要对心律失常本身进行治疗,主要依据对 心律失常危害性的估计。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评估:
1. 血流动力学影响; 2. 是否有引起更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性; 3. 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和心功能状态。
严重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
临时起搏或异丙肾上腺素,最好是临时起搏。 在严重心动过缓的基础上,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多形
室速时,纠正心动过缓是治疗的根本,而不是应用抗 心律失常药物,因为这类室速往往是长间隙依赖性, 消除长间隙后室速自然就不再发作。
心室颤动
非同步除颤(双向200J/单向360J) CPR。
手术)
恶性心律失常急诊处理
室性心动过速
1.首先应明确患者是否伴有血液动力学障碍。 2.基本处理包括:
面罩高流量给氧(4L/h), 建立静脉通道; 评价心脑血管情况(意识状况、收缩压是否低于90 mmHg、是否有少尿、心绞痛、肺水肿); 监测氧饱和度,心电监护,准备除颤。
持续单形性VT(或诊断不明的宽QRS心动 过速)终止发作的处理流程
心室电风暴的处理
一. ß-阻滞剂
1. ß-受体阻滞剂对心肌缺血诱发的VT/VF的预防作用, 已被大量偱证医学证据所证实。
严重心律失常名词解释(一)
![严重心律失常名词解释(一)](https://img.taocdn.com/s3/m/31a6283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3.png)
严重心律失常名词解释(一)严重心律失常名词解释总则严重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活动异常引起的严重心律不齐或停搏的疾病。
下面将列举一些与严重心律失常相关的名词,并给出简要解释和示例。
名词解释•心律失常:心脏电活动规律性、有序性的紊乱,分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和心律不齐三种类型。
严重心律失常是其中一种严重程度较高的心律失常。
–例子: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心脏会出现快速不规则的心律。
•室颤:心室被快速而不规律地激动,无法有效泵血,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
–例子:室颤可导致严重的心跳骤停,需要紧急心肺复苏抢救。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起搏点异常激动,导致心室排血不足的一种心律失常。
–例子:室性心动过速时,心脏泵血不充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
•心动过缓:心率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导致心脑供血不足的一种心律失常。
–例子:老年人常常出现心动过缓,需要注意及时处理,以免引发其他问题。
•室性停搏:心室起搏点因各种原因丧失激动能力,心室停止搏动的一种心律失常。
–例子:室性停搏可能导致心跳停止,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窦房传导阻滞:窦房结与心房之间的传导受阻,心脏搏动受影响的一种心律失常。
–例子:窦房传导阻滞可能导致心脏搏动过慢或不规则,患者常常会感到气短、乏力等症状。
•心房颤动:心房规则的收缩变为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律,是常见的心律失常。
–例子:心房颤动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引发脑梗塞等严重后果。
•高度房室阻滞: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发生阻滞,导致心率显著降低的一种心律失常。
–例子:高度房室阻滞可导致昏厥、心绞痛等症状,需要及时处理。
•扑动性心动过速:心脏某一区域出现高频率的快速激动,心室收缩异常,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
–例子:扑动性心动过速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结语以上是一些与严重心律失常相关的名词解释和示例。
了解这些名词有助于对严重心律失常进行更准确的理解和识别。
正如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心律的失常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处理。
什么是心律失常,有何危险
![什么是心律失常,有何危险](https://img.taocdn.com/s3/m/09f595b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6.png)
什么是心律失常,有何危险发布时间:2023-03-09T10:50:05.94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1月22期作者:王端[导读]什么是心律失常,有何危险王端(资阳市精神病医院;四川资阳641304)在临床上,心律失常属于一种常见且多发的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心脏都会有一定规律地跳动,若一旦出现心律失常,就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严重情况还会导致病人发生猝死。
心律失常这种疾病,对大部分人群来说知之甚少,甚至对心律失常带来的危险也并不清楚。
故本文将围绕心律失常进行简要说明。
一、什么是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由不同的病因造成的心脏冲动形成或者传导异常。
主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心悸、心跳停歇感、胸闷、乏力以及眩晕等。
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有各种期前收缩、阵发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房性纤维颤动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律失常是因为窦房结的异常兴奋或者激动而在窦房结之外发生的,传导缓慢、阻滞以及通过异常的通路传导,也就是心脏活动的起源和传导紊乱会引起心脏搏动的频率或节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会单独发作,还会伴发心血管疾病,严重情况会突然发作导致病人猝死,此外,还可以持续累及心脏而导致心力衰竭。
“心律紊乱”和“心律不齐”都是指心脏节律不正常的现象,心律失常不仅是节律的异常,也是频率的异常。
二、常见的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成年人的心跳频率每分钟超过一百次称为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分为两类,生理性与病理性。
生理性的心跳过速包括跑步、喝酒、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等;而病理性的心跳过速包括高热、贫血、甲亢、出血以及心肌病等疾病引起的。
过早博动:过早搏动又被称为早搏,是由异位起搏点产生的过早心跳,是一种最普遍的心律失常。
根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类: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
其中,最常见的早搏为室性,正常人群也会出现早搏,也有器官的表现。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也被称为房颤,是一种由心脏上腔引起的无规律心跳。
当房颤发作时,左、右心房的活动频率不一致,有时候一分钟可以达到三百至四百次。
心律失常,有些没大碍,有些很危险
![心律失常,有些没大碍,有些很危险](https://img.taocdn.com/s3/m/251e5f12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8.png)
心律失常,有些没大碍,有些很危险心脏是最重要的器官,其功能正常,才可以让其他部分的血液循环保持正常,但由于大多数患者的习惯不良好,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出现心脏疾病。
在心脏疾病中,心律失常属于常见的一种病症,该病症的类型较多,主要的发病机制为冲动传导异常、传导障碍及形成障碍等。
这是因为控制心脏的神经冲动异常而导致的心脏节律异常,一旦发病,尽管不能引起严重的影响,但如果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及不适的时候,都应该尽早地进行控制,这样才可以不会使病情进一步发展,心律失常看似是较小的问题,其危害也是不容忽视。
因此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心律失常及其症状,引起发病的原因,及心律失常的危害,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心律失常到底是什么样的病呢,心律失常在临床上是一种表现形式,不管是有没有器质性病变均能够产生心律失常,特别是患者在发病初期经常会由于突发性恶性心律失常引起心室颤动而导致猝死。
所以,预防心律失常及终止心律失常非常重要。
临床上的心律失常分类大多按心率得快、慢将心律失常分为两大类。
(1)快速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颜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等。
(2)缓慢型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
也有临床学家按心律失常引起循环障碍严重程度及预后,而将心律失常分为致命性、潜在致命性和良性三大类。
尚有按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分为冲动发生异常、冲动传导异常以及冲动发生与冲动传导异常而进行分类,这种方法不完全适合临床的应用。
近年来有人提出调节受体学说和离子通道调节分类法,了解心房、心室肌的各种离子通道的空间差异,这对抗心律失常药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但目前,仍以心率得快、慢的分类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实用意义。
之后在带大家了解一下心律失常的症状:(1)早搏:这种心律失常无害,通常不会引起症状,有时会让人感到胸部阵跳或心跳略过。
早搏可发生在任何人群之中,一般无需治疗。
压力过大、运动过度、摄入过多的咖啡因或尼古丁也会造成早搏,此时需要告知医生,并对生活方式做出调整。
恶性心律失常ppt课件
![恶性心律失常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44f8eeba1aa8114531d971.png)
室性心动过速
定义:简称室速,指连续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室性期 前收缩,期间没有正常的搏动。如不及时处理,可开 展为心室颤抖
病因: 1、室速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最常见为冠心
病,特别是心肌梗死。 2、Fra bibliotek次是心肌病、风心病、二尖瓣脱垂、心力衰竭
等。 3、其他如洋地黄中毒、缺氧、电解质紊乱等。
室扑和室颤
病因: 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严重心动过缓, 并发房颤或房扑的预激综合症。
洋地黄或肾上腺类药物中毒以及触电、雷击、低温 等。
临床表现: 一旦发生,阿-斯发作,相当于心室停搏
体格检查: 心音消失,P触不到,BP测不到
30
室扑
ECG特点 ★呈正弦波图形,波幅宽大而规那么 ★频率为150-300次/分 ★有时难与室速鉴别
听诊S1强度逐渐减弱并有心搏脱落
35
房室传导阻滞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
ECG特点: P-R间期固定,可正常或延长 有间歇性的QRS波脱落,常呈2∶1或3∶2 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亦可有形态异常
Ⅱ度Ⅱ型〔莫氏现象〕 乏力、头晕、心悸、胸闷等病症 〔易开展为完全性〕 听诊:亦有间歇性心搏脱落,但S1强度恒定
28
扭转型室速的紧急治疗
首先寻找并处理QT延长的原因 ,如血钾、镁浓 度降低或药物等 ,停用一切可能引起或加重QT延 长的药物
采用药物终止心动过速时 ,首选硫酸镁 ,首剂 2~ 5g静注 ( 3~ 5min) ,然后以 2~ 20mg/min 速度静滴
无效时 ,可试用利多卡因、美西律或苯妥英静注
29
21
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表现 与心室率、持续时间、根底心脏病变不同而异
严重心律失常的应急预案
![严重心律失常的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5ee38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d.png)
一、引言严重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严重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应对严重心律失常的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和监督应急预案的实施。
2. 设立应急处理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应急预案,包括医护人员、护士、医助、药剂师等。
3. 设立通讯联络组,负责应急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发布。
三、应急预案实施流程1. 发现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症状,立即通知医生。
2. 医生接到通知后,立即评估患者病情,做出初步诊断。
3. 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以下措施:(1)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疲劳、情绪激动。
(2)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
(3)进行严密心电监护,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
(4)遵照医嘱正确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5)备好纠正心律失常的药物和其他抢救药物,如除颤器和起搏器等。
4. 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脉率、心率、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监测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5.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等猝死现象,立即进行抢救:(1)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2)给予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3)必要时配合医生安装临时起搏器。
6.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以下药物:(1)肾上腺素:用于治疗心脏骤停。
(2)多巴胺:用于提高心输出量。
(3)胺碘酮:用于治疗室性心动过速。
(4)利多卡因: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7. 必要时施行人工心脏起搏。
8.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心电图变化。
9. 安慰患者及家属,做好交接班。
四、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其应对严重心律失常的能力。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际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应急预案的总结与改进1. 定期对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根据总结结果,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严重心律失常的能力。
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方案
![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157a9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2.png)
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方案一、引言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节律发生异常,包括心率过慢(如窦性停搏等)或过快(如室速、房颤等)以及节律不整(如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律失常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一些因素可能增加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本文将重点讨论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方案。
二、危险因素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心律失常的风险也逐渐增加。
老年人更容易出现结构性心脏病变和电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2. 高血压:高血压是诱发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持续高血压可导致左室肥厚和扩张,进而导致电传导异常。
3. 糖尿病:糖尿病与心律失常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高血糖状态可引起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从而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4. 冠心病:冠心病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
冠心病患者由于缺血或心肌梗死造成的电活动障碍,易导致窦房结功能异常或异位起搏点形成。
5. 心肌病:心肌病是一组以原发性心肌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为特点的疾病。
心肌病可导致室壁运动异常,离子通道紊乱,从而增加了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6. 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镁和高钙等电解质紊乱都可能引起或诱发心律失常。
7. 药物与毒物:某些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抗抑郁药和精神类药物等可增加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
此外,饮酒过量、吸毒等也可能导致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从而诱发心律失常。
三、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对于许多类型的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通过调节离子通道的活性、影响心脏神经系统或改变心肌细胞内钙浓度等机制来控制心律失常。
2. 心脏起搏器:对于那些存在严重的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的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向心脏发送电信号来维持正常的心率和节律。
3. 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术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适用于某些快速性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
该方法通过导管插入体内,利用高频电流摧毁异常传导组织或异位起搏点,从而恢复正常心率和节律。
心律失常应急预案
![心律失常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5b857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2.png)
一、引言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不规律,心跳过快、过慢或跳动不齐的一种心脏疾病。
由于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下降,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心律失常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应急预案内容1. 患者发现(1)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症状时,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2)医护人员迅速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意识、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2. 初步处理(1)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疲劳、情绪激动。
(2)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
(3)进行严密心电监护,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
3. 药物治疗(1)根据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利多卡因等。
(2)监测药物效果,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4. 心脏电复律(1)若患者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等,立即进行心脏电复律。
(2)在电复律前,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连接好电极板。
(3)电复律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评估复律效果。
5. 临时起搏器植入(1)对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可能需要植入临时起搏器。
(2)在植入临时起搏器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
6. 术后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护。
(2)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安抚患者及家属。
(3)根据医嘱,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
(4)定期复查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指标。
7. 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心律失常应急预案演练。
(2)提高医护人员对心律失常的识别、处理能力。
(3)确保应急预案在实际操作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三、总结心律失常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对心律失常的应急处置能力,降低患者死亡率。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应急预案内容,提高救治成功率。
同时,患者及家属也应了解心律失常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共同维护患者生命安全。
心律失常分级标准5级
![心律失常分级标准5级](https://img.taocdn.com/s3/m/44dc9dc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f.png)
心律失常分级标准5级
心律失常分级标准通常是根据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和对心脏功
能的影响来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心律失常的分级标准可以分为五级,具体如下:
1. 一级,无症状的心律失常,例如早搏、期前收缩等,不会对
心脏功能产生明显影响,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
2. 二级,轻度症状的心律失常,可能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感,但不会对心脏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其他非侵入
性治疗。
3. 三级,中度症状的心律失常,可能出现心绞痛、晕厥等症状,对心脏功能有一定影响,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侵入性治疗。
4. 四级,重度症状的心律失常,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心绞痛加
重等严重症状,对心脏功能有明显影响,通常需要积极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5. 五级,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例如室颤等,可能导致猝死,
需要紧急处理,包括心肺复苏、电复律等急救措施。
这些分级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对心律失常进行评估和治疗,以便采取合适的措施来保护患者的心脏健康。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心电图结果和心脏功能情况来确定心律失常的分级,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心律失常的分级标准。
危险性心律失常的急救与护理
![危险性心律失常的急救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c6c09ec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2.png)
心悸、胸闷、头晕、呼吸急促、发绀、 昏厥等。
突然心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引起的心 功能不全。
心律失常的急救措施和原则
1
迅速反应
判断紧急情况,立即呼叫急救电话,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2
除颤
若患者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自动除颤器电击。
3
药物治疗
根据具体类型,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微量药物恢复正常心律。
常见的危险性心律失常种类
室颤
最常见的危险性心律失常之 一,心脏电活动紊乱,快速 波动,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 泵血。
室速
房颤
心脏室上室下部分快速但有 序收缩,导致心脏泵血不足, 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心脏房间不规则快速震动, 血液容易堆积、凝结,导致 中风等严重并发症。
心律失常的症状和紧急情况
1 症状
2 紧急情况
2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正常心律。
3
手术干预
对严重病例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或心脏消融手术等。
心律失常的重要性和对患者的影响
重要性
心律失常可能导致中风、心力衰竭或猝死等严重并发症,需及时识别和治疗。
影响
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心理压力增加,影响工作和社交活动。
危险性心律失常的急救与 护理
危险性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骤停,严重威胁生命。本演示将介绍心律失常 的分类、紧急情况、急救措施和护理方法,并强调预防和管理的重要性。
心律失常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电活动异常,导致心 跳速度、节律或传导紊乱。
分类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律失常、房性 心律失常和有效监测
控制症状
• 定期心电图及心脏监测
• 测量血压、血氧饱 和度等生命体征
危险性心律失常
![危险性心律失常](https://img.taocdn.com/s3/m/07aa8d3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54.png)
第34章危险性心律失常1.动态心电图监测表明发生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之前常出现心脏自律性或传导性异常。
这些心律失常(arrhythmia)往往是心脏猝死的先兆,故称为危险性心律失常。
2.危险性心律失常类型包括:异位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危险性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和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室内传导阻滞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3.急诊医师在接诊心律失常患者时须弄清的问题是哪一种心律失常?是否属于需要紧急处理的危险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应选择哪一种?4.宽QRS心动过速(WCT)指QRS宽度>120毫秒、频率>100次/分的一类心动过速,其电生理机制、表现及临床处理各不相同。
由于WCT易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猝死,故急诊时的识别和处理很重要。
5.急诊处理心律失常方式选择应以血流动力学状态为核心。
急诊处理强调效率,通过纠正或控制心律失常,达到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善症状的目的。
6.对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控制,追求抗心律失常治疗的有效性,挽救生命。
对非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处理,需要更多地考虑治疗措施的安全性,过度治疗反而可导致新的风险。
7.心律失常紧急处理时经常遇到治疗矛盾。
如平时心动过缓,发生快速房颤;心律失常发作时血压偏低但需要用胺碘酮。
处理原则是首先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即针对当前对患者危害较大的方面进行处理,而对另一方面则需做好预案。
8.心律失常的处理不能仅着眼于心律失常本身,需要考虑基础疾病及诱发因素的纠正。
异位性心动过速处理流程图患者来诊情况女性,54岁,主因“胸痛19小时”来急诊。
分诊台测量生命体征:BP 115/65mmHg,P 167次/分,SpO2 97%。
既往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
19小时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无放射痛,在本地诊所拟诊冠心病,予以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后,症状未见改善。
近1个多小时来,患者感头晕、心悸、出冷汗,无气促。
心率失常真的很可怕吗?
![心率失常真的很可怕吗?](https://img.taocdn.com/s3/m/a5563618c8d376eeafaa314c.png)
心率失常真的很可怕吗?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3年第4期文/吕斌(广西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长邵占维同志在出席全国两会期间因为恶性心律失常导致心源性猝死,最终抢救无效逝世。
这条新闻报道让一些患有心律失常的人在叹息的同时也开始担心自己的身体,不少人急忙跑医院向医生咨询,心律失常真的那么可怕吗?心律失常很常见其实心律失常是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心律代表着心脏的节律,通俗讲就是心跳。
心律失常就是心脏的节律出现异常现象。
心脏内的激动起源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活动变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激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生改变,就叫做心律失常。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颤等。
部分心律失常是由各种心脏病,或者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的。
但有些情况比如情绪紧张、疲劳、饮酒、喝浓茶和咖啡等也会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发生心律失常时,部分患者会有心悸、胸闷、眩晕、憋闷、气促、手足麻木和晕厥,甚至神志不清。
但有些患者也可能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只有做心电图等检查才能发现。
心律失常分良性恶性在患有心律失常的人群当中,有不少人心理负担都很重,他们担心自己会心脏出问题导致意外。
对此,医学专家表示没有必要。
因为有些心律失常确实会导致猝死,但并不是所有的心律失常都是这样的。
根据危险性,心律失常大致可以分为恶性心律失常和良性心律失常两种。
只有恶性的心律失常才可能会导致猝死。
并且在心律失常中,恶性心律失常只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良性的心律失常。
良性的心律失常一般不会危及生命,甚至也不需要治疗。
实质上分辨心律失常是恶性还是良性并不复杂。
患者只要做一个心脏B超和动态心电图就可以基本了解。
根据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相关症状,专科医生就能初步判断出心律失常是恶性可能性大还是良性可能性大。
所以医学专家提醒,患有心律失常者无须过于担心,但要到专业医院进行检查,确定性质,再根据情况应对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
1.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QRS波群,频率(心室率)120~180次/分, 节律规则。
2. QRS宽大畸形,时间>0.12秒。
3.如能发现P波,则P波与QRS之间无固定关系,且频率<心室率。P波 下传可形成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和波。
窦性停搏
窦性停博是指窦房结在一定时间内停止发放激动 1. 在一段长间歇内不出现窦性P波及相关的QRS波群,且这段时间(最长P-P间 隔)与正常P-P间隔不成倍数关系。 2. 若停搏时间过长,可出现交界性或室性逸搏及其它节律来代替窦房结激动。
何为窦性心律
窦房结:正常情况下,窦房结在起搏传导系统中的自律性最强,发放冲动的 频率最快,是心脏的最高起搏点,控制着整个心脏的活动。
窦性心律:由窦房结所引起的心律通常称为窦性心律。
房颤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
1、房颤
ECG表现 QRS波群前P波缺失 出现形态大小各异的颤动波(f波) 由于无规律的房室传导,出现RR间期部规则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
ECG特征 QRS波宽大畸形、振幅、时间易变,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不断变化, 每隔3~10个QRS波群,方向变围绕基线上下扭转一次,R-R间期部规 整。 Q-T间期或Q-U间期延长,可达0.60s以上,也有不延长的。
心室率可达200~250次/分
谢谢聆听!
QRS波群形态各异
频率在350~600次/分
心房颤动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1.连续3次或3次ຫໍສະໝຸດ 上的QRS波群,频率(心室率)>160次/分,节律规则。
2.QRS波群形态、时间正常(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或
束支阻滞者例外)
3.如能判别P’的形态,及P’-R间期或R-P’间期,
则可鉴别是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或者阵发性交界 性心动过速
危险性心律失常(一)
恶性心律失常是猝死的主要原因
通常认为,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常与心脏病得性质及其病情轻重有关。 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发生率相对较高,常表现出严重的恶 性律失常,是引发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动态心电图监测表明,心脏自律性或传导性异常而致的窦性停博、窦 房阻滞和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又称慢-快综合症)等,常出在心室 颤动或心脏停博之前,往往是心脏猝死的先兆,故称之为致命性心律 失常或危险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