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通用工艺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制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制2012年3月第一节一般知识一、概念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由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两部分组成。
1、通用工艺规程通用工艺规程又称检验规程、工艺程序,是指本单位对结构件、承压设备和其他产品,在制造、安装、在役检验等方面对产品质量检测时,需要进行无损检测的通用的技术规定或规则,是原则性的指导文件,同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程、法规的要求,并满足顾客的要求;针对某一类产品的特点进行编制,提出共有的规定,以便于统一实施;以文字说明为主,图表为辅,具有一定的覆盖性和通用性。
2、工艺卡工艺卡是根据通用工艺的规定和要求及有关标准和合同委托要求,针对某一具体产品、工件编制的专用工艺卡,要求检测工艺参数具体,检测方法和程序明确,以图表为主,适当辅以文字说明,在专用工艺卡的各项参数均要有具体数值,操作者可以直接运用这些数据操作。
二、编制依据和原则1、依据(1)依据现行执行的标准和法规。
如:¾《xx入级规范》、《xx建造规则》、《固容规》等等;¾CB/T3558、CB/T3559、GB/T3323、JB/T4730等等;¾国家颁布的相关文件。
(2)依据顾客的要求,即依据本单位顾客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大多数顾客的要求进行明确的解答,提出处理意见。
(3)依据本单位技术水平,仪器装备情况,编制的工艺规程应做得到,切实可行。
2、原则(1)遵照国家现行执行的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在检测工艺上可以比国家或行业现行执行的标准、法规更细,更具体,要求更高。
在质量验收时应同时满足顾客要求和国家或行业现行执行的标准、法规。
(2)应根据本单位无损检测人员技术水平,检测能力应针对本单位或委托方产品特点,作到简明扼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工艺措施。
如现场检测,只编入需要的内容。
(3)工艺规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要写清楚做什么、由谁去做、采用什么设备和辅助器材、什么时机做、按什么标准做等,并明确对工作人员和责任人员的资质要求。
NB47013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目录第一篇总则第二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三篇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四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五篇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总则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规定了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探伤(PT)四种无损检测的工艺方法。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无损检测。
1.2 引用标准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3)《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4)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3一般要求1.3.1 选择原则1.3.1.1 特种设备RT、UT、MT、PT的选择及抽检率应按《容规》、《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GB150、GB151及图样的要求执行。
1.3.1.2 有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后24小时后,才能进行焊缝无损检测。
1.3.1.3 对要求无损检测的角接接头、T型接头,不能进行RT或UT检测时,应进行表面无损检测。
1.3.1.4 凡铁磁性材料制成的特种设备及零部件,优先使用MT检测表面缺陷确因结构形状等原因不能使用MT检测时,方可采用PT检测。
1.3.2 检测人员1.3.2.1 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必须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1.3.2.2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1.3.2.3 各种检测方法的报告,均由II级以上资格人员签发,并加盖公章。
1.3.2.4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1.3.2.5 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
1.3.2.6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无损检测超声波探伤第10章 规程和工艺
仪 器 型 号 CTS-22
探 头 型 号 2.5P20×20K1
试块种类
CSK-ⅡA-2,标准图N1,对 比试块
表测面及宽度 焊缝双面双侧,72 参 考 反 射 体 φ2×60mm
表 面 补 偿 3dB
扫 描 线 调 节 深度1:1
验 收 级 别 Ⅰ级
检 测 波 型 纵波
2.5P13×13K1
试 块
V型槽试块
2.5P13×13K2,耦合剂为 CMC。请编制工艺卡。
从锻件外圆面将探头对准内圆面的V型槽,调整增益,使最大返射 距离波幅曲 高度为满屏80%,以其为基准灵敏度移动探头测定外圆面V型槽,
线制作方法 绘出距离波幅曲线。内圆面检测时基准灵敏度也按上述方法确定,
但探头斜楔应与内圆曲率一致。
第十章 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
工艺是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增值加工或处理,最终使之成为成品方 法与过程。
制定工艺的原则是:技术上的先进和经济上的合理。由于不同的设备和能 力、精度以及工人熟练程度等因素都大不相同,所以对于同一种产品而言,工 艺可能是不同的;甚至不同的时期做的工艺也可能不同。可见,就某一产品而 言,工艺并不是唯一的,而且没有好坏之分。这种不确定性和不唯一性,和现 代工业的其他元素有较大的不同,反而类似艺术。所以,有人将工艺解释为 “做工的艺术”。
工位/工序的工艺卡片,具体到每一个环节,通常为操作者使用, 同时要写明本工位(或工序)名称,前工位(或工序)名称,后工位 (或工序)名称,用什么材料,用什么工具,操作中要注意哪些事项, 执行要达到什么标准,更多的主要内容是操作步骤顺序和方法。
NB/T47013标准对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要求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包括: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应根据相关法规、产品标准、有关的技术文件和 NB/T47013标准的要求,并针对检测机构的特点和检测能力进行编制。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应涵盖本单位(制造、安装或检测单位)产品的检测 范围。
(完整版)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中课件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 _______________审核: _______________批准: _______________南通通华生化设备有限公司第一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 使用范围NB/T 47013(JB/T 4730)的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X射线和Y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承压设备在本单位内制造过程中厚度为3-22mm 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
2. 规范性应用文件GB 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 117 工业X 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NB/T 47013.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 部分:通用要求GB150GB1513. 一般要求3.1 人员3.1.1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满足NB/T47013.1 的有关规定。
3.1.2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1.3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 5.0(小数记录值为 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 的规定。
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2 设备和器材3.2.1 设备本单位内有两台X 射线机:XXG2505 和XXQ20053.2.2 射线胶片A 级和AB 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5 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B 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4 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3.2.3 观片灯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GB/T 19802 的有关规定,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3.2.4 黑度计(光学密度计)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 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 0.05。
3.2.5 标准密度片标准密度片应至少有8 个一定间隔的黑度基准,且能覆盖0-4.5 黑度范围,应至少每 2 年校准一次。
必须特别注意标准密度片的保存和使用条件。
3.2.6 增感屏射线检测一般应使用pb0.03 金属增感屏,增感屏应完全干净、抛光和无纹道。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审核批准钢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射线检测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钢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射线检测人员应具有的资格,所用设备器材,检测工艺和质量分级等。
本规程依据JB/要求编写。
适用于公称厚度T为2-40mm钢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X射线AB级检测技术,知足《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和GB151等标准规范要求。
检测工艺是本规程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合同要求及本规程编制,其参数规定得更具体。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包括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组本钱规程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利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利用例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2011《钢制压力容器》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JB/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一部份:通用要求JB/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二部份:射线检测JB/T7902-1999线型像质计HB7684-2000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GB11533-1989标准对数视力表JB/T7903-1999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GB/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1部份: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3.检测人员检测人员必需通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人员工作证。
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一年检查一次,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的一组印刷片字母。
4.辐射防护所有产品原则上一概进入探伤室检测,检测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
如有特殊情况,确需要在现场检测的,应按GB16357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记。
5.设备、器材和材料现利用设备见表1-1表1-1透照不同厚度的钢制压力容器时,允许利用的最高管电压应控制在图1-1曲线的范围内。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目录第1章编制说明............................................... (3)第2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5)第3章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1第 1 节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 24第 2 节承压设备钢板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 29第 3 节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 32第 4 章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5)第 5 章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9)第 6 章工艺卡附表 (44)第 1 节射线检测工艺卡 (44)第 2 节超声检测工艺卡 (45)第 3 节磁粉检测工艺卡 (46)第 4 节渗透检测工艺卡 (47)第一章编制说明1.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作。
1.2 引用标准和编制依据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 年版)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JB/T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实施细则》《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Q/JS.YLRQ--2008 《质量保证手册》1.3 人员资格及职责1.3.1 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质量监察机构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等级证书。
TOFD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参考版
TOFD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参考版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文件编号:2013受控□非受控□分发号:—目录1编制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1)2引用标准、规范 (1)3术语定义 (2)4检测人员要求 (2)5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 (3)6检测表面要求 (7)7检测时机 (7)8TOFD检测技术工艺 (8)8.1 TOFD检测基本程序 (8)8.2检测前准备 (8)8.3表面盲区确定 (9)8.4横向缺陷 (9)8.5探头-12dB声场测试 (10)8.6与其他无损检测方法的综合应用 (11)8.7现场条件要求 (11)8.8检测准备 (12)8.9检测系统设置和校准 (16)8.10 检测 (19)8.11数据文件的命名规则 (20)8.12焊缝检测记录 (20)9检测数据分析和解释 (21)9.1检测数据的有效性评价 (21)9.2相关显示和非相关显示 (21)9.3缺陷位置的测定 (22)9.4缺陷尺寸测定 (24)9.5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等级分类 (24)10编制专用检测工艺卡 (29)11检测流程 (21)12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存档 (21)附件1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工艺卡 (32)附件2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报告 (35)附件3TOFD检测返修通知单 (40)附件4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记录 (43)1编制的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保证本公司检测工作质量,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特制定本通用规程,本规程对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TOFD)中各环节质量控制要求作出了规定。
本通用规程适用于以下焊接接头的TOFD检测。
1.1材料为碳素钢或低合金钢;1.2全焊透结构型式的对接接头;1.3工件厚度t:12mm ≤t≤100mm(不包括焊缝余高,焊缝两侧母材厚度不同时,取薄侧厚度值)。
1.4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撑件和结构件的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可参照本规程使用;对于其他细晶各向同性和低声衰减材料,也可参照本规程使用,但要考虑声速衰减。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检测人员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考核规则》持证上岗,并严格执行审核制度。
2.4 透照方式
按射线源、工件和胶片间的相互位置关系,透照方式分为纵缝透照法、环缝外透法、环缝内透法、双壁单影法和双壁双影法五种。
2.5 表面要求
焊缝表面质量(包括焊缝余高)应经外观检查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像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做适当的修理。
2.11.3.2 外径≤89mm的钢管, 其焊缝投照管采纳JB4730附录F(补充件)规定的I型专用象质计,一样放置在环缝上余高中心处。
如数根管接头在一张底片上同时显示时,应至少放置一个象质计,假如只用一个时,则必须放在最边缘的那钢管上。
2.12 曝光
依照设备、胶片、增感屏和工件等具体条件选用合适的曝光曲线,确定曝光规范。为达到要求的底片黑度,曝光量不得低于15mA。
2.11.2.3 对外径≤76mm的钢管,其焊缝以双壁双投影法透照时,如能保证其检出范畴许多于周长的90%,可承诺椭圆一次成像。其检出范畴的运算方法应符合JB4730附录E(补充件)的规定。
2.11.3象质计及放置位置
2.11.3.1外径>89mm的钢管,其焊缝投照管采纳JB4730中规定的R10系列象质计。一样放置于底片有效长度的1/4处。
Q/CDT-HBGC 101 0002—2008《程序文件》
HBGC-YLCX-14-2008《无损检测过程操纵程序》
1.4定义
1.4.1无损检测
本规程指常用的射线(RT)、超声波(UT)、磁粉(MT)、渗透(PT)四种无损检测方法。
程序中所涉及的无损检测专业术语说明由标准JB/T 4730-2005给出。
1.6.4检测
工艺管道无损检测(x射线)
应根据每台X光机,胶片和增感屏制作曝光曲线,以此作为曝光规范。当焦距为700㎜时,曝光量应≥15mA·min,当焦距改变时可按平方反比定律对曝光量的推荐值进行换算。
2散射线的屏蔽
为防止散射线的影响应用厚度不小于2mm的铅板屏蔽背散;为检查背散射防护是否合格,应暗袋背面贴附一个“B”字标记。当底片上较黑背景上出现“B”字较淡影像时,说明背散射防护不够,应予重新透照。
6.1.3焊接工作结束后进行无损探伤工作,但具有裂纹倾向的材质,应在焊接完成24h以后才能进行探伤工作。。
6.2一般项目
6.2.1被检测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包括余高高度)应经外观检查合格,其表面不得存在:裂纹、气孔、弧坑、咬边和肉眼可见的夹渣等缺陷,焊接接头两侧的飞溅和熔渣,必须清除。
6.2.2底片的黑度应为2.0-4.0,像质计摆放正确,并能观察到标准规定的钢丝影像,标记齐全且不覆盖焊缝,在有效评定范围内不得有影响底片评定的划伤、水迹、脱膜、污斑等,否则应重新拍片。
6.2.3加强过程控制,严把质量关,不合格材料不准进入现场。检查不合格的工序,不得进行下工序,做到“上工序服务下工序,下工序监督上工序”,每道工序经检查人员认可后方可进行下工序,并做好质量记录,具有可追溯性,保证底片编号与单线图焊口编号、记录及报告一一对应。
7
7.1对于整理好的底片应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7.2在探伤过程中注意被检测工件的保护、不得损坏。
8
8.1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8.1.1探伤操作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应分类投放到专用垃圾箱内。
8.1.2废显影、定影药液应稀释50倍后测定PH值,当PH值为6-9时,方可排放。
8.2危险源控制措施
8.2.1进入施工现场的探伤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及射线防护知识的教育,使全体检测人员掌握射线设备操作方法、安全防护、辐射事故预防、事故处理有关安全规定。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工艺规定了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
测四种常规的无损
检测方法及质量分级评定要求。
1.2 本工艺适用于在制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无损检测。
1.3 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及钢管杆的对接焊
接接头,也可参照本
工艺中相关的无损检测方法使用。
2.引用标准
GB150 压力管道元件
GB151 管壳式换热器
国务院2009年第549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09年固定式压力管道元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JB/T4730.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JB/T4730.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
NB47013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目录第一篇总则第二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三篇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四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五篇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总则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规定了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探伤(PT)四种无损检测的工艺方法。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无损检测。
1.2 引用标准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3)《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4)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3一般要求1.3.1 选择原则1.3.1.1 特种设备RT、UT、MT、PT的选择及抽检率应按《容规》、《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GB150、GB151及图样的要求执行。
1.3.1.2 有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后24小时后,才能进行焊缝无损检测。
1.3.1.3 对要求无损检测的角接接头、T型接头,不能进行RT或UT检测时,应进行表面无损检测。
1.3.1.4 凡铁磁性材料制成的特种设备及零部件,优先使用MT检测表面缺陷确因结构形状等原因不能使用MT检测时,方可采用PT检测。
1.3.2 检测人员1.3.2.1 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必须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1.3.2.2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1.3.2.3 各种检测方法的报告,均由II级以上资格人员签发,并加盖公章。
1.3.2.4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1.3.2.5 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
1.3.2.6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12版PT通用工艺规程
质量保证体系作业(工艺)文件文件编号:文件编号: ZY1202-2010 ZY1202-2010 标题: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渗透检测部分 共 5页 第 1 页 第1版 第0次修改1.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在制造、安装及使用中产生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渗透检测及质量分级。
陷的渗透检测及质量分级。
2. 引用标准JB/T4730.1-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 JB/T4730.5-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5部分:渗透检测部分:渗透检测 JB/T6062 《焊缝渗透检测方法和缺陷痕迹的分级》《焊缝渗透检测方法和缺陷痕迹的分级》TSG R0004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2011 《压力容器》《压力容器》 3. 一般要求 3.1 检测人员要求3.1.1 从事渗透检测工作的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视力(包括矫正视力)不得低于5.05.0(小数记录值为(小数记录值为(小数记录值为1.01.01.0),不得有色盲,并一年检查一次。
),不得有色盲,并一年检查一次。
),不得有色盲,并一年检查一次。
3.1.2 从事渗透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通过考核,取得渗透检测相应等级的技术资格证书。
与监督管理规则》通过考核,取得渗透检测相应等级的技术资格证书。
3.1.3 取得不同资格级别的渗透检测人员,只能从事与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相应的技术责任。
3.1.4 从事渗透检测结果的审核及报告的签发者必须持有渗检测方法的Ⅱ级或Ⅱ级以上技术等级资格的人员担任。
术等级资格的人员担任。
3.2 渗透检测剂渗透检测剂包括渗透剂、清洗剂、显象剂,应符合下列要求:渗透检测剂包括渗透剂、清洗剂、显象剂,应符合下列要求:3.2.1 选用表一所列的渗透检测剂系列。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
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本规程规定了焊缝超声检测人员具备的资格、仪器、探头、试块、检测技术方法和质量分级等。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厚度为6mm~30mm钢制承压设备全熔化焊的超声检测。
不适用于铸钢及奥氏体钢焊缝,外径小于159mm的钢管对接焊缝,内径小于或等于250mm或内外径之比小于80%的纵向焊缝检测。
本规程按JB4730的要求编写,符合?容规?和GB150等要求。
检测工艺卡是本规程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制,其检测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引用标准、法规JB/T9214-1999?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Q/?钢缝超声波探伤检查?JB/T10062-1999?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3.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那么?的要求。
经理论和实践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等级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
检测人员每年应检查一次身体,其矫正视力不低于1.0。
4.探伤仪、探头和试块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器,其工作频率范围为0.5 MHz~10MHz,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
仪器应具有80dB以上的可调衰减器,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 dB的误差在±1dB 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
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
晶片面积一般不应超过500mm2,且任意一边长原那么上不大于25 mm 。
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度,主声束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
在到达所检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灵敏度余量应≥10dB。
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30 dB ,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6dB 。
仪器和探头的系统性能应按JB/T9214和JB/T10062的规定进行测试。
扫查覆盖率检测时探头的每次扫查覆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5%。
探头的移动速度探头的扫查速度不应超过150mm/S。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文件
.企业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文件1、内容与适用范围2、引用标准3、检测人员资格及防护4、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5、检测部位表面准备6、检测时机7、检测工艺及技术8、暗室处理9、底片质量10、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等级分类11、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存档1 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规程规定了焊缝射线检测人员应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工艺和验收标等。
1.2 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的要求编写。
适用于2-45㎜钢制承压设备的熔化焊对接接头和壁厚大于等于2㎜的钢制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的熔化焊环向列接接头X射线,AB级检测技术。
满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150-2011的要求。
1.3 检测工艺是本规程的补充,由II级人员按要求编写,其参数有具体规定。
2 引用标准JB/T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150-2011 《钢制压力容器》GB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JB/T7902-1999 《线型像质计》JB/T7903-1999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3 检测人员资格及防护3.1 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3.2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视力应不低于5.0,从事评片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
3.3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4 射线防护应符合GB16357-1996。
4 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4.1 射线机和能量的选择4.1.1 现使用设备见表1表1制造厂型号有效焦点(mm) 透照厚度范围( mm) 备注日本EX-300GH-3C l.0×2.5 2-45 定向比利时SITE-X SCU286 5×0.5 2-40 周向4.1.2 X射线照相应尽量选用较低的管电压。
在采用较高管电压时,应保证适当的曝光量。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XX石油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审核:批准:2008 年 01 月 08 日第一章: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焊缝射线人员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工艺和验收标准等内容。
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的要求编写。
适用于本公司板厚在2~30 mm钢制压力容器及壁厚T≥2mm钢管对接焊接接头的X射线AB级检测技术。
满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GB151 的要求。
检测工艺卡内容是本规程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写,其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引用标准、法规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放护标准》JB/T7902《线型象质计》《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一般要求3.1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核并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3.1.1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校正视力≦1.0。
评片人员还应辨别出400mm距离处高0.5mm、间距0.5mm的一组印刷字母。
3.2辐射防护射线防护应符合GB18871、GB16357的有关规定。
3.3胶片和增感屏3.3.1胶片:在满足灵敏度要求的情况下,一般X射线选用T3或T2型胶片。
3.3.2 增感屏:采用前屏为0.03mm、后屏为0.03~0.10mm的铅箔增感屏。
.3.3.3 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紧密接触。
3.4象质计3.4.1 底片影像质量采用Fe线型像质计测定。
其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7902的规定。
象质计型号一般按下表4选定。
但对透照外径≤100mm钢管环缝时采用JB/T4730附录F的专用象质计。
无损检测专用工艺
72020/10/19
无损检测专用工艺
❖ ③透照方式:为计划采用的透照方式,对 于纵缝可填写单壁透照,对于环焊缝可填 写为单壁外透照、中心透照、偏心内透照 (F>R或F<R)、双壁单影和双壁双影等。
❖ ④ F(焦距):为计划采用的数值,填写方法 :数字加括弧表示焦距,不加括弧的数值 为焦点至透照部位表面的距离F1 。
62020/10/19
无损检测专用工艺
❖ (4)检测工艺参数 ❖ ①焊缝编号:指的是被检焊缝的编号,填
写时,一般检测工艺参数相同(焊缝长度和 拍片数量可不同)的同类焊缝的编号填在一 栏内。例:“B1-B7”,即代表7条环焊缝 。 ❖ ②像质计型号:对钢制焊缝可供选用的像 质计型号为Fe一10/16、Fe一6/12和Fe一 1/7三种。 ❖ 对外径≤100mm的管子焊缝宜使用等丝专 用像质计,如Fe一12、Fe一13……
22020/10/19
无损检测专用工艺
❖ ⑤钢制球形储罐的检测工艺卡还应满足GB 12337和GB50094的要求。
❖ (2)工艺卡中检测规范按相应的工艺规程编写 。
❖ 如射线的曝光条件应绘制出使用设备的曝光 曲线来确定;渗透检测时,工件温度低于标 准温度范围时,应按对比试验的数据来编写 。
❖ (3)工艺卡按各种检测方法的格式填写,其工 艺卡的格式和主要内容的填写说明见下表。
❖ 如果来一个委托单编一个工艺卡,就失去了 工艺卡存在的意义。
92020/10/19
无损检测专用工艺
❖ 1.4 工艺卡编制人员
❖ 工艺卡编制人员除具有本方法Ⅱ级以上 资格证外,还应具有较丰富的检测和管理 经验。熟悉相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这 是编好工艺卡的关键。检测责任工程师应 认真审核。
(完整版)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中课件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审核:批准:南通通华生化设备有限公司年月日第一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使用范围NB/T 47013(JB/T 4730)的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X 射线和γ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承压设备在本单位内制造过程中厚度为3-22mm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
2.规范性应用文件GB 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 117 工业X 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NB/T 47013.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 部分:通用要求GB150GB1513.一般要求3.1 人员3.1.1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满足NB/T47013.1 的有关规定。
3.1.2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1.3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 5.0(小数记录值为 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 的规定。
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2 设备和器材3.2.1 设备本单位内有两台X射线机:XXG2505和XXQ20053.2.2 射线胶片A 级和AB 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5 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B 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4 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3.2.3 观片灯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GB/T 19802 的有关规定,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3.2.4 黑度计(光学密度计)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 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3.2.5 标准密度片标准密度片应至少有8 个一定间隔的黑度基准,且能覆盖0-4.5 黑度范围,应至少每2 年校准一次。
必须特别注意标准密度片的保存和使用条件。
3.2.6 增感屏射线检测一般应使用pb0.03金属增感屏,增感屏应完全干净、抛光和无纹道。
3.2.7 像质计底片影像质量采用线型Fe像质计测定。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审核:批准:编制说明本规程依据JB/T4730.1-4730.5-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进行编写,并符合GB150《压力容器》及《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
本规程由质检部提出,探伤室负责起草,由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执行,它是本公司无损检测工作的执行法规,本公司所有的无损检测任务必须以本规程为依据,对于非本公司设备不具备法定意义。
其检测专用工艺及产品检测工艺卡是对本规程的具体补充,作为本公司检测工作的具体指导。
第一章总则1.主题内容及引用标准1.1 本规程规定了无损检测人员应具备的资格,本公司所采用的四种无损检测方法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检测设备,检测工艺,检测时机,验收标准及档案的管理等。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Ⅰ、Ⅱ类压力容器及蒸汽锅炉、热水锅炉、锅炉安装及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
1.2 本规程依据:JB/T4730.1-4730.5-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和本公司实际生产情况进行编写。
引用标准:(1)GB150《压力容器》(2)《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4)《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5)GB5616《无损探伤应用导则》(6)GB/T12604(1-6)《无损检测术语》(7)GB4792《射线防护基本标准》(8)《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2.检测人员2.1 检测人员必须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取得资格证书,从事与其资格证书相适应的工作。
2.22.3 检测人员的身体素质,视力须满足JB/T4730.1-2005的要求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2.4 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坚持职业道德,抵制降低产品质量的行为,严把质量关。
检测责任师有责任保证标准、法规,工艺的正确实施,并有权拒绝不符合标准,法规要求的任何检测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总则1.1本工艺规定了射线检测人员资格,X射线照相方法和质量分级。
1.2本工艺适用于金属材料制容器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射线检测。
1.3焊缝的射线检测除符合本工艺外,还应符合JB/T4730.2-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规定及图样的要求。
2、引用标准2.1 JB/T4730.2-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2.2《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3《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2.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3、人员资格3.1凡射线检测人员应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核合格,并持有与其工作相适应的有效资格证书。
3.2评片人员应每年做一次视力检查,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高为0.5mm、间距为0.5mm的印刷字母。
3.3检测原始记录应由相应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人员核对,射线检测报告须经相应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人员复核并签字后方能生效。
4、焊缝射线检测要求4.1射线照相质量要求压力容器焊缝一般选用AB级照相质量等级。
4.2焊缝表面要求必须经过外观检查,焊缝表面不规则程度应不妨碍底片上缺陷的辨认,否则应事前加以修整,合格后方能进行射线检测。
4.3射线照相的标记射线照相底片上必须有工件编号、焊缝编号、部位编号、定位标记、搭接标记及象质计、返修标记(R1、R2 )等标记,所有标记铅字摆齐、位置正确,且标记应离焊缝边缘至少5mm。
4.4射线穿透厚度(TA)射线穿透厚度:TA=T+T d+h式中:T——母材厚度,mm;T d——垫板厚度,mm;h——焊缝余高(一般要求实测,若实测有困难则参考后面数据),单面焊余高2mm,双面焊余高为4mm,无余高h为零。
4.5射线照相底片黑度按JB/T4730-2005的要求,底片黑度1.2~3.5。
4.6象质计4.6.1板材及Ф>89mm的管材用Ⅰ,Ⅱ,Ⅲ号象质计;Ф≤89mm的管材采用专用象质计,且碳钢材料选用Fe象质计,不锈钢材料选用CrNi象质计。
4.6.2象质计的放置(1)、线形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被检区的一端(被检长度的1/4处)。
钢丝应横跨焊缝并与焊缝方向垂直,细钢丝置于外侧。
当射线源一侧无法放置时,也可放在胶片一侧的工件表面上,但象质计指数应提高一级或通过对比试验,使实际象质指烽达到规定的要求。
(3)采用射线源置于圆心位置的周向曝光技术时,象质计应放在内壁,每隔90o放一个。
射线能量的选择4.6.3射线能量的选择取决于透照工件厚度及材料种类,有时也根据设备条件而定,在保证穿透力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较低的射线能量。
5、胶片和增感屏5.1胶片采用J2型胶片,如天津——Ⅲ、Agfa等。
5.2增感屏射线照相采用金属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
此处选用前后均为0.03mm的P b增感屏。
6、射线透照技术6.1几何条件6.1.1射线源至工件表面距离为L1,L1≥10dl2 2/3 d为射线源有效焦点尺寸,L2为工件表面至胶片的距离。
对纵缝,取L1≥600mm。
6.1.2射线照相焊缝透照厚度比值K按JB/T4730-2005规定。
6.2射线检测底片标记摆放位置图及焊缝代号(见上图)6.2.1采用铅质识别标记。
封头拼缝用“AF”表示:纵缝及管板拼缝用“A”表示;环缝“B”表示;小径管环缝用“G”表示;6.2.2底片标记摆放位置见图6.26.3透照方式按射线源、工件和胶片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透照方式分为纵缝透照法、环缝外透法、环缝内透法、双壁单影法及双壁双影法五种。
纵缝取K=1.03,环缝取K=1.16.3.1一次透照长度L3及透照次数N(1)纵缝透照法——L3=300mm(2)环缝单壁外透法N=180/αα=θ-ηθ=cos-1[1+(kˆ2-1)T/D]kη=sin-1[Dsinθ/(D+2L1)]当D>>T时,θ=cos-1k-1 L3=IID/Nα——圆心角θ——影象最大失真角η——有效半辐射角k——透照厚度比F<R时N=180/aα=η-θθ=c os-1[1+(kˆ2-1)T/D]kη=sin-1[Dsinθ/(D-2L)]当D>>T时,θ=cos-1k-1 L3=IIDi/N Di——容器内径α——圆心角θ——影象最大失真角η——有效半辐射角k——透照厚度比T——工件厚度F>R时N=180/αα=η+θθ=cos-1[1+(kˆ2-1)T/D]kη=sin-1[Dsinθ/(2F-D)]当D>>T时,θ=cos-1k-1 L3=IIDi/N Di——容器内径α——圆心角θ——影象最大失真角η——有效半辐射角k——透照厚度比N=180/αα=η+θθ=cos-1[1+(kˆ2-1)T/D]kη=sin-1[Dsinθ/(2F-D)]当D>>T时,θ=cos-1k-1 L3=IIDi/Nα——圆心角θ——影象最大失真角η——有效半辐射角k——透照厚度比T——工件厚度6.4单壁单影透照技术6.4.1布片方向纵缝:由An向An+1方向布置环缝:以靠近0o的纵缝为基准点向90o布置。
6.4.2贴片操作(1)、射线源在外(内贴片)要注意贴片位置,确保暗盒中心线在焊缝有效透照段的中心线上,搭接标记需放置在射线源一侧。
(2)、射线源在内(外贴片)a、当射线源至工件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工件半径时,搭接标记应放置在胶片一侧。
透照长度L3参照表1(内贴片),胶片与焊缝必须贴紧。
(3)周向透照射线源在内(外贴片),一次透照长度L3=300mm,但应注意射线源必须置于容器受检环缝中心,以保证周向辐射的强度一致,使胶片得到相同的感光强度,从而获得黑度较均匀的照相底片。
射线源置于中心位置透照时,搭接标记可放置射线源或胶片一侧。
表1 各规格有效片长及拍片数量6.5双壁单影透照技术对直径小于500mm且大于89mm的筒体、管道或无人孔的封闭容器环向焊缝透照,要采用双壁单影透照技术,射线源在外,搭接标记放置于胶片侧工下,选择适当的焦距F,保证照相的几何不清晰度。
6.6双壁双影透照技术在直径小于等于89mm的管道对接焊缝,采用双壁双影透照技术,两道焊缝影像的间距b应在3-10mm,最大不超过15mm,应在互相垂直的方向各透照一次,象质计置于胶片一侧。
6.7射线照相散射线的屏蔽6.7.1为减少散射线对照相底片清晰度的影响,可采用滤板过滤软射线,提高清晰度。
6.7.2为屏蔽来自胶片背面散射线,可在胶片背侧垫放厚度1mm以上的铅板或在胶片的背侧垫高度13mm,厚度1.6mm的铅字B,以检验屏蔽效果。
6.8射线检测曝光参数的选择。
射线检测曝光参数选择的依据:X射线机的曝光曲线。
当焦距F改变时,通过计算管电压和曝光时间,最小曝光量不低于15mA.min,最大管电压不超过JB/T4730-2005图5-6的规定值,对于小径管环缝可适当提高管压缩短曝光时间。
7、暗室处理7.1暗室应保持整洁,干湿工作台要分清,干工作台清洁干燥。
7.1.2暗室工作前,操作人员必须洗净手或戴手套操作,装拆片时手尽量握持胶片两端的边缘以杜绝油指印对胶片的污染。
7.1.3暗室工作时要注意红灯与胶片的距离不低于50mm,红灯应尽量调至最低亮度。
操作前应使眼睛有5分钟的暗适应过程。
7.2显影7.2.2显液温度必须控制在20 2o C 显影时间3~8分钟。
7.2.3胶片显影时应不断水平或垂直抖动,以使胶片显影均匀,两胶片间且应保持一定间隙。
7.3停影胶片在显影后,要经停影液中停影,以免使碱性显影带入定影液中。
7.4定影7.4.1定影液要定期检查定透的时间,如曝光的胶片5~6分钟尚不能定透的话,则定影液浓度不够,需要更换或补充新液。
7.4.2定影液温度在20o C 左右,定影时间不低于通透时间的两倍。
.5冲洗水温一般在16o C 以下,小水量缓慢冲洗,冲洗时间约20分钟,若水温超过30o C 时,冲洗时间不宜过长,水质要保持一寂静清洁度。
7.6脱水处理水洗后的底片应在脱水剂中适当浸润。
7.7干燥自然干燥或在温度不高于60o C 怛温箱循环空气干燥。
恒温干燥时应将底片放于烘箱中吹风干燥10分钟以上,然后恒温直至干燥。
8、射线照相底片评定8.1射线照相为了不影响评定,底片不允许有机械擦伤、水迹、油渍、指印污染;不允许有难于辨别的伪缺陷存在;底片的黑度,象质指数清晰度必须达到JB/T4730.2-2005的规定,不合格的底片不应评定。
8.2焊缝质量按JB/T4730.2-2005的规定执行,对有疑难的缺陷应反复检查+ -8.3射线照相底片评定的环境8.3.1评片室光线最好暗淡,室内照明应不会使光线从被检底片表面反射。
8.3.2观光灯光必须照到底片平均黑度的区域而又不眩目,应采用均匀散射光,经照明后底片亮度不小于30cd/m3,观光灯最大亮度应不小于10000 cd/m3。
8.4射线检测记录8.4.1检测操作人员应及时填写记录8.4.2射线检测结束后,检测人员应出具检测报告和综合报告。
报告的填写,应内容完整、字迹清楚,结论明确,签字齐全。
8.4.3报告的内容若有修改,修改处必须加盖修改者印章或作修改签证,否则修改无效。
8.4.4报告均为一式三联。
一联存档,二联交用户单位。
三联交县质监局。
8.5、射线照相底片贮存射线照相底片贮藏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底片应存放底片袋中,中间夹吸水的干纸以防底片回潮变质。
8.5.2射线照相底片保存期不低于七年。
附录A X光机操作规程1、应熟悉机器的性能特点、操作方法,严格按照使用前使用说明书要求操作。
2、接通电源前,应首先检查电源电压是否与X光的电源相符,各电缆接头及接地状态是否良好。
3、通电后,应检查冷却系统是否运转正常。
4、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训机,再进行透照。
5、升高电压前应预热灯丝至少5分钟。
按仪器操作程序进行训机,升压时要缓慢,如发现异常情况,切断电源排除故障后训机至所需电压值方可使用。
6、透照完毕,切断电源前应让冷却风扇继续运行10分钟(气冷X光机)。
7、每次使用结束,应及时进行外表清洁,擦去表面灰尘、油污、理顺电缆线,放置在干燥的地方。
附录B 胶片处理操作规程1、显影液、定影液配制应存放24小时以后才能使用。
2、显影之前搅动溶液,准确测温。
3、启动计时器并将胶片浸入,显影夹之间要有一定的间距,防止胶片彼此相贴。
在整个显影过程中都要经常将显影夹作上、下移动,特别是开始显影的15S更需频繁移动。
4、标准显影温度20o C时,显影时间约为5~8min。
在选择显影时间时应遵照胶片制造厂的建议。
5、显影结束后,在清水中将胶片强力拌动,进行漂洗2~3min。
6、胶片在浸入定影液时以及第一min末,要均匀作上下移动约10s,然后浸泡到定影结束。
7、定影时间至少为底片通透所需时间的两倍,一般不超过15min,未到底片通透时间不得开白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