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第三章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全面完整地把握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不仅要理解世界是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而且必须深入研究物质世界为什么会发展、如何发展、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唯物辩证法深刻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最一般的规律,特别是揭示了客观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基本趋势。
要把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首先就必须懂得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一、世界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普遍联系是物质世界的基本特征。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和第一个基本观点。
所谓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物质世界是一个立体式的动态的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如恩格斯所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
”①唯物辩证法就是要揭示物质世界这种普遍联系的状态。
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及其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充分证明了普遍联系观点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19世纪初,自然科学获得巨大发展,天文学、地质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方面的重大成就,为人们阐明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天文学的发展及其取得的成就证明了整个宇宙天体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地质学揭示了地壳各层面之间的紧密联系。
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表明一切生物都由细胞构成,一切生物有机体都是紧密联系的。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证明了物质同运动之间,物质运动同其能量、质量之间,以及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紧密联系。
当时的社会科学发展及其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表明各种社会现象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如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成就表明,社会生产各部门、各环节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第三章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DOC)
第三章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世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
第一节两种对立的联系和发展观两相对立的两种宇宙1卷1991版第300反对形而上学的联系和发展观。
“形而上学”一词在古希腊文中为“Ta mara ta physika为研定为《物理学之后》。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之后》这本书传入我国后有人根据《易·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为道将此书名译为《形而上学》。
止的片面的和否认矛盾的观点看待事物和现象。
这种用法是从黑格尔开始的。
学”体有绝对主如庸俗进化论、激变论等。
形而上学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具体表现。
形而上学的联系和发展观是指形而上学在对待联系和发展的问题发展的由外力作用引起的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位移。
(一)形而上学用孤立、片面的思维方式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互局系。
(二)形而上学用静止不变的思维方式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必然导致把世界看成根本上是静止不变的。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形态和种类都是永远天认一说的事不过世界本质上是不动的。
(三)形而上学用根本否定矛盾存在的思维方式看世界上的一切事观的量会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存在片面性、不客观、独断论等严重的缺陷。
联系朴素的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于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1、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思维方式来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来看世界的整体和部分、系统与要素、普遍与特殊等各种关系。
世界的物质是由千差万别错综复杂的具体事物所构成的。
不了解具体事物作为部不到具体事物与整体及整体中的其他部分、系统及系统中的其他要素之间方法”——形而上学的老路上去。
用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思维方式看问的现我国唯的观点。
2、辩证法用永恒发展的思维方式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动、变化和发展中。
第三章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两者的联系:客观辩证法决定主观辩证法,后者 只是前者的反映。客观的辩证规律和思维的规律在本 质上是一致的。
两者的区别:外部世界的规律通过外部物质运动 的、必然的形式表现出来,离开人的意识、思维而独 立存在。思维的规律,那么通过主观的、逻辑的形式 表现出来,同人的自觉的精神活动相联系。
恩格斯
“旧形而上学意义下的同一律是 旧世界观的差不多原那么:a=a。 每个事物和它自身同一。一切基本 上永久不变的,太阳系、星体、有 机体基本上如此。……然而最近自 然科学从细节上证明了如此一个事 实:真实的具体的同一性包含着差 异和变化。” ——恩格斯
【二】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 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差别和对立总是与同一相联结,斗争性总是为 同一性所制约。辩证的对立并不是任意的两个事物 间的对立,而是有着内在同一性的两个事物间的对 立。
战争 父亲
和平 (而非鸡蛋) 儿子 (而非石头)
黑格尔说:“在对立中, 有差别之物并不是一般的他物, 而是正与他相反对的别物;这 确实是说,每一方只有在它与 另一方的联系中才能获得它自 己的(本质)规定,此一方只 有从反映另一方,才能反映自 己。另一方也是如此;因此, 每一方面都它自己的对方的对
认识的任务确实是通过现象揭示本质: 第一,现象是认识事物的本质的向导。 第二,通过现象发现本质是科学研究的任务。 第三,通过现象认识本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 程。
2.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在联系和发展 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 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并非确
辩证法形而上学第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根本分歧形而上学辩证法根本分歧形而上学辩证法派别分歧孤立联系静止发展片面全面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孤立联系静止发展片面全面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一唯物辩证法坚持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唯物辩证法
2021/1/14
• ②世界上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一切运动的承担者。
• ③任何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或 “脱离运动的物质”的观点都是错 误的
• (4)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2021/1/14
• 物质的具体形态及其具体运动形式是无 限多样的
• 与形而上学根本否认矛盾的思维方 式相反,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的客 观存在,承认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以 及每一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都自始至 终存在着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 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021/1/14
•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 对立的联系与发展观。其对立主要 表现在:
• 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第三节 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 基本规律
• 一、对立统一规律 • 二、质量互变规律 •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2021/1/14
一、对立统一规律
• (一)矛盾的基本属性 (即: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2021/1/14
二、质量互变规律
• (一)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 • (质、量、度) • (二)量变和质变 • (三)量变和质变的普遍性 • 和复杂性 • (四)质量互变规律的 • 方法论意义
2021/1/14
2、 辩证法用永恒发展的思维方 式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
• 运用辩证发展的思维方式,我们就 能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 科学,毛泽东思想是发展科学,作 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 平理论也是发展的科学。
2021/1/14
3、 辩证法用矛盾即对立统一的思维 方式来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发展概论第三章唯物辩证法是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 现代系统科学认为, 任何一个事物, 不论其范围大小, 在特定的条 件下,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即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 。
的诸要素的总和。 • 2.条件具有多样性 • 条件是具体多样的, 有必要条件和非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和非充分
条件、决定的条件和非决定的条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主观条件 和客观条件, 等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 3.条件具有可变性 • 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当不利条件多于有利条件时, 不必灰心丧气、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 系统论揭示的是事物联系的整体性。系统方法把整体性的原则作为基 本出发点, 强调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它要求人们从整体出发, 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中, 总体地考察对象、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择 优选取总体上最好的方案来处理问题。系统论虽然证实和丰富了唯物 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 但它不能代替普遍联系的原理。因为 系统论不是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而是属于具体科学。我们应当 把两者联系起来, 使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它们之 间同样存在着科学丰富哲学、哲学指导科学的辩证关系。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世界的运动发展
• 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由此构成的运动, 我们只能在认识 中把它们分开, 在现实中我们是无法将它们分开的。对客观事物来 说, 联系和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 没有联系就构不成运动, 离开了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也就无从考察事物的运动, 更 谈不上了解运动的实质。相互联系是构成和显示运动的必要条件, 孤立的物体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另一方面, 离开事物的运动, 也 不能理解事物的联系。离开了运动来考察联系, 把联系看作绝对静 止的一潭死水, 实际上是否认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 互作用,当然也就否认了事物的相互联系。
五年制马哲第三章第一节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第一节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
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
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
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
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
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恩格斯
联系的涵义
作为一个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 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食物链的存在,生动地体现了生物之间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其实,不只是在 生物界,在整个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 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 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联系普遍性的表现
联 系 的 事物内部 普 遍 性 整个世界
事物之间
一切事物都与 周围其他事物 联系着
科学发展观
思维领域
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方法论要求:
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在了解个别 事物时,要注意把握它同周围有关事物的相 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分析事物的某一要素 时,要注意把握它同其他要素的相互影响和 相互制约,不要孤立地看问题,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不见整体。
二、1.联系的多样性 事物间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的原则是最佳化。
2. 系统论
是撇开具体的物质运动形态,研究系统 的一般规律和性质的一门新兴边缘科学。
3. 系统方法 就是对系统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 行综合考察,并在动态中协调各要素之间
二、2.联系的条件性
• 联系是普遍的,但是,世界上每一具体联 系又都是有条件的。并非世界上任何两个 事物都有联系。 • 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相关联的、对它的存 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每一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依赖周围的其他事物, 这些事物就是这一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原理是一门具有深厚内涵和广泛应用的学科,下面为您总结其各章的知识点。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一、物质及其存在方式1、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二、物质的统一性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三、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1、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2、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四、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次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有影响。
五、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六、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辩证否定实现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一、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1、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2、实践的基本结构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中介构成了实践的基本结构。
二、认识的本质与过程1、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认识的过程认识的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三章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忠诚于事物的本 来面目,也就坚持了唯物主义原则。它要求我们必须从事 物本身的客观联系来把握事物,反对用幻想的联系代替事 物的客观联系。
2、普遍性
•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从巨大的星系到微观粒子, 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物 质生活到精神生活,无不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每 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 其他要素联系着;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 整体,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的存在,都同周围的 其他事物联系着,都只是这联系之网中的一个部 分、成分和环节。
• 1、系统科学将提供给唯物辩证法一个起始的范畴,基本 的范畴,那就是“系统”。
• 2、一个系统发展的潜在能力同它的开放性是成正比例的。
• 3、唯物辩证法着重研究矛盾;系统科学着重研究一致关 系、秩序、优化
• 4、提出分级控制,各个层次的下层系统都有相对独立性 和相对自主权,
• 5、质变的关节点是一个过渡区,而不仅仅是一个点。自 然界发生的质变可以通过飞跃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渐变 方式实现。
•
• 天文时期 • 冷的均质球体 •
地球史
地质时期 (圈层结构)
造山运动 海陆分化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生物进化史
• 太古代(27亿年前)菌类和低等蓝藻等原始生物 • 元古代(27亿—6亿年前)晚期有无脊椎动物出现 • 古生代(6亿—2亿3千万年前)塞武纪、奥陶纪(无颌类动
物)、志留纪(盾皮鱼类)、泥盆纪(两栖类动物和裸蕨植 物)、石炭纪(爬行类动物,蕨类植物)、二迭纪(无脊椎 动物为主,蕨类植物,形成茂密的森林) • 中生代(2亿3千万—7千万年前)三迭纪、侏罗纪、白垩纪, 动物有脊椎动物的鸟类、袋类、哺乳类动物;无脊椎动物是 菊石和箭石;植物为裸子植物为主,银杏、苏铁。 • 新生代(7千万—现在)第三纪(哺乳类动物,人类祖先、 被子植物为主)、第四纪初,人类出现
考研政治马原易错题解析:联系、发展及规律
考研政治马原易错题解析:联系、发展及规律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2. 广州人在饮食上喜欢追求新异,对菜肴的名称更是讲究。
前几年桌桌流行“发财”(发菜——一种黑绿色藻类植物,没有特殊的食用价值,但对环境保护影响巨大),现在则是逢酒席必上“生财”(生菜)。
吃发菜以求“发财”,吃生菜以求“生财”,从哲学上看这种做法否定了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C.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D.事物的联系的多样性3. 认为“人与人的心灵可以跨越遥远的距离发生感应”,甚至相信“意念移物”,这是:A.承认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辩证观点B.承认一切皆有可能的可知论观点C.宣称虚幻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D.宣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存在神秘力量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可以分为客观联系和主观联系两种基本类型。
客观联系又称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是事物原有的本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主观联系是指人们从某种特定的主观愿望和目的出发,对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所做的人为改变和主观臆想。
唯物辩证法要求从客观联系出发,依据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认识客观事物,反对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来的联系。
联系是客观的,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相互联系均根源于世界物质的统一性。
就事物的联系与人的实践关系来说,事物的自在联系是靠人去揭示的,事物的人为联系是靠人去建立的。
事物中的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等等的自在联系在人产生之前就存在于物质世界,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地不断深入地把它们揭示了出来。
事物中人为联系的建立则体现出人类实践的能动性,使自然在人为的联系中变成一个“人化”的自然。
当然事物的人为联系只有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时才具有真实性,并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性。
可见,这种事物中的自在联系和人为联系都是客观的,并不是一种主观联系。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联系的普遍性通过“中介”实 现
中介:是指事物和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
素之间相互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 中介具有过渡性。任何事物之间不论存在多 大差异,甚至处于根本相反的两个极端,都 可以通过中介联系起来。
不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 组成部分,整个地球俨然一个大工厂。 二是贸易的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 际贸易迅速扩大,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 过30%,个别国家则达到了50%-60%。在这种环境下, 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 不可避免的事情。如2008年美国的金融风暴。 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基于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也在大大加快。 四时企业经营的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的标 志是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据统计,目前 全球跨国公司约有6.5万家,拥有85万家国外分支机 构。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使生产、资本和商品的 国际化进一步深化,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黑 格 尔
(二)联系的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人的实践关系来说,可分为自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 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中的 所固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 机械、物理的联系,它们当然不依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它既不是人们主观幻想的产物,也 移,而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但以 不是某种神秘精神的体现。
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也是不依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按 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如 实地反映它们之间的联系。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事物 概念间的联系是对事物客观联系的反映。 之间的联系是由人的观念和意 志决定的。
黑 格 尔
康 德
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事 物的联系是某种客观精神或绝 对观念联系的表现。
第三讲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案例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大纲要求: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的原因;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 用;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5、矛盾分析法。
2018/10/15
10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豌豆
豌豆角
豌豆结果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本质联系
一秧几瓜、一荚几豆----非本质联系
2018/10/15
豌豆开花
11
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垂钓傍小溪,水中颇多鱼;
老手谈技术,新手说运气; 若求鱼篓满,二者休戚戚。
/play_3I0ZC4.html (被雷劈2次还生还)
30
其二
2018/10/15
②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斗争性的含义:是指矛盾着的对立 面之间相互排斥、互相分离的性质和趋 势。
斗争性的多种形式:一切对立面之间的 互相否定、排斥、差别、限制、分离等。 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
2018/10/15 31
战场撕杀
市场竞争
2018/10/15
政治斗争
批评与自我批评
2018/10/15
27
矛盾同一性的两层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在 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 中,互为存在的前提,失去对 方自己也就不存在了。
28
其一
2018/10/15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
2018/10/15
29
矛盾同一性的两层含义: 矛盾双方互相贯通。包括: 矛盾双方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矛盾双方 在作用上发生变化等。
马克思主义第三章
在辩证法范畴体系中,运动、变化、 发展是属于同一序列的范畴。 • 运动时一般的变化,即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变 化和过程,从简单的位置移动到复杂的人类思 维活动,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 • 变化相对运动来说更具体一些的范畴,侧重于 揭示事物内部和外部联系的变化以及物质运动 形式的转化。 • 发展则不同,是指前进的变化或进化,反映着 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或从一 种运动形式中产生另一种运动形式的过程。
• 恩格斯根据当时科学发展的水 平,把无限多样的运动形式, 按其复杂程序和发展顺序划分 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 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等 五种基本运动形式。每一种基 本运动形式又包括着无限多样 的具体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 式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并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二、世界发展的方向性
一、整体与部分
• 1.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 3.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的意义
1.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 整体与部分是反映事物和过程的包含与 组合关系的范畴。 • 整体是指构成事物的诸要素和关系的全 部总和,是事物的组成、结构、性质、 功能以及多样性的联系和复杂的相互作 用的辩证统一。 • 部分是指整体中的各种要素和各种关系。
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 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 一,它不仅论证了世 界的物质统一性,而 且揭示了物质世界的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 第二节 世界的运动发展 • 第三节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 恩格斯指出:当我们 恩格斯指出: 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 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 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 候,首先呈现在我们 眼前的,是一幅由种 眼前的, 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 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 画面。 画面。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为了完整地把握唯物辩证法学说的科学体系,⾸先必须了解它的总的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就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它的所有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的⽅⾯揭⽰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本质的。
第⼀节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恩格斯说过:“当我们深思熟悉地考察⾃然界或⼈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穷⽆尽地交织起来的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60页)唯物辩证法既然是要回答世界上各种事物、现象的状况究竟是怎么样的,所以,⾸先就要承认世界的普遍联系,把普遍联系的观点当作⾃⼰学说的第⼀个总的特征和起点,为此,恩格斯曾⼀再把辩证法看作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21页)⼀、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联系作为哲学范畴,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相互制约。
①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本性。
凡是真实的联系都是客观事物本⾝所固有的联系,⽽不是外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
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先就是要从客观事物本⾝所固有的联系出发,反对⽤主观臆想的联系强加于客观事物,去代替客观事物本⾝的联系。
普遍联系的观点作为唯物辩证法学说的基本观点,同其他观点⼀样,也是建⽴在唯物论的基础之上的,坚持了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这是唯物辩证法同诡辩论的重要区别所在。
诡辩论的⼀个重要特征,就是主观地任意联系,就是从主观臆想出发,把风马⽜不相及的东西联系在⼀起,所以,抛开联系的客观性去讲普遍联系,就会从根本上背离唯物辩证法,在实际⼯作中就会犯这样的错或那样的错误,如说什么:“国际上⼀阵风,国内就抛起⼀层浪”等等,把苏联的赫鲁晓夫和中国的刘少奇联系起来,得出了“⽂化⼤⾰命”的错误理论,导致了⼀场灾难,就是证明。
②坚持了联系的客观性,也就从根本上坚持了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是指:第⼀,从具体事物、现象来看,⼀切事物、现象都不能孤⽴地存在,都同周围其他事物、现象有某种联系或关系。
第三章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系统的特点:
系统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整体性。 如果人体的某一部分出了
毛病,那么,只有很好地了解 整个复杂机体的人,才能医好 它;在复杂的情况下,只有这 样的人才能正确地理解病因。
爱因斯坦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系统的特点
第二节 世界的永恒发展 波普尔否认历史规律的观点:
波普尔(1902— )英国哲学家。其哲学思想发展 大体分三个时期:从1919—1936年是创建科学哲学的时期, 提出以可证伪性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从1937— 1952年是建立社会哲学时期,撰写了两部反马克思主义的 著作《历史决定论的贫乏》《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52 年以后转向本体论研究。其主要哲学思想是:1、反归纳主 义。2、证伪主义。3、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从问题—假 设—检验—否证。4、“三个世界”理论。即物理世界、精 神世界和人类的精神产品(世界3),他认为这三个世界都 是实在的。主要著作《研究的逻辑》、《科学发现的逻 辑》、《猜想与反驳》等。
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
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
生成和消逝。
恩格斯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火水鱼”
水池没水了
城门 失火了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二、联系的系统性
第二节 世界的永恒发展 波普尔否认历史规律的观点:
在《历史决定论的贫乏》一书中波普尔说: 任何规律都具有重复性的特点,但是任何一个历 史事件都“不能在精确相似的条件下重复”。社 会运动不存在与“原型相同的重复”,社会历史 不具有重复性的特点,所以,“社会历史没有规 律”。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及其核心
第三章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及其核心教学目的:本章主要通过讲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即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核心”、联系和发展两个总特征、三条基本规律和五对范畴等基本理论,使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基本规律,学会用辩证思维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一、对立统一规律。
又称矛盾规律,它是揭示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及实质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二、质量互变规律,又称质变量变规律,是在事物量与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状态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指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揭示了事物的发展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性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所谓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不仅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就是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之间、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联系不仅是客观的,而且还是普遍的。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
2、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是普遍的,但各个具体事物因情况、性质和条件的不同,联系的形式也不同。
事物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的联系可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等等。
3、普遍联系与系统论科学的发展不断地证实和丰富了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
现代系统论和系统科学的产生,就是普遍联系的思想走向具体化、定量化的一个重要成果。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规律
案例:
盲人摸象
•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 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 “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 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 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 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 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 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 到的才是真正大象的样子。而实际上呢?他们一个也没说 对。后以“盲人摸象”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 “盲人摸象”的寓意是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而应看 全局那样才能全面和真实了解事物的情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9页。
• [路透社布鲁塞尔9月25日电]美国驻欧盟大 使格雷25日扬言,如果中印两国不与国际 社会一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根据世界 贸易规则对其采取报复措施,其中包括对 其产品征税等。格雷称,美国加利福尼亚 1/3的污染物是从中国飘过去的,即便英国 不排放温室气体,中国一年增加的排放量 就能将其抵消。 ——(参考消息2007年9月27日第8版)
唯物辩 证法 的总 特征
•
永恒发 展的 观点
实质、核 心: 对立统 一规律
事物 发展 源泉 动力 人类认识 特点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谢 谢!
※不能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 后来判断新旧事物 ※不能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 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 善来判断新旧事物。 ※不能仅从事物的名称、旗号 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
世界是你们的
世界是你们的, 也是我们的,但是 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 勃,正在兴旺时期, 好像早晨八、九点 钟的太阳。希望寄 托在你们身上。 世界是属于你们 的。中国的前途是 属于你们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矛盾特殊性的含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 其特点。
26
矛盾性质的特殊性:不同运动形式包含不同性质的矛盾 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 矛盾性质 作用反作用
物理运动
(3)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30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普遍性
特殊性
工人、农民、军人 少年、青年、老年 中国人、外国人 男人、女人
人
社会关系总和
31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世界上没有 “水果”,只有桃、 梨、苹果、桔子等具 体水果形态。它们虽 然各有特点,但都包 含有水果的共同特性, 都含有果酸和糖类等 有机成份。
5
事物、现象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有直接 和间接的、内部和外部的、本质和非本质的、 必然和偶然的等等不同的联系。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同把握条件的复杂性密切 相关。
6
条件:是普遍联系范畴的具体化,指同某一 事物相联系的、对该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发生 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事物的条件(condition,qualification, term)及其客观性、多样性和可变性 (changeability)。
33
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 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 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毛泽东
科学社会主义
相结合
中国国情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4
在实际工作中常运用一般号召与个 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一般号召
个别指导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经济工作 政治工作 科技工作
35
(五)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 势。
22
(2).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促使矛盾双方力量的消长,推动事物的量变。
推动事物的质变。
(3).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共同推动事 物的发展
23
2、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内因与外因的含义
(1)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内部诸要素间的对立统一。 (2)外因即外部矛盾,是一事物与它事物间的对立统一。
47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 以成江海。 ——荀子
辩 证 法 名 言 录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 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万丈高楼平地起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量的规定性和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2)量的规定性是多方面的
3.由质到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42
事物的量
量是事物可以用数量 表示的规定性。
例
河流的量:
流域、流速、流量、 长度、宽度、水深、清 澈度 ……
43
事物的度
( 1 ) . 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
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范围或幅度。 ( 2 ) . 关节点是一定质的事物所 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 限和最低界限。
2. 质变的两种基本形式:爆发式和非爆 发式飞跃。
(1)爆发式飞跃指通过对抗形式实现质变。 (2)非爆发式飞跃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 旧质要素的逐渐消亡来实现的质变。
46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 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 量变的必然结果。 2. 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 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 变开辟道路。
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矛盾双方中起着主导作用、 居支配地位的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就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 盾 主要方面 次要方面
教 学 案 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 物质与意识
生产力
发展生产 物质
生产关系
改善生活 意识
29
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即共性与个性、 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它们互相区别、互相对 立。 (2)两者互相依赖、互相联结。
11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论思想主要包括三个重 要方面: (1)、一切事物都是过程,世界是过程的 集合体 (2)、前进的发展是事物和世界总过程的 主导方向 (3)、承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还是一成 不变的集合体,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 分歧之一。
12
第三节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化学运动
排斥与吸引
化合与分解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同化与异化
前进与倒退
27
(四)、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的、对事物的发 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非主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 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8
矛盾地位的特殊性: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1)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2)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4
内因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 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论依据。
25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普遍性的含义
范畴
对立统一
规律
对立统一
范畴
经 济 问 题
文 化 问 题
政 治 问 题
其 它
矛 盾 分
析
法
37
坚持对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的 方法去解决,做到“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量体裁衣”、“对 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毛泽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正 确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唯物辩证法这一 原理科学运用。 ——邓小平
9
第二节
世界的运动发展
一、运动、变化、发展 1、运动、变化、发展的区别 唯物辩证法把运动、变化、发展结合起来表述自己的发 展观。 运动的一般意义是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变化主要指运动的一般内容,即运动的多样性,运动的 不同过程:状态和趋向,事物的内部和外部联系等。 发展是前进的变化或进化,反映着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 一质态的飞跃。 2、发展的实质 3、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客观必然性
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主要有: 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14
一、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四)、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五)、矛盾分析方法
15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既对立 又统一的关系。
(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16
矛盾同一性的含义: 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内
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着对立面之 间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
同一性的两种情形: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 中。 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互相 转化。
17
N
矛盾双方相互依 存,互为条件,共处 于一个统一体中。
一、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 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1、规律: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规律。 2、规律的特征:客观性、隐蔽性、相对稳定 性、普遍性和重复性、强制性。 规律的分类 1)按内容分: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思维规律。
2)按范围分:普遍规律、特殊规律。
13
第三节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 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世界普遍联 系的根本内容和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 ( 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 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 法。
36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普遍联系 对立统一 运动发展
规律
规律
S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
18
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斗争性的含义: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 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以及互相分离的性质 和趋势。 斗争性的多种形式:一切对立面之间的互 相否定、排斥、差别、限制、分离等。
19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区别
10
二、两种对立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确立是一个历史过程,不仅有其科学 发展的前提和理论来源,而且有其社会实践的基础。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辩证法用全面、联系的 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用孤立、片面的观点看世 界;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 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辩证法承认矛盾是事物 发展的动力,而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的存在。 唯物辩证法的确立是社会化大工业实践发展的产物, 是实践活动本身革命性和批判性的体现。
7
普遍联系中的系统 事物存在的系统性(system) 系统是诸多要素的相互联系的整体,要素是 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 系统和要素各有其不同的特点,系统和要素 的关系是既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并在一 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
系统思维是现代思维方式的特点之一,对 于促进人类认识,思维的发展具有重大意 义,系统观念为我们把握复杂事物提供了 一系列科学方法论的原则:(1)整体性 原则,(2)有序性和动态性原则,(3) 等级系统和系统发展原则,(4)模型化 和优化原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48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教 学 举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