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习题课

合集下载

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优秀6篇】

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优秀6篇】

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小编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将不胜荣幸。

等腰三角形篇一9.3章等腰三角形教案(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1、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什么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角、底角。

(首先教师提问了解前置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动脑思考、口答。

)(二) 、构设悬念,创设情境:3、一般三角形有哪些特征?(三条边、三个内角、高、中线、角平分线)4、等腰三角形除具有一般三角形的特征外,还有那些特殊特征?(把问题3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4给学生留下悬念。

)(三)、目标导向,自然引入:本节课我们一起研究——9.3 等腰三角形(板书课题) 9.3 等腰三角形(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四)、设问质疑,探究尝试:结合问题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不同规格的等腰三角形,与教师一起演示(模型)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结论?(让学生由实验或演示指出各自的发现,并加以引导,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逐条归纳,最后得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结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板书学生发现的结论)等腰三角形特征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在△ ABC中,△AB=AC()△△B=△C()[方法]可由学生从多种途径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方法,为命题的证明打下基础。

例1:已知:在△ABC中,AB=AC,△B=80°,求△C和△A的度数。

〔学生思考,教师分析,板书〕练习思考:课本P84 练习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以是直角或钝角吗?为什么?)〔继续观察实验纸片图形〕(以下内容学生可能在前面实验中就会提出)[问题]纸片中的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可能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什么线?(通过设问、质疑、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概括数学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折痕AD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AD可能还是等腰三角形的什么线?[学生发现]AD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的高。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50°,则其顶角为80°。

2.如图,△ABC中,AB=AC,BC=6cm,AD平分∠BAC,则BD=3cm。

3.如图,△ABC中,AB=AC,D为BC中点,∠BAD=35°,则∠C的度数为45°。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

5.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且AB=AD=DC,∠BAD=40°,求∠C的度数为100°。

6.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E=AF。

证明:DE=DF。

第2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在△ABC中,∠A=40°,∠B=70°,则△ABC为钝角三角形。

2.已知△ABC中,∠B=50°,∠A=80°,AB=5cm,则AC=5cm。

3.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且BD=DC,则△ABC为等腰三角形。

4.如图,已知△ABC中,∠A=36°,AB=AC,BD为∠ABC的平分线,则图中共有2个等腰三角形。

5.如图,D是△XXX的BC边上的中点,DE⊥AC,DF⊥AB,垂足分别是E,F,且DE=DF。

证明:AB=AC。

6.如图,AB∥CD,直线l交AB于点E,交CD于点F,FG平分∠EFD交直线AB于点G。

证明:△EFG是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第1课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如图,a∥b,等边△ABC的顶点B,C在直线b上,则∠1的度数为60°。

2.在△ABC中,∠A=60°,现有下面三个条件:①AB=AC;②∠B=∠C;③∠A=∠B。

能判定△ABC为等边三角形的有条件①、②、③。

3.如图,在等边△ABC中,BD⊥AC于D,若AB=4,则AD=2.4.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CBD=90°,BD=BC,连接AD交BC于点E,求∠BAD的度数为75°。

等腰三角形 习题课1

等腰三角形 习题课1

《等腰三角形》习题课2【学习目标】:相关习题【重点难点】:等腰三角形判断及性质【学法指导】:小组合作【知识链接】:等腰三角形性质,轴对称【学习过程】:一、填空题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ΔABC中,∠B=50°,∠A=80°,AB=5cm,则AC=______.3.如图6-1,AE∥BC,∠1=∠2,若AB=4cm,则AC=____________.4.如图6-2,∠A=∠B,∠C+∠CDE=180°,若DE=2cm,则AD=____________.图6-1 图6-2 图6-3 图6-45.如图6-3,四边形ABCD中,AB=AD,∠B=∠D,若CD=1.8cm,则BC=______.6.如图6-4,△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ACB,OM∥AB,ON∥AC,BC=10cm,则ΔOMN的周长=______.7.ΔABC中,CD平分∠ACB,DE∥BC交AC于E,DE=7cm,AE=5cm,则AC=______.8.ΔABC中,AB=AC,BD是角平分线,若∠A=36°,则图中有______个等腰三角形.9.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有两个内角分别是70°、40°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平行于等腰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仍是等腰三角形.()(3)有两个内角不等的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4)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不在同一顶点处的两个外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综合、运用、诊断一、解答题10.已知:如图6-5,ΔABC中,BC边上有D、E两点,∠1=∠2,∠3=∠4.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图6-511.已知:如图6-6,ΔABC中,AB=AC,E在CA的延长线上,ED⊥BC.求证:AE=AF.图6-612.已知:如图6-7,ΔABC中,∠ACB=90°,CD⊥AB于D,BF平分∠ABC交CD于E,交AC于F.求证:CE=CF.图6-713.如图6-8,在△ABC中,∠BAC=60°,∠ACB=40°,P、Q分别在BC、CA上,并且AP、BQ分别为∠BAC、∠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Q+AQ=AB+BP.图6-8拓展、探究、思考14.如图6-9,若A、B是平面上的定点,在平面上找一点C,使ΔABC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问这样的C点有几个?并在图6-9中画出C点的位置.图6-915.如图6-10,对于顶角∠A为36°的等腰ΔABC,请设计出三种不同的分法,将ΔABC分割为三个三角形,并且使每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图6-10【学习反思】:。

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材P50~51练习)

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材P50~51练习)
24或27
.

3或

22. [应用意识](衢州中考变式)“三等分角”大约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由古希腊人提
出来的,借助如图所示的“三等分角仪”能三等分任一角.这个三等分角仪由两根有
槽的棒 OA , OB 组成,两根棒在 O 点相连并可绕 O 转动, C 点固定, OC = CD =
DE ,点 D , E 可在槽中滑动.若∠ BDE =75°,求∠ CDE 的度数.
F . 若△ AFC 是等边三角形,则∠ B =
30 °.

第12题

13. 如图所示,以正方形 ABCD 的边 AB 为边作等边△ ABE ,连接 DE ,则∠ AED
的度数为
15°
.

第13题

14. 如图,已知△ ABC 和△ BDE 都是等边三角形.试说明: AE = CD .
◉答案 解:∵△ ABC 和△ BDE 都是等边三角形,∴ AB = BC , BE = BD ,∠ ABC =
+ CD = AC + CD ,所以 CE = AC + CD .
∠ DBE =60°.在△ ABE 和△ CBD 中, AB = BC ,∠ ABE =∠ CBD , BE = BD ,∴△
ABE ≌△ CBD (SAS),∴ AE = CD .
15. [一题多解:代换法·平移法](招远期中)如图,在△ ABC 中, AB = AC ,∠ A
=30°,点 P 是△ ABC 内一点,连接 PB , PC . 若∠1=∠2,则∠ BPC 的度数是
∠ BDE =105°,∴∠ CDE =105°-25°=80°.
【母题探究——双等边三角形】
23. 母题:如图,△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D 是角平分线,△ ADE 是等边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课时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在等边△ABC 中,AB =4cm ,BD 平分∠ABC ,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且30E ∠=,则CE 的长是( )A .1cmB .2cmC .3cmD .4cm 2.如图,等边ABC 中,AD BC ⊥,垂足为D ,点E 在线段AD 上,45EBC ∠=︒,则ACE ∠等于( )A .15︒B .20︒C .45︒D .60︒ 3.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过点D 分别作,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点E ,F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90ADC ∠=B .DE DF =C .AD BC = D .BD CD =4.等腰三角形两边长为3,6,则第三边的长是( )A .3B .6C .12D .3或65.如图,AB //CD ,△ACE 为等边三角形,∠DCE =45°,则∠EAB 等于( )A .40°B .30°C .20°D .15°6.已知,在△ABC 中,AB AC =,如图,(1)分别以B ,C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D ; (2)作射线AD ,连接BD ,CD .根据以上作图过程及所作图形,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BAD CAD ∠=∠B .△BCD 是等边三角形C .AD 垂直平分BCD .ABDC S AD BC =二、填空题 7.如图,在Rt ABC 中,90C ∠=︒,20B ∠=︒,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分别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BC 于点D ,连接AD ,则CAD ∠的度数为_____.8.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24,底边6BC =,腰AC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边AC 、AB 于E 、F 两点,点M 为线段EF 上一动点,点D 为BC 的中点,连接CM 、DM .在点M 的运动过程中,△CDM 的周长存在最______值(填入“大”或“小”),最值为______.9.如图,在△ABC 中,∠B 、∠C 的平分线交于点F ,过点F 作DE ∥BC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下列结论:①△BDF ,△ADE 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 =BD +CE ;③△ADE 的周长等于AB +AC ;④BF =CF ;⑤若∠A =80°,则∠BFC =130°,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10.已知ABC 中,20B ∠=︒,在AB 边上有一点D ,若CD 将ABC 分为两个等腰三角形,则A ∠=________.三、解答题11.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1)若2a =,3b =,求c 的取值范围;(2)在(1)的条件下,若c 为奇数,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2.如图,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AB AC =,AD AE =.求证:BD CE =.13.如图,E 为ABC 的外角CAD ∠平分线上的一点,AE //BC ,BF AE =.(1)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2)若4AF =,求CE 的长.14.如图,在△ABC 和△DCB 中,∠A =∠D =90°,AC =BD ,AC 与BD 相交于点O ,限用无刻度直尺完成以下作图:(1)在图1中作线段BC 的中点P ;(2)在图2中,在OB 、OC 上分别取点E 、F ,使EF ∥BC .参考答案1.B2.A3.C4.B5.D6.D7.50︒##50度8. 小 119.②③⑤10.100°,70°,40°或者10°11.解:(1)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可得3-2<c <3+2, 即1<c <5;(2)∵第三边c 为奇数,∴c=3,∵a=2,b=3,∴b=c ,∴△ABC 为等腰三角形.12.证明:∵AB AC =,AD AE =,∴B C ∠=∠,ADE AED ∠=∠,∵∠ADB =180°-∠ADE ,∠AEC =180°-∠AED ,∴ADB AEC ∠=∠,在ABD △和ACE △中,AB AC B C ADB AEC =⎧⎪∠=∠⎨⎪∠=∠⎩∴ABD ACE ≅(AAS ),∴BD =CE ;13.证明:∵AE //BC ,DAE B ∴∠=∠,EAC ACB ∠=∠, E 为ABC 的外角CAD ∠平分线上的一点, DAE EAC ∴∠=∠,B ACB ∴∠=∠,AB AC ∴=,ABC ∴是等腰三角形.(2)解:由(1)已得:,DAE B DAE EAC ∠=∠∠=∠, B EAC ∴∠=∠,在ABF △和CAE 中,AB CA B EAC BF AE =⎧⎪∠=∠⎨⎪=⎩,(SAS)ABF CAE ∴≅,AF CE ∴=,4AF =,4CE ∴=.14.解:(1)如图1,点P 为所作,理由如下:∵∠A =∠D =90°,AC =BD ,BC=CB , ∴△ABC ≌△DCB∴∠ABC=∠DCB,∠ACB=∠DBC∴QB=QC ,OB=OC∴Q,O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延长QO 交BC 于P ,就有P 为线段BC 的中点;(2)如图2,EF为所作.理由如下:∵△ABC≌△DCB ∴AB=DC,又∵∠ABC=∠DCB,BP=PC ∴△ABP≌△DCP∴∠APB=∠DPC又∵∠DBC=∠ACB,BP=PC ∴△BEP≌△CFP∴PE=PF∴∠PEF=∠PFE,∵∠APB+∠DPC+∠APD=180°∠PEF+∠PFE+∠APD=180°∴∠APB=∠PEF∴EF//BC.。

八年级上同步习题精讲课件专题二等腰三角形的多解问题

八年级上同步习题精讲课件专题二等腰三角形的多解问题

变形3 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边上的一点, ∠B=30°,∠DAB=45°. (1)求∠DAC的度数; (2)求证:DC=AB.
(1)∠DAC=75° (2)∵∠ADC=∠B+∠DAB=30°+45°=75°= ∠DAC.∴AC=DC,∵AB=AC,∴DC=AB
变形4 如图,已知BC=CD=DE=EA,∠A=20°. (1)求∠DEC的度数; (2)求∠B的度数. (1)∠DEC=40° (2)∠B=60
变形2 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一
点,且BA=BD,∠DAC= ∠1 B,∠C=
50°,求∠BAC的度数.,∠BDA=∠C+∠DAC =50°+x°.∵BD=BA,∴∠BAD=∠BDA=50°+ x°(等边对等角).∵∠B+∠BAD+∠BDA=180°, ∴2x+50+x+50+x=180.解得x=20.∴∠BAD=∠BDA =50°+20°=70°,∠BAC=∠BAD+∠DAC=70° +20°=90°
专题二 等腰三角形的多解问 题与角度计算技巧
数学 八年级上册
(浙教版)
习题精讲
一 等腰三角形的多解问题
教材母题►(教材P55作业题第4题)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 成15 cm和6 cm两部分.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 等腰三角形腰长为10 cm,底边长为1 cm 【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 的数学思想,也是各地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在解题 中,正确、合理的分类,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大大地简 化,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 变形1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6,则这个等 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16或17 .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新北师大八下数学下册第一章等腰三角形习题(共4课时)含答案

新北师大八下数学下册第一章等腰三角形习题(共4课时)含答案

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全等三角形1.(成都中考)如图,已知∠ABC=∠DCB,添加以下条件,不能判定△ABC≌△DCB的是(C)A.∠A=∠DB.∠ACB=∠DBCC.AC=DBD.AB=DC2.(荆州中考)已知:∠AOB,求作:∠AOB的平分线.作法:①以点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M,N;②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内部交于点C;③画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上述作图用到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这个方法是SSS.知识点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 5 cm和6 cm,那么此三角形的周长是(D)A.15 cmB.15 cm或16 cmC.17 cmD.16 cm或17 cm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75°,则其顶角为(D)A.30°B.75°C.75°或105°D.30°或75°知识点3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5.如图,△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已知AB=5,AD=3,则BC的长为(C)A.5B.6C.8D.106.如图,在△ABC中,AB=AC,∠BAC的平分线交BC边于点D,AB=5,BC=6,则AD=4.综合能力提升练7.如图,在△ABC中,∠ACB=90°,把△ABC沿AC翻折180°,使点B落在点B'的位置上,则下列关于线段AC的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D)A.是边BB'上的中线B.是边BB'上的高C.是∠BAB'的平分线D.以上三种性质都有8.如图,AB=AC,BD=BC,若∠A=40°,则∠ABD的度数是(B)A.20°B.30°C.35°D.40°9.若实数m,n满足等式|m-4|+-=0,且m,n恰好是等腰△ABC的两边的边长,则△ABC的周长是(B) A.22 B.20C.16D.20或1610.(张家界中考)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150°,得到△ADE,这时点B,C,D恰好在同一直线上,则∠B的度数为15°.11.如图,AB=AE,BC=DE,∠B=∠E,M是CD的中点.求证:AM⊥CD.证明:连接AC,AD.在△ABC和△AED中,∴△ABC≌△AED(SAS),∴AC=AD,∴△ACD是等腰三角形.∵M是CD的中点,∴由三线合一知AM⊥CD.12.如图,在△ABC中,AB=AC,EF交AB于点E,交AC的延长线于点F,交BC于点D,且BE=CF.求证:DE=DF.解:过点E作EG∥AC交BC于点G,∴∠F=∠DEG,∠EDG=∠FDC,∠ACB=∠EGB.∵AB=AC,∴∠ACB=∠B,∴∠B=∠EGB,∴BE=EG.∵BE=CF,∴EG=CF.在△EGD和△FCD中,∴△EGD≌△FCD(AAS),∴DE=DF.拓展探究突破练13.(常州中考)如图,在△ABC中,AB=AC,BD,CE是高,BD与CE相交于点O.(1)求证:OB=OC;(2)若∠ABC=50°,求∠BOC的度数.解:(1)∵AB=AC,∴∠ABC=∠ACB.∵BD,CE是△ABC的两条高线,∴∠BEC=∠BDC=90°,∴△BEC≌△CDB,∴∠ECB=∠DBC,∴OB=OC.(2)∵∠ABC=50°,AB=AC,∴∠A=180°-2×50°=80°.∵∠DOE+∠A=180°,∴∠BOC=∠DOE=100°.第2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1.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BE,CD交于点O.若AB=AC,BE是边AC上的中线,且BE=CD,则线段CD(D)A.是边AB上的中线B.是边AB上的高线C.是∠ACB的平分线D.不一定是边AB上的中线2.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点M,N分别在AB,AC边上,AM=2BM,AN=2NC.求证:DM=DN.证明:∵AM=2MB,∴AM=AB.同理AN=AC.又∵AB=AC,∴AM=AN.∵AD平分∠BAC,∴∠MAD=∠NAD.在△AMD和△AND中,∴△AMD≌△AND(SAS),∴DM=DN.知识点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福建中考)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AD⊥BC,垂足为D,点E在线段AD上,∠EBC=45°,则∠ACE等于(A)A.15°B.30°C.45°D.60°4.如图所示,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B上,且BD=AE,AD与CE交于点F,则∠DFC 的度数为(A)A.60°B.45°C.40°D.30°5.边长为 6 cm的等边三角形中,其一边上高的长度为3cm.6.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为AC边的中点,E为BC延长线上一点,CE=CD,DM⊥BC于点M.求证:M是BE的中点.证明:连接BD.∵△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CD=CE,∴∠CDE=∠E=30°.∵BD是AC边上的中线,∴BD平分∠ABC,即∠DBC=30°,∴∠DBE=∠E,∴DB=DE,又∵DM⊥BE,∴DM是BE边上的中线,即M是BE的中点.综合能力提升练7.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等于(A)A.顶角的一半B.底角的一半C.90°减去顶角的一半D.90°减去底角的一半8.如图,△ABC内有一点D,且DA=DB=DC,若∠DAB=20°,∠DAC=30°,则∠BDC的大小是(A)A.100°B.80°C.70°D.50°9.如图,A,C,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DAC和△EBC都是等边三角形,AE,BD分别与CD,CE交于点M,N,则下列结论:①△ACE≌△DCB;②CM=CN;③AC=DN.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B)A.3B.2C.1D.010.(徐州中考)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的面积等于a2.11.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几个结论:①AD=BE;②PQ∥AE;③∠AOB=60°.恒成立的有①②③.(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12.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连接PA,PB,PC,以PB为边作∠PBQ=60°,且BQ=BP,连接CQ.观察并猜想AP与CQ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猜想:AP=CQ.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PBQ=60°,∴∠ABC=∠PBQ,∴∠ABP=∠ABC-∠PBC=∠PBQ-∠PBC=∠CBQ.在△ABP和△CBQ中,∴△ABP≌△CBQ(SAS).∴AP=CQ.拓展探究突破练13.已知等边△ABC和点P,设点P到△ABC三边AB,AC,BC的距离分别为h1,h2,h3,△ABC的高为h.“若点P在一边BC上(如图1),此时h3=0,可得结论h1+h2+h3=h.”请直接应用上述信息解决下列问题:当点P在△ABC内(如图2),点P在△ABC外(如图3)这两种情况时,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h1,h2,h3与h之间的关系如何?请写出你的猜想,不用证明.解:当点P在△ABC内时,结论h1+h2+h3=h仍然成立.理由:连接PA,PB,PC,则S△PAB+S△PBC+S△PCA=S△ABC,∴AB·PD+BC·PF+CA·PE=BC·AM,∴PD+PE+PF=AM,即h1+h2+h3=h.当点P在△ABC外时,结论h1+h2+h3=h不成立.此时,它们的关系是h1+h2-h3=h.提示:∵S△PAB+S△PCA-S△PBC=S△ABC,∴AB·PD+CA·PE-BC·PF=BC·AM,∴PD+PE-PF=AM,∴h1+h2-h3=h.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下列能判定△ABC为等腰三角形的是(B)A.∠A=3°,∠B=60°B.∠A=50°,∠B=80°C.AB=AC=2,BC=4D.AB=3,BC=7,周长为182.如图,点A的坐标是(2,2),若点P在x轴上,且△APO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不可能是(B)A.(4,0)B.(1,0)C.(-2,0)D.(2,0)3.(桂林中考)如图,在△ABC中,∠A=36°,AB=AC,BD平分∠AB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3.知识点2反证法4.用反证法证明“若a⊥c,b⊥c,则a∥b”,第一步应假设(D)A.a∥bB.a与b垂直C.a与b不一定平行D.a与b相交5.用反证法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不小于60°,应先假设(B)A.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小于60°B.三角形中每一个内角都小于60°C.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大于60°D.三角形中每一个内角都大于60°综合能力提升练6.如图,在△ABC中,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BD+CE=5,则线段DE的长为(A)A.5B.6C.7D.87.用反证法证明“若|a|≠|b|,则a≠b”时,应假设a=b.8.为了说明命题“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小于腰”是假命题,可以找的反例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如图,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由下列条件中的某一个就能推出△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①②③④.(写出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①∠BAD=∠CAD;②BD=CD;③AB+BD=AC+CD;④AB-BD=AC-CD.10.如图,在△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BC上,BD=BE,∠BAD=∠BCE,AD与CE相交于点F,试判断△AF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AFC是等腰三角形.理由:∵∠BAD=∠BCE,∠B=∠B,BD=BE,∴△ABD≌△CBE,∴AB=CB,∴∠BAC=∠BCA,∴∠FAC=∠FCA,∴△AFC是等腰三角形.拓展探究突破练11.在△ABC中,∠BAC=90°,∠B=45°,D为BC上一点,BD=AB,DE⊥BC交AC于点E.(1)求证:△ADE是等腰三角形;(2)图中除△ADE是等腰三角形外,还有没有等腰三角形?若有,请一一写出来(不要求证明);若没有,请说明理由.解:(1)∵BD=AB,∴∠BAD=∠BDA.∵DE⊥BC,∴∠BDE=90°.又∵∠BAC=90°,∴∠EAD=∠EDA,∴△ADE是等腰三角形.(2)还有三个等腰三角形:△ABD,△ABC,△CDE.第4课时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如图,在△ABC中,∠B=60°,AB=AC,BC=3,则△ABC的周长为(C)A.6B.8C.9D.122.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B,AC上分别截出AD=AE,则△ADE(C)A.不是等边三角形B.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C.一定是等边三角形D.无法判断3.如图,点D在BC上,点E在AD上,BE=AE=CE,并且∠BED=∠CED=60°.下列结论:①△ABC是等边三角形;②BD=CD;③BE平分∠ABC;④AD ⊥BC.其中正确的有(D)A.1个B.2个C.3个D.4个知识点2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4.如图,AC=BC=10 cm,∠B=15°,AD⊥BC于点D,则AD的长为(C)A.3 cmB.4 cmC.5 cmD.6 cm5.在Rt△ABC中,∠C=90°,∠A=30°,若AB=4 cm,则BC=2cm.综合能力提升练6.已知∠AOB=30°,点P在∠AOB的内部,点P1与点P关于OB对称,点P2与点P关于OA对称,则P1,O,P2三点构成的三角形是(D)A.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7.如图,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将△BCD沿CD折叠,B点恰好落在AB的中点E处,则∠A 等于(B)A.25°B.30°C.45°D.60°8.(淄博中考)如图,在Rt△ABC中,CM平分∠ACB交AB于点M,过点M作MN∥BC交AC于点N,且MN平分∠AMC,若AN=1,则BC的长为(B)A.4B.6C.4D.89.如图,已知AO=10,P是射线ON上一动点(即P点可在射线ON上运动),∠AON=60°.(1)OP=10时,△AOP为等边三角形;(2)OP=5或20时,△AOP为直角三角形.拓展探究突破练10.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BC延长线上的一点,CE平分∠ACD,CE=BD.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证明:由条件知∠ACD=120°,∴∠ACE=∠ECD=60°,在△ABD和△ACE中,∵AB=AC,∠B=∠ACE,CE=BD,∴△ABD≌△ACE,∴AE=AD,∠BAD=∠CAE,∴∠DAE=∠BAC=60°,∴△ADE是等边三角形.。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问题课件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问题课件

边长性质
总结词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具有特定的边长关系,即两腰相等,底 边与其中一腰不等。
详细描述
由于是等腰三角形,两腰的长度必然相等。而共顶点的两个 等腰三角形共享一个顶点,因此它们的边长关系也是固定的 。具体来说,两腰相等,而底边与其中一腰的长度不等。
面积性质
总结词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具有特定的面积关系,即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等于以底边为基的三角形的 面积。
02
等腰三角形两腰之间的角称为顶 角,底边与两腰之间的角称为底 角。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特性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是指两个或多个 等腰三角形共用一个顶点,且各等腰 三角形的腰和底边分别相等。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具有轴对称性, 即沿对称轴对折后,两侧图形能够完 全重合。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分类
根据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数量,可分为双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和多共顶点的等 腰三角形。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问题课件
目录
•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构造方法 •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应用 •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习题与解析
01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01
等腰三角形是两边长度相等的三 角形,其中两个等长的边称为腰 ,另一边称为底边。
高难度习题
题目5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AB=AC,D为BC延长线上一点 ,E、F为AD上两点,且∠BEC=160°,∠BDC=5°。求 ∠EDF的度数。
题目6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AB=AC,D为BC延长线上一点 ,E、F、G为AD上三点,且∠BEC=170°,∠BDC=10° 。求∠DEFG的度数。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习题课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习题课

F EDC B A 第八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习题课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达成目标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A 级――能将等腰三角形的知识框架进行梳理并掌握主要的知识点,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简单应用B 级――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较复杂的应用C 级――掌握等腰三角形常见辅助线的添加方法D 级――会对给定问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由特殊向一般推广并发现解决问题的根本性原则。

【自学导引】:学习任务一(知识梳理):1. 总结等腰三角形的知识框架2. 主要知识点回顾(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是: 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是(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是 这个性质相当于 个结论(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 种方法,分别是使用 和使用学习任务二(小试牛刀):1.在△ABC 中,AB =AC ,点D 在BC 边上,(1)∵AD 平分∠BAC ∴ = ; ⊥ ;(2)∵AD 是中线 ∴∠ =∠ ; ⊥ ;(3)∵AD ⊥BC ∴ = ;∠ =∠1.已知△ABC 中,∠BAC =90°,AB =AD =AC ,AD 与BC 相交于E ,∠CAD =30°,求∠BCD 和∠DBC 的度数。

2.已知:如图:△ABC 中,AB=AC,在AB 上取一点D,在AC 延长线上取一点E,连结DE 交BC 于点F ,若F 是DE 中点,求证:BD=CE3如图,已知在△ABC 中,AB=AC ,D 为AB 延长线上的一点,E 在AC 上,且BD=EC ,DE 交BC 于点F ,说明EF=DF 的理由。

[详细。

写出步骤理由。

FD C BA4如图,已知在△ABC 中,AB=AC,在AB 上取一点D,在AC 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CE=BD,连结DE ,交BC 于点F ,求证DF=EF5.已知AD 平分∠BAC ,EF 垂直平分AD 交BC 延长线于F ,连接AF ,求证:∠B =∠CAFED CB A6.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求证BD:DC=AB:AC。

初中数学 等腰三角形判定习题课教案

初中数学 等腰三角形判定习题课教案

等腰三角形习题课 教案【教学目标】1 经历实验操作的探索活动,猜想并通过说理验证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体会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能规范表达相关的几何说理。

3在创设的情境和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探究学习和数学应用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对数学价值观的认识。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区别【教学过程】【典型例题】例1:如图,在△ABD 中,C 是BD 上的一点,且AC ⊥BD ,AC=BC=CD . (1)求证:△ABD 是等腰三角形.(2)求∠BAD 的度数例2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 ,O 是△ABC 内一点,且OB=OC 。

求 证:AO ⊥BC思路点拨:要证AO ⊥BC ,即证AO 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根据三线合一定理,只要先证AO 是顶角的平分线即可【随堂练习】一:判断:1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20°和8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两腰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两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二:解答题:1、如图,∠ABD=∠ACD=60º,∠ADB=90º-1/2∠BDC。

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

2 已知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 ,D 是AB 上一点,过D 作DE ⊥BC 与E ,并与CA 的延长线相交于F ,求证:AD=AF思路点拨:要证AD=AF ,需证∠1=∠F ,而∠1=∠2,∠2落在△BDE 中,∠F 落在△FEC 中,因为DE ⊥ BC ,所以它们都为直角三角形。

∠F 与∠2的余角分别为∠B 与∠C,由已知可得∠B=∠C ,因而结论成立。

D C AB BC A D注:要注意“两头凑”的分析方法。

本题还可以“作AG⊥BC与G”,则AG∥FE来证。

3 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分别在AC、BC上,且DE∥AB,DF⊥DE,交BC的延长线与点F.求证:CD=CF4 如图所示,∠ABC,∠ACB的角平分线交于F,过F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

等腰三角形 习题课3

等腰三角形 习题课3

《等腰三角形》习题课3【学习目标】:相关习题【重点难点】:等腰三角形判断及性质【学法指导】:小组合作【知识链接】:等腰三角形性质,轴对称【学习过程】:一、填空题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高线相等(如图7-1),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______.图7-12.如图7-2,在ΔABC中,高AD、BE交于H点,若BH=AC,则∠ABC=______.图7-23.如图7-3,ΔABC中,AB=AC,AD=BD,AC=CD,则∠BAC=______.图7-34.如图7-4,在ΔABC中,∠ABC=120°,点D、E分别在AC和AB上,且AE=ED=DB =BC,则∠A的度数为______°.图7-45.如图7-5,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D平分∠ABC ,DE⊥BC于点E,且BC=10cm,则△DCE的周长为______cm.图7-5二、选择题6.△ABC中三边为a、b、c,满足关系式(a-b)(b-c)(c-a)=______图7-5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为()A.等边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钝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7.若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等边三角形B.不等边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8.如图7-6,ΔABC中,AB=AC,∠BAC=108°,若AD、AE三等分∠BA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A.4个B.5个C.6个D.7个图7-6 图7-79.等腰三角形两边a、b满足|a-b+2|+(2a+3b-11)2=0,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A.7B.5C.8D.7或510.如图7-7,ΔABC中,AB=AC,BE=CD,BD=CF,则∠EDF=()A.2∠A B.90°-2∠AC.90°-∠A D.Ao∠-2190三、解答题11.已知:如图7-8,AD是∠BAC的平分线,∠B=∠EAC,EF⊥AD于F.求证:EF平分∠AEB.图7-812.已知:如图7-9,在ΔABC中,CE是角平分线,EG∥BC,交AC边于F,交∠ACB的外角(∠ACD)的平分线于G,探究线段EF与FG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图7-913.如图7-10,过线段AB的两个端点作射线AM,BN,使AM∥BN,请按以下步骤画图并回答.(1)画∠MAB、∠NBA的平分线交于点E,∠AEB是什么角?(2)过点E任作一线段交AM于点D,交BN于点C.观察线段DE、CE,有什么发现?请证明你的猜想.(3)试猜想AD,BC与AB有什么数量关系?图7-1014.已知:如图7-11,ΔABC中,AB=AC,∠A=100°,BE平分∠B交AC于E.(1)求证:BC=AE+BE;(2)探究:若∠A=108°,那么BC等于哪两条线段长的和呢?试证明之.图7-11【学习反思】:。

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练习课)

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练习课)

2 B
1 C E
拓展4
将不全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ABC和等边三角形△DEF任意摆放, 请你画出不少于5种的摆放示意图,使得AE=CF,同时满足在重合的 一条直线上C有且只有三个顶点(重合的顶点算C一个),并说明理由.
E
E
A
B
F
A
B
F
C
A
B
F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条边 不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是否相 等呢?
1: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条边不相等,那 么它们所对的角也不相等,大边所对的角较大, 小边所对的角较小。
A 已知:△ABC中,AB>AC
求证:∠ACB> ∠ B
D1 2
B
C
证明:在AB 上截取AD,使AD=AC,连结DC
在△ABC中:
FE
MN
A
B
C
(1)AE与CD相等吗?说明理由.
(1)AE与CD相等吗?说明理由. D
证明: ∵△ABD和△BCE为等边三角形
FE
∴DB=AB BC=BE
∠ABD=∠EBC= 60°
A
∴∠ABD+DBE=∠DBE+∠EBC
MN
B
C
即∠ABE=∠DBC
在△ABE和△DBC中
{AB=DB (已证) ∠ ABE= ∠ DBC (已证)
BE=BC (已证)
∴△ABE≌△DBC ∴AE=CD
∴∠MAB=∠FDM
已知: 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分别以
AB 、 BC为边在AC的同侧作等边△ ABD D
和△ BCE,连接AE 、CD交于F,交BD于M, 交BE于N.
FE MN
A
B
C

2014年秋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13.3等腰三角形同步习题精讲课件

2014年秋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13.3等腰三角形同步习题精讲课件
1.(3分)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4和9,那么这个 三角形的周长是( C ) A.13 B.17 C.22 D.17或22
2.(3分)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 cm,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 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3 cm,则腰长为( B ) A.2 cm B.8 cm C.2 cm或8 cm D.不确定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8.(8分)已知AB=AC,AD=AE,且点B,D,E,C在同一 直线上,求证:BD=EC. 证明:作AH⊥BC于点H, ∵AB=AC,AD=AE,
∴BH=CH,DH=EH,
∴BH-DH=CH-EH,即 BD=EC
9.(8分)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且有AB=AC= CD,BD=AD,求△ABC中各内角的度数. 解:∵AB=AC=CD, ∴∠B=∠C,∠1=∠2, ∵BD=AD,∴∠B=∠3, 又∵∠1=∠B+∠3,∠B +∠3+∠2+∠C=180°, ∴∠B=36°,∠C=36°, ∠BAC=108°
∴∠BAD=∠BAC.∵∠BAC=∠AEF+∠AFE,∠AEF=
∠AFE,∴∠AFE=∠BAC=∠BAD,∴EF∥AD,又 ∵AD⊥BC,∴EF⊥BC
17.(10分)如图,△ABC中,AD⊥BC于点D,若AB+BD=
CD,求证:∠B=2∠C.(提示:在DC上截取DE=BD,连接
AE)
证明:在DC上截取BD=DE,连接AE.∵BD=DE,
1 1 1 -S△ACP,∴ AB·CF= 2 AB·PD- 2AB·PE,∴CF=PD- 2
PE
C.3个
D.4个
6.(3分)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BAD=80°, AB=AD=DC,则∠C= . 25°
7.(6分)已知一个三角形两边长为4 cm,5 cm,且第三边 长x为整数. (1)由4 cm,5 cm,x cm为边可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习题课

等腰三角形习题课

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周长分成2:1两部分,已知三角形底边长为5,求腰长?解:如图,令CD =x ,则AD =x ,AB =2x ∵底边BC =5∴BC +CD =5+xAB +AD =3x∴(5+x ):3x =2:1或3x :(5+x )=2:1ABCDxx 2x 52.如图,D是正△ABC边AC上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CD,诬蔑说明BD=DE的理由.ADB C E3 、已知AB=AC,EB=EC,求证:∠B= ∠CAB CE变式:已知AB=AC,∠B= ∠C ,求证:EB=EC4、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应用搭等腰钢架问题有一钢架如图,已知∠BAC=20°,BA=BC=CD=DE=EF,(1)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并分别求出它们底角的度数.(2)若∠BAC=10°,仿照题目所示画等腰三角形,请问与AB 相等的线段最多有几条? ∠BAC=45°呢?(3)若∠BAC=m °,(0°<m °<90°),能找到符合条件的线段条数n 与度数m 之间的关系吗?FE DC A B5.现在给出两个三角形(如图),请你把图(1)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把图(2)分割成三个等腰三角形.动动脑筋呀!6、已知,如图,等边△ABC 和等边△CDE 中。

求证:BE=ADA BCD E 分析:要证明的两条线段分布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考虑先证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易得AC=BC ,CE=CD ,∠ACB= ∠ECD=60°∴∠ACB -∠ ACE= ∠ECD -∠ ACE∴ ∠BCE= ∠ACD ,由“边角边”可证将△CDE 绕点C 逆时针旋转到如图位置,刚才的结论还成立吗?B C DE 分析:要证明BE=AD ,思想方法仍是利用“SAS ”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有所不同的是这里证角等是通过“和”,即:∠ACB+∠BCD= ∠ECD+∠BCD ∴ ∠ACD= ∠BCE方程思想在几何说理中的应用7、在△ABC中, AC⊥BC,D,E在AB上,且AD=AC,BE=BC.,求∠ECD的度数DEC B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OA=OB。判断△ODC是不是等腰三角形, 并说明理由.
A B

2 1

• 变式练: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AD∥BC,O在AD上,且∠1=∠2。 请判断△OBC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并 说明理由.
A O





C F A
O
E
B
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两底角的平分线AO与BO交于点O, 过O点作底边AB的平行线交AC于点F,交BC于点E. 则: 1. 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 2. AF、FE、EB三条线段的长度有何关系?
∴BD=CE。
变式2:
已知:如图,B、C、 D 、 E都在边BC 上,FD、EG分别是AB、AC的中垂线。 1)若BC=10, 求三角形ADE的周长? 2)若∠BAC=100°,求∠DAE的度数。
A
F
G
B
D
E
C
思考题1:
已知:如图:在正△ABC中, BD ⊥ AD,延长 BC到,使CE=CD,连结DE。
AF+ EB=FE
C
C
问题一: F A O E
F
O
E B
A B (二) ㈠ 如图(二)当AC=12,BC=8.求△CFE的周长? 解:∵OA平分∠CAB. ∴AC=AF+FC=OF+FC. ∴∠FAO=∠OAB. ∵EF∥AB. ∴∠FOA=∠OAB. ∴∠FAO=∠FOA
同理可得:BC=BE+EC=OE+EC.
∴△CFE的周长: =OF+FC+OE+EC =AC+BC=12+8=20
即:AF=OF
问题二: 如图、在△ABC中,D,E在 直线BC上,且AB=BC=AC=CE=BD, 求∠EAC的度数。
D B C E A
探索:如图、在△ABC中,D,E 在直线BC上,且AB=AC=CE=BD, ∠DAE=100°,求∠EAC的度数。
A
12
D
C
名 称


概 念
性质与边角关系


等 腰 三 角 形
1.两腰相等.
A 有两边 相等的 三角形 是等腰 三角形。 C
1.两边相等。 2.等角对等边,
2.等边对等角, 3. 三线合一。 4.是轴对称图形.
B
名 称


概 念
性质与边角关系


等 边 三 角 形
B
1.三边相等.
三边相 等的三 角形是 等边三 角形。
B
50°
A C
80° 20° 80°
B A
B
A
B
z C
7.已知△ABC中AB=AC,AB垂直平分线交AC 于E,交AB于D,连结BE,若∠A=50°, ∠EBC=__________。 8.△ABC中,AB=AC,AD⊥BC于D,若△ABC 的周长为50,△ABD的周长为40,则 AD=____________
应用 拓展
• 1.如图,AD交BC于O,,AB∥CD,
复 习 概 念
A

顶 角

一 起 回 忆
底角
底角
B
底边
C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在△ABC中 (1)∵AB=AC,AD⊥BC, 1 2 B D CD ∴∠___=∠___,____=____; (2)∵AB=AC,AD是中线, 1 2 AD BC ∴∠_=∠_,____⊥____; B (3)∵AB=AC,AD是角平分线, AD BC B D CD ∴____⊥____,____=____。
A E
D
F
B
C
G

在等边ΔABC中,P,Q分别为AC,B C上的点,且AP=CQ,BP交AQ于 A O,试求∠BOQ的度数.
O P C Q

.
• 分析:本题有较多的等腰三角形的条件,最好用列方程组
的方法来求解,应当在图形上标出各未知数,可使解题过 程清晰明了。
A x D y z
如图,已知△ABC中,AB=AC, BD=BC, AD=DE=EB. 求∠A的度数.
D B
A
C
E
变式1:
已知:如图,点D、E在△ABC 的边BC上,AB=AC,AD=AE,你 能判断出BD与CE相等吗?请说出你 判断的理由。 解: BD=CE。 作AF⊥BC于F,则AF⊥DE ∵AB=AC,AD=AE(已知) AF⊥BC,AF⊥DE(辅助线作法)
B D A
F
E
C
∴BF=CF,DF=EF(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 高与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
1.三边相等。 2.三角相等。
3.一角为60的 等腰三角形。
A
2.三角相等,且 为60°。 3. 三线合一。 4.是轴对称图形.
C
O是△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的交点, OD∥AB交BC于D,OE∥AC交BC于E点,若 BC=10cm,那么△ODE的周长为 。
A O
B
D
E
C
如图,已知CE、CF分别平分∠ACB和它的 外角,EF∥BC,EF交AC于D,你能说明 DE=DF的理由吗?
1)若M是BE的中点,请你猜想DM与BE有怎样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把BD改成什么条件,还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A
D
B
F
C
E
变式: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E
在CA的延长线上,∠AEF=∠F。请你猜想直线 EF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F A E
B
D
C
思考题2:
已知:如图:AB=AC,DB=DC

150°





F a
在下图三角形的边上找出一点,使得该点与
三角形的两顶点构成等腰三角形!
A
110° 20° 50°
B
C
(分类讨论)
1、对∠A进行讨论 2、对∠B进行讨论 3、对∠C进行讨论
C
20° 20°
C
65° 65° 50° 35°
C
110° 35°
A C
20° 20°
BA C
50°
BA
说明 ∠ABD = ∠ACD
A
D
B
想一想: 如何添加辅 助线。
C
思考题3:
请把这个三角形纸片折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A
120° 20° 40°
B
A
120° 20°
C A
120°
40°
20°
40°
B
D
C B
D
C
如图,线段OD的一个端点O在直线a上,以OD 为一边画等腰三角形,并且使另一个顶点在直线 a上,这样的等腰三角形能画多少个?
解:设∠A=x ,∠EBD=y,∠C=z ∵AB=AC ∴∠ABC=∠C=z ∵BD=BC x 2y x ∴∠C=∠BDC=z E z x y ∵BE=DE y ∴∠EBD=∠EDB=90° x z z 180 ∵AD=DE B ∴∠A=∠AED=x 又∵∠BDC=∠A+∠ABD,∠AED=∠EBD+∠EDB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A+∠ABC+∠ACB=180°(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解得x=45° 即:∠A=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