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习题课
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优秀6篇】
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小编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将不胜荣幸。
等腰三角形篇一9.3章等腰三角形教案(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1、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什么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角、底角。
(首先教师提问了解前置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动脑思考、口答。
)(二) 、构设悬念,创设情境:3、一般三角形有哪些特征?(三条边、三个内角、高、中线、角平分线)4、等腰三角形除具有一般三角形的特征外,还有那些特殊特征?(把问题3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4给学生留下悬念。
)(三)、目标导向,自然引入:本节课我们一起研究——9.3 等腰三角形(板书课题) 9.3 等腰三角形(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四)、设问质疑,探究尝试:结合问题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不同规格的等腰三角形,与教师一起演示(模型)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结论?(让学生由实验或演示指出各自的发现,并加以引导,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逐条归纳,最后得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结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板书学生发现的结论)等腰三角形特征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在△ ABC中,△AB=AC()△△B=△C()[方法]可由学生从多种途径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方法,为命题的证明打下基础。
例1:已知:在△ABC中,AB=AC,△B=80°,求△C和△A的度数。
〔学生思考,教师分析,板书〕练习思考:课本P84 练习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以是直角或钝角吗?为什么?)〔继续观察实验纸片图形〕(以下内容学生可能在前面实验中就会提出)[问题]纸片中的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可能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什么线?(通过设问、质疑、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概括数学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折痕AD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AD可能还是等腰三角形的什么线?[学生发现]AD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的高。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50°,则其顶角为80°。
2.如图,△ABC中,AB=AC,BC=6cm,AD平分∠BAC,则BD=3cm。
3.如图,△ABC中,AB=AC,D为BC中点,∠BAD=35°,则∠C的度数为45°。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
5.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且AB=AD=DC,∠BAD=40°,求∠C的度数为100°。
6.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E=AF。
证明:DE=DF。
第2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在△ABC中,∠A=40°,∠B=70°,则△ABC为钝角三角形。
2.已知△ABC中,∠B=50°,∠A=80°,AB=5cm,则AC=5cm。
3.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且BD=DC,则△ABC为等腰三角形。
4.如图,已知△ABC中,∠A=36°,AB=AC,BD为∠ABC的平分线,则图中共有2个等腰三角形。
5.如图,D是△XXX的BC边上的中点,DE⊥AC,DF⊥AB,垂足分别是E,F,且DE=DF。
证明:AB=AC。
6.如图,AB∥CD,直线l交AB于点E,交CD于点F,FG平分∠EFD交直线AB于点G。
证明:△EFG是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第1课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如图,a∥b,等边△ABC的顶点B,C在直线b上,则∠1的度数为60°。
2.在△ABC中,∠A=60°,现有下面三个条件:①AB=AC;②∠B=∠C;③∠A=∠B。
能判定△ABC为等边三角形的有条件①、②、③。
3.如图,在等边△ABC中,BD⊥AC于D,若AB=4,则AD=2.4.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CBD=90°,BD=BC,连接AD交BC于点E,求∠BAD的度数为75°。
等腰三角形 习题课1
《等腰三角形》习题课2【学习目标】:相关习题【重点难点】:等腰三角形判断及性质【学法指导】:小组合作【知识链接】:等腰三角形性质,轴对称【学习过程】:一、填空题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ΔABC中,∠B=50°,∠A=80°,AB=5cm,则AC=______.3.如图6-1,AE∥BC,∠1=∠2,若AB=4cm,则AC=____________.4.如图6-2,∠A=∠B,∠C+∠CDE=180°,若DE=2cm,则AD=____________.图6-1 图6-2 图6-3 图6-45.如图6-3,四边形ABCD中,AB=AD,∠B=∠D,若CD=1.8cm,则BC=______.6.如图6-4,△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ACB,OM∥AB,ON∥AC,BC=10cm,则ΔOMN的周长=______.7.ΔABC中,CD平分∠ACB,DE∥BC交AC于E,DE=7cm,AE=5cm,则AC=______.8.ΔABC中,AB=AC,BD是角平分线,若∠A=36°,则图中有______个等腰三角形.9.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有两个内角分别是70°、40°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平行于等腰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仍是等腰三角形.()(3)有两个内角不等的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4)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不在同一顶点处的两个外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综合、运用、诊断一、解答题10.已知:如图6-5,ΔABC中,BC边上有D、E两点,∠1=∠2,∠3=∠4.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图6-511.已知:如图6-6,ΔABC中,AB=AC,E在CA的延长线上,ED⊥BC.求证:AE=AF.图6-612.已知:如图6-7,ΔABC中,∠ACB=90°,CD⊥AB于D,BF平分∠ABC交CD于E,交AC于F.求证:CE=CF.图6-713.如图6-8,在△ABC中,∠BAC=60°,∠ACB=40°,P、Q分别在BC、CA上,并且AP、BQ分别为∠BAC、∠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Q+AQ=AB+BP.图6-8拓展、探究、思考14.如图6-9,若A、B是平面上的定点,在平面上找一点C,使ΔABC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问这样的C点有几个?并在图6-9中画出C点的位置.图6-915.如图6-10,对于顶角∠A为36°的等腰ΔABC,请设计出三种不同的分法,将ΔABC分割为三个三角形,并且使每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图6-10【学习反思】:。
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第3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材P50~51练习)
.
3或
22. [应用意识](衢州中考变式)“三等分角”大约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由古希腊人提
出来的,借助如图所示的“三等分角仪”能三等分任一角.这个三等分角仪由两根有
槽的棒 OA , OB 组成,两根棒在 O 点相连并可绕 O 转动, C 点固定, OC = CD =
DE ,点 D , E 可在槽中滑动.若∠ BDE =75°,求∠ CDE 的度数.
F . 若△ AFC 是等边三角形,则∠ B =
30 °.
第12题
图
13. 如图所示,以正方形 ABCD 的边 AB 为边作等边△ ABE ,连接 DE ,则∠ AED
的度数为
15°
.
第13题
图
14. 如图,已知△ ABC 和△ BDE 都是等边三角形.试说明: AE = CD .
◉答案 解:∵△ ABC 和△ BDE 都是等边三角形,∴ AB = BC , BE = BD ,∠ ABC =
+ CD = AC + CD ,所以 CE = AC + CD .
∠ DBE =60°.在△ ABE 和△ CBD 中, AB = BC ,∠ ABE =∠ CBD , BE = BD ,∴△
ABE ≌△ CBD (SAS),∴ AE = CD .
15. [一题多解:代换法·平移法](招远期中)如图,在△ ABC 中, AB = AC ,∠ A
=30°,点 P 是△ ABC 内一点,连接 PB , PC . 若∠1=∠2,则∠ BPC 的度数是
∠ BDE =105°,∴∠ CDE =105°-25°=80°.
【母题探究——双等边三角形】
23. 母题:如图,△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D 是角平分线,△ ADE 是等边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课时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在等边△ABC 中,AB =4cm ,BD 平分∠ABC ,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且30E ∠=,则CE 的长是( )A .1cmB .2cmC .3cmD .4cm 2.如图,等边ABC 中,AD BC ⊥,垂足为D ,点E 在线段AD 上,45EBC ∠=︒,则ACE ∠等于( )A .15︒B .20︒C .45︒D .60︒ 3.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过点D 分别作,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点E ,F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90ADC ∠=B .DE DF =C .AD BC = D .BD CD =4.等腰三角形两边长为3,6,则第三边的长是( )A .3B .6C .12D .3或65.如图,AB //CD ,△ACE 为等边三角形,∠DCE =45°,则∠EAB 等于( )A .40°B .30°C .20°D .15°6.已知,在△ABC 中,AB AC =,如图,(1)分别以B ,C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D ; (2)作射线AD ,连接BD ,CD .根据以上作图过程及所作图形,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BAD CAD ∠=∠B .△BCD 是等边三角形C .AD 垂直平分BCD .ABDC S AD BC =二、填空题 7.如图,在Rt ABC 中,90C ∠=︒,20B ∠=︒,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分别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BC 于点D ,连接AD ,则CAD ∠的度数为_____.8.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24,底边6BC =,腰AC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边AC 、AB 于E 、F 两点,点M 为线段EF 上一动点,点D 为BC 的中点,连接CM 、DM .在点M 的运动过程中,△CDM 的周长存在最______值(填入“大”或“小”),最值为______.9.如图,在△ABC 中,∠B 、∠C 的平分线交于点F ,过点F 作DE ∥BC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下列结论:①△BDF ,△ADE 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 =BD +CE ;③△ADE 的周长等于AB +AC ;④BF =CF ;⑤若∠A =80°,则∠BFC =130°,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10.已知ABC 中,20B ∠=︒,在AB 边上有一点D ,若CD 将ABC 分为两个等腰三角形,则A ∠=________.三、解答题11.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1)若2a =,3b =,求c 的取值范围;(2)在(1)的条件下,若c 为奇数,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2.如图,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AB AC =,AD AE =.求证:BD CE =.13.如图,E 为ABC 的外角CAD ∠平分线上的一点,AE //BC ,BF AE =.(1)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2)若4AF =,求CE 的长.14.如图,在△ABC 和△DCB 中,∠A =∠D =90°,AC =BD ,AC 与BD 相交于点O ,限用无刻度直尺完成以下作图:(1)在图1中作线段BC 的中点P ;(2)在图2中,在OB 、OC 上分别取点E 、F ,使EF ∥BC .参考答案1.B2.A3.C4.B5.D6.D7.50︒##50度8. 小 119.②③⑤10.100°,70°,40°或者10°11.解:(1)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可得3-2<c <3+2, 即1<c <5;(2)∵第三边c 为奇数,∴c=3,∵a=2,b=3,∴b=c ,∴△ABC 为等腰三角形.12.证明:∵AB AC =,AD AE =,∴B C ∠=∠,ADE AED ∠=∠,∵∠ADB =180°-∠ADE ,∠AEC =180°-∠AED ,∴ADB AEC ∠=∠,在ABD △和ACE △中,AB AC B C ADB AEC =⎧⎪∠=∠⎨⎪∠=∠⎩∴ABD ACE ≅(AAS ),∴BD =CE ;13.证明:∵AE //BC ,DAE B ∴∠=∠,EAC ACB ∠=∠, E 为ABC 的外角CAD ∠平分线上的一点, DAE EAC ∴∠=∠,B ACB ∴∠=∠,AB AC ∴=,ABC ∴是等腰三角形.(2)解:由(1)已得:,DAE B DAE EAC ∠=∠∠=∠, B EAC ∴∠=∠,在ABF △和CAE 中,AB CA B EAC BF AE =⎧⎪∠=∠⎨⎪=⎩,(SAS)ABF CAE ∴≅,AF CE ∴=,4AF =,4CE ∴=.14.解:(1)如图1,点P 为所作,理由如下:∵∠A =∠D =90°,AC =BD ,BC=CB , ∴△ABC ≌△DCB∴∠ABC=∠DCB,∠ACB=∠DBC∴QB=QC ,OB=OC∴Q,O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延长QO 交BC 于P ,就有P 为线段BC 的中点;(2)如图2,EF为所作.理由如下:∵△ABC≌△DCB ∴AB=DC,又∵∠ABC=∠DCB,BP=PC ∴△ABP≌△DCP∴∠APB=∠DPC又∵∠DBC=∠ACB,BP=PC ∴△BEP≌△CFP∴PE=PF∴∠PEF=∠PFE,∵∠APB+∠DPC+∠APD=180°∠PEF+∠PFE+∠APD=180°∴∠APB=∠PEF∴EF//BC.。
八年级上同步习题精讲课件专题二等腰三角形的多解问题
变形3 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边上的一点, ∠B=30°,∠DAB=45°. (1)求∠DAC的度数; (2)求证:DC=AB.
(1)∠DAC=75° (2)∵∠ADC=∠B+∠DAB=30°+45°=75°= ∠DAC.∴AC=DC,∵AB=AC,∴DC=AB
变形4 如图,已知BC=CD=DE=EA,∠A=20°. (1)求∠DEC的度数; (2)求∠B的度数. (1)∠DEC=40° (2)∠B=60
变形2 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一
点,且BA=BD,∠DAC= ∠1 B,∠C=
50°,求∠BAC的度数.,∠BDA=∠C+∠DAC =50°+x°.∵BD=BA,∴∠BAD=∠BDA=50°+ x°(等边对等角).∵∠B+∠BAD+∠BDA=180°, ∴2x+50+x+50+x=180.解得x=20.∴∠BAD=∠BDA =50°+20°=70°,∠BAC=∠BAD+∠DAC=70° +20°=90°
专题二 等腰三角形的多解问 题与角度计算技巧
数学 八年级上册
(浙教版)
习题精讲
一 等腰三角形的多解问题
教材母题►(教材P55作业题第4题)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 成15 cm和6 cm两部分.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 等腰三角形腰长为10 cm,底边长为1 cm 【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 的数学思想,也是各地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在解题 中,正确、合理的分类,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大大地简 化,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 变形1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6,则这个等 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16或17 .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新北师大八下数学下册第一章等腰三角形习题(共4课时)含答案
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全等三角形1.(成都中考)如图,已知∠ABC=∠DCB,添加以下条件,不能判定△ABC≌△DCB的是(C)A.∠A=∠DB.∠ACB=∠DBCC.AC=DBD.AB=DC2.(荆州中考)已知:∠AOB,求作:∠AOB的平分线.作法:①以点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M,N;②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内部交于点C;③画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上述作图用到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这个方法是SSS.知识点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 5 cm和6 cm,那么此三角形的周长是(D)A.15 cmB.15 cm或16 cmC.17 cmD.16 cm或17 cm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75°,则其顶角为(D)A.30°B.75°C.75°或105°D.30°或75°知识点3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5.如图,△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已知AB=5,AD=3,则BC的长为(C)A.5B.6C.8D.106.如图,在△ABC中,AB=AC,∠BAC的平分线交BC边于点D,AB=5,BC=6,则AD=4.综合能力提升练7.如图,在△ABC中,∠ACB=90°,把△ABC沿AC翻折180°,使点B落在点B'的位置上,则下列关于线段AC的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D)A.是边BB'上的中线B.是边BB'上的高C.是∠BAB'的平分线D.以上三种性质都有8.如图,AB=AC,BD=BC,若∠A=40°,则∠ABD的度数是(B)A.20°B.30°C.35°D.40°9.若实数m,n满足等式|m-4|+-=0,且m,n恰好是等腰△ABC的两边的边长,则△ABC的周长是(B) A.22 B.20C.16D.20或1610.(张家界中考)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150°,得到△ADE,这时点B,C,D恰好在同一直线上,则∠B的度数为15°.11.如图,AB=AE,BC=DE,∠B=∠E,M是CD的中点.求证:AM⊥CD.证明:连接AC,AD.在△ABC和△AED中,∴△ABC≌△AED(SAS),∴AC=AD,∴△ACD是等腰三角形.∵M是CD的中点,∴由三线合一知AM⊥CD.12.如图,在△ABC中,AB=AC,EF交AB于点E,交AC的延长线于点F,交BC于点D,且BE=CF.求证:DE=DF.解:过点E作EG∥AC交BC于点G,∴∠F=∠DEG,∠EDG=∠FDC,∠ACB=∠EGB.∵AB=AC,∴∠ACB=∠B,∴∠B=∠EGB,∴BE=EG.∵BE=CF,∴EG=CF.在△EGD和△FCD中,∴△EGD≌△FCD(AAS),∴DE=DF.拓展探究突破练13.(常州中考)如图,在△ABC中,AB=AC,BD,CE是高,BD与CE相交于点O.(1)求证:OB=OC;(2)若∠ABC=50°,求∠BOC的度数.解:(1)∵AB=AC,∴∠ABC=∠ACB.∵BD,CE是△ABC的两条高线,∴∠BEC=∠BDC=90°,∴△BEC≌△CDB,∴∠ECB=∠DBC,∴OB=OC.(2)∵∠ABC=50°,AB=AC,∴∠A=180°-2×50°=80°.∵∠DOE+∠A=180°,∴∠BOC=∠DOE=100°.第2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1.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BE,CD交于点O.若AB=AC,BE是边AC上的中线,且BE=CD,则线段CD(D)A.是边AB上的中线B.是边AB上的高线C.是∠ACB的平分线D.不一定是边AB上的中线2.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点M,N分别在AB,AC边上,AM=2BM,AN=2NC.求证:DM=DN.证明:∵AM=2MB,∴AM=AB.同理AN=AC.又∵AB=AC,∴AM=AN.∵AD平分∠BAC,∴∠MAD=∠NAD.在△AMD和△AND中,∴△AMD≌△AND(SAS),∴DM=DN.知识点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福建中考)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AD⊥BC,垂足为D,点E在线段AD上,∠EBC=45°,则∠ACE等于(A)A.15°B.30°C.45°D.60°4.如图所示,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B上,且BD=AE,AD与CE交于点F,则∠DFC 的度数为(A)A.60°B.45°C.40°D.30°5.边长为 6 cm的等边三角形中,其一边上高的长度为3cm.6.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为AC边的中点,E为BC延长线上一点,CE=CD,DM⊥BC于点M.求证:M是BE的中点.证明:连接BD.∵△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CD=CE,∴∠CDE=∠E=30°.∵BD是AC边上的中线,∴BD平分∠ABC,即∠DBC=30°,∴∠DBE=∠E,∴DB=DE,又∵DM⊥BE,∴DM是BE边上的中线,即M是BE的中点.综合能力提升练7.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等于(A)A.顶角的一半B.底角的一半C.90°减去顶角的一半D.90°减去底角的一半8.如图,△ABC内有一点D,且DA=DB=DC,若∠DAB=20°,∠DAC=30°,则∠BDC的大小是(A)A.100°B.80°C.70°D.50°9.如图,A,C,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DAC和△EBC都是等边三角形,AE,BD分别与CD,CE交于点M,N,则下列结论:①△ACE≌△DCB;②CM=CN;③AC=DN.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B)A.3B.2C.1D.010.(徐州中考)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的面积等于a2.11.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几个结论:①AD=BE;②PQ∥AE;③∠AOB=60°.恒成立的有①②③.(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12.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连接PA,PB,PC,以PB为边作∠PBQ=60°,且BQ=BP,连接CQ.观察并猜想AP与CQ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猜想:AP=CQ.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PBQ=60°,∴∠ABC=∠PBQ,∴∠ABP=∠ABC-∠PBC=∠PBQ-∠PBC=∠CBQ.在△ABP和△CBQ中,∴△ABP≌△CBQ(SAS).∴AP=CQ.拓展探究突破练13.已知等边△ABC和点P,设点P到△ABC三边AB,AC,BC的距离分别为h1,h2,h3,△ABC的高为h.“若点P在一边BC上(如图1),此时h3=0,可得结论h1+h2+h3=h.”请直接应用上述信息解决下列问题:当点P在△ABC内(如图2),点P在△ABC外(如图3)这两种情况时,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h1,h2,h3与h之间的关系如何?请写出你的猜想,不用证明.解:当点P在△ABC内时,结论h1+h2+h3=h仍然成立.理由:连接PA,PB,PC,则S△PAB+S△PBC+S△PCA=S△ABC,∴AB·PD+BC·PF+CA·PE=BC·AM,∴PD+PE+PF=AM,即h1+h2+h3=h.当点P在△ABC外时,结论h1+h2+h3=h不成立.此时,它们的关系是h1+h2-h3=h.提示:∵S△PAB+S△PCA-S△PBC=S△ABC,∴AB·PD+CA·PE-BC·PF=BC·AM,∴PD+PE-PF=AM,∴h1+h2-h3=h.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下列能判定△ABC为等腰三角形的是(B)A.∠A=3°,∠B=60°B.∠A=50°,∠B=80°C.AB=AC=2,BC=4D.AB=3,BC=7,周长为182.如图,点A的坐标是(2,2),若点P在x轴上,且△APO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不可能是(B)A.(4,0)B.(1,0)C.(-2,0)D.(2,0)3.(桂林中考)如图,在△ABC中,∠A=36°,AB=AC,BD平分∠AB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3.知识点2反证法4.用反证法证明“若a⊥c,b⊥c,则a∥b”,第一步应假设(D)A.a∥bB.a与b垂直C.a与b不一定平行D.a与b相交5.用反证法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不小于60°,应先假设(B)A.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小于60°B.三角形中每一个内角都小于60°C.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大于60°D.三角形中每一个内角都大于60°综合能力提升练6.如图,在△ABC中,OB和OC分别平分∠ABC和∠ACB,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若BD+CE=5,则线段DE的长为(A)A.5B.6C.7D.87.用反证法证明“若|a|≠|b|,则a≠b”时,应假设a=b.8.为了说明命题“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小于腰”是假命题,可以找的反例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如图,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由下列条件中的某一个就能推出△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①②③④.(写出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①∠BAD=∠CAD;②BD=CD;③AB+BD=AC+CD;④AB-BD=AC-CD.10.如图,在△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BC上,BD=BE,∠BAD=∠BCE,AD与CE相交于点F,试判断△AF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AFC是等腰三角形.理由:∵∠BAD=∠BCE,∠B=∠B,BD=BE,∴△ABD≌△CBE,∴AB=CB,∴∠BAC=∠BCA,∴∠FAC=∠FCA,∴△AFC是等腰三角形.拓展探究突破练11.在△ABC中,∠BAC=90°,∠B=45°,D为BC上一点,BD=AB,DE⊥BC交AC于点E.(1)求证:△ADE是等腰三角形;(2)图中除△ADE是等腰三角形外,还有没有等腰三角形?若有,请一一写出来(不要求证明);若没有,请说明理由.解:(1)∵BD=AB,∴∠BAD=∠BDA.∵DE⊥BC,∴∠BDE=90°.又∵∠BAC=90°,∴∠EAD=∠EDA,∴△ADE是等腰三角形.(2)还有三个等腰三角形:△ABD,△ABC,△CDE.第4课时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1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如图,在△ABC中,∠B=60°,AB=AC,BC=3,则△ABC的周长为(C)A.6B.8C.9D.122.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B,AC上分别截出AD=AE,则△ADE(C)A.不是等边三角形B.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C.一定是等边三角形D.无法判断3.如图,点D在BC上,点E在AD上,BE=AE=CE,并且∠BED=∠CED=60°.下列结论:①△ABC是等边三角形;②BD=CD;③BE平分∠ABC;④AD ⊥BC.其中正确的有(D)A.1个B.2个C.3个D.4个知识点2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4.如图,AC=BC=10 cm,∠B=15°,AD⊥BC于点D,则AD的长为(C)A.3 cmB.4 cmC.5 cmD.6 cm5.在Rt△ABC中,∠C=90°,∠A=30°,若AB=4 cm,则BC=2cm.综合能力提升练6.已知∠AOB=30°,点P在∠AOB的内部,点P1与点P关于OB对称,点P2与点P关于OA对称,则P1,O,P2三点构成的三角形是(D)A.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7.如图,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将△BCD沿CD折叠,B点恰好落在AB的中点E处,则∠A 等于(B)A.25°B.30°C.45°D.60°8.(淄博中考)如图,在Rt△ABC中,CM平分∠ACB交AB于点M,过点M作MN∥BC交AC于点N,且MN平分∠AMC,若AN=1,则BC的长为(B)A.4B.6C.4D.89.如图,已知AO=10,P是射线ON上一动点(即P点可在射线ON上运动),∠AON=60°.(1)OP=10时,△AOP为等边三角形;(2)OP=5或20时,△AOP为直角三角形.拓展探究突破练10.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D为BC延长线上的一点,CE平分∠ACD,CE=BD.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证明:由条件知∠ACD=120°,∴∠ACE=∠ECD=60°,在△ABD和△ACE中,∵AB=AC,∠B=∠ACE,CE=BD,∴△ABD≌△ACE,∴AE=AD,∠BAD=∠CAE,∴∠DAE=∠BAC=60°,∴△ADE是等边三角形.。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问题课件
边长性质
总结词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具有特定的边长关系,即两腰相等,底 边与其中一腰不等。
详细描述
由于是等腰三角形,两腰的长度必然相等。而共顶点的两个 等腰三角形共享一个顶点,因此它们的边长关系也是固定的 。具体来说,两腰相等,而底边与其中一腰的长度不等。
面积性质
总结词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具有特定的面积关系,即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等于以底边为基的三角形的 面积。
02
等腰三角形两腰之间的角称为顶 角,底边与两腰之间的角称为底 角。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特性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是指两个或多个 等腰三角形共用一个顶点,且各等腰 三角形的腰和底边分别相等。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具有轴对称性, 即沿对称轴对折后,两侧图形能够完 全重合。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分类
根据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数量,可分为双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和多共顶点的等 腰三角形。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问题课件
目录
•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构造方法 •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应用 •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习题与解析
01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01
等腰三角形是两边长度相等的三 角形,其中两个等长的边称为腰 ,另一边称为底边。
高难度习题
题目5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AB=AC,D为BC延长线上一点 ,E、F为AD上两点,且∠BEC=160°,∠BDC=5°。求 ∠EDF的度数。
题目6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AB=AC,D为BC延长线上一点 ,E、F、G为AD上三点,且∠BEC=170°,∠BDC=10° 。求∠DEFG的度数。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习题课
F EDC B A 第八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习题课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达成目标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A 级――能将等腰三角形的知识框架进行梳理并掌握主要的知识点,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简单应用B 级――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较复杂的应用C 级――掌握等腰三角形常见辅助线的添加方法D 级――会对给定问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由特殊向一般推广并发现解决问题的根本性原则。
【自学导引】:学习任务一(知识梳理):1. 总结等腰三角形的知识框架2. 主要知识点回顾(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是: 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是(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是 这个性质相当于 个结论(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 种方法,分别是使用 和使用学习任务二(小试牛刀):1.在△ABC 中,AB =AC ,点D 在BC 边上,(1)∵AD 平分∠BAC ∴ = ; ⊥ ;(2)∵AD 是中线 ∴∠ =∠ ; ⊥ ;(3)∵AD ⊥BC ∴ = ;∠ =∠1.已知△ABC 中,∠BAC =90°,AB =AD =AC ,AD 与BC 相交于E ,∠CAD =30°,求∠BCD 和∠DBC 的度数。
2.已知:如图:△ABC 中,AB=AC,在AB 上取一点D,在AC 延长线上取一点E,连结DE 交BC 于点F ,若F 是DE 中点,求证:BD=CE3如图,已知在△ABC 中,AB=AC ,D 为AB 延长线上的一点,E 在AC 上,且BD=EC ,DE 交BC 于点F ,说明EF=DF 的理由。
[详细。
写出步骤理由。
FD C BA4如图,已知在△ABC 中,AB=AC,在AB 上取一点D,在AC 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CE=BD,连结DE ,交BC 于点F ,求证DF=EF5.已知AD 平分∠BAC ,EF 垂直平分AD 交BC 延长线于F ,连接AF ,求证:∠B =∠CAFED CB A6.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求证BD:DC=AB:AC。
初中数学 等腰三角形判定习题课教案
等腰三角形习题课 教案【教学目标】1 经历实验操作的探索活动,猜想并通过说理验证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体会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能规范表达相关的几何说理。
3在创设的情境和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探究学习和数学应用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对数学价值观的认识。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区别【教学过程】【典型例题】例1:如图,在△ABD 中,C 是BD 上的一点,且AC ⊥BD ,AC=BC=CD . (1)求证:△ABD 是等腰三角形.(2)求∠BAD 的度数例2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 ,O 是△ABC 内一点,且OB=OC 。
求 证:AO ⊥BC思路点拨:要证AO ⊥BC ,即证AO 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根据三线合一定理,只要先证AO 是顶角的平分线即可【随堂练习】一:判断:1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20°和8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两腰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两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二:解答题:1、如图,∠ABD=∠ACD=60º,∠ADB=90º-1/2∠BDC。
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
2 已知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 ,D 是AB 上一点,过D 作DE ⊥BC 与E ,并与CA 的延长线相交于F ,求证:AD=AF思路点拨:要证AD=AF ,需证∠1=∠F ,而∠1=∠2,∠2落在△BDE 中,∠F 落在△FEC 中,因为DE ⊥ BC ,所以它们都为直角三角形。
∠F 与∠2的余角分别为∠B 与∠C,由已知可得∠B=∠C ,因而结论成立。
D C AB BC A D注:要注意“两头凑”的分析方法。
本题还可以“作AG⊥BC与G”,则AG∥FE来证。
3 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分别在AC、BC上,且DE∥AB,DF⊥DE,交BC的延长线与点F.求证:CD=CF4 如图所示,∠ABC,∠ACB的角平分线交于F,过F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
等腰三角形 习题课3
《等腰三角形》习题课3【学习目标】:相关习题【重点难点】:等腰三角形判断及性质【学法指导】:小组合作【知识链接】:等腰三角形性质,轴对称【学习过程】:一、填空题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高线相等(如图7-1),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______.图7-12.如图7-2,在ΔABC中,高AD、BE交于H点,若BH=AC,则∠ABC=______.图7-23.如图7-3,ΔABC中,AB=AC,AD=BD,AC=CD,则∠BAC=______.图7-34.如图7-4,在ΔABC中,∠ABC=120°,点D、E分别在AC和AB上,且AE=ED=DB =BC,则∠A的度数为______°.图7-45.如图7-5,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D平分∠ABC ,DE⊥BC于点E,且BC=10cm,则△DCE的周长为______cm.图7-5二、选择题6.△ABC中三边为a、b、c,满足关系式(a-b)(b-c)(c-a)=______图7-5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为()A.等边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钝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7.若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等边三角形B.不等边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8.如图7-6,ΔABC中,AB=AC,∠BAC=108°,若AD、AE三等分∠BA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A.4个B.5个C.6个D.7个图7-6 图7-79.等腰三角形两边a、b满足|a-b+2|+(2a+3b-11)2=0,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A.7B.5C.8D.7或510.如图7-7,ΔABC中,AB=AC,BE=CD,BD=CF,则∠EDF=()A.2∠A B.90°-2∠AC.90°-∠A D.Ao∠-2190三、解答题11.已知:如图7-8,AD是∠BAC的平分线,∠B=∠EAC,EF⊥AD于F.求证:EF平分∠AEB.图7-812.已知:如图7-9,在ΔABC中,CE是角平分线,EG∥BC,交AC边于F,交∠ACB的外角(∠ACD)的平分线于G,探究线段EF与FG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图7-913.如图7-10,过线段AB的两个端点作射线AM,BN,使AM∥BN,请按以下步骤画图并回答.(1)画∠MAB、∠NBA的平分线交于点E,∠AEB是什么角?(2)过点E任作一线段交AM于点D,交BN于点C.观察线段DE、CE,有什么发现?请证明你的猜想.(3)试猜想AD,BC与AB有什么数量关系?图7-1014.已知:如图7-11,ΔABC中,AB=AC,∠A=100°,BE平分∠B交AC于E.(1)求证:BC=AE+BE;(2)探究:若∠A=108°,那么BC等于哪两条线段长的和呢?试证明之.图7-11【学习反思】:。
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练习课)
2 B
1 C E
拓展4
将不全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ABC和等边三角形△DEF任意摆放, 请你画出不少于5种的摆放示意图,使得AE=CF,同时满足在重合的 一条直线上C有且只有三个顶点(重合的顶点算C一个),并说明理由.
E
E
A
B
F
A
B
F
C
A
B
F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条边 不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是否相 等呢?
1: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条边不相等,那 么它们所对的角也不相等,大边所对的角较大, 小边所对的角较小。
A 已知:△ABC中,AB>AC
求证:∠ACB> ∠ B
D1 2
B
C
证明:在AB 上截取AD,使AD=AC,连结DC
在△ABC中:
FE
MN
A
B
C
(1)AE与CD相等吗?说明理由.
(1)AE与CD相等吗?说明理由. D
证明: ∵△ABD和△BCE为等边三角形
FE
∴DB=AB BC=BE
∠ABD=∠EBC= 60°
A
∴∠ABD+DBE=∠DBE+∠EBC
MN
B
C
即∠ABE=∠DBC
在△ABE和△DBC中
{AB=DB (已证) ∠ ABE= ∠ DBC (已证)
BE=BC (已证)
∴△ABE≌△DBC ∴AE=CD
∴∠MAB=∠FDM
已知: 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分别以
AB 、 BC为边在AC的同侧作等边△ ABD D
和△ BCE,连接AE 、CD交于F,交BD于M, 交BE于N.
FE MN
A
B
C
2014年秋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13.3等腰三角形同步习题精讲课件
2.(3分)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 cm,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 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3 cm,则腰长为( B ) A.2 cm B.8 cm C.2 cm或8 cm D.不确定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8.(8分)已知AB=AC,AD=AE,且点B,D,E,C在同一 直线上,求证:BD=EC. 证明:作AH⊥BC于点H, ∵AB=AC,AD=AE,
∴BH=CH,DH=EH,
∴BH-DH=CH-EH,即 BD=EC
9.(8分)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且有AB=AC= CD,BD=AD,求△ABC中各内角的度数. 解:∵AB=AC=CD, ∴∠B=∠C,∠1=∠2, ∵BD=AD,∴∠B=∠3, 又∵∠1=∠B+∠3,∠B +∠3+∠2+∠C=180°, ∴∠B=36°,∠C=36°, ∠BAC=108°
∴∠BAD=∠BAC.∵∠BAC=∠AEF+∠AFE,∠AEF=
∠AFE,∴∠AFE=∠BAC=∠BAD,∴EF∥AD,又 ∵AD⊥BC,∴EF⊥BC
17.(10分)如图,△ABC中,AD⊥BC于点D,若AB+BD=
CD,求证:∠B=2∠C.(提示:在DC上截取DE=BD,连接
AE)
证明:在DC上截取BD=DE,连接AE.∵BD=DE,
1 1 1 -S△ACP,∴ AB·CF= 2 AB·PD- 2AB·PE,∴CF=PD- 2
PE
C.3个
D.4个
6.(3分)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BAD=80°, AB=AD=DC,则∠C= . 25°
7.(6分)已知一个三角形两边长为4 cm,5 cm,且第三边 长x为整数. (1)由4 cm,5 cm,x cm为边可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习题课
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周长分成2:1两部分,已知三角形底边长为5,求腰长?解:如图,令CD =x ,则AD =x ,AB =2x ∵底边BC =5∴BC +CD =5+xAB +AD =3x∴(5+x ):3x =2:1或3x :(5+x )=2:1ABCDxx 2x 52.如图,D是正△ABC边AC上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CD,诬蔑说明BD=DE的理由.ADB C E3 、已知AB=AC,EB=EC,求证:∠B= ∠CAB CE变式:已知AB=AC,∠B= ∠C ,求证:EB=EC4、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应用搭等腰钢架问题有一钢架如图,已知∠BAC=20°,BA=BC=CD=DE=EF,(1)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并分别求出它们底角的度数.(2)若∠BAC=10°,仿照题目所示画等腰三角形,请问与AB 相等的线段最多有几条? ∠BAC=45°呢?(3)若∠BAC=m °,(0°<m °<90°),能找到符合条件的线段条数n 与度数m 之间的关系吗?FE DC A B5.现在给出两个三角形(如图),请你把图(1)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把图(2)分割成三个等腰三角形.动动脑筋呀!6、已知,如图,等边△ABC 和等边△CDE 中。
求证:BE=ADA BCD E 分析:要证明的两条线段分布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考虑先证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易得AC=BC ,CE=CD ,∠ACB= ∠ECD=60°∴∠ACB -∠ ACE= ∠ECD -∠ ACE∴ ∠BCE= ∠ACD ,由“边角边”可证将△CDE 绕点C 逆时针旋转到如图位置,刚才的结论还成立吗?B C DE 分析:要证明BE=AD ,思想方法仍是利用“SAS ”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有所不同的是这里证角等是通过“和”,即:∠ACB+∠BCD= ∠ECD+∠BCD ∴ ∠ACD= ∠BCE方程思想在几何说理中的应用7、在△ABC中, AC⊥BC,D,E在AB上,且AD=AC,BE=BC.,求∠ECD的度数DEC B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C
2 1
D
• 变式练: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AD∥BC,O在AD上,且∠1=∠2。 请判断△OBC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并 说明理由.
A O
1
2
D
B
C
C F A
O
E
B
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两底角的平分线AO与BO交于点O, 过O点作底边AB的平行线交AC于点F,交BC于点E. 则: 1. 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 2. AF、FE、EB三条线段的长度有何关系?
∴BD=CE。
变式2:
已知:如图,B、C、 D 、 E都在边BC 上,FD、EG分别是AB、AC的中垂线。 1)若BC=10, 求三角形ADE的周长? 2)若∠BAC=100°,求∠DAE的度数。
A
F
G
B
D
E
C
思考题1:
已知:如图:在正△ABC中, BD ⊥ AD,延长 BC到,使CE=CD,连结DE。
AF+ EB=FE
C
C
问题一: F A O E
F
O
E B
A B (二) ㈠ 如图(二)当AC=12,BC=8.求△CFE的周长? 解:∵OA平分∠CAB. ∴AC=AF+FC=OF+FC. ∴∠FAO=∠OAB. ∵EF∥AB. ∴∠FOA=∠OAB. ∴∠FAO=∠FOA
同理可得:BC=BE+EC=OE+EC.
∴△CFE的周长: =OF+FC+OE+EC =AC+BC=12+8=20
即:AF=OF
问题二: 如图、在△ABC中,D,E在 直线BC上,且AB=BC=AC=CE=BD, 求∠EAC的度数。
D B C E A
探索:如图、在△ABC中,D,E 在直线BC上,且AB=AC=CE=BD, ∠DAE=100°,求∠EAC的度数。
A
12
D
C
名 称
图
形
概 念
性质与边角关系
判
定
等 腰 三 角 形
1.两腰相等.
A 有两边 相等的 三角形 是等腰 三角形。 C
1.两边相等。 2.等角对等边,
2.等边对等角, 3. 三线合一。 4.是轴对称图形.
B
名 称
图
形
概 念
性质与边角关系
判
定
等 边 三 角 形
B
1.三边相等.
三边相 等的三 角形是 等边三 角形。
B
50°
A C
80° 20° 80°
B A
B
A
B
z C
7.已知△ABC中AB=AC,AB垂直平分线交AC 于E,交AB于D,连结BE,若∠A=50°, ∠EBC=__________。 8.△ABC中,AB=AC,AD⊥BC于D,若△ABC 的周长为50,△ABD的周长为40,则 AD=____________
应用 拓展
• 1.如图,AD交BC于O,,AB∥CD,
复 习 概 念
A
腰
顶 角
腰
一 起 回 忆
底角
底角
B
底边
C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在△ABC中 (1)∵AB=AC,AD⊥BC, 1 2 B D CD ∴∠___=∠___,____=____; (2)∵AB=AC,AD是中线, 1 2 AD BC ∴∠_=∠_,____⊥____; B (3)∵AB=AC,AD是角平分线, AD BC B D CD ∴____⊥____,____=____。
A E
D
F
B
C
G
•
在等边ΔABC中,P,Q分别为AC,B C上的点,且AP=CQ,BP交AQ于 A O,试求∠BOQ的度数.
O P C Q
B
.
• 分析:本题有较多的等腰三角形的条件,最好用列方程组
的方法来求解,应当在图形上标出各未知数,可使解题过 程清晰明了。
A x D y z
如图,已知△ABC中,AB=AC, BD=BC, AD=DE=EB. 求∠A的度数.
D B
A
C
E
变式1:
已知:如图,点D、E在△ABC 的边BC上,AB=AC,AD=AE,你 能判断出BD与CE相等吗?请说出你 判断的理由。 解: BD=CE。 作AF⊥BC于F,则AF⊥DE ∵AB=AC,AD=AE(已知) AF⊥BC,AF⊥DE(辅助线作法)
B D A
F
E
C
∴BF=CF,DF=EF(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 高与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
1.三边相等。 2.三角相等。
3.一角为60的 等腰三角形。
A
2.三角相等,且 为60°。 3. 三线合一。 4.是轴对称图形.
C
O是△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的交点, OD∥AB交BC于D,OE∥AC交BC于E点,若 BC=10cm,那么△ODE的周长为 。
A O
B
D
E
C
如图,已知CE、CF分别平分∠ACB和它的 外角,EF∥BC,EF交AC于D,你能说明 DE=DF的理由吗?
1)若M是BE的中点,请你猜想DM与BE有怎样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把BD改成什么条件,还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A
D
B
F
C
E
变式: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E
在CA的延长线上,∠AEF=∠F。请你猜想直线 EF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F A E
B
D
C
思考题2:
已知:如图:AB=AC,DB=DC
D
150°
H
O
C
E
F a
在下图三角形的边上找出一点,使得该点与
三角形的两顶点构成等腰三角形!
A
110° 20° 50°
B
C
(分类讨论)
1、对∠A进行讨论 2、对∠B进行讨论 3、对∠C进行讨论
C
20° 20°
C
65° 65° 50° 35°
C
110° 35°
A C
20° 20°
BA C
50°
BA
说明 ∠ABD = ∠ACD
A
D
B
想一想: 如何添加辅 助线。
C
思考题3:
请把这个三角形纸片折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A
120° 20° 40°
B
A
120° 20°
C A
120°
40°
20°
40°
B
D
C B
D
C
如图,线段OD的一个端点O在直线a上,以OD 为一边画等腰三角形,并且使另一个顶点在直线 a上,这样的等腰三角形能画多少个?
解:设∠A=x ,∠EBD=y,∠C=z ∵AB=AC ∴∠ABC=∠C=z ∵BD=BC x 2y x ∴∠C=∠BDC=z E z x y ∵BE=DE y ∴∠EBD=∠EDB=90° x z z 180 ∵AD=DE B ∴∠A=∠AED=x 又∵∠BDC=∠A+∠ABD,∠AED=∠EBD+∠EDB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A+∠ABC+∠ACB=180°(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解得x=45° 即:∠A=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