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卷文言文详解
(word完整版)2017年全国2卷高考文言文《后汉书·赵憙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7年全国2卷高考文言文《后汉书·赵憙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xǐ)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cóngxiōng。
从:用在称谓前的时候,表示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
比如,当今所说的堂兄,古代称“从兄”。
“从兄”又可以具体分为“从祖兄”“从父兄”。
同曾祖父但不同祖父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祖兄”;同祖父但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父兄”。
明白了“从兄”,“从弟”也就不必解释了。
“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
“从父”又具体可以分为“从伯”“从叔”。
年长于父者为“从伯”,也就是如今所称的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也就是如今所称堂叔。
“从子”:伯父/叔父之孙,不是指自己的亲兄/弟的儿子。
“从兄”在2014年四川高考文言文《王筠传》中出现过,“从叔”在2017年新课标卷《宋书·谢弘微传》中出现过)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古同“拒”,抵抗。
)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回头。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谓仇曰:“尔曹(你们。
杜甫《戏为六绝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若健,远相我。
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即行为动作偏指一方,不同于“相互”,翻译时相当于代词“我”“他”“她”“它”“他们”等。
《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忘记我。
2014年高考湖南卷文言文《杜琼雪屋记》中有过“相从而学问者甚夥huǒ,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跟随他向他学习询问知识的人很多,他的名声悄悄地传遍了吴地。
)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独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2017年全国2卷高考文言文《后汉书·赵憙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7年全国2卷高考文言文《后汉书·赵憙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xǐ)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cóngxiōng。
从:用在称谓前的时候,表示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
比如,当今所说的堂兄,古代称“从兄”。
“从兄”又可以具体分为“从祖兄”“从父兄”。
同曾祖父但不同祖父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祖兄”;同祖父但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父兄”。
明白了“从兄”,“从弟”也就不必解释了。
“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
“从父”又具体可以分为“从伯”“从叔”。
年长于父者为“从伯”,也就是如今所称的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也就是如今所称堂叔。
“从子”:伯父/叔父之孙,不是指自己的亲兄/弟的儿子。
“从兄”在2014年四川高考文言文《王筠传》中出现过,“从叔”在2017年新课标卷《宋书·谢弘微传》中出现过)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古同“拒”,抵抗。
)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回头。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谓仇曰:“尔曹(你们。
杜甫《戏为六绝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若健,远相我。
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即行为动作偏指一方,不同于“相互”,翻译时相当于代词“我”“他”“她”“它”“他们”等。
《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忘记我。
2014年高考湖南卷文言文《杜琼雪屋记》中有过“相从而学问者甚夥huǒ,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跟随他向他学习询问知识的人很多,他的名声悄悄地传遍了吴地。
)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独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卷二详解版完整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二卷试卷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1A)(3A)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2A)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1B)(3B)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2B)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由此可见,文章围绕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的) (3B)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1C)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完整版)2017全国二卷文言文详解与翻译
2017全国二卷文言文详解与翻译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指人的气节、操行、正义感】。
(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
年轻时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
)乃挟兵结客【带着兵器,约上朋友】,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通“拒”,抵御,抵抗】者。
(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寻仇。
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抵抗。
)憙以因【趁着】疾报杀,非仁者【指有德行的人】心,且释之而去【离开】。
顾谓【回头看着说。
顾:1、<动>回头;回头看.《荆轲刺秦王》:“荆轲顾笑武阳。
”2、〈动〉视;看。
《行路难》:“拔剑四顾心茫然。
”3、〈动>看望;拜访.《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副>只是;不过。
《荆轲刺秦王》:“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5、〈副〉但;却;反而。
《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不敢加兵于赵者。
”】仇曰:“尔曹【你们。
曹,辈】若健,远相避也.”(赵憙认为乘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躲我远远的。
”)更始【指公元23年二月,绿林军领导者王匡、王凤等人拥立刘玄为帝,恢复汉朝国号,建立的更始政权,自称玄汉王朝.消灭王莽政权后统治天下两年.公元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都城长安,投降赤眉,更始政权告终】即位舞阴大姓【指世家大族,人口众多的姓氏或某一地域人数众多、势力强大的姓氏】李氏拥城不下【占据城池不肯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可译为“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更始帝登位,舞阴大姓李氏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招降,不肯,说:“听说宛县赵氏有个独孙子赵憙,讲信义很有名,我愿意向他投降。
”更始帝就召见赵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见【旧时皇帝接见臣下或外宾,须由官员引领,叫“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行……事:做……工作】,使诣【到……去;前往】舞阴,而李氏遂降。
(完整版)2017全国2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 0 1 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 题.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 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2017高考课标全国Ⅱ文言文真题详解
2017高考课标全国Ⅱ文言文真题详解(二)(2017课标全国Ⅱ,10-13)(19分)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子春,二孙自杀。
..,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李子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
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卷二详解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二卷试卷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1A)(3A)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2A)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1B)(3B)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2B)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由此可见,文章围绕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的) (3B)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1C)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语文试题解析(原卷版)
绝密★启用前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卷二详解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二卷试卷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1A)(3A)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2A)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1B)(3B)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2B)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由此可见,文章围绕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的) (3B)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1C)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高考文言文真题详解(2017全国卷Ⅱ)
【2017全国卷Ⅱ】《后汉书·赵憙传》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气节,操行)。
从兄(堂兄)为人所(为……所:被)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为……报仇)之。
乃挟兵(带着兵器)结客(约上宾客,常指结交豪侠之士),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他)距(通“拒”,抵抗)者。
憙以(认为)因(趁着)疾报杀,非仁者(有德行的人)心,且释之而去。
顾(回头)谓仇曰:“尔曹(你们,曹,辈)若健(康复),远相(我)避也。
”(省略“以”,因为)信义著名愿得降(能够向……投降)之更始乃(于是)征憙。
嘉年未二十,既(已经,……之后)引见(旧时皇帝接见臣下或外宾,须由官员引领,叫引见),即除(授予官职)为(担任)郎中,行偏将军事(行……事:做……工作),使(省略之)诣(到……去,前往)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遭受)创,有战劳(战功),还拜(授予官职)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状语后置,在南阳),憙素(一向)与奉善(交好),数遗书(wei4送信)切责(严词斥责)之,而谗者(进谗言的人)因(趁机)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信),乃惊曰:“赵憙真长者(德高望重的人)也。
”后拜怀令(县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豪猾(强横狡诈不守法纪)并兼(合并,并吞土地),为人所(被)患(憎恶,讨厌)。
憙下车..(官吏到任)......,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被发现觉察,暴露,败露),即穷诘(深究问责)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省略“之”)请者数十,终不..(拘捕拷问)听(被允许)。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帝王所乘的车,指帝王皇帝)..............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亲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吏奉法(奉行或遵守法令),律不可枉(弯曲,弯屈,引申为行为不合正道或违法曲其年,迁(升职调动,重新任命)憙平原太守。
2017全国语文高考课标二卷文言文赵憙重点词详细注释+真题+参考答案+译文
一、赵憙详细注释赵憙[xǐ]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堂兄(结交宾客,常指结交豪侠之士)(通“拒”避也。
”军事,使(省略“之”好)(wèi,送信),乃惊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更始乃征憙。
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
2017全国新课标II卷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卷文言文详解原文译文与注释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
年轻时有节操。
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当时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
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前去寻仇。
可是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抵抗。
赵憙认为乘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躲我远远的。
”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
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
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更始乃征憙。
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
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愿意向他投降。
”更始就征召赵憙。
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赵憙还不到二十岁,召见后,即任为郎中,代理偏将军事务,让他到舞阴,李氏就向他投降。
光武攻破了王寻、王邑,赵憙受了伤,有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战功,回来后拜为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在南阳造反,赵憙平素与邓奉友善,屡次写信给他,恳切地指责他,而造谣的人就诬告赵憙与邓奉合谋,帝以此感到怀疑。
等到邓奉失败,光武帝搜得赵憙写给邓奉的信,于是大惊道:“赵憙真是一位长者啊。
”后来拜为怀县县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gèng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大姓李子春起初担任琅邪相,豪强掠夺兼并,为人所患。
赵憙一到任,听说他的两个孙子杀了人未查出,就极力查问其中的奸情,逮捕拷问李子春,两个孙子自杀。
京城为他说情的达数十人,最终没有听从。
当时赵王刘良病重将死,光武帝亲临看望赵王,问他有什么要说。
赵王说:“我平素与李子春相好,今犯罪,怀令赵憙想杀他,愿乞求留其性命。
”帝说“:官吏奉法,法律不可歪曲,你再说还有什么要求。
”赵王再没有说话。
这年,升任赵憙为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当时平原盗贼很多,赵憙与诸郡讨伐追捕,斩其首领,余党受其株连者数千人。
赵憙上书说:“恶人作恶罚及其身就行了,可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
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
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
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
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将他们徙往京城近郡的地区。
”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就将他们全部迁移安置到颖川、陈留。
于是提拔荐举有义行的人,诛杀锄掉奸恶之徒。
后来青州发生大蝗灾,蝗虫
一侵入到平原郡地界就会死掉,平原境内
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二十七年,被授予太尉官职,赐爵关内侯。
当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都来入朝修好,帝令赵憙主持边疆事务,打算作长久规划。
建初五年,赵憙生病,帝亲临探视。
等到病逝之后,帝亲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岁,谥曰正侯。
10.【答案】A。
【解析】答题时首先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大体理解所断语句的意思;然后再抓住一些外在标志作为辅助依据,如本题中的人物“憙”不是“孙憙”,而是赵家的后代“赵憙”;对话标志“云”
等。
最后还可比对各选项,尤其要仔细思考辨析断句停顿有出入的地方。
在此基础上,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正确标点为: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
【解题思路】主要从意义上理解,其次对选项进行比较,使用排除法。
【考查方向】能正确进行文言断句。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点】不仔细理解句子中一些特殊字词的含义,随意猜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
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11.【答案】B
【解析】收考是指拘捕拷问,而不是“再作考察”。
【解题思路】古代文化常识需要平时大量的积累和对选项反复比较筛选。
【考查方向】掌握古代基本文化常识。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点】古代基本文化常识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不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
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为暂时放过仇家。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
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
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
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
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
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12.【答案】C
【解析】“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属于无中生有,自以为是的猜测。
对于盗贼余党,赵熹只是建议迁徙他们。
而这些人被迁徙到的郡更不是赵熹所辖,他也不可能进行教化管理。
【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主干,读全读准。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考查方向】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点】以偏概全,审题不清,分析不到位。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13.【答案】(1)皇帝说:“官吏依法行事,法律才不会被歪曲,你改变(原有的想法)说其他你想要的吧。
”赵王就没有再次说话(请求)了。
(2)后来青州闹蝗虫闹得很厉害,这些蝗虫一进入平原郡就死了,平原境内丰收了很多年,百姓歌颂赵憙。
【解析】
【解题思路】此类题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直译为主。
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
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考查方向】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点】只翻译句子大意,不注重采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