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烟叶烤黄烤香谈烟叶采烤技术
浅谈烟叶采烤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烟叶采烤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作者:黄琪俗话说:“田间是基础,采烤是关键”,烟叶采烤工作技术要求严密、操作工序烦杂,是烤烟生产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当前烟农表现最为突出的技术短板。
随着烤烟大田移栽的结束,一年一度的烟叶采烤工作也即将拉开序幕,笔者结合贵州绥阳烟叶采烤工作实际,浅谈烟叶采烤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一、烟叶采烤中常见的突出问题:一是烟叶不能正常分层落黄,成熟度不一致;由于控氮适密不到位,定根旺长水灌得不充足,土壤肥料残留过多;后期田间管理不到位,烟地排水不畅,烟田积水,在成熟采烤期烟叶就会出现贪青,落黄成熟差,烟叶成熟度不一致,烟农难以按部位成熟标准尺度来采收,成熟度难以把握,烤后叶片易现青片、青黄或微带青。
二是鲜烟叶未进行分类上炕,同竿异质混色编竿的现象普遍存在。
一些烟农怕麻烦,图省事,编竿时未进行鲜烟叶分类编竿。
青黄混编,同一杆鲜烟叶上往往出现不同成熟度、不同部位、甚至不同品种的杂花烟,烘烤质量难以保障。
三是不能眼观手熟,过分依赖控制器。
过分依赖烤房自动控温排湿系统,有些烟农认为有了自控仪,就万事大吉,往往忽视烘烤的火力配合,导致烤房温度升温控温不稳,温度忽高忽低,挂灰烟由此而生。
四是烘烤技术不精,关键点监控不到位。
一是变黄期稳温时间过短;由于烟农烘烤技术的把握不够精,为了省时省力省事或节约成本,在变黄阶段38℃和42℃的重要温度关键点,稳温时间过短,没有达到变黄末期要求的烟叶发软塌架状态就转入定色,造成变黄期失水和变黄不协调,烟叶内在物质转化不足,导致烤后微带青烟叶较多。
二是定色期过急;46度是烟筋变黄和黄烟等青烟的重要关键点,有些烟农认为有点青筋无所谓,为了节省时间,在这个重要温度点稳温时间过短,快速升温和大风量排湿,烟叶来不及收缩变化,就容易出现青筋。
三是烤熟烤香意识不强。
大部分烟农对烘烤质量标准要求不高,满足于能够烤黄、烤干即可,在烤香54℃时稳温时间短,导致烟叶颜色不鲜亮,香气质变差,香气量不足。
烤烟中后期田间管理及烘烤技术措施粮油,栽培技术
烤烟中后期田间管理及烘烤技术措施粮油,栽培技术一、适当早采下部叶片。
烤烟下部叶片的采摘标准应以叶片由绿转黄为准,不能等到叶片变黄才采。
下部叶片采摘过迟,一是会多消耗植株养分,降低烟叶产量和质量;二是会造成烟田通风透光不良,影响中部叶片生长及成熟;三是会推迟中部烟叶的采烤时间,并使叶片变薄,产量、质量下降。
适当提早下部烟叶的采摘时间,将有烘烤价值的脚叶一并采烤,加上中部叶片品质的改善,据相关统计实验显示,每亩可增产烟叶5公斤左右。
因此,早采下部叶片不失为一条提高烟叶质量和烟农收入的有效措施。
二、科学管水。
烟叶成熟期对水分的需求十分敏感,在干旱地区尤应引起注意。
一般应随时保持烟田垄沟湿润或稍有积水,发现沟干后要及时引水浇灌,以使土壤保持适宜的含水量。
尤其是在上部叶成熟期,若遇高温干旱,田间缺水,势必导致烟叶难烘烤,烤出的烟叶僵硬、挂灰、杂色面大,会严重降低品质,影响效益。
落凹田块积水严重的要及时排水,田块水分过多,会造成烟叶假熟,此时采摘烘烤也影响烤烟的产量、质量,因此,这个时候需要加强水分管理。
三、提高烘烤质量。
烟叶烘烤不光是要把烟叶烤黄,而且应掌握好适宜的程度,并最终把烟叶烤黄、烤香,这实质上是烟叶内部实现物质转化的复杂的理化过程。
烘烤前期要控制在低温环境下使烟叶慢慢变黄,边变黄边失水,实现软变黄;中期要稳升温,不掉温,确保不青筋、不蒸片,使变黄期获得的优良品质固定下来;后期温度不要过高,一般应在68℃以下,避免烤红,并尽可能减少烟叶香气的损失。
四、认真分级扎把。
按照烤烟收购时只能就低不就高和烟厂进烟叶“宁可要低半个等级而纯度高的烟叶,也不要高半个等级而纯度差的烟叶”的观点和要求,烟农应力求避免混级扎把,既保证烟叶质量的稳定性,又不造成经济损失。
为保证扎把的一致性,******是烤一窑选一窑,选好每一片烟叶,最后按级打捆,实现优质优价,增加种烟的经济效益。
第1页共1页。
烤烟烟叶采收技术
烤烟烟叶采收技术
1、采收要求:养好烟叶成熟度,必须做到下部烟叶适时早收,中部烟叶成熟稳收,顶部烟叶4-6片充分成熟后集中一次性采收。
2、采收时间:一般应在早晨采收,晴天必须避开烈日采收,多云、阴天整天方可采收;若遇长时间降雨,烟叶出现返青,应等其从新落黄后再采收。
在运输中尽量减少烟叶压伤,擦伤和晒伤。
3、编烟入炉要求:认真落实分类编烟、排队入炉,按照部位、叶片大小、成熟情况等进行分类编竿,尽量保证每竿烟的重量均匀,按上下稀密一致的原则装炉。
4、烟叶分级保管:烤后烟叶及时下竿,下竿后根据烟叶颜色、大小、部位进行分级,分级后的烟叶水分必须确保在16%-17%之间,分级后的烟叶按不同部位、组别、等级进行包装保管,用密封性较好的塑料布包严实,堆放在干燥的地方储存以备交售。
1。
烟叶烘烤技术
烟叶烘烤技术近年来,随着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和烟农素质的不断提高,我国烟叶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是生产优质烟叶的基础。
田间获得的优质叶片,如果没有科学的调制过程与之配合,也很难生产出色香味俱佳的优质烤烟。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烟叶烘烤调制过程是生产优质烟叶的关键步骤。
科学的烘烤调制技术是以烟叶的成熟采收、烤房的标准化建设以及科学的三段式烘烤工艺为基础的。
一、烟叶的成熟采收(一)成熟采收原则。
根据烟叶田间长势长相,下部叶适时早收,&127;掌握成熟标准宜宽;中部叶适熟采收,掌握成熟标准宜严;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宜4~6片叶成熟集中一次采收,严禁顶部仅留1~2片叶作最后一炕收烤。
烟叶采收后不曝晒、不挤压,确保鲜烟质量。
(二)成熟的一般标准。
烟叶颜色(主体色)由绿色转为黄绿色;叶脉变白发亮;叶片下垂,自然弯曲弓形,叶边下卷,茎叶角度增大;叶面出现成熟斑,茸毛脱落。
下部叶以绿色稍有消退为度;中部叶成熟时要明显落黄,上部叶成熟时田间表现为黄灿灿、亮堂堂。
后发晚熟或贪青晚熟的烟叶,应根据叶龄特征,适时采收。
(三)采收时间。
采收时间宜在早上和上午进行,以利对成熟度识别。
旱天采露水烟,以利保湿变黄。
烟叶成熟后,若遇降雨,可在雨后立即采收,以防返青。
若降雨时间较长并出现了返青烟,应等其重新落黄后再行采收。
(四)合理编竿装炕。
1、绑竿,要分类编竿,确保同竿同质。
按1.5米长标准竿计,&127;每竿编烟50~60撮,即100~120片,每撮烟叶背对背。
大叶片、含水量大的叶片和中下部叶片,编烟数量要减少;小叶片,含水量小的叶片和上部叶,编烟的密度增加。
2、配炕与装炕a、配炕为确保同一炕烟叶变黄和干燥一致,同一座烟炕内要装同一品种、同样栽培管理和营养发育水平的烟叶。
b、装烟装烟要上下棚一致,同棚均匀,严禁拥挤,以利于通风。
以竿距20~25厘米为宜,底棚挂置成熟度稍低一点的烟叶。
自然环境湿度较大,水分较高的烟叶以及下部烟叶,装烟密度适当减稀;天气比较干旱,烟叶水分含量较低,或者是上部烟叶,装烟密度可适当加密。
从烟叶烤黄烤香谈烟叶采烤技术一
02
烟叶烤黄烤香的基本原理
烟叶烤黄烤香的化学反应
美拉德反应
在加热过程中,烟叶中的 还原糖与氨基酸发生美拉 德反应,生成具有烤香味 的化合物。
焦糖化反应
烟叶中的糖在高温下发生 焦糖化反应,生成具有特 殊香味的焦糖化合物。
酯化反应
在烘烤过程中,有机酸和 醇类物质发生酯化反应, 生成具有果香味的酯类化 合物。
分类方法
在分类过程中,要剔除破损、病斑、 烤焦等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烟叶。将不 同类别、等级的烟叶分别堆放,以便 后续加工处理。
烟叶的储存和保管
储存环境
应选择干燥、通风、避光的仓库进行储存,仓库内温度保持在25℃以下,相对湿度 60%-70%为宜。
保管措施
烟叶储存期间要定期检查,保持仓库内清洁干燥,防止烟叶受潮霉变。对于发现 霉变的烟叶要及时剔除,以免影响整体质量。同时,要避免与异味物品混放,以 免烟叶吸收异味。
从烟叶烤黄烤香谈烟叶采烤技术一
• 烟叶采烤技术概述 • 烟叶烤黄烤香的基本原理 • 烟叶采烤前的准备工作 • 烟叶的采摘和分类 • 烟叶的烤制技术和设备 • 烟叶采烤技术的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01
烟叶采烤技术概述
烟叶采烤的目的和意义
01
02
03
提高烟叶品质
通过采烤技术,使烟叶达 到理想的黄烤香状态,提 高烟叶的色泽、香气和吃 味品质。
烘烤温度
温度是影响烘烤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适宜的温度可以促 进化学反应的进行和物理变化的完成,使烟叶烤黄烤香。
湿度控制
烘烤过程中的湿度控制对烟叶烤黄烤香也有重要影响。适 宜的湿度有利于水分散失和叶绿素降解等物理变化的进行 。
烘烤时间
烘烤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烟叶中化学成分的转化和物理变 化的过程。时间过短可能导致反应不完全,时间过长则可 能导致烟叶烤焦。
烟叶烘烤技术
42-43℃,干湿球温度差掌握在4-5℃。此时天窗和地窗要各开1/2排湿,待第二层烟叶变黄至九成、微带浮青时,再按每小时升温1℃,将温度升至45℃,转入定色期。
01
02
03
2、定色期
温度45℃时,湿球温度要稳定在38-39℃。
此时应加强通风排湿,天窗和地窗各开2/3。
45℃需保温一段时间,待第二层烟叶全黄、充分柔软塌膀、烟筋变软后,以每2-3小时升温l℃的速度,将温度升至46-47℃。
突然降温,会使叶内正在汽化排出的水分凝集在叶面上形成挂灰。
2、定色后期(温度从50-55℃)
定色后期温度由50℃逐渐上升到55℃;
此时烟叶含水量已较少,升温速度可以比定色前期稍快,以每1-2小时升温l℃的速度上升;
02
继续排湿,湿球温度仍然保持稳定在38-39℃,干湿球温度差16-17℃,即相对湿度为30%左右。
01
若雨天采收的烟叶,含水量大,变黄初期烟叶不易发生一定的水分亏缺,烟叶无法凋萎变软,而造成“黄胀”现象,这时宜先开天窗和地道热风洞。烘烤一段时间,排除部分湿气后,再关闭天地窗。按正常变黄烘烤。
02
2、变黄中期(温度从36-40℃)
38℃左右是烟叶变黄最佳的温度,此时烟叶变黄最快,变黄数量最多;
中部烟叶(腰叶)的烘烤技术
中部烟叶含水量适中,叶片所积累的干物质丰富,身分好,厚薄适中,质量高。 烘烤时烟叶失水和变黄速度较慢,所以烘烤这种烟叶应注意适温变黄,加大变黄程度。充分变黄后再排湿,适当延长变黄期的时间。
1
2
1、变黄期
04
03
01
02
点火时,要关闭天窗和地窗
按每小时升温1℃的速度,将温度升至36℃,干湿球温度差掌握在1-2℃。
烟叶采收时间和方法 烟叶采收技术要点
烟叶采收时间和方法烟叶采收技术要点做好烟叶成熟采收烘烤是烟叶生产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优质烟叶原料供应的重要基础。
下面我们谈谈烟叶采收时间和方法,以及烟叶采收技术要点,供朋友们参考。
一、烟叶采收时间和方法采收烟叶最好在每天下午,这时采收烟叶,不仅碳水化台物含量高,还因为烟叶经过上午和中午太阳的照晒,蒸发了一部分水分,减轻了烘烤时排湿的负担。
据测定,早7点和晚7点采收,烘干率分别为18.2%和19.2%,燃料比为103:100。
但目前农村在采收后,当天要上绳、挂烟、烘烤,下午采收来不及,所以习惯在上午露水干了以后采收。
干旱天气条件下的烟叶或含水量少的顶叶,为了使烘烤前期有足够的湿度来使烟叶变黄,要在早晨带露水采收。
采烟时,以中指和食指托在烟叶背面主脉与烟茎相连的地方,大拇指放在上面,向上一压,再向旁一拧,烟叶就被摘下来,采下来的烟叶主脉断面应呈马蹄形。
二、烟叶采收技术要点全体采收人员在开始工作前首先要有统一的采收标准,掌握同一成熟度。
所谓同一成熟度,是指烟叶成熟程度是一致的。
一般下部烟叶成熟快,叶片薄,进入成熟就应采收。
下中叶比底叶好些,可掌握进入成熟后3-5天采收。
中部叶及中部以上叶,生长过程光照强烈,发育旺盛,养分供应充足,烟叶成熟缓慢。
因此,烟叶要在更成熟及完熟期采收。
久雨后,烟叶含水量大,呈膨胀状态,不要急于采收。
栽植在较瘠薄的土壤上的烟,叶片薄,成熟快要提早采收。
在粘重肥沃土壤上或饼肥较多,打顶低的烟,落黄很慢应在达到要求的成熟程度时采收。
三、烟叶采后的保管方法采收后的烟叶要避免阳光照晒,应放在凉棚里边,如无凉棚,可放在干净的空地上,把烟包打开,上盖草帘遮光,否则烟叶急剧失水而凋萎,致使烘烤时不能正常变黄。
采后烟叶还要防止烟堆过大,堆积过厚。
否则烟叶堆积时产生热量和水分无法排除,烟堆温度升高,叶片就会腐烂。
如果采下来的烟叶当夭无法上绳挂烟,可以将烟叶叶基向下,叶尖向上竖堆,能避免上述情况。
烟叶烘烤加工原理及技术
烟叶烘烤加工原理及技术烟叶烘烤加工是将新采摘的烟叶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变化,使其经历半发酵或全发酵过程,在加热、干燥和化学反应的作用下改变其理化性质的一种工艺。
其目的是调节烟叶的色泽、气味和口感,并挥发掉一部分水分,防止霉菌生长,以达到改善和提高烟叶品质的目的。
一、烟叶半发酵和全发酵过程1.烟叶半发酵:在半发酵过程中,烟叶中的果胶、淀粉和膳食纤维等成分分解,产生大量的酸类物质和酶类物质。
这些物质是烟叶发酵变化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
半发酵过程一般采用湿发、摔发、捆发等方法进行。
2.烟叶全发酵:在全发酵过程中,半发酵产生的酸类物质和酶类物质继续发酵,烟叶的化学成分会逐渐变化。
此时,烟叶经过了淀粉、蛋白、草酸、果酸、多酚、酚酸等物质的变化,形成了丰富的芳香、香气和口感。
1.太阳烘烤:将新采摘的烟叶经过清洗、晾晒、半发酵后直接晒干。
该方法适用于烤烟、火烤烟等品种,烟叶柔韧度能得到保持,但颜色和香味不如其他烘焙方法。
2.气流烘烤:用专门烤烟烘干设备对烟叶进行烘烤,通过送风系统,在烟叶上形成稳定的气流,保证烟叶充分和均匀地受热,并排出烘烤时产生的水汽。
该方法适用于所有品种的烤烟。
3.炭火烘烤:将烟叶放在炭火上进行烘烤,同时放上花香、椰子皮等物质燃烧,使烟叶吸收芳香气味,大大提升口感。
该方法适用于烤烟、牛头烟等品种。
4.热风烘烤:热风烘烤设备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烟叶烘烤方法。
在烤房内喷洒水分控制温度,又引入干燥的空气进行加热烘烤,保证烟叶的颜色、香气和口感。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品种的烤烟。
总之,烟叶烘烤加工对于烟叶品质的影响极其重要,技术上的不断升级和改进将有助于提高烟叶的品质和降低加工成本。
从烟叶烤黄烤香谈烟叶采烤技术(一)
香型风格和香气量: • 品种:如K326、红花大金元、云烟87等; • 生态因素:不同海拔、土壤等; • 栽培措施:施肥、打顶等措施; • 烘烤工艺:阶段温湿度差异、失水状况等。 • 但从香气物形成时期看,烘烤决定烟叶质量.
烟叶香气及致香物质 主要在烘烤时期形成
因此,叶片变黑(褐)等在完全变黄后开始。
• (归纳) 烟叶变黑主要因素:
(1)多酚类物质在变黄期大量积累; (2)烟叶干燥过程胞内还原系统受限; (3)细胞膜系统被破坏——多酚氧化酶释 放与活化和氧气自由进入。
诸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烟叶变黑,时间往 往发生在完全变黄后干燥过程中。 (1)、(2) 两点在烘烤过程中不可避免,因此,(3)—控制 多酚氧化酶释放与活化就成为防止变黑主要措施。
从烤黄、烤香 谈烟叶采烤技术
主要内容
一、烟叶烤黄、烤香理论基础 二、烟叶成熟特征及其保障条件 三、烟叶采收技术 四、编竿与装炕技术 五、烟叶烤黄、烤香对主要环境条件要求 六、烟叶烘烤基本原理 七、烟叶烘烤基本工艺 八、关于强制通风烘烤 九、非正常烟叶烘烤工艺调整
一、烟叶烤黄、烤香 理论基础
从烟叶香气及致香物形成 看烤烟烘烤作用
基与羰基间的缩合反应,又称羰胺反应。淀粉不参与反应。
还原糖 + 氨基酸等 → 香味物质 -X→ 类黑精
特点: 中性→偏酸性、
38℃, 速度慢, 产物为糠醛类
• 2. 烟叶什么时候变黑?
烟叶变黑通常发生在烟叶烘烤达完全变 黄、逐步干燥过程中。如,“硬变黄烟叶 表现为干燥到何处变黑到何处”的现象。
为什么在此时变黑?
这主要是与多酚氧化酶所处地点、被释 放活化、干燥过程胞内还原系统(如NADPH 再生等)被破坏等因素有关。
烟叶烘烤技术指南
烟叶烘烤技术指南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赵晓润一、烘烤的目的:使田间生长成熟的烟叶,经烤房烘烤调制后,充分显露和发挥其质量潜力,达到一黄、二香。
如果烘烤得当,那么大田管理、成熟采收和烘烤调制各占效益的三分之一。
如果烘烤不当,损失将无法估量。
二、烘烤中存在的问题:1、只注意烤黄,忽视烤香。
2、烤坏烟。
不能提供最佳的烘烤条件,使烟叶呈显出最佳的质量。
3、耗煤量高。
三、影响烤好烟的因素:1、烟叶成熟采收,存在下部叶成熟度高,上部叶成熟度差,中部叶由于采收技术和烘烤设备原因掌握不稳。
2、成熟烟叶在烤房的变黄时间:下部叶两天半,中部叶两天,上部叶一天半。
目前烘烤中存在下部叶变黄时间短,上部叶变黄时间长,究其原因是下部叶过熟,上部叶欠熟。
3、分类编烟没落实,存在不分好坏,不分部位,不分成熟,混杂编烟的现象。
4、编烟的不分类导致装炕不分类,炕房的不足导致装炕过稠或过稀。
5、炕房的不标准导致排湿不畅,温度不匀,炕好烟部位少。
6、轻技术,凭经验,凭感觉,缺乏规定性和确切性指标,对湿度的掌握不严。
7、温度计位置不当,应当挂在一棚。
湿度计代表了烟叶的自身温度,反映烟叶干燥的快慢程度。
烤烟技术的高低表现在对湿度的运用。
恰到好处出桔色烟,过高易坏烟,低了颜色浅。
要想烤好烟就必须:一要会看烟做出准确判断;二要会烧火;三要善于总结烤房的特点,灵活掌握。
四、烤前准备(一)、烟叶的成熟与采收:1、成熟悉标准(1)、下部叶成熟以青为主,叶尖部稍带黄色,主脉三分之二变白;(2)、中部叶成熟青黄各半,主脉全白,侧脉开始变白;(3)、上部叶成熟以黄为主,主脉全白,侧脉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变白。
2、采收原则:下部叶适时早收,中部叶成熟稳收,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顶叶4~6片叶集中一次成熟采收。
干旱时以烟叶变黄为准,降雨时间短,雨后立即采收,降雨时间长,应等返青成熟后采收。
(二)、挂灰与烟叶生长的关系1、挂灰与烟叶生长过程占40~50%,烘烤因素占60~50%;2、顶叶挂灰与烟叶数量的多少有明显关系,多挂灰轻,少则挂灰重。
烟叶采收烘烤的技术要点及对策措施
烟叶采收烘烤的技术要点及对策措施作者:刘建军杨楠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18年第01期当大田烟叶进入成熟期,由于持续降雨,烟叶碳水化合物因呼吸作用大量转化消耗而含量减少,蛋白质含量相应增加,烟叶内含物欠充实,干物质积累少。
这类烟叶成熟特征不明显,烟叶水分含量高,烘烤变黄时间延长,虽然在烘烤时可变黄,但易烤青,定色较难,容易产生棕色化反应,发生褐变而烤黑,难烤好。
为了减少烟叶烘烤损失,现提出烘烤技术要点及对策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烟农对烘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俗话说:“苗是金,管是银,烘烤才是聚宝盆。
”烟叶烘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做好了烘烤,烟农一年的汗水才能转化为收入,卷烟工业才有更好的发展潜力。
但目前部分烟农对这一点认识不足,重视产量而忽略质量,导致丰产不丰收。
例如施肥过量,虽然产量提高了,但烟叶成熟度不够且烘烤难度大,直接影响了烘烤的质量。
(二)混采或采收后编杆鲜烟不分类、装炕不分类一是采收时中部叶、上部叶混采,成熟烟叶与病害烟叶混采,成熟度不一致的烟叶混采。
二是采收后烟叶没有剔除无烘烤价值的烟叶(病叶)。
三是成熟度不一致的烟叶没有分类编杆。
四是装炕时没有按照要求分类装炕(成熟度高的烟叶装在高温区,成熟度差的烟叶装在低温区)。
(三)烟叶采收不及时一是烟叶大田管理放松。
大部分烟田烟杈过大、过长,使烟叶烘烤特性变差,影响烟叶产量、质量。
二是因烟田施肥偏大烟叶成熟外观特征不明显。
全市烟田存在中部叶过熟现象,但烟农没有计算烟叶叶龄,按照叶龄计算中部叶都超过100 d,过熟。
(四)烟农对烘烤技术的掌握不足适时采收、“三段式”烘烤工藝等技术的掌握对烘烤十分重要,但部分烟农在实际操作中仍以经验为主,随意性较大,这使得烘烤流程极不规范,也导致了烘烤质量的低下。
虽然少数烟农能凭着经验烤出“好”烟,但其常有身份薄、内物质消耗过度等缺点,远不能达到烤黄烤香的目标。
一是烟叶烘烤变黄期过长,烟叶烘烤存在变黄过度、挂灰严重等现象。
烟叶烘烤加工原理及技术
烟叶烘烤加工原理及技术烟叶是烟草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卷烟的口味和质量。
烟叶在采摘后需要进行烘烤加工,以保持其香气和口感,同时去除多余的水分和提高保存性能。
本文将就烟叶烘烤加工的原理及技术进行介绍。
一、烟叶的烘烤原理烟叶的烘烤是通过适当的温度、湿度和时间来控制烟叶内部水分的蒸发,同时达到杀菌、防霉和保持烟叶香气等效果。
烟叶在烘烤过程中,主要是水分的蒸发,而烟叶中含有的香气物质则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而释放出来,提高烟叶的香气和口感。
二、烟叶烘烤的技术1. 传统烤房传统烤房是采用燃煤、柴火等传统能源进行加热,烟叶烘烤的过程是通过自然对流的空气流动来进行干燥和烘烤。
该技术简单易行,但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2. 烤箱烘烤烤箱烘烤是以电或燃气为热源的加热设备,烤箱内部有专门的风扇进行空气对流,可以快速且均匀的对烟叶进行烘烤。
该技术具有节能、环保、操作简便的优点,但需要一定的投资成本。
3. 微波烘烤微波烘烤是近年来新兴的烘烤技术,通过微波炉对烟叶进行加热,其加热效率高且能够保持烟叶中的香气成分。
同时烘烤时间短、温度低,可以减少烟叶中的挥发物质流失。
但该技术也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三、烟叶的烘烤过程及控制1. 烘烤温度烘烤温度是烟叶烘烤的重要参数,温度过高会使烟叶中的香气流失,影响烟叶的口感和香气。
通常烘烤温度控制在40~60摄氏度,不宜超过60摄氏度。
2. 烘烤时间烟叶烘烤时间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时间过长会导致烟叶流失过多的香气和挥发物质,影响烟叶的口感和品质。
通常烘烤时间控制在12~24小时左右。
3. 烘烤湿度烟叶的烘烤湿度也是需要控制的重要参数,湿度过高会影响烟叶的干燥速度,同时也会影响烟叶的保存性能。
通常烘烤湿度控制在50%左右。
四、烟叶烘烤过程中的控制技术1. 控温技术在烤房烘烤过程中,可以采用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对烘烤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确保烤房内部温度的稳定和均匀。
烟叶加工方法
烟叶加工方法烟叶加工是将烟草经过一系列工艺加工处理,使其成为适合吸食的烟草制品的过程。
烟叶加工方法的选择和操作对烟草质量和口感有着重要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烟叶加工方法。
1. 烟叶采摘烟叶采摘是烟叶加工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烟叶的采摘时机要根据烟叶的品种和生长地区的气候条件来确定。
采摘时应选用成熟度适中、外观完整的烟叶,避免采摘过早或过晚造成烟叶质量下降。
2. 烟叶晾晒采摘后的烟叶需要进行晾晒,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晾晒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太阳晒、阴凉晾晒和人工烘干等。
太阳晒适用于气候干燥的地区,阴凉晾晒适用于气候潮湿的地区,人工烘干则是通过机械设备进行加热干燥。
3. 烟叶发酵烟叶晾晒后,需要进行发酵处理。
发酵是烟叶加工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能使烟叶的味道更加醇厚。
发酵的方法有堆积发酵和桶装发酵等。
堆积发酵是将烟叶堆积在特定的场地,通过自身的发热和微生物的作用,使烟叶进行发酵。
桶装发酵则是将烟叶放入大桶中进行发酵。
4. 烟叶烘烤发酵后的烟叶需要进行烘烤,以去除多余的水分和杂质。
烟叶烘烤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木炭烘烤、气流烘烤和火炉烘烤等。
烟叶烘烤的时间和温度要根据烟叶的品种和要求来确定,以保证烟叶的质量和口感。
5. 烟叶研磨烟叶烘烤后,需要进行研磨处理。
研磨是将烟叶研磨成细小的颗粒,以便于制作烟草制品。
研磨的方法有手工研磨和机械研磨等。
机械研磨通常使用专用的研磨机械设备,可以快速且均匀地将烟叶研磨成所需颗粒大小。
6. 烟叶调配烟叶研磨后,需要进行调配处理。
调配是将不同品种和规格的烟叶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以达到所需的口味和香气。
调配的方法有手工调配和机械调配等。
机械调配通常使用专用的调配设备,可以快速且准确地将烟叶按比例混合。
7. 烟叶包装烟叶调配后,需要进行包装处理。
包装是将烟叶装入烟草包装材料中,以便于储存和销售。
常见的烟叶包装材料有纸盒、铝箔袋和塑料袋等。
包装的方法有手工包装和机械包装等。
机械包装通常使用专用的包装设备,可以快速且规范地将烟叶装入包装材料中。
不同类型的烟叶烘烤技术
不同类型的烟叶烘烤技术一、下部叶1.烘烤特性:含水量高,叶片薄,干物质积累少,不耐熟,不耐烤。
变黄特点为通身变黄,而且初期变黄慢,后期变黄快,变黄后变黑也快。
脱水容易,集中脱水常引起烤房内湿度猛增,造成排湿不畅。
2.烘烤技术要点适时早收:成熟度判断以叶色变化为主要依据,叶色稍有落黄即可采收,注意不采露水烟。
编烟装炕:编烟和装炕密度宜适当减小。
操作要点:先拿水、后拿色,防烤黑。
变黄温度38—39℃,湿球温度35—36℃,干湿差2—3℃。
转火时烟叶变黄程度稍低,干燥程度稍高,定色升温速度稍快,并适当延长42℃、46℃、48℃温度段时间,烘烤时间不宜过长,一般4天左右烤一炕烟。
二、上部叶1.烘烤特性:叶片厚,主脉粗,内含物充实,含水少,耐成熟,烘烤过程中变黄慢,脱水难,易出现挂灰、烤青、烤红等现象。
2.烘烤技术要点成熟采收:充分成熟采收,顶部4—6片叶集中一次采收。
编烟装炕:编烟和装炕密度宜适当增大。
操作要点:先拿色、后拿水,保湿变黄。
变黄温度36—37℃,保持干湿差1—2℃。
底棚叶尖、叶缘变黄后升温达39—40℃,湿球温度38℃,稳温保湿促变黄,使底棚烟叶达黄片青筋,干燥至主脉发软。
转火时烟叶变黄程度宜高,干燥程度稍低,定色升温速度要慢,并在46—48℃温度段延长时间。
干球温度50℃前,烟叶黄片黄筋,小卷筒。
叶片不全干,干球温度不超过54℃,以防回青与挂灰。
烘烤时间较长,一般5—6天。
三、含水量多的烟叶1.烘烤特性:叶片鲜干比在10左右或10以上,干物质少,烘烤特性差,易烤黑。
2.烘烤技术要点成熟采收:适时早收,避免过熟。
编烟装炕:编烟和装炕密度宜适当减小。
操作要点:先拿水、后拿色,防烤黑、防烤青。
变黄温度38—40℃,湿球温度35—36℃,干湿差3—4℃。
转火时烟叶变黄程度稍低,干燥程度稍高,定色升温速度稍快,既防升温过慢而烤黑,也要防升温过快而烤青、挂灰、蒸片。
定色期湿球温度控制在38—39℃,含水越多,湿球温度越低。
烟叶采收与烘烤技术
成熟采收与烘烤技术由于卷烟工业企业的联合重组和品牌扩张,对烟叶供应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采收调制到分级扎把,环节众多,技术性强,因此在烟叶的成熟采收和烘烤上,要求有更高的技术水平。
那如何完成烟叶的采收与烟叶的烘烤呢?我们说在烟叶的采收上,采青、过熟烟叶,烘烤容易烤出青烟和杂色烟叶,因此对烟叶的成熟度掌握至关重要。
首先认识一下烟叶各部位的成熟特征:一、下部烟叶的成熟特征●由于生长生理规律的作用,该部位烟叶的养分常被向上输送,加上下部叶处于郁蔽不透气,光照不足的状况,无法实现烟叶的最佳发育和干物质积累,不能像中、上部叶那样呈现明显的正常成熟规律。
(旁白)实践证明,适当提早采收下部烟叶,不仅能保证烟叶质量,而且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减少病害,提高上等比例。
●采收掌握标准是:主要按叶龄来判断,一般叶龄在到50天后,(封顶后5至10天),脚叶当叶面青色略退,即为成熟采收。
下二棚当叶色由绿变为黄绿,主脉变白,茸毛稍退,略见成熟即可为成熟采收。
二、中部、上部烟叶的成熟特征●中部烟叶的成熟标准:叶面落黄8层左右,当叶色浅黄或有黄色斑块,主脉全白,支脉1/3—2/3变白,叶基部微黄,叶尖叶缘下垂。
具备明显成熟特征,方可采收烘烤。
●上部烟叶营养充实,成熟缓慢,必须坚持达到充分成熟时才能采收。
采收标准是叶面呈浅黄色至淡黄色,达9层黄左右,有黄至黄白色成熟斑块,主脉全白发亮,支脉2/3变白,叶基部浅黄,充分显现成熟特征时才能采收三、烟叶采收时间、方法及注意事项●1、烟叶采收时间:若遇多云阴天整天均采收,以午后采收最好,雨天不宜采收,晴天干旱天宜早晨、傍晚采收;含水量大的下部叶应待露水干后或下午采收,含水量小的上部叶应在早晨带露水采收;避免强光下或晴天中午采收,防止烟叶被阳光灼伤,失水多难以烘烤变黄。
●2、采收方法:采收时要保持统一眼光,一般情况每株烟每次采收2—3片叶,多熟多采,少熟少采,不熟不采,做到不漏行,不漏株、不漏叶,采收结束,将叠放整齐的烟叶收集起来,叶尖朝里,叶基向外,装在箩筐或车上,用遮物盖上,防止日晒,要做到不沾泥土,不压伤,轻拿轻放,保持叶片洁净。
烟叶烘烤加工原理及技术
烟叶烘烤加工原理及技术烤烟是指将新鲜采摘的烟叶经过烘烤加工后,使其发生化学和生理上的变化,达到烟草制作的质量要求,同时也过程中也会消除烟叶内部所含的水分,并提高烤烟的必需品质。
而烟叶烘烤加工则是实现这个过程的关键环节。
烟叶烘烤加工原理:烤烟是将原料烟叶经过一定处理,利用一定的机械设备,以及特定的环境条件进行人工干燥作业。
烟叶烘烤加工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原理:1. 烤烟的水分含量较高,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和气氛下通过热量将其排出,在排除水分的同时,还可以促进烟叶内植物碱和香气物质的合成与产生,丰富烤烟的质感和口感。
2. 通过控制烤烟烘烤的温度,达到调节烟叶内化学物质的结构、促进化学反应的作用,从而达到改善烤烟质量和口感的目的。
3. 在烘烤过程中,烤烟需要暴露在特定的气氛环境下,以改变烟叶内部的酸碱度,提高烟叶的可燃性和吸附性质。
烟叶烘烤加工技术:在烟叶烘烤加工过程中,为了保持烟叶的质量和口感,需要采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
1. 烟叶处理前要经过减水和散单物处理:烟叶采收后需要去除多余的水分和不必要的杂质,以保证烤烟的质量和效率。
2. 针对不同的烤烟类型和用途,采用不同的烤烟方法和控制烟叶的温度,在温度、时间、气流速度及湿度等方面进行控制,提高烤烟的质量和产量。
3. 烤烟烘干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通风、降温和检测等措施,以保证烤烟质量的最佳化和稳定性。
4. 增加烤烟的香气:通过控制烤烟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等参数,增加烤烟的香气,提高烤烟的口感和质量。
总之,烤烟加工是烟草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影响着烟草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卫生化标准的提高,同时,也需要在日常生产中严格执行科学的操作、精确的控制和稳定的质量保障制度,以保证烟草产品的健康安全和质量稳定。
烟叶烘烤技术要点
烟叶烘烤技术要点
2012年,景谷县碧安乡种植烤烟5610亩,涉及16个村128个组1016户农户。
建有卧式烤房311座,立式烤房482座,主栽品种为云烟85、云烟87、云烟97,目前正处于烘烤期,烘烤技术是否成功,决定当年烤烟的产量产值,所以烘烤人员必须掌握以下几点主要烘烤技术:
1、云烟85变黄速度略快,失水速度平缓,容易烘烤,在采收充分成熟烟叶的基础上变黄期温度52-54摄氏度,将叶片基本烤干,干筋期温度不超过68摄氏度,烤干全炉烟叶;
2、云烟87容易烘烤,中部叶耐较养,要求充分成熟再采收,烘烤特性与K326相近;
3、云烟97变黄速度略快,失水速度平缓,容易烘烤,在采收充分成熟的基础上,变黄期温度54摄氏度,将叶片基本烤干,干筋期温度不超过68摄氏度,烤干全炉烟叶。
1。
烟叶烘烤变黄与干2017
烟叶状态 稳温时间
气流下降式风机不能停,以高档为主
叶片全干大卷筒
烟筋变紫
烟叶烘烤导流示意图
干:45-48
温度湿度
湿:37-38
主脉变黄期 主脉变白
烟叶状态
黄片白筋
小卷筒
稳温时间
20-30h
干:54-55
温度湿度
香气合成期 湿:39-38
黄片白筋 全黄
烟叶状态
大卷筒
稳温时间
不同烘烤阶段烟相变化与含水量
烘烤阶段 烟相变化 失水率
变黄程度 变黄前期 变黄末期 凋萎末期 定色前期 定色中期 定色末期 干筋期 叶尖、叶缘变黄 变黄8~9成
失水烟相 膨胀发硬 叶片凋萎发软 失水5%左右 失水20-30% 失水30-40% 失水40-50% 失水50-60% 失水70-80% 失水95%左右
湿度:烟叶在相对湿度 70~ 98%都能变黄,适宜变黄 湿度为70~90%,最适宜变黄湿度为 80~85%也就 是干湿差控制在1.5—2度。
烟叶变黄规律
一般规律:叶尖先变黄,而后叶缘,再向叶面、叶基 部发展,最后是叶脉变黄。
特殊情况:下部叶表现为“通身变黄”,中部叶表现 为“叶尖先黄”,上部叶表现为“叶面先黄”,遮 阴严重的下部叶表现为“叶基先黄”或“点片变 黄”。
烤房功能
要
送风口
有稳定的电源
备用动力 柴油机
分风扳
风机
装烟窒
传感器
挂烟樑
自控设备
排湿口
下回风口
加热室
冷风 进风门
烤房门
炉膛、散热器
烤房主要部位的检修如:门、窗、进风口、排湿窗、挂烟梁 风机(电 动机)
进风门
胶纸
散热器内部
烟叶采收烘烤技术
烟叶成熟采收与编烟装炕 烟叶烘烤技术 不同类型烟叶烘烤方法 密集烘烤关键技术 烤坏烟现象分析
一、烟叶成熟采收与编烟装炕
一烟叶采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采收烟叶成熟度不够:下部叶过熟中 部叶采生上部叶采青问题较突出影响 烤后烟叶质量 烟叶成熟整齐度较差:采收烟叶成熟 度不一致影响烟叶烘烤质量
二烟叶成熟度的判断
烟叶采收原则
下部叶适熟早收中部叶成熟稳收上部叶
充分成熟采收顶部4~6片叶集中成熟一 次采收
全田烟叶5~6次采收完毕每次采收确保
烟叶成熟度整齐一致
下部叶采收过熟
颜色淡身份薄;油
份和香气少;
烤坏烟现象突出
下部叶适时早收
下部叶适时早收的意义
减少叶内养分消耗有利于提高下部叶质
量:叶片增厚0.01~0.02mm单叶重提高 10~15%桔黄烟比例提高25~30%上等 烟提高5~10个百分点
样竿装挂:在所有观察窗口和门口装挂有代 表性的样竿
二、烟叶烘烤技术
一烟叶烘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烘烤过程中重定色期轻变黄期 变黄期烧懒火对烟叶变化诊断不够 定色期操作较为认真但烘烤应变能力差 2、温度计挂放位置不合理不重视湿球温度 温度计挂在烤房门口、主火管上方、或距墙
壁太近指示温度不准确 不用湿球温度计或观察温度时只注意干球温
叶龄60~70天; 烘 烤 变 黄 时 间 48 ~ 60
小时
上部叶成熟采收标准
烟叶落黄明显青黄各半 主脉变白发亮支脉大部 分变白;
烟田黄灿灿亮堂堂; 容易采摘采摘时声音清
脆断面整齐不带茎皮; 叶龄70~90天; 烘烤变黄时间36~48h
中部叶
上部叶 下部叶
四烟叶采收
烟叶从下至上逐渐分层落黄成熟; 栽后70天打顶后5~10天左右下部叶进入成熟; 烟叶尚熟到成熟约12天左右; 烟叶落黄由叶尖-叶缘-叶中-叶基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当烟叶含水量较高时,叶片失水控制较差,因为
叶脉水分向叶片输送;
• 当烟叶含水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叶脉水分输导断
裂),叶片可迅速失水而干燥。
• 这也可从硬变黄烟叶难以定色、未变黄前叶片卷
边易烤青等现象中得以证明。
烟叶变黄特性
•叶片与叶脉变黄差异
• 叶脉与叶片由于失水与含氮量等差异而导
• 因此,整个烘烤过程可按五步或六步完成。即变黄
阶段分2或3步完成(中下部叶分2步,对于中上部 烟叶或气候干旱烟等分3步—增加预变黄阶段) , 定色阶段分2步完成,最后一步为干筋阶段。
起点变黄温度灵活调控
变黄期起点温度调控基本类别---两类
起点变黄温度灵活调控
• 据研究,烟叶中蛋白酶(肽链内切酶)和肽酶(肽
• 叶片与叶脉失水差异
• 烟叶失水主要通过表面蒸发与内部扩散形式散发
的。主叶脉含水量达到全叶片总含水量的35%左 右。烘烤早期水分通过叶脉输导到叶片通过表面 蒸发失水,但当烟叶失水达到35~40% 时(形 态出现“勾尖-卷边”),支脉输导逐渐断裂,叶 片与叶脉独自失水。此后叶片可迅速失水而干燥。
烟叶失水与变黄特性
六、烟叶烘烤基本原理
烟叶烘烤的本质与调控
• 本质: 根据增香、减杂的要求 ,通过温度、湿度、通风等
调控烟叶内含物分解、转化。烘烤过程存在两个过程和两个 速度,一个是内含物分解、转化的过程和速度,一个是烟叶 失水干燥的过程和速度。这两个过程和速度密切相关、相互 影响,最终决定着初烤烟叶的质量。
• 外观表现:颜色和形态变化分别指示物质分解转化和失水。
(地区)
总之:碳水化合物积累充足,采用36℃; 碳水化合物积累不足,采用38℃。
起点变黄温度灵活调控
• 采用36℃低温,变黄时间长,促进糖
转化和蛋白水解并转化,提高香气物 质浓度。 ( 中部叶、光照充足、雨水正常、
肥效适宜 等形成的田间烟叶)
• 采用38℃高温,缩短变黄时间,防蛋
白水解消耗过度。( 下部烟、雨后烟、晚发
烟叶失水与形态
• 鲜烟叶含水量: 下部叶(85~90)%,中部叶
(83~87)%,上部叶(78~85)%。
• 鲜烟叶叶片与叶脉重量比?
中部叶:55% :45%
• 烟叶形态与失水(占鲜烟重)
塌架发软:25%;
勾尖:35% ;
卷边:40%
小卷筒:50%;
大卷筒:60%
干片:70%。
烟叶失水与变黄特性
• 蛋白质和叶绿素都必须在有水条件下才能降解,
但要想在调制初期就加快蛋白质降解和促进烟叶 变黄,必须使烟叶适度凋萎。当然,凋萎程度要 适当,防止烟叶失水太快而阻碍水解酶甚至呼吸 酶的活动。
• 如果烤房内空气相对湿度过高,烟叶失水过慢,
将推迟蛋白质的降解;如果相对湿度过低,烟叶 失水过快,不仅不利于蛋白质降解,也不利于淀 粉降解。
致叶脉变黄慢于叶片(适度失水可促进蛋 白降解),并随部位上升而加大。因此, 在烟叶烘烤过程中,需要将叶片与叶脉分 别处理。
七、烟叶烘烤基本工艺
烘烤阶段划分
• 操作过程阶段划分:烤烟烘烤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但为便于理解和掌握整个烘烤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烟 叶变化、状态和主要任务,将整个过程划分变黄、 定色、干筋三个阶段(简称三段式),并强调两个 延时——“黄等青” 、“干等湿” 。
• 调控因素:依据烟叶素质通过
对“火、水烘烤进程的要求。
烟叶烘烤的本质与目的
• 烘烤阶段
类异戊二烯类、三大类分 解途径: 淀粉、蛋白、脂类等 →香气或前体物等小分子 →×→香气或前体物减少
杂气量增加
目的:增香减杂。
烟叶失水与变黄特性
• 土壤砂性利于成熟期氮肥基本耗尽(特殊早
期干旱年份除外),利于成熟。
• 下部叶前后均匀且较厚(与大田早期光照强
有关),但不一定烤性好(光合产物积累不
足——多雨云厚,上部叶遮光等) ;
• 烘烤季节雨水偏多、雨淋烟较多(夜雨昼
晴),采后烟叶表面浮水多。
• 因此,认为下部叶采用38℃作为起点温度适宜。
阶段划分
依据烟叶素质不同,是否采用预变黄阶段, 可将整个烘烤过程分为5步或6步。
• 预变黄阶段(淀粉积累多、内含物丰富等) • 第一步:变黄前期; • 第二步:主变黄凋萎阶段; • 第三步:变筋阶段; • 第四步:干片阶段; • 第五步:干筋阶段。
阶段划分
• 对于中上部烟叶是否增加预变黄阶段 • 取决于 天气、施肥、土壤等
1)起点温度高低; 2)失水量与全炕均一性(内循环充分); 3)转火时烟叶变黄程度。
变黄程度和失水量取决于烟叶素质。
水分胁迫加快蛋白降解
• 水分胁迫导致蛋白降解的现象:
现象一:水淹烟黄化; 现象二:高温干旱糊尖叶尖黄化; 现象三:出汗烟,变黄加快。
烟、嫩黄烟、嫩黑烟… )
起点变黄温度灵活调控
• 综上,烟叶烘烤起点温度应有高低之分。
所以,在烟叶烘烤点火之前,就应该对烟 叶的内含物(主要是淀粉、蛋白质、色素 类)的含量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据此,决 定烟叶烘烤预变黄阶段的温度。
对攀西烘烤季节生态特点认识
• 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利于光合产物积累;
(对烘烤有利)
起点变黄温度灵活调控规律
由于品种、栽培、生态、部位等因素不同, 采收时鲜烟叶的素质(尤其物质积累)差异显 著,所以需要采取不同的变黄起点温度。
变黄起点温度调整一般规律:
• 下部叶用38℃,上部叶用36℃;
(部位)
• 采前光照充足用36℃,光照不足用38℃;
多雨地区用38℃;
(生态)
• 往年烟叶糖含量高用36℃;
链端解酶)活性,在烘烤前期显著增加,烘烤末期 有所减弱。烟叶蛋白质在水介质中的最佳水解温度 为40℃。
• 烟叶在烘烤到35℃时,叶绿素开始较快地分解,它
说明了叶绿体蛋白相对分解较快,也说明了叶绿素 酶活性较强。据津巴布韦研究,叶绿素酶活性的最 适温度是35℃。
• 可见,37~38℃最有利于烟叶变黄。
简言之,C/N代谢转换 烟叶内淀粉积累状况
显然,若遇连阴雨烟,中上部烟叶变黄阶段 也可按 2 步完成。( 起点38 ℃ )
烟叶烘烤
分步骤技术指标与操作
变黄阶段
• 目标任务:
(1)变黄(代表物质转化) (2)一定量失水(造成水分胁迫)
a. 加速物质转化,促进变黄; b. 为定色奠定基础。
• 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