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形式、方法的个案研究开题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形式、方法的个案研究》开题报告

深圳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中数学课题组

关键词:学会学习、学习的形式、方法、学法指导、学习习惯、学习过程、问卷调查、个案研究

为了积极响应深圳实验学校校本教研课题的实施意见精神,深入探讨有效教学的方法、途径和策略,创新教学模式,结合中学部高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在未来的两年中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促使老师更深入细致分析学生情况,学习先进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研究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背景1:学生的基础、智力因素带来的问题

同一间教室、同一批同学、同一个老师上课,然而我们却经常感叹:差别总那么大呢?有的是因学生的智力、基础带来的差异,但其中更多是由不当的学习方式方法,不当的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带来的影响,就算智力差点,基础差点,不正在发展时期吗?今天不好不等于明天不好,一学期、一年、二年、三年、十年后呢?用心分析他的现状,找到关键点,让他领悟,让他去实践,奇迹就一定有可能发生。

背景2: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带来的问题

许多老师都在抱怨,班级里优秀学生太少,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很多,如何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出自己的优秀学生,形成研究氛围,产生群体效应?如何让学有困难的学生明白问题所在,改变学习方式,产生更有效的学习,就是我们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各种好的学习方式、方法,老师也介绍了不少,但即使是经常说、也做了严格要求,为何总是不起作用呢?每个人的学习方式、方法是学生长期对学习各种综合信息领悟的结果,想要改变决非易事。建立学生档案,加强个案分析与指导,调动起学生本身的能动性是关键。

背景3:教师过度使用课件带来的问题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淡化数学的过程教学,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像是在看电影;教师减少了板书示范,学生没有了草稿本和笔记本。十几张,甚至几十张幻灯片,课堂容量是加大了,但学生却开不了口,动不了笔,这样方式教学,时间长了,就把学生的惰性给养成了,给学生后续学习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背景4:教材编写带来的问题

现代教学认为,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是感悟、体验、内化的过程,教材中许多地方都删除或淡化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只有一个结论,不少的老师就开始只重视结果,淡化过

程,学生习惯于老师讲,自己记,似乎老师把结论告诉学生,教育的任务就完成了;似乎学生记下了结论,也就得到了知识上的满足。重"结论"、轻"过程"造成灌输式的教育在我们的课堂中随处可见,这种教育是难以出现原创性人才的。因为结论是老师讲出来的,不是学生想出来的,学生没有思维的过程,这样学生既没在思维过程中得到认识上的提高,也没有在推导结论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因此他们学到的是死知识,不是能够指导实践的活知识。在讲评试卷时我们经常看到:老师讲第三题选A,学生就把错误的字母C改为A,而不是讲解为何选A,及选C出错的原因。这样的学习过程显然是无效的!我们认为教学的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数学的关键是思路的清晰,以知识作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今天学生跟我们来学习,就是为了明天他离开老师能自己学习。学生学习必须由重"结论"、轻"过程"向重"过程"、轻"结论"转变。在过程上下功夫!

透过以上现象的揭示,反映出当前学生在学习形式、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查阅文献资料:

“学会学习”,是当代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围绕这一课题,近几十年来国外教育理论界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世纪以来,一些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来揭示“学会学习”的内在机制,桑代克用行为主义的原则并由动物的学习推及人类学习活动的三条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皮亚杰用建构主义理论揭示意义学习的过程。其中, 七十年代以来,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诺瓦克及其同事成立了研究小组,对“学会学习”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推进了“学会学习”的理论建设。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社会活动,也是人的终身活动。能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得良好的学习能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学校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关键,成为教学研究的重心。教学活动的根本宗旨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现代大教育观认为,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书本知识变成学生的精神财富和探求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如何才能达到“不教之教”?怎样才能掌握探求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那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何谓教学生学会学习?陶行知先生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思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思想来寻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法国著名心理学家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可使我们发挥天赋和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学会学习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前提,是对教育本质内涵的有力

诠释。因此,探讨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有效途径,对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构建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大学生一生所用的知识,仅有10%左右是学校学习的直接结果。大家知道: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若贝尔文学奖,但他只读了小学,中学一天都没有读过!也就说,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绝大部分是通过自己学习而得到的。学校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掌握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工具。1995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里,就把学会学习作为了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理念之一。实质上,学会学习并不是今天教育的新理念。我们的教育先贤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著名论述。而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教育者却做着与此相悖的工作。过分的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把人的大脑当成一个储存知识的容器;知识零散,知识之间没有融合,没有关注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更没有关注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性,从而忽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关键,是对学生学习活动规律的研究。我们知道,教师教的效果必须通过学生学的活动来实现。然而我们对教师的教关注过多,而对学生是如何实现学习的研究则显得不足。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成为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题。一方面,教师如何掌握先进的学习理念,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如何才能学会学习,学习的形式、方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才能更有效地学习?就成为我们教学实践中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核心概念界定

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能力,能掌握一套良好的学习方法,采取有效的手段和途径,高效率地获取更多的知识,解决更多新的问题。

学会学习的形式: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

基础上的“坚持学”。

学习方式、方法: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

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体现在:1.主动性,2.独立性,3.独特性,4.体验性,

5.问题性,

6.交互性,

7.生成性

个案研究:是针对单一个体在某种情境下的特殊事件,广泛系统地收集有关资料,从而进行系统的分析、解释、推理的过程。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