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综合性实验报告
特种加工综合实验报告(3篇)
![特种加工综合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f46f2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1e.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特种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2. 掌握特种加工设备的操作方法;3. 熟悉特种加工实验流程;4.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特种加工是指利用机、电、光、声、热、化学、磁、原子能等能源来进行加工,以达到零件设计要求的各种非传统加工方法的总称。
特种加工具有微细加工、高精度、高表面质量、非接触加工等特点。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设备: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数控加工中心、超声波加工设备、激光加工设备等;2. 实验材料:不锈钢、铝合金、铜合金等。
四、实验内容1. 电火花成型加工实验(1)了解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的结构和原理;(2)学习电火花成型加工工艺参数的设置;(3)进行电火花成型加工实验,观察加工效果。
2. 数控加工实验(1)了解数控加工中心的结构和原理;(2)学习数控编程方法;(3)进行数控加工实验,观察加工效果。
3. 超声波加工实验(1)了解超声波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2)学习超声波加工工艺参数的设置;(3)进行超声波加工实验,观察加工效果。
4. 激光加工实验(1)了解激光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2)学习激光加工工艺参数的设置;(3)进行激光加工实验,观察加工效果。
五、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检查实验设备是否正常;(2)准备好实验材料;(3)熟悉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电火花成型加工实验(1)设置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的参数;(2)进行加工实验,观察加工效果;(3)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控加工实验(1)编写数控加工程序;(2)设置数控加工中心参数;(3)进行加工实验,观察加工效果;(4)记录实验数据。
4. 超声波加工实验(1)设置超声波加工设备参数;(2)进行加工实验,观察加工效果;(3)记录实验数据。
5. 激光加工实验(1)设置激光加工设备参数;(2)进行加工实验,观察加工效果;(3)记录实验数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火花成型加工实验(1)加工效果:工件表面光滑,尺寸精度高;(2)分析:电火花成型加工具有高精度、高表面质量的特点,适用于加工形状复杂、尺寸精度要求高的零件。
几何光学综合实验报告
![几何光学综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1c9cb84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3.png)
466.7
4
100.0
650.0
232.8
522.1
5
100.0
700.0
221.1
574.5
6
100.0
750.0
215.1
630.9
凸透镜焦距相关计算如下:
= 像屏位置 − 物屏位置
= 小像,透镜位置 − 大像透镜位置
由 =
2 −2
4
得:
表 2 凹透镜焦距
1 (mm)
97.384
2. 自组望远镜
表 3 望远镜数据表
1
物屏位置
(mm)
准直透镜位置
(mm)
物镜位置
(mm)
目镜位置
(mm)
100.0
200.0
811.9
1000.0
3. 自组望远镜并测量凹透镜焦距
表 4 自组望远镜并测量凹透镜焦距数据记录表
缩小实像位置 a(mm)
L2 位置 b(mm)
1
678.9
629.2
2
648.7
主光轴。其它通过透镜光心的直线皆为透镜的附光轴。
2.薄透镜成像公式:
在近轴光束的条件下,薄透镜成像公式为:
1
1
1
= +
…(1)
其中:
u:物距 v:像距 f:焦距
实物、实像时,u,v 为正;虚物、虚像时 u,v 为负。凸透镜 f 为正;凹透镜 f 为负。
3.位移法测凸透镜焦距:
当物体 AB 与像屏 M 的间距 > 4 时,透镜在 D 区间移动,可在屏上两次成像,一次成清晰放大的实像1 1,
同一高度,且连线(光轴)平行于导轨。
综合实践报告范文
![综合实践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31b4a4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f.png)
综合实践报告范文综合实践报告。
一、实践背景。
在当今社会,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影响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实践内容。
在大学期间,我参与了多次实践活动,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团队前往农村地区,开展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调研和宣传活动。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地环境问题,与当地居民交流,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宣传活动让更多人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实践收获。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实践影响。
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我个人受益匪浅,也对当地居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我们的宣传活动,当地居民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这种影响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可以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实践总结。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影响。
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现实,培养社会责任感。
同时,实践教学也可以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更多人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因此,实践教学应该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和社会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
六、参考文献。
1. 张三. 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J]. 教育研究, 2018(3): 45-48.2. 李四. 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及其意义[J]. 教学研究, 2017(2): 56-59.3. 王五. 实践教学与社会责任感培养[J]. 高等教育研究, 2016(4): 78-81.。
实验四 化工流体过程综合实验
![实验四 化工流体过程综合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de354b3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8.png)
实验四 化工流体过程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光滑直管、粗糙直管阻力系数的测量方法;并绘制光滑管及粗糙管的e R -λ曲线;将其与摩擦系数图进行比较;2.掌握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的测量方法;3.了解各种流量计节流式、转子、涡轮的结构、性能及特点;掌握其使用方法;掌握节流式流量计标定方法;会测定并绘制文丘里、孔板、喷嘴流量计流量标定曲线流量-压差关系及流量系数和雷诺数之间的关系e o R C -关系;4.了解离心泵的结构、操作方法;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方法;并能绘制相应曲线..二、实验内容1.测定光滑直管和粗糙直管摩擦阻力系数;绘制光滑管及粗糙管的e R -λ曲线;2.测定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3.测定并绘制文丘里、孔板、喷嘴流量计三选一流量标定曲线流量-压差关系及流量系数和雷诺数之间的关系e o R C -关系;4.测量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并绘制相应曲线;确定其最佳工作范围..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1.流体阻力实验a.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 的测定:直管的摩擦阻力系数是雷诺数和相对粗糙度的函数;即)/(Re,d f ελ=;对一定的相对粗糙度而言;(Re)f =λ..流体在一定长度等直径的水平圆管内流动时;其管路阻力引起的能量损失为:ρρff p p p h ∆=-=21 ⑴又因为摩擦阻力系数与阻力损失之间有如下关系范宁公式22u d l p h ff λρ=∆= ⑵整理⑴⑵两式得22u p l d f∆⋅⋅=ρλ ⑶ μρ⋅⋅=u d R e ⑷式中: -d 管径;m ;-∆f p 直管阻力引起的压强降;Pa ;-l 管长;m ;-u 流速;m / s ;-ρ流体的密度;kg / m 3;-μ流体的粘度;N·s / m 2.. 在实验装置中;直管段管长l 和管径d 都已固定..若水温一定;则水的密度ρ和粘度μ也是定值..所以本实验实质上是测定直管段流体阻力引起的压强降f p ∆与流速u 流量V 之间的关系.. 根据实验数据和式⑶可计算出不同流速下的直管摩擦系数λ;用式⑷计算对应的Re ;从而整理出直管摩擦系数和雷诺数的关系;绘出λ与Re 的关系曲线.. b.局部阻力系数ζ的测定:22'u p h ff ζρ=∆=' 2'2u p f∆⋅⎪⎪⎭⎫ ⎝⎛=ρζ式中: -ζ局部阻力系数;无因次;-∆'f p 局部阻力引起的压强降;Pa ;-'f h 局部阻力引起的能量损失;J /kg..图-1 局部阻力测量取压口布置图局部阻力引起的压强降'f p ∆ 可用下面的方法测量:在一条各处直径相等的直管段上;安装待测局部阻力的阀门;在其上、下游开两对测压口a-a'和b-b ';见图-1;使ab =bc ; a 'b '=b 'c '则 △P f;a b =△P f;bc ;△P f;a 'b '= △P f;b 'c '在a~a '之间列柏努利方程式:P a -P a ' =2△P f;a b +2△P f;a 'b '+△P'f ⑸在b~b '之间列柏努利方程式:P b -P b ' = △P f;bc +△P f;b 'c '+△P 'f= △P f;a b +△P f;a 'b '+△P 'f ⑹ 联立式⑸和⑹;则:'f P ∆=2P b -P b '-P a -P a '为了实验方便;称P b -P b '为近点压差;称P a -P a '为远点压差..其数值用差压传感器来测量..2.流量计性能测定:流体通过节流式流量计时在上、下游两取压口之间产生压强差;它与流量的关系为:ρ)(200下上p p A C V s -=式中:—S V 被测流体水的体积流量;m 3/s ; —0C 流量系数;无因次; —0A 流量计节流孔截面积;m 2;—下上p p -流量计上、下游两取压口之间的压强差;Pa ;—ρ被测流体水的密度;kg /m 3 ..用涡轮流量计作为标准流量计来测量流量V S ..;每一个流量在压差计上都有一对应的读数;将压差计读数△P 和流量V s 绘制成一条曲线;即流量标定曲线..同时利用上式整理数据可进一步得到C 0—Re 关系曲线.. 3.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离心泵的特征方程是从理论上对离心泵中液体质点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的离心泵压头与流量的关系..离心泵的性能受到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形式和转数的影响..故在实际工作中;其内部流动的规律比较复杂;实际压头要小于理论压头..因此;离心泵的扬程尚不能从理论上作出精确的计算;需要实验测定.. a.扬程H 的测定:在泵的吸入口和排出口之间列柏努利方程()出入入出入出入出出入入出出入入入--+-+-+-=+++=+++f f h guu g p p z z H h g u g p z H g u g p z 2222222ρρρ上式中出入-f h 是泵的吸入口和排出口之间管路内的流体流动阻力;与柏努利方程中其它项比较;出入-f h 值很小;故可忽略..于是上式变为:()gu u g p p z z H 222入出入出入出-+-+-=ρ将测得的()入出z z -和入出p p -的值以及计算所得的出入u u ,代入上式即可求得H 的值.. b.轴功率N 的测定:功率表测得的功率为电动机的输入功率..由于泵由电动机直接带动;传动效率可视为1;所以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等于泵的轴功率..即: 泵的轴功率N =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kw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 电动机的输入功率×电动机的效率.. 泵的轴功率 = 功率表读数×电动机效率;kw.. c.效率η的测定:1021000ρρηHQ g HQ Ne NNe===式中: η—泵的效率;N —泵的轴功率;kw ; Ne —泵的有效功率kw ; H —泵的扬程;m ;Q—泵的流量;m3/s—水的密度;kg/m3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集中授课形式五、实验条件1.实验设备主要技术参数:a.流体阻力部分:被测直管段:光滑管管径d-0.008 m 管长L-1.700 m 材料不锈钢粗糙管管径d-0.010 m 管长L-1.700 m 材料不锈钢玻璃转子流量计:LZB—25 100~1000L/hV A10-15F 10~100L/h压差传感器:型号LXWY 测量范围200 KPa数字显示仪表:测量参数名称仪表名称数量温度AI-501B 1压差AI-501BV24 1流量AI-501BV24 1功率AI-501B 1离心泵:型号WB70/055b.流量计性能部分:流量测量:文丘里流量计文丘里喉径0.020m孔板流量计孔径0.020m喷嘴流量计孔径0.020m实验管路管径:0.042mc.离心泵性能部分:离心泵:型号WB70/055 电机效率60%;真空表:用于泵吸入口压强的测量测量范围0.1-0MPa 精度1.5级;真空表测压位置管内径d1=0.036m压力表:用于泵出口压力的测量测量范围0-0.25MPa 精度1.5级压强表测压位置管内径d2=0.042m流量计:涡轮流量计精度0.5级;两测压口之间距离:真空表与压强表测压口之间的垂直距离h0=0.25md.管路特性部分:变频器:型号E301-201-H 规格:0-50Hz2.实验装置流程图及流程简介:图-2 流体流动过程综合实验流程示意图1-水箱;2-水泵;3-入口真空表;4-出口压力表;5、16-缓冲罐;6、14-测局部阻力近端阀;7、15-测局部阻力远端阀;8、17-粗糙管测压阀;9、21-光滑管测压阀;10-局部阻力阀;11-文丘里流量计孔板流量计;12-压力传感器;13-涡流流量计;18、32-阀门;20-粗糙管阀;22-小转子流量计;23-大转子流量计;24阀门;25-水箱放水阀;26-倒U型管放空阀;27- 倒U型管;28、30-倒U型管排水阀;29、31-倒U型管平衡阀⑴流体阻力测量流程:水泵2将储水槽1中的水抽出;送入实验系统;经玻璃转子流量计22、23测量流量;然后送入被测直管段测量流体流动阻力;经回流管流回储水槽1..被测直管段流体流动阻力ΔP可根据其数值大小分别采用变送器12或空气—水倒置U型管来测量..⑵流量计、离心泵性能测定流程:水泵2将水槽1内的水输送到实验系统;流体经涡轮流量计13计量;用流量调节阀32调节流量;回到储水槽..同时测量文丘里流量计两端的压差;离心泵进出口压强、离心泵电机输入功率并记录..⑶管路特性测量流程:用流量调节阀32调节流量到某一位置;改变电机频率;测定涡轮流量计的频率、泵入口压强、泵出口压强并记录..六、实验步骤1.流体阻力测量:⑴向储水槽内注水至水箱三分之二..最好使用蒸馏水;以保持流体清洁⑵光滑管阻力测定:关闭粗糙管路阀门;将光滑管路阀门全开;在流量为零条件下;打开通向倒置U型管的进水阀;检查导压管内是否有气泡存在..若倒置U型管内液柱高度差不为零;则表明导压管内存在气泡..需要进行赶气泡操作..导压系统如图-3所示:3、4-排水阀;11- U型管进水阀;12-压力传感器;26- U型管放空阀;27-U型管图-3 导压系统示意图导压系统排气操作方法如下:a.打开11;3;4; 10~30秒层流实验时30~60秒;b.关闭11;c.打开26;将倒U型压差计中的水排净;d.关闭3;4;26;e.打开11;使水进入倒U型压差计;f.闭流量调节阀24;此时若倒U型压差计中的差值为0;则说明管线中的气已排净..如不为零则表明管路中仍有气泡存在;需要重复进行赶气泡操作..该装置两个转子流量计并联连接;根据流量大小选择不同量程的流量计测量流量..差压变送器与倒置U型管亦是并联连接;用于测量压差;小流量时用∪型管压差计测量;大流量时用差压变送器测量..应在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之间进行实验操作;一般测取15~20组数据.. 注:在测大流量的压差时应关闭U型管的进出水阀11;防止水利用U型管形成回路影响实验数据..⑶粗糙管阻力测定:关闭光滑管阀;将粗糙管阀全开;从小流量到最大流量;测取15~20组数据..⑷测取水箱水温..待数据测量完毕;关闭流量调节阀;停泵..⑸粗糙管、局部阻力测量方法同前..2.流量计、离心泵性能测定以文丘里流量计为例:⑴向储水槽内注入蒸馏水..检查流量调节阀32;压力表4的开关及真空表3的开关是否关闭应关闭..⑵启动离心泵;缓慢打开调节阀32至全开..待系统内流体稳定;即系统内已没有气体;打开压力表和真空表的开关;方可测取数据..⑶用阀门32调节流量;从流量为零至最大或流量从最大到零;测取10~15组数据;同时记录涡轮流量计频率、文丘里流量计的压差、泵入口压强、泵出口压强、功率表读数;并记录水温..⑷实验结束后;关闭流量调节阀;停泵;关闭电源..七、实验注意事项:1.直流数字表操作方法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待熟悉其性能和使用方法后再进行使用操作..2.启动离心泵之前以及从光滑管阻力测量过渡到其它测量之前;都必须检查所有流量调节阀是否关闭..3.利用压力传感器测量大流量下△P时;应切断空气—水倒置∪型玻璃管的阀门否则将影响测量数值的准确..4.在实验过程中每调节一个流量之后应待流量和直管压降的数据稳定以后方可记录数据..5.若之前较长时间未做实验;启动离心泵时应先盘轴转动;否则易烧坏电机..6.该装置电路采用五线三相制配电;实验设备应良好接地..7.使用变频调速器时一定注意FWD指示灯亮;切忌按;REV指示灯亮时电机反转..8.启动离心泵前;必须关闭流量调节阀;关闭压力表和真空表的开关;以免损坏测量仪表..9.实验水质要清洁;以免影响涡轮流量计运行..八、思考题1.本实验中的U型压差计的指示剂是何物为什么选择它2.本实验中;倒置U型压差计一开始就排了气的;为什么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两边示数自由增大和减小3.在做各实验时;如何判断流量这一数据是否合理一般气体流速和流体流速各在什么范围九、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体现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1.实验预习在实验前每位同学都需要对本次实验进行认真的预习;并写好预习报告;在预习报告中要写出实验目的、要求;需要用到的仪器设备、物品资料以及简要的实验步骤;形成一个操作提纲..对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现象等做到心中有数;但这些不要求写在预习报告中..2.实验记录学生开始实验时;应该将记录本放在近旁;将实验中所做的每一步操作、观察到的现象和所测得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如实地记录下来..实验记录中应有指导教师的签名..附:数据记录表a.直管阻力损失的测定表一流体阻力光滑管实验数据表表二流体阻力粗糙管实验数据表b.局部阻力损失的测定表三局部阻力实验数据表c.流量计性能测定表四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数据表d.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表五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数据表3.数据处理要求实验数据处理需详细写出典型计算步骤;数据处理结果填入数据记录表;选用相应坐标纸绘制实验内容中要求绘制的曲线..4.实验总结对实验数据、实验中的特殊现象、实验操作的成败、实验的关键点等内容进行整理、解释、分析总结;回答思考题;提出实验结论或提出自己的看法等..。
专业综合实验报告资料
![专业综合实验报告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75e1bbcaaea998fcd220e25.png)
2011级专业综合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学号:专业:指导老师:时间:组员:目录实验一日用化学品复配实验——洗衣用洗涤剂 (1)实验二日用化学品复配实验——VE高级营养霜 (8)实验三日用化学品复配实验——香波 (10)实验四日用化学品复配实验——香水花露水 (12)实验五果胶的提取与分析 (16)实验六一种含N-P-Al阴离子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棉布的阻燃性 .. 20 实验七阿司匹林的合成 (23)实验一日用化学品复配实验——洗衣用洗涤剂一、实验目的1、掌握洗涤剂的配方设计及检验方法。
2、掌握泡沫测定法。
二、实验概要洗涤剂洗衣服一般最常用的是洗衣粉。
洗衣粉的生产,一是要将液体原料(烷基苯磺酸钠、硅酸钠等)喷雾干燥成粉;二是固体原料(三聚磷酸钠、NaCO3)溶解成浆状再喷雾干燥成粉。
而人们在使用时,洗衣粉又要溶解成水溶液才能进行洗涤。
这样生产时耗用大量热能与工时,使用亦有不便。
而液体洗涤剂制法简单,节能,使用方便,尤其在洗衣机中使用,更受重视。
洗衣用洗涤既要有较好的去污能力,又要在寒冷冬季和酷热的夏季都能保证透明,不分层、不混浊、不沉淀,并具有一定的粘度。
因此虽然生产设备简单,但配方设计却不那么容易。
配方中一般包含去污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增加溶解度的增溶剂,适用硬水洗涤的螯合剂,同时还有缓冲剂,增粘剂、增泡剂等。
本实验就是洗涤剂配方设计选择并对其质量进行检测。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吸滤瓶500ml 酚酞指示剂古氏坩埚25—30ml 硝酸乙醇95% 铬酸钾5%无水乙醇AgNO3标准液0.1NPH试纸罗氏泡沫测定仪量筒1000ml分液漏斗无水CaCl21000ml容量瓶MgSO4·7H2O NaOH漂白布1张炭黑布4张电动搅拌白度计QBDJ–1型电炉(500W)搪瓷盘瓷研钵四、实验内容1、配制洗涤剂(1)按下表配制如下四种液体洗涤剂表1.洗涤剂配方组分配方编百分比号原料组分1 2 3 4作用烷基苯磺酸钠13 9 10 18 去污脂肪酸聚氧乙烯醚 5 10 5.4 去污烷基醇酰胺 3 1 增粘、增泡柠檬酸三钠2.1 8.2 螯合剂焦磷酸钾25 螯合剂甲基磺酸钠 3 5.7 PH缓冲剂硅酸钠 3 5 PH缓冲剂氯化钠1.6 增粘剂尿素 3 增溶剂将上表的原料每组按比例(配制50g)称取,在小烧杯中一一溶解,然后混合均匀,配制成四组洗涤剂。
实验报告 范文(四)
![实验报告 范文(四)](https://img.taocdn.com/s3/m/80ac525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0.png)
中毒事故后果模拟一、训练目的1.通过训练,学会使用PHAST软件对石油化工装置泄漏后可能发生的中毒事故进行分析,掌握使用PHAST软件建立相对模型,模拟分析中毒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
2.掌握毒性物质致死概率。
二、训练内容要求毒性气体或液体泄漏后中毒事故的模拟三、训练仪器本训练所用实验软件为:PHAST6.7四、训练方法和步骤:1.了解毒性物质泄漏中毒的原理,学习使用Vessel/pipe source 模型模拟中毒事故的方法。
2.选择Vessel/pipe source 模型3.输入相关参数(硫化氢泄漏)4.分别对扩散结果和毒性结果进行分析⑴扩散浓度结合硫化氢毒性阈限值,根据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给出造成轻伤、重伤和死亡等不同中毒效果的浓度范围。
⑵致死概率通过看图和查看毒性报告,找出不同毒性致死概率与对应的范围,对付这些区域进行分析。
五、气体泄漏扩散浓度计算1.阈限值(TLVs)美国政府工业卫生专家协会针对多种化学物质制定了极限剂量,称为阈限值。
阈限值是空气中一种物质的浓度,其所代表的工作条件是,几乎所有的工人长期在这样的暴露条件下工作时,不会有不良的健康影响。
工人只有在工作时间才会暴露于此种毒物中,即每天八小时,每周五天。
2.阈限值与允许暴露浓度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制定了一套极限剂量,称为允许暴露浓度。
3.致死概率的计算个体致死概率可通过中毒事故后果模型计算出某一事故场景在位置处产生的毒物浓度数值,然后根据概率函数法计算得到。
六、实验体会通过本次实验学习使用了PHAST软件,并了解了毒性物质泄漏中毒的原理及相关计算。
压力容器认知训练一、训练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了解并熟悉压力容器的分类、特点、安全管理及检测检验方法和事故原因分析。
掌握KZL4—13—AII型工业锅炉,LSG立式水直管锅炉安全管理及检测检验方法。
二、设备KZL4—13—AII型工业锅炉,LSG立式水直管锅炉.三、认知训练内容1.压力容器的分类和特点。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和设计综合实验报告4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和设计综合实验报告4](https://img.taocdn.com/s3/m/a1df7c2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0.png)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和设计综合实验报告4综合实验报告: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和设计一、引言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和设计(Object-Oriented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简称OOSAD)是软件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和建模等过程。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个综合案例,加深对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的建模工具和方法。
二、实验背景本次实验的案例为一个在线购物系统,该系统允许用户浏览商品、添加到购物车、下定单并完成支付等功能。
通过对该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可以掌握面向对象的建模技巧,包括用例图、类图、时序图等。
三、系统需求分析1. 功能需求根据用户的需求,我们确定了以下功能需求:- 用户注册和登录:用户可以通过注册账号并登录系统。
- 浏览商品:用户可以查看系统中的商品列表,包括商品的名称、价格、库存等信息。
- 添加到购物车:用户可以将感兴趣的商品添加到购物车中,以便后续下单。
- 下定单:用户可以选择购物车中的商品,并生成定单。
- 支付定单:用户可以选择支付方式,完成定单的支付。
2. 非功能需求除了功能需求外,我们还需要考虑以下非功能需求:- 性能要求:系统需要能够处理大量的用户请求,并保证响应时间在合理范围内。
- 安全要求: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支付信息需要进行加密和保护,确保不被恶意攻击者获取。
- 可靠性要求: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能够在浮现故障时自动恢复,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四、系统设计1. 用例图根据需求分析,我们可以绘制出以下用例图,用于描述系统的功能和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
(用例图示例)2. 类图在进行系统设计时,我们需要确定系统中的各个类及其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类图示例:(类图示例)在类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系统中的各个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商品类、用户类、购物车类、定单类等。
通过类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系统的结构和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5篇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28e37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6.png)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5篇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 (1) ××大学校园网解决方案一、需求分析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自己和获取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
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满足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
系统总体设计将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冗余性。
本着为学校着想,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使系统经济可行。
具体包括下以几个方面:1、内网络能够高速访问FTP服务器现在或上传文件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实现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划分不同的权限,限制不同类型的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服务资源。
可以下载和上传资料文件,访问速度可以对指定的用户进行级别的划分。
2、建设Web服务器对外实现信息发布,对内实现教学教务管理。
网站发布学校新闻、通知、学校的活动等相关内容。
实现学生能够在网上进行成绩查询、网上报名、网上评教等功能;以及教师的信息查询、教学数据上传等。
3、建设邮件服务器以满足校园内部之间和内、外网这间的大量邮件传输的需求。
4、实现内网划分多个VLAN,实现校园内不同校区,不同楼宇,不同楼层的多客户接入。
5、内部实现PC间实现高速互访,同时可以访问互联网。
网络内同一IP段内的PC机可以通过网上邻居实现高速互访,传送资料文件等,解决不同楼宇,不同楼层之间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送数据费时、费力的问题。
6、内部用户的QoS管理,实现用户的分级管理功能,对用户下载和上传做相应的带宽限制。
对校园网络中的流量实现有效控制,对校园内的重要数据量可靠、稳定的传输如:语音、视频会议等的延迟和阻塞的敏感。
综合实验报告概论
![综合实验报告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f3ef4e4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6.png)
综合实验报告概论引言综合实验是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进行综合实验,学生们可以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篇实验报告旨在对实验进行全面的描述和总结,从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结果和讨论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叙述。
实验目的本次综合实验的目的是深入理解一些特定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习到一些特定学科领域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且能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次实验所涉及到的原理知识,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和阐述。
通过原理的介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次实验的背景和目的,为实验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部分主要介绍了实验所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具体实验步骤。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我们选择了合适的设备和材料,并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实验的操作。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实验的设备和材料,并说明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与讨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结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呈现实验数据的原始结果,并进行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图表绘制等工作。
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将结合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对数据进行解释和讨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结论结论部分主要对本次实验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进行回顾和概括。
通过对本次实验的总结和评价,我们可以得到对实验结果的客观评价,提出问题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实验的进行展望和改进。
学生综合实验报告
![学生综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25582a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0.png)
实验名称:学生综合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大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涉及到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原理:实验中涉及的物理量有长度、质量、时间等,运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
2. 化学原理:实验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化学反应,需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及反应条件。
3. 生物原理:实验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生物样品的处理和观察,需了解相关生物学知识。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电子天平、刻度尺、计时器、显微镜、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2. 材料:金属块、塑料块、液体试剂、生物样品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和长度(1)用电子天平称量金属块的质量,记录数据;(2)用刻度尺测量金属块的长度,记录数据;(3)根据物理公式计算金属块的体积。
2. 实验二:化学反应实验(1)根据实验要求,将反应物加入试管中;(2)观察反应现象,记录反应时间;(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比。
3. 实验三:生物样品观察(1)取适量生物样品放入显微镜载玻片上;(2)观察生物样品的形态和结构,记录观察结果;(3)分析观察结果,了解生物样品的生物学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结果:金属块的质量为m1,长度为l1,体积为V1。
2. 实验二结果:反应物A的摩尔数为nA,反应物B的摩尔数为nB,反应物的摩尔比为nA:nB。
3. 实验三结果:观察到的生物样品形态和结构特征,以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测量金属块质量和长度的方法,了解了物理量的计算方法。
2. 掌握了化学反应实验的基本步骤,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摩尔比的计算。
3. 增强了观察和记录生物样品的能力,了解了生物样品的生物学特性。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仪器的正确使用,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流动流体综合实验报告(3篇)
![流动流体综合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d29c7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5.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流体流动阻力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使用流体力学实验设备,如流量计、压差计等。
3. 通过实验,了解流体流动阻力在工程中的应用,如管道设计、流体输送等。
4.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流体流动阻力理论,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流体流动阻力主要分为直管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直管摩擦阻力是由于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与管道壁面产生摩擦而导致的能量损失。
局部阻力是由于流体在管道中遇到管件、阀门等局部阻力系数较大的部件时,流动方向和速度发生改变而导致的能量损失。
直管摩擦阻力计算公式为:hf = f (l/d) (u^2/2g)式中:hf为直管摩擦阻力损失,f为摩擦系数,l为直管长度,d为管道内径,u 为流体平均流速,g为重力加速度。
局部阻力计算公式为:hj = K (u^2/2g)式中:hj为局部阻力损失,K为局部阻力系数,u为流体平均流速。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1. 实验台:包括直管、弯头、三通、阀门等管件。
2. 流量计:涡轮流量计。
3. 压差计:U型管压差计。
4. 温度计:水银温度计。
5. 计时器:秒表。
6. 量筒:500mL。
7. 仪器架:实验台。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台,安装直管、弯头、三通、阀门等管件。
2. 连接流量计和压差计,确保仪器正常运行。
3. 在实验台上设置实验管道,调整管道长度和管件布置。
4. 开启实验台水源,调整流量计,使流体稳定流动。
5. 使用压差计测量直管和管件处的压力差,记录数据。
6. 使用温度计测量流体温度,记录数据。
7. 计算直管摩擦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
8. 重复步骤4-7,改变流量和管件布置,进行多组实验。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记录实验管道长度、管径、管件布置等信息。
2. 记录不同流量下的压力差、流体温度等数据。
3. 计算直管摩擦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
4. 绘制直管摩擦阻力损失与流量关系曲线、局部阻力损失与流量关系曲线。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流体流动阻力理论,即直管摩擦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随流量增加而增大。
实验教学实践报告(3篇)
![实验教学实践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8a375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7.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验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本学期我参加了《化学实验》这门课程的学习,通过实验实践,我对化学实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2. 通过实验,加深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提高学生的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学期的《化学实验》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实验内容:1. 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与洗涤2. 溶液的配制与滴定3. 酸碱滴定实验4. 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5.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四、实验过程1. 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与洗涤实验目的:掌握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正确洗涤化学仪器。
实验步骤:(1)观察常用化学仪器的构造和用途。
(2)学习正确使用和洗涤常用化学仪器。
(3)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2. 溶液的配制与滴定实验目的: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滴定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步骤:(1)计算所需试剂的量。
(2)称量试剂。
(3)溶解试剂,配制溶液。
(4)进行滴定实验,观察滴定终点。
3. 酸碱滴定实验实验目的:掌握酸碱滴定实验的操作步骤,学会判断滴定终点。
实验步骤:(1)配制标准溶液。
(2)取样,测定样品的酸碱度。
(3)进行酸碱滴定实验。
(4)记录实验数据,计算样品的酸碱度。
4. 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实验目的:掌握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方法。
实验步骤:(1)选择合适的分离与提纯方法。
(2)进行实验操作,分离和提纯有机物。
(3)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5.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实验目的: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的操作步骤,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1)选择合适的氧化还原反应体系。
(2)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与洗涤实验结果: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常用化学仪器,正确洗涤化学仪器。
综合设计实验报告目的(3篇)
![综合设计实验报告目的(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03ff8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c.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综合设计实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综合设计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的全面记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报告将详细阐述综合设计实验的目的,以期为广大师生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设计实验旨在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分析、实验验证等方法,掌握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设计实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提出新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问题,通过不断尝试、调整,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综合设计实验通常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学会与团队成员沟通、协调,共同解决问题。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4. 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综合设计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培养科研素养。
实验报告的撰写过程,使学生学会如何整理、分析实验数据,提高科研能力。
6.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实验报告的撰写是综合设计实验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
通过撰写实验报告,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7.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综合设计实验的实施,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三、实验内容1. 实验选题:根据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实验课题。
2. 实验方案设计:根据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设备等。
综合能力分析实验报告
![综合能力分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4a7fa2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b.png)
综合能力分析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综合能力分析,评估个体在多个领域中的能力水平,以便为个体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2. 实验方法2.1 数据收集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收集被试者的相关个人信息和自我评价。
问卷内容涵盖了个体在多个领域中的能力和兴趣。
此外,我们还收集了被试者的学术成绩、工作经历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资料。
2.2 综合能力评估指标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了以下几个评估指标,以反映个体在不同维度上的能力水平:- 学术成绩:通过对被试者在学校中的学术表现进行评估,反映其学术能力水平。
- 工作经历:通过对被试者在工作中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估,反映其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 团队合作:通过对被试者在团队合作环境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反映其协作和沟通能力。
- 领导才能:通过对被试者在领导岗位上的经验和成果进行评估,反映其领导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
- 创造力:通过对被试者在创新和创造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反映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估,得到了如下实验结果:1. 被试者的学术成绩优秀,表现出较高的学术能力水平。
2. 工作经历方面,被试者在相关职位上取得了可观的成果,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3. 被试者在团队合作中展现出出色的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团队成员合作完成任务。
4. 在领导岗位上,被试者积极提供指导和帮助,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团队。
5. 创造力方面,被试者在解决问题和提出创新想法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能力。
综合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被试者在多个领域中的能力水平较高,具备较好的综合能力。
4. 实验结论通过综合能力分析实验的评估指标,我们对被试者在多个领域中的能力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者在学术、工作、团队合作、领导和创造力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能力水平。
本实验结果为被试者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可以帮助被试者更准确地了解自身潜力和优势,并做出科学的决策。
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设计
![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90395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d.png)
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设计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让药学专业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药学相关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实验背景药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药学专业学生需要在学习药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验设计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实验目标(1)实验选题:根据学生已学的药学知识和实验技能,选定一个药学领域的研究课题,如药物合成、药效评价、药物制剂等。
(2)实验设计:学生根据选定的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的流程、方法和技术路线等。
(3)实验操作:学生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完成实验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4)实验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结论的得出。
(5)实验报告: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四、实验要求1. 学生要遵守实验守则,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操作,保证实验的安全和准确性。
2. 学生要学习前沿的药学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
3. 学生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同学共同合作完成实验项目,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4. 学生要善于总结和思考,根据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并不断完善自己的实验设计能力。
五、实验评价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是否完整、清晰,是否能够准确地总结和分析实验结果。
3.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守实验守则,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4. 实验设计评价: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可行,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课题所涉及的问题。
5. 综合评价: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六、实验意义七、实验总结。
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efd307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8.png)
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力学综合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测量力的方法和技术。
2. 掌握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条件。
3. 学会测量重心位置、重心高度。
4. 熟练掌握弹簧弹性力的测量方法。
5. 研究摩擦力的特性和测量方法。
实验仪器:1. 弹簧秤2. 细直尺3. 细绳和各种典型器具实验原理:1. 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条件(1)力的合成: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把它们看成是一个力的合力作用在物体上。
(2)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力的和,作用在不同的方向上。
(3)力的平衡条件: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多个力平衡时,它们的合力为零,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 重心和重心高度(1)重心:物体的每个质点都有质量,它们按一定位置分布在物体内部。
重心是指物体内部所有质点所形成的重力中心,也是物体保持平衡的重心位置。
(2)重心高度:以水平面为基准面,物体重心所在点到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重心高度。
3. 弹簧弹性力的测量方法(1)弹性力:当弹簧变形时,它对物体产生的力叫做弹性力。
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弹簧的弹性力与伸长量成正比。
(2)弹簧秤:利用弹性力的大小,可以制作弹簧秤来测量重力,简单易行。
4. 摩擦力的特性和测量方法(1)静摩擦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不动。
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两物体之间最大可能存在的力。
(2)动摩擦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其中一个物体运动,而另一个物体不动。
动摩擦力的大小小于静摩擦力的大小。
(3)摩擦力的测量方法:通过改变物体的倾斜度来改变滑动中某一方向的重力作用量,再测出对应的摩擦力,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求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步骤:1. 力的合成和分解实验(1)将一个光滑水平桌子的一侧放斜,在桌子的高侧沿上挂一个小球,使之自由挂着。
(2)在小球上用一粗线垂直挂一水平木板,用一弹簧秤分别测定木板的重量和弹簧秤受到的重力。
(3)将木板沿桌子坡面挪动,分别用一支细绳与快速脱钩的弹簧秤连接砝码,使得木板静止于桌子坡面上,然后记录数据。
生物制药综合性实验实验报告
![生物制药综合性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0bdef21bcd126fff7050b30.png)
广东药学院基因工程(跨课程)综合性实验论文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广东药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生物制药研究所目录摘要 (2)前言 (3)一、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1.1 重组蛋白质药物单元的实验材料 (3)1.1.2重组DNA药物单元的实验材料 (3)1.2 方法 (4)1.2.1 重组蛋白质药物单元 (4)1.2.1.1 工程菌构建(已由老师完成) (4)1.2.1.2 工程菌表达筛选 (6)1.2.1.3 制备IL-18工程菌甘油种 (8)1.2.1.4 GST工程菌生长曲线分析 (8)1.2.1.5 GST工程菌表达影响因素试验 (8)1.2.1.6 表达进程分析 (9)1.2.1.7 凝胶扫描分析 (9)1.2.1.8 发酵工艺(观摩) (9)1.2.2 重组DNA药物单元 (9)1.2.2.1 质粒TCRVα12.2-Vβ7.1-EYFP的大规模制备 (9)1.2.2.2 TCR质粒-脂质体复合物制备与分析 (10)1.2.2.3 TCR体外转染活性检测 (11)1.2.2.4 TCR转染体内试验 (12)二、结果与讨论 (12)2.1 重组蛋白质单元结果与讨论 (12)2.1.1 IL-18工程菌表达筛选SDS-PAGE (12)2.1.2 GST工程菌生长曲线分析 (14)2.1.3表达影响因素试验 (15)2.1.4 表达进程试验 (16)2.2 重组DNA药物单元结果与讨论 (18)2.2.1质粒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 (18)2.2.2 质粒柱层析样品琼脂糖电泳分析 (19)2.2.3 质粒-脂质体复合物制备 (20)2.2.4 TCR转染基因表达荧光检测 (20)2.2.5 TCR体外转染活性检测 (21)2.2.6 TCR转染体内试验 (23)三、小结 (25)致谢 (25)摘要:本综合性实验分为“重组蛋白质类药物”和“重组DNA类药物”二个单元。
重组蛋白质药物以hIL-18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为例,全面介绍工程菌构建、表达筛选、甘油种制备、生长与表达分析、发酵工艺单元操作和表达产物分离纯化等基因工程药物研发与生产实践中最常用的技术与工艺过程。
专业方向综合实验报告(3篇)
![专业方向综合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a7f70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c.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理论基础学习:通过对专业教材、论文、网络资源等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2. 实验设计与实施: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3. 数据采集与分析:对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4. 实验报告撰写: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阶段:(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实验背景和目的。
(2)根据实验内容,制定实验方案。
(3)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材料等。
2. 实验实施阶段:(1)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2)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包括实验参数、实验结果等。
(3)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3. 实验结束阶段:(1)整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2)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根据实验方案,成功完成了实验操作。
(2)获得了实验数据,为后续分析和处理提供了依据。
2. 数据分析:(1)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2)根据实验结果,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
六、实验总结1. 实验收获:(1)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了专业素养。
(2)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
(3)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沟通能力。
(4)激发了创新思维,培养了创新精神。
2. 实验不足:(1)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验四 气汽对流传热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四 气汽对流传热综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66a4a3a0116c175f0e48ef.png)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报告化学测量与计算实验Ⅱ实验名称:气-汽对流传热综合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院(系):年级:级班指导教师:研究生助教:实验日期: 2017.05.26 交报告日期: 2017.06.02掌握对流传热系数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中常数,对流传热系数在该实验中,空气走内管,蒸汽走外管。
对流传热系数式中,为管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为管内传热速率,;管内换热面积,为内壁面与流体间的温差,由右式确定:式中,分别为冷流体的入口、出口温度,为壁面平均温度,温度近似相等,用管内换热面积:式中,为内管管内径,;为传热管测量段的实际长度,由热量衡算式:其中质量流量由右式求得:式中,为冷流体在套管内的平均体积流量,;为冷流体的定压比热,;冷流体的密度,。
可根据定性温度查得,为冷流体进出口平均温度。
可采流体在管内做强制湍流,被加热状态,准数关联式的形式为:其中,,物性数据可根据定性温度查得。
经计算可知,对于管内被加热的空气,普兰特常数与,然后用线性回归方法确定的值。
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总结了形式为的形式是:是强化管的努塞尔准数,;为孔板两端压差,为空气入口温度(及流量计(2)温度的测量传热管内径孔板压差空气入口温度壁面温度管内平均温度空气进出口温差平均温差℃时空气流量平均流速传热量孔板流量计压差、空气入口温度已知数据及有关常数及流通截面积及传热面积管内换热面积:先算出空气的定性温度在此温度下空气的物性数据如下:;;;和平均流速℃,需进行校正,传热管内的体积流量平均流速(5)壁面和冷热流体间的平均温度差的计算:)传热速率)管内传热系数)传热准数:雷诺准数:普兰特常数:纵坐标,为横坐标,在对数坐标系上标绘由图得线性回归方程如下:传热管内径孔板压差空气入口温度壁面温度管内平均温度空气进出口温差平均温差℃时空气流量平均流速传热量步,并将数据结果填到表)求强化套管换热器关联式纵坐标,为横坐标,在对数坐标系上标绘关系,见图)强化比将强化套管换热器求得的数代入光滑套管换热器所得的准数关联式中,可以得到组数据:(三)绘图纵坐标,为横坐标,在对数坐标系上标绘种换热器本身来说,改变孔板温差,对流传热系数由此可知,影响对流传热系数②光滑管和强化管换热器的准数关联式中常数。
电子科技大学_数字逻辑综合实验_4个实验报告_doc版
![电子科技大学_数字逻辑综合实验_4个实验报告_doc版](https://img.taocdn.com/s3/m/b46ca71aaf45b307e8719745.png)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标准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数字逻辑综合实验xxx20160xxxxxxxxx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 1学生姓名:xxx 学号:指导教师:吉家成米源王华一、实验项目名称:中小规模组合逻辑设计二、实验目的:1.掌握非门、或门、与非门、异或门、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
2.掌握常有逻辑门电路的引脚排列及其使用方法。
3.采用中小规模逻辑门进行组合逻辑设计,掌握组合逻辑的设计方法。
三、实验内容:1.逻辑输入采用实验箱的K1-K11,逻辑输出接L1-L10。
测试实验箱上的HD74LS04P(非门)、SN74LS32N(或门)、SN74LS00N(与非门)、SN74HC86N(异或门)、SN74HC153(数据选择器、多路复用器)的逻辑功能。
2.采用小规模逻辑器件设计一位数据比较器:设一位数据比较器的输入为A、B,比较A>B,A=B,A<B,输出三个比较结果,输出采用低电平有效。
3.分别用小规模和中规模逻辑器件设计3输入多数表决器:设输入为A、B、C,当三个输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意时,输出结果为同意,输入、输出的同意均为高电平有效。
四、实验原理:1.一块74LS04芯片上有6个非门。
非门的逻辑功能如表1所示,74LS04(非门、反相器)的逻辑符号和引脚排列如下图所示。
图1 74LS04的逻辑符号和引脚排列2.74LS32(或门)的逻辑符号、引脚排列如下图所示。
图2 74LS32的逻辑符号和引脚排列输入输出YA BL L LL H HH L HH H H3.74LS00输入输出YA BL L HL H HH L HH H L图3 74LS00逻辑符号和引脚排列4.一块74HC86芯片上有4个异或门。
异或门的逻辑功能如表4所示,74HC86(异或门)的逻辑符号、引脚排列如图4所示。
表4异或门的逻辑功能输入输出YA BL L LL H HH L HH H L图4 74HC86逻辑符号和引脚排列5.74HC153芯片上有两个4选1数据选择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FC基本应用程序的建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班级:12级通信一班学号:1208224030姓名:孙航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1.理解Windows编程特点,比较命令控制台项目与Windows编程的异同。
2.了解MFC应用程序的消息映射,数据映射,运行时类型检查和诊断信息转储机制。
3.掌握用AppWizard(exe)创建SDI,MDI以及基于对话框的应用程序的方法。
4.了解SDI和MDI编程,功能等方面的异同。
5.掌握使用项目工作区窗口的Class View 页面的为一个类添加成员的方法。
6.掌握用Class Wizard映射消息的方法等。
二、实验仪器或设备:三、总体设计(设计原理、设计方案及流程等)原理:MFC应用程序的建立主要流程:1、创建单文档2、添加成员3、添加消息映射4、调试四、实验步骤(包括主要步骤、代码分析等)实验内容:(1)在一个默认的单文档应用程序Ex_ SDI中通过映射计时器消息实现这样的功能:无论在应用程序的窗口客户区中单击鼠标左键或右键,都会弹出“消息”对话框,显示鼠标左键或右键的单击次数。
Ex_ SDI运行结果如图所示。
(2)使用调试器对上诉程序的流程和鼠标单击次数进行调试。
实验步骤:1.创建工作文件夹打开计算机,在“F:\我的C++”文件夹中创建一个新的子文件夹“实验4”。
2.创建单文档应用程序Ex_SDI创建单文档应用程序Ex_SDI的具体步骤如下:(1)启动Visual C++ 6.0。
(2)选择“文件”→“新建”菜单命令,显示出“新建”对话框。
从列表中选中MFCAppWizard(exe)的项目类型项。
(3)在“工程”编辑框中输入应用程序项目名称Ex_SDI,并将项目文件夹定位到“F:\我的C++\实验4”。
(4)选中单文档(Single Document,按简称SDI)应用程序类型。
单击“完成”按钮。
(5)系统将显示向导创建信息,单击“确定”按钮将自动创建此应用程序。
(6)编译、运行程序。
3. 添加数据成员添加数据成员的具体步骤如下。
(1)展开项目工作区窗口ClassView中的所有类结点。
(2)用鼠标右键单击CEx_SDIView类结点,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Add Member Variable”(添加成员变量),弹出如图所示的“Add Member Variable”对话框,如下图所示:(3)在“变量类型”(Variarble Typ)框中输入成员变量类型int,在“变量名称”(Variable Name)框中输入成员变量名m_nLButton。
保留默认的访问方式(Access)为Public。
单击“确定”按钮,这样,就会在CEx_SDIView中添加一个公有型成员变量m_nLButton,变量类型为int。
(4)按相同的方法,在CEx_SDIView中添加一个公有型成员变量m_nRButton,变量类型为int。
(5)在项目工作区窗口Class View中,展开CEx_SDIView类结点的所有成员结点,双击构造函数结点,在CEx_View类的构造函数中添加下列成员变量初始化代码:CEx_SDIView::CEx_SDIView(){m_nLButton=m_nRButton=0;}4.添加消息映射(1)按【Ctrl+W】快捷键打开“MFC ClassWizard”对话框。
(2)在Class name 组合框中,将类名选定为CEx_SDIView。
此时,Object IDs 和Message列表内容会相应地改变。
在Object IDs列表框中选定CEx_SDIView,而在Message列表中选定WM_LBUTTONMDOWN消息。
(3)双击Messages列表中的WM_LBUTTONMDOWN消息活单击“Add Function”按钮,都会在CEx_SDIview类中添加该消息的映射函数OnLBottonDown,同时在Member function列表中显示这一消息映射函数和被映射的消息。
映射WM_LBUTTOMDOWN消息的结果如图所示。
(4)单击“Edit Code”按钮后,ClassWizard对话框退出,并转向文档窗口,定位到OnLButtonDown函数源代码处,添加下列代码:void CEx_SDIView::OnLButtonDown(UINT nFlags, CPoint point){//计数变量m_nLButton加1,然后启动计时器m_nLButton++;SetTimer(1,50,NULL);CView::OnLButtonDown(nFlags, point);}(5)按相同的方法为CEx_SDIView类添加WM——RBUTTOMDOWN消息映射,并在映射函数中添加下列代码:void CEx_SDIView::OnRButtonDown(UINT nFlags, CPoint point){//计数变量m_nRButton加1,然后启动计时器m_nRButton++;SetTimer(2,50,NULL);CView::OnRButtonDown(nFlags, point);}(6)按类似的方法为CEx_SDIView类添加WM_TIMER消息映射。
(7)并在映射函数中添加下列代码:void CEx_SDIView::OnTimer(UINT nIDEvent){CString str; //创建一个字符串类对象//通过判断nIDEvent的值来确定鼠标是左击还是右击if(nIDEvent==1)str.Format("你已单击鼠标左键%d次!",m_nLButton);if(nIDEvent==2)str.Format("你已单击鼠标右键%d次!",m_nLButton);if((nIDEvent==1)||(nIDEvent==2)){KillTimer(nIDEvent); //先要关闭计时器MessageBox(str,"报告");}CView::OnTimer(nIDEvent);}(8)编译运行并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5.设置断点在设置断点之前,首先要保证程序中没有语法错误。
所谓断点,实际上是告诉调试器在何处暂时中断程序的运行,以便查看程序的状态以及浏览和修改变量的值等。
(1)在项目工作区的Class View页面中,展开CEx_SDIView下的所有结点。
(2)双击OnLButtonDown结点,会在文档窗口中打开并定位到该信息映射代码处,在代码行“m_nLButtonDown++;”中单击鼠标。
(3)用下列3种方式之一设置断点,会在代码行“m_nLButton++;”的最前面的窗口页边距上有一个深红色的实心圆块,如图所示:●按快捷键【F9】。
●在编译(Build)微型条工具栏上单击“手形”按钮。
●定位到文档窗口中的代码行,在需要设置(或清除)断点的位置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Insert/Remove Breakpoint”命令。
雪要说明的是,若在断电所在的代码行中在使用上述快捷方式进行操作,则相应的位置断点被清除。
若此时用快捷菜单方式进行操作,菜单项中还包含“Disable Breakpoint”命令,选择此命令后,该断点被禁用,相应的断点标志由原来红色的实心圆边为空心圆。
6.控制程序的运行控制程序运行的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编译”菜单→“开始调试”子菜单的“去”命令,或单击“编译微型条”中的按钮,启动调试器。
(2)程序运行后,在客户区单击鼠标左键,由于程序中该信息的映射函数中设置了断点,因此程序会在该断点处停顿下来。
(3)这是可以看到一个黄色小箭头,它指向即将执行的代码。
而且,原来的“编译”菜单会变成“Debug”(调试)菜单,如图所示。
其中有四条命令Step Into,Step Over,Step Out和Rursor是用于控制程序运行的,其含义是:●Step Over的功能是运行当前箭头指向的代码(只运行一条代码)。
●Step Into的功能是如果当前箭头所指的代码是一个函数的调用,则用Step Into进入该函数进行单步执行。
●Step Out的功能是是程序运行至光标所指的代码处。
●Run to Cursor的功能是使程序运行至光标所指的代码处。
(4)选择“Debug”(调试)菜单中的“Stop Debugging”命令或直接按快捷键【Shift+F5】或者单击“调试”工具栏中的按钮,终止调试器。
7.退出Visual C++ 6.0。
退出Visual C++ 6.0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单击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另一种是选择“文件”→“退出”菜单命令。
五、结果分析与总结:在这次编程中,我的感触很深,尤其是对代码的认识,我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导致程序无法运行,其实只是一点错误而已,也许只一个字母错了,结果就会完全不同,这也许就是细节决定成败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多加注意的。
教师签名:年月日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