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实验基础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毒理学基础 PPT课件

毒理学基础 PPT课件

(二)细胞瞬息活动的调节障碍
1 电可兴奋细胞的调节障碍 2 其他细胞活动的调节障碍
毒物引起细胞维持功能障碍 (一)细胞内部维持的损害 (二)细胞外部维持的损害
第四节 修复障碍
损伤修复机制 (一)分子修复(蛋白质、脂质、DNA修复) (二)细胞修复(巨噬细胞、施旺细胞) (三)组织修复(细胞的凋亡、增殖、分裂及胞外基质替代) 修复障碍及其引起的毒作用 (一) 修复障碍 (二) 修复障碍引起的毒性 1 炎症 2 坏死 3 纤维化 4 致癌作用
1. 神经毒性随年龄不同而异; 2. 神经系统的损伤持续存在; 3. 神经细胞损伤的缓冲作用; 4. 进行性的神经毒性反应; 5. 神经系统对不同剂量药物的不同反应; 6. 化学物质联合接触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神经毒性作用机制
神经递质与神经毒性 通道与神经毒性(Na+、Ga2+通道) 受体信号转导与神经毒性(受体、信号转换因子) 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毒性 细胞骨架与神经毒性
第十四章 生殖毒理学
第一节 概述
生殖毒理学:生殖医学和毒理学结合而形成的一门 重要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对生殖系统产生损害作 用的原因、机制和后果。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一大类在环境中天然存在或污 染的,可模拟天然激素生理、生化作用,干扰或 抑制生物体神经、内分泌、免疫、和生殖系统功 能,产生可腻或不可逆性生物学效应的化学物。 生殖危害:外源化学物对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及对 生殖细胞的遗传损伤。
第一节 毒物的ADME过程与靶器官
二 从血液循环进入靶部位
(二)妨碍毒物分布到靶部位的机制 1 血浆蛋白结合 2 专一化屏障 3 贮存部位的分布 4 与细胞内结合蛋白结合 5 从细胞中排出 (三)排泄与重吸收 1 排泄 2 重吸收(肾小管、肠粘膜)

毒理学基础(全套课件250P)

毒理学基础(全套课件250P)
❖ 1 急性毒性作用 ❖ 2 局部刺激试验 (local irritation test) ❖ 3 蓄积毒性作用及其评价 ❖ 4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1 急性毒性作用
❖ 新外源化合物首先需必须阐明其急性毒性的 强度及特征。
❖ 1.1 基本概念 ❖ 1.2 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 1.3 急性毒性试验设计 ❖ 1.4 急性毒性替代试验 ❖ 1.5 LD50应用中的有关问题 ❖ 1.6 急性毒性评价
1.3.1.3 动物性别选择
❖ 性别的选择依试验目的、要求而定。 ❖ 如需要着重观察受试验物对雄性动物生殖功
能的影响,应选用雄性动物。 ❖ 如为受试物的致畸形试验作准备,则可只选
用雌性动物。 ❖ 如一般地阐明受试物毒性的大小与性质,则
应雌雄各半。
1.3.1.4 动物年龄与体重选择
❖ 动物年龄一般选用初成年者。 ❖ 最常用的是出生2-3月龄、体重分别为200克
1.3.5.2 经呼吸道接触
❖ 其适于在常温、常压下生产生活中以气态、蒸汽态、 气溶胶、烟雾与粉尘状态存在的受试物的急性毒性 试验。
❖ 具体接触方式有:吸入(将试验动物置于含有一定 浓度的受试物的染毒柜或其它容器中,让动物自然 吸入)和注入(将受试物直接注入试验动物的气管 或肺内)。
❖ 该途径接触的持续时间可依据试验要求而定。毒性 大的接触时间可短些,毒性小的可长些。国内一般 在求LC50时为2小时。
❖ 注意随机不等于随意! ❖ 每组样本例数小鼠10至20只,大鼠12至16
只,家兔8至12只。
1.3.3 动物喂养环境
❖ 实验动物喂养室室温应控制在22±3℃,家兔 可控制在20±3℃,相对湿度30%-70%,无 对流风。每笼动物数以不干扰动物个体活动 及不影响试验观察为度,必要时单笼喂养。

《毒理学实验基础》课件

《毒理学实验基础》课件

通过统计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散点 图等)直观地展示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
05
毒理学实验的应用与展望
毒理学实验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安全性评价
毒理学实验是药物研发过程中评 估药物安全性的重要手段,通过 动物实验观察药物对机体的毒性 作用,为新药上市提供安全性依
据。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毒理学实验可以帮助研究药物的 作用机制,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 谢、转化和毒性作用机制,为新
生态风险评估
毒理学实验可以帮助评估人类活 动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预测 污染物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提供支持。
环境修复与治理
毒理学实验可以用于环境修复与 治理过程中,研究生物修复技术 的有效性,评估治理措施对环境 的影响,提高环境治理的效果。
毒理学实验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实验动物的选择
实验动物种类
01
选择适合的实验动物种类,如小鼠、大鼠、豚鼠、家兔等,以
满足实验需求。
实验动物品系
02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不同品系的实验动物,以确保实验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动物年龄与性别
03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实验动物,以确
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染毒方法与途径
盲法原则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盲态,避免主观偏见对实 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记录
准确、完整地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对象的基本信息、实验条件、观察指标等。
数据整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类、排序、筛选等处理,使其更易于分析和解释。
数据核对
对实验数据进行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保密

03第四章-毒理学实验基础

03第四章-毒理学实验基础
进行交配所产生的第一代动物,即杂交第一代动 物。 具两系双亲所有的遗传特性,杂合程度一致,个体 差异小;具备杂交优势,生命力强,无近亲衰退 现象。 不能继续繁殖育种,因在子二代会发生遗传性状分 离。
(3)封闭群动物:指在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进新
血缘,仅由同一品系的动物在固定场所保存繁 殖的动物群. 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学差异. 昆明种小鼠、 NIH小鼠、LACA小鼠、SD大鼠、 青紫蓝兔、新西兰兔等均属封闭群动物.
毒理学实验结果评价

结果评价需要解决的问题 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是否具有生物学意义 是否具有毒理学意义
统计学意义和生物学意 义的相关p131表6-6
(1)纵向比较:剂量-反应关系; (2)横向比较:其它相关参数是否改变; (3)与历史对照比较
九、优良实验室规范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


制备成一定剂型:水溶液、油溶液、混悬液.
六、毒理学实验设计要点
一、体内毒理学试验设计

剂量分组—以获得剂量-反应关系,确认受试物 与毒作用的关系 : 至少三个剂量组(高、中、 低);设对照组(阳性、阴性、未处理对照、 历史性对照)

各组动物数:实验目的和设计、统计学要求
试验期限: 由实验目的和所用动物种或品系决 定:急毒为一次或24h内多次染毒观察 14天,亚 慢性规定持续至动物寿命的10%,慢性实验、致 癌实验为持续至动物寿命的大部分。
六、毒理学实验设计要点
二、体外毒理学试验设计

溶解性测试:在实验测试期间,受试物溶解性可 能改变,起始和结束时评价溶解性具有意义; 最高剂量推荐:高剂量会影响渗透压引发损伤, 上限为:动物细胞 10mmol/L 或 5mg/ml; 细菌实验 5mg/平板。毒性物应有毒效应和致死率。

毒理学实验基础PPT课件

毒理学实验基础PPT课件
适当重复、盲法观察等。 结果统计分析:方法选择,可用不同方法处理.
毒理学实验结果评价
• 结果评价需要解决的问题
– 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学意义和生物学意 – 是否具有生物学意义 义的相关p131表6-6 – 是否具有毒理学意义
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判断生物学意义的必要条件之一; 判断生物学意义时要:(1)纵向比较:剂量-反应关系;
• 阳性对照:剂量反应的直线部分 • 重复:可疑结果要重复,但非简单重复
七、实验动物染毒和处置
• 尽可能模拟人接触毒物的方式 • 不同途径的吸收速率为:静注>吸入
> 肌注> 腹腔注射> 皮下注射> 经 口> 皮内注射> 其他
实验动物染毒和处置
一、染毒
• 经口染毒:(1)喂饲、(2)灌胃、(3) 吞咽胶囊;
(四)、个体选择
• 性别:初次试验雌雄同用;存在差异分开统 计;选敏感性别。
• 年龄和体重:动物年龄依实验类型选择,取 成年期数据。体重可作为判断年龄的指标。
• 生理状态:避免激素影响,雌雄分开饲养; 繁殖实验、致畸试验适时合笼交配。
• 健康状况:用健康动物,提前观察确认。
(五)实验动物管理
• 动物管理:动物的接受、适应、饲养、鉴 别和记录(动物来源、处理、其它资料).
• refinement优化:必须 使用动物时,减少非人道 程序的影响
四、实验动物的选择
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 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来源 清楚,可用于科学研究的动物。
(一)物种选择
基本原则: • 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反应及代谢特点
与常人规类实接验近选的择物两种个(物很种难,满分足属):; • 自然寿命不太•长啮的齿物类种; • 易于饲养和实•非验啮操齿作类的物种; 1. 经济并易于获得的物种。

毒理学实验基本技术与方法.ppt

毒理学实验基本技术与方法.ppt
18 2021年3月22日星期一6时41分42秒
(二)动物实验设计的主要方法
1.配对设计:将受试动物按一定条件配成对子,再随机分配每 对中的两个受试动物到不同的处理组。 2.随机区组设计:将受试动物按一定的特征划分为若干配伍组 或区组,再将机每一配伍组中的各受试动物随机分配到不同的 处理组。 3.完全随机设计:将受试动物随机地分配不同的处理组。 4.拉丁方设计:按拉丁方阵型将受试动物随机的分配到各个处 理组(涉及多个因素,且各个因素无交互作用、水平数相等)。
7 2021年3月22日星期一6时41分41秒
3 .动物实验的局限性
➢种属外推的不确定性 ➢高剂量向低剂量外推的不确定性 ➢样本量到大样本外推的不确定性 ➢无法观察主观指标
8 2021年3月22日星期一6时41分41秒
二、 动物实验的职业道德-3R原则
实验动物在人类认识生命、预防与治疗疾病的医学发展
5
6
7
8 9 10 11 12
随机数字 07 81 63 77 86 82 74 64 40 42 23 71
除3余数
1
0
02
2
1
2
01
0
2
2
组别
A C CB B A B CA C B B
随机数字表
以3除各随机数字,若余数为1,即该鼠归A组;余数为2,归人B组;余数 为0,归人C组。随机分组结果如下:
4 2021年3月22日星期一6时41分41秒
一、动物实验的目的、要求、局限性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专门培育供实验用的动物,主 要指作为医学、药学、生物学、兽医学等的科研、教学、医 疗、鉴定、诊断、生物制品制造等需要为目的而驯养、繁殖、 育成的动物。

第2章毒理学基本概念PPT课件

第2章毒理学基本概念PPT课件
• 易感性指标: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接触外源性化 学物产生反应能力的测量指标。
第13页/共44页
2 量-效关系
• 2.1 剂量 • 2.2 量反应与质反应 • 2.3 剂量-量反应关系和剂量-质反应关系 • 2.4 剂量-反应曲线 • 2.5 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
第14页/共44页
剂量
2.5 毒物兴奋效应
• 在研究生物毒效应的量效关系中,发现除上述线性关系外,尚有如P26图2-10所示的U型(图A)和J或反 U型(图B)。原因可能为毒效应的机制所致:
• 机体受刺激时,产生非特异的多系统的应激过度反应;酶或受体饱和,使不同剂量的相同物质表现为不同 性质的效应;化学物具有多种不同的作用机制,在不同剂量下发挥作用的机制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作用。
第2页/共44页
1.1.1 毒物 • 毒物根据来源分类: • 工业毒物; • 环境污染物; • 食品中有毒成分; • 农用化学物; • 嗜好品、化妆品及其它日用品中的有害物质; • 生物毒素; • 医药; • 军事毒物; • 放射性核素。
第3页/共44页
1.1.2 毒性
• 1.1.2.1 接触途径 • 1.1.2.2 接触期限、速率、频率 • 1.1.2.3 选择毒性(selective toxicity) • 1.1.2.4 外源物的结构-毒效应关系
2. 1 剂量
• 剂量(dose)是指给予机体或机体接触的毒物的数量。 • 它决定外源性化学物对机体造成损害作用(毒性作用)的强弱。
第15页/共44页
2. 2 量反应与质反应
• 反应(response,reaction):指外源性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 • 量反应:是指标在原有基础上可用数量的增减来表示的毒性效应。 • 质反应:是指标以全或无的形式出现,以阳性或阴性表示的毒性效应。

最新毒理学教学课件ppt课件

最新毒理学教学课件ppt课件

2021/4/13
7
表1-1
化学物
乙醇
氯化钠

硫酸亚铁 硫酸吗啡 苯巴比托钠盐
DDT 木印防已苦毒素

硫酸士的宁 烟碱 d-筒剑毒碱 河豚毒素
二恶英
肉毒杆菌毒素
2021/4/13
某些化学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
物种
LD50(mg/kg)
小鼠
10,000
小鼠
4,000
大鼠
1,500
大鼠
900
大鼠
150
❖ 毒理学实验可采用整体动物、游离的动物脏器、组 织、细胞进行。根据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可分为体
论 内试验(in vivo test)和体外试验(in vitro test)。毒理学还利用限定人体试验和流行病学调 查直接研究外源化学物对人体和人群健康的影响。
2021/4/13
20
第四节 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2021/4/13
16
第二节 毒理学简史
毒理学:
接触相————毒物动力学相————毒效相

吸收
弥散
分布
剂量-→溶解--可部→吸份收代谢--起部→作分用靶器官--→效应
挥发
排泄
论 药理学: 药剂相—————药物动力学相———药效相
图l-1 毒理学和药理学的共性
2021/4/13
17
第二节 毒理学简史
论 畸和致癌的QSARs 研究,为开展环境中大量存在的混 合化合物的危险度评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21/4/13
31
第四节 毒理学展望
❖从危险度评价到危险度管理
▪ 危险度评价程序
绪 ✓ 危害性认定,即通过SARs或QSARs分析、体内和体外试 验以及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评价特定化学物产生损害作 用的可能性;

毒理学实验ppt讲解共73页文档

毒理学实验ppt讲解共73页文档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毒理学实验ppt讲解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第一章毒理学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第一章毒理学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的 如1,2-二氯乙烷的毒性大于1,1-二氯乙烷。

分子饱和度 分子中不饱和键增加时,其毒性也增加。 例如对结膜的刺激作用是:丙烯醛>丙醛,丁烯醛>
本 丁醛。
概 其它 烃类化合物中一般芳香族烃类化合物比脂肪族

烃类毒性大。脂肪族化合物中引入羟基后,毒性增 高。在化合物中引入羧基后,可使化合物水溶性和
工业化学品:如生产原料、辅料、中间体等; 食品添加剂:如食用色素、香精、防腐剂等;
学 日常化学品:化妆品、洗涤用品等;
的 农用化学品:如化肥、杀虫剂等;
基 医用化学品:如药物、消杀剂等;
本 概
环境污染物:如废水、废气、废渣中的各种学物质等; 生物毒素:如动物毒素、植物毒素等; 军事毒物:如芥子气等战争毒素;
学 分配规律。
的 分散度(dispersity)
基 – 粉尘、烟和雾的分散度愈大,表面积亦愈 本 大,生物活性也就越强. 概 – 分散度还与粒子在呼吸道的阻留有关


2019/12/2
11
毒 (三)挥发度 (volitility) 理 液态有毒物挥发度越大,其在空气中浓度 学 越高,易通过呼吸道或皮肤吸收,进入机体. 的 引起中毒的危险度就越大.(如苯与苯乙烯) 基 本 概 念

2019/12/2
17
毒性
毒 接触频率
理 学 的
毒作用的浓度范围
3
A
A

2 B
本 概
1 C
B C


↑↑
↑↑
单次染毒
重复染毒
图2-1 在不同的染毒频率和消除率的条件下,剂量和靶器官内浓度的关系
2019/12/2

《毒理学基础绪论》课件

《毒理学基础绪论》课件
细胞培养技术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模拟生物体内的生理 环境,研究各种有毒物质的毒性作用。
生化分析技术
利用生化分析技术检测生物体内各种 有毒物质的代谢产物,研究各种有毒
物质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
动物实验技术
利用动物模型模拟人类暴露于有毒物 质后的反应,研究各种有毒物质的毒 性作用及其机制。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基因突变、 DNA损伤等,研究各种有毒物质的致 癌作用及其机制。
类的健康。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毒理学研究可以为工业界、政府 机构和公众提供有关化学物质安 全性的信息和建议,促进社会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毒理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化 学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毒性 作用和不良影响,为环境保护提
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02
毒物的分类与性质
毒物的分类
慢性毒性物质
THANKS。
水溶性
有毒物质能否溶于水的性质。
反应活性。
毒物的暴露途径
01
经口摄入
有毒物质通过食物或饮水进入人体 。
吸入
有毒气体或粉尘通过呼吸进入人体 。
03
02
皮肤接触
有毒物质通过皮肤接触进入人体。
注射
有毒物质通过注射进入人体,如药 物注射或毒品注射。
04
03
毒理学实验方法
毒理学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环境保护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毒理学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 泛,为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公共卫生
随着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毒理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 泛,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公共卫生政策提供支持。
食品安全

毒理学实验 ppt课件

毒理学实验  ppt课件

15
3. 经皮肤染毒
① 斑贴法(家兔)
被毛的去除:剪毛、拔毛、脱毛
② 浸尾法(大、小鼠)
4. 注射染毒:静脉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 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
ppt课件
16
(七)生物标本采集
1.血液采集:
① 大、小鼠鼠尾采血法
② 眼眶静脉丛采血法
③ 腹主动脉或股动(静)脉采血法 ④ 断头采血法
⑤ 家兔耳缘静脉采血法
6.麻醉后急性放血法 7.空气栓塞法 8.化学药物致死法 9.开放性气胸法
ppt课件
19
微核实验动物染毒
• 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 • 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40-60mg/kg • 高剂量组:敌敌畏20mg/kg • 中剂量组:敌敌畏10mg/kg • 低剂量组:敌敌畏5mg/kg
ppt课件
20
实验二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ppt课件
40
• 强酸或强碱物质如pH≤2或pH≥11.5, 由于可预见其腐蚀特性,不必做本试验;
• 若已知受试样品有很强的经皮吸收毒性 (LD50≤200mg/kg bw)的物质不必 进行本试验;
ppt课件
41
试验方法
1、受试样品
• 液态受试样品采用原液或人类实际应用浓度
• 固体受试样品经研磨,过100目筛后用水或 适当的赋形剂(如凡士林、阿拉伯树胶、乙
ppt课件
45
2) 染毒
• 受试样品0.5ml(g)直接涂布在皮肤上, 用二层纱布(2.5cm×2.5cm)和一层玻 璃纸或类似物覆盖,再用无刺激性胶布和 绷带加以固定。另一侧皮肤作为对照。采 用封闭试验,敷用时间为4h。
ppt课件
46
• 对化妆品产品而言,可根据人的实际使用 和产品类型,延长或缩短敷用时间。

《毒理学基础》课件

《毒理学基础》课件

06
毒理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监测
总结词
检测与监测是毒理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应 用,通过科学的方法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 定量和定性分析,了解污染物的来源、分布 和浓度,为后续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 持。

详细描述
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监测是毒理学在环境保 护中的基础应用。通过对环境中的水、土壤 、空气等介质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可以 了解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分布情况。这些 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环境污染的程度和潜 在的健康风险,为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注射给予实验动物能引起某种可观察到 的生物学效应的最低剂量。LOAEL是评价毒物毒性作用阈值的重
要参数。
最大无作用剂量(NOAEL)
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注射给予实验动物未见任何可观察到的 生物学效应的最高剂量。NOAEL是评价毒物毒性作用阈值的重要
参数。
03
毒作用机制
毒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水溶性
一些毒物易溶于水,如重金属离子,容易通 过饮水进入人体。
腐蚀性
一些毒物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酸、碱等, 容易引起皮肤和消化道损伤。
毒物的毒性参数
半数致死量(LD50)
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注射给予实验动物能引起50%动物死 亡的毒物剂量。LD50是评价毒物毒性强度的重要参数。
最小有作用剂量(LOAEL)
05
毒理学评价与风险管理
毒理学评价的原则和程序
总结词
毒理学评价原则和程序是确保化学品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详细描述
毒理学评价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公正性、个案性、前瞻性和公开性,这些原则是确保评 价结果可靠和准确的基础。毒理学评价的程序通常包括危害识别、剂量-反应评估、暴 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等步骤,这些步骤有助于全面了解化学品的潜在危害和风险。

北京大学《药物毒理学》2毒理学实验基础-药学修改后ppt课件

北京大学《药物毒理学》2毒理学实验基础-药学修改后ppt课件

·途径 ·时间/频 率 ·溶剂 ·稀释度 ·交叉暴 露
19
五.毒理学试验设计要点
(一) 体内毒理学试验设计
1.剂量分组
一般至少要设3个剂量组 高剂量组 中剂量组 低剂量组 希望能得到满意的剂量 - 反应 ( 效应 ) 关系。
20
对照组问题
①未处理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确定本底值,
进行质量控制(常用于遗传毒理学试验)
鞘内注射甲氨蝶呤致 患者双腿瘫痪变形
34
越战中美军使用落叶剂2、4、5-T(橙剂)
TCDD
35
环境条件(气温,气湿等)
暴露 药物 ———→ 机体
·物种,品 系 ·个体因素 性别 年龄 生理状态 营养/习惯 疾病
→ 毒效应
·化学结构 ·理化性质 水溶性 脂/水分 配系数 挥发度 气/血分 配系数 ·分散度 ·纯度/杂质
2
一.药物的研发流程

总的来说新药的研发分为两个阶段: 研究和开发。
这两个阶段是相继发生有互相联系的。区分 两个阶段的标志是候选药物的确定,即在确定 候选药物之前为研究阶段,确定之后的工作为 开发阶段。
3
1.药物的研究
研究阶段包括四个重要环节 : (1)靶标的确立 (2)模型的确立 (3)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4)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50 20 (40-60) (10-30) 200 159/1 27 500-7 00 4400 出生 当天 168 28 1-2 1 16-24 54 10-15 任何 时间 6 18-28 75 90 42 12.5 100 148/100 1100-22 00 5800 8-12 63 22 7-13 3-6 6 9 5-10 春,秋 8 18-28 79 180 45 16.0

毒理学实验基础ppt课件

毒理学实验基础ppt课件
毒理学实验基 础
前 言
• 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有害的交互作用 • 毒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研究的主要手段是动 物实验。 • 体内实验:是以实验动物为模型,通过外源化学 物对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向人外推,以评估对 人的危害及危险性 • 体外实验:主要用于筛选和预测急性毒性和机制 研究
主要内容
3.安死术
尿液采集-----代谢笼、膀胱穿刺术
胆汁采集-----插胆管
粪便采集----代谢笼采集
2.麻醉
麻醉过程的注意事项
在麻醉过程中,必须确定麻醉深度;对麻醉动物多个系统(如:心率、 脉搏、血压、心电图、体温、呼吸频率等)仔细监测,并作出针对不同情况 作出相应措施。
常用的麻醉药物
短效:乙醚 中效:赛拉嗪+氯胺酮 长效:戊巴比妥钠
中剂量组
高剂量组
低、中、高剂量组的剂量一般按等比计算,剂量间距一般为2或 10
Page 17
未处理对照组 (空白对照组)
阴性(溶剂) 对照组
阳性对照组
历史性对照
Page 18
实验动物染毒和处置
实验动物染毒 • 在毒性实验中染毒途径的选择,应尽可能模拟人 在接触该受试物的方式。
• 常用的染毒途径有:经口、经呼吸道、经皮及注
实验动物 和人对外 源化学物 的反应敏 感性不同, 甚至存在 质的差别
存在高 剂量向 低剂量 外推的 不确定 性
存在小 数量实 验动物 到大量 人群外 推的不 确定性
实验动物 对外源化 学物的反 应单一
Page 5
毒理学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目的
受试物毒作用的表现 和性质
剂量---反应(效应) 研究
实验动物物种的选择 基本原则: 1.对受试物在代谢、生物化学和毒理学特征与 人最接近的物种 2.选择自然寿命不太长的物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剂量-反应(效应)研究 参毒通数性过和评动剂以价物量期和对-评安反外价全应源化性(化学评效学物价应物对的)的人基线毒的础的性危;斜反害得率应和到,危多向险种人性毒外性推,
1. 确定毒作用的器官 阐明毒作用特点,为机制研究和毒性防治提供
线索 1. 确定损伤的可逆性
1/25/2021
毒理学实验基础
1/25/2021
毒理学实验基础
5
四、实验动物的选择
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 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来源 清楚,可用于科学研究的动物。
1/25/2021
毒理学实验基础
6
(一)物种选择
基本原则:
1. 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反应及代谢特点 与人类接近的物种(很难满足);
2. 自然寿命不太长的物种;
1/25/2021
毒理学实验基础
13
• SD大鼠:白色,产仔多,生长发育较 Wistar大鼠为快,对疾病的抵抗力尤以呼 吸道疾病的抵抗力强。自发肿瘤发生率较 低,对性激素感受性高。
1/25/2021毒Fra bibliotek学实验基础14
• Lewise大鼠:近交系大鼠,白化,对诱发自身免 疫心肌炎高度敏感,可诱发过敏性脑脊髓炎、过
基因纯合度98.6%~99.8%
适用于涉及组织或肿瘤移植的实验.
津白Ⅰ、津白Ⅱ、615、BALB/c、C3H 小鼠
1/25/2021
毒理学实验基础
20
突变系动物:动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通过 自然突变或人工定向突变的方法,使其某基 因发生突变并丧失原有的正常功能,该突变 基因可以世代相传并保持遗传基因特性的品 系动物。
不能继续繁殖育种,因在子二代会发生遗传性 状分离。
1/25/2021
毒理学实验基础
22
(3)封闭群动物:指在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进 新血缘,仅由同一品系的动物在固定场所 保存随机繁殖的动物群.
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学差异.
昆明种小鼠、NIH小鼠、LACA小鼠、 SD大鼠、青紫蓝兔、新西兰兔等均属封 闭群动物.
2. 使用少量动物、采用较大剂量,使对群体的代表 性较差,可能造成高剂量与低剂量的差异;
3. 动物数量较少,对低概率毒效应难以发现; 4. 实验动物为纯系,成年动物,反应较单一,与接
触人群的复杂性不匹配,对外源化学物的易感性 存在差异。
1/25/2021
毒理学实验基础
3
二、毒理学实验的目的
1. 受试物毒作用的表现和性质(描述毒理学) 在急性或慢性实验中观察动物异常,发现有害 作用
1/25/2021
毒理学实验基础
23
动物品系的遗传均一性
• 遗传均一性排序:近交系>杂交群 >封闭群
• 实验动物选择:适宜品系、固定品 系
(2)人和实验动物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化 学物的代谢,与体重或体表面积相关。
2. 实验动物必须暴露于高剂量,这是发 现对人造成潜在危害的可靠方法。
3. 染毒途径的选择,应尽可能模拟人接 触该受试物的方式
1/25/2021
毒理学实验基础
2
毒理学实验的局限性
--动物实验结果外推到人的不确定性
1. 动物与人对外源化学物的反应敏感性可能不同, 甚至存在质的差别;
16
• BN大鼠:近交系大鼠,棕色,对实验过敏性脑脊 髓炎有抗力。对自家免疫性复合性肾小球肾炎也 具抗力。平均31月龄大鼠心内膜疾病的发生率为 7%,先天性高血压为30%。
1/25/2021
毒理学实验基础
17
长爪沙鼠
• 长爪沙鼠:被毛棕灰色,对许多需氧及厌 氧菌敏感,对多种病毒、寄生虫等敏感,
也常用于脑神经病、内分泌学、代谢病、 肿瘤学等方面的研究。
豚鼠
• 豚鼠:特点是毛短而光滑,生长快,抗病力强, 繁殖性能好。广泛用于药物学、传染病学、免疫
学、营养学、耳科学等各项医学及生物学的研究 中。
1/25/2021
毒理学实验基础
12
• C57BL/6J小鼠:黑色,对放射物质耐受性强,但 照射后肝癌发生率高。眼畸形,对结核杆菌有耐 受性嗜酒精性高,是肿瘤学、生理学、遗传学研 究常用品系。
3. 易常于规饲实养验和选实择验两操个作物的种物,种分;属:
4.
经济并易于获•啮得齿的类物种。 •非啮齿类
1/25/2021
毒理学实验基础
7
大鼠
1/25/2021
毒理学实验基础
8
小鼠
1/25/2021
毒理学实验基础
9
兔子
1/25/2021
毒理学实验基础
10
1/25/2021
毒理学实验基础
11
4
三、动物实验的职业道德
一般原则
• 人道主义的管理 和处理
• 使痛觉和不适感 减到最小
• 避免不必要的使 用动物
3R 原则
• replacement替代:用无 知觉材料的科学方法替代 有知觉脊椎动物的方法
• reduction减少:保证数 据信息前提下,尽量减少 动物使用数量
• refinement优化:必须 使用动物时,减少非人道 程序的影响
无胸腺裸鼠:免疫系统缺陷可接受人类多种 癌细胞移植。
免疫毒理学、化学致癌作用等研究领域
1/25/2021
毒理学实验基础
21
(2)杂交群动物:指两个不同近交系之间有目 的地进行交配所产生的第一代动物,即杂交 第一代动物。
具两系双亲所有的遗传特性,杂合程度一致, 个体差异小;具备杂交优势,生命力强,无 近亲衰退现象。
教学目标
• 1.掌握食品毒理学实验的原则和局限性 • 2.掌握实验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 3.掌握食品毒理学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 • 4.了解量反应资料和质反应资料的统计方法
1/25/2021
毒理学实验基础
1
一、毒理学实验的原则和局限性
1. 化学物在实验动物中产生的作用可以 外推于人:(1)人是最敏感的动物;
敏性关节炎和自身免疫复合物血管球性肾炎等立 刻移植多种肿瘤,高脂肪食物容易引起肥胖症。
1/25/2021
毒理学实验基础
15
• BALB/c小鼠:对致癌因子敏感,对放射性 照射极为敏感。生产性能良好,繁殖期长,
广泛应用于肿瘤学、生理学、免疫学、核
医学和单克隆抗体等研究。
1/25/2021
毒理学实验基础
1/25/2021
毒理学实验基础
18
(二)品系选择
品系:实验动物学的专用名词,指用计划交配 的方法获得的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群动物。
同一品系的动物具有共同的遗传来源、相似的 外貌特征、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稳定的遗传性 能
1/25/2021
毒理学实验基础
19
(1)近交系动物:指采用连续20代以上兄妹 交配或亲子交配而培育的纯品系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