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三十年·散文(一)

合集下载

现当代三十年目录

现当代三十年目录

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第一章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一)1、“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①思想文化基础②语言基础③发生与发展及历史意义和局限④与封建复古派的几次斗争与林纾(琴南)的论辩、与“学衡派”的论辩、与“甲寅派”的论辩2、主要的新文学社团①文学研究会②创造社③新月社④语丝社⑤浅草—沉钟社⑥湖畔诗社3、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第二章鲁迅1、鲁迅的思想发展与创作道路①寻求真理的爱国主义者②战斗的革命民主主义者③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2、《呐喊》与《彷徨》的思想艺术特色①“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②“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3、改造民族灵魂的经典之作:《阿Q正传》①《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1、鲁迅:“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灵魂来”2、茅盾:“中国人品性的结晶”3、 30、40年代:“中国精神文明的化身”(上面三点关注的中心是“精神胜利法”)4、 50年代至70年代末:“落后的农民典型”(阶级分析)5、 80年代初:“国民性弱点”的典型6、近年来:人类精神现象的象征②阿Q的形象分析③《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4、《野草》与《朝花夕拾》①“独语体”的散文《野草》《野草》的思想倾向《野草》的艺术特色②“闲话风”的散文《朝花夕拾》第三章小说(一)1、“问题小说”的创作概况①“问题小说”形成的原因②冰心、王统照的创作③“问题小说”的衰落2、人生派写实小说①人生派写实小说②叶绍钧的创作《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3、乡土小说①乡土小说的特点和成就②代表作家及作品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4、“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性叙述小说①“自叙传”抒情小说②郁达夫的小说创作30年代以前30年代以后第四章郭沫若1、郭沫若的生平与思想发展①郭沫若思想发展泛神论思想浪漫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②《女神》的时代精神和浪漫主义特色思想内容破旧立新爱国主义思想艺术特色局限③其它创作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前期历史剧创作及特色 40年代的历史剧及成就第五章新诗(一)1、早期白话诗①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梁启超黄遵宪胡适②“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形态与局限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③“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浪漫新诗、小诗、情诗、冯至2、新诗的“规范化”前期新月派的诗歌主张闻一多、徐志摩(思想内涵、个性风格)、朱湘、饶孟侃、杨世恩、孙大雨、刘梦苇3、早期象征派诗歌“纯诗”概念的提出李金发(诗歌特点)、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第六章散文(一)1、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①现代散文的建立与发展②周作人的抒情散文和小品文2、语丝派”和朱自清的散文①“语丝派”的散文②朱自清的抒情散文(特点)第七章戏剧(一)1、中国现代话剧的诞生①话剧的萌芽、诞生文明戏或新剧阶段(萌芽阶段)——“爱美剧”阶段(初创阶段)②早期话剧剧本创作大致分为三类2、田汉的戏剧创作3、丁西林的戏剧创作新文学的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二)1、革命文学的论争和左翼文艺运动①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特点及基本线索②革命文学的论争产生、经过、结果、意义③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成立、功绩、缺失2、不同文学思潮的较量①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梁实秋、朱光潜、沈从文②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 A与“新月派”的论争:徐志摩、罗隆基、胡适、梁实秋 B与“论语派”关于“性灵文学”的论争 C与“京派”的论争D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第九章茅盾1、茅盾的小说成就2、《子夜》创作背景、主题、主要人物形象分析(资本家形象系列、封建地主系列)、艺术成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第十章老舍1、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2、《骆驼祥子》及老舍作品的艺术成就第十一章巴金1、巴金前期小说创作特点《家》的杰出成就2、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特点《憩园》和《寒夜》第十二章沈从文1、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湘西下层人民特异的“生命形式”2、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①《边城》的“牧歌”情味和感伤情绪②沈从文小说的文体特色③文学理想的寂寞小说(二)1、左翼小说特点、代表作家及作品(蒋光慈、柔石、丁玲、张天翼、艾芜、萧红与东北作家群)2、京派小说京派小说的审美追求废名、凌叔华、萧乾,特点3、海派小说初期海派“新感觉派”张资平、叶灵凤;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第十四章新诗(二)1、中国诗歌会和臧克家的创作①中国诗歌会创作的特点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②臧克家的诗歌创作前期2、现代派诗歌创作①现代诗派特点②戴望舒、卞之琳的创作第十五章散文(二)1、概况①鲁迅派的杂文②李广田、何其芳等的抒情散文③丰子恺等的叙事散文④林语堂等的幽默小品⑤游记体散文⑥报告文学2、各流派代表散文创作①林语堂“闲适小品”②“鲁迅风”杂文③“京派”与开明同人散文第十六章曹禺1、《雷雨》①戏剧的矛盾方面、诗的视角②人物形象③结构④“序幕”与“尾声”2、《日出》、《原野》和《北京人》曹禺对中国话剧的贡献第十七章话剧(二)1、走向广场: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与农民戏剧的倡导①五大剧社②“无产阶级戏剧”③“红色戏剧”④国防戏剧⑤三大戏剧运动代表人物⑥农民戏剧实验2、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剧”的确立与夏衍、李建吾的创作①剧场戏剧的确立②主要戏剧场作夏衍、洪深、李健吾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7月)第十八章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三)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孤岛文学;沦陷区文学3、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①文学思潮、论争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的讨论、对王实味文艺观点的批判第十九章赵树理1、赵树理的文学道路及其意义“赵树理方向”、赵树理创作的主要特色和贡献2、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第二十章小说(三)1、国统区小说概况、张天翼、沙汀、钱钟书、路翎2、沦陷区小说孤岛文学、张爱玲、苏青、梅娘、徐訏、无名氏3、解放区小说“白洋淀”派的鼻祖:孙犁、康濯和孔厥、丁玲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高干大》、《种谷记》和《原动力》等反映工农业生产建设活动的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等“新英雄传奇”第二十一章艾青1、艾青诗作的独特主题与意象2、忧郁的诗绪诗的艺术与形式3、艾青诗作的形式和历史地位第二十二章新诗(三)1、七月诗派绿原、鲁藜等人的诗作2、中国新诗派“中国新诗派”对“新式现代化”的探索、穆旦的诗歌创作一3、敌后根据的诗歌创作歌谣体新诗“歌颂”主调和对“抒情的放逐”2、《王贵与李香香》的主题和信天游形式第二十三章戏剧(三)1、“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①抗战初期:向“广场戏剧”倾斜②敌后根据地:从秧歌剧到新歌剧③40年代末:学潮中的广场活报剧2、“剧场戏剧”的兴起与繁荣①大后方、上海孤岛:“剧场戏剧”的再度兴起②沦陷区:职业化、商业化的“剧场戏剧”的繁荣。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他在1922年写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泛神便是 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自我也只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 一切自然都是自我的表现。”
如《我是偶像崇拜者》、《天狗》。 郭沫若于1918年开始诗歌创作。1919年9月,诗作开始在宗 白华编辑的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女神》。是新 的艺术形式,反映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即充分表现了 “五四”时代精神,对现代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和开创,和自由体新 诗形式的创造开了一代诗风,奠定中国诗歌现代化基础。
四、后期战斗生涯和创作(28—78年) 1928年2月他东渡日本后,开始了为期十年的流亡生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了,郭沫若别妇抛子,回国参加抗战,
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一时期解放区,新中国成立,郭沫若历任中央人民 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文联主席、 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职。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国内反共投降势力嚣张之时。郭沫若将“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 时代里去了”,“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序 俄文译本史剧〈屈原〉》)。
影射和讽喻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现实,从而引起强烈的反响。 2、结构:五幕六场
3、主题:
歌颂了热爱祖国、坚持真理、不畏强暴的屈原、揭露和鞭挞 了卖国和残害进步力量的反动行径,激励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将 抗战进行到底。
诗人借助这个自我形象尽情地发泄内心的积愤,高唱反抗战歌,鼓 吹个性自由。 (五)歌颂人类劳动的伟大。
三、《女神》浪漫主义特点:
《女神》的艺术风格是雄伟豪迈的。 (一)《女神》的题材有不少采用历史和神话传说。 (二)汹涌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三)形式开放自由多样。
四、《凤凰涅磐》
这首诗创作于1920-1,是《女神》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抒情长 诗。它借凤凰“集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象征着旧中 国以及诗人旧我的毁灭和新中国以及诗人新我的诞生。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戏剧
一广场戏剧 1 国统区的无产阶级戏 剧 2解放区的红色戏剧 3九一八后的国防戏剧 4田汉洪深的戏剧创作 5熊佛西的农民戏剧实 验二剧场戏剧曹禺夏衍 李健吾袁牧之宋之的陈 白尘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
一.论争 1 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2 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关系问题的论争 3 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问题的论争 二.文艺理论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三.文学创作(一)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三.文学创作(二) 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孤岛文学、沦陷区文 学。
巴金
巴金的中、长篇小说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抒情性, 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中、长篇一起, 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 峰。 第二个十年: 小说:内容:“青年世界” 艺术:主观性、抒情性,情感汪洋恣肆,语 言行云流水。 第三个十年: 小说:内容:1旧家庭的没落 2抗战时期现实生活 艺术:单纯、朴素、流畅中表现鲜明的感情,以 情动人是其一贯的风格。
老舍
小说:内容:市民世界 艺术:“京味”与幽默是其独 特的风格
曹禺
戏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家》五部经典 内容:追索现实背后深处的人生、人性、 人的生命存在的奥秘。 艺术:“大融合”的戏剧境界。
沈从文
小说:内容:湘西世界 艺术:发展了一种特殊的小说 体式:文化小说、诗小说或抒情小 说,被称为“文体作家”。 2追求纯、真的美文效果。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
现当代文学重要作家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 (1917年——1927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散文

现代文学三十年散文

《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一轮复习资料散文第一个十年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1918.4《新青年》设立“随感录”栏目。

1、杂文的盛行短小精悍的社会文明批评。

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

“化传统”。

2、《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

论战批判色彩浓厚的急就章。

对现实作敏锐的反应,体现“五四”的青春精神,又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新青年》《莽原》《语丝》(后分化出“言志派”)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于抗争的小品文之外分出闲适、知识性的一脉。

①“美文”和“言志”引入“美文”的概念。

提倡抒发个人性情的“言志”小品文。

②闲谈体借鉴明人小品和外国随笔,形成自然隽永、平和冲淡的风格。

《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蓬船》涩味和简单味,选材平凡而别有情趣,也有“中年心态”的落寞颓废。

③“文抄公体” 30、40年代常兼两种文体之美,古雅遒劲。

《游山日记》《关于傅青主》《无生老母的信息》2、其他作家①俞平伯《杂拌儿》《燕知草》《陶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朦胧空灵的意境,远离现实的玄理和感伤。

以旧格调自享。

②钟敬文《荔枝小品》平远清隽的美学追求。

《荔枝》《茶》《黄叶小谈》咏物小品。

《钱塘江的夜潮》《太湖游记》情思清朗。

专写农村乡镇的宁静生活和对小人物的同情。

初以冲淡为衣,小说和散文融合,注重意境。

后追求朦胧,陷入“废名气”。

二、冰心、朱自清和文研会作家散文1、冰心“小诗”味散文,青年的共鸣和模仿。

①空灵清丽的风致行云流水的文字,倾诉真情的温柔和忧愁,“爱的哲学”。

《往事(一)·七》雨中荷花和母爱主题。

《山中杂记之七——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山与海的对比。

②文体的自觉追求“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

《往事》其二(八)文言的典雅凝练加适当“欧化”,婉转流动。

2、朱自清娴熟使用白话文创作的典范。

缜密婉转中温柔敦厚的气质。

匠气。

《背影》《荷塘月色》《儿女》执著地表现人生。

7第七章 散文(一) 现代文学三十年 尹康庄教授课堂课件

7第七章    散文(一)   现代文学三十年 尹康庄教授课堂课件

第七章散文(一)一、概述像其他文学体裁一样,第一个十年散文也由古典形态实现了向现代形态的转变。

这一转变概而言之,就是在语言上由白话取代文言;在体式上体现的是自由灵活的主体创造精神;在内容上,或以表现对旧传统旧观念以及现实黑暗的挣扎战斗为主,或以抒发主体内在情感、展示心灵奥秘为主。

总之,散文至此成为与其他文学体裁不同的侧重表现主体更为个性化的情感、思想的创作;在这个基本追求下亦形成了多样的创作风格与流派。

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鲁迅说五四时期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剧和诗歌之上。

这种成功还得益于其他文学体裁都缺乏的一个条件,这就是传统散文的滋养。

五四时期,以讲求严格的格律为特点的诗歌要求改观,变革诗歌的形式首先存在着难度;小说在叙事方式等方面也需要有大幅度的变革;戏剧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其实是戏曲,其脚本不论在形体或语言上都没有脱离诗(词、曲)的模式。

而现代戏剧,是以人物对话来形成和推动情节,表现主题的话剧,因此戏剧改革同样难度较大,它的主要参照和范本同样来自外国文学。

这显然是第一个十年诗歌、小说、戏剧在总体上都带有初创时期特点的重要原因。

散文则不然,传统散文长于抒情写意的方式被较多地继承下来,尤其是明末的“公安”“竟陵”的创作对五四“言志派”散文有直接的参照、滋养作用。

二、主要文体或流派1、杂文杂文是现代散文率先兴起的文体,始于《新青年》的“随感录”专栏。

对旧观念旧体制和现实黑暗的批判与揭露,是它在内容上的基本物色;在形式上则主要取法于中国散文的短小、精悍。

作者主要有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又主要经由鲁迅而发展成为一种完备的文体;也就是说,如果在其他作者那里,还主要是“随感”的话,那么在鲁迅那里则成为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文学性论文。

这种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文体,亦使鲁迅因之成为现代难有比肩的伟大文学家和思想家;五四及整个现代文学的主要作家,几乎都有这类创作。

2、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作为一个现代文学史上有巨大影响的散文家,周作人最主要的贡献在于继承、发扬和创立了“言志派”散文。

现代文学三十年鲁迅文学作品赏析

现代文学三十年鲁迅文学作品赏析

一、《狂人日记》:⑴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关注自然是回归自我的体现,人被异化后的精神回归)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

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

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与环境文化的分离)我怕得有理。

⑵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暂时做稳了奴隶的人,为奴隶而不得的人。

”!(对历史的形象化总结)⑶(忏悔)不能想了。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着家务,妹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饭菜里,暗暗给我们吃。

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原罪意识)《孤独者》立刻又变成长嚎,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

内容:“表现的深切”对封建礼教和制度的彻底揭露和批判:“吃人”《狂人日记》《祝福》《长明灯》对辛亥革命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对于国民性的思考。

《药》《风波》《阿Q正传》社会变动,文化转型时期人的精神困境和出路问题。

形象系列:农民形象《阿Q正传》《风波》《故乡》阿Q形象(生计、恋爱、革命、死亡):鲁迅自己说,他之所以要写《阿 Q 正传》,是因为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阿 Q成为“反省国民性弱点”的一面镜子。

精神胜利法:尽管阿 Q 处于未庄社会的最底层,在与赵太爷、假洋鬼子,以至王胡、小 D 的冲突中,他都是永远的失败者,但他却对自己的失败命运与奴隶地位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辩护与粉饰态度。

或者“闭眼睛”,根本不承认自己落后与被奴役,沉醉于没有根据的自尊之中:“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或者“忘却”:刚刚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啪啪响了之后,就忘记一切而且“有些高兴了”。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一)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一)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全书目录:序前言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 年)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二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三、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四、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第二章鲁迅(一)一、《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二说不尽的阿Q三《野草》与《朝花夕拾》第三章小说(一)一“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三“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第四章通俗小说(一)一民国旧派小说二新文学迫使旧派向“俗”定位第五章郭沫若一《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二《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三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四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第六章新诗(一)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四新诗的“规范化”——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五“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六早期无产阶级诗歌第七章散文(一)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三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四、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五、“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第八章戏剧(一)一、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三业余的、非营业性的“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的倡导四“小剧场”培育的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的开创者及其创作第二编第二个十年(1928-1937 年 6 月)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二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三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四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第十章茅盾.一开创新的文学范式二茅盾的小说成就三理论批评与其他方面的贡献第十一章老舍一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二《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三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第十二章巴金一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二《家》的杰出成就三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第十三章沈从文一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二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三文学理想的寂寞第十四章小说(二)一“左联”和左翼小说二京派小说和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三海派小说第十五章通俗小说(二)一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二张恨水等言情写实小说的俗雅融合三武侠想象世界的多方拓展第十六章新诗(二)一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二后期新月派的创作三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第十七章鲁迅(二)一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二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三《故事新编》: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第十八章散文(二)一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二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和风格多样的散文三“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四报告文学与游记第十九章曹禺一从《雷雨》到《原野》二《北京人》与《家》三曹禺剧作的命运第二十章话剧(二)一走向广场: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与农民戏剧的倡导二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性”的确立与夏衍、李健吾的创作第三编第三个十年(1937 年7 月-1949 年9 月)第二十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三)一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三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第二十二章赵树理一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二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第二十三章小说(三)一暴露与讽喻二体验与追忆三通俗与先锋四现实与民间第二十四章通俗小说(三)一雅俗对立的渐趋消解二各类型通俗小说的“现代化”三解放区的文学通俗化运动第二十五章艾青一艾青的历史地位二独特意象与主题三忧郁的诗绪四诗的艺术与形式第二十六章新诗(三)一从同声歌唱到七月派诗人群的出现二从冯至等校园诗人群到以穆旦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三敌后根据地的诗歌创作:诗的民间资源的新的吸取与创造第二十七章散文(三)一报告文学的勃兴二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三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第二十八章戏剧(三)一“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二大后方、上海孤岛:“剧场戏剧”再度兴起三沦陷区:职业化、商业化的“剧场戏剧”的繁荣第二十九章台湾文学一台湾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二台湾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序王瑶这是一本由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王超冰等四位青年研究工作者撰写的有特色的现代文学史著作。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提纲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1 简述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上的时代品格。

P19-23答:一是理性精神的显现。

自文学革命开始,新文学的先驱者们就主张文学服膺于思想启蒙,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强调以现代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去指导新文学的创造。

举例: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二是感伤情调的流行。

在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笼罩于整个文坛的空气主要是感伤。

举例:冰心的《超人》、许地山的《命命鸟》。

三是个性化的追求。

因为“五四”时期是提倡个性解放,鼓励个性发展的年代,所以写个人的生活,个人的情绪,是普遍的现象。

举例:郭沫若《女神》。

四是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现实主义成为“五四”时期乃至是第一个十年最有实力的创作方法。

举例:鲁迅《野草》。

2 论述文学革命的实绩。

P9-10答: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五四”后,各地爱国学生团体纷纷仿效《新青年》、《每周评论》,创办白话周刊。

如《东方杂志》、《小说月报》。

2、是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团体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

3、是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4、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

如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控诉了封建制度及其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采用了现代意味的手法与样式。

第二章鲁迅(一)1为什么说《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答:(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

从题材上看,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且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从眼光上看,主要是关注“病态社会”里知识者与农民的精神“病苦”。

他的眼光在于“绝望的反抗”:对于社会,更是对人自身的反抗。

从小说模式上看,体现在《药》和《故乡》中“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两大小说情节、结构模式。

(二)“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体现在它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

在艺术表现上,作家不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去描述主人的心理状态,而是通过主人公的自由联想、梦幻,直接剖露他的心理。

现代文学三十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现代文学三十年现代文学三十年》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升,现代文学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伊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十年的时间。

这三十年间,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蓬勃发展和多元化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首先,新的时代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的多元化和文化的多样性成为了现代文学的重要题材。

从农村到城市,从底层到中产阶级,各个层面的人们的生活经历都成为了作家们创作的源泉。

这也使得现代文学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的变迁和个体的命运。

作家们通过多种形式的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纷纷将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和感悟融入到文字中,使得现代文学更加鲜活、生动。

其次,现代文学发展也受益于新的文化思潮的涌现。

在这三十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文化氛围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对作者们的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作家开始尝试采用跨文化的视野来审视问题,并融入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这些新的思潮为现代文学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制造了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个魔幻的场景和独特的情节。

再者,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对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作家们可以更加迅速地获取到各种素材和灵感。

同时,互联网也为作家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无论是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作品,还是通过网络平台与读者进行交流,作家们都能够与读者保持更紧密的联系,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获得反馈和支持。

这也使得现代文学的传播方式和受众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广泛化。

然而,尽管现代文学在这三十年间取得了许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商业化的影响逐渐显现。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文学作品更多地被当做商品销售,而不是纯粹的艺术创作。

这使得作家们在创作中面临了更多的商业压力,有时候不得不追求商业利益而放弃自己最初的创作目标。

其次,作家们的写作风格逐渐趋同。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赵树理
小说:内容:农民形象的代表 艺术: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
艾青
诗歌:内容:1土地与太阳的意象 2忧郁的情感 艺术:1中西结合 2自由诗体
5现实与民间赵树理孙犁康 濯孔厥刘白羽丁玲周立波欧 阳山柳青
6讽刺诗臧克家、袁水 拍
7穆旦和中国新诗派
8新歌谣叙事诗:李季 阮章竟艾青抒情诗:何 其芳、陈辉
第三个十年的文学创作(二)
区域 国统 区
文学创作
初期昂扬激奋的基调、爱国主义的主题、民族战争中新人、新的民族性格。小说艾芜的《秋收》姚雪垠 的《差半车麦秸》,丘东平《一个连长的遭遇》等;诗歌有墙头诗、传单诗、枪杆诗等的创作;散文有 秋东平《第七连》,骆宾基《救护车里的血》等;戏剧出现了街头剧、广场剧、茶馆剧、游行剧等。相 持阶段沉郁苦闷的基调、面向现实重体验、转向历史重追忆、描写知识分子的苦难。小说路翎《财主的 儿女们》等;艾青长诗《火把》等;戏剧夏衍《法西斯细菌》等。后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暴露讽喻的基调、 对黑暗的诅咒、对腐朽现实否定、知识分子的自我内省与总结。小说张天翼《华威先生》等;诗歌袁水 拍《马凡陀的山歌》等;散文有冯雪峰、聂绀弩的杂文;戏剧有丁西林《三块钱国币》、陈白尘《乱世 男女》《升官图》等。 明朗素朴的基调,歌颂新社会新制度,描写农民士兵干部,描写解放了的新人。小说有赵树理《小二黑 结婚》《李有才板话》孙犁《荷花淀》,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等;诗歌有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漳河水》等,戏剧出现了秧歌剧和新歌剧,新歌剧《白毛女》《赤叶 河》味”与幽默是其独 特的风格
曹禺
戏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家》五部经典 内容:追索现实背后深处的人生、人性、 人的生命存在的奥秘。 艺术:“大融合”的戏剧境界。

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一章【下】

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一章【下】

闻一多(1899-1946年)
梁实秋(1903-1987)
陈西滢(1896-1970) 凌叔华(1900-1990)
朱湘(1904-1933)
陈梦家(1911-1966)
方令孺 (1898-1976)
林徽因(1904-1955)
孙大雨(1905--1997)
4、语丝社
• • • • • 时间:1924年11月 地点:北京 发起人:鲁迅、周作人、钱玄同等 刊物:《语丝》杂志——专门刊发散文 风格:语丝文体——“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 力加以排击 ”,“指摘社会弊端和抨击旧文 化”,有杂感、时评、小品等样式。
• 成员: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应修人
• 代表作: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的诗歌合集
《春的歌集》,汪静之《惠的风》。
• 特色:以专心致志做情诗而引人注目。真切地 表现了童心和爱心。
应 修 人 ( * )
左起为汪静之(1902—1996)、潘漠华(1902— 1934)、冯雪峰(1903年——1976)
《语丝发刊词》:我们并没有什么主义
要宣传,对于政治经济问题也没有什么兴趣,
我们所想做的只是想冲破一点中国的生活和
思想界的昏浊停滞的空气。我们个人的思想 尽自不同,但对于一切专断与卑劣之反抗则 没有差异。我们这个周刊的主张是提倡思想 自由,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
5、湖畔诗社
• 时间:1922年3月于浙江杭州
3、个性化的追求:个人的生活,个人 的情绪…… “表现自我”成为自觉的文学追求……
4、 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现代主义……
必读作品与文献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 革命论》、《易卜生主义》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教材精讲-第7章 散文(一)【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教材精讲-第7章 散文(一)【圣才出品】

第7章散文(一)本章重点:1.周作人的散文2.冰心、朱自清的散文其他知识点:1.《新青年》“随感录”2.美文3.“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现代散文的成就及原因:1.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Essay),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

2.“五四”阶段散文创作的派别林立,“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

迁流曼延,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

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练,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3.文体比较自由4.古代文学中散文较发达,新文学务必打破用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向传统文学示威“化传统”化得较好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杂文:议论时政的杂感短论。

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社会影响非常大。

以随感形式对现实做敏锐的反应,未必缜密漂亮,却充分体现“五四”的青春精神,而每位作者又都保持着鲜明的个人风格。

1.李大钊:《今》《新的!旧的!》《新纪元》《政客》《太上政府》《宰猪场式的政治》宣传鼓动性与散文诗的艺术相结合2.陈独秀:《偶像破坏论》《下品的无政府党》《青年底误会》和《反抗舆论的勇气》“独秀随感究竟爽快”3.钱玄同:《随感录四十四》《随感录四十五》“颇汪洋,而少含蓄”4.刘半农:《奉答王敬轩先生》《作揖主义》善夸张,富想象,好用反语,讽喻性强,读起来畅快轻松,对论敌能加以不容置疑的驳难。

5.鲁迅:《新青年》作家的主将,《语丝》派的坛主之一现代散文诗的鼻祖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1.周作人的散文理论(1)美文:“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2)“言志”的小品文:“言志”即抒我之情,文学是自我的园地,小品文是个人的文学的尖端;集合叙事说理抒情的分子,都浸在自己的性情里,用了适宜的手法调理起来,是近代文学的一个潮头。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第一章第一个十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一、文学革命的起因①是适应当时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的要求而兴起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是适应中国文学前进发展的要求而兴起的,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③外国文学的启蒙和影响.二、文学革命的兴起及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主张的评价1、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年1月1日,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

同年2月1日,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正式举起了文学革命大旗。

在胡、陈旗帜下,钱玄同、刘半农等也纷纷撰文表示支持和赞同,并不断补充和丰富文学革命的内容,一场破旧立新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坛上逐步兴起。

2、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主张的评价①胡适的文学主张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有着开创性的作用。

关于文学内容、社会作用的重视与提倡,所持的“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对控制当时文坛的陈腐的封建旧文学,形成了很大冲击。

特别是白话文学的主张,有力地促进了语言的现代化变迁。

但主张多为形式上的点滴改良,且有较大的妥协性.②陈独秀的文学主张从彻底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立场出发,不仅反对旧文学的语言形式,更反对旧文学的反动思想内容,从而鲜明地举起了文学革命大旗。

主张文学革命的态度较之胡适,也要坚决和激进的多。

但在否定了封建旧文学后,建立什么样的新文学,回答却欠具体。

从西方汲取来的文学观念,本身也存在着某些矛盾和混乱。

三、文学革命的意义1、宣告了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终结与新文学的诞生.2、为当时正在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劳,以从理论主张到创作,从文学内容到形式的全面革新,揭开了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文学的光辉的第一页.3、使中国文学打破封闭走向世界,世界文学也开始走向中国,开启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新进程。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思潮一、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贡献1、文学主张认为文学是与人生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工作。

30年代散文发展(一)

30年代散文发展(一)

30年代散文发展(一)30年代散文发展(一)30年代散文发展(一) 第二个十年的散文创作在第一个十年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和二十年代相比,具有着自己独特的呈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化的分野。

这是30年代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

1927年国共两党的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之后,受政治形势的影响,30年代的散文创作派系,通常都以政治倾向来划分,即属于左翼作家的散文;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作家的散文;以及政治态度比较超越的京派及其他作家的散文等。

文体意识比以前大大增强。

这是30年代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不同创作风格的追求在更大程度上还体现为对散文的社会功能和文体要求的不同理解,30年代的散文并没有因为政治化和诸多论争而走向危机,相反,却因为多方面的艺术探求而获得了生机,杂文、小品文和抒情性散文都各自有长足的发展。

第一节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左翼作家处于被国民党当局实施的文化围剿的压迫之中,他们当然更看重散文的现实批判性和论战的效果,作为匕首和投枪的杂文就很自然地成为他们首选的文体,这样,30年代就又出现了一个杂文创作的繁荣期。

"鲁迅风"杂文:30年代,除了鲁迅仍在继续创作之外,在他的影响下又一批新的杂文作者涌现了出来,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瞿秋白、茅盾、唐弢、徐懋庸、聂绀弩等。

这些足以证明鲁迅对这一时期的左翼作家杂文创作的巨大影响,这些作家的杂文风格特色是可以用"鲁迅风"来加以概括的。

"杂文双璧":徐懋庸和唐弢是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杂文新秀中的"双璧"。

徐懋庸(1911-1977):其知识渊博,长于思辨,其杂文贴切泼辣,文风质朴,主要也是针砭旧物,但是和鲁迅比,视野和力度都比较小。

主要杂文集有《不惊人集》、《打杂集》、《街头文谈》。

唐弢(1913-1992) :其杂文简明而有文采,是政论和艺术散文笔调的结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鲁迅一方面是现代散文最早的作者之一,另一方面 也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开拓者。
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也标志着中 国现代小说的成熟。
五、鲁迅思想
一、鲁迅思想的最独特之处,就是对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探索。
鲁迅表达思想的方式是批判,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他不是 正面构建,指出一条光明大道,而是反面批判 。用怀疑主义的 思维方式,在对整个人类社会、文明质疑的基础上,对社会、文 明进行批判的。鲁迅总是在人们习以为常的事实或不证自明的 “真理”中发现荒谬的,然后进行猛烈的否定和批判。“从来如 此就对吗?”鲁迅往往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揭示出人类社会、文 明阴暗、残酷的一面。
2、生平:少年时代。青年时代。日本留学。回国“幻灭” 。排遣寂寞。彷徨之 路。文艺论争。
二、关于鲁迅的作品
鲁迅从1907年在日本期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开始,至1936年10月19 日逝世,笔耕一生,留下大量著述,主要文学作品有:3部小说集 两部现实题 材作品《呐喊》《彷徨》,一部历史题材作品《故事新编》。3部散文集《野 草》《朝花夕拾》《两地书》。16部杂文集《热风》 《坟》 《华盖集》《华 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 《准风月谈》《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事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此外,还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 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
鲁迅是现代中国“民族魂”的代表, 也是现代“民族魂”的塑造者之一。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现代文 学是“鲁迅时代”的文学。
郭沫若:“大哉鲁迅!鲁迅之前,无一鲁迅。鲁迅之 后,无数鲁迅。”
毛泽东: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 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 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 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文化战线上,代表全 国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 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 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新民主主义论》,《毛选》 第二卷)。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笔记——散文

《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笔记——散文

第一个十年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1918.4《新青年》设立“随感录”栏目。

1、杂文的盛行短小精悍的社会文明批评。

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

“化传统”。

2、《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

论战批判色彩浓厚的急就章。

对现实作敏锐的反应,体现“五四”的青春精神,又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新青年》《莽原》《语丝》(后分化出“言志派”)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1、周作人于抗争的小品文之外分出闲适、知识性的一脉。

①“美文”和“言志”引入“美文”的概念。

提倡抒发个人性情的“言志”小品文。

②闲谈体借鉴明人小品和外国随笔,形成自然隽永、平和冲淡的风格。

《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苦雨》《喝茶》《乌蓬船》涩味和简单味,选材平凡而别有情趣,也有“中年心态”的落寞颓废。

③“文抄公体” 30、40年代常兼两种文体之美,古雅遒劲。

《游山日记》《关于傅青主》《无生老母的信息》2、其他作家①俞平伯《杂拌儿》《燕知草》《陶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朦胧空灵的意境,远离现实的玄理和感伤。

以旧格调自享。

②钟敬文《荔枝小品》平远清隽的美学追求。

《荔枝》《茶》《黄叶小谈》咏物小品。

《钱塘江的夜潮》《太湖游记》情思清朗。

③冯文炳专写农村乡镇的宁静生活和对小人物的同情。

初以冲淡为衣,小说和散文融合,注重意境。

后追求朦胧,陷入“废名气”。

二、冰心、朱自清和文研会作家散文1、冰心“小诗”味散文,青年的共鸣和模仿。

①空灵清丽的风致行云流水的文字,倾诉真情的温柔和忧愁,“爱的哲学”。

《往事(一)·七》雨中荷花和母爱主题。

《山中杂记之七——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山与海的对比。

②文体的自觉追求“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

《往事》其二(八)文言的典雅凝练加适当“欧化”,婉转流动。

2、朱自清娴熟使用白话文创作的典范。

缜密婉转中温柔敦厚的气质。

匠气。

《背影》《荷塘月色》《儿女》执著地表现人生。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绿》《荷塘月色》写景抒情。

现代文学三十年·散文(一)

现代文学三十年·散文(一)

1、写景抒情的美文 抒情散文。 《荷塘月色》《绿》等用精雕细刻 的工笔手法,栩栩如生地表现景物 。
2、朱自清 2、记人叙事 亲情散文。《背影》 散文内容 :《儿女》《给亡妇》抒发父子之情、
夫妻之情,生活琐事,真切感人,充 满了浓浓的人间至情,令人感动。 3暴露黑暗的散文 《白种人上帝的 骄子》以愤懑的感情揭露帝国主义 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
这种文体比较自由。因为相对容易掌握, 写的人也就比较多。也由于散文一般较简短, 一有感触,即可成篇,适合于“五四”时期 思想启蒙的需要,有利于开展社会批评和文 明批评。 由于古代文学中散文较发达,新文学若要 站住脚,务必打破用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 因此诸多作家往散文方面努力。 因为五四散文“化传统”化得较好,比较 适合民族审美的心理习惯。

2013-8-5
《中国现代文学》@2010汉语言文学专业
二、美文典范---朱自清的散文
1、朱自清散文创作: 文学研究会的代表作家,享有盛
誉的散文大家 。 前后风格差别较大。前期散文优 美抒情,具有“美文”的特质; 后期散文侧重议论,偏于说理, 具有杂文性质。
2013-8-5 《中国现代文学》@2010汉语言文学专业
一类是批判旧文明和讽喻现实的议论性散文,少温柔 敦厚之风,多犀利辛辣之气,体现出浮躁凌厉的风 格。《偶感》、《死法》、《前门遇马队记》、 《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等; 另一类是抒发自己生活情趣,风格平和冲淡的“悠然 南山”式小品。《吃茶》、《谈酒》、《乌篷船》、 《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 《苦雨》等所 叙的是平常的生活琐事,所记的是普通的地方风物, 但在作者细细的吟味中,却另有一番情趣。
创造了闲适清涩、充满趣味性、知识性的散文一
脉。 短小精悍、简洁老练。 对后来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俞平伯、 钟敬文,废名等受其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要点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要点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要点《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和思考题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晚清文学革命运动、《崭新青年》杂志、新文化与文学革命的关系、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胡适的《文学改进刍议》、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戏”、对黑幕小说与鸳鸯蝴蝶派遣的抨击、林蔡争夺战、《学衡》派遣、《甲寅》派遣、易卜生主义、“五四”前后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向、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浅草―沉钟社、新月社、湖畔诗社、进化论、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1.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2.为什么说道文学革命就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文学革命的意义就是什么?3.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和文学社团兴起的情况。

4.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胡适与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理论?5.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的总体特色是什么?第二章鲁迅(一)鲁迅生平概略、鲁迅主要著述的书名与大致内容。

1.怎么认知鲁迅的《欢呼》、《迷茫》就是中国小说的开端与明朗的标志?2.先行分析《欢呼》、《迷茫》整体表现生活的视角与小说的结构模式。

3.对《阿q英雄传》存有哪些相同的解析?抓举三种观点,表示其解析的角度和根据,并予以评析。

4.略评《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5.就《野草》中某一篇散文诗,写下一篇品酒短文。

第三章小说(一)1小说界革命、林译小说、问题小说、叶圣陶的《隔膜》与《火灾》、鲁迅对乡土文学的定义、自叙传、庐隐的感伤小说、许地山的宗教题材小说、废名的《竹林的故事》。

1.详述“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主要流脉与开放性状况,并和古典小说比较,详细表明初期现代小说在故事情节结构与文体方面的技术创新。

2.以冰心的《超人》为例,分析“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及其作为一种写作风潮的时代特征。

3.复评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4.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是如何界定“乡土文学”的?试结合王鲁彦、台静农或其他作家的创作,来评析20年代乡土文学小说的流派特征。

北大出版社《现代文学三十年》整理的现代文学考点

北大出版社《现代文学三十年》整理的现代文学考点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开始。

------背景:在十九世纪末维新运动的影响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与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

黄遵宪:“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梁启超: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目的: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2、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肇始。

在《新青年》阵地上集结的急进的知识分子主要从两方面推进思想启蒙运动。

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

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陈独秀:“以欧化为是”;胡适:“输入学理”;蔡元培:“兼容并包”3、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在文中提出要确认白话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正宗地位,宣称以白话文取替文言文以建设新文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917年2月,陈独秀在二月号《新青年》上发表了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

文中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18年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

------背景:文学革命者们表现出强烈的历史主动性与批判精神,先集中力量摧毁当时在社会上较有影响的旧文学阵地,把批判“黑幕派”和“鸳鸯蝴蝶派”以及旧戏曲作为一场硬仗来打。

沈雁冰在《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等文章中指出,鸳鸯蝴蝶派“思想上的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

4、文学革命遭到旧文学势力的一些抵抗,但相对而言,文化保守主义的声音是比较微弱的,最初有林纾(琴南)出来正面迎击文学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2/3
《中国现代文学》@2010汉语言文学专业
四、“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
散文
语丝文体:针砭时弊,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林语堂:《剪拂集》
现代评论派:多是一些欧美留学归来的自由知识分子,政治 倾向与鲁迅等人相对立,散文创作思想取向也不一样。主要 有陈西滢、徐志摩、吴稚晖。
2019/12/3
《中国现代文学》@2010汉语言文学专业
郁达夫散文主要作品:
《零余者》以“袋里无钱,心头多恨”的抒情形象, 在感叹人生不幸与种种苦闷的同时也无情地解剖自 己。
《一个人在途上》记叙了丧子的哀痛,父子之情感人 肺腑,洋溢文中的是深深的父爱温情和浓浓的哀伤 情怀。
他的这些散文,“实在是最深切的,最哀婉的一个 受了伤的灵魂的叫喊”。
2019/12/3
《中国现代文学》@2010汉语言文学专业
第一节 20年代散文概述
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第4号起设立“随感录”栏目,专 门发表杂文。
鲁迅、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奠定 了杂文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鲁迅杂文最具代表性。
《新青年》杂文充分体现着“五四”的青春精神,保留着鲜 明的个人风格。
另一类是抒发自己生活情趣,风格平和冲淡的“悠然 南山”式小品。《吃茶》、《谈酒》、《乌篷船》、 《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 《苦雨》等所 叙的是平常的生活琐事,所记的是普通的地方风物, 但在作者细细的吟味中,却另有一番情趣。
2019/12/3
《中国现代文学》@2010汉语言文学专业
2019/12/3
2019/12/3
《中国现代文学》@2010汉语言文学专业
二、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
“人生写实派”散文是指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体 所形成的一个以“为人生”为共同创作倾向的散文群 体,作家有冰心、朱自清、许地山、叶圣陶、王统照、 郑振铎、瞿秋白等。
他们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表现人生。他们关注 现实人生,努力于社会的观察、思考与发现中探索人 生的意义,于个人的体验感悟中揭示生命存在的价值。 他们往往以写实的态度客观地描摹人生,抒写情感, 很少作家强烈的主观感兴。具体到创作上,体现出注 重写实的现实主义精神。
2019/12/3
《中国现代文学》@2010汉语言文学专业
三、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风格
1、感情真挚醇朴。 2、对自然景物观察准确精当,对声音、色彩感觉
敏锐。
3、善于集赋、比、兴各种手法,起承转合,手挥 目送,既曲尽其意又余韵袅袅。
4、文笔精美婉丽,节奏跌宕有致,饱含诗意和生 活情趣。
朱自清对优雅和谐、含蓄节制的美的追求,一 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另一方面也隐 含着对中国现实社会景象的逃逸和否定。
这种文体比较自由。因为相对容易掌握, 写的人也就比较多。也由于散文一般较简短, 一有感触,即可成篇,适合于“五四”时期 思想启蒙的需要,有利于开展社会批评和文 明批评。
由于古代文学中散文较发达,新文学若要 站住脚,务必打破用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 因此诸多作家往散文方面努力。
因为五四散文“化传统”化得较好,比较 适合民族审美的心理习惯。
短小精悍、简洁老练。 对后来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俞平伯、
钟敬文,废名等受其影响。219/12/3《中国现代文学》@2010汉语言文学专业
一.生平
1.朱自清(1898-1948) 简介:
●文人,原名自华,字佩 弦,号秋实
●现代诗人、著名散文 家、爱国学者
朱自清散文
2019/12/3
2019/12/3
《中国现代文学》@2010汉语言文学专业
冰心的散文,贯穿着对“爱的哲 学”的诠释。从l920年发表的《笑》 开始,到《寄小读者》、《往事》, 母爱、童真和自然之美一直都是她 的散文的灵魂。
她的语言,则融白话文的晓畅和 文言文的典雅于一炉,又适当地加 以“欧化”,既有古典文学的意韵, 又体现了白话文的灵动,语言典雅、 隽永、简洁、凝练,别有一番韵味, 形成了纯真、清丽、柔美、蕴藉的 “冰心体”,风靡一时。
《中国现代文学》@2010汉语言文学专业
二、美文典范---朱自清的散文
1、朱自清散文创作: 文学研究会的代表作家,享有盛
誉的散文大家 。 前后风格差别较大。前期散文优
美抒情,具有“美文”的特质; 后期散文侧重议论,偏于说理, 具有杂文性质。
2019/12/3
《中国现代文学》@2010汉语言文学专业
1、写景抒情的美文 抒情散文。 《荷塘月色》《绿》等用精雕细刻 的工笔手法,栩栩如生地表现景物 。
2、朱自清 2、记人叙事 亲情散文。《背影》 散文内容 :《儿女》《给亡妇》抒发父子之情、
夫妻之情,生活琐事,真切感人,充 满了浓浓的人间至情,令人感动。
3暴露黑暗的散文 《白种人上帝的 骄子》以愤懑的感情揭露帝国主义 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
2019/12/3
《中国现代文学》@2010汉语言文学专业
• 郁达夫 散文恣肆放达,靠才情感人 。记实性散文、议论性 散文、游记、日记、自传体散文和回忆性散文等。游记成就 最高。20年代《还乡记》《还乡后记》;30年代《屐痕处 处》和《达夫游记》。
郭沫若 前期散文收在《橄榄》《水平线下》等。1925年“小 品六章”:《路畔的蔷薇》《墓》《白发》《山茶花》《水 墨画》《夕暮》。触景生情,情融于景,一种漂流感。 张 扬自我,热爱自然,关心社会。
2019/12/3
《中国现代文学》@2010汉语言文学专业
冰心体的含义是什么?
所谓“冰心体”的散文。是以行云流 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 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 出清丽的风致。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2019/12/3
《中国现代文学》@2010汉语言文学专业
•许地山《空山灵雨》是五四后最早成册的个人散文集。意境幽 怨,文笔美丽。 •叶圣陶 散文收入与俞平伯合集散文集《剑鞘》。1931年出版 散文小说集《脚步集》。《五月三十日急雨中》《藕与莼菜》等。 •瞿秋白 1920年赴苏,写《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中国现 代报告文学的滥觞。杂文短小精粹,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中国现代文学》@2010汉语言文学专业
•“自己的园地”:抒我之情的 “言志”.《北京的茶食》《故 乡的野菜》《苦雨》《喝茶》 《乌篷船》等。 •将口语、文言和欧化语杂糅调 和产生一种“涩味”与“简单 味”,耐人咀嚼。
2019/12/3
《中国现代文学》@2010汉语言文学专业
三、周作人散文价值
创造了闲适清涩、充满趣味性、知识性的散文一 脉。
•分为“浮躁凌厉”和“冲淡平和”两体。最擅
长“冲淡平和”的闲谈体,意蕴深远、风格独到、
造诣极高。
2019/12/3
《中国现代文学》@2010汉语言文学专业
一类是批判旧文明和讽喻现实的议论性散文,少温柔 敦厚之风,多犀利辛辣之气,体现出浮躁凌厉的风 格。《偶感》、《死法》、《前门遇马队记》、 《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等;
五、20年代散文的主要特点
革新散文内容,表现个性。 扩大了表现生活的范围 文体多样,表现自由,不拘一格。 受世界文学的广泛影响 作者们深厚的学养及艺术上的成就,对后来散
文发生深刻影响。
2019/12/3
《中国现代文学》@2010汉语言文学专业
第二节 周作人、朱自清
一、“自己的园地”——周作人的散文
•1、周作人散文创作:
•新文学运动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翻译家,文艺理论家,诗人和散
文家。
•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
把散文界定为以抒情叙事为主的
艺术性的文字,从理论上确立了
文学性散文的地位。
2019/12/3
《中国现代文学》@2010汉语言文学专业
•1924年后写作重点转向散文,一发不可收。 《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 等十几部散文集,成为中国新文学散文史上杰出 的散文家。 •2、周作人散文两种风格:
徐志摩:《北戴河海滨的幻想》

《翡冷翠山居闲话》

《我所知道的康桥》

《”浓得化不开”》
风格:自由华丽
陈西滢: 《现代评论》创办人之一,“闲话”专栏主要撰 稿人和主持人,现代评论主将。围绕着女师大风潮和“三一 八”惨案,和鲁迅曾展开论争。 《西滢闲话》
2019/12/3
《中国现代文学》@2010汉语言文学专业
2019/12/3
《中国现代文学》@2010汉语言文学专业
•诗与散文结合,写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诗。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
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 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 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2019/12/3
《中国现代文学》@2010汉语言文学专业
其风格可概括为:
抒情委婉动人,写景新颖别致,语言俊秀洗 练,结构自然和谐,形成一种朴素、自然、 亲切、优雅的风格。
2019/12/3
《中国现代文学》@2010汉语言文学专业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饿乡纪程》、《赤都心史》记录了作者在苏俄的所见所闻, 以真挚的情感报道了俄国十月革命后的社会真实;记录了作者成 长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的心灵历程。
艺术上,它以报道、通讯的形式,客观如实地表现苏联的新 生活新景象,又将叙事、写景、抒情融进游记的体式中,其别具 一格的新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开辟了我国散文的新园地,成为 现代文学中早期有代表性的报告文学作品。
2019/12/3
《中国现代文学》@2010汉语言文学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