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误差传播定律

合集下载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容 = 3m 有时对精度要求较严,也可采用容 = 2m作为容许误 差。
在测量工作中,如某个误差超过了容许误差,则相应 观测值应舍去重测。
3.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值与观测值之比,称为相对误差。在某 些测量工作中,有时用中误差还不能完全反映测量精度, 例如测量某两段距离,一段长200m,另一段长100m, 它们的测量中误差均为±0.2m,为此用观测值的中误差 与观测值之比,并将其分子化为1,即用1/K表示,称为 相对误差。
180°00ˊ00"
0
0
179°59ˊ57"
-3
9
180°00ˊ01"
+1
1
24
130
m2
2 3.6 10
两组观测值的误差绝对值相等 m1 < m2,第一组的观测成果的精度高于第二组观测成
果的精度
2.容许误差
容许误差又称极限误差。根据误差理论及实践证明, 在大量同精度观测的一组误差中,绝对值大于两倍中误差 的偶然误差,其出现的可能性约为5%;大于三倍中误差 的偶然误差,其出现的可能性仅有3‰,且认为是不大可 能出现的。因此一般取三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极限误 差。
全微分
dZ Kdx
得中误差式 mZ K 2mx2 Kmx
例:量得 1:1000 地形图上两点间长度l =168.5mm0.2mm,
计算该两点实地距离S及其中误差ms: 解:列函数式 S 1000 l
求全微分 dS 1000dl
mS 1000ml 1000 0.2 200mm 0.2m
测量误差=观测值-真值
观测误差来源于仪器误差、人的感官能力和外界环境 (如温度、湿度、风力、大折光等)的影响,这三方面的 客观条件统称观测条件。

误差传播定律

误差传播定律
0
dD0 =
∂f ∂f dD + dh = ∂D ∂h
D D2 − h2
dD −
h D2 − h2
dh =
D h dD − dh D0 D0
于是
m D0 = ± ( D 2 2 h 2 ) m D + (− ) 2 mh D0 D0
= ± (1.0023) 2 × 3 2 + (−0.0685) 2 × 50 2 = ±5mm
§5-2 衡量精度的标准
中误差:在测量工作中,用来反映误差分布的 密集程度的量,其大小为该组观测值所对应的 标准差的近似值。
– 由真误差计算中误差的公式
m=± [∆∆] n
容许误差:测量中规定的误差的限值,通常取 中误差的三倍或两倍作为限差。 相对误差:中误差与观测值的比值,并将分子 化作1。
§5-3 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
其中 差。 即
是定值,为单位长度的量距中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误差传播定律在测量上应用举例
(3)水平角测量的精度 J6级经纬仪一测回方向中误差为 角值是两个方向值之差,故一测回角值中误 差为 设n边形各内角均观测一测回,其闭合差为 n边形闭合差的中误差为 取三倍中误差为容许误差,则多边形闭合差 的容许误差为 一般取 或 。
误差传播定律在测量上应用举例
(1)水准测量的精度 设A、B两水准点间的高差h施测了n个测站, 则 若各测站观测的精度相同,其中误差均 为 ,则 。 设各测站的S大致相等,A、B间的距离为L, 则测站数 如果L、S均以千米为单位,则 千米观测高差的中误差,令 为一
则有
误差传播定律在测量上应用举例
(2)距离丈量的精度 若用长度为l的钢尺量距,连续丈量n个尺段, 设全长为D,则 设每尺段的量距中误差为 则

误差传播定律

误差传播定律

测值中误差乘积的平方和的平方根。
例4:已知矩形的宽x=30m,其中误差mx=±0.005m,矩形的长y=50m, 其中误差my=±0.008m,计算矩形面积S及其中误差ms。
解:矩形面积 S=xy 由题意:求各观测值偏导数: f y
x
f x y
mz


(
f X 1
)2
m12

(
二、和或差的函数
设和或差函数为: z x y
即: mz

m
2 x

m
2 y
式中:Z为x、y的和或差的函数;x、y为独立观测值;mx、my为x、y的
中误差,mZ为Z的中误。
结论:两观测值代数和或差的函数中误差等于两观测值的中误差的 平方和的平方根。
z x1 x2 xn
即:
mz


(
f X 1
)2
m12

(
f X 2
)2
m
2 2



(
f X n
)2
m
2 n
式中:xi (i=1,2…n)为独立观测值;已知其中误差为mi(i=1 2…n), mz为z的中误差;xf(i i=l,2…n)是函数对各个变量所取的偏导数。
结论:一般函数中误差等于按每个观测值所求的偏导数与相应观
阐述观测值中误差与观测值函数中误差之间关系的定律,就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一、倍数函数
设倍数函数为:zm2 z kk x2mx2
即:mz kmx
式中:Z为观测值X的函数(也就是未知量的间接观测值);K为常数;X为 直接观测值;mx为X的中误差;mZ为Z的中误差。
结论:倍数函数的中误差(观测值与常数乘积的中误差),等于 观测值中误差乘常数。

误差传播定律

误差传播定律

误差传播定律设有形如12(,,,,,)i n Z f x x x x = 的函数,其中12,,,n x x x 为可以直接观测的未知量,Z 为不便于直接观测的未知量。

设(12)i x i n =、、、 的独立观测值为i l ,其相应的真误差为i x ∆ 。

由于i x ∆的存在,使得函数12(,,,,,)i n Z f x x x x =也产生相应的真误差Z ∆ 。

将12(,,,,,)i n Z f x x x x =取全微分,得到:1212i n inf fffdZ dx dx dx dx x x x x ∂∂∂∂=+++++∂∂∂∂ (1.1)因为误差i x ∆ 以及Z ∆ 都很小,所以在上式中,可以近似用i x ∆ 以及Z∆代替来i dx 以及dZ ,于是有:1212i n inf f ffZ x x x x x x x x ∂∂∂∂∆=∆+∆++∆++∆∂∂∂∂(1.2)上式中ifx ∂∂ 为函数f 对各个自变量的偏导数(12)i n =、、、。

将i i x l = 带入各偏导数中,即为确定的常数,设()i i x l i iff x =∂=∂ ,则 1212i n inf f ffZ x x x x x x x x ∂∂∂∂∆=∆+∆++∆++∆∂∂∂∂ (1.3)可以写成: 1122i i n n Z f x f x f x f x ∆=∆+∆++∆++∆(1.4)为了求得函数与观测值之间的中误差的关系式,设对各i x 进行了k 次观测,则可以写出k 个类似于(1.5)的关系式:(1)(1)(1)(1)(1)1122(2)(2)(2)(2)(2)1122()()()()()1122i i n n i i n n k k k k k i i n n Z f x f x f x f x Z f x f x f x f x Z f x f x f x f x ∆=∆+∆++∆++∆∆=∆+∆++∆++∆∆=∆+∆++∆++∆将以上各式等号两边平方后,再相加,得:2222222221122,1[][][][][]2[]ni i n n i j i j i j i jZ f x f x f x f x f f x x =≠∆=∆+∆++∆++∆+∆∆∑(1.4)[ ]表示求和。

第5章 误差基本知识

第5章 误差基本知识
②仪器构造本身也有一定误差。
例如:
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则测量结果中含有i 角 误差或交叉误差。
水准尺的分划不均匀,必然产生水准尺的分划误差。
3
2、人的原因
观测者感官鉴别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观测者的习惯 因素、工作态度、技术熟练程度等也会给观测者成果带来 不同程度的影响。
3、外界条件
例如:外界环境如温度、湿度、风力、大气折光等因素 的变化,均使观测结果产生误差。 例如:温度变化使钢尺产生伸缩阳光曝晒使水准气泡偏 移,大气折光使望远镜的瞄准产生偏差,风力过大使仪器安置 不稳定等。 人、仪器和外界环境通常称为观测条件; 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 观测条件不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不等精度观测。
⑤ 随着 n 的增大,m 将趋近于σ 。
17
必须指出: 同精度观测值对应着同一个误差分布,即对应着同一个标 准差,而标准差的估计值即为中误差。 同精度观测值具有相同的中误差。 例3: 设对某个三角形用两种不同的精度分别对它进行了10次 观测,求得每次观测所得的三角形内角和的真误差为
第一组: +3″, -2″, -4″,+2″,0″,-4″,+3″, +2″, -3″, -1″; 第二组: 0″, -1″, -7″,+2″,+1″,+1″,- 8″, 0″, +3″, -1″.
2
n
lim
n

n
13

从5-3式可以看出正态分布具有前述的偶然误差特性。即:
1.f(△)是偶函数。即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与负误差求得 的f(△)相等,所以曲线对称于纵轴。这就是偶然误差的第三 特性。 • 2.△愈小,f(△)愈大。当△=0时,f(△)有最大值; 反之, △愈大,f(△)愈小。当n→±∞时,f(△) →0,这就是偶然误 差的第一和第二特性。 • 3.如果求f(△)二阶导数并令其等于零,可以求得曲线拐 点横坐标: △拐=± • 如果求f(△)在区间± 的积分,则误差出现在区间内 的相对次数是某个定值 ,所以当 愈小时,曲线将愈陡峭, 即误差分布比较密集;当 愈大时,曲线将愈平缓,即误差 分布比较分散。由此可见,参数 的值表征了误差扩散的特 征。

5第五章误差基本知识

5第五章误差基本知识

观测值的精度好坏,可以用一组误差接近于零的密集程度来表示。这可以用误差 分布图来表示,也可用数字来表示 。



一、中误差
1.观测值中误差的定义: 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一系列的观测,其观测值为,L1 , L2 , , Ln 1 , 2 , , n 相应的真误差为 , 则该组各个观测值得中误差m为:
Z x1 x2
Z kx
2
F 2 mn x n
2
xn
mz km
kn xn
2 2 mz k12 m12 k2 m2 2 2 kn mn
Z k1x1 k2 x2
因此,应用误差传播定律求观测值函数的精度(中误差) ,可按下述步骤进行: (1)按问题性质列出函数式:
容=m 的个数为
§5-5 误差传播律

上节介绍了衡量多次直接观测值的精度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未知 量经常不能直接测定,必须由直接观测值间接推算出来。例如,矩形的面 积A=长×宽,直接观测量是长度和宽度,面积是根据长和宽计算出的。 由于测量长和宽时有误差,因此,计算面积时一定会有误差,那么面积的 误差如何估计,计算出的面积精度(质量)如何?
(k ) f n xn
2 n 2 n n
[Z ] f [x ] f [x ]
2 2 1 2 1 2 2 2 2
f [x ] fi f j [xi x j ]
i , j 1 i j
2 [xi x j ] [xn ] n f fi f j k k i , j 1 2 n i j
求中误差时,应注意几点:



(1)各个观测值必须是等精度的(即“在相同观 测条件下”);如果观测值是不等精度的,则不 能直接使用(5-4)式。 (2)观测值的真值必须可知,真误差才可求得。 (3)根号前的“”号表示误差的偶然性质,所 以不能省去。 (4)所谓“观测值”可以是直接观测值,也可以 是由直接观测值推算出来的函数值(如一组观测 值的平均值)。

误差传播定律

误差传播定律

应用误差步骤
1.列出观测值函数的表达式 Z=f(x1,x2,...xn) 2.对函数Z进行全微分 Δz=(əf/əx1)Δx1+(əf/əx2)Δx2+...+(əf/əxn)Δxn 3.写出函数中误差与观测值中误差之间的关系式 mz^2=(əf/əX1)^2m1^2+(əf/əX2)^2m2^2+...+(əf/əXn)^2mn^2 4.计算观测值函数中误差
当只有一个独立的观测值时,和函数与倍数函数运用误差传播定律不会出现悖论;如果在测量工作中有多余的 直接观测值,就需用平差后的间接观测值按协方差传播律来计算,这样数学中相等的函数关系才能得到同样的函数 中误差结果 。
测量学误差
测量学误差传播定律是测绘科学基本的、简单的定律,但作用较大,比如测量规范中,水平角观测的限差确 定,导线闭合差的限差确定,水准测量线路的限差确定,等等,都可以利用误差传播定律做到。此外,研究误差 传播定律,还可以较好地解决一些测绘问题或解决较难的测绘问题,丰富和发展测量学教材误差理论,因此,尽 管我们在误差传播定律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倍数函数:Z=KX 则有: 观测值与常数乘积的中误差,等于观测值中误差乘常数。 和(差)函数的中误差 和(差)函数:Z=X1±X2且X1、X2独立,则有mz^2=mx1^2+mx2^2 两观测值代数和的中误差平方,等于两观测值中误差的平方和。 当Z是一组观测值X1、X2……Xn代数和(差)的函数时,即Z=X1±X2±...±Xn Z的中误差的平方为mz^2=mx1^2+mx2^2+...+mxn^2 n个观测值代数和(差)的中误差平方,等于n个观测值中误差平方之和。 在同精度观测时,观测值代数和(差)的中误差,与观测值个数n的平方根成正比,即mz=m·(n)^1/2

第五章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

Δi = Li - X ( i = 1,2,…,n)
|误差区间| (〃) 0.00 ~ 0.50 0.50 ~ 1.00 1.00 ~ 1.50 1.50 ~ 2.00 2.00 ~ 2.50 2.50 ~ 3.00 3.00 ~ 3.50 3.50 ~ ∞ ∑ Δ 为负值 个数 V 频率ω 121 0.148 90 0.110 78 0.095 51 0.062 39 0.048 15 0.018 9 0.011 0 0 403 0.493 Δ 为正值 个数 V 频率ω 123 0.151 104 0.127 75 0.092 55 0.067 27 0.033 20 0.024 10 0.012 0 0 414 0.507 总数 244 194 153 106 66 35 19 0 817
(例 ) 水准测量在水准点1~6各点之间往返各测了一次,各 水准点间的距离均为1km,各段往返测所得的高差见 下表。求:往返测较差的中误差?单程观测的高差测 量中误差? 测段 高差观测值(m)
往测h 返测h
d h h
+3 -3 +5
dd 9 9
1~2 2~3 3~4
-0.185 +1.626 +1.435
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多次 的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符号和数值大小都不相同, 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

2.系统误差的特点:
具有积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但可通过 一般的改正或用一定的观测方法加以消除。
例如:钢尺尺长误差、 钢尺温度误差、
水准仪视准轴误差、 经纬仪视准轴误差。
实践表明,对于在相同条件下独立进行的一组观测 来说,不论其观测条件如何,也不论是对一个量还是对 多个量进行观测,这组观测误差必然具有上述四个特性。 而且,当观测的个数n愈大时,这种特性就表现得愈明 显。偶然误差的这种特性,又称为统计规律性。

误差传播定律

误差传播定律

误差传播定律
误差传播定律是机器学习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定理,它定义了损失函数与网络参数之间的关系。

误差传播定律解释了当网络参数发生变化时,损失函数会发生什么变化。

它提供了一种方法来利用梯度下降(Gradient Descent)算法来优化网络参数,从而最小化整个网络的损失函数值。

误差传播定律表明,可以通过计算每个参数的梯度,来调整网络参数,从而减小损失函数的值,从而达到最优参数的目的。

因此,误差传播定律是深度学习算法训练网络和模型参数的核心理论基础。

《测量学》第05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测量学》第05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5.1 测量误差概述 5.2 衡量精度的标准 5.3 误差传播定律 5.4 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5.5 加权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5.1 测量误差概述
测量实践中可以发现, 测量实践中可以发现,测量结果 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 比如: 存在误差, 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比如: 1.对同一量的多次观测值不相同; 对同一量的多次观测值不相同; 对同一量的多次观测值不相同 2.观测值与理论值存在差异。 观测值与理论值存在差异。 观测值与理论值存在差异
5.3 误差传播定律
阐述观测值中误差与观测值函数的中误 差之间关系的定律,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误差传播定律。 差之间关系的定律,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一、观测值的函数 1.和差函数 2.倍函数 3.线性函数 4.-般函数
Z = x1 + x 2 + L + x n
Z = mx
Z = k1 x1 + k 2 x 2 + L + k n x n
mZ = ± (
∂f 2 2 ∂f ∂f 2 2 ) m1 + ( ) 2 m2 + ⋅ ⋅ ⋅ ⋅ ⋅ ⋅ +( ) 2 mn ∂x1 ∂x2 ∂xn
5.4 算术平均值及观测值的中误差
一、求最或是值
设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未知量观测了n次 设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未知量观测了 次 , 观测值为l 中误差为m 观测值为 1、l2……ln,中误差为 1、m2、…mn,则 其算术平均值(最或然值、似真值) 其算术平均值(最或然值、似真值)L 为:
二、研究测量误差的目的和意义
分析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性质。 分析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性质。 确定未知量的最可靠值及其精度。 确定未知量的最可靠值及其精度。 正确评价观测成果的精度。 正确评价观测成果的精度。

第05章误差传播定律02

第05章误差传播定律02
n
f12
x12 n

f
2 2
x22 n


f
2 n
xn2 n
并根据中误差公式
m ΔΔ
n
z2
n
mz2,
x12 n
mx1 2 ,
x2 2 n
mx2 2......

mz2

f12mx21
f 22 mx22



f
m2 2
n xn
中误差式 S 168.5m 0.2m
2.线性函数的中误差 设有函数式 Z k1x1 k2 x2 kn xn
全微分 dz k1dx1 k2dx2 kndxn
中误差式 mZ k12m12 k22m22 kn2mn2 例:设有某线性函数
n
5
76 °42′45 ″ ±1.74 ″
例5-2 某一段距离共丈量了六次,结果如表下所示,求算术平
误差 mh 。
解:
hAB h1 h2 h9
mh m n 2 9 6mm
观测值函数中误差公式汇总
观测值函数 中误差公式
汇总
函数式
函数的中误差
一般函数
Z F(x1, x2, , xn )
倍数函数
mZ

F x1
2
m12


返回
第四节 等(同)精度直接观测平差
▓ 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最或是值) ▓ 用观测值的改正数v计算观测值的
中误差 (即:白塞尔公式)
▓ 算术平均值的相对中误差
一.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最或是值、最可靠值)

误差传播定律

误差传播定律

误差传播定律
一、误差传播定律(Error Backpropagation Law)
误差传播定律(Error Backpropagation Law)是一种重要的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它
最早在1986年被Rumelhart等人提出,并在子后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利用反向
传播技术,可以实现多层神经网络,也称为反向传播算法。

误差传播算法通过误差的反馈,以自动化的方式改善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

该算法首
先确定一个初始的权重和偏差,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增加参数和权重,使它们能够更
好地适应训练样本数据。

针对网络输出结果,通过与预期输出比较,计算出一个误差值,
误差值把权重更新的任务传给神经元,得到一个新的权重,让神经元更加敏感的反应输入,以达到优化网络的效果。

误差传播算法是一种利用梯度下降法以及链式法则(Chain Rule)进行反向传播的数
学方法。

误差的反向传播是指,从神经网络的输出端开始,使用链式法则将误差向输入端
传播,并依次更新每个神经元的权重和偏差,以最大程度地减小输出层表示的网络误差。

该过程反复进行,不断减少最终误差,至最小时,说明模型参数已达到最优解。

综上所述,误差传播算法是一种重要的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它利用反向传播技术,以
自动化的方式改善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实现多层神经网络,根据误差的反馈不断增加参
数和权重,进而最大程度减小最终误差,达到最优解。

由于该算法不仅比较简单,而且收
敛速度非常快,所以在现今的深度学习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mC
试求 中误差
5.3等精度直接观测量的最可靠值及其中 误差
▪ 当观测次数n趋于无穷大时,算术平均值趋 于未知量的真值。当n为有限值时,通常取 算术平均值做为最可靠值。
▪ 利用观测值的改正数vi计算中误差:
m [vv] (n 1)
▪ 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M m [vv] n n(n 1)
例:对某直线丈量了6次,丈量结果如表,求算术
▪ 4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一测站高差的中误差为 _______。
▪ 5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是_____、_______和 ______。
▪ 6对某目标进行n次等精度观测,某算术平均值的中 误差是观测值中误差的______倍。
▪ 7在等精度观测中,对某一角度重复观测多次,观测 值之间互有差异,其观测精度是______的。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5.1 测量误差与精度 5.2误差传播定律 5.3等精度直接观测量的最可靠值及其中误 差 5.4非等精度直接观测值的最可靠值及其中 误差
第五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 主要内容:测量误差的概念、来源、分类 与处理方法;精度概念及评定标准;误差 传播定律;观测值中误差计算;直接观测 值的最可靠值及其中误差
C.水准管轴不平行与视准轴的误差
▪ 经纬仪对中误差属( )
▪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中误差
▪ 尺长误差和温度误差属( )
▪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中误差
▪ 下面是三个小组丈量距离的结果,只有( 测量的相对误差不低于1/5000的要求
)组
▪ A.100m 0.025m; B.200m 0.040m; C.150m 0.035m

第五章 测量误差基础知识

第五章 测量误差基础知识

5.1.3
观测误差的分类及其处理方法
②找出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和规律,对观测值进行系统误差的 改正。如对距离观测值进行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倾斜改正,对竖 直角进行指标差改正等。 ③将系统误差限制在允许范围内。有的系统误差既不便计算改 正,又不能采用一定的观测方法加以消除,例如,经纬仪照准部管 水准器轴不垂直于仪器竖轴的误差对水平角的影响,对于这类系统 误差,则只能按规定的要求对仪器进行精确检校,并在观测中仔细 整平将其影响减小到允许范围内。
表5-1 误差绝对值 K K/n 91 0.254 81 0.226 66 0.184 44 0.123 33 0.092 26 0.073 11 0.031 6 0.017 0 0
正误差 K K/n 46 0.128 41 0.115 33 0.092 21 0.059 16 0.045 13 0.036 5 0.014 2 0.006 0 0
[] X [l ] n n 根据偶然误差第(4)特性 [ ] 0 [l ] lim n n
lim
n
[l ] X n
n
x
27
§5-4 测量值的精度评定
若被观测对象的真值不知,则取平均数 l 为最优解x (最或然值) 改正值:
vi l li x li
标准差可按下式计算

2
v
i 1
n
2
i
n 1
m
白塞尔公式
v
i 1
n
2
i
n 1
28
证明:
1 X l1 2 X l2 n X ln
v1 x l1 v1 x l1 v1 x l1
容许误差

《误差传播定律》课件

《误差传播定律》课件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误差传播定律是描述测量误差在测量过程中如何传播和放大的定律。
误差传播定律的核心思想是:测量误差在测量过程中会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传播和放大。
误差传播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Δy = Δx * ∂y/∂x,其中Δy表示测量误差,Δx表示测量值,∂y/∂x表示测量值的 导数。
背景:在科学研究中,数据拟合是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误差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播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问题:数据拟合过程中,误差如何 传播和影响结果
结论:误差传播定律对于数据拟合 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
控制系统:汽 车自动驾驶系

误差来源:传 感器误差、计 算误差、执行
PART THREE
添加标题
误差传播定律的基本公式:Δy = Δx * ∂y/∂x
添加标题
误差传播定律的误差传递系数:K = ∂y/∂x
添加标题
误差传播定律的扩展公式:Δy = Δx * ∂y/∂x + Δx * ∂y/∂x² + Δx * ∂y/∂x³ + ...
添加标题
误差传播定律的误差传递系数的平方:K² = (∂y/∂x)²
误差传播定律只适用于线性系统
误差传播定律无法处理随机误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误差传播定律无法处理非线性系统 的误差传播
误差传播定律无法处理系统误差
非线性效应:在非线性系统中, 误差传播定律可能不再适用

第五章 误差传播定律

第五章 误差传播定律

第五章误差传播定律5.1误差的来源和分类(板书)经过前面几章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测量的基本工作—测角、量距、测高差的理论和方法。

那么在这些工作中,我们通过测量得到的数据是否就是真实值呢?当然不是,因为在测量工作中,误差总是无处不在的。

在我们的每一次观测中,都包含多种误差存在,因此这一章我们来学习测量中误差的特点及其规律。

一、定义: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记为:∆X=i-Lix为真值,即能代表某个客观事物真正大小的数值。

Li为观测值,即对某个客观事物观测得到的数值。

i∆为观测误差,即真误差。

二、误差的来源1、测量仪器一是仪器本身的精度是有限的,不论精度多高的仪器,观测结果总是达不到真值的。

二是仪器在装配、使用的过程中,仪器部件老化、松动或装配不到位使得仪器存在着自身的误差,如水准仪的水准管轴不平行视准轴,使得水准管气泡居中后,视线并不水平。

水准尺刻划不均匀使得读数不准确。

又如经纬仪的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竖盘指标差都是仪器本身的误差。

2、观测者是由于观测者自身的因素所带来的误差,如观测者的视力、观测者的经验甚至观测者的责任心都会影响到测量的结果。

如水准尺倾斜、气泡未严格居中、估读不准确、未精确瞄准目标都是观测误差。

3、外界条件测量工作都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下进行的。

例如温度、风力、大气折光、地球曲率、仪器下沉都会对观测结果带来影响。

上述三项合称为观测条件a.等精度观测:在若干次观测中,观测条件相同b.不等精度观测测量误差的分类根据测量误差表现形式不同,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差。

1、系统误差定义:误差的符号和大小保持不变或者按一定规律变化,则称其为系统误差。

例:钢尺的尺长误差。

一把钢尺的名义长度为30m ,实际长度为30.005m ,那么用这把钢尺量距时每量一个整尺段距离就量短了5mm ,也就是会带来-5mm 的量距误差,而且量取的距离越长,尺长误差就会越大,因此系统误差具有累计性。

又如水准仪的i 角误差(画图),由于水准管轴与视准轴不平行,两者之间形成了夹角i ,使得中丝在水准尺上的读数不准确。

第五章 误差传播定律

第五章 误差传播定律

第五章误差传播定律5.1误差的来源和分类(板书)经过前面几章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测量的基本工作—测角、量距、测高差的理论和方法。

那么在这些工作中,我们通过测量得到的数据是否就是真实值呢?当然不是,因为在测量工作中,误差总是无处不在的。

在我们的每一次观测中,都包含多种误差存在,因此这一章我们来学习测量中误差的特点及其规律。

一、定义: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记为:∆=XLii-x为真值,即能代表某个客观事物真正大小的数值。

Li为观测值,即对某个客观事物观测得到的数值。

i∆为观测误差,即真误差。

二、误差的来源1、测量仪器一是仪器本身的精度是有限的,不论精度多高的仪器,观测结果总是达不到真值的。

二是仪器在装配、使用的过程中,仪器部件老化、松动或装配不到位使得仪器存在着自身的误差,如水准仪的水准管轴不平行视准轴,使得水准管气泡居中后,视线并不水平。

水准尺刻划不均匀使得读数不准确。

又如经纬仪的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竖盘指标差都是仪器本身的误差。

2、观测者是由于观测者自身的因素所带来的误差,如观测者的视力、观测者的经验甚至观测者的责任心都会影响到测量的结果。

如水准尺倾斜、气泡未严格居中、估读不准确、未精确瞄准目标都是观测误差。

3、外界条件测量工作都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下进行的。

例如温度、风力、大气折光、地球曲率、仪器下沉都会对观测结果带来影响。

上述三项合称为观测条件a.等精度观测:在若干次观测中,观测条件相同b.不等精度观测测量误差的分类根据测量误差表现形式不同,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差。

1、系统误差定义:误差的符号和大小保持不变或者按一定规律变化,则称其为系统误差。

例:钢尺的尺长误差。

一把钢尺的名义长度为30m ,实际长度为30.005m ,那么用这把钢尺量距时每量一个整尺段距离就量短了5mm ,也就是会带来-5mm 的量距误差,而且量取的距离越长,尺长误差就会越大,因此系统误差具有累计性。

又如水准仪的i 角误差(画图),由于水准管轴与视准轴不平行,两者之间形成了夹角i ,使得中丝在水准尺上的读数不准确。

建筑工程技术 教材 误差传播定律

建筑工程技术 教材 误差传播定律

解:设AB=a=,ma=±, BC=b=,mb=±, 面积S=ab==2
对函数求偏导数,
S b a
则面积的中误差
S a b
mS = =±2 ± b2ma2 + a2mb2
m = ± k2m12 + k2m22 +…+ k2mn2
m2 = (1/n)2 m12 + (1/n)2 m22 + …+ (1/n)2 mn2
例:在1:500的地形图上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图 上的距离d=,在地形图上量距误差md=±,求实地 距离及mD
解:
D=500d=500423=
mD=500 md=500(±)= ±100mm
54 误差传播率
在测量工作中,有些未知量不能直接测得, 需要由其他的直接观测值按一定的函数关 系计算出来的。
由于观测值存在误差,导致其函数也必然存 在误差,这种关系称为误差传播。
阐述观测值中误差与观测值函数中误差之间 关系的定律称为误差传播律。
一、线性函数的中误差
设线性函数
=12y 式中,1 、 2 —— 常数; 、 y —— 独立直接观测值。 若直接观测值 、 y 相应的中误差为m、my,则
二、非线性函数的中误差
设非线性函数 = f 1, 2 ,…, n 式中, 1, 2 ,…, n—— 独立直接观测值。 设1, 2 ,…, n各独立直接观测值的中误差分别为 m1, m2 ,…, mn, 推导可得,
m=
±
2 f x12
m12
2 f x22
m22…Βιβλιοθήκη 2 f xn2mn 2
例:在地面上有一矩形ABCD,AB=±,BC=±,求面 积及其中误差。
函数的中误差m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误差传播定律第五章误差传播定律5.1误差的来源和分类(板书)经过前面几章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测量的基本工作—测角、量距、测高差的理论和方法。

那么在这些工作中,我们通过测量得到的数据是否就是真实值呢?当然不是,因为在测量工作中,误差总是无处不在的。

在我们的每一次观测中,都包含多种误差存在,因此这一章我们来学习测量中误差的特点及其规律。

一、定义: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记为:=∆LiXi-x为真值,即能代表某个客观事物真正大小的数值。

Li为观测值,即对某个客观事物观测得到的数值。

i∆为观测误差,即真误差。

二、误差的来源1、测量仪器一是仪器本身的精度是有限的,不论精度多高的仪器,观测结果总是达不到真值的。

二是仪器在装配、使用的过程中,仪器部件老化、松动或装配不到位使得仪器存在着自身的误差,如水准仪的水准管轴不平行视准轴,使得水准管气泡居中后,视线并不水平。

水准尺刻划不均匀使得读数不准确。

又如经纬仪的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竖盘指标差都是仪器本身的误差。

2、观测者是由于观测者自身的因素所带来的误差,如观测者的视力、观测者的经验甚至观测者的责任心都会影响到测量的结果。

如水准尺倾斜、气泡未严格居中、估读不准确、未精确瞄准目标都是观测误差。

3、外界条件测量工作都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下进行的。

例如温度、风力、大气折光、地球曲率、仪器下沉都会对观测结果带来影响。

上述三项合称为观测条件a.等精度观测:在若干次观测中,观测条件相同b.不等精度观测测量误差的分类根据测量误差表现形式不同,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差。

1、系统误差定义:误差的符号和大小保持不变或者按一定规律变化,则称其为系统误差。

例:钢尺的尺长误差。

一把钢尺的名义长度为30m,实际长度为30.005m,那么用这把钢尺量距时每量一个整尺段距离就量短了5mm,也就是会带来-5mm的量距误差,而且量取的距离越长,尺长误差就会越大,因此系统误差具有累计性。

又如水准仪的i角误差(画图),由于水准管轴与视准轴不平行,两者之间形成了夹角i,使得中丝在水准尺上的读数不准确。

如果水准仪离水准尺越远,i角误差就会越大。

由于i角误差是有规律的,因此它也是系统误差。

正是由于系统误差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只要找到这种规律性,就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消除或减弱系统误差的影响。

具体方法有:1.采用观测方法消除:比如水准仪安置距前后水准尺等距的地方可以消除i角误差和地球曲率的影响。

通过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可以减弱水准仪下沉的影响。

通过盘左盘右观测水平角和竖直角可以消除经纬仪的横轴误差、视准轴误差、照准部偏心差和竖盘指标差。

2. 加改正数:例如精密钢尺量距中的尺长改正:∆l d = l/ l 0 ×∆l (l 为任意尺段长)、温度改正和高差改正。

三角高程测量中的球气差改正数:R D f 243.0=,光电测距仪的加常数和乘常数的改正:RD K D +=∆3. 检校仪器:将仪器的系统误差降低到最小限度或限制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

措施:用计算方法加以改正;用一定的观测方法加以消除或削弱;检校仪器以限制误差的范围。

2、偶然误差定义:偶然误差的符号和大小是无规律的,具有偶然性。

例如度盘分划不均匀引起的误差就是偶然误差,因为在度盘上有的地方可能分划的密度大一些,有的地方分划的密度要稀疏一些。

又如我们在读数的时候,最后一位要估读,有时可能估读得大一些,有时估读得小一些,这是没有规律的。

另外还有瞄准误差(照准误差)、对中误差也属于偶然误差。

虽然单个的偶然误差没有规律,但大量的偶然误差具有统计规律。

在后面的内容中就是要专门研究偶然误差的这种统计规律,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后面提到的误差都是偶然误差。

3、粗差也称错误,如瞄错目标、读错、记错数据、算错结果等错误,这个错误大家在实验中都是犯过的。

在严格意义上,粗差并不属于误差的范围。

在测量工作中,粗差可以通过检核——包括测站检核、计算检核以及内业工作阶段的检核发现粗差,并从测量成果中予以剔除(如水平角实验中角度闭合差为十几分)。

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是同时存在的。

对于系统误差,通过找到其规律性,采用一定的观测方法来消除或减小。

当系统误差很小,而误差的主要组成为偶然误差时,则可以根据其统计规律进行处理——测量上称为“平差”。

偶然误差的特性1.特性根据前面所讲的,单个偶然误差没有规律性,而在相同条件下的重复观测一个量,也就是等精度观测,经过重复观测所出现的大量的偶然误差具有规律性。

例:在相同条件下,对三角形的三内角进行了独立的重复观测,由于每次观测中都含有误差,所以三角性的三个内角的观测值加起来不会等于真值,真值应该是180度。

设三个内角的观测值加起来为 Li=ai+bi+ci ,即Li 即为观测值(板书)则︒-=∆180Li i ,i ∆为真误差。

现在重复观测了358次,将其真误差的大小按一定的区间统计成一个列表(见书上P93):从这个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偶然误差的几个特性:(注:表格中误差的相对个数指的是误差在每39 25 20 12 1913 0.0~0.5 0.5~总数负误差个数正误差个数 误差所在区间个误差区间内出现的次数除以误差的总次数,比如在0-0.2秒的这个区间内,即第一行,负误差的相对个数0.126应该是45除以358得到的,这个相对个数实际上就是误差出现的频率。

)1、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界限(有界性);2、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小误差的密集性);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对称性);4、由第3条特性可知,当n→∞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0(即数学期望), 即0][lim ...lim )(21=∆=∆++∆+∆=∆∞→∞→n n n E n n (抵偿性)。

([]符号表示求和)(数学期望定义:随机变量X 的观察值的算术平均值为随机变量X 的数学期望)2.直方图由统计表格的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一个直方图,其中横坐标为误差的大小,纵坐标为误差在每个区间出现的频率,即以∆=d nk y /,∆d 代表误差区间。

3.正态分布曲线当n→∞,也就是观测的次数趋近无穷多次,并且∆d →0时也就是误差区间无穷小时,直方图中各个小长条矩形组成的折线就会变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是一条正态分布曲线,可用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表示:22221)(σσπ∆-=∆=e f y我们回忆一下概率统计中所学的有关正态分布的内容:随机变量X 服从参数为μ、σ的正态分布函数标准形式为: 222)(21)(σμσπ--==x e x f y ,其中μ为随机变量X 的数学期望,σ为随机变量X 的标准差)(x D (均方差),σ2为方差)(x D 。

因此上面的函数中,误差∆为真误差,∆是一个随机变量,因∆是偶然误差。

μ=0,因可化为2)0(-∆的形式,即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为0,σ为随机变量σ的标准差。

方差的数学意义为:反映随机变量∆与其均值)(∆E ,即与其数学期望的偏离程度。

由于σ2就是∆的方差,显然σ2与观测条件有关,如果观测条件越好,则误差∆就应该越小,就越接近于0,也就是越接近于数学期望,由于∆与数学期望的偏离程度越小,从而σ2越小。

我们再看看有关精度的内容。

5.2 衡量精度的标准一、精度的含义所谓精度,是指误差分布的集中与离散程度。

如误差分布集中(曲线a ),则观测精度高;若误差分布离散(曲线b ),则观测精度就低。

(画图)从我们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误差分布的集中与离散程度可以用方差σ2或标准差σ来表示。

如果σ越小,误差偏离数学期望的程度就越低,则误差集中程度就会越高,即精度越高,反之如果σ越大,则误差的离散程度越高,精度越低,因此我们可以用σ即用标准差来衡量观测的精度。

二、中误差(均方差)在测量工作中,我们就是用标准差来衡量观测精度的,我们称之为中误差,用m 表示。

设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未知量进行重复独立观测,观测值为:l 1,l 2,…,l n ,其真误差为: ⊿1,⊿2,…,⊿n则真误差的方差:nE E E D n ][lim)()]([)(222∆∆=∆=∆-∆==∆∞→σ式中当n→∞,)(∆E =0,根据数学期望的定义)(2∆E 就是2∆的算术平均值。

[ ]为累加符号,n n ∆∆++∆∆+∆∆=∆∆...][2211真误差的标准差: nD n ][lim)(∆∆±==∆±∞→σ (无穷次)实际工作中,观测次数有限,故取标准差的估值作为中误差:nm ][ˆ∆∆±==σ(有限次)应用时应注意:1、⊿i 可以是对一个量n 次同精度观测,亦可以是对n 个量各进行一次同精度观测的误差(例1:在全站仪测距时有的同学说测出来的距离不断地在变化,这实际上是全站仪在不断地测距,也就是对一个量——这个量就是距离——进行了多次等精度观测,而每次的观测值都有误差存在,误差有时大,有时小,所以测出来的距离值不断在变化。

例2:在前面讲的方向法测水平角时(画图),需要对多个方向观测,先瞄A ,再瞄B ,再瞄C …,这实际上就是对n 个量进行了一次等精度观测);2、中误差m 是衡量一组观测的精度标准,个别误差的大小并不能反映精度的高低;3、n 较大时,m 较可靠;n 有限时,m 仅做参考;4、m 前要冠以±号,并有计量单位。

5、m 为中误差,∆为真误差,不要混淆。

例题1设甲乙两组观测,真误差为: 甲:+4”,+3”,0”,-2”,-4”; 乙:+6”,+1”,0”,-1”,-5” 试比较两组的精度。

解:"0.351640916±+++±=+=甲m"5.35251136±+++±==乙m因此甲组的精度高。

中误差的性质1. 中误差表示误差分布的离散度。

(中误差就是标准差,而标准差就是表示误差分布离散度的。

2. 等精度观测中,中误差表示一组观测值的精度,也表示单个观测值的精度。

(如上例中甲组中误差为±3.0”,同时甲组单个观测值的中误差也为±3.0”) 3. 概率特性。

{}{}6826.0=+<∆<-=+<∆<-σσσμσμP Pμ为误差的数学期望,因此μ=0。

此公式表示真误差在(-σ,+σ)内出现的概率。

这个概率的计算在概率统计那本书中写了其过程。

(在“方差”的那一章节) 我们还可计算得: {}9544.022=+<∆<-σσP{}9974.033=+<∆<-σσP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真误差∆来说,它的值落在区间[-3σ,+3σ]几乎是肯定的事。

因此在测量工作中,我们常常取三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值(或限差),如果精度要求较高时,就可以取两倍中误差作为限差,即 m m 23或=容∆三、相对误差1.相对中误差假设现在丈量了两段距离: 甲: 100米,=甲m ±0.01m乙: 200米,=乙m ±0.01m到底那组的精度高些呢?如果从中误差来看,两组的精度相等,但这样显然不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