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凋亡、自噬、坏死

合集下载

细胞凋亡坏死焦亡自噬区别

细胞凋亡坏死焦亡自噬区别

细胞凋亡坏死焦亡自噬区别细胞凋亡、坏死、焦亡和自噬是细胞死亡的不同方式。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它们进行全面的解释。

1. 定义和特征: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种可控的、有序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

它通常发生在细胞受到内外部信号刺激或发生DNA损伤时,细胞通过激活一系列的信号通路,最终导致细胞内部的蛋白质降解和DNA断裂,从而实现细胞的自我消亡。

坏死(necrosis)是一种非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方式,通常发生在细胞受到严重的物理或化学损伤,无法修复或保护自身的情况下。

坏死过程中,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泄漏,引发炎症反应。

焦亡(pyroptosis)是一种炎症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

它是由细胞内一类特殊的炎症性细胞死亡蛋白(炎性小体)激活引发的。

焦亡过程中,细胞膜破裂,导致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引发炎症反应。

自噬(autophagy)是一种细胞通过降解和回收细胞内部的蛋白质和细胞器来维持生命活力的过程。

自噬过程中,细胞通过形成双层膜的自噬体,将细胞内部的物质包裹并降解。

2. 形态学特征:细胞凋亡,细胞收缩、核染色质凝聚、细胞核碎裂、形成凋亡小体。

坏死,细胞肿胀、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泄漏。

焦亡,细胞肿胀、细胞膜破裂、炎性小体形成。

自噬,形成自噬体、细胞器被包裹并降解。

3. 机制和调控:细胞凋亡,细胞凋亡主要通过两个主要途径调控,即内源性途径(线粒体通路)和外源性途径(死亡受体通路)。

这些途径通过激活一系列的蛋白酶(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家族)来执行细胞凋亡程序。

坏死,坏死通常发生在细胞受到严重的物理或化学损伤时,无法通过细胞内的调控机制进行修复。

坏死过程中,细胞膜受损,导致细胞内容物泄漏,引发炎症反应。

焦亡,焦亡是由一类特殊的炎症性细胞死亡蛋白(炎性小体)激活引发的。

焦亡过程中,炎性小体激活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家族,导致细胞膜破裂和炎症因子的释放。

自噬,自噬是通过一系列的基因和蛋白质调控来实现的。

自噬过程中,细胞通过形成双层膜的自噬体,将细胞内部的物质包裹并降解。

细胞死亡的调控和机制

细胞死亡的调控和机制

细胞死亡的调控和机制细胞生命是一个奇妙的过程,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和物理作用,细胞能够完成生长、分裂、分化和死亡等多种功能,从而维持生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然而,细胞死亡并非单纯的细胞死亡,而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协调调控的过程,需要多种分子信号、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参与,才能完成。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分子机制和调控角度,探讨细胞死亡的重要性和机制。

第一节分子机制:凋亡、坏死和自噬细胞死亡可以被分为凋亡、坏死和自噬三种类型,这些类型有其自身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学特征。

凋亡:凋亡是一种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其标志性作用是细胞膜的磷脂反转。

在这种过程中,细胞逐渐缩小,核内染色质凝缩和核膜破裂,最终被形态酷似液滴的小体所取代。

凋亡是正常发育、免疫、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肿瘤和药物作用等过程中的重要死亡形式。

与其他死亡类型不同的是,凋亡不会引起细胞外溢和炎症反应,故对于维持组织稳定、免疫平衡和避免肿瘤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化机制:凋亡的发生涉及多个信号通路和调控因子,其核心机制主要有两种。

一是细胞内免疫原性分子(例如,细胞内的DNA或RNA)的释放和启动引起固有免疫反应的模式识别受体(例如,TLRs)的激活。

这种模式识别使得细胞内出现危机信号,从而诱导了一系列信号传递过程。

○○二是细胞受到外界信号(例如,死亡受体激活、化疗药物作用或病原菌启动等)的刺激,导致一系列信号级联和磷酸化、磷酸二酯酶激活等生化过程,最终导致凋亡的执行器(例如,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激活和DNA酶的释放,最终导致凋亡的发生。

坏死:坏死是一种自然地被强力刺激或疾病等因素引起而不可预测的细胞死亡形式。

在坏死过程中,细胞膜、线粒体和内质网不可逆性损伤,最终导致细胞破裂和胞外组分释放。

坏死多发生在快速的、过度的刺激下,如缺氧、热伤、放射线等。

坏死特别危险的是其可以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导致机体对创伤的修复受到影响。

生化机制:坏死的生化机制与凋亡有所不同,主要由下面四个信号通路协同调节一是寡糖基转移酶(加氧酶)-导致线粒体膜潜降低而释放过量的活性氧;二是钾转运体的下调-导致细胞内关键离子平衡的失调;三是、细胞膜位SDF-1的形成与释放-导致积极引导免疫细胞进入,控制坏死小范围传播;四是炎症信号的放大 -导致细胞外面目标范围的炎症反应,放大危害范围。

细胞死亡通道(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细胞坏死与其他)全面比较与介绍!--持续更新!...

细胞死亡通道(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细胞坏死与其他)全面比较与介绍!--持续更新!...

细胞死亡通道(细胞凋亡,细胞⾃噬,细胞坏死与其他)全⾯⽐较与介绍!--持续更新!...⼀."细胞凋亡"概念:细胞凋亡是基因调控的主动过程,典型的细胞凋亡过程涉及⼀系列胱天蛋⽩酶(caspase)的⽔解、活化和信号传递过程。

细胞凋亡⼀词最早是由英国科尔等于1972年提出的。

⼀).正常情况下:细胞凋亡与胚胎发育、组织发⽣、组织分化和修复等过程有紧密的联系。

为适应发育或组织更新的需要,机体中的细胞会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发⽣凋亡。

例如:1.⼈的唯⼀透明组织——眼球晶状体的发育,在胎⼉形成早期阶段,由⼲细胞发育来的晶状体细胞与其他所有细胞⼀样都含有细胞器,但随着发育和分化的进展,晶状体细胞发⽣特殊形式的凋亡,胞质中的细胞核和细胞器被毁坏,只保留完整的细胞膜,细胞膜内包裹着极浓稠的“晶状体蛋⽩质”溶液,成为成熟的晶状体。

2.⼈的⽪肤外层细胞的形成过程中,⽪肤细胞⽣成于⽪肤深层,然后慢慢向外表⾯迁移,迁移途中有些会发⽣凋亡,凋亡细胞就会形成具有保护作⽤的⽪肤⾓质层。

3.⼈类胎⼉期肾上腺⽪质的发育中,胚胎期肾上腺⽪质原由胎⼉⽪质和永久⽪质两部分组成,但在胎⼉出⽣后,其胎⼉⽪质细胞即发⽣凋亡,⼀周内全部消失,只留下永久⽪质。

4.在成年阶段,细胞凋亡机制也是机体⽤于清除体内多余的、受损的、癌变的或被微⽣物感染的细胞的重要⼿段。

如T淋巴细胞在胸腺成熟过程中,约有95%以上不成熟的细胞发⽣凋亡,只有不到5%的细胞分化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进⼊外周⾎,并发挥其免疫学功能。

因此,细胞凋亡具有保证个体正常发育、维持正常⽣理功能,并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重要⽣理意义。

注:希腊语中,apo的意思是脱离,ptosis的意思为落下,将这两个词组合(apoptosis)⽤来描述与秋叶落下和花⼉凋谢类似的细胞死亡现象。

⼆).病理情况下:细胞凋亡调节失控或错误将会引起⽣物体的发育异常、功能紊乱和严重疾病。

1.与细胞凋亡相关的疾病如滤泡性淋巴瘤、乳腺癌和⽩⾎病等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肾炎等⾃⾝免疫性疾病,腺病毒和疱疹病毒感染的疾病等,均与细胞凋亡缺陷(“该死不死”)有关;2.⽽阿尔茨海默病、帕⾦森⽒病和⼩脑退化症等神经退⾏性疾病、⾻髓发育不全性疾病、缺⾎性损伤和酒精中毒性肝炎等则与细胞凋亡过度(“不该死的死了”)有关。

生物学中的细胞死亡机制

生物学中的细胞死亡机制

生物学中的细胞死亡机制细胞死亡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它涉及到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等基本问题。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对细胞死亡机制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以下将从细胞死亡的定义、类型、机制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细胞死亡的定义细胞死亡是指细胞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发生变化,失去其正常生命活动,与周围环境失去联系,最终无法维持生存的状态。

细胞死亡包括多种不同类型,如凋亡、坏死、自噬等。

二、细胞死亡的类型1. 凋亡凋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也称为细胞自杀。

在凋亡过程中,细胞会主动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程序性调控,采取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来被身体及时清除,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凋亡一般在正常细胞生理过程中起作用,如胚胎发育、组织修复和免疫调节等。

凋亡的主要特征是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细胞核DNA断裂、DNA 断片的释放以及快速崩解的细胞。

2. 坏死坏死是一种非程序性死亡,也称为细胞死亡。

一般是由于细胞周围的环境发生严重的变化,如热量、化学物质或缺氧等造成细胞死亡,具有较为严重的炎症反应和病理过程。

坏死的主要特征是细胞体肿胀、结构改变、破裂等。

3. 自噬自噬是一种细胞自我消化的过程,时常发生在应对缺氧、营养限制以及爆发性病毒感染等应激条件下。

自噬的主要特征是细胞质体内大量分解成零碎低分子物质。

三、细胞死亡的机制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是生命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细胞死亡的产生机制主要分为内部信号和外部信号两种。

1. 内部信号内部信号指细胞内部自身产生信号所导致的细胞死亡,主要包括凋亡和自噬等。

在凋亡过程中,受到特定信号刺激,出现发育异常、免疫反应和DNA损伤等情况,调节细胞进入凋亡程序。

自噬也是类似的过程,细胞内部的某种损伤诱导自噬过程启动,通过分解自身细胞结构来获得能量。

2. 外部信号外部信号指细胞受到外部环境刺激所导致的细胞死亡,主要包括坏死等。

当外部环境遭遇灾难,细胞受到毒素、电流、热能等一系列刺激,导致细胞环境剧烈损坏,启动坏死过程。

细胞凋亡、坏死、自噬的检测方法与技术

细胞凋亡、坏死、自噬的检测方法与技术

第28卷第6期Vol.28,No.6滨州学院学报Journal of Binzhou University2012年12月Dec.,2012细胞凋亡、坏死、自噬的检测方法与技术收稿日期:2012-04-28第一作者简介:卢建美(1986—),女,山东滨州人,硕士,主要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E-mail:water.1860@yahoo.com.cn.卢建美,赵云峰(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摘 要:目前普遍认为细胞的死亡途径有细胞凋亡、细胞坏死及自噬3种,其中细胞凋亡一直是医学界为治疗癌症而不懈努力研究的方向,而自噬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现对这3种死亡方式及其各自的检测方法作一简要概述. 关键词:凋亡;坏死;自噬;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Q 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18(2012)06-0114-071 凋亡、坏死及自噬的概述1.1 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现象由Kerr在1965年首次发现,并在1972年首次提出这一概念.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膜反折包裹断裂的染色质片段或细胞器与胞体分离,形成众多的凋亡小体,随后凋亡小体被邻近的细胞吞噬,整个过程中细胞膜保持完整,无内容物溢出,从而不会引起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同增殖一样,是维持机体细胞数量动态平衡的基本措施.在胚胎发育阶段通过细胞凋亡清除多余的和已完成使命的细胞,保证了胚胎的正常发育;在成年阶段通过细胞凋亡清除衰老和病变的细胞,保证了机体的健康.细胞凋亡调控紊乱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如自身免疫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对细胞凋亡的研究除了有助于阐明一系列免疫病的病发机制外,还能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疗法,即重建肿瘤细胞的凋亡信号传递系统,抑制肿瘤细胞生存基因的表达,使肿瘤细胞走向凋亡,而不引起炎症反应,从而不会影响机体健康.这也正是细胞凋亡的研究如此受关注的原因.1.2 细胞坏死细胞坏死是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坏死过程中细胞器膨胀变形,染色质随机降解,细胞膜发生渗漏,导致细胞内容物释放到胞外,从而引起炎症反应.此外,未得到及时清除的凋亡细胞也会发生胞膜破裂溶解、胞浆外泄并引发炎症反应的现象,即发生继发性坏死,这在体外培养细胞及巨噬细胞发生功能障碍的机体中较为常见.细胞坏死曾被认为是偶然的不能控制的退化,但近期的研究表明,细胞坏死可能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另一种形式,具有包括引发炎症反应在内的重要生理功能.当细胞凋亡不能正常发生而细胞必须死亡时,坏死作为凋亡的“替补”方式被采用.1.3 细胞自噬1962年,Ashford和Porter在人肝细胞中首次观察到自噬(autophagy)[1].自噬,即自体吞噬,是一种存在于正常细胞和病态细胞中的非选择性降解机制,是细胞内长寿蛋白降解的主要途径.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应激状态下为细胞生长代谢提供必要的大分子物质和能量,并清除细胞内过剩或有缺陷的细胞器.在癌症治疗中,自噬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又能产生促生存效应,造第6期卢建美,赵云峰 细胞凋亡、坏死、自噬的检测方法与技术成治疗抵抗[2].如何调节自噬使其发挥肿瘤抑制活性,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这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所以对于自噬的检测也成了一种迫切需要.1.4 三者之间的关系细胞凋亡、坏死和自噬是3种不同的细胞死亡方式,共同维持着机体的自我平衡,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自噬被认为是一种细胞生存的机制,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自噬具有双重性,首先是作为细胞的保护机制防止细胞死亡,但是当自噬达到一定水平就会促使细胞走向凋亡[3].因此自噬通常先于凋亡,进而启动凋亡.而当发生凋亡的细胞未得到及时清除时便会导致继发性坏死,出现胞膜破裂溶解、胞浆外泄并引发炎症反应的现象.研究发现其机制为caspase酶能切割与自噬有关的蛋白Beclin1、Atg5、Atg4D,导致Beclin1及Atg5失去自噬诱导活性,而发挥促凋亡作用[4].切割后的Atg4D自噬活性及促凋亡活性均增加[5].由此细胞从自噬走向凋亡.凋亡可以抑制坏死.坏死与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导致的ATP过度消耗及其产物介导的线粒体凋亡诱导因子释放有关.凋亡时激活的caspase面每切割PARP使其失活,从而抑制ATP的过度消耗,防止坏死发生[6].王晓东等人发现了诱导细胞坏死的关键蛋白RIP3[7],并发现RIP3蛋白表达量的高低是控制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的关键,如果RIP3表达量高,细胞则走向坏死;RIP3表达量低,细胞则走向凋亡.由此可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结构及功能的稳定.2 检测方法细胞凋亡、坏死及自噬无论在生化代谢途径,还是形态学方面都有显著的区别,可以根据其各自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检测手段将其区分开来.2.1 细胞凋亡检测2.1.1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方法凋亡细胞会发生形态学上的改变,一般认为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是判断其凋亡的基础.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凋亡细胞大体形态的改变,如贴壁生长的凋亡细胞外形皱缩、圆化,细胞的体积变小,凋亡晚期可以观察到凋亡小体.经吖啶橙或H33258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活细胞核染色质呈现均匀分布的黄绿色或蓝色荧光,而凋亡细胞核染色质的荧光浓聚在核膜内侧,因此凋亡细胞核的特征性形态可以被清晰地辨认.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凋亡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如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核染色质凝聚、边缘化,细胞器集中,胞膜起泡.凋亡晚期的细胞可观察到凋亡小体或可见凋亡小体被邻近巨噬细胞吞噬的现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除用于普通形态学观察外,还可以对凋亡细胞内的大分子进行初步定位[8].实验证实10μmol/L的MMPT作用于H1792细胞48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凋亡小体及胞膜起泡,荧光显微镜下部分细胞呈现明显的染色质凝集现象[9].此外利用荧光显微镜还可以定性地观察转染效率的高低[10].形态学观察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更形象、更直观、更容易被接受.一般实验研究的首选是进行形态学检测.电镜形态学观察曾一度被认为是判断凋亡最经典、最可靠的方法,是鉴定细胞凋亡的金标准[11].然而形态学检测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且在判定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另外,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的样品处理过程比较繁琐,且价格昂贵.2.1.2 凋亡细胞的DNA检测分析细胞凋亡的一个最主要特征是DNA发生核小体间的断裂,产生含有不同数量核小体单位的片段,大小为180~200bp的整数倍,在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时就形成了特征性的梯状条带(DNAladder).但是当凋亡细胞数量少无法直接应用琼脂糖电泳观察凋亡细胞核DNA的变化时,可以通过连接介导的PCR专一性地扩增核小体的梯形片段再进行琼脂糖电泳,从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此外,对凋亡细胞DNA的检测分析还包括DNA末端标记检测:原位切口平移(ISNT)和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其原理都是将标记的核苷酸连接到断裂DNA的3’羟基末端,再通过酶联显色或荧光检测定量分析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也是常用的检测细胞凋亡的方法,其原理是在吸附有组蛋白抗体的微孔板上加入核小体511滨州学院学报第28卷上清液,核小体组蛋白与抗体结合,当加入过氧化物酶标记的DNA抗体后,它们与核小体上的DNA结合,并对过氧化物酶底物产生显色反应,再用酶标仪对凋亡细胞进行定量分析.罗迪贤等人证实TOFA和DNR处理的细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其DNA出现特征性的梯状条带[12].TUNEL染色后,经电针刺处理的小鼠大脑皮层变薄并伴有局部神经元丢失[13].经ELISA法证实,随着MMPT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肺癌H1792细胞内核小体水平逐渐升高,表明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加[9].DNA检测分析与电镜检测法一样也被认为是判断细胞凋亡的金标准,但是它只能对晚期凋亡细胞进行检测.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简单易行,但灵敏度不高,且需要的细胞数量较多.TUNEL荧光素标记法灵敏度高,且可以测定在细胞周期中DNA发生断裂的具体时相,但是不能检测只发生DNA大片段断裂的凋亡细胞,不能定量,且容易出现坏死细胞的假阳性.ELISA法不需要特殊仪器,但不能精确测定凋亡发生的绝对量.2.1.3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检测细胞凋亡时有些基因表达异常,这些基因的产物促进或抑制凋亡发生.因此检测这些基因的表达也成了确定细胞是否发生凋亡的手段之一.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因此可以分别从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进行检测.(1)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①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细胞发生凋亡时,细胞内如Bcl-2家族、Caspase家族成员表达异常,可以用RT-PCR对这些基因的表达进行半定量测定.首先提取细胞总RNA,并添加要检测基因及内参基因的引物,进行RT-PCR反应,随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半定量检测[14-15].②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凋亡近年来,实时荧光定量PCR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在检测基因表达水平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RT-PCR相比,其具有操作简单,反应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原理是PCR扩增时在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特异性的荧光探针,该探针的两端分别标记一个报告荧光基团和一个淬灭荧光基团.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PCR扩增时,Taq酶的5’端~3’端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酶切降解,使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分离,从而荧光监测系统可接收到荧光信号,实现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产物形成完全同步.步骤是提取细胞总RNA,设置反转录反应体系反转录成cDNA,取1μL cDNA,加入Taq酶等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根据得到的CT值分别与其相对应的内参(一般为β-actin)的CT值相减进行校正得到校正CT值,从而相对定量计算mRNA含量[16].(2)相关基因翻译水平的检测①酶活检测凋亡有3条信号通路,每条通路都有其特征性酶,如caspase4或caspase12是内质网通路特有的酶,而caspase9为线粒体途径所特有,因此检测这些特征性的酶对于确定具体的凋亡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酶活检测,可以选用特定的试剂盒,如碧云天的caspase4试剂盒,原理是caspase4能催化底物Ac-LEVD-pNA产生黄色的pNA,用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测pNA在405nm处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换算成酶活力单位.②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Western blot又称蛋白质印迹,是一种蛋白质的固定和分析技术,现在被广泛用于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将已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或其他凝胶电泳分离的蛋白质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上,固定在滤膜上的蛋白质成分保留抗原活性,第一抗体与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结合,再用荧光标记(用同位素或非同位素)的第二抗体来检测.③免疫组化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一样,也是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学原理,它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色,以此对组织细胞内抗原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研究.一般要用到石蜡切片技术.经RT-PCR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显示,二甲胂酸通过调节鼠表皮细胞内Bcl-2、Bad和caspase12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来诱导凋亡[17].而PCSK9siRNA通过Bcl/Bax—caspase9—caspase3途径抑制ox-LDL诱导的脐静611第6期卢建美,赵云峰 细胞凋亡、坏死、自噬的检测方法与技术脉内皮细胞凋亡[18].通过检测细胞内特定基因的表达变化可以明确细胞的凋亡途径.荧光定量PCR与Northern杂交相比更快更准确,能显著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同时,它要求操作也必须非常精确.Western blot检测法灵敏度高,但是只能做半定量分析,且部分药品毒性较大.2.1.4 凋亡细胞的流式细胞仪检测流式细胞仪是对细胞进行自动分析和分选的装置,是现代高科技多学科高度发展、综合的结晶,是目前定量测定细胞凋亡的重要方法之一.细胞凋亡时的许多特征性变化都可以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出来.(1)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检测用荧光素FITC标记的Annexin V进行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检测.Annexin V是一种Ca2+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能与磷脂酰丝氨酸特异性结合.正常细胞的磷脂酰丝氨酸位于细胞膜内侧,荧光素FITC标记的Annexin V不能与PS结合.而凋亡早期,细胞的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到细胞膜表面,从而能与Annexin V特异性结合.坏死细胞由于胞膜不完整,Annexin V也可以与PS结合.为了将凋亡与坏死区分开来,一般采用Annexin V与PI双染.PI是一种核酸染料,它不能透过完整的细胞膜,因此可以将凋亡早晚期的细胞以及死细胞区分开来.即正常活细胞为Annexin-/PI-均低染;凋亡细胞Annexin+高染、PI-低染;继发性坏死细胞Annexin+/PI+均高染.(2)凋亡细胞的DNA检测PI虽不能透过完整的细胞膜,但经打孔后可以进入细胞插入到DNA碱基对之间,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掺入的PI荧光强度,即为DNA含量.细胞凋亡时,DNA发生断裂,膜通透性升高,一部分小分子DNA可透出细胞外,使细胞内DNA含量低于正常细胞,故在正常的G0/G1峰前常有一亚二倍体峰出现[19],即为凋亡峰(AP峰).根据亚二倍体峰的高低可计算出凋亡细胞百分率.(3)凋亡细胞的周期检测利用流式细胞仪还可以检测出某种药物使细胞周期阻滞于哪个时期,来确认处于什么周期的细胞更易发生凋亡.如盐霉素可以使经辐射处理的癌细胞阻滞于G2期[20],而经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处理的HT-1080细胞停滞于G0/G1期[21].此外,利用流式细胞仪还可以对细胞进行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内氧化还原态的检测等.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盐霉素能使经辐射处理的癌细胞阻滞在G2期,且能引起DNA片段化[20].通过Annexin V/PI双染显示H2O2能有效诱导树突状细胞走向凋亡,为治疗植物抗宿主病及自身免疫病等提供了新的方向[22].流式细胞仪常用作细胞凋亡的定量分析,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可以分别从DNA及膜分子水平进行多方位的检测.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检测中漏检率和错检率很高,周期检测时固定过程难控制等.2.2 细胞坏死检测2.2.1 形态学检测方法同凋亡一样,坏死的细胞也有其独特的形态学变化.借助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坏死细胞体积及细胞器肿胀,细胞核稀疏成网状,细胞膜破裂引起内容物外溢等现象.2.2.2 DNA检测分析细胞坏死的另一特点是染色质随机降解.因此DNA电泳条带呈弥散状,而非规则的梯状条带.2.2.3 PI染色法通常采用Annexin-V和PI双标法对凋亡细胞与坏死细胞加以鉴别.凋亡早期,磷脂酰丝氨酸外翻,但膜具有完整性,因此凋亡细胞呈Annexin-V单标阳性.坏死细胞膜不具完整性,呈Annexin-V和PI双染阳性.同凋亡不同,细胞坏死会引发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反应,不利于机体健康,因此单独研究坏死的文献较少.根据细胞坏死特征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可以将细胞坏死与凋亡区分开来.2.3 细胞自噬检测2.3.1 自噬泡的观察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超微结构观察一直被认为是检测自噬的金标准[23].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自噬的特征性变化即自噬泡及自噬溶酶体形成的全过程.首先在肿胀变形的细胞器周围出现双层膜空泡状结构,继而包裹待降解物质形成自噬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711滨州学院学报第28卷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暴露在香烟中的部分卵泡上皮细胞发生自体吞噬,细胞内形成许多清晰可见的自噬泡[24].而P53靶基因ISG20L1敲除能降低细胞自噬泡水平[25].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形象、直观,甚至可以观察到自噬的全过程,但是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且样品处理过程比较繁琐,价格昂贵.2.3.2 单丹(磺)酰戊二胺染色法单丹(磺)酰戊二胺(MDC)染色法是自噬发生过程中分析分子水平机制的一种非特异的检测自噬体方法.MDC是自噬囊泡示踪剂,能与自噬囊泡膜上的Atg8特异性结合,因此其阳性结构可代表自噬囊泡[26],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自噬囊泡的数量.顺铂作用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后,用MDC对自噬囊泡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自噬泡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经自噬抑制剂3-MA诱导后,自噬泡数量照组的50%左右[27].由于MDC染色法不具有自噬特异性,且假阳性较高,因此只有当自噬效应得到了肯定后,用此方法分析效应强度才有意义.2.3.3 自噬体膜上标志性蛋白质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的轻链3(LC3)是目前检测自噬的唯一标志蛋白[28],定位在自噬体分隔膜上,在自噬体形成各阶段的内外膜及自噬溶酶体膜上也可见到.通过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结合来示踪自噬形成.在正常细胞中,自噬特异性蛋白LC3呈低水平表达,且均匀地弥散在胞浆中,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均匀的绿色荧光.而细胞发生自噬后,LC3表达增加并转位至自噬体膜,在荧光显微镜下形成多个明亮的绿色荧光斑点,斑点的个数用来评价自噬活性的高低[29].用Western blot法可以检测细胞内LC3的相对含量,评价自噬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显示,低氧条件下内皮细胞内含LC3-GFP颗粒的自噬小体明显增多[30].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顺铂作用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后,实验组Beclin 1与PIKⅢ含量明显升高,而加入自噬抑制剂3-MA诱导后能恰好抵消Bec-lin 1与PIKⅢ表达的上调,且能降低LC3-Ⅰ的含量及减少LC3-Ⅰ向LC3-Ⅱ的转变[27].Westernblot检测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但是只能做半定量分析,且部分药品毒性较大.此外还有间接自噬体检测法、吖啶橙染色法等.3 结语由于不同药物触发的细胞死亡途径有多种,而每种检测方法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研究某一药物的作用机制时可以同时采用多种检测方法.例如在测定细胞活力时可采用四唑盐比色实验,也可以采用染料排斥实验进行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在检测细胞内凋亡蛋白caspase酶的表达时,可以用RT-PCR及荧光定量PCR半定量测定其mRNA含量,也可以采用试剂盒直接测定该酶的活性或用免疫印迹实验在翻译水平测定其蛋白表达量.在检测细胞核的凋亡变化时,可以通过吖啶橙或H33258染色对凋亡细胞核进行形态学观察,也可以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对DNA进行定性分析.总之药物作用机制的检测方法有很多,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及实验目的进行筛选.细胞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凋亡、坏死及自噬是细胞自我调控维持机体稳定的3种形式,研究其各自的检测方法有助于为癌症及肿瘤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目前对细胞的这3种调控方式已日渐明朗,检测手段也日益成熟,但是对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的分子机制还知之甚少.受刺激诱导以后,细胞又是如何特异性地选择了其中之一走向了死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参 考 文 献:[1] Ashford T P,Porter K R.Cytoplasmic components in hepatic cell lysosomes[J].Cell Biology,1962,12:198-202.[2] Chen Ning,Vassiliki Karantza.Autophagy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in cancer[J].Cancer Biology&Therapy,2011,11(2):157-168.[3] Vicencio J M,Galluzzi L,Tajeddine N,et al.Senescence,apoptosis or autophagy?When a damaged811第6期卢建美,赵云峰 细胞凋亡、坏死、自噬的检测方法与技术cell must decide its path-a mini-review[J].Gerontology,2008,54(2):92-99.[4] Kabeya Y,Kamada Y,Bada M,et al.Atg17functions in cooperation with atg1and atg13in yeastautophagy[J].Mol Biol Cell,2005,16(5):2544-2553.[5] Djavaheri-Mergny M,Maiuri M C,Kroemer G.Cross talk between apoptosis and autophagy bycaspase-mediuated cleavage of Beclin-1[J].Oncogene,2010,29(12):1717-1719.[6] Zong W X,Thompson CB.Necrotic death as a cell fate[J].Genes Dev,2006,20(1):1-15.[7] He Sudan,Wang Lai,Miao Lin,et al.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3determines cellular nec-rotic response to TNF-α[J].Cell,2009,137(6):1100-1111.[8] Sun Hongxia,Xia Qiang,Tang wencheng,et al.Effects of dietary nickel on apoptosis of hemocytesof 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larvae[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0,55:390-397.[9] Zhao Yunfeng,Li Xiulan,Hu Zunli,et al.MMPT:a thiazolidin compound inhibits the growth oflung cancer H1792cells via Fas-mediated and caspase-dependent apoptosis pathway[J].InvestNew Drugs,2010,28:318-325.[10] 孙威,刘宝林.靶向Plk1的siRNA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27):2822-2828.[11] Compton M M,Cidlowsky J A.Rapid in vivo effects of glucocorticoids on the integrity of rat lym-phocyte Genomic deoxyribonucleic acid[J].Endocrinology,1986,118:38-45.[12] 罗迪贤,李波平,高治平.TOFA协同柔红霉素诱导肠癌细胞株HCT-8细胞凋亡[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1,39(5):514-521.[13] Zhao Jianxin,Tian Yuanxiang,Xiao Hongling,et al.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hippocampaland cortical apoptosis in a mouse model of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J].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1,31(4):349-355.[14] 胡志坚,江永青.siRNA抑制NFBD1基因表达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10):2373-2376.[15] 贾广乐,王众.镉诱导大鼠肾细胞凋亡及其机理的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08(3):268-273.[16] 郭晓慧,于小玲.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卵巢良、恶性肿瘤中Id1mRNA的表达[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1):2299-2301.[17] Kim Eunju,Kim Minjeong,Sung Kyunghwa,et al.Effect of topical dimethylarsinic acid on the ex-pression of apoptosis-related proteins in mouse skin[J].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and Toxicology,2012,88(5):672-677.[18] Wu Chunyan,Tang Zhihan,Jiang Lu,et al.PCSK9siRNA inhibits HUVEC apoptosis induced byox-LDL via Bcl/Bax—caspase9—caspase3pathway[J].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chemistry,2012,359(1-2):347-358.[19] Nadia Zepeda,Sandra Solano,Natalia Copitin,et al.Decrease of peritoneal inflammatory CD4(+),CD8(+),CD19(+)lymphocytes and apoptosis of eosinophils in a murine Taenia crassiceps infec-tion[J].Parasitol Res,2010,107:1129-1135.[20] Kim Won Ki,Kim Juhwa,Yoon Kyungsil,et al.Salinomycin,ap-glycoprotein inhibitor,sensitizesradiation-treated cancer cells by increasing DNA damage and inducing G2arrest[J].Invest NewDrugs,2011,4:411-419.[21] Lee Mihee,Han Dongwook,Hyon Suonghyu,et al.Apoptosis of human fibrosarcoma HT-1080cells by epigallocatechin-3-O-gallate via induction of p53and caspases as well as suppression of911滨州学院学报第28卷Bcl-2and phosphorylated nuclear factorκB[J].Apoptosis,2011,16:75-85.[22] 刘鑫,庞铁光,姚闯,等.DC凋亡的流式细胞术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6(5):109-110.[23] Martinet W,DeMeyer G R,Andries L,et al.In situ detection of starvation-induced autophagy[J].J Histochem Cytochem,2006,54(1):85-96.[24] Stephanie Verschuere,Liesbeth Allais,Saskia Lippens,et al.Cigarette smoke and the terminal ile-um:increased autophagy in murine follicle-associated epithelium and Peyer’s patches[J].Histo-chem Cell Biol,2012,137:293-301.[25] Kathryn G Eby,Jennifer M Rosenbluth,Deborah J Mays,et al.ISG20L1is a P53family targetgene that modulates genotoxic stress-induced autophagy[J].Molecular Cancer,2010,9:25-26.[26] 张石云,段振玲,徐琳,等.顺铂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自噬和凋亡的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1,20:45-47.[27] Liu Donglei,Yang Yang,Liu Quan.Inhibition of autophagy by 3-MA potentiates cisplatin-inducedapoptosis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s[J].Med Oncol,2011,28:105-111.[28] 齐亚莉,王俊,李岩,等.自噬体的检测及其对肿瘤的作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780-782.[29] 方永奇,刘林.神经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453-455.[30] 张瑞光.低氧微环境下内皮细胞自噬与凋亡之间作用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Detection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Apoptosis,Necrosis and AutophagyLU Jian-mei,ZHAO Yun-feng(College of Life Science,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273165,China)Abstract:Nowadays,it is widely believed that cell dies in three ways:apoptosis,necrosis and autoph-agy.Apoptosis has been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medical community to make unremitting efforts totreatment cancer,while autophagy is another research hotspot started in recent years.This article gener-ally introduces these three forms of cell death and their detection methods.Key words:apoptosis;necrosis;autophagy;detection methods(责任编辑:贾晶晶)021。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是细胞生物学中的三种重要的细胞死亡方式。

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自我保护的机制,能够清除细胞内的不需要的或受损的细胞器和蛋白质,从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细胞死亡方式,它在生物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组织稳态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坏死性凋亡则是一种异常的细胞死亡方式,通常伴随着细胞膜的破裂和炎症反应。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分子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并在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细胞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生物学过程,能够通过分解细胞内的蛋白质、细胞器和其他细胞成分来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细胞自噬主要包括自噬体的形成、自噬体的降解和自噬体的再生三个步骤。

自噬过程涉及到一系列的自噬相关基因(Atg基因)的表达和蛋白质的调控。

这些Atg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自噬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包括自噬体的膜的形成、自噬体的运输和溶酶体的合并等。

一些细胞信号通路,如m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MPK(AMP激活的蛋白激酶)等,也能够调控细胞自噬的活性。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化的细胞死亡方式,通常发生在细胞内部或与其他细胞之间,与细胞自噬相比,凋亡更加规范和高度有序。

细胞凋亡通常包括细胞核的凝聚、细胞质的收缩、细胞膜的破裂等一系列特征,这些特征都是由一些凋亡相关蛋白质调控的。

在凋亡信号通路中,一些蛋白激酶(如caspase-3、caspase-8等)、受体蛋白(如TNF受体、Fas受体等)和Bcl-2蛋白家族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蛋白质在细胞受到凋亡信号刺激时,能够调控细胞凋亡的进程。

与细胞自噬和凋亡不同,坏死性凋亡是一种非正常的细胞死亡方式,通常与炎症反应和细胞膜的破裂相关。

坏死性凋亡的过程不如细胞凋亡那样规范和有序,通常伴随着细胞内和细胞外环境的变化,使细胞无法正常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在坏死性凋亡中,一些炎症介质(如IL-1β、TNF-α等)和细胞色素C释放等会导致细胞的坏死。

细胞死亡的5种形式

细胞死亡的5种形式

细胞死亡的5种形式
1.凋亡:又称程序性死亡,是一种正常的死亡方式,通常表现为细胞
自我降解并消失,而不会造成周围细胞的损伤和炎症反应。

2.坏死:是细胞受到严重物理、化学或免疫损伤引起的一种非程序性
死亡,常表现为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泄漏。

3.自噬性死亡:是细胞内部一种特殊的程序性死亡方式,尤其在压力
和营养限制下,细胞通过自分解释放出养分成为细胞的生存变化。

4.丝裂原亚基依赖性细胞死亡:属于一种新的程序性,观察表明该类
死亡方式在免疫细胞、神经细胞、肾脏细胞等细胞中均具体表现出,会伴
随状迹发生的3个阶段:标准的细胞死亡表型、凋亡样表型和坏死样表型。

5.无乳酸性坏死:属于一种新的死亡方式,这种死亡方式与细胞的能
量代谢异常有关,是一类合成ATP且不产生乳酸的能量燃烧模式所引起的
细胞死亡。

细胞焦亡与自噬,凋亡,坏死的新认知

细胞焦亡与自噬,凋亡,坏死的新认知

细胞焦亡与自噬,凋亡,坏死的新认知
细胞凋亡是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通常是由内在或外在刺激导致的细胞自我毁灭的过程。

自噬是一种细胞内降解和再利用的过程,它可以清除细胞内的有害物质,并提供基础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

坏死是由于外部刺激或内部机制失调导致的细胞无法进行正常代谢活动的死亡过程。

最近的研究表明,细胞死亡不是单一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网络。

细胞焦亡是最近研究的一个热点,它是一种介于凋亡和坏死之间的形式,其病理生理学表现类似于坏死,但机制类似于凋亡。

细胞焦亡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最近的研究表明自噬和凋亡、坏死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有些蛋白质可以同时参与自噬和凋亡或坏死的过程。

这些新认知为深入理解细胞死亡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研究发现,一些自噬相关的基因可以调节细胞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从而影响凋亡和坏死的发生。

同时,一些凋亡和坏死相关的分子也可以调节自噬的进行。

这表明自噬和凋亡、坏死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关联。

此外,新的研究还发现,在某些疾病中,细胞焦亡和自噬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例如,在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中,细胞焦亡和自噬都可以促进细胞死亡,从而加重疾病的病理过程。

因此,针对细胞焦亡和自噬的治疗策略可以成为控制疾病进程和保护细胞的有效手段。

总之,细胞凋亡、自噬、坏死和细胞焦亡是复杂的细胞死亡过程,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深入理解这些细胞死亡机制的作用和调控机制,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焦亡与自噬,凋亡,坏死的新认知

细胞焦亡与自噬,凋亡,坏死的新认知

细胞焦亡与自噬,凋亡,坏死的新认知
细胞焦亡是一种特殊的细胞死亡形式,其特点是通过一系列的生
化反应使细胞内部发生凝固、膨胀和溶解等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细
胞死亡。

相比于传统的凋亡和坏死,细胞焦亡具有更加复杂的机制和
更加精细的调节,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细胞自我保护的措施。

另外,自噬也是一种细胞自我保护的机制,其主要通过降解、清
除细胞内部老化、病毒感染或毒性物质等威胁因素,维持细胞的健康
和生存。

自噬的调节因素较多,主要有mTOR、AMPK等多种蛋白激酶参与。

凋亡是一种特殊的细胞死亡方式,与细胞免疫和器官发育密切相关。

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会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使得细胞内
部的核酸、蛋白质和脂质分子等发生断裂和凝固,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凋亡是一种高度调节的过程,多个调节因素如caspase和Bcl-2家族
蛋白等都会参与其调控。

坏死是细胞在发生外部损伤或急性缺血缺氧等环境刺激后,无法
维持其正常生理活动而死亡的一种非特异性死亡形式。

相比于凋亡和
自噬,坏死过程更为不可逆,还会伴随着炎症反应等不良后果。

细胞焦亡、自噬、凋亡和坏死是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几种主要形式,它们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调控机制,对维持细胞及其组织器官的稳定
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细胞自噬与凋亡是两种重要的细胞死亡方式,它们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调节和平衡作用。

细胞自噬是一种通过溶酶体消化和降解细胞内部的损伤蛋白和受损细胞器的过程,可以清除细胞内的老化或异常蛋白质和细胞器,并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凋亡是由一系列特定的信号通路调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它是一种对细胞应激或损伤的正常反应,可以有效清除受损或异常的细胞,维持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生理状态。

虽然细胞自噬和凋亡是两种不同的细胞死亡方式,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分子关系,特别是在细胞死亡调控过程中存在着相互调节和交叉影响的情况。

1. 细胞自噬与凋亡的相互影响细胞自噬和凋亡是通过一系列共同的信号通路进行调节和执行的,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影响。

在细胞受到一定的损伤或刺激后,会同时激活细胞自噬和凋亡的信号通路,然后根据具体的生理条件和细胞内环境,选择执行细胞自噬或凋亡的方式。

在某些情况下,细胞自噬和凋亡可能会同时进行,而在其他情况下,它们可能会相互抑制或促进。

细胞自噬和凋亡之间的分子关系是十分复杂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其精细的机制。

在细胞自噬和凋亡的信号通路中,存在着一些共同的信号分子和调节因子,它们可以同时参与细胞自噬和凋亡的调节和执行过程。

下面就分子层面来探讨细胞自噬与凋亡之间的关系。

2.1 Bcl-2家族Bcl-2家族蛋白是细胞凋亡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调控因子,它们可以通过调节线粒体膜的透性来决定凋亡的执行过程。

在细胞自噬过程中也存在着Bcl-2家族蛋白的调节作用,通过调节线粒体膜的透性来影响细胞自噬的执行。

Bcl-2家族蛋白在细胞自噬和凋亡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们可以在细胞自噬和凋亡之间进行平衡和转换。

2.2 PI3K/Akt/mTOR信号通路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共同调节通路,它可以通过调节细胞代谢和存活的相关因子来影响细胞自噬和凋亡的执行过程。

在这个信号通路中,Akt激酶可以通过抑制mTOR来促进细胞自噬的执行,同时通过抑制BAD蛋白来抑制凋亡的执行。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细胞自噬凋亡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细胞启动自噬通路并最终走向凋亡。

自噬是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细胞处于压力、饥饿、感染等应激环境下时,通过自噬可以清除细胞内的有害物质,减轻细胞受损程度,从而维持细胞的稳态。

自噬过程包括自噬泡的形成、融合和降解等多个阶段,其中参与的分子机制非常复杂,包括自噬相关基因(Atg)、自噬体酸性蛋白酶等。

研究表明,自噬与凋亡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关系。

自噬通路与凋亡通路之间存在共同的信号分子。

Beclin-1是自噬过程中的重要蛋白,而Bcl-2是凋亡过程中的关键蛋白,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自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凋亡的发生。

一些研究表明,在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应激时,启动自噬可以通过清除有害物质延缓凋亡的发生。

自噬也可以促进凋亡的发生。

一些研究表明,当自噬的过程受到阻碍时,细胞容易发生凋亡。

这表明自噬通路与凋亡通路之间存在一定的分子交联和调控关系,二者在细胞死亡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参与。

坏死性凋亡是一种不可逆的、非正常的细胞死亡方式。

与丝裂期凋亡不同的是,坏死性凋亡通常伴随着胞浆肿胀、线粒体肿胀和细胞膜的破裂,最终导致细胞溶解。

坏死性凋亡过程中,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通常是导致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

这些过程涉及到一系列的分子机制,包括氧化应激相关蛋白、线粒体代谢相关酶等。

实际上,坏死性凋亡与自噬凋亡之间的分子关系并不明确。

一方面,自噬与坏死性凋亡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研究表明,自噬可以清除细胞内的氧化应激物质,从而减轻细胞氧化应激的程度,延缓细胞死亡。

自噬也可以促进细胞死亡。

一些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当自噬过程受到抑制时,细胞容易发生坏死性凋亡。

这表明自噬通路在坏死性凋亡过程中涉及到一定的调控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十分复杂,目前尚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需要进一步明确自噬与凋亡通路之间的交叉关系和调控机制。

对自噬在细胞凋亡和坏死性凋亡中的作用方式和调控机制还存在许多不明确的地方。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化的细胞死亡过程,能够有效地维持组织和器官的稳态。

凋亡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触发,而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是其中两种重要的凋亡方式。

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分子关系,对细胞生理和病理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细胞自噬是一种维持细胞内稳态的重要方式。

通过自噬,细胞可以清除损伤蛋白和受损器官脏,调节代谢平衡,对抗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

在细胞自噬过程中,细胞将自身的质膜包裹成双膜结构,形成自噬小体,并将一些不需要的或受损的细胞器和蛋白降解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这种方式可以为细胞提供新的物质和能量,从而维持细胞内的稳态。

在特定的条件下,细胞自噬也可以引发细胞凋亡,这种细胞自噬调控的凋亡态称为细胞自噬凋亡。

它与坏死性凋亡相比,有着不同的分子调控机制。

细胞自噬凋亡主要通过调控自噬和凋亡的共同基因,实现细胞死亡。

自噬和凋亡的主要调控基因包括自噬相关基因(ATGs)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家族、Caspases等)。

在细胞自噬过程中,自噬相关基因可以通过形成自动体膜结构和蛋白降解途径,实现对细胞器和蛋白的降解。

而凋亡相关基因可以调节线粒体膜通透性、调控Caspases活性或调控凋亡抑制因子的表达,最终引发细胞死亡。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机制,共同实现细胞自噬凋亡。

与细胞自噬凋亡不同,坏死性凋亡是一种紧急、混乱和非程序化的细胞死亡方式。

它主要发生在外部强烈刺激、断氧、毒性物质或其他不可逆损伤条件下。

坏死性凋亡与细胞自噬凋亡相比,具有更为严重的细胞损伤和更为剧烈的炎症反应。

调控细胞坏死性凋亡的主要因子主要有一氧化氮、caspase活性和死亡相关受体等。

这些因子可以引发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细胞质溶解酶活性增强,最终导致细胞水肿、膜破裂和细胞的死亡。

尽管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具有不同的细胞死亡方式,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细胞自噬凋亡可以转变为坏死性凋亡,特别是在受到严重细胞外刺激、缺乏营养、或氧化应激等不可逆损伤时。

细胞焦亡与自噬,凋亡,坏死的新认知

细胞焦亡与自噬,凋亡,坏死的新认知

细胞焦亡与自噬,凋亡,坏死的新认知
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型的细胞死亡方式,与传统死亡方式如自噬、凋亡和坏死有所不同。

细胞焦亡是由特定化学因素(如氧化应激、细胞质蛋白酶的激活和膜通透性改变等)引起的各种有害细胞病变的结果。

随着对细胞焦亡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其与自噬、凋亡和坏死之间的关系也有了新的认识。

自噬、凋亡和坏死是传统的细胞死亡方式。

自噬是细胞通过分解自身细胞器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和营养,从而维持生存。

凋亡是细胞通过一系列程序性死亡过程来消除损伤或无用细胞,以维持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而坏死则是细胞在受到外界不良刺激或损伤时无法维持生命活动,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最新研究表明,细胞焦亡与自噬、凋亡和坏死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细胞焦亡可以诱导细胞自噬,而自噬和凋亡也能够抵抗细胞焦亡的发生。

此外,研究还表明,细胞焦亡还与一些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相关。

综上所述,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型的细胞死亡方式,其与传统的自噬、凋亡和坏死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对细胞焦亡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细胞死亡的机制,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是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重要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

这两种凋亡方式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在分子机制上存在一些关联和重叠。

细胞自噬凋亡是一种由细胞自身启动和调控的凋亡方式,通常在营养不足、氧气不足、蛋白质异常积累等应激条件下发生。

细胞自噬凋亡的关键分子是细胞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related genes,ATGs),它们编码了一系列细胞自噬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调控蛋白。

ATG5和ATG7是自噬信号通路中的两个重要分子。

ATG5参与细胞自噬的早期步骤,它与ATG12结合形成ATG5-ATG12复合体,在细胞质与内质网(ER)的连接上起到关键作用。

ATG7是一个泛素样蛋白激活酶,负责激活ATG12形成ATG12-ATG5复合体。

这些关键分子的调控作用促使细胞启动自噬通路,将细胞内的有害或废弃物通过包裹形成自噬体,被溶酶体或内质网降解,最终实现凋亡。

坏死性凋亡是一种比较“混乱”的凋亡方式,通常在极度、急剧或暴力的环境刺激下发生,如细胞因缺氧、高浓度毒素、热激或损伤等原因引起的机械性破裂。

坏死性凋亡的特点是细胞结构遭到广泛破坏,细胞内容物泄漏,导致炎症反应。

坏死性凋亡可通过多种分子途径发生,其中一种重要机制是通过激活caspase-1引发炎症小体(inflammasome)的形成,进而导致细胞内容物释放和细胞的坏死。

尽管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在病理特征和分子机制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重叠的分子关系。

研究发现,在某些异常情况下,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之间可能存在一种转化关系,即细胞开始执行一个凋亡程序时,可以通过改变信号通路中的分子表达和活性来实现从自噬凋亡向坏死性凋亡的转变。

糖尿病病变过程中,由于高血糖和缺氧等因素的影响,细胞中的自噬凋亡通路可能被抑制或失活,导致细胞无法通过自噬凋亡途径而选择坏死性凋亡。

研究发现,在某些细胞死亡过程中,细胞自噬和坏死性凋亡也可以同时发生。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两种主要方式,它们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细胞自噬凋亡是一种细胞主动自我降解的过程,而坏死性凋亡则是由于外部因素导致细胞的破裂和死亡。

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分子关系,对于了解细胞死亡的机制和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细胞自噬凋亡是一种细胞通过自噬溶酶体降解细胞内部蛋白质、细胞器和溶酶体,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过程。

细胞自噬凋亡主要通过细胞自噬相关基因调控,包括ATG基因家族和Bcl-2家族等,来调节细胞自噬过程。

细胞自噬凋亡在细胞发育、代谢和应激反应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其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在分子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并共同参与细胞死亡的调节。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在信号传导途径上存在一定的交叉。

一些凋亡相关基因既可以调节细胞自噬凋亡,也可以调节坏死性凋亡。

一些细胞自噬相关蛋白也参与了坏死性凋亡的调节。

Beclin-1是调节细胞自噬的主要蛋白,但同时也参与了坏死性凋亡的信号传导过程。

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也相互影响。

一些疾病既包括细胞自噬凋亡的异常,又包括坏死性凋亡的异常。

在一些肿瘤中,细胞自噬凋亡的下调导致了细胞增殖和癌细胞的生长;坏死性凋亡的异常也促进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在治疗这些疾病时,需要兼顾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还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在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调节里,一些靶向性药物已经被研发出来,并在临床上展现出一定的疗效。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目前还存在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两种主要方式,它们之间在分子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细胞死亡是由一系列程序性或者非程序性事件引起的细胞完全死亡的过程。

在细胞死亡的过程中,细胞会发生不同的形式,目前包括细胞凋亡和坏死两种形式。

细胞凋亡和坏死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分子机制,但是它们之间存在一些相互重叠的关系。

本文就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展开讨论。

I 细胞自噬凋亡(Autophagic cell death)细胞自噬是一种重要的细胞代谢调节机制。

细胞自噬是一种通过溶酶体酶降解细胞内不需要的或者受损的细胞器和蛋白质的 ways。

它通过噬菌体内吞作用,将膜包裹的质体物质储存在代谢活跃的溶酶体内,实现细胞质与线粒体的重新分配、组装和循环储存。

细胞自噬在机体稳态维持、肿瘤细胞舒适、先天免疫原代表处理等多个生理或病理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自噬在机体微环境的变化时,也有自噬引起细胞渐弱的效应。

通过细胞缺乏氧气、降低 PH 值等方式,参与细胞自噬过程的ATP(自噬相关蛋白)减少,从而激活一系列细胞信号传导通路。

这个过程叫做“自噬凋亡”,是自噬的一种形式,它表示当细胞自噬作用失控、或者自噬流程出现瓶颈时,自噬出现高度激活或者失控,致使细胞死亡。

其他文献中将之称为细胞自噬导致的无控制死亡。

细胞自噬凋亡通常被看做是一种非常规的死亡方式,与细胞凋亡和死亡不同,它并不伴随着凋亡相关蛋白的激活。

自噬凋亡的分子机制变得越来越清楚,其中包括巨噬细胞相关蛋白1(APG)家族。

APG蛋白在自噬诱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参与噬菌体膜的形成和组装,促进自噬小体的形成,进而降解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

自噬凋亡通常发生在肝脏、心脏和肾脏等细胞中,并且受到线粒体等亚细胞结构的影响。

II 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坏死性凋亡是由一系列独立于凋亡蛋白激活的通路所引起的细胞死亡。

在坏死性凋亡过程中,细胞松解并释放其内容物,这包括二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PCr)等。

坏死性凋亡与其他形式的细胞死亡不同,它没有可逆过程,这就意味着坏死性凋亡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消亡形式,不能通过基因调节、蛋白配体结合、和酶代谢等方式来调控。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是两种细胞死亡方式,其分子关系复杂,包括多个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

本文将就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进行介绍。

细胞自噬凋亡的分子机制包括多个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其中著名的信号通路有自噬体形成的信号通路和Bcl-2家族哺乳动物的调控信号通路。

自噬体形成信号通路主要包括PTEN/Akt/mTORC1和AMPK/mTORC1途径。

PTEN/Akt/mTORC1途径是最常见的信号通路,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

mTORC1激活细胞生长和代谢途径,但是抑制自噬体形成,而
AMPK/mTORC1途径可能逆转这种影响,从而促进自噬体形成。

Bcl-2家族哺乳动物的调控信号通路通过Bcl-2和相关因子调节细胞生存或死亡的决定。

Bcl-2家族成员种类繁多,其中部分成员具有抑制自噬体形成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并不是严格分开的两个细胞死亡机制,它们可能存在互补和重叠的现象。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细胞自噬凋亡与坏死性凋亡有着共同的起源和信号通路,可能彼此转化和相互影响。

此外,自噬体和线粒体在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者反映了机体复杂的生存和死亡决策路径,同时也说明了对于新药物开发和治疗新方法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复杂,包括多个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

随着对于细胞死亡和细胞生命周期研究的深入,相信对于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的探究会更为深入和精细,为进一步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提供更有效的基础。

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分子机制研究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一种重要的细胞死亡机制,可以促进组织细胞损伤的修复和间歇性细胞死亡,同时还能够保持组织的稳态。

近年来,PCD 的分子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探讨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本文将从从细胞凋亡、坏死、自噬细胞死亡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一、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一种通过激活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家族成员引发线粒体脱离、形态改变、DNA断裂和磷脂外翻等一系列特征的细胞死亡形式。

之前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起始于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激活,其激活机制大致可分为胞内和胞外信号通路两种。

鉴于细胞凋亡对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展和细胞分化发育的调节作用,生物学家对于细胞凋亡的研究非常感兴趣。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通过利用CRISPR/Cas9技术分别删去了酪氨酸激酶Inhibitor-κB激酶(IKK)家族成员IKKα和IKKβ,发现这两个IKK成员在多种细胞凋亡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IKK成员的遗失会导致细胞膜相互吸附,从而细胞凋亡的进程被中断。

这些新的结果不仅阐明了IKK价值,还为细胞凋亡相关的疾病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细胞坏死细胞坏死是一种多种病理状态下发生的、无程序的、快速和非正常的细胞死亡方式。

和细胞凋亡不同,细胞坏死死亡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量和细胞内的氧化反应。

在一系列细胞代谢异常、线粒体受损或内酯酶体抗原(NLR)通路受损的情况下,细胞坏死常常会被激发。

在这方面,最近的研究表明,NLRP3通路由于其信号包括线粒体DNA、ROS生成、TNF-α和外界物质诸如细菌产生的毒素等多元化,可以作为细胞坏死的激活通路之一。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细胞坏死的促进是由于少数细胞具有抵抗死亡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被被胞质载体分泌的变异NLRP3(vNLRP3)削弱,从而导致细胞坏死的加剧。

三、自噬细胞死亡自噬细胞死亡是由于线粒体受损或胞内压力过大、或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需要被降解的情况下而发生的死亡过程。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

细胞自噬凋亡和坏死性凋亡的分子关系细胞凋亡是指细胞主动进行死亡的一种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等领域。

凋亡分为两种类型:坏死性凋亡和细胞自噬凋亡。

在分子水平上,这两种凋亡方式的执行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分子。

一、细胞自噬凋亡细胞自噬凋亡(autophagic cell death, ACD)是一种自噬与细胞凋亡结合而成的过程。

细胞自噬凋亡的过程中,细胞先通过自噬途径将易位在质膜、内膜上、溶酶体和高尔基体等胞体内的蛋白酶体和溶胶体等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然后通过溶脂酶和核酸酶等水解酶分解为无机离子和基本的分子单体。

最后,残余物质透过胞膜自由扩散或通过横向转运调整被自身消除,实现完整的细胞消亡。

1. Atg家族细胞自噬开始于原始的内吞囊泡的形成,这一过程涉及到Atg(autophagy-related genes)家族的多个成员,包括Atg5、Atg7、Atg12、Atg16L1等。

这些蛋白负责修饰胞膜的小泡,并在此过程中催化ATG8蛋白的磷酸化,目的是为将其用于自噬囊泡的膜融合和扩增。

Atg7和Atg12是两个重要的Atg家族成员。

Atg7编码酰化酶,负责将Atg12连接到Atg5上。

Atg12/Atg5结构域可聚集成环状结构,形成一个细胞自噬的一部分。

Atg16L1也是一个重要的蛋白,它在形成单层自噬囊泡时发挥着基本的作用。

2. Beclin1细胞内其它蛋白,Beclin1是参与自噬调控的一个关键分子。

它与PI3K组成复合物,可在调控配体聚合进入自噬囊泡的过程中作为定向酵素。

Beclin1的失活会导致细胞自噬受阻且无法保留细胞生命。

3. JNK通路JNKs(c-Jun N-terminal kinases)是通过磷酸化和受体离子通道激活蛋白(TRPC)等蛋白来调节各种类型的凋亡的蛋白。

JNK通路在细胞自噬凋亡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通过Stress-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APK)通路及ATM/ATR通路,JNK可以诱导丝氨酸磷酸化,引发细胞自噬性凋亡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束生命的过程。从形态学上看,首先细胞变圆,随即与周围细胞脱离;细胞失去
微绒毛,胞浆浓缩,内质网扩张呈泡状并与细胞膜融合,核染色质密度增高,凝
聚在核膜周边;然后核染色质断裂为大小不等的片段,与某些细胞器如线粒体聚
集在一起,被反折的细胞膜包围。从外观上看,细胞表面产生了许多泡状或芽状
突起;接着这些突起逐渐分隔,形成单个的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y);最后凋亡
一、细胞凋亡、自噬、坏死概念
细胞死亡是指细胞因受严重损伤而累及胞核时,呈现代谢停止、结构破坏和
功能丧失等不可逆性变化,其一般分为程序性细胞死亡和非程序细胞死亡,细胞
凋亡(apoptosis)和自噬(autophagy)属于前者,细胞坏死(necrosis)属于后者。
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的通过调控一系列基因的活化和表达等使细胞自动结
植物)中,为细胞生长代谢提供必要的大分子物质和能量,并清除细胞内过剩或
有缺陷的细胞器。
细胞坏死是一个被动的因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引起的
细胞损伤和死亡。细胞坏死的结局与细胞凋亡类似,坏死过程中细胞膜通透性增
高,致使细胞肿胀,细胞器变形或肿大,染色质随机降解,早期核无明显形态学
变化,最后细胞破裂;另外坏死的细胞膜发生渗漏,导致细胞内容物释放到胞外,
细胞坏死
四、检测方法 细胞凋亡检测方法在之前已经讲过,此处就不列举了。 细胞自噬检测方法: 1.电镜观察: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自噬的特征性变化即自噬泡及自 噬溶酶体形成的全过程.首先在肿胀变形的细胞器周围出现双层膜空泡状结构, 继而包裹待降解物质形成自噬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
被 双 层 膜 结 构 的 变形或肿大
自噬泡包裹,最终
被溶酶体或液泡
消化
染色质
凝聚、破裂
无典型特征
解体
DNA
断 裂 为 大 小 不 等 细胞死亡时,随机 随机降解
的片段
降解
特异酶
Caspase 活化
自 噬 体 包 裹 的 物 溶酶体酶释
质被
放到胞质中
溶酶体酶水解消

ATP 缺乏能否促发 中度缺乏
中度缺乏
须死亡时,坏死作为凋亡的“替补”方式被采பைடு நூலகம்。
二、区别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细胞坏死
诱因
生理条件下的基 营养缺乏或激素 极端的物理化学
因调控
诱导
因素或严重的病
理性刺激
细胞形态
细胞缩小
细胞产生空泡
细胞膨大、变形
细胞膜
起 泡 形 成 凋 亡 小 膜结构完整
膜结构遭破坏
体,磷脂酰丝氨酸
外翻,膜结构完整
细胞器
完整
干扰

三、细胞通路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自噬主要是通过 ULK complex 磷酸化 Beclin-1,激活脂酶 VPS34,诱 导了细胞自噬发生,因此可以通过 ULK complex 和 Beclin-1 的相关基因的抑制 剂来抑制自噬的形成,包括的靶点有 MAP kinases, JNK1, ERK 和 p38。同时, 细胞自噬还涉及了多种信号通路,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 mTOR 信号通路, 是依赖 mTOR 的相关信号通路形成自噬的重要途径。另外,其它信号通路中, 如 3-甲基腺嘌呤(3-MA)可以通过抑制 Class Ⅲ PI3K 的活性抑制自噬;GTP 结合的 G 蛋白亚基 Gαi3 抑制自噬;GDP 结合的 Gαi3 蛋白活化自噬;死亡相 关 蛋 白 激 酶 ( death-associated protein linase,DAPK ) 和 DAPK 相 关 蛋 白 激 酶 (DAPK-related protein kinase-1,DRP-1)诱导自噬。PKA、casein 激酶 Ⅱ、MAP 激酶、calcium 途径也在自噬错综复杂的调控网格中,但其机制还不甚清楚。
重度缺乏
炎症反应

可诱发
可诱发
特征蛋白
Caspase 3, Bcl-2, cathepsin B, P13K, DAP
cytochrome C, mTOR, LC3, DAP
DAP
生理意义
生物体发育,抵御 提供营养,是细胞 引起炎症反应,
外 界 不 良 因 子 的 凋亡途径的补充 抵 御 外 界 不 良 因
Annexin V 和 PI 双染也被认为是凋亡晚期,因而此方法也不是太准确。
小体被邻近的正常细胞吞噬并消化。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进化保守的对细胞内物质进行周转的重要过程。自
噬,即自体吞噬,是一种存在于正常细胞和病态细胞中的非选择性降解机制,是
细胞内长寿蛋白降解的主要途径。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应激状态下一些损坏的蛋白
或细胞器被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泡包裹后,送入溶酶体(动物)或液泡(酵母和
2.单丹(磺)酰戊二胺(MDC)染色法:MDC 是自噬发生过程中分析分子水平机 制的一种非特异的检测自噬体方法。MDC是自噬囊泡示踪剂,能与自噬囊泡膜 上的 ATG8 特异性结合,因此其阳性结构可代表自噬囊泡,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 察自噬囊泡的数量. 3.特异蛋白或信号通路 Western blot 检测:自噬形成时,胞浆型 LC3 会酶解掉一 小段多肽形成 LC3-I,LC3-I 跟磷脂酰乙醇胺即脑磷脂(PE)结合转变为(自噬体) 膜型(即 LC3-II),这两种形式在正常细胞中都是存在的,而发生自噬的细胞中 LC3-II 会有明显的增加,因而可检测 LC3-II 的表达。另外,可检测以下信号通 路蛋白: 依赖 m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途径的自噬 1)PI3K-AKT-mTOR 信号通路 2)AMPK-TSC 1/2-mTOR 信号通路 其它的信号通路 1)3-甲基腺嘌呤(3-MA)通过抑制 Class ⅢPI3K 的活性抑制自噬。 2)beclin1 和 UVRAG 作为正调控子,抗凋亡因子 bcl-2 作为负调控子共同参与 组成 ClassⅢPI3 复合物调控自噬。 3)GTP 结合的 G 蛋白亚基 Gαi3 抑制自噬;GDP 结合的 Gαi3 蛋白活化自噬。 4)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 proteinlinase,DAPK)和 DAPK 相关蛋白 激酶(DAPK-related protein kinase-1,DRP-1)诱导自噬。 5)PKA、casein 激酶 Ⅱ、MAP 激酶、calcium 途径也在自噬错综复杂的调控网 格中,但其机制还不甚清楚。 细胞坏死检测方法: 1.电镜观察: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坏死细胞体积及细胞器肿胀,细 胞核稀疏成网状,细胞膜破裂引起内容物外溢等现象。 2.凝胶电泳检测:提取 DNA,可观察到 DNA 电泳条带呈弥散状,而非规则的梯 状条带。 3.Annexin V-FITC/PI 双染检测法:之前通常采用此方法对凋亡细胞与坏死细胞加 以鉴别。凋亡早期,磷脂酰丝氨酸外翻,但膜具有完整性,因此凋亡细胞呈 Annexin V 单标阳性。坏死细胞膜不具完整性,呈 Annexin V 和 PI 双染阳性,但是近来
从而引起炎症反应;在愈合过程中常伴随组织器官的纤维化,形成瘢痕。而未得
到及时清除的凋亡细胞也会发生胞膜破裂溶解、胞浆外泄并引发炎症反应的现
象,即发生继发性坏死,这在体外培养细胞及巨噬细胞发生功能障碍的机体中较
为常见。近期有研究表明,细胞坏死可能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另一种形式,
具有包括引发炎症反应在内的重要生理功能。当细胞凋亡不能正常发生而细胞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