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ISM规则讲解

合集下载

Ism规则相关问题

Ism规则相关问题

1、什么是ISM规则?ISM规则是指由国际海事组织(IMO)大会通过的,并可由该组织予以修正的“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2、ISM规则产生的背景有哪些?1 ISM规则作为一项安全管理的国际标准,其出台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的。

海难事故多和船舶造成的严重污染是产生ISM规则最重要的原因。

发生于80年代前后的几起震惊世界的重大海事案例,几乎全部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沉痛的教训,使IMO认识到加强公司管理对船舶安全营运的重要性。

过去IMO制定的公约、规则,主要是针对船舶、设备和船员的技术标准做出的,而对已暴露出的公司管理问题却很少涉及。

因此,迫切需要IMO采取有力措施,制定一个针对公司安全和防止污染活动的国际性管理标准。

2 80年代前后,随着船舶开放登记国的增加,悬挂方便旗的船舶急速增多。

因方便旗国缺乏管理能力,船检标准低,再者,船舶管理公司低薪招募船员,配备低水平或多民族船员,导致语言交流困难,均给航运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造成方便旗船的事故率高。

此外,船舶老龄化,船体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发生海难事故逐年增加。

船舶方便旗化和老龄化,对船舶检验和保险界产生巨大压力,社会公众舆论强烈,如任其发展,将导致海事率的急剧增加,船公司就难以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生存与发展。

在航运业实施ISM规则,强化安全管理,满足IUMI和IACS的更加严格地要求,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3 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生产模式和传统的管理方式,也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安全管理水平。

传统的管理方式有许多弊端:一是对公司管理本身缺乏规范要求;二是安全管理与营运管理脱节,在实际中矛盾突出;三是存在管理职能交叉、关系不顺及船岸衔接不畅等管理体制问题;四是船岸人员的安全业务和管理素质跟不上;五是忽视信息反馈的动态管理,始终处于被动的事后管理的落后状态。

总之,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实行安全管理方式从反应型向预防型的根本转变,通过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才能实现安全管理的现代化。

ISM规则理解指南

ISM规则理解指南

附录 1ISM规则理解指南1A部分实施1 总则1.1 定义以下定义适用于本规则的A和B两部分。

1.1.1 “国际安全管理规则”系指由国际海事组织大会通过的,并可由该组织予以修正的“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理解】这是对《国际安全管理规则》的界定,特指由国际海事组织大会 A.741(18)号决议通过且由该组织修正的《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亦称ISM规则。

1.1.2“公司”系指船舶所有人,或已承担船舶所有人的船舶营运责任并在承担此种责任时同意承担本规则规定的所有责任和义务的任何组织或法人,如管理人或光船承租人。

【理解】本规则中所称“公司”是实施ISM规则并申请“符合证明”(DOC)的“公司”,有以下三种情况:1、船舶所有人,拥有并管理所属船舶;2、船舶经营人,承担船舶经营和管理责任,其中包括ISM规则规定的公司的所有责任和义务;3、管理人,负责船舶的管理但不负责其经营。

所承担的船舶管理责任,包括ISM规则规定的公司的所有责任和义务。

就船舶管理人而言,这里所称“承担船舶营运责任”应理解为是与安全和防污染有关的责任,与经营有关的责任不属于本规则所调整的范畴。

一般情况下,船舶管理人是用签订管理协议的方式明确承担本规则所规定的所有船舶安全与防污染责任和义务的。

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以获取船舶经营过程中与安全有关的船舶信息。

1.1.3“主管机关”系指船旗国政府。

【理解】“主管机关系指船旗国政府”是笼统的说法,具体来说是指船旗国政府中负责船舶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事务的职能机构或部门,在我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1.1.4“安全管理体系”是指能使公司人员有效实施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的结构化和文件化的体系。

【理解】体系是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组成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

安全管理体系要以实施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为总体目的。

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是文件化和结构化的。

“文件化(documented)”是指将体系以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书面形式或电子文档形式都可以。

ism规则公司管理制度

ism规则公司管理制度

ism规则公司管理制度一、组织结构与职责根据ISM规则,公司必须确立清晰的组织结构,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与权力。

公司应设立安全管理体系的领导机构,如安全管理委员会,由高层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安全管理政策和目标。

同时,指定一名或多名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安全管理政策公司需制定一套全面的安全管理政策,包括安全承诺、方针和目标。

这些政策应当得到全体员工的理解和执行,并定期进行评审和更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三、风险评估与控制风险管理是ISM规则的核心内容之一。

公司应建立风险评估程序,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包括对船舶的操作、维护、检验等各个方面的风险进行分析,确保所有的风险都能被有效控制。

四、安全操作程序为了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公司需要制定一系列详细的安全操作程序。

这些程序应当涵盖所有关键操作领域,如航行、货物装卸、机械维护等,并且要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

五、应急准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检验一个公司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因此,公司必须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紧急疏散、火灾应对、人员伤亡处理等情况。

同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确保所有员工都了解应急程序。

六、性能指标与监控为了衡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效果,公司应设定一系列的性能指标,并进行定期监控。

这些指标可以是事故发生率、船员培训完成率、设备维护合格率等。

通过数据分析,公司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七、内部审计与管理复查内部审计是检查安全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手段。

公司应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并对审计结果进行管理复查。

这有助于公司发现体系中的不足,并及时进行修正。

八、持续改进ISM规则强调了持续改进的重要性。

公司应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不断优化安全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

ISM

ISM
第六条 资源和人员 第七条 船上操作方案的制定
ISM规则
第八条 应急准备 第九条 对不符合规定情况、事故和险 情的报告和分析 第十条 船舶和设备的维护
ISM规则
第十一条 文件 第十二条 公司审核、复查和评价
第十三条 发证、审核和监督
安全管理体系概念



第一、安全管理体系 以使公司人员有效实 施公司的安全和环保 方针为总体目标。 第二、安全管理体系 必须是文件化的。 第三、安全管理体系 必须是结构化的。不 是一简单的文件汇编。
ISM规则 一.ISM规则概述
全称: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及 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简称:国际安全管理规则
ISM规则
英文全称: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Code for the Safe Operation of Ship and
for Pollution Prevention 英文简称: ISM CODE
船岸 职责 手册
岸上 应急 计划
船舶 操作 手册
船舶 维护 手册
船舶 应急 手册
安 全 管 理 手 册 的 编 写


目录 公司简介 安全和环保方针 公司机构描述和权责规定 指定人员介绍 船长职责规定及船长权力的声明
安全管理手册的编写



资源与人员 制定船上操作方案的程序 应急准备概要 事故和不符合规定情况的报告原则 船舶和设备维护规定概要 文件控制程序要点 内审复查和评价和相关文件介绍等
实施ISM规则的 港口国监督指南
2.详细检查 当“明显依据”(Clear Grounds)存在时,应对 其SMS进行详细检查,通过对体系文件进行的核查 确认其具有《ISM规则》要求的文件化程序,并有 效实施。 “明显依据”包括下列各项:没有证书或证书无 效、存在其他可导致滞留的缺陷、存在较多非滞 留性质的缺陷。 详细检查(查验有关记录、询问船上有关人员) 的内容。

ISMNSM规则要点解读

ISMNSM规则要点解读

5(一Βιβλιοθήκη ISM规则的产生背景 2、海上安全管理思维的转变—内因 IMO在成立以来,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一直将自己的职权限制 在纯技术领域。这虽然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在航海上的推广 应用,但是却没能有效的防止事故的发生。 痛定思痛之余,IMO意识到以往“事故发生-修改公约-事故 再发生-再修改公约”的模式根本就解决不了事故频繁发生 的现象,海上安全单靠提高船舶技术和船员技能是实现不了 的,要加强对公司和船舶管理中人为因素的控制,把海上安 全管理的触角从船上延伸到岸上,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才 能堵住事故发生的源头。 因此,海上安全管理包含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两方面,绝不 可偏废,否则就会顾此失彼,安全的目标无法实现。 我国:事故查处(四不放过、两法衔接)、隐患治理(重大 隐患入刑)、风险管控
(二)ISM规则的历史发展


1、ISM规则的诞生
(1)IMO A.441(Ⅺ)号决议和A.443(Ⅺ)号决议 1979 年第 11 届大会因为“阿莫科·卡地兹”事故,通过了 《船旗国对船东的管理》( A.441(Ⅺ) 号决议)以及《关于 船长在海上安全和海上环境保护方面的决定》( A.443(Ⅺ) 号决议)。这两个决议是IMO首次意识到对公司管理的重要 性和对公司管理的首次介入。 (2)IMO A.596(15)号决议 1987 年 IMO 第 15 届大会总结了“自由企业先驱”号滚装渡 轮倾覆事故的教训,通过了《客滚船安全》(A.596(15) 号)决议。决议吸取本次事故的教训,要求海上安全委员会 (MSC)制定有关船上和岸上管理的指南。这是IMO首次对 公司管理部门提出管理要求。

14
二、ISM规则概述
(一)ISM规则的适用范围及目标 (二)ISM规则基本原理 (三)ISM规则基本原则 (四)ISM规则与ISO9000系列的区别 (五)NOSA体系简介

ism规则

ism规则

ism规则社会责任1、认可企业公民责任:注重慈善捐赠,服务社会,积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2、加强法治信念:坚定不移地遵循法治,坚持合法合规,规范企业行为;3、支持文化传播:积极支持文化教育,积极加强国际之间的文化融合;4、保护环境:规范环境排放,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5、启动公益慈善:积极参与慈善公益,帮助贫困儿童,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指企业履行公民义务,不仅满足自身经济利益考量,而且认可其在社会环境和公众利益方面的责任,以及满足企业社会管理责任和经济责任的能力。

作为一家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我们多年来致力于在社会环境、社会教育、社会文化、环保保护等方面做出贡献,并积极地贯彻落实以下社会责任:一、认可企业公民责任企业作为社会公民,要履行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我们多年来积极参与慈善公益,帮助贫困儿童和弱势群体,并大力发起慈善募捐计划,为慈善事业注入新的生机。

此外,我们还支持传播正能量、反对负面舆论等行为,积极践行社会公共责任。

二、加强法治信念恪守合法合规、规范企业行为是我们贯彻企业社会责任的首要原则,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有效维护行业秩序、促进发展是我们贯彻法治信念的目标。

我们坚守严谨的法治标准,坚持合法企业行为,坚决落实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不断拓展企业合规氛围,加强社会责任意识。

三、支持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有助于形成合理社会包容和友爱,增进社会民主和尊重多元文化,我们坚定不移地积极参与文化教育、支持文化建设,并积极探讨和实现国际之间的文化融合和交流,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发展。

四、保护环境拓展节能环保,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是我们贯彻绿色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

我们将落实环境管理体系并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勤劳规范企业环境排放,努力为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注入新的力量,抢抓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构建绿色管理新模式。

五、启动公益慈善慈善公益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力争在公益慈善方面发挥积极贡献。

ISM规则理解图文

ISM规则理解图文

ISM规则理解图文什么是ISM规则?ISM(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是指信息安全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含了在不同层次和环节上,在信息系统的完整生命周期内维护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总体措施和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安全管理,制定了ISM规则。

ISM规则就是信息安全管理规则,是指组织在实现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规则,也是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ISM规则侧重于各种安全问题的规范控制,包括但不限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性、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

ISM规则的特点ISM规则在实现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系统性ISM规则是一整套的标准,它不仅仅只涉及信息安全本身,同时也关系到涉及到信息安全的各个方面,例如制度管理、内部控制等。

因此,它具有系统性的特点。

简洁性ISM规则具有简洁性的特点,这意味着,不管是规则本身还是规则的实施过程,都必须简单、明晰,易于理解、被理解。

可执行性ISM规则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是应该能够落地执行的,它需要考虑到各种实际情况和应用环境。

现实性ISM规则制定的前提是基于当前的现实条件,因此,ISM规则应当具有现实可行性、实际可操作性。

ISM规则的内容ISM规则制定的目的是保护信息安全不被破坏、泄露或滥用。

ISM规则从信息安全管理的六个主要方面出发,依次分别是:1.组织2.人员3.设备4.软件5.网络6.应急响应组织在组织方面,ISM规则主要强调的是对于组织的架构和运作的规定,包括对于信息安全的方针、策略、管理框架、职责、权限等的规定。

人员在人员方面,ISM规则主要强调的是要求组织的内部人员全面、深入地了解ISM规则,特别是对于信息安全的意识,并且具备相关的技能,以便在信息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设备在设备方面,ISM规则主要强调的是对于各种信息设备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硬件设备、软件设备、通信设备等的要求。

ISM规则理解

ISM规则理解
应当向船舶签发有效期不超过5年的“安全管理证书”。
13.8 “安全管理证书”的有效性应当服从于由主管机关或主管机关认可的机 构,或者是应主管机关的请求由另一缔约国政府实施的至少一次的中间审核。 如果只进行一次中间审核,且“安全管理证书”的有效期为5年,中间审核
应当在证书的第二和第三个周年日之间进行。
2.1 公司应当制定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 2.2 公司应当保证船岸各级机构均能执行和保持此方针。
3 公司的责任和权力
3.1 如果负责船舶营运的实体不是船舶所有人,则船舶所有人必须向主管机 关报告该实体的全称和详细情况。
3.2 对涉及和影响安全和防止污染工作的管理、执行以及审核的所有人员, 公司应当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其责任、权力及其相互关系。
出关于安全和防止污染事务的决定并在必要时要求公司给予协助。
6 资源和人员 6.1 公司应当保证船长: 1 具有适当的指挥资格; 2 完全熟悉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 3 得到必要的支持,以便可靠地履行其职责。
6.2 公司应根据本国和国际有关规定,为每艘船舶配备合格、持证并健康的船员。
6.3 公司应建立有关程序,以便保证涉及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新聘和转岗人员适当 熟悉其职责。
船舶只能由持有《符合证明》的公司来营运。
2.ISM规则的特点
IMO以前的强制性文件都是针对船舶构造、船舶设备和船员的技术性 的要求或标准作出的,而ISM规则却是要求负责船舶营运的公司和其所营运 的船舶建立起一套科学、系统和程序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并要求船旗国主 管机关对公司和船舶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和发证。
需要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岸基支持。
5 船长的责任和权力
5.1 公司应当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船长的下列责任: 1 执行公司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 2 激励船员遵守该方针;

ISM 规则理解

ISM 规则理解
6
ISM规则条文
1.1.4 “安全管理体系”是指能使公司人员有 效实施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的结构化和文 件化的体系。
1.1.5 “符合证明”系指签发给符合本规则要求 的公司的文件。
1.1.6 “安全管理证书”系指签发给船舶,表明 其公司和船上管理已按照认可的安全管理体系 运作的文件。
1.1.7 “客观证据”系指通过观察、衡量或测 试获得并能被证实的有关安全或安全管理体系 要素存在和实施的量或质的信息、记录或事实 声明。
公司最高管理层反映,公司领导指示岸上部门(人员) 提供; (5)授予指定人员在一定的情况下直接提供资源和岸基支 持的控制权等。
26
ISM规则条文
4.指定人员 为保证各船的安全营运,提供公司与船上之间 的联系渠道,公司应当根据情况指定一名或数 名能直接同最高管理层联系的岸上人员。指定 人员的责任和权力应包括对各船的安全营运和 防止污染方面进行监控,并确保按需要提供足 够的资源和岸上的支持。
体系文件;充分理解规则指南;接受培 训;报告收集信息;报告不符合。 25
ISM规则的理解
ISM3.3的理解 公司应提供的资源和岸上的支持大致包括物质、人员、
技术、信息等几个方面。其方法为: (1)把为船舶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岸上支持,列入各岗位职
责; (2)制定有关程序或须知,使有关人员能够履行其职责; (3)规定船长有权提出对资源和岸上支持的要求; (4)船舶与岸上部门有分歧时,船舶经指定人员或直接向
3.3 为使指定人员能够履行职责,公司有 责任确保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岸基支持。
23
ISM规则的理解
ISM3.1的理解:--对船舶所有人的要求 船舶所有人—如果将船舶交别人管理
(前提)--光租(光租合同)、委托管理 (管理协议); 船舶所有人—应当向其主管机关报告; 报告内容—负责船舶营运实体的全称和 详细情况; 详细情况—应包括公司注册、办公地点; 法人代表、联系人、联系方式等。

ISM规则修正案的理解与应用

ISM规则修正案的理解与应用
mo fc t st ec mpa yd c di ai t o i on o h n o ume a ins se d s use h ntto y tm, ic s st e u e sa (iga da lc to f h nd rt n1n n pp iai no t eame dme s n nt.
( 不符 合 规 则 及 规定 , 考 虑 I 3) 没 MO、 管机 关 、 主 级社 和海 运行 业制 定 的指 南和 建议 ;
( 缺 乏适 当的须 知和 程序 ; 4)
中图分类号 : 9 3 D 9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6 32 7 (0O0_0 70 17- 2 82 l ) 0 3 _3 7
( 缺 乏有效 的通 信联 络 渠道 ; 5)


总则
( 没 有标 明岸上 联 络人 或不 能与 岸上联 络 人随 6)
取 得联 系 : ( 船 上没 有强调 船长 权 力的声 明和俄 船 长不 明 7) 其 有关 安全和 防污 染 的绝 对权 力和 责 任 :
1 定 义 .
修 改前 : ..O“ 大 不符 合 规定 情 况 ” 111 重 系指 对 人 员 或 船舶 安 全构 成严 重 威胁 或 对环 境构 成严 重 危 险 , 需 并 要 立 即采取 纠 正措 施 的可 辨 别的 背离 , 包括 未 能有 效和
3 7甲闾 -i j f
_窜。 妇 7
搴一 # 。
( 9)船上关键性操作未予标明并分配给适当合格人员:
( 0) 1 缺乏对 紧急情况反应的程序或演 >,  ̄l - l )练方案 ; -: l Jn
应对 安 全管 理体 系进 行 一次 复查 并 向 岸上 管 理部 门报 告 其 存 在 的缺 陷 。在 《 长 复 查体 系 规定 》 船 中可考 虑 规 定 : 长原 则 上每 隔 6个 月对体 系在船 舶 运行 中 的情 况 船 进 行 一次 复查并 向岸基 报告 ; 若船 长 离任 时距 上次 复查 时间超 过 3个 月 ,则 船长 应在 离任 前安 排一 次复 查 : 遇

ISM规则与NSM规则完整版

ISM规则与NSM规则完整版

有关规定,为每艘船舶配备合格 船舶配备合格并健康的船员
持证并健康的船员
6.3公司应当建立有关程序,以便 保证涉及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的
6涉.3及公安司全应和当环建境立保有护关工程作序的,新以聘便和保转证 岗
新聘人和转岗人员适当熟悉其职 人员适当熟悉其职责凡需在开航前发
责凡需在开航前发生的重要指令均 出的重要指令均应当标明并以书面形式
应当标明并以文件形式下达
下达
6.4公司应当保证与其安全管理体 系有关的所有人员充分理解有关 法规、规定、规则和指南
6的.4所公有司人应员当充保分证地与理其解安有全关管规理定体,系标内 准和相关指南
6以.5便公标司识应为当支建持立安并全保管持理有体关系程可序 6支.5持公安司全应管当理建体立系有可关能程需序要,的以任标何识培为
2.充分考虑对国际海事组织主管机关 船 舶检验机构和行业组织所建议的规则 指南和标准
1.3适用范围
1.3适用范围
本规则的要求可适用于所有船舶 本规则的要求可适用于所有船舶
1每.4个安公全司管均理应体建系立的实功施能并要保求证包 括以下功能要求的安全管理体系 1.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 2.确保船舶的安全营运和环境保 护符合有关的国际和船旗国立法的 须 知和程序
6.7公司应当保证船只在履行其涉及安 全管理体系的职责时能够有效地交流
7船上操作方案的制定
对涉及船舶安全和防止污染的 关键性船上操作,公司应当建立制 定有关方案和须知包括必要的检查 清单的程序。对与之有关的各项工 作应当明确规定并分配给适任人员
7船上操作方案的制定
对涉及船舶安全和防止污染的关键 性船上操作,公司应当建立如何制定有 关方案和须知(包括需要的检查清单) 的程序。与之相关的各项工作,应明确 规定由适任人员承担

ISM规则(最新版)

ISM规则(最新版)

《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及防止污染管理规则》(ISM规则)目录前言A.部分实施l 总则1.1 定义1.2 目标1.3 适用范围1.4 安全管理体系的功能要求2 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3 公司的责任和权力4 指定人员5 船长的责任和权力6 资源和人员7 船上操作方案的制定8 应急准备9 不符合规定情况、事故和险情的报告和分析l0 船舶和设备的维护11 文件12 公司审核、复查和评价B.部分审核与发证13 发证和定期审核14 核发临时证书15 审核16 证书格式前言1 本规则旨在提供船舶安全管理、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的国际标准。

2 大会通过的第A.443(XI)号决议,敬请各国政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船长在海上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方面正当履行其职责。

3 大会通过的第A.680(17) 号决议,进一步认识到需要建立适当的管理组织,使其能够对船上的某些需求做出反应,以达到并保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高标准。

4 认识到航运公司或船舶所有人的情况各异以及船舶操作条件的大不相同,本规则依据一般原则和目标制定。

5 本规则用概括性术语写成,因而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显然,无论是岸上还是在船上,不同的管理层次对所列条款需要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认识。

6 高级领导层的承诺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就安全和防止污染而言,各级人员的责任心、能力、态度和主观能动性将决定其最终结果。

7 本规则中添加的脚注旨在提供参考与指导,不作为本规则的要求。

然而,按照第1.2.3.2段要求,所有相关指南、建议等均应予以考虑。

考虑到该文献可能已经被修改或更新的资料所取代,任何情况下读者都应使用文件脚注中提到的参考文献的最新版本。

⑤A部分实施○11 总则1.1 定义以下定义适用于本规则的A和B两部分。

○11.1.1 “国际安全管理(ISM)规则”系指由国际海事组织大会通过的,并可由该组织予以修正的“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1.1.2 “公司”系指船舶所有人,或已承担船舶所有人的船舶营运责任并在承担此种责任时同意承担本规则规定的所有责任和义务的任何组织或法人,如管理人或光船承租人。

第一节国际安全管理规则

第一节国际安全管理规则

第一节国际安全管理规则
ISM规则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船舶所有人、运营者及相关管理人员,在船舶的运营过程中,严格遵守国际海事法规和相关标准,保障船舶及其船员的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减少环境污染。

ISM规则适用于所有载客量超过12人或不可携带12人但装载货物的商船。

ISM规则包括一系列的要求和指南,要求船舶所有人和运营者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具体来说,ISM 规则要求船舶所有人和运营者:
1.制定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并实施一套符合ISM规则要求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安全政策、分配职责、确定通讯和报告程序等。

2.设立安全职位:指定船舶和公司的安全职位,负责监督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和维护。

3.进行风险评估:对船舶运营中的各项风险进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4.进行内部审查:定期进行内部审查,确保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5.行业培训和宣传:组织和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宣传,确保船舶的管理人员和船员能够理解和履行他们的安全职责。

ISM规则的实施需要船舶所有人和运营者配合,并且需要得到相关国家和国际认可机构的认可和监督。

若船舶经营者无法证明其船舶已按照ISM规则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将被禁止进入国际港口,严重影响船舶的运营和商业利益。

总之,ISM规则是国际海事组织为确保全球海上航运的安全和环境保护而制定的重要标准。

船舶所有人和运营者必须严格遵守ISM规则,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从而确保船舶及其船员的安全,减少事故和环境污染的发生,提高海上航运的整体安全水平。

ISM规则与实施-文档资料

ISM规则与实施-文档资料

29
30
31
32
3.2 安全管理体系的特点
33
3.3 ISM规则条文释义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按照《ISM规则应用指南》,船上关键性操作包括两类。 一类是特殊操作,另一类是临界操作。
54
——船上的临界操作不局限于这些。公司应做出安排,以监督 从事船上临界操作的船员是否具行胜任操作的能力,同时应特 别注意,临界操作应严格按照须知进行,并应密切监督操作是 否符合要求。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4. 1SO9000族标准及其与ISM规则的比较
4.1 ISO9000族标准简介
63
64
65
66
67
68
69
4.2 ISM规则与ISO9000族标准的联系和比较
70
71
72
73
74
Thanks!
徐周华 2006.05.
75
2
1 ISM规则概述
3
4Leabharlann 52 ISM规则的产生背景
2.1 世界海运的四大现象及其与海事的关系
6
7
8
9
10
11
12
2.2 人为因素及其引起的反思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3 ISM规则的理解

国内ISM规则讲解

国内ISM规则讲解

国内安全管理规则讲义一、ISM规则的产生1、机构简介:●国际海事组织(IMO)原名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IMCO),1948年联合国在日内瓦如开第一次会议,讨论建立一个新组织,专门负责国际海上运输特别是航行安全方面的事务,通过了《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公约》来建立这一组织,即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1958年海事组织公约生效,组织正式运转。

1982年5月22日更名为国际海事组织。

●国际海事组织机构设置:大会、理事会、海上安全委员会(MSC)、法律委员会、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技术合作委员会、便利委员会、秘书处。

2、SOLAS公约产生背景:●国际海事组织成立后,围绕着海上航行安全、海洋环境保护、技术合作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

在这些国际公约中,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一直被认为是有关商船航行安全最重要的国际条约之一。

●SOLAS公约的产生背景:1912年由英国驶往美国纽约港的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号在处女航中由于种种原因沉没,1512人丧身于大海之中。

这次灾难性的事故引起了国际社会对航海安全的广泛关注。

1913年底,在英国伦敦召开了首次国际海上人命安全会议,13年国家代表参加了会议并于1914年1月20日签订了第一个有关海上航行安全的国际条约——《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

在通过之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对公约进行了多次修下,又通过了1929年、1948年和1960年三个SOLAS公约,但于两次世界大战和其它一些原因,效果不好。

直到1974年公约的出现,1974年SOLAS公约采用了默认接受程序(规定某个修正案将在某个日期生效,除非在此期间有一定数量的缔约国明确表示反对),才使这一公约在促进海上航行安全方面发挥了作用。

●《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简称《国际安全管理规则》,也称ISM规则)是国际海事组织第18届大会于1993年11月4日通过的A.741号决议的附件,1994年6月由《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新增第IX章规定为强制性规则,于1998年7月1日起适用于客船、高速客船、500总吨及以上油船、化学品船、气体运输船、散货船和高速货船;于2002年7月1日起适用于移动式近海钻井装置和500总吨及以上其他货船。

ISM规则的产生

ISM规则的产生

,ISM规则的产生1,机构简介:国际海事组织(IMO)原名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IMCO),1948年联合国在日内瓦如开第一次会议,讨论建立一个新组织,专门负责国际海上运输特别是航行安全方面的事务,通过了《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公约》来建立这一组织,即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 1958年海事组织公约生效,组织正式运转.1982年5月22日更名为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事组织机构设置:大会,理事会,海上安全委员会(MSC),法律委员会,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技术合作委员会,便利委员会,秘书处.2,SOLAS公约产生背景:国际海事组织成立后,围绕着海上航行安全,海洋环境保护,技术合作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在这些国际公约中,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一直被认为是有关商船航行安全最重要的国际条约之一.SOLAS公约的产生背景:1912年由英国驶往美国纽约港的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号在处女航中由于种种原因沉没,1512人丧身于大海之中.这次灾难性的事故引起了国际社会对航海安全的广泛关注.1913年底,在英国伦敦召开了首次国际海上人命安全会议,13年国家代表参加了会议并于1914年1月20日签订了第一个有关海上航行安全的国际条约――《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在通过之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对公约进行了多次修下,又通过了1929年,1948年和1960年三个SOLAS公约,但于两次世界大战和其它一些原因,效果不好.直到1974年公约的出现,1974年SOLAS公约采用了默认接受程序(规定某个修正案将在某个日期生效,除非在此期间有一定数量的缔约国明确表示反对),才使这一公约在促进海上航行安全方面发挥了作用. 《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简称《国际安全管理规则》,也称ISM规则)是国际海事组织第18届大会于1993年11月4日通过的A.741号决议的附件,1994年6月由《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新增第IX章规定为强制性规则,于1998年7月1日起适用于客船,高速客船,500总吨及以上油船,化学品船,气体运输船,散货船和高速货船;于2002年7月1日起适用于移动式近海钻井装置和500总吨及以上其他货船.3,ISM规则产生的背景:・船舶老龄化:平均船龄高,船多货少而收益减少费用增加导致投入费用减少・船员素质下降,配员大幅减少:低工资雇员(素质低)或配员减少(增加疲劳)・方便旗船,单船公司,无船公司与非标准管理・通信现代化及其影响・人为因素影响反思:关于海上安全和防污染公约不断制定出台和修改(仅海上安全公约达14个),要求增加了,技术标准提高了,但海事并没有减少,且重特大事故上升,后果越来越严重(船舶吨位及航线在变化:大,远).认识到:公约与技术标准不存在问题,但公约主要处理的是船舶和船员技术标准问题而涉及到公司管理特别少(公约存在的严重不足);公约缺乏管理标准对船旗国管理机关和船东履约方面存在困难,管理不到位;部分船东没有打算履行公约.4,ISM规则的特点:鲜明的针对性:从以下几方面提供了管理标准安全管理:要求公司制订安全和环保方针并为实现这一方针建立和实施安全管理体系,公司与船舶管理按认可的体系运行;安全操作和维护:要求船舶按体系规定的程序,方案和须知进行操作和维护,保证船舶操作和维护规范化,满足强制性规定的规则要求,并尽量符合建议性的要求.防止污染:要求公司在制定安全管理体系中包括防止污染的措施,准备方案(计划)和技能等方面的规定,使船舶在实现安全操作过程中同时实现防污操作.ISM规则与其它技术标准的区别:首先,规则作为管理标准以规范公司对船舶的管理为主要内容,把重点放在公司管理上,即通过规范公司的管理行为来保证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管理(管理对象上发生改变,由海上扩展到陆上).其次,规则对船舶技术标准未作任何规定,而是通过要求公司建立并在船岸实施安全管理体系,来保证船舶操作符合强制性国际公约,规则和国内法规,规章所规定的船舶技术和操作标准(以往公约80%是技术标准).全面的关联性:完整的系统性:它强调组织机构的系统性――船舶到公司最高管理层之间的运作系统,监控系统它要求公司实行程序化管理,从而实现对管理过程的全面的系统控制. 文件化的管理依据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方针,程序和方案,须知和记录构成文件系统,文件进行控制.规则的逻辑结构为编写安全管理手册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结构基础.不断的自我完善广泛的适用性5,ISM规则的内容:ISM规则由14个部分组成,具体包括:前言;总则;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公司的责任和权力;指定人员;船长的责任和权力;资源和人员;船上操作方案的制定;应急准备;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事故,险情的报告和分析;船舶和设备维护;文件,公司审核,评价和复查;发证,审核和监督.二,《国内安全管理规则》概要:1,NSM规则情况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简称《国内安全管理规则》,缩写为NSM规则.2001年交通部于下发"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试行)的通知"交海发〖2001〗383号文件发布该规则.交通部通知明确:2003年1月1日起对国内跨省航行载客定额50人及以上的客船(包括客滚船,旅游船,高速客船),150总吨及以上的气体运输船和散装化学品船生效.其他船舶的具体生效日期另行通知,但对于油船原则上不迟于2003年7月1日生效.2,NSM规则内容:前言第一部分实施总则・定义・目标・适用范围・安全管理体系的功能要求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公司的责任和权力指定人员船长的责任和权力资源和人员船上操作方案的制定应急准备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事故和险情的报告和分析船舶和设备的维护文件内部审核,有效性评价和管理复查第二部分审核发证发证和定期审核核发临时证书审核管理证书三,《国内安全管理规则》讲解:1,前言1 为了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护水域环境,应用《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ISM规则)的原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则.2 本规则是为了提供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的管理标准.3 考虑到航运公司及其船舶状况各有不同,本规则依据安全和防污染要求的一般原则和总体目标制定.4 本规则用概括性术语写成,船岸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应当对所列条款具有适应其岗位需要的理解和认识.5 高级领导层的承诺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各级人员的责任心,能力,态度和主观能动性对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起决定性作用.《国内安全管理规则》的目标是为了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护水域环境,体现了安全营运与防污染的主题思想,规则的制定是应用了《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ISM规则)的原理,是引用的国际公约的原理结合到我国航运与水路交通发展情况而出台,国内规则基本上全文引用ISM规则的原文,仅作了少量的调整.历年来,国际海事组织为了加强对船舶与船员的管理,减少各类海难事故与污染事故的发生,从航行安全和防污方面制定大量的国际公约,主要从技术角度上对船舶安全航行与船员管理提出了要求,但船舶公司以及各缔约国在执行公约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使这些国际公约未能很好的完全的实施,各类海难事故与污染事故的并没有得到控制,国际海事组织进行反思,从主管机关与船舶公司对船舶的管理角度入手考虑,出台了提供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的管理标准,即ISM规则,用以区别于技术标准.国内规则是依据安全和防污染要求的一般原则和总体目标来制定的,它主要考虑到地区差异,行业特点,船舶状况等多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而仅仅依照规则所要求的安全营运与防污染最一般的原则与规则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来制定,是一个纲要性的规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便与各部门,各地区,各航运公司运用规则建立适用于自身要求的安全管理体系,以达到安全营运和防止水域污染的总体目标.管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处于管理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对与自已相关的管理要求,管理标准,管理职责能充分熟悉与了解,只有每一个管理环节上的管理者熟悉了解了与其所属层次与岗位相关的管理标准,管理者才能将管理级级推进,层层落实,才能保证管理所涉及的过程顺利展开,才能达到总体目标.国内安全管理规则的制定本身就是为了解决船舶营运与防污染安全事项中的管理问题,要保证船舶安全营运与防止污染,就必须要上至公司领导层,下至船舶水手每一个处于船舶管理链中的人能根据自身所处的管理层次与岗位来对照理解与自已相关的管理要求,而且由于规则是用概括性术语所描述的,要做到理解与认识也必须与其相对应的岗位来逐步深入理解.国内安全管理规则的推进与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根据规则所建议的管理标准与要求,建立并实施一套与公司,船舶安全有关安全管理体系,用来指导公司及船舶如何展开对营运与防止污染工作的管理.由于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是以公司及公司船舶为基础建成的,建立时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支持,需要公司,部门,船舶不同管理层的人员(包括公司决策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参与进来才能保证建立的体系适合于公司自身的情况,而且因为是一个新生事物,建立并推进过程中.。

浅谈ISM规则和安全管理体系在中国运行的现状

浅谈ISM规则和安全管理体系在中国运行的现状

浅谈ISM规则和安全管理体系在中国运行的现状1.ISM规则的起源和ISM规则虽然IMO制定了一系列的在海上人命安全和防止海上污染事故发生的国际公约,如SOLAS公约,MARPOL公约等,船舶的技术标准也不断提高,但国际海上安全事故和海上污染事故还是不断发生。

调查研究发现,海上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大多数都是与人为因素造成的。

为此,IMO引入标准质量管理体系(ISO),制定出适合海上运输的安全管理规则,ISM规则,并强制实施,以提高和改善船上和岸上管理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海上安全事故的发生。

ISM规则的全称是《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国际规则》,由IMO于1993年11月在第18次大会上通过的A.741(18)号决议的附件,并由《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缔约国大会于1994年5月24日增加为SOLAS公约的第IX章,成为一项强制性规则。

ISM规则由总则和13部分正文构成,即:安全和环境保护;公司的责任和权力;指定人员;船长的责任和权力;资源和人员;船上操作方案的指定;应急准备;对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事故和险情的报告和分析;船舶和设备的维护;文件;公司审核、复查和评价;发证、审核和监督。

2002年7月1日后,ISM规则2000修正案已经生效执行,对ISM规则进行了较大的修改。

ISM规则仅仅是个纯粹的对管理制定标准的国际规则,本身没有细致具体的技术要求,它依托其他的国际公约和国际标准,并要求公司和船舶严格执行这些国际公约和标准,以弥补一些公约的不足,及保障这些公约的有效执行。

ISM规则自1998年7月1日到2002年7月1日对船舶分阶段实行。

1998年7月1日起适用于客船,高速客船,500总吨以上油轮,化学品船,气体运输船,散货船和高速货船。

于2002年7月1日起适用于移动式近海钻井装置和500总吨以上的其它货船。

上述船舶及其公司应分别在上述日期前取得安全管理证书(SMC)和符合证明(DOC),在上述日期后,有关当局将对船舶所持的安全管理证书和符合证明(副本)进行监督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安全管理规则讲义一、ISM规则的产生1、机构简介:●国际海事组织(IMO)原名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IMCO),1948年联合国在日内瓦如开第一次会议,讨论建立一个新组织,专门负责国际海上运输特别是航行安全方面的事务,通过了《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公约》来建立这一组织,即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1958年海事组织公约生效,组织正式运转。

1982年5月22日更名为国际海事组织。

●国际海事组织机构设置:大会、理事会、海上安全委员会(MSC)、法律委员会、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技术合作委员会、便利委员会、秘书处。

2、SOLAS公约产生背景:●国际海事组织成立后,围绕着海上航行安全、海洋环境保护、技术合作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

在这些国际公约中,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一直被认为是有关商船航行安全最重要的国际条约之一。

●SOLAS公约的产生背景:1912年由英国驶往美国纽约港的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号在处女航中由于种种原因沉没,1512人丧身于大海之中。

这次灾难性的事故引起了国际社会对航海安全的广泛关注。

1913年底,在英国伦敦召开了首次国际海上人命安全会议,13年国家代表参加了会议并于1914年1月20日签订了第一个有关海上航行安全的国际条约——《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

在通过之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对公约进行了多次修下,又通过了1929年、1948年和1960年三个SOLAS公约,但于两次世界大战和其它一些原因,效果不好。

直到1974年公约的出现,1974年SOLAS公约采用了默认接受程序(规定某个修正案将在某个日期生效,除非在此期间有一定数量的缔约国明确表示反对),才使这一公约在促进海上航行安全方面发挥了作用。

●《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简称《国际安全管理规则》,也称ISM规则)是国际海事组织第18届大会于1993年11月4日通过的A.741号决议的附件,1994年6月由《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新增第IX章规定为强制性规则,于1998年7月1日起适用于客船、高速客船、500总吨及以上油船、化学品船、气体运输船、散货船和高速货船;于2002年7月1日起适用于移动式近海钻井装置和500总吨及以上其他货船。

3、ISM规则产生的背景:·船舶老龄化:平均船龄高、船多货少而收益减少费用增加导致投入费用减少·船员素质下降,配员大幅减少:低工资雇员(素质低)或配员减少(增加疲劳)·方便旗船、单船公司、无船公司与非标准管理·通信现代化及其影响·人为因素影响●反思:关于海上安全和防污染公约不断制定出台和修改(仅海上安全公约达14个),要求增加了,技术标准提高了,但海事并没有减少,且重特大事故上升,后果越来越严重(船舶吨位及航线在变化:大、远)。

●认识到:公约与技术标准不存在问题,但公约主要处理的是船舶和船员技术标准问题而涉及到公司管理特别少(公约存在的严重不足);公约缺乏管理标准对船旗国管理机关和船东履约方面存在困难,管理不到位;部分船东没有打算履行公约。

4、ISM规则的特点:●鲜明的针对性:从以下几方面提供了管理标准安全管理:要求公司制订安全和环保方针并为实现这一方针建立和实施安全管理体系,公司与船舶管理按认可的体系运行;安全操作和维护:要求船舶按体系规定的程序、方案和须知进行操作和维护,保证船舶操作和维护规范化,满足强制性规定的规则要求,并尽量符合建议性的要求。

防止污染:要求公司在制定安全管理体系中包括防止污染的措施、准备方案(计划)和技能等方面的规定,使船舶在实现安全操作过程中同时实现防污操作。

●ISM规则与其它技术标准的区别:首先,规则作为管理标准以规范公司对船舶的管理为主要内容,把重点放在公司管理上,即通过规范公司的管理行为来保证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管理(管理对象上发生改变,由海上扩展到陆上)。

其次,规则对船舶技术标准未作任何规定,而是通过要求公司建立并在船岸实施安全管理体系,来保证船舶操作符合强制性国际公约、规则和国内法规、规章所规定的船舶技术和操作标准(以往公约80%是技术标准)。

●全面的关联性:●完整的系统性:它强调组织机构的系统性——船舶到公司最高管理层之间的运作系统、监控系统它要求公司实行程序化管理,从而实现对管理过程的全面的系统控制。

文件化的管理依据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方针、程序和方案、须知和记录构成文件系统,文件进行控制。

规则的逻辑结构为编写安全管理手册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结构基础。

●不断的自我完善●广泛的适用性5、ISM规则的内容:●ISM规则由14个部分组成,具体包括:前言;总则;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公司的责任和权力;指定人员;船长的责任和权力;资源和人员;船上操作方案的制定;应急准备;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事故、险情的报告和分析;船舶和设备维护;文件、公司审核、评价和复查;发证,审核和监督。

二、《国内安全管理规则》概要:1、NSM规则情况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简称《国内安全管理规则》,缩写为NSM规则。

2001年交通部于下发“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试行)的通知”交海发〖2001〗383号文件发布该规则。

●交通部通知明确:2003年1月1日起对国内跨省航行载客定额50人及以上的客船(包括客滚船、旅游船、高速客船)、150总吨及以上的气体运输船和散装化学品船生效。

其他船舶的具体生效日期另行通知,但对于油船原则上不迟于2003年7月1日生效。

2、NSM规则内容:●前言第一部分实施●总则·定义·目标·适用范围·安全管理体系的功能要求●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公司的责任和权力●指定人员●船长的责任和权力●资源和人员●船上操作方案的制定●应急准备●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事故和险情的报告和分析●船舶和设备的维护●文件●内部审核、有效性评价和管理复查第二部分审核发证●发证和定期审核●核发临时证书●审核管理●证书三、《国内安全管理规则》讲解:1、前言营运与防污染的主题思想,规则的制定是应用了《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ISM规则)的原理,是引用的国际公约的原理结合到我国航运与水路交通发展情况而出台,国内规则基本上全文引用ISM规则的原文,仅作了少量的调整。

●历年来,国际海事组织为了加强对船舶与船员的管理,减少各类海难事故与污染事故的发生,从航行安全和防污方面制定大量的国际公约,主要从技术角度上对船舶安全航行与船员管理提出了要求,但船舶公司以及各缔约国在执行公约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使这些国际公约未能很好的完全的实施,各类海难事故与污染事故的并没有得到控制,国际海事组织进行反思,从主管机关与船舶公司对船舶的管理角度入手考虑,出台了提供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的管理标准,即ISM规则,用以区别于技术标准。

●国内规则是依据安全和防污染要求的一般原则和总体目标来制定的,它主要考虑到地区差异、行业特点、船舶状况等多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而仅仅依照规则所要求的安全营运与防污染最一般的原则与规则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来制定,是一个纲要性的规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便与各部门、各地区、各航运公司运用规则建立适用于自身要求的安全管理体系,以达到安全营运和防止水域污染的总体目标。

●管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处于管理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对与自已相关的管理要求、管理标准、管理职责能充分熟悉与了解,只有每一个管理环节上的管理者熟悉了解了与其所属层次与岗位相关的管理标准,管理者才能将管理级级推进、层层落实,才能保证管理所涉及的过程顺利展开,才能达到总体目标。

国内安全管理规则的制定本身就是为了解决船舶营运与防污染安全事项中的管理问题,要保证船舶安全营运与防止污染,就必须要上至公司领导层、下至船舶水手每一个处于船舶管理链中的人能根据自身所处的管理层次与岗位来对照理解与自已相关的管理要求,而且由于规则是用概括性术语所描述的,要做到理解与认识也必须与其相对应的岗位来逐步深入理解。

●国内安全管理规则的推进与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根据规则所建议的管理标准与要求,建立并实施一套与公司、船舶安全有关安全管理体系,用来指导公司及船舶如何展开对营运与防止污染工作的管理。

由于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是以公司及公司船舶为基础建成的,建立时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支持,需要公司、部门、船舶不同管理层的人员(包括公司决策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参与进来才能保证建立的体系适合于公司自身的情况,而且因为是一个新生事物,建立并推进过程中。

1、实施海事局所颁布的这一法规则,日常工作中我们也简称NSM规则。

●规则所指的“公司”是指实施NSM规则并申请“符合证明”的公司,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指船舶所有人,拥有并管理所属船舶,其安全和防污管理责任由自已承担;二是指船舶经营人,负责船舶的经营和所有的安全管防污管理责任和义务;三指船舶管理人,仅负责船舶经营和管理责任(通常做法是船舶管理人和所有人签订船舶管理协议,明确船舶的安全和防污染责任和义务)。

●“主管机关”一般指船旗国政府,这里对中国籍船舶所指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实施在国内由海事局下属的审核中心统文件形式表现出来,书面形式或电子形式都可以。

结构化是指体系文件的结构化、组织机构的结构化、职能分配的结构化等,。

强调整个体系是由人员、职责、组织枫、程序、过程、资源等所有与安全和防污染有关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强调安全管防污染活动有关的所有环节衔接得当,并能在机地整合在一起。

●符合证明是由主管机关签发的,表明公司已经按照规则的要求建立了安全管理体系,并且体系运行有效,通过主管机关审核后发给的一份法定证明。

●安全管理证书是由主管机关签发给船舶,表明公司和船舶均按照所制定的符合要求的体系文件进行运行实施,通过主管机关的审核后发放的一份法定证明。

试,以这些方式来查验有无安全管理体系或安全的相关信息或记录、事实等。

●不符合规定情况中应注意的是不满足某一具体规定要求的内涵,某一具体规定要求不是指具体的某一种,而是一种抽像的说法。

只要有明确或清晰规定的内容,检查或运行实施中发现某种信息、记录或事实不满足这种明确的规定就是一种不符合。

如国家强制法律法规的规定、质量管理规定、公司规章制度、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等。

●重大不符合规定的情况是相对于一般不符合规定的情况。

一般不符合规定的情况是孤立、偶然或随机的出现未被遵守的情况,它对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不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重大不符合规定情况指ISM规则的某一要素和某一关键过程基本失效或失控、系统性或区域性失效或者失控、明知故犯且后果严重并直接威协到安全或造成环境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