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一轮复习-宋明理学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课题三十四宋明理学
3.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结果:中国思想史 在唐代中后期出现了一个重要转折,韩愈提出儒家“道统” 思想,打破了三教并盛的局面。宋代儒学为了与封建统治相 适应,儒家“道统”思想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
4.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 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 独立思考,大胆立论,讲求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 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
行合一”
德联系起来
王阳明认为社会动荡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 致,只有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破山中 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体现
贼易,破心中贼难”充分体现了其观点。 了心是万物的本原。
3.宋明理学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 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 有一定的进步性。 ②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③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 ,讲求以理统 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史料二说明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消费观的变化;
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 ——摘编自《宋会要辑稿》刑法二
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 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 非复旧时淳朴矣。
——摘编自《梦粱录》卷十八
传统伦理思想出现混乱。韩愈 隋唐时期,佛道盛 主张排除异学,建立儒家道 行 ; 儒 学 受 到 冲 史料三中:统,重新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击,内部存在分歧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英雄气节的诗句,流芳百世,如:
人生自古谁无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 宋明理学 新人教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儒学的挑战与新发展⑴挑战:①社会动荡: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②道教: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尊道”;③佛教:盛行并且渐趋本土化;⑵新发展:①内容: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神;②传播范围:北方少数民族大力崇儒兴教;③影响:儒学不仅成为汉族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
2、隋唐从“三教合一”到“三教并行”⑴隋朝:“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并吸收佛教,道教理论。
⑵唐朝: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二、程朱理学1、背景:⑴儒学正统地位面临严峻挑战表现: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挑战。
②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
③唐朝统治者实行三教并行政策:尊道、礼佛、崇儒。
随着佛、道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正统地位,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先声。
⑵北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
⑶宋代“重文”国策和科举制的完善、北宋相对宽松文化政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2、程朱理学——理学形成与繁荣:⑴理学概念: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⑵理学代表及主张:⑴适应统治阶级需要,南宋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维护封建统治。
⑵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⑶学术思想流传海外。
在朝鲜、日本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
4、理学的特点:⑴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⑵儒学从佛道中汲取有益内容,完成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四、历史影响1、消极影响: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积极作用:(1)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2)重视主观意志力量;(3)注重气节、道德; (4)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5)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6)凸显人性的庄严。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一轮复习--宋明理学PPT课件
⑴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 家的和谐的意识。
⑵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 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⑶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 进文明的进步。
⑷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 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
方法论:格物致知
修养的最 高境界
仁
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
强烈的社会责 任感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
-
16
(3)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 正君心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 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鲁迅《狂人日记》29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
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 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⑴尊卑等级观念;
⑵重男轻女的观念;
⑶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⑷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⑸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
30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朱程子说说: :“ “天 对生 ,的 天。生”的。”客观唯心主义
阳明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并
不存在。”
主观唯心主义
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世界本原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
的“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 的“心”,认- 为本心是“理”。 26
32
五、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第一轮复习)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在吸收儒学精 神,渐趋本土化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道教在民间传播: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 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 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 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 式。魏晋南北朝,道教 在民间广为传播,受到 儒学影响,主张“贵 儒”“尊道”
3.关于儒家思想在南北朝时期地位的评述,正 确的是 A. 仍占绝对统治地位 B. 其地位受到冲击,与道、佛两教一起处于三 者并立地位 C.丧失了在社会中的影响 D.完全丧失了儒家思想的本色 4.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 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 佛人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A、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B、儒学出现危机 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 D、道教的发展
“二十四孝”—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 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 母亲,遂和妻子商议:不如埋掉 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挖 坑时,在地下忽见一坛黄金,夫 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 得以兼养孩子。
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 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 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
5.在朱熹看来,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 “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 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 “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格物致 知”这一概念中“格”字的含义应是 A.研究 B.规格 C.人格 D.格子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第3课 宋明理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2017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课标要求】: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考点落实】一、宋明理学的概念宋代出现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它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是儒学从道、佛之中吸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
二、宋明理学的流派1.程朱理学:(1)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南宋的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2)主张:①核心思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之源在于天理。
②政治思想:天理和伦理道德相联系,提出“存天理,灭人欲”.③认识论:格物致知,即求“理”的方法.(3)影响:①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备受推崇,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②《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依据。
③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
2.陆王心学:(1)代表:南宋的陆九渊,明朝的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
(2)主张:①核心思想:心是宇宙万物本原,“心即理也”“心外无物”。
②认识论: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1.积极:(1)作为当时儒学主流,对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产生深远影响。
(2)重视主观意志力量,讲求自我克制,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高三一轮复习第1讲第4课宋明理学
材料四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 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那么人欲亡,人欲胜那么天理 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 存天理〞。
理学的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
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
[精析] 此题考察宋代理学。题干中理学家周敦颐认为, 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生〞 就是“仁〞,故阐释的是“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答案选A项。
考向 此题准确理解材料信息——“仁〞生天地 阴阳。
预测 宋明理学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三教合一〞“程 朱理学〞“陆王心学〞。“三教合一〞主要从三教相互吸纳、 糅合的角度考察,说明中国古代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宋明理学〞一是侧重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思想主张的 考察,二是侧重考察理学对中华民族人格品德的塑造作用的 考察。
影响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 求;都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 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 明理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 命,为往圣继绝学,为 万世开太平。〞
----张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知识
观,挽救衰退
的城邦制。
4、中外思想家在人的价值(人与万物自然界)问题上的比较:
荀子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老子
万物的本原是“道”,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 欲,社会动荡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 ”
庄子
“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讲练:宋明理学
【一轮复习】考点讲练:宋明理学一、基础知识1.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1)儒学正统的危机a.魏晋南北朝时,佛教、道教的迅速传播对儒学造成冲击。
b.唐朝统治者奉行①________的政策,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儒学大师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3)隋唐以来雕版印刷的发明、书院的兴起。
2.主要流派与思想3.地位(1)程朱理学成为⑥______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4.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⑦______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自测题1.程颐说:“圣王为治,修刑罚以齐众,明教化以善俗。
刑罚立则教化行矣,教化行而刑措矣。
虽日尚德而不尚刑,顾岂偏废哉?”在此,程颐主张()A.德刑兼顾,二者不可偏废B.严刑酷法,规范民众习俗C.教化百姓,有利国富民强D.崇尚道德,依法治理国家2.《朱子语类》载朱熹弟子陈淳的话说:“先生在临漳,首尾仅及一期,以南陬敝陋之俗,骤承道德正大之化,始虽有欣然慕,而亦有愕然疑,哗然毁者,越半年后,人心方肃然以定。
”材料肯定了朱熹在漳州()A.强化伦理纲常B.整肃社会治安C.变革社会习俗D.倡导重学风尚3.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政府治国严谨B.世风每况愈下C.儒学地位衰落D.理学摧残人性4.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的学生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与曾子的思想主张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最为贴切()A.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主张B.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D.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5.学者一般认为,道是中国文化之根基,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本质所在;儒是让中国人掌握中国文化的老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佛是从外国请来的一个新鲜产物,中国文化的调味品:三者都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6讲宋明理学名师公开课精品课件(24张PPT)
——《梦梁录》卷十八 (1) 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
发展之间的联系。 (2) 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 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提示: (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
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
提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的心中。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考向
程朱理学兴起的背景及特点
[史料研读]
史料一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谓万物一体
者,皆有此理。只为从那里来。 “ 生生之谓易 ” ,生则一 时生,皆完此理。 ——《河南程氏遗书》
史料二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者,形而上之道也,生
的思想体系 心学的集大
成者
2.地位: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思考应用』 王守仁的门人,夜里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 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
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
“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 “这不太好吧。”门人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王守仁的门人认为良知是什么?在哪儿?
着程朱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程朱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基础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1.史料一表明二程提出了万物的本原是“理”的观点。 2.史料二朱熹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理离不开气,提出了 以理气说为中心的理论。
3.史料三表明宋代儒学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了佛道思想;
儒学完成了哲学化、思辨化的过程,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 度。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
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1)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也面临很多问题,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①政治:王国问题依旧存在并不利于中心集权统治;②民族关系:北方匈奴势力强大,对中心集权构成威逼;③经济:土地兼并严峻,阶级冲突激化。
(2)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天人感应”的主见,适应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须要。
2、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儒、法、道三者有互补性,汉武帝时,董仲舒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取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思想,兼采道家、阴阳家的合理观点,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须要,其建议得到接受。
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1)重要内容①针对中心集权须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见;②针对加强君权须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发挥仁政思想,提出““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2)主动可取和须要扬弃的有: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须要的主见。
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见充溢了唯心的色调,但是大一统的确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日祖国统一的须要。
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
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行取的,应当激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②“天人感应”学说,源于原始巫术,为君权神授服务,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惜百姓,却是有利于专制统治许久的。
③“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统治秩序着想,但是的确有利于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也对今日中国减轻农夫负担有确定的借鉴意义。
至于“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因为古今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发展不同,就须要区分对待。
今日,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经济迈进,正确引导这种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而不能一概套用“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的主见。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1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1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一、宋明理学1.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被动摇。
(2)隋唐时期,“三教并行”,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内容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特点: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5.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轻巧识记]1.“二程”的思想天理是本原,伦理道德联。
格物又致知,理学代代传。
2.朱熹的思想三纲五常是天理,天理须存灭人欲。
格物致知明德善,朱熹思想内外传。
[概念阐释]“三纲五常”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种等级规范和仁、义、礼、智、信的五种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朱熹认为,道的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家价值化为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
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背景(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2)阶级: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束缚人们思想,人们要求个性自由发展。
(4)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2.李贽的进步思想(1)主张⎩⎪⎨⎪⎧ ①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3.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
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
[轻巧识记]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可归纳为“一、三、四、四”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确立于明朝)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高三一轮复习 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
课堂检测
7、在“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书房内有一块 匾额,匾额上有“正、清、和”三个大字, 这三个字体现了老先生对传统文化的崇尚。 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正、清、和分别是道、佛、儒的精神内涵 B.正、清、和分别是法、佛、道的精神内涵 C.正、清、和分别是儒、道、佛的精神内涵 D.正、清、和分别是法、道、儒的精神内涵
课堂检测
6、2003年12月l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 大学演讲时引用宋代理学家的一段话:“为 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 万世开太平”。这段话 A.否定了传统儒学 B.创立了心学 C.阐明了理学的纲常伦理 D.说明了理学的现实意义
四为句的含义: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 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课堂检测
3、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了不同解释, 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 A.否定佛教、道教教义 B.发扬光大儒家学说 C.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课堂检测
4、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 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 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 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实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 质 人欲”),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影 1、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2、都扼杀人们的自然 点 响 欲求3、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 历史使命,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2、程朱理学向心学演变说明理学已走向极端 原因:朱熹的观点是要人们接受封建道德观念(存 天理,灭人欲),王阳明则主张封建道德存在于人 们心中,只要恢复就可以了。相对于宋代以来的朱 子学,心学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将一切合法性与合 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以心 学所代表的道德主体性取代理学的权威。虽然对朱 熹而言天理亦在人心,对王阳明来说良知即是天理 ,两者同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本质区别。但毕竟 理学偏向于外在的客体性,心学倾向于内在的主体 性。由客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向主观唯心主义( 心学)的转变,说明理学已走向极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人们思想中是否有先天存在 的的“理”(或“真知”)。
小结:儒家思想与其他思想的交融
陆九渊: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②宇宙便 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③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 王阳明: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②致良知、知行合一
特点:①儒学进一步思辨化;②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③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①实质:利用封建道德维护专制统治
评 ②积抑、扼杀人性。 ④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遵从三纲五常,使自己的一切言行符合“天 理”,实际就是每个人的言行要符合现存的统治 秩序,应绝对服从于现行的统治秩序。
体会:“存天理灭人欲”的含义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事万物皆一理”
天上明月:道心(天理) 月影:社会规范、秩序 水面:人心(人欲)
格物致知VS实践出真知
“格物致知”思想的前提是:“理”是在人们心中先 天存在的。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 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理” 的体验。
二程: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②“天理”和
宋
明内
理 学
容
代表
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③格物致知。
程朱 理学
朱熹:①提出理气论;②存天理,灭人欲;③“格物 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影响:①南宋的官方哲学②科举考试教科书③影响深
远,“朱子学”④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
陆王 心学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
“理学”和“心学”不是继承关系,而是从 属关系。“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心 学”也是“理学”。
“存天理,灭人欲”
封建伦理道德、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秩序等 都是天理,是永恒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而移 易的,是不可改变的。
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人们要通过自我修 养克制欲望,要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要循 规蹈矩安分守己。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背 ②佛教盛行和道教的传播,使儒学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
景
③隋朝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唐朝时奉行三教并行政 策,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④儒学本身的缺陷。⑤北宋大规模的儒学复兴运动
含义: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
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