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生态学习题 2
污染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污染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污染生态学 ]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直接或者间接有害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变化的物质。
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
生物对污染的适应性,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污染引起的“自然”环境的改变(外环境的变化)的适应,以及对污染引起生物的生理变化(内环境的变化)的适应;二是生物对污染物自身的适应。
前者是间接性的,后者是直接性的。
生物结皮是由土壤微生物、藻类、地衣和苔藓植物等孢子植物类群与土壤形成的有机复合体,它的形成使土壤表面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上均明显不同于松散沙土,具有较强的抗风蚀、水蚀功能,也是干旱荒漠地区植被演替的重要基础。
:指通过人工方法,按照自然规律,恢复天然的生态系统。
是试图重新创造、引导或加速自然演化过程。
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与类型、生态恢复的过程与机理、生态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的一门科学。
: 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和群落等各层次对环境污染程度所产生的反应来阐明环境状况,从生物学的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 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多,特别是氮、磷过多而导致水生植物(浮游藻类等)大量繁殖,影响水体与大气正常的氧气交换,加之死亡藻类的分解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体溶解氧迅速下降,水质恶化,鱼类死亡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加速水体衰老的进程。
富营养化是水体衰老的一种表现,也是湖泊分类与演化的一个指标。
: 广义的生物修复,指一切以利用生物为主体的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
它包括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转化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也包括将污染物稳定化,以减少其向周边环境的扩散。
一般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三种类型。
狭义的生物修复,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清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
污染生态学大题
水污染指标有哪些?温度、色度、秀味觉、浑浊度、透明度、导电率、悬浮固体、pH、DO COD、细菌总数等。
大气污染指标有哪些?二氧化硫、悬浮颗粒、光化学氧化剂。
土壤污染指标有哪些?土壤酸碱度、有机质、有机碳、CEC污染生态学重点研究:生物受污染后的生活状态、受害程度、受害阙值、致死剂量;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转移、富集、降解的过程和规律;食物链富集传导的规律,生态系统的污染负荷,确定生态系统容量,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污染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过程;环境污染的生物防治和修复;污染环境的生物指示、监测和评价。
根部对土壤溶液中污染离子的吸收过程:①将离子吸附到根细胞表面;②离子通过外部空间进入皮层内部;③离子通过内部空间进入木质部;④离子进入导管。
污染物对植物的影响:污染物能改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影响酶活性;能抑制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影响根系的吸收能力;在组织和细胞中出现生理生化和亚细胞显微结构等微观变化;影响种子生活力;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过程。
污染物对动物的影响:污染物破坏动物的组织器官和内脏;干扰动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动物的寿命。
污染物对人类的影响:无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甲基汞引起神经系统损伤及运动失调等,严重时能疯狂痉挛致死。
氟:斑釉齿、骨质硬化症、骨质软化症及甲状腺肿瘤。
);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毒性来着本身的化学结构;毒性与代谢有关,大部分慢性毒性属这类。
)生物对污染物的解毒作用:生物对污染物的结合钝化(植物:植物细胞壁中物质可与重金属等毒物结合,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结合毒物,细胞质与液泡中具有许多能与毒物结合的“结合座”。
动物可在血浆蛋白、肝、肾等部位与毒物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结合反应。
微生物提供其分泌物对毒物的沉淀作用和胞外络合作用等)、代谢解毒(通过氧化、还原和水解等作用降低或消除毒性)、遗传解毒控制、排出作用(生物通过各种途径将毒物排出体外)。
污染生态学+全部答案
第一章1污染生态学的定义是什么?《污染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用生物学、化学、数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在污染条件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 污染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污染的生态系统①①研究生物系统与被污染的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②采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污染环境进行控制和修复的学科内容:第一:生态系统中污染物的输入及污染物对生物系统的作用过程,和生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反应及适应性--污染生态过程。
第二:人类有意识地对污染生态系统进行控制、改造和修复的过程--污染修复过程。
3如何理解污染生态学的学科来源?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相互交叉,导致了污染生态学这么学科的产生。
一些学者甚至叫污染生态学为环境保护生态学。
4环境生态学的学科分支有哪些?A 当强调生态介质时,污染生态学可以分为:(1)大气污染生态学;(2)水污染生态学;(3)土壤污染生态学;B 当强调生命组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受到污染的危害时,污染生态学又可以分为:(1)植物污染生态学;(2)动物污染生态学;(3)微生物污染生态学;C 当强调生态系统的结构或污染问题产生的尺度时,污染生态学又可以分为:(1)生态系统污染生态学;(2)个体污染生态学;第二章景观生态学介绍1美学,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对景观的理解有何不同?景观(Landscape)一词的使用最早见于希伯来语“圣经”旧约全书,原意是自然风光、地表形态和风景画面。
汉语中的“景观”一词涵义丰富,反映“风景、景色、景致”之意。
景观没有明确的空间界限,主要突出一种综合直观的视觉感受。
景观是由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自然要素以及文化现象组成的地理综合体。
--“自然地域综合体”的代名词2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过程),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属于宏观生态学科)研究内容:• 描述景观:景观结构--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解释和理解其中的生态过程:景观功能各种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能量流、物质流和物种流(例到物活动等)。
生态环境的污染与治理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态环境的污染与治理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从大气污染到水污染,从土壤污染到固体废弃物污染,各种类型的污染无处不在。
大气污染是最为显著的问题之一。
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以及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不仅影响着空气质量,还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许多城市常常被雾霾笼罩,人们呼吸着污浊的空气,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水污染同样令人担忧。
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农业中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生活污水的未经有效处理,使得河流、湖泊和海洋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水中的化学物质超标,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甚至有些水域出现了“死水区”,丧失了生态功能。
土壤污染则是一个相对隐蔽但危害深远的问题。
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和工业废弃物的堆积,使得土壤的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长期积累的土壤污染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对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固体废弃物的大量产生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的堆积如山,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还可能产生渗滤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二、生态环境污染的例题分析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生态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让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例题。
例 1:某工厂附近的河流,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含量严重超标,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水生态系统崩溃。
这是由于工厂排放的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进入河流所致。
例 2:在一个农业发达的地区,由于长期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农产品质量下降,同时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
例 3:某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经常超过国家标准,PM25 浓度居高不下。
经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城市中汽车数量过多,交通拥堵,尾气排放量大,加上周边工厂的废气排放。
这些例题清晰地展示了生态环境污染的多种表现形式和严重后果。
三、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生态环境的污染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污染生态学课后习题
《污染生态学》复习题第一章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规律1.何谓污染物它具有什么性质如何分类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变化的物质。
污染物的性质:a.一种物质称为污染物,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达到一定的数量或浓度,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
b.污染物会在环境中发生转化,即具有易变性。
污染物的分类:按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的污染物;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物理和生物污染物;按污染物在环境中物理、化学性状的变化可分为一次和二次污染物。
2.简述植物对水溶态污染物的吸收过程。
植物吸收污染物的主要器官是根,叶片也能吸收污染物。
水溶态的污染物到达根表面,主要由两个途径:一条是质体流途径,即污染物随蒸腾拉力,在植物吸收水分时与水一起到达植物根部;另一条是扩散途径,即通过扩散而到达根表面。
植物的细胞壁是污染物进入植物细胞的第一道屏障,在细胞壁中的果胶质成分为结合污染物提供了大量的交换位点。
细胞膜调节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并与细胞壁一起构成了细胞的防卫体系。
污染物通过植物细胞膜进入细胞的过程,目前认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被动的扩散,物质顺着本身的浓度梯度或细胞膜的电化学势流动;一种是物质的主动传递过程,这种过程需要能量。
3.简述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迁移方式。
从根表面吸收的污染物能横穿根的中柱,被送入导管。
进入导管后随蒸腾拉力向地上部移动。
一般认为穿过根表面的无机离子到达内皮层可能有两种道路:第一条为非共质体通道,即无机离子和水在根内横向迁移,到达内皮层是通过细胞壁和细胞间隙等质外空间;第二条是共质体通道,即通过细胞内原生质流动和通过细胞之间向连接的细胞质通道。
污染物可以从根部向地上部运输,通过叶片吸收的污染物也可从地上部向根部运输。
4.简述动物体对污染物质的主要吸收途径。
四川农业大学污染生态学思考题
第一章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规律的思考题一、填空题1、按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来源和来源的污染物。
2、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和污染物等。
3、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和污染物。
4、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和污染物。
5、按污染物在环境中物理、化学性状的变化可分为和污染物。
二、名词解释1、污染物2、安全浓度3、最高允许浓度4、效应浓度5、致死浓度6、吞蚀作用7、胞饮作用8、相加作用9、协同作用10、拮抗作用11、独立作用三、间述题1、简述污染物的性质2、简述污染物的分类3、简述植物对气态污染物的粘附和吸收。
4、简述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迁移方式。
5、简述复合污染时污染物联合作用的类型。
四、论述题1、论述影响植物吸收、迁移污染物的因素。
2、在实际生产中如何减少植物对土壤中污染物的吸收?3、论述植物对水溶态污染物的吸收过程。
五、单项选择题1、多种化学物质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各单个物质毒性的总和。
这是()A、相加作用B、协同作用:C、拮抗作用D、独立作用:第二章生物富积一、名词解释:1、生物富集(bio-enrichment)(又称生物浓缩(bio-concentration))2、富集系数或浓缩系数3、超量积累植物(hyperaccumulator)二、简答题1、简述污染物的性质主要包括那些方面2、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后产生哪些效应,为什么?3、生物富集与生物解毒之间有什么关系?4、通过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延伸,生物富集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三、填空题:1、影响生物富集的主要因素有:、、、和。
2、生物体内影响其富积的因素:、、、、和3、到目前为止,我国科学家仅发现砷超积累的植物、;锌、隔超积累的植物;隔超积累的植物;锰超积累的植物;铅、隔超积累的植物。
4、解毒能力愈,则富集能力愈;反之则富集能力愈。
5、基质溶液中,污染物可给态(可溶性)数量,植物的吸收和富集量就。
6、土壤水分过多,污染物以态为主,活性受到,富集量。
环境生态学考试试题
环境生态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最丰富?()A 草原生态系统B 森林生态系统C 农田生态系统D 荒漠生态系统2、生态因子中,对生物起直接作用的因子称为()A 间接因子B 主导因子C 限制因子D 直接因子3、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分为()A 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B 增长型和衰退型C 稳定型和衰退型D 增长型和稳定型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A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B 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C 食物链和食物网D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5、以下哪种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A 二氧化碳B 甲烷C 氧气D 一氧化二氮6、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属于沉积型循环的是()A 碳循环B 氮循环C 磷循环D 水循环7、生态平衡是一种()A 绝对平衡B 动态平衡C 永久平衡D 相对平衡8、以下哪种生物属于生产者?()A 牛B 羊C 小麦D 狼9、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A 循环流动、逐级递减B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 循环流动、逐级递增D 单向流动、逐级递增10、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A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B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C 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D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11、群落演替的先锋物种一般是()A 大型乔木B 草本植物C 灌木D 地衣12、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最高?()A 城市生态系统B 湿地生态系统C 海洋生态系统D 农田生态系统13、生物多样性包括()A 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 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 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14、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方法?()A 指示物种法B 生态足迹法C 能值分析法D 景观生态学方法1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方式不包括()A 物理信息B 化学信息C 行为信息D 能量信息16、以下哪种生物属于消费者?()A 水稻B 玉米C 兔子D 大豆17、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是指()A 绿色植物和自养微生物B 动物C 微生物D 人类18、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最强?()A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B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C 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D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19、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A 农田生态系统B 城市生态系统C 森林生态系统D 湿地生态系统20、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A 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B 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C 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D 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时间结构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环境生态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 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生态学习题答案
《环境生态学》习题集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合计43题)一、填空题1.人类对自然的适应环境污染5.《寂静的春天》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7.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8.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产生9.《增长的极限》10. Haeckel英美学派法瑞学派前苏联学派12.生物圈生命支持系统13. 大气圈微观二、选择题1. A2. B3. D4. D5.A B C D6. A7. A B8. B9. A 10. C三、判断题1. (√)2. (×)3.(√)4.(×)5.(×)6.(√)四、名词解释——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的反馈效应。
或指由于人类不恰当的生产活动引起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质量的恶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即应用生态学的原理,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是研究和指导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中,正确协调人与环境相互关系,寻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是由众多分支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总称。
——是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总和。
五、简答题1.生态圈运行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答:特点:生态圈的物质是封闭循环的;生态圈是具有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的自持系统;生态圈具有优化演进的能力。
启示以自己的理解围绕要怎么善待生态圈来作答。
2.简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答:研究内容包括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学科任务: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措施。
污染生态学三、四章习题
污染生态学三、四章作业1、简述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富集和污染物对生物毒害的关系。
第一,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生物对污染物的富集---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作用,总的来说是这样一个过程。
第二,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
(1)植物,叶片气孔对大气污染物的粘附和吸收;植物的根和叶对水溶性的污染物的吸收。
(2)动物,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将少量的污染物吸收,通过体内肺泡的吞噬,肠道粘膜的吸收等。
(3)微生物,吸收污染物的主要方式是沉淀作用和络合作用,将有毒的污染物转化为微毒害或无毒化合物。
第三,在吸收的基础上,当达到一定数量无法转化时就会富集。
(1)生物体内凡是能与污染物形成稳定结合的物质,都能增加生物富集,从而消除或缓解毒害作用。
(2)不同器官对污染物的富集有很大差异,不同物种对污染物的吸收积累状况也不同。
(3)生物体内污染物的富集量与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成正相关,同时也受作用时间的影响。
(4)生物体内对污染物的富集作用是随着食物链的营养级的增加,富集量逐渐增多,污染物在体内的含量也就越来越多。
第四,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作用必须建立在生物体吸收和富集污染物的基础上。
2、污染物对生物的生理化毒害与遗传(特别是DNA)毒害之间有何关系?(1)对植物生理化的影响①.污染物影响细胞膜的透性,从而影响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②.污染物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③.重金属中的镉对呼吸作用干扰对呼吸酶的活性干扰④.污染物对蒸腾作用有明显影响⑤.锌对吲哚乙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其活性降低⑥.污染物对植物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变化(2)污染物对遗传物质的毒害①细胞分裂和染色体的影响:大麦根尖经Hg2+、Cd2+、和Pd2+处理后,在所有浓度范围内一直表现出对细胞分裂的抑制表现为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不同程度下降。
重金属对根生长的抑制主要是由于抑制了细胞的有丝分裂。
②有丝分裂异常,染色体畸变:断裂、粘联含镉种子萌发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频率随着种子中镉积累的增加而下降。
污染生态学考试试题
污染生态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因素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物种多样性B. 群落结构C. 环境温度D. 土壤质量2. 水生生态系统中,哪个环节是最容易受到污染的?A. 海洋中的浮游生物B. 河流中的底栖生物C. 湖泊中的鱼类D. 湿地中的植物3. 下列哪个描述属于非点源污染?A. 工厂废水直接排入河流B. 施用农药导致地下水污染C. 油轮失事导致海洋污染D. 垃圾焚烧产生的废气排放4. 灰霾是指由空气污染物形成的A. 雾霾B. 沙尘暴C. 煤烟D. 塵埃5. 生态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是A. 定量评估污染形成的生态风险B. 确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C. 预测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D. 制定污染物种类与限量标准二、填空题1. 沿着食物链传递的有毒化合物会在生物体中逐级富集,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 。
2. “生境质量指数”是用于评估生物栖息地质量的指标,它通常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三个方面的指标。
3. 土壤酸化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其中酸度过大时,会导致__________ 从土壤中溶解出来,对植物形成毒害。
4. 生态恢复的基本原则是“能用自然恢复的就不进行人工干预,能用生态工程手段恢复的就不进行疏浚填埋,能用陆地恢复的就不进行水域恢复”,这句话被称为__________ 原则。
5. 大气污染物中,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三、简答题1. 简述污染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2. 解释生物放大和生物稀释这两个概念并指出它们与生态系统中的污染有什么关系。
3. 简要介绍一下颗粒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 解释富营养化的概念,列出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几个主要因素。
5. 什么是生态系统服务?举例说明一种具体的生态系统服务及其重要性。
四、论述题污染生态学是研究污染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相应的修复与保护策略的学科。
生态学-污染生态学
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总分:21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5,分数:30.00)1.环境污染(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当某种能造成污染的物质其浓度或总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污染物在某一区域环境或某一环境要素中逐渐积累,就会造成污染,产生危害,称之为环境污染。
)解析:2.污染物的迁移(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过程。
)解析:3.污染物的转化(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解析:4.生物迁移(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污染物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实现的迁移,是一类非常复杂的迁移形式,与各种生物种属的生理、生化、遗传和变异作用有关。
)解析:5.生物富积(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生物富集,又称生物浓缩。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练习题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练习题1. 简答题1.什么是环境污染?给出两个环境污染的例子。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使其失去原有的功能和价值,给生物和人类带来危害和影响。
例子1:工业废水排放。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体污染,影响水质和水生生物。
例子2:空气污染。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等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造成空气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2.请简要介绍一下环境污染的分类。
环境污染可分为水、土壤和空气污染。
其中,水污染是指水体中存在有害物质超过一定标准的情况;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影响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空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存在有害物质超过一定标准的情况。
3.列举两种主要的水污染物,并分别说明其来源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水污染物主要有: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
重金属来源主要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排放。
重金属污染物如铅、汞、镉等会通过水体进入人体,长期摄入会导致中毒症状,如神经系统损害、免疫功能下降等。
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生产、农药使用和生活污水等。
如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对人体健康有害,长期接触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免疫系统损害等。
4.土壤污染主要有哪些来源和影响因素?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废弃物坑填埋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等。
这些污染物会渗入土壤层中,长期积累,影响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
影响土壤污染的因素有:环境因素(气候、地质条件等)、土壤类型、污染物种类和浓度、人类活动等。
5.请列举两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并简要介绍其来源和对环境的影响。
空气污染物主要有颗粒物和氮氧化物。
颗粒物来源包括工业生产、交通尾气、燃煤等。
颗粒物会直接进入人体呼吸道,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同时对环境也会造成影响,如建筑物、植物等受到颗粒物的侵蚀。
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燃煤和工业排放。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案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案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附件1:课外作业习题集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A、A、B、A二、填空题1、环境、可持续发展;2、人类活动、生态环境;3、退化原因、恢复与重建三. 简答题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1分);(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1分);(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1分);(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1分).总之,运用生态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使环境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分).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答:环境生态学主要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2分).进入21世纪后,其学科内容和任务不断丰富,环境科学将更为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1分);(3)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1分);(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1分).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C、B、A、A、C、A、A、D、B、B、D、B、B、A、C、A、D、A、B、B二、多项选择题1、A、B、C;2、B、C、D ;3、 B、C、D;4、B、C、D三、名词解释题1、最小值定律:最低量定律是德国化学家利比希(Liebing)提出的,他在研究谷物产量时发现,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影响,如微量元素等,后来人们把这种为利比希最小值定律.2、限制因子:生物的存在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3、耐受性定律:即每种生物适应范围都有一个最低点和一个最高点,两者之间的幅度为耐性限度,此即为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4、生态幅:每种生物对一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生态上的适应范围的大小,称生态幅.5、短日照植物:日照时数少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6、环境(environment):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1分),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2分).7、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2分),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1分).四、填空题1、遗传、生态系统;2、复合、环境四、判断题1、×;2、√;3、×;4、√五、论述题1、试述光的生态作用.答:光是太阳的辐射能以电磁波的形式,投谢到地球表面上的辐射线.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后,一部分被反射到宇宙空间,一部分被大气层吸收,其余部分投射地球表面(2分).投射到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称为总辐射,其中包括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作为太阳全部辐射的47%,其中直接辐射平均为24%,散射辐射为23%,光质在空间变化总的趋势是随纬度增加而减弱,随海拨升高而增加,一年中夏季光照最强、冬季光照最弱,一天中以中午最强,早晚最弱(3分).从生态学上要特别注意光周期的变化,如一昼夜中光照和黑暗(1分).光的生态作用有四个方面,即(1)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太阳光,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1分);(2)制造有机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从植物中获取营养(1分);(3)光是生物的昼夜周期、季节周期的信号(1分);(4)光污染对生物和人类带来危害(1分).2、论述温度的变化规律.答:太阳辐射使地表受热,产生气温、水温和土温的变化.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与太阳的相对位置不同,而且相对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这样温度也发生有规律的变化(1分).(1)空间变化纬向变化:纬度决定一个地区太阳入射高度的大小及昼夜长短,因此也就决定了太阳辐射量的多少.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量也大,昼夜长短差异小,太阳辐射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在北半球随着纬度北移,太阳辐射量减少,温度逐渐降低.纬度每增加1度,年均温度大约降低0.5℃.因此,从赤道到极地一般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分).海拔变化:海拔高的地方,空气稀薄,水蒸气和CO2含量低,地面的辐射散热量大,所以尽管太阳辐射较强,温度还是较低.通常海拔每升高100m,平均温度降低-0.6℃,相当于纬度北移1度分).(2)时间变化时间变化分为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是一年四季温度变化的原因.根据气候的冷暖、昼夜长短的节律,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温度10-22℃为春秋季,10℃以下为冬季,22℃以上为夏季).四季长短受纬度、海拔高度、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差异较大分).温度的昼夜变化是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日出后温度逐步上升,一般在13-14点达到最高值,以后逐渐下降,直到日出前降至最低值.此外,纬度高、海拔高以及远离海洋,昼夜温差也大分).(3)土壤和水体中的温度变化土温变化:白天土壤表面受热后,热量从表土向深层输送;夜间土表冷却后,热量从深层向表层流动.土壤热量正反两方面的输送量及流动速率决定了土壤温带的状况.土壤温度的变化比大气要缓慢且稳定,所以冬暖夏凉分).水体温度变化:光线穿过水体时,辐射强度随深度的增加呈对数值下降,因此太阳辐射增温仅限于水体最上层.由于暖水密度比冷水的密度小,在高温季节或者白天在静水体内形成一个比较稳定、明亮的表水层;在距表层水较深处有一个较冷、密度较大的静水层;在两层之间是温度剧烈变化的变温层.夜晚,特别在寒冷季节,水面温度下降,表层水密度增加而下沉,深层温暖的水上升,上下层水体发生对流、交换充分混合分).第三章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一、选择题B、C、B、B、A、A、D、D、B、C、B、B、C、B、D、D、D、A、D、A、C、A、A、A、A、B二、名词解释1、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物种,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其适应特点也是相似的.生活型是不同生物对相同环境趋同适应的结果.2、种群: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1分).种群是由相同的个体组成,具有共同的基因库,是种族生存的前提(2分).3、生态入侵(ecological invation):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2分),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个过程称生态入侵(1分).4、生态对策(ecological strategy):又称为生活史对策life-history strategy),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对某一些特定的生态压力所采取的生活史或行为模式,称生态对策(3分).5、生态位(niche):主要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3分).三、填空题1、微观、分子;2、出生、死亡;3、繁殖、第三;4、种内、种间;5、资源利用性、相互干涉性;6、个体、群体;7、性比、年龄;8、暴发性、过多;9、临时性、永久性四、判断题1、×;2、×;3、×;4×五、论述题1、当前在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有的人认为应该植树造林,有的人认为应该封山育林.试用群落演替的有关原理,阐明您的观点.恢复和重建林草植被有两种基本方式,一个是利用自然力的封山育林,一个是人工造林种草.在当前的退耕还林工程中,着重强调人工造林,但是,对封山育林重视的不够,应用的不广. (2分)已有许多实践证明,在大部分地区可以通过封育来恢复林草植被,但恢复的时间要长一些,有时要经历若干个演替阶段,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组成结构,但都是比较稳定的.人工造林种草见效快,但要较多投入,在技术掌握不当时,人工林草植被有可能与当地生态环境不相适应而呈现不稳定状态. (2分)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大自然生态修复能力.在地形较破碎且草灌植被发育良好的宜林荒山,可采用封禁治理模式,适当种植地带性树种,通过采取封禁措施让那些抗逆性强的草本植被、木本植被,通过天然繁衍演替恢复生态. (2分)这种模式虽然成林较慢,但其物种丰富、结构复杂,这是人工林所不能比拟的,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分)退耕还林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这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技术难度大的系统工程.认真探索、研究、总结退耕还林试点示范阶段的植被建设布局,分析和解决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实施后的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2分)2、论述裸地上群落形成的过程.答:(1)侵移或迁移:是指植物生活在繁殖结构进入裸地,或进入以前不存在这个物种的一个生境过程,繁殖结构主要是指孢子、种子、鳞茎、根状茎,以及繁殖的植物的任何部分.植物能借助各种方式传播它的繁殖体,使它能从一个地方迁移到新的地方,繁殖体的传播,首先决定于其产生的数量.通常有较大比率的繁殖体得不到繁殖的机会.实际的繁殖率和繁殖体产生率之间差异是很大的,能作为传播的繁殖体,在其传播的全部过程中,常包括好几个运动阶段,也就是说植物繁殖体到达某个新的地点过程中,往往不只有一次传播,繁殖体迁移的续性决定于可动性、传播因子的传播距离和地形等因素.侵移不仅是群落形成的首要条件,也是群落变化和演替的重要基础.(4分)(2)定居:是指传播体的萌发、生长、发育,直到成熟的过程,植物繁殖体到达新的地点,能否发芽、生长和繁殖都是问题,只有当一个种的个体在新的地点上能繁殖时,才算定居过程的完成.繁殖是定居中一个重要环节.如不能繁殖,不仅个体数量不能增加,而且植物在新环境中的生长只限于一代.开始过入新环境的物种,仅有少数幸存下来繁殖下一代,或只在一些较小的一些生境存活下来,这种适应能力较强的物种称之为先驱种或称先锋植物.这种初步建立起来的群落,称先锋植物群落,对以后的环境的改造,对相继侵入定居的同种或异种个体起着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这一阶段物种间相互关系方面,是互不干扰,这个阶段物种的数目少,种群密度低,因此,在资源利用上没有出现竞争.(3分)(3)竞争:随着已定居的植物不断繁殖,种类数量的不断增加,密度加大,资源利用逐渐由没有充分的利用,而出现了物种间的激烈竞争.有的物种定居下来,并且得到了繁殖的机会,而另一些物种则被排斥.获得优势的物种得到发展,从不同角度利用和分摊资源,通过竞争达到相对平衡,从而进入协同进化,更能充分利用资源.(3分)3、什么是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请比较二者的异同.答:在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现象称为演替.演替可以从裸露的地面上开始,也可以从已有的一个群落中开始.裸地可以分为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原生裸地是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段(1分).次生裸地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1分).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是指发生在原生裸地上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发生在次生裸地上的演替.(2分)二者的共同点:(1)演替都是在裸地上开始(1分).(2)群落在形成过程中,都有植物的传播、植物的定居和植物之间的竞争这三个方面的条件和作用(1分).(3)都是进展演替,即群落向着物种多样化、中生化和高生产力方向演替.(1分)二者的不同点:(1)演替开始的土壤条件不同,原生演替开始的裸地条件严酷,从来没有植物的繁殖体或被彻底消灭了(1分),而次生演替开始的裸地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一些繁殖体存在(1分);(2)演替速度不同,原生演替慢,而次生演替快(1分).4、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哪些因素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答: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1分).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1分).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包括:(1)生物多样性与进化时间有关,进化时间越长,且环境条件稳定的物种多样性高(1分);(2)物理环境越复杂,或叫空间异质性程度越高,群落的复杂性也高,生物多样性就越大(1分);(3)气候越稳定,变化越小生物多样性越高(1分);(4)物种之间的竞争是物种进化和分离的动力,所以竞争能增加物种的多样性(1分);(5)捕食将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压到较低的水平,从而减轻了被捕食者的种间竞争.竞争的减弱允许有更多的被捕食者共存.捕食者维持群落的多样性(1分);(6)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越高,生产的食物越多,通过食物网的能流量越大,整个区域物种多样性就越高(1分);(7)人为因素(1分).第四章生态系统生态学一、选择题A、A、 C、D、D、 A、C、A、A、B、D、C、D、A、D、 B二、多项选择题1A、C、D;2、A、B、C;3、A、B、C ;4、 A、B、D三、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ecosystem):指在一定的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1分)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分).2、冗余种(species redundancy 或 ecological redundancy):在一些群落中有些种是冗余的,这些种的去除不会引起生态系统内其他物种的丢失(2分);同时,对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1分),这样的物种称为冗余种.四、填空题1、同等重要、丢失(灭绝);2、链索、网络;3、较低、较高;4、营养、食物链;5、顶位、基位;6、较低、较高五、论述题1、论述森林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特点.答:(1)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森林的垂直成层现象形成的各种小生境,发展了种类繁多的动物群落和其他生物群落. (2 分)(2)系统稳定性高:森林生态系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各类生物群落之间协同进化,使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成分与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保持着相对平衡状态. (3分)(3)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高:自然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健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与无机环境间的物质交换完全在系统内部正常进行,对外界的依赖程度很小.(3分)(4)生产效力高: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生态优势,它的生物量最大,生产力最高. (2 分)2、论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答:(1)生物生产: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产包括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两个过程,前者是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把太阳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故又称之为植物性生产;(2分)(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络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2分)(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生命成分的生存和繁衍,除需要能量外,还必须从环境中得到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3分)(4)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功能整体性除体现在生物生产过程,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方面外,还表现在系统中各生命成分之间存在着信息传递,习惯上称为信息流.(3分)3、影响生态系统初级净生产量的因素有哪些各有何影响初级生产量有哪些主要测定方法、水和营养物质是初级生产的基本资源,温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答:光、CO2的主要因素(2分),而食草动物的捕食会减少光合作用生产的生物量(1分).对于陆地生态系统而言,一般有充足的光照和CO供应,但对林下植物而言,可能2存在光照不足的情况(1分);水最易成为限制因子,特别是干旱地区(1分);营养物质的缺乏,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1分);对水域生态系统而言,不会光合作用造成影响,光、营养物质和食草动物的捕食是主要的限制水和CO2因素.(1分)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收获量测定法、氧气测定法、CO测定法、放射2性标记物测定法和叶绿素测定法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精度和适用情况(3分).4、为什么说生态系统是地球上自然界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答: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地球表面是不同生态系统的镶嵌,任何一自然环境单元就是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一个生态系统就是一个自然结构单元(2分)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首先是能量流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植物体内,然后在转给其他动物,这样营养就从一个取食类群转移到另一个取食类群,最后由分解者重新释放到环境中.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实现是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结果.(2分)其次,在生态系统内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的进行着复杂而有序的物质交换,这种交换是周而复始和不断地进行着.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各要素结合而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集中表现在系统的整体性.生态系统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进行的基本单位.(2分)最后,生态系统中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例如,在生态系统中关键种的消失会影响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生态系统中某一要素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生态系统其它耍素的支持,离开生态系统的谈某一要素的功能是不完全的.(2分)另外,生态系统中各个要素的功能发挥都以生态系统的讯息传递相关的.以讯息传递为基础建立起了正负反馈调节功能,保障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稳定(2分)5、请论述生态系统中四个基本成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答:(1)生态系统的四个基本成分,在能量获得和物质循环中各以其特有的作用而相互影响,互为依存,通过复杂的营养关系而紧密结合为一个统一整体,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这个功能单元(2分).(2)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对于生态系统来说是缺一不可的.倘若没有环境,生物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也得不到赖以生存的各种物质,因而也就无法生存下去.但仅有环境而没有生物成分,也就谈不上生态系统(2分).(3)从这种意义上讲,生物成分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绿色植物则是核心的核心.绿色植物既是系统中其它生物所需能量的提供者,同时又为其它生物提供了栖息场所.而且,就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而言,绿色植物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正因为如此,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是第一位的.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状态,除决定于环境条件外,更主要决定于绿色植物的种类构成及其生长状况(3分).(4)生态系统中还原者的作用也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各类微生物,正是它们的分解作用才使物质循环得以进行.否则,生产者将因得不到营养而难以生存和保证种族的延续,地球表面也将因没有分解过程而使动,植物尸体堆积如山.整个生物圈就是依靠这些体型微小,数量惊人的分解者和转化者消除生物残体,同时为生产者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营养原料(3分).6、论述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答:群落和生态系统究竟是生态学中两个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还是同一层次的研究对象.这个问题,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大多数学者认为应该把两者分开来讨论,但也有不少学者把它们作为同一个问题来讨论(3 分).但我们认为,群落和生态系统这两个概念是有明显区别的,各具独立含义(2 分).群落是指多种生物种群有机结合的整体,而生态系统的概念是包括群落和无机环境.生态系统强调的是功能,即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 分).但谈到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时,确实是很难区分.群落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生物群落和环境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这恰恰也是生态系统生态学所要研究的内容.随着生态学的发展,群落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必将有机的结合,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统一的生态学分支(3分).第五章生态系统服务一、单选题D、A、D、B、C、B、C、B、A、B二、多项选择题1、A、B、C;2、A、B、C三、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效用. 2、替代花费法:某些环境效益和服务虽然没有直接的市场可买卖交易,但具有这些效益或服务的替代品的市场和价格,通过估算替代品的花费而代替某些环境效益或服务的价值.3、市场价值法:以生态系统提供的商品价值为依据,例如,森林每年提供的木材和林副产品的价值.4、费用支出法:常常用于评价环境或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它以人们对某种环境效益的支出费用来表示该效益的经济价值.5、消耗性使用价值:是指没有经过市场而被当地居民直接消耗的生物资源产品的价值(2分),如薪柴和野味肉品等(1分).6、遗产价值:指当代人为将来某种资源保留给子孙后代而自愿支付的费用(2分),如为保护大熊猫自愿捐献钱物(1分).7、生产性使用价值:是指经过市场交易的那部分生物资源产品的商品价值,如木材、药材、鱼、蔬菜等.8、选择价值:指个人和社会对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潜在用途的将来利用,这种利用包括直接利用、间接利用、选择利用和潜在利用.四、填空题1、市场价格法包括(市场价值法)和(费用支出法)两种方法.2、在GDP中扣除由于经济增长造成(自然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为恢复生态平衡、挽回资源损失而必须支付的(经济)投资,初步形成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被称为“绿色国民账户”.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4、某些环境效益和服务虽然没有(直接)的市场可买卖交易,但具有这些效益或服务替代品的市场和价格,通过估算替代品的花费而代替某些环境效益或服务的(价值),称为替代花费法.5、生态代价包括(直接)代价和(间接)代价,前者指利用活动中资源和生态系统自身付出的代价,后者指由于外部不经济性而导致受影响区域所付出的生态代价.6、生态系统或自然资源对人类产生净效益的同时,亦存在因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带来的生态影响,即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以及为消除这些损失而须支付的(费用),统称“生态代价”.7、可持续收入是在不减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所必须保证的收入水平,资本资产包括(人工)资本(厂房、机器及运输工具等)、人力资本(知识和技术)以及(环境)资本(矿产、森林及草原等).五、判断题1、√;2 ×六、简答题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是:有机质的生产与生态系统产品;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护;调节气候;减缓灾害;维持土壤功能;传粉播种;控制有害生物;净化环境;感官、心理和精神益处;精神文化的源泉.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是什么答: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是:(1)整体有用性:生态资源的使用价值不是单个或部分要素对人类社会的有用性,而是各组成要素综合成生态系统之后,表现出来的有用性.。
环境生态学考试题
环境生态学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生态学主要研究的是()。
A. 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B.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C. 环境污染物的化学性质D.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2. 下列哪个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气候因素3. 环境生态学中的“承载力”是指()。
A. 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物种数量B. 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环境压力C. 生态系统能够提供的最大资源量D. 生态系统能够适应的气候变化范围4.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指()。
A. 物种之间的捕食关系B. 物种之间的竞争关系C. 物种之间的共生关系D. 物种之间的迁徙路径5. 下列哪个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A. 太阳辐射B. 地壳运动C. 人类活动D. 自然灾害6.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是指()。
A. 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适应能力B. 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恢复能力C. 生态系统对内部变化的适应能力D. 生态系统对内部变化的恢复能力7. 在环境生态学中,通常用来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标是()。
A. 物种多样性B. 生物量C. 能量流动效率D. 水质指标8.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核心是()。
A. 经济发展B. 环境保护C. 社会公正D. 所有以上选项9. 生态系统的“演替”是指()。
A. 生态系统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B. 生态系统从成熟到衰退的过程C. 生态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过程D. 生态系统内部物种组成的变化过程10. 下列哪个不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A. 栖息地破坏B. 气候变化C. 物种过度繁殖D. 外来物种入侵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生态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衡量。
3.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通常不超过________。
污染生态学第三章,第四章课后作业
.第三章p104 思考题3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作用1无机有毒物:主要有非重金属的氰化物,砷化物与重金属中的汞,镉,铬,铅等.氰化物(CN)是剧毒物质,对人的口服致死量每毫升0.05-0.12毫克,低浓度的氰化物会引起人的慢性中毒.砷是累积性中毒的毒物,当饮用水中砷含量每毫升大于0.05毫克时,就会导致累积.重金属在水体中只要有微量的浓度即可产生毒性效应,某些重金属还可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化合物;重金属不但不能被生物降解,相反却能在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下,大量地富集,最后进入人体.采矿、冶炼、机械制造、建筑材料、化工等工业生产排出的污染物中大量为无机污染物,其中硫、氮、碳的氧化物和金属粉尘是主要的大气无机污染物。
各种酸、碱和盐类的排放,会引起水体污染,其中所含的重金属如铅、镉、汞、铜会在沉积物或土壤中积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与生物。
无机元素不同价态或以不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时其环境化学行为和生物效应大不相同,这是当今无机污染物研究中的前沿领域。
无机污染物有的是随着地壳变迁、火山爆发、岩石风化等天然过程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和生态系统的。
有的是随着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而进入的。
各种无机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和转化,参预并干扰各种环境化学过程和物质循环过程,造成了无机污染物的污染。
锡、镉、砷、铅、锑等的矿物开采量甚至大大超过它们的自然循环量。
现代采矿、冶炼、机械制造、建筑材料、化工等生产部门,每天都排放大量的无机污染物,包括有害的元素氧化物、酸、碱和盐类等。
其中硫、氮、碳的氧化物和一些金属粉尘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可以直接危害人体和生态系统(见大气污染)。
它们有的会和烃类污染物进一步发生气相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有的会发生液相反应,引起酸雨等,从而伤害动植物,腐蚀建筑材料和使土壤肥力下降。
各种酸、碱和盐类的任意排放,往往引起水质恶化等后果,其中所含的重金属元素如铅、镉、汞、铜等可在土壤中积累,通过食物链在不同的营养级上逐级富集,造成更大的危害。
生态环境的污染与治理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态环境的污染与治理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理解生态环境的污染与治理,我们先来通过一些例题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例题一:某工厂长期向附近河流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导致河水变黑发臭,鱼类大量死亡。
请问这属于哪种类型的环境污染?答案:这属于水污染。
工业废水中往往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化学药剂等,这些污染物进入河流后,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同时也会对周边居民的用水安全造成威胁。
例题二:某市的空气质量持续恶化,雾霾天气频繁出现,居民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大气污染。
可能是由于该市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建筑工地的扬尘等污染物的大量排放,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从而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例题三:某地区的森林遭到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加剧。
这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答案:这反映了生态破坏问题,具体为森林资源的减少和土地退化。
森林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提供生态服务等重要功能,过度砍伐会破坏这些功能,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灾害。
通过以上例题,我们可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接下来,让我们系统地总结一下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和相关知识点。
一、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1、水污染工业废水:来自工厂的生产过程,可能含有重金属、有机物、酸碱等污染物。
农业污水:主要包括农药、化肥的残留,以及畜禽养殖废水。
生活污水:如厨房废水、厕所污水等,含有有机物、氮、磷等。
2、大气污染工业废气:如化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汽车尾气:包含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
燃煤废气:烧煤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3、土壤污染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中化学物质残留超标。
工业废渣和垃圾的填埋:可能含有有害物质,渗透到土壤中。
污水灌溉:未经处理的污水用于农田灌溉,污染土壤。
污染生态学考试复习题
1、污染生态学: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用生物学、化学、数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在污染条件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2、污染生态学研究对象:污染生态系统3、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变化的物质。
4、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
具有①持久性②长距离运输③生物积累性④亲脂憎水性。
5、效应浓度和致死浓度的区别:效应浓度:在某一期限内导致某一特殊反应的毒物浓度。
致死浓度:一次染毒后引起受试动物死亡的浓度。
6、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过程?一、吸附到根细胞表面二、进入细胞三、横向迁移至导管四、纵向迁移至各器官吸收:污染物可通过各种途径透过生物机体的生物膜进入生物体内的过程。
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空间位置和范围的相对移动过程。
7、影响植物对污染吸收迁移的因素有哪些?1)植物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不同物种、不同生态型、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同一植物的不同生育期2)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形态差异:元素的种类、元素的价态3)PH 4)氧化还原电位 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6)污染物间的不同效应 7)土壤的性质影响8)根际微生物的作用8、植物粘附气态污染物的数量主要取决于(植物表面积的大小)和(叶的粗糙程度)。
9、植物主要通过(叶片气孔)和茎部皮孔来吸收气态污染物。
10、植物对水溶态污染吸收的主要器官是(根),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使水溶态污染物到达根附近(质体流)和(扩散)。
前者为主要11、污染物穿过细胞质膜:被动扩散、主动传递。
12、污染物在植物体内横向迁移的方式有(非共质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两种。
13、污染物在植物体内迁移,镉主要以(共质体方式),铅主要以(非共质体)方式。
14、生物富集: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浓缩。
环境生态学习题
环境生态学习题一、20世纪60年代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此后光化学烟雾又被称为洛杉矶型污染。
请回答下列问题:1、洛杉矶型污染按照污染物的性质划分属于污染;按照划分又属于大气污染,而其所引起的环境效应属于效应。
分析其污染源类型,如果按照人类社会活动功能来划分应属于污染源。
洛杉矶型污染所包含的污染物能在环境中发生迁移和转化。
2、恳请表述洛杉矶型污染所属环境效应的定义,并列出其它除了哪些环境效应。
3、洛杉矶型污染所包含的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途径是什么?其它还有哪些途径可以使污染物进入环境?请举例说明。
4、恳请分别表述污染物在环境中搬迁和转变的概念,并表述污染物在环境中搬迁三种相同类型的优劣点。
1、化学;环境要素;环境化学;交通;物理化学迁移、化学转化2、环境化学效应就是多种环境条件影响下,物质间化学反应引发的效应。
此外除了环境物理效应、环境生物效应(未举例说明)3、人类活动过程中无意排放(错误);人类活动中的故意应用,例如农药的使用;工业生产过程中废物的排放,例如工业三废4、污染物的搬迁就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出现的空间边线的移动及其天然、集中和消失的过程。
污染物的转变就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促进作用发生改变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变往往就是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促进作用充斥出现的。
物理转换:是通过蒸发、渗透、凝聚、吸附或是放射性蜕变等过程实现的化学切换:通过各种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水解还原成和化氢水解等促进作用)的转变过程同时实现(最常出现)比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一次污染物)经光化学氧化作用或在雨滴中有铁、锰离子存有的催化剂氧化作用而转变为硫酸或硫酸盐(二次污染物)生物转化:通过生物的吸附和代谢作用实现。
如有机氮被生物转化为氨态氮或硝态氮,硫酸盐还原菌可使土壤中的硫酸盐还原成硫化氢气体进入大气;许多土壤中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降解而转化为其他衍生物或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污染生态学: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用生物学、化学、数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在污染条件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是(污染生态系统)第一章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1、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变化的物质。
2、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
具有①持久性②长距离运输③生物积累性④亲脂憎水性。
3、效应浓度和致死浓度的区别?效应浓度指:在某一期限内导致某一特殊反应的毒物浓度致死浓度指:一次染毒后引起受试动物死亡的浓度(判断)4、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过程?吸收(uptake ):污染物可通过各种途径透过生物机体的生物膜进入生物体内的过程迁移(transport):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空间位置和范围的相对移动过程一、吸附到根细胞表面二、进入细胞三、横向迁移至导管四、纵向迁移至各器官5、影响植物对污染吸收迁移的因素有哪些?①、植物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不同物种★不同生态型★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同一植物的不同生育期) 、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形态差异(★元素的种类★元素的价态)③ph④氧化还原电位⑤土壤阳离子交换量⑥污染物间的不同效应⑦土壤的性质影响⑧根际微生物的作用6、植物粘附气态污染物的数量主要取决于(植物表面积的大小)和(叶的粗糙程度)。
7、植物主要通过(叶片气孔)和茎部皮孔来吸收气态污染物8、植物对水溶态污染吸收的主要器官是(根),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使水溶态污染物到达根附近(质体流途径)和(扩散途径)。
(其中哪一种方式是主要的?前者)9、污染物穿过细胞质膜:被动扩散主动传递10、污染物在植物体内横向迁移的方式有(非共质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两种。
11、污染物在植物体内迁移,镉主要以(共质体方式),铅主要以(非共质体方式)方式。
第二章生物富集1、生物富集: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浓缩富集系数:富集系数=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生存环境中该污染物浓度2、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与体内富集量和富集系数的关系?生物体内污染物的富集量与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成正相关,但富集系数与环境中污染的浓度没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反有随污染物浓度增高而逐渐下降的趋势。
3、影响生物富集的因素?(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更容易富集?)生物种的特性、污染物的性质、污染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以及环境特点。
(光强、温度、湿度)有机氯(p)4、区分生物富集、生物积累、生物放大。
生物富集: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浓缩生物积累:生物积累是指同一生物个体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中的不同阶段,机体内来自环境的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机体中的浓缩系数不断增加的现象。
生物积累使这些物质的蓄积随该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而不断增多。
生物放大:是指在生态系统的同一个食物链上,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5、生物富集的研究,可在(个体)和(食物链)两个水平上进行,方法有(野外采样调查)和(室内分析和室内模拟实验)第三章毒害1、污染物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对植物吸收的影响(污染物能改变土壤微生物和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中某些元素的释放和可给态量)2、对植物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3、对种子生活力的影响,4、对植物生长的影响,5、对植物发育的影响,6、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2、影响污染物毒害的因素有哪些?(生物活性点位)是生物大分子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基团和物质对于重金属而言,离子态>络合态、PH值、光照强度、地形等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拮抗作用)、(协同作用(增强作用))、(独立作用)。
第四章解毒1、生物在长期的进化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对环境污染物的各种解毒作用,主要包括生物对污染物的(结合钝化作用)、(代谢解毒作用)、(排出解毒作用)和(遗传解毒作用)。
2、动物对污染物的代谢反应有(氧化)(还原)、(水解)、(结合)3、植物中主要的重金属结合肽与重金属解毒有关:谷胱甘肽(GSH)、植物螯合素(PC)、金属硫蛋白(MT)。
4、简答植物对污染物的解毒。
生物在代谢活动过程中,通过酶的作用,能把污染物逐步代谢为毒性较低或无毒的物质。
★改变代谢方式是代谢解毒的方式之一。
★有机物的代谢解毒分为两个阶段:1.加氧酶作用(氧化反应)2.与植物体内物质(结合代谢)。
耐药性植物具有分解转化农药的作用,一般包括包括三种基本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屏蔽作用)生物将污染物运输到体内特定部位,使污染物与生物体内活性靶分子隔离室生物产生解毒适应性的又一途径,这一作用被称为生物的屏蔽作用或隔离作用。
第五章抗性与监测1、抗性包括(避性)和(耐性)【解毒能力与抗性的关系】解毒是基础,解毒能力强、抗性强。
但抗毒性强的生物不一定有解毒作用2、植物对污染物的避性主要有(气孔阻碍作用)、(外表皮阻碍作用)、(结合降解作用)*【根际效应】根分泌物可为微生物提供能源物质,将大量具趋化作用的微生物聚集在根周围,从而产生“根际效应”,其中有些微生物具有净化土壤中污染物的作用。
3、生物的抗性指标有(生长状况和繁殖能力指标)、(生理生化指标)、(细胞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指标)等。
4、生物监测;利用生物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和群落等各层次对环境污染程度所产生的反应来阐明环境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生物监测与物理化学监测的对比。
由于环境系统的复杂性和生物的适应性和变异性,使得生物监测存在定量困难、灵敏度低、选择性不强时效性差等缺点,只有将生物监测与理化监测相结合,才能全面反映环境质量。
因此,生物监测并非可以以取代化学、物理监测,而是作为重要的补充,生物监测能够弥补化学、物理监测的缺陷。
如果没有化学、物理监测数据所提供的信息,生物的反应就不能很确地提供污染信息。
【监测生物、指示生物】指示生物是指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定性反映,指示环境污染物的存在;监测生物不仅能反映环境污染物的存在,而且能够反映污染物的量.生物监测包括(植物监测)(动物监测)(微生物监测)5、以水体污染为例,如何对水体污染进行生物防治与指示?①水污染的植物监测与指示,以浮游植物为例,在水体受到污染时,种类和数量会明显减少,而且耐污染的种类也会相继出现,对它们的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对水体污染程度作出判断。
②水污染的动物监测与指示水体中的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及水生昆虫,它们个体大,在水中相对位移小,生命周期长,能够反映环境污染特点,称为水体污染指示生物的重要研究对象。
③水污染的微生物监测与指示,水中生长的细菌总数可以反应水域中被有机污染物污染的程度。
第六章适应与进化1、在长期的污染环境下,不能适应的生物发生(生物多样性丧失),能够适应环境污染的发生(不断进化)。
前者主要表现在(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适应环境污染和适应自然胁迫环境有何不同?以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为例,分析生物如何适应污染环境并产生进化的。
生物对污染的适应,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对污染引起的“自然”环境的改变(外环境的变化)的适应,以及对污染引起生物的生理变化(内环境的变化)的适应;第二是生物对污染物自身的适应。
注意:前者是间接性的,后者是直接性的。
任何一个生物要在污染条件下获得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应对来自这两个方面的挑战。
生物对污染引起“自然”环境要素的改变以及生理变化是容易适应的,而对污染物本身是很难适应的。
前者是量的变化,后者是质的变化。
例如:种子库是很多植物的共同特征,特别是那些生存在极端环境,或者生活环境高度不确定的植物。
动物在形态上的适应最典型的例于是椒花蛾的工业黑化现象。
第七章大气污染1、大气污染: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排放到大气中的物质的数量、浓度及持续时间超过了大气环境的容量,直接或间接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2、大气污染全球性问题主要有(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与UV-B辐射增强)3、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是(煤烟)型。
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
4、UV-B增强:臭氧的减少导致太阳辐射中到达地表的紫外线B波段强度增大,从而打破了地球生物圈原有的平衡,对人类社会各方面产生影响。
5、以大气污染为例,如何对大气污染进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治理大气污染的一种有效持久的方法。
很多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并将这些物质在体内进行分解转化为无毒物质。
一、植物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吸收:空气中不同物种对有毒有害物质抗性不同,二氧化硫达到10ppm时,人就不能长时间工作,当浓度达到40ppm时,人就会中毒死亡。
木槿对二氧化硫有很强的抗性——天然解毒剂二、城市绿化工作的原则;1.常绿树与落叶树配合2、速生树与慢生树结合3、骨干树种与其他树种结合4、乔、灌、草、藤相结合,立体绿化5、尽量采用树形美观、没有病虫害和特殊气味的乡土植物。
6、大气污染物主要有有毒气体和颗粒物两类。
按来源可分(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