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生态学习题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污染生态学: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用生物学、化学、数学分析等方法 研究在污染条件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是(污染生态系统) 第一章 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 1、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 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变化的物质。 2、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 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 具有①持久性②长距离运输③生物积累性④亲脂憎水性。 3、效应浓度和致死浓度的区别? 效应浓度指:在某一期限内导致某一特殊反应的毒物浓度 致死浓度指:一次染毒后引起受试动物死亡的浓度(判断) 4、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过程? 吸收(uptake ):污染物可通过各种途径透过生物机体的生物膜进入 生物体内的过程 迁移(transport):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空间位置和范围的相对移动过 程 一、吸附到根细胞表面 二、进入细胞 三、横向迁移至导管 四、纵向迁移至各器官 5、影响植物对污染吸收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①、植物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不同物种 ★不同生态型★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同一植物的不同生育期)、污 染物的种类及其形态差异(★元素的种类★元素的价态)③ph④氧化还 原电位⑤土壤阳离子交换量⑥污染物间的不同效应⑦土壤的性质影响 ⑧根际微生物的作用 6、植物粘附气态污染物的数量主要取决于 (植物表面积的大小)和(叶的粗糙程度)。 7、植物主要通过( 叶片气孔 )和茎部皮孔来吸收气态污染物 8、植物对水溶态污染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根 ),主要通过两种方 式使水溶态污染物到达根附近( 质体流途径 )和( 扩散途径 )。 (其中哪一种方式是主要的?前者) 9、污染物穿过细胞质膜:被动扩散 主动传递
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生物监测与物理化学监测的对比。 由于环境系统的复杂性和生物的适应性和变异性,使得生物监测存在定 量困难、灵敏度低、选择性不强时效性差等缺点,只有将生物监测与理 化监测相结合,才能全面反映环境质量。 因此,生物监测并非可以以 取代化学、物理监测,而是作为重要的补充,生物监测能够弥补化学、 物理监测的缺陷。如果没有化学、物理监测数据所提供的信息,生物的 反应就不能很确地提供污染信息。 【监测生物、指示生物】指示生物是指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定 性反映,指示环境污染物的存在;监测生物不仅能反映环境污染物的存 在,而且能够反映污染物的量. 生物监测包括(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监测)(动物监测)(微生物监测) 5、以水体污染为例,如何对水体污染进行生物防治与指示? ①水污染的植物监测与指示,以浮游植物为例,在水体受到污染时,种 类和数量会明显减少,而且耐污染的种类也会相继出现,对它们的特点 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对水体污染程度作出判断。②水污染的动物监测与指 示水体中的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及水生昆虫,它们个体大, 在水中相对位移小,生命周期长,能够反映环境污染特点,称为水体污 染指示生物的重要研究对象。③水污染的微生物监测与指示,水中生长 的细菌总数可以反应水域中被有机污染物污染的程度。 第六章 适应与进化 1、在长期的污染环境下,不能适应的生物发生(生物多样性丧失), 能够适应环境污染的发生(不断进化)。前者主要表现在(遗传的多 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适应环境污染和适应自然胁迫环境有何不同?以植物、动 物或微生物为例,分析生物如何适应污染环境并产生进化的。 生物对污染的适应,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是对污染引起的“自然”环境的改变(外环境的变化)的适应,以及 对污染引起生物的生理变化(内环境的变化)的适应; 第二是生物对污染物自身的适应。 注意:前者是间接性的,后者是直接性的。任何一个生物要在污染条件 下获得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应对来自这两个方面的挑战。生物对污染 引起“自然”环境要素的改变以及生理变化是容易适应的,而对污染 物本身是很难适应的。前者是量的变化,后者是质的变化。 例如:种子库是很多植物的共同特征,特别是那些生存在极端环境,或 者生活环境高度不确定的植物。动物在形态上的适应最典型的例于是
植物发育的影响,6、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2、影响污染物毒害的因素有哪些? (生物活性点位)是生物大分子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基团和物质 对于重金属而言,离子态>络合态、PH值、光照强度、地形等
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 拮抗作用 )、 ( 协同作用(增强作用))、 ( 独立作用 )。
第四章 解毒 1、生物在长期的进化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对环境污染 物的各种解毒作用, 主要包括生物对污染物的 (结合钝化作用) 、 (代 谢解毒作用)、(排出解毒作用)和(遗传解毒作用)。 2、动物对污染物的代谢反应有( 氧化 ) ( 还原 )、 ( 水解 )、 ( 结合 ) 3、 植物中主要的重金属结合肽与重金属解毒有关: 谷胱甘肽 (GSH) 、 植物螯合素(PC)、金属硫蛋白(MT)。 4、简答植物对污染物的解毒。 生物在代谢活动过程中,通过酶的作用,能把污染物逐步代谢为 毒性较低或无毒的物质。★改变代谢方式是代谢解毒的方式之一。★ 有机物的代谢解毒分为两个阶段:1.加氧酶作用(氧化反应)2.与植 物体内物质(结合代谢)。耐药性植物具有分解转化农药的作用,一 般包括包括三种基本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 反应) (屏蔽作用)生物将污染物运输到体内特定部位,使污染物与生物体内 活性靶分子隔离室生物产生解毒适应性的又一途径,这一作用被称为 生物的屏蔽作用或隔离作用。 第五章 抗性与监测 1、抗性包括(避性)和(耐性) 【解毒能力与抗性的关系】解毒是基 础,解毒能力强、抗性强。但抗毒性强的生物不一定有解毒作用 2、 植物对污染物的避性主要有 (气孔阻碍作用) 、 (外表皮阻碍作用) 、 (结合降解作用)*【根际效应】根分泌物可为微生物提供能源物质, 将大量具趋化作用的微生物聚集在根周围,从而产生“根际效应”,其 中有些微生物具有净化土壤中污染物的作用。 3、 生物的抗性指标有 (生长状况和繁殖能力指标) 、 (生理生化指标) 、 (细胞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指标)等。 4、生物监测;利用生物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和群落 等各层次对环境污染程度所产生的反应来阐明环境状况,从生物学角度
椒花蛾的工业黑化现象。 第七章 大气污染 1、大气污染: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排放到大气中的物质的数量、浓 度及持续时间超过了大气环境的容量,直接或间接对人类生产生活产 生不良影响。 2、大气污染全球性问题主要有(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 坏与UV-B辐射增强) 3、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是(煤烟)型。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 尘) 。 4、UV-B增强:臭氧的减少导致太阳辐射中到达地表的紫外线B波 段强度增大,从而打破了地球生物圈原有的平衡,对人类社会各方面 产生影响。 5、以大气污染为例,如何对大气污染进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治理大气污染的一种有效持久的方法。很多植物能够吸 收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并将这些物质在体内进行分解转化为无毒物 质。 一、植物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吸收:空气中不同物种对有毒有害物质 抗性不同,二氧化硫达到10ppm时,人就不能长时间工作,当浓度达到 40ppm时,人就会中毒死亡。 木槿对二氧化硫有很强的抗性——天然解毒剂 二、城市绿化工作的原则; 1.常绿树与落叶树配合 2、速生树与慢生树结合 3、骨干树种与其他树种结合 4、乔、灌、草、藤相结合,立体绿化 5、尽量采用树形美观、没有病虫害和特殊气味的乡土植物。 6、大气污染物主要有有毒气体和颗粒物两类。按来源可分(自然源) 和(人为源)两种。
10、 污染物在植物体内横向迁移的方式有( 非共质体途径 ) 和( 共 质体途径 )两种。 11、 污染物在植物体内迁移, 镉主要以 ( 共质体方式 ) , 铅主要以 ( 非 共质体方式 )方式。 第二章 生物富集 1、生物富集: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 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 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浓缩 富集系数: 富集系数=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生存环境中该污染物浓 度 2、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与体内富集量和富集系数的关系? 生物体内污染物的富集量与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成正相关,但富集 系数与环境中污染的浓度没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反有随污染物浓度增 高而逐渐下降的趋势。 3、影响生物富集的因素?(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更容易富集?) 生物种的特性、污染物的性质、污染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以及环境特 点。(光强、温度、湿度) 有机氯(p) 4、区分生物富集、生物积累、生物放大。 生物富集: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 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 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浓缩 生物积累:生物积累是指同一生物个体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中的不同阶 段,机体内来自环境的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机体中的浓缩系数不断 增加的现象。生物积累使这些物质的蓄积随该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而不断 增多。 生物放大:是指在生态系统的同一个食物链上,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 营养级生物为食,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的 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5、生物富集的研究,可在(个体)和(食物链)两个水平上进行,方法 有(野外采样调查 )和(室内分析和室内模拟实验 ) 第三章 毒害 1、污染物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对植物吸收的影响(污染物能改变土壤微生物和酶的活性,从 而影响土壤中某些元素的释放和可给态量)2、对植物细胞超微结构 的影响,3、 对种子生活力的影响,4、对植物生长的影响,5、 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