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经济犯罪产生原因
浅谈经济犯罪的预防和对策
浅谈经济犯罪的预防和对策经济犯罪,顾名思义,是指与经济有关的犯罪,包括贪污、贿赂、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及内发生的与经济相关的犯罪行为等。
经济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名个层面,因此,经济犯罪也就无处不在。
由于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阶段,一些预防经济犯罪的机制没有及时跟上,近几年来的刑事审判统计结果显示,经济犯罪正有越来越猖獗之势,波及社会各个领域。
一批震动全国的大要案,如慕马案、陈希同案、胡长清案、成克杰案等都与经济犯罪密切相关。
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引发的楼塌、桥垮以及特大火灾、爆炸等惨祸也时有发生,给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危害国家的经济安全。
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在建立和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由于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在经济领域内,以非法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经济犯罪活动日益增多,给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据统计,每年我国因不诚信而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合同诈骗等经济犯罪带来的。
经济犯罪,一般人认为是个轻罪,事实上是国家对经济犯罪非常重视,刑法分则第三章专门规定了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用8 个条文设置了15种死罪。
可以大胆地预测,经济犯罪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还会呈现上升态势。
因为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外向性将大为增强,经济和社会格局将受到显著的影响,经济发展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脱节和失衡将不可避免。
在上述各种经济犯罪诱因的影响下,我们认为经济犯罪较之过去可能出现一些新趋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单位犯罪的现象将进一步增加。
入世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与完善,所有制结构将进一步由单一向复杂转化,从而使经济犯罪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变化。
除了传统的自然人犯罪外,单位犯罪将会越来越多,诸如走私,生产伪劣产品;偷税等单位犯罪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其次,犯罪领域将进一步拓展。
这一拓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向新兴的经济犯罪领域发展。
军队常见经济犯罪的产生原因及预防对策
国家 的 资源 , 本来 就 有 限的 军 费不 能真正 用于 军 队建设 , 能 综观人类的历史, 使 不 腐败产生正是缘于权力的异化、 滥用和变质。
发挥 它应有 的 作用 , 且 , 而 败坏 了军 队的风 气 , 影响 了军 队 的革命 英 国历史学 家 阿克顿勋 爵 曾说过 一句 名言 :权 力有腐 败 的趋势 , “ 化、 正规 化 、 现代 化建 设 。如 何有 效 的预 防军 队 中经济 犯罪 的发 绝对 的权 力绝 对 的导致 绝对 的腐败 。 ” 生 , 军 队建 设 的一项 重要 的课 题 。 是
员 不可 能与 社会 相 脱离 , 队和 军人 必然 会受 到社 会 的影 响 。 军 军 加 强对 人 的监督 和制 约 。
队 中的 经济 犯罪 已经是 一个 不容 忽视 的 问题 。 年 , 队 内查 处 近 军 了一 些 典型 的经 济 犯罪 案件 充 分暴 露 出军 队 中经 济犯 罪 的严重 ( 军队权 力运 行 的特 点更 容 易发 生经 济犯 罪 二)
经 济犯 罪 目的是 为 了追求 经济 利益 ;二) 济犯 罪 的主 体是 国家 是人 的本 性 。 ( 经
工 作人 员、 集体经 济组织 工作人 员 以及其 他从事 公务 的人 员 :三) ( 军人 做 为一个 群 体有 其特 殊 性 。我 国 的军人 特 别是 各 级领
经 济犯 罪分 子获取 非法 的物 质利 益是利 用 了职 务上 的便利 ;四) 导干部 都是经 过党 多年 的教育 培养 的 , 人与 普通 的公 民相 比有 ( 军 从 总 体上看 , 经济 犯罪 是 一种腐 败行 为 。 队 的经济 犯罪 是指 军 更强 的组 织纪律 性 、 军 荣誉 感和 牺牲 精神 。但我 们不 能 忽视 , 军人 队中 的国家 工作人 员利 用职 务之 便 , 法侵 占、 受公 私财物 , 非 接 情 也是人 , 他们 也 有 自己利 益需 求 , 们也 有 为 自 已谋 取利 益 的本 他
我国经济犯罪的原因及其对策新
我国经济犯罪的原因及其对策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空前活跃。
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不完善,所以不可避免会出现很多问题,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经济犯罪问题。
这一问题的解决对发展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济犯罪(Economic Crimes)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学者希尔提出的,是指在商品经济的运行领域中,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法律规定,严重侵犯国家管理制度、破坏社会经济秩序,依照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经济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名个层面,因此,经济犯罪也就无处不在。
经济犯罪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我国刑法分则第三章规定的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另一类是我国刑法分则第五章规定的侵犯财产罪,除此之外,我国刑法分则其他章规定的某些侵害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犯罪,如制造、贩卖假药罪、贩毒罪、贿赂罪,也属于经济犯罪的范畴。
现阶段在改革开放中经济犯罪的原因有其特殊性,经济犯罪的原因在改革开放中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私有经济的存在与发展及其所依附的私有观念的影响。
由于中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局限,必然要有多元的所有制形式相适应。
私有经济的存在成为私有心理和私有观念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私有观念则是产生犯罪的驱动力和内在原因。
在适宜的外部条件下,它就会转化为具体的犯罪行为。
2、改革的负效应。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触及到一些人的切身利益。
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也细口剧。
尤其是由于分配不公引起的贫富悬殊和心理失衡,直接导致了大量的经济犯罪行为的滋生。
机制转换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漏洞,更易生长此类犯罪。
3,利益调整的失衡。
改革意味着利益调整。
利益调整可能会产生新的不平衡,利益差别迅速增大,这就出现了十分明显的贫富差距,就会引起矛盾冲突剧增,必然使为经济利益而产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4、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作用与影响。
由于我国现阶段商品经济尚不发达,致使商品经济的这些消极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从而产生犯罪。
探究现代企业常见的经济犯罪现象
探究现代企业常见的经济犯罪现象[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经济犯罪越来越多,必须采取措施对其进行预防。
根据企业经济犯罪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应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加强立法和司法建设等措施,遏制企业的经济犯罪。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犯罪;预防企业经济犯罪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企业经济犯罪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性的现象在不断增多,而且有快速扩散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方面的趋势,其危害性日趋严重,值得我们警惕。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深入研究企业经济犯罪。
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几点:第一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企业经济犯罪。
第二是企业经济犯罪的基本特征。
第三是对于企业经济犯罪的相关防范措施。
一、企业经济犯罪的原因我国自改革开放起,经济关系变得十分复杂。
其原因在于,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给社会尤其是其经济领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这在客观上将给犯罪分子暴露一些实施企业经济犯罪活动的漏洞,同时也会给他们实施犯罪活动带来时间间隙。
而有多方面原因可能产生企业经济犯罪,这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和法律等多个方面。
(一)社会原因企业经济犯罪的主要社会原因之一就是地方一些保护主义。
其表现形式既有人们常见的生产售卖假冒伪劣商品,还有较为隐蔽的虚开增值税发票等。
不少都是由于地方政府放纵当地企业而造成的。
与此同时,当地的一些司法部门不对当地企业实施的经济犯罪进行处理,即使处理了,对当地企业也会明显得轻纵。
此外,当地的一些司法机关还存在着故意刁难外地司法机关执法的现象。
比如不配合外地司法机关,给当地企业通风报信,甚至出现了阻挠外地司法机关执法的现象等。
第二个原因是官僚主义。
企业经济犯罪在官僚主义的助长之下具体有如下两个表现:一是行政没有作为。
行政部门并没有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管,也没有去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从而导致了部分企业伺机进行犯罪活动。
二是权利的滥用。
部分行政部门的职工因为收受当地企业的贿赂就滥用自己的权力为这些企业进行经济犯罪活动提供保护。
经济犯罪原因及对策
经济犯罪原因及对策经济犯罪是侵害社会经济制度、妨害经济活动和经济管理秩序、危害国民经济的犯罪。
近年来,经济犯罪日益猖獗,严重危害着*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了*稳定和社会安定。
针对当前经济犯罪所呈现的特点,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使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一、经济犯罪的新趋势经济犯罪是指以获取巨大经济利润为目的,以进行非法经济管理和非法经营活动为手段,危害国家正常经济秩序的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当前,经济犯罪呈现出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趋势。
犯罪领域从经济部门蔓延到执法等部门。
同时显示出很大的隐蔽性与欺骗性。
经济犯罪涉及领域拓展,犯罪手法不断翻新,同时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犯罪问题,跨国跨境案件上升,携款逃往境外增多,犯罪智能化程度提高,犯罪复合化现象也日益突出。
由于经济犯罪主要是侵害国家正常的社会经济关系,因而也有诸多不同于一般刑事犯罪的特点,正确认识经济犯罪这一犯罪类型的特点将有利于我们提高防范、打击、控制这类犯罪的能力与水平,从而有效地维护我国*经济的良好秩序,推进经济健康发展,确保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犯罪产生的原因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
首先一些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不惜以身试法。
在经济领域大肆犯罪。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建立,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立法上的滞后,造成某些法律上和司法上的漏洞,成为当前发生经济犯罪的法制因素。
许多经济犯罪主体就钻这个空子,大肆进行犯罪活动。
再次,社会结构变化的也是诱发经济犯罪的重要因素。
社会结构的变动引起了社会诸多因素的改变,主要是社会利益分配关系方面的变动,收入差距的拉大也影响到了人们的行为。
三、预防经济犯罪的对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经济犯罪的数量亦大幅度上涨,成为当前我国较为突出的一种犯罪类型。
经济犯罪不但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秩序,而且进一步影响到党风党纪和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论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成因及其有效防范分析
论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成因及其有效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是指以涉众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犯罪行为,这种犯罪行为不仅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利益,而且还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因此,对于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成因及有效防范问题,就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重点探讨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成因及其有效防范的方法。
一、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成因1. 贪欲心理的刺激贪欲是犯罪成因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人因为贪图一时的权利和利益,不惜违法犯罪。
所以,考虑到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规模和涉及面很广,其犯罪人员的贪欲心理必然是其中的重要成因之一。
2. 知识及技术的缺失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成因之一是缺乏知识及技术,造成对于执法机关的打击相对薄弱,往往会引发更多的犯罪行为。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畅通,技术炫目,因此,那些缺乏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人员可能更加容易成为金融犯罪的受害者。
3. 易受外部利益的影响许多涉众型经济犯罪犯罪人员往往因受到外部利益的影响而参与犯罪。
这些外部利益包括收益、奖金和其他经济利益等,这些利益进一步增加了犯罪的成本,导致了一种可持续的犯罪活动。
4. 法律风险低或“灰色地带”存在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另一个关键成因是法律风险低或“灰色地带”存在。
许多犯罪分子往往利用法律的滞后性或不完善的制度漏洞,从而设计一些形似合法的交易,从而达到欺诈和非法牟利的目的。
二、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有效防范方法1. 加强行业监管和自律加强行业监管和自律是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重要举措之一。
制定完善的行业自律规则,强制执行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可有效让行业自我清查,防止涉众型经济犯罪。
2. 展开全方位的风险防控在涉众型经济犯罪过程中,开展全方位的风险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加强对相应信息传递的追踪,确保信息透明,同时,扩大社会监督的范围,及时公布犯罪信息和监督结果,增加社会监督的力量和频度,遏制犯罪发生。
3. 高度重视科技手段的应用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另一个有效防范措施是高度重视科技手段的应用。
论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成因及其有效防范
论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成因及其有效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顾名思义,是一种依托于众多社会成员的经济犯罪形式。
相较于单纯的个体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所涉及的人员更加庞大,涉及的犯罪行为也更加复杂。
成因方面,涉众型经济犯罪是由于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社会文化因素、制度因素以及个体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有效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需要依托于全社会的压力,重视法律制度建设和加强监管措施,同时应注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并加强个体的违法成本管理等多方面的措施。
一、成因分析1.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是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重要成因之一。
在许多地区,个人财富积累的速度及幅度已经超过了社会的期望,金钱的权力越来越膨胀,社会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大幅度的偏差,尤其是追求利益的欲望,超越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激发了违法行为的产生和扩大。
另外,社会的道德观念也在受到冲击,这部分群体的价值观异化和疏离不仅由于经济收入的增加,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因素作用于其中。
文化因素是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形成的,他的内容包括制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多种方面,这些会对个体行为产生复杂而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影响会更加明显。
2. 制度因素制度因素是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另一个重要成因。
制度的不完善和漏洞、监管体制的脆弱、执法民主化大大降低了治理的效率和快速性,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企业家或公司负责人甚至腐败分子不断地在法律的漏洞中钻探,不断地通过一些法律延迟和抵制方式逃避制度的监管和处罚,从而控制或占有资金收益,引发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产生和扩大。
另外,由于制度的不完善,相关部门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进一步调动了犯罪分子的积极性,使得犯罪行为变得更加危险和隐蔽。
3. 个体因素个体因素也是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一大成因。
犯罪分子的心理因素和行为特征是影响其犯罪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往往由于自身的价值观念崩塌,犯罪分子产生了强烈的轻敌消极情绪,就产生了心理上的异常,从而变成犯罪分子。
关于经济犯罪的社会心理原因分析
关于经济犯罪的社会心理原因分析关于经济犯罪的社会心理原因分析作者张艳辉摘要:经济犯罪一词早在1872年的预防与空子犯罪的国际会议上提出,它普遍存在与社会的各个阶层和角落,犯罪行为是在犯罪心理的支配下实施的,每个犯罪心理的生成,必然是主体吸收主体外的各种因素并内化为自身独特的心理而最终形成的。
本文将对经济犯罪的社会心理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经济犯罪、社会因素经济犯罪的指在经济领域以及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中发生的财产性犯罪,其外延等于侵犯财产罪加上破坏经济秩序罪.根据经济犯罪主体及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将经济犯罪分为:职务型经济犯罪、业务型经济犯罪和一般财产型经济犯罪三大类。
职务型经济犯罪是指掌控公共权力的公职人员利用其掌握的公共权力(主要是管理经济事务的权力)非法获利的犯罪。
如贪污罪、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等。
业务型经济犯罪是指法人、非法人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其经济活动中非法获利的犯罪。
如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走私罪、金融诈骗罪、危害税收征管罪、侵犯知识产权罪、扰乱市场秩序等。
一般财产型经济犯罪指传统的一般主体(自然人)非法获取财物的犯罪。
从犯罪心理学角度看,经济犯罪可归属于物欲型动机犯罪,即“利欲型”或“贪利型”,是指由于不良物质欲望引起的犯罪动机所导致的犯罪,具体指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不良物质需要,提高个人消费水平,聚敛财富而引起的犯罪动机所导致的犯罪。
犯罪人的犯罪意识来源于社会环境。
首先犯罪人的意识依赖于犯罪人的肌体,犯罪人的肌体是犯罪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其次犯罪意识的内容来源和形成于社会,是社会长期作用的结果。
犯罪人的犯罪行为由社会中的矛盾、冲突、引诱、管理上的漏洞,便利条件等因素而诱发。
对于每个人来说,有什么样的观念就可能产生什么样的行为。
许多经济犯罪的犯罪人信奉这样的观念,即“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样的犯罪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以下将对其社会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浅析经济犯罪产生的经济原因
四.市场经济中的不正当竞争
不正当竞争
四.市场经济中的不正当竞争
● 竞争是商品生产的内在动力,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 客观要求。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竞争是发簪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但是,市场经济的法则 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有些经营者没有正当的 竞争能力,但为了再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或兼并,为了 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往往采取不正当的手段非法竞争,不 择手段地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相互倾轧,相互欺骗,甚 至采取假冒他人商标,侵犯他人商业秘密,发布虚假广告 等危害公平竞争的违法行为。
二.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不公
分配不公
二.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不公
在计划经济制度下,“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掩盖了平均 主义大锅饭的分配配方式,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收到极大的压 抑。 ● 在社会转型中,我国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反配方 是并存的基本分配方式制度。转型时期收入差距的拉大,有效 地刺激了效率,提高了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但分配不公和贫 富悬殊也随之出现。 ● 公正的分配(包括合理的收入差距)能促进人的竞争意识, 分配不公(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则可能测谎年高位人们选择非 规范行为的动因,以此表示对不合理的不满。如果国家对这种 贫富不均的现象不及时进行正确的指导,教育和宏观调整,就 可能在一部分仅靠工薪生活的人(包括国家公职人员)心理上 产生“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和“相对贫困”的感觉,从而在一 定条件下采取贪污,受贿,以权经商,走私贩毒等非法手段掠 去社会财富,是自己得到应有的“补偿”。
经济犯罪的经济对策
上面五点就是我们组认为的经济犯罪产生的经 济原因,我们认为之所以研究经济犯罪就是为了 制定出预防经济犯罪的对策,这是其根本的目的。 而先弄清楚其产生的原因能更好的帮我们制定相 应的预防对策。 ● 预防经济犯罪的对策有很多方面,如社会对策, 经济对策,文化对策等等,我们本小组所研究的 仅仅是预防经济犯罪的经济对策。经过我们组查 阅资料,翻阅书籍,相互讨论等方式,我们总结 了以下几点的经济预防对策: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犯罪特点及原因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犯罪特点及原因经济犯罪突出是一个国际行问题,无论在我国还是其他国家,经济犯罪都是一类常见多发的犯罪。
经济犯罪因其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动摇社会经济基础,各国刑法历来都将其作为重点打击对象。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过程中,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呈现上升趋势,并且,与经济体制变革相适应,产生了许多新的经济犯罪形式,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争执、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日新月异,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此同时,各种社会冲突、社会矛盾也不同程度的存在。
伴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财富的分配格局,社会阶层的组织结构、社会交往的方式方法、社会观念的形式内容均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
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犯罪的特点: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经济犯罪较之过去,在案发范围、犯罪主体、犯罪手段、犯罪后果、犯罪查处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经济犯罪已经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有些经济犯罪在地域上已经扩展、延伸到了其他国家或地区。
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犯罪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经济犯罪发案居高不下,犯罪金额越来越大。
近十几年,为实现经济体制的转轨目标,中国的经济政策分阶段逐步进行了重大调整,在前计划体制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下曾一度收敛的经济犯罪又猖撅泛滥。
尤为突出地表现为贪污、盗窃、诈骗、行贿、受贿、挪用公款、偷税抗税、走私贩私、制造伪劣商品等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犯罪形式。
在经济犯罪案件增多的同时,犯罪金额也越来越高,大案要案不断出现,犯罪金额在几十万元以上,甚至数百、上千万元的大案时有发生,而且引起世界关注的政府县处级以至更高级的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犯罪案件和腐败资金外逃情况严重。
②经济犯罪种类和手段不断翻新增加,隐蔽性和智能性增强。
现阶段,除走私、贪污、贿赂等原有的经济犯罪案件不断增加外,又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经济犯罪,特别是证券欺诈和操纵市场、盗窃商业秘密、制作虚假广告、侵犯著作版权以及利用信用卡诈骗、伪造倒卖增值税发标、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侵占公司财产、洗钱犯罪等等。
经济犯罪调研报告
经济犯罪调研报告经济犯罪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经济犯罪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经济犯罪指的是在经济活动中,以非法手段获取财产的行为。
这些非法行为严重损害了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经济犯罪的调研,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应对经济犯罪的策略。
二、经济犯罪的种类及影响经济犯罪的种类繁多,包括财务舞弊、内部腐败、洗钱、金融诈骗等等。
这些犯罪行为不仅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财务上的损失,还损害了商业环境、扭曲了市场竞争,甚至威胁到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首先,经济犯罪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损失。
财务舞弊作为一种常见的经济犯罪行为,通过虚构账目、偷税漏税等手段,造成企业财务数据的不真实,导致财产的流失。
内部腐败则是指企业内部职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收受回扣等,使得企业遭受经济损失。
其次,经济犯罪扭曲了市场竞争,破坏了商业环境。
对于金融诈骗等类别的经济犯罪,其目的往往是通过欺骗投资者获取不当利益。
这些行为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最后,经济犯罪威胁到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洗钱是一种严重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经济犯罪活动。
洗钱行为旨在通过在合法经济活动中掩饰非法资金的来源,使其合法化。
这可能妨碍国家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对国家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经济犯罪的原因分析经济犯罪的发生有诸多原因,主要包括制度性因素、经济因素和人为因素。
首先,制度性因素是经济犯罪发生的重要原因。
一些法律法规的滞后和不完善,使得犯罪分子可以抓住法律的漏洞,从而逃脱法律的制裁。
此外,监管不力和执法不严也为经济犯罪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其次,经济因素也是导致经济犯罪的重要原因。
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会使人们更容易选择非法手段获取财富。
经济增长的不均衡和贫富差距的扩大也为经济犯罪提供了土壤。
最后,人为因素是导致经济犯罪的重要原因。
一些个人的道德观念淡薄,贪婪、投机心理严重,导致他们选择非法手段获取财富。
国有企业犯罪案件产生原因及预防对策
国有企业犯罪案件产生原因及预防对策国有企业犯罪案件产生原因及预防对策引言: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然而,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频频出现犯罪案件,这对国家经济、社会稳定以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深入分析国有企业犯罪案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犯罪案件产生的原因:1.体制问题:(1)管理体制的僵化:国有企业通常具有庞大的层级管理体制,决策缓慢,信息反馈不及时,使得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得以发生。
(2)监管部门的不作为:一些犯罪行为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监管部门监督不力,审核不严,监管不到位。
2.利益驱动:(1)大额利益的诱惑:国有企业经营资源较多,一些企业领导或者高级管理人员往往掌握了重要资源分配的权力,面临大额利润的诱惑。
(2)职务便利的滥用:一些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通过滥用职权或者内外勾结,谋取私利。
3.人员素质问题:(1)道德观念的缺失:一些国有企业员工,尤其是具有一定权力的高级管理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往往只追求个人利益,漠视社会公共利益。
(2)岗位培训的不足:一些企业在员工重要岗位培训上存在不足,导致员工对风险认知不足,防控风险意识淡漠。
二、预防对策:1.加强监管力度:(1)建立健全监管体制:加强监管部门的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水平,确保国有企业各个层面的合规性。
(2)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国有企业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
2.加强内部控制:(1)加强内部审计: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力度,及时发现、纠正和预防经济犯罪行为。
(2)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重要决策、财务状况以及关键流程的监督。
3.加强人员教育和培训:(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国有企业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
(2)提高岗位培训质量:加强国有企业员工重要岗位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防控能力和意识。
犯罪原因分析范文
犯罪原因分析范文近年来,社会犯罪案件频繁发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对于这些犯罪行为,要进行深入分析并找出其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遏制。
首先,犯罪原因可归结为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层面。
在经济层面上,贫困和失业是主要的犯罪原因之一、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成本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竞争的加剧,一些人失去谋生的手段和机会,进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例如,贫困和失业导致了许多盗窃、抢劫等财产犯罪的发生。
社会层面上,社会不公平、价值观扭曲、道德沦丧等问题也是犯罪的诱因。
社会的不公平和贫富差距拉大,会导致一些人对现实产生不满和憎恶,从而选择犯罪来报复和获得利益。
此外,一些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扭曲,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无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这也是犯罪的原因之一、心理层面上,人的自控能力不足、个人动机和心理素质问题等也会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些人缺乏自我约束和自律能力,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和诱导,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此外,个人动机和心理素质问题也是犯罪原因之一,例如内心的敏感、冲动、报复心理等都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其次,针对犯罪原因,我们应采取多种措施来预防和遏制犯罪行为。
在经济层面上,应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从而减少了贫困和失业带来的犯罪因素。
在社会层面上,应加强法治建设,加强对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宣传,增强人们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从而确立正确的法律、道德观念,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在心理层面上,应加强对个体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培养和提高人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控能力,增强抵御犯罪的能力。
另外,刑法和司法制度的也是预防和遏制犯罪行为的重要环节。
在刑法方面,应强化对严重犯罪行为的惩处,提高犯罪的成本,从而起到震慑效果;同时,对于少数轻微犯罪或初犯的个案,也要注重恢复和矫治的功能,通过社区矫治、再教育等方式,帮助他们改过自新。
在司法制度方面,应加强司法公正和透明度,确保每个犯罪案件都能公正审理,避免误判和冤假错案的发生。
军队常见经济犯罪的产生原因及预防对策
军队常见经济犯罪的产生原因及预防对策作者:邢卫华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05期摘要军队中的经济犯罪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利已主义是经济犯罪产生的人性基础。
军队权力运行的特点更容易发生经济犯罪,关系网很容易异化成权钱交易的网络,成为经济犯罪的基础。
在预防经济犯罪中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障、监督是关键。
本文认为应在军队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以实现经济犯罪有效预防,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对军队的危害。
关键字经济犯罪腐败利已主义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2-077-02所谓经济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侵占、接受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腐败行为。
经济犯罪具有以下四个显著特征:(一)经济犯罪目的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二)经济犯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三)经济犯罪分子获取非法的物质利益是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四)从总体上看,经济犯罪是一种腐败行为。
军队的经济犯罪是指军队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侵占、接受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腐败行为。
经济犯罪主要涉及我国刑法中规定的贪污罪、挪用公款罪、行贿罪、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私分国有财产罪等。
从性质上来看,经济犯罪与贪利型职务犯罪、腐败有共性,都是权力的变质和滥用。
虽然军队和地方相比较,军人与其它的职业相比较有其特殊性,但军队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军人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不可能与社会相脱离,军队和军人必然会受到社会的影响。
军队中的经济犯罪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近年,军队内查处了一些典型的经济犯罪案件充分暴露出军队中经济犯罪的严重性。
例如原海军副司令员王守业在一九九七年至二00一年五年中,在总后勤部任副部长兼基建营房部部长期间,滥权贪污、挪用公款高达一亿六千万元。
军队中经济犯罪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国家的资源,使本来就有限的军费不能真正用于军队建设,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且,败坏了军队的风气,影响了军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成因及防控
摘要:涉众型经济犯罪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迅速,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需要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成因进行多方面分析,采取针对防控。
涉众型经济犯罪顾名思义就是经济犯罪涉及了许多不特定的受害群众,这种犯罪方式一般具有范围广和欺骗性强的特点,有着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特别是互联网在我国有着相当大的普及率,这也给涉众型经济犯罪提供了生长的土壤,我们需要研究和探索出精细化、立体化的经济犯罪治理模式,实现犯罪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本文就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成因以及防控进行分析。
关键词:涉众型经济犯罪;成因;防控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加之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各类经济犯罪现象频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涉众型经济犯罪是其中比较常见的犯罪类型。
通常情况下,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销售未上市公司股票以及经济传销等犯罪活动。
涉众型经济犯罪涉及的被害者人数较多,并且危害性也很大,当前需要采取科学和适宜的方法策略来加强涉众型经济犯罪防控,维护社会稳定。
针对我国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活动形式以及成因,具体的犯罪治理应当向精细治理转变,对犯罪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
一、涉众型经济犯罪概述(一)涉众型经济犯罪含义这里所提及到的涉众型经济犯罪并非严格的法律用语,是公安部在召开新闻发布会时提出的,是一个犯罪概念。
对涉众型经济犯罪而言,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给出的定义是:涉众型经济犯罪具有比较广的受害者范围,而且犯罪活动类型比较多,受害者群体缺乏特定性,集资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行为都可以被定性为涉众型经济犯罪,危害社会的程度也主要从涉及人数来判定。
涉众型经济犯罪多出现在经济运行领域,诱惑社会群众非法牟取巨额财物,并将虚假高回报信息向受害者进行传输,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另外在证券犯罪和合同诈骗犯罪等其他的经济犯罪当中也可能掺杂涉众型经济犯罪,进而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浅析经济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经济与法浅析经济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李代江[1]龙绪伟[2]([1]湖南怀化学院政法系湖南怀化418008;[2]湖南省麻阳县信用联社湖南麻阳419000)摘要经济犯罪是侵害社会经济制度、妨害经济活动和经济管理秩序、危害国民经济的犯罪。
近年来,经济犯罪日益猖獗,严重危害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针对当前经济犯罪所呈现的特点,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经济犯罪现状防范对策中图分类号:D9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6)10-035-02一、当前经济犯罪的特点纵观当前的经济犯罪,主要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社会危害性严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犯罪给社会所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
一方面,经济犯罪严重破坏了我国经济秩序、金融秩序和国家经济的安全,给国家、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偷税骗税、走私、合同诈骗、金融诈骗、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等经济犯罪,每年给国家和企业的损失至少在千亿元以上。
经济犯罪的日趋严重,给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安全运行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另一方面,经济犯罪的泛滥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经济犯罪的严重泛滥,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导致大量的企业倒闭、破产、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经济犯罪还引发了绑架、勒索、抢劫、杀人等其他刑事犯罪,其不断地向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的渗透,还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加剧了贿赂、渎职等腐败现象,最终将直接危及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政权的安全。
(二)作案手段智能化、隐蔽性强在犯罪学理论上,经济犯罪素有隐形犯罪之称,经济犯罪主体多系金融、财税、计算机、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材,又多具有长期从事经贸活动的经验,他们不仅善于钻金融、财税制度的一些漏洞,而且善于寻找较为合适的作案机会,作案前深思熟虑,精心策划,作案时手段狡猾,花样翻新,往往以合法的经济活动作掩护。
经济犯罪的案例分析
经济犯罪的案例分析经济犯罪是指为了谋取私利而进行的非法经济活动,通常会造成大量财产损失和社会不稳定。
本文将从案例分析角度探讨经济犯罪的形式、原因以及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案例一:电信诈骗电信诈骗是近年来盗窃个人财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原理是通过虚构各种理由欺骗被害人提供个人银行账户和密码信息,并以此盗取其资金。
例如,肖某通过冒充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以处理异常账户为借口,以向李某提醒他支付虚构手续费为借口,得到了李某的银行账户和密码。
肖某利用这些信息,从李某的账户中转移了大量资金。
这种案例中,电信诈骗分子利用社交工程的手段欺骗了被害人,从而获得了其私人信息。
这种行为不仅涉及了违法行为,还涉及到道德层面的问题。
诈骗案件对被害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使其蒙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心理压力。
案例二:贪污贪污是指利用职务上的权力和职务之便,以非法手段获取私利的行为。
例如,王某作为一名政府雇员,利用自己的职权,将公共资金转移至自己的个人账户。
在审计过程中,这一行为得到了揭露。
贪污案件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首先,贪污行为导致了公共资金的流失,使得社会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其次,贪污行为会破坏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使社会的治理环境变得不稳定。
贪污行为还会削弱良好的商业环境,打击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发展。
案例三:内幕交易内幕交易是指利用未公开的重要信息进行交易,以获取非公平的利润。
例如,罗某在他所在的公司即将发布重大消息之前,利用自己掌握的内部信息进行股票交易。
由于这些信息是未公开的,罗某获得了非法的利润。
内幕交易对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构成了威胁。
他不仅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也阻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
内幕交易也会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让公众对证券市场失去信心。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经济犯罪的多种形式和其对社会和个人的不良影响。
然而,为什么会有人参与经济犯罪呢?经济犯罪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社会、经济和个人层面的因素。
在社会层面,不公平的分配制度和腐败问题可能诱发一些人采取非法手段谋取个人利益。
经济犯罪调研报告
经济犯罪调研报告经济犯罪调研报告一、引言经济犯罪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或组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财产利益,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犯罪呈现出新的形势和特点,对社会和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报告旨在调研经济犯罪的现状、原因和对策。
二、经济犯罪的现状1.范围扩大:经济犯罪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包括金融业、房地产、税收、企业经营等方面。
2.手段多样: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犯罪手段日趋复杂多样,如网络诈骗、虚假广告、贪污受贿等。
3.危害严重:经济犯罪给经济发展和市场秩序带来了巨大损失,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破坏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经济犯罪的原因1.缺乏监管:一些领域监管力度不足,导致监管漏洞被利用,经济犯罪得以进行。
2.道德败坏:个别人员道德观念淡薄,只顾追求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地进行经济犯罪。
3.贫富分化:社会贫富差距加大,一些人为了逃离贫困生活,采取非法手段获取财富。
四、应对经济犯罪的对策1.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完善监管机构,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监管,形成有效的打击经济犯罪的合力。
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平,增强他们对经济犯罪的警惕性,提高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的能力。
3.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打击跨国经济犯罪,共同维护国际社会的经济安全和秩序。
4.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经济犯罪害处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共同形成打击经济犯罪的社会氛围。
五、结论经济犯罪现状严峻,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加强监管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国际合作和加大宣传力度是应对经济犯罪的重要方法。
只有形成全社会共同打击经济犯罪的合力,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浅析经济犯罪案件高发的原因
浅析预防经济犯罪高发的原因摘要近几年来,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经济犯罪案件不断增多,损失越来越大,公安机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斗争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转轨,人的思想意识形态的转变,一些固此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恶性膨胀,为谋取非法的经济利益,违背诚实守信,公正原则,违反相应的法律,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对国家,社会、个人的危害极大,经济犯罪蔓延趋势不断,犯罪种类增多,涉及面广,作案跨区域,流动涉及的行业多、部门多,造成损失大,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为了对经济犯罪有效的遏制,保卫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公安机关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从根本上遏止和减少了经济犯罪案件的发生。
一、经济犯罪概念及特征现代意义上的经济犯罪,一般指自然人或法人为了牟取非法利益,在商品生产、分配、流通及其管理过程中,违反经济管理法规,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应受国家刑法惩罚的行为。
这种犯罪具有以下特征:1、贪利性。
大多数经济犯罪都具有非法牟取经济利益的目的,犯罪人为了一已之利,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侵吞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财产,损害合法经营者的利益,同时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
2、法定性:经济犯罪是法定犯罪,即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是由法律规定的,这一点有别于一般的自然犯罪,如杀人、强奸、抢劫、盗窍等传统犯罪,具有明显的反社会性,人们凭借社会常识和伦理道德规范就可轻易地加以判定,法律之所以将其宣布为犯罪,是因为古往今来人们都认为其是犯罪。
3、双重违法性。
经济犯罪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犯罪,它即违反国家有关经济管理的法律,又触犯刑律;即侵害国家,集体和公民的经济利益,又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而传统犯罪之触犯刑律。
4、复杂性。
经济犯罪由于发生在市场经济运行领域,因而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犯罪,其犯罪结构十分复杂,市场经济运行领域是一个极其宠大的动态领域,其中围绕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形成的纷繁复杂的经济关系相互交织在一起,几乎囊括了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和部门,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证券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及科技市场等各种专业市场的建立,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变的更加多样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经济犯罪产生原因的认识
我认为经济犯罪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制度。
目前我国的法律制度并不是十分的完善,部分不法分子利用法律中的缺陷来谋取个人利益;由我国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等制度造成不良竞争,进而引发不良的经济犯罪现象。
当前分配制度造成的不均并没有别的制度来解决或弥补这种不公,使人们对社会财富分配不认同,容易使人以极端手段来摄取财富,造成经济犯罪。
2、个人认识的差异。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懂法,不同的人受教育程度不一样,对法律的认识程度也不一样,对经济犯罪所造成的后果的看法不同。
经济犯罪分子更多地是注重个人利益而往往会无视社会和集体利益,更不会在乎社会规则的破坏。
在这些人眼中,个人利益时至高无上的,所以认识不足的人往往会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铤而走险地进行经济犯罪,不惜以身试法。
3、收入不均。
社会上的人大概可以分成两种:钱多的人和钱少的人。
一般情况下,钱多的人由于习惯并沉迷于享乐,追求更多的财富、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好的物质享受,会产生追求更大更好的享受。
而钱少的人则由于自身的经济因素和社会地位不高等会对富人产生一定的仇视,这种人虽然对生活的更好的人厌恶,却反而想取而代之;这是对社会地位不等、物质享受不同一种变态心理,却也是常常容易产生的,于是他们就会不顾法律的限制,用过激的手段去追求认为也应该属于他们的财富。
4、教育因素。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缺乏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除了专门的法律院校,其它学校一般只开设法律科目的选修课,选课学生数量不多,并且传授的内容只是粗略地涉及相关法律。
甚至部分人并没有选择上大学,更造成学生对法律缺乏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也存在很大问题。
很多家长不懂经济,更不懂经济犯罪的类型及相关的后果,也就不能教育孩子如何避免经济犯罪。
以上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原因,此外还有其他因素会造成经济犯罪,如历史因素等。
解决经济犯罪问题,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要打击、教育、防范相结合,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