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
《身边的植物》导学案
《身边的植物》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身边常见的植物种类和特点;
2. 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
3. 掌握植物的养护方法和保护意义;
4. 提高对植物的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
导入活动:观察周围的植物
学生将分成小组,分别到校园或家庭附近的公园、街道等地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下观察到的植物种类、特点、生长状态等内容。
导学活动一:认识身边的常见植物
老师通过图片、实物或幻灯片展示身边的常见植物,让学生认识并了解植物的外观特点、生长习性和用途。
导学活动二: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
通过视频、图片或实际植物观察,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植株成熟等阶段,并讨论植物的生命周期。
导学活动三:植物的养护方法和保护意义
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的养护方法,如浇水、施肥、修剪等,同时讨论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保护意义。
导学活动四:提倡对植物的保护和环保意识
通过讨论植物保护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爱护植物、保护植物的良好习惯,提高对环保意识的认识。
展示活动:学生自主分享
学生可以自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植物信息、养护经验或对植物保护的看法,展示导学成果并促进互相学习。
课堂总结:重申学习重点
老师在课堂结束前对植物的重要性、生长过程、养护方法和环保意识进行总结,强调对植物的保护意义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拓展练习: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回家继续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下更多植物的信息,并写一份有关植物的观察报告,以加深对植物的了解和培养独立观察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第二单元《身边的植物》4节教学设计
第一课“花草树木”教学设计
(编写:蔡丽招)第二课“奇妙的树叶”教学设计
板书:
.老师这里都有几种不同的叶子,
、
(谭金爱)第三课“漂亮的花”教学设计
潘绮雯
一、教材分析
《漂亮的花》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身边的植物》的第4课,本课是在学生整体观察花草树木后,以及在观察叶子的基础上,从另一个侧面“花”去进一步观察认识身边的植物。
主要通过观察各种漂亮的花去感受花香、花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美、欣赏自然美、运用自然美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知道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有些还有香味。
㈡能力目标:能用眼看、鼻闻、手摸、比较等方法研究花。
能如实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㈢情感目标:在观察花的活动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从而对植物产生更浓厚的研究兴趣;培养热爱自然美、欣赏自然美、运用自然美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眼看、鼻闻、手摸、比较等方法研究花。
难点:能如实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
㈠学生准备:1.采集各种各样的花。
如:家里种植的花或自己买的花。
教育学生爱护公共场所的植物,不要采集公园、社区里的花。
2.彩色蜡笔。
㈡教师准备:几种常见的花、课件:花的影像资料、几种花卉标志图案。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四课“水果和蔬菜”教学设计
(编写:谭金爱)。
《身边的植物导学案》
《身边的植物》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身边常见的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用途。
2. 掌握植物的基本分类和特征。
3. 培养对植物的观察和珍爱认识。
二、导学内容1. 身边常见的植物有哪些?2. 植物的基本分类和特征是什么?3. 植物的发展环境和发展过程是怎样的?4. 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植物,让学生发表对植物的看法和感受。
2. 进修:介绍身边常见的植物,如树木、花草、蔬菜等,让学生认识它们的名称、特点和用途。
3. 分类:讲解植物的基本分类和特征,如细胞结构、叶片形态、发展习性等,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4. 观察: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家附近的公园进行植物观察活动,让他们亲自感受植物的发展环境和发展过程。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如提供氧气、美化环境、食物来源等。
6. 拓展:鼓励学生自主进修更多关于植物的知识,如植物的繁殖方式、药用价值、生态珍爱等方面的内容。
四、导学评判1.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身边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点。
2. 学生能够正确分类植物并了解其基本特征。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植物了解其发展环境和发展过程。
4. 学生能够理解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到家附近的公园或植物园进行植物观察活动,并记录所见所闻。
2. 搜索相关资料,了解一种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药用价值。
3. 定制一份植物珍爱计划,提出自己的珍爱植物的建议和措施。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不仅能够认识身边常见的植物,还能够了解植物的基本分类和特征,培养了对植物的观察和珍爱认识。
希望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能够更加关注和热爱大自然,珍爱环境,珍惜植物资源。
《身边的植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身边的植物》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身边的植物》是小学自然科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通过进修植物的发展特点、分类、功能等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植物资源,培养学生珍爱环境、热爱大自然的认识。
在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他们对身边的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设计一节生动有趣的《身边的植物》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提高他们的进修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植物的种类、特点、功能等基础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比较植物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植物资源的情感,激发他们珍爱环境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设计1. 植物的分类:介绍植物的分类方法,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分类原则,并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展示各类植物的特点。
2. 植物的发展环境: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发展环境需求,引导他们观察身边植物的发展情况,比较不同植物的适应能力。
3. 植物的功能:介绍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验等形式展示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四、教学方法设计1. 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展示不同植物的特点和功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家庭附近进行植物观察和采集,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发展环境。
3. 实验操作:设计简单的植物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加深对植物发展过程的理解。
五、教学评判设计1. 教室表现评判:评判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观察记录等方面。
2. 作业评判:设计植物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等作业,评判学生对植物知识的掌握情况。
3. 综合评判:综合思量学生的教室表现、作业成绩等因素,进行全面评判。
六、教学资源准备1. 图片、实物:准备各类植物的图片、实物,用于展示和讲解。
2. 实验器械:准备植物实验所需的器械和材料,如显微镜、玻璃器皿等。
3. 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身边的植物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身边的植物》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身边常见的植物种类及其特点;2. 掌握植物的基本分类方法;3. 能够描述植物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特点;4. 培养对植物的珍爱认识和环保认识。
二、导学重点和难点:1. 植物的基本分类方法;2. 植物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特点;3. 植物的珍爱认识和环保认识。
三、导学内容:1. 植物的基本分类方法:植物是指发展在陆地上的多细胞有机生物。
按照种子的不同形态和结构,植物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裸子植物包括松树、铁杉等,其种子裸露在外;被子植物包括大多数植物,其种子被包裹在果实内。
2. 身边常见的植物种类及其特点:a. 向日葵:向日葵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其特点是茎粗壮,叶子大而圆形,花朵黄色且向着太阳发展。
b. 玫瑰:玫瑰是一种受人喜爱的花卉,其特点是花朵多为红色、粉色或白色,花瓣浩繁,芳香扑鼻。
c. 绿萝:绿萝是一种常见的室内观叶植物,其特点是叶片细长,绿色且有光泽,适合放置在半阴处。
d. 吊兰:吊兰是一种适合室内养护的植物,其特点是叶片细长且垂挂发展,叶色淡绿。
3. 植物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特点: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特点,有些植物适合阳光充足的环境,有些植物适合半阴处发展。
一些植物发展迅速,有些植物发展缓缓。
了解植物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照料植物。
四、导学方法:1. 观察植物的外貌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描述来认识植物;2. 实地考察植物的发展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发展特点;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植物的养护和珍爱,培养他们的环保认识。
五、导学过程:1. 观察向日葵、玫瑰、绿萝和吊兰的外貌特征,比较它们的叶片形状、花朵颜色等;2. 实地考察不同植物的发展环境,观察植物在阳光充足和半阴处的发展情况;3. 讨论植物的珍爱认识和环保认识,鼓励学生通过行动珍爱身边的植物。
六、导学总结:通过这堂导学课,我们了解了不同植物的基本分类方法、外貌特征、发展环境和发展特点,培养了对植物的珍爱认识和环保认识。
身边的植物教学指导设计
身边的植物教学指导设计一、设计目标: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通过身边植物的教学,引发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植物分类和特征:介绍不同种类的植物,如树木、草本、藤本等,并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如叶子的形状、颜色、茎的结构等。
2.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需要的条件。
3.植物的生态功能:介绍不同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供氧、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提供食物等。
4.常见的花草植物:选择几种常见的花草植物,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观特征,如花型、花色等,并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和用途。
5.植物的繁殖方式:介绍植物的不同繁殖方式,如种子繁殖、块茎繁殖、分根繁殖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其中的一种繁殖方式。
三、教学准备:1.准备图片或实际植物标本,用以示范和说明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2.准备种子、花盆和土壤等材料,以便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3.准备种类丰富的花草植物,并标注名称和特征。
4.准备相应的工具,如放大镜、手镜等,以便学生观察植物的细节。
5.准备录音或视频资料,以便让学生听和观察一些无法实地体验的植物。
四、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图片或实际植物标本,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植物的种类有很多,它们长得有什么不同。
2.探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同植物的外观特征,如叶子的形状、颜色、茎的结构等,并将他们归类,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
3.实践:给每个学生一个花盆、土壤和一颗种子,让他们亲手种植并观察种子的发芽和生长过程。
在观察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拓展:通过观察植物的不同生态功能和繁殖方式,让学生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重要作用,并可以组织野外考察活动,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体验植物世界。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答一道植物知识问题和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报告。
6.巩固:布置植物观察日记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记录每天观察到的植物现象,并在下节课分享。
身边的植物-冀人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身边的植物-冀人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材背景本教案基于冀教版2017一年级科学上册的《身边的植物》这一单元,该单元主要内容是通过了解身边的常见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存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的常见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2.理解植物的基本生命规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3.掌握植物的观察方法,能够记录植物观察结果;4.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关注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身边的常见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2.难点:理解植物的基本生命规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常见的植物有哪些,以及它们长成什么样子;2.学生自学:“植物的基本特征”这一部分知识点。
二、观察身边的植物(10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到校园内的花坛或者绿化带进行实地观察,并发放一些显微镜和放大镜,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细节,记录这些信息;2.老师引导学生们在观察中认识植物的特征和区分不同品种。
三、学习植物的基本生命规律(15分钟)1.老师讲解植物的基本生命规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2.老师通过自然显示法和图片展现法等方式,详细讲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相关作用。
四、复习植物的观察方法(10分钟)1.学生将自己在观察中记录下来的信息进行汇总,以图文形式展示;2.通过学生们的不同展示方式呈现,老师可以指导他们规范化自己的展示方式。
五、总结(10分钟)1.师生互动:通过刚才学习和观察,老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总结常见的植物,以及它们的生命规律;2.学生小结:学生回到自己的小组,小组内以能够自学方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本节课通过实地观察身边的植物,让学生们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通过学习植物的基本生命规律,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同时,通过学生们自主观察和记录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思考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自己独立发现规律,为以后的科学探究做好准备。
《身边的植物》教案
《身边的植物》教案教案:《身边的植物》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的常见植物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生长环境。
2.通过观察和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爱护意识。
3.发展学生的观察、记录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老师出示一些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进行讨论,引出话题:“我们身边的环境中有哪些植物?你们都知道它们的名称吗?”2.学生回答后,老师提问:“你们有没有看到过一些特别美丽或者特别有趣的植物?你们对它们了解多少呢?”3.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第二步:认识身边的植物(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植物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生长环境。
2.学生观察图片,进行讨论,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一种植物的名称、特征和喜欢的原因。
3.学生可以用口头、书面形式进行描述,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后展示。
第三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3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身边的植物,进行观察和记录。
2.学生观察植物的种子、根茎、茎、叶和花等部分的形态特征,并记录下来。
3.学生每周观察一次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植物的高度、叶片的数量、花朵的开放情况等。
4.学生可以通过绘图、拍照、写日记等形式,将观察记录整理好。
第四步:分组展示(20分钟)1.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学生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观察记录的植物生长过程。
2.学生可以使用图片、绘制的图表或者口头描述的方式进行展示。
3.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者对展示的内容进行补充,共同学习。
第五步: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归纳学习到的内容,如植物的名称、特征以及它们的喜好环境等。
2.学生自主小结,记录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扩展:1.学生可以带上植物种子到家中,进行种植实验,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2.学生可以制作植物标本,进行植物的分类和比较研究。
3.学生可以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和记录更多不同的植物种类。
小学科学11我们周围的植物(教案)
小学科学11我们周围的植物(教案)我们周围的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是我们周围的生命,它们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如何与它们相互依存。
2.能够识别常见的植物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花朵、树叶、果实等。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或电脑。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老师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例如花朵、树叶以及果实等。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猜测这些物体是否是植物,并询问学生有关植物的相关知识。
步骤二:认识植物(15分钟)1.让学生观察附近的植物,如草地上的小草、树上的叶子等,并请他们描述这些植物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征。
2.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看不同类型的植物,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
例如,大多数植物都有根、茎和叶子。
步骤三:植物的重要性(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讨论以下问题:1.植物对我们的呼吸和氧气的供应有什么作用?2.植物对环境的重要性是什么?3.植物能提供给我们哪些食物和药物?步骤四:分类植物(30分钟)1.介绍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例如按外观、特征和用途分类。
2.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给出一些植物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根据植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鼓励学生深入讨论并解释他们的分类依据。
3.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分类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和讨论。
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思维交流。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20分钟)1.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植物进行深入观察,并填写观察记录表,包括植物的外观、生长环境以及与其他植物或动物的关系等。
2.让学生准备一个小研究报告,介绍他们选择的植物。
报告中可以包括植物的科学名称、特征、生长地点以及它们对我们的重要性等方面。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识别不同植物时的准确性和描述能力。
2.评估学生完成观察记录表和研究报告的深度和全面性。
3.评估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身边的植物》作业设计方案
《身边的植物》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身边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生长环境和用途。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描述植物的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
3.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的保护意识,增强环保意识,关爱大自然。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常见的植物类型及其特点;2. 探究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3. 研究植物的用途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4. 实地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观察结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植物有哪些,植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习任务(30分钟)(1)讲解不同类型的植物及其特点;(2)介绍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3)探究植物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及其重要性;(4)展示一些实地观察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会用眼睛观察、用心感受。
3. 实践活动(6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带领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观察结果;(2)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写下对植物的认识和感受。
4. 总结讨论(1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2)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身边植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在身边选择一种喜欢的植物进行实地观察,用文字和图片记录观察结果;2.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撰写一篇关于该植物的生长环境、特点和用途的文章;3. 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为该植物设计一张海报,展示给同学们。
六、评价方式1. 观察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2. 文章的内容是否详细、描述是否生动;3. 海报的设计和布局是否合理,信息是否清晰。
七、教学资源1. PowerPoint幻灯片;2. 植物图片资料;3. 实地观察工具(放大镜、相机等)八、延伸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来学校做植物知识讲座;2. 带领学生去植物园进行实地考察;3. 设计植物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这次《身边的植物》作业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植物,认识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保护意识,让他们从小就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
《身边的植物作业设计方案》
《身边的植物》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边常见的植物,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2. 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描述和分类植物。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4. 激发学生对植物的探索兴趣,引导他们主动进修。
二、教学内容:1. 身边常见的植物种类及特点。
2. 植物的观察方法和描述技巧。
3. 利用植物制作手工艺品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入植物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身边常见的植物种类及其特点,传授植物的观察方法和描述技巧。
3. 操作实践:让学生分组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下它们的外观特征和发展环境,并进行分类整理。
4. 制作手工艺品:引导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植物特征,利用纸张、颜料等材料制作植物手工艺品,如剪纸、贴画等。
5. 展示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分享观察植物的经验,并互相交流进修。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包括对植物的观察描述能力、手工艺品制作水对等。
2. 收集学生制作的手工艺品,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奖励。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评判和提出改进建议,增进进修效果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1. 图书、图片、实物等展示材料。
2. 纸张、颜料、剪刀、胶水等制作手工艺品的材料。
3. 教室活动设计表、学生观察记录表等教学辅助资料。
六、教学反思:1. 通过这堂课的设计,我发现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和兴趣得到了提升,他们在观察和描述植物方面也有了进步。
2.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通过实践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我会不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知识,培养更多综合能力。
四年级美术下册《我们身边的植物》教案、教学设计
5.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美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2.学生分享自己对植物的观察和认识,教师适时总结,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我们身边的植物》,一起来探索植物的奥秘,用我们的画笔描绘它们的美丽。”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台、校园里的植物,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的不同。
2.教师结合课本内容,讲解植物的分类、生长习性等知识,让学生对植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c)实践环节:指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状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d)展示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e)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身边的植物,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5.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在兴趣、源自长、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使他们在美术学习中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绘画技能,培养合作精神,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在美术课堂上都能收获成长和快乐。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植物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绘画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身边的植物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
《身边的植物》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身边常见植物的特点和发展习性;
2. 掌握常见植物的分类及其发展环境需求;
3. 培养对植物的观察和珍爱认识。
二、导学内容:
1. 植物的分类及特点;
2. 常见植物的发展环境需求;
3. 植物的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
三、导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老师向学生展示几种常见的植物,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植物有哪些,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二步:进修植物的分类及特点
1. 老师介绍植物的分类方法,包括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等;
2. 学生观察老师提供的植物标本,了解不同种类植物的特点和区别;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类植物的共同特点和发展习性。
第三步:了解常见植物的发展环境需求
1. 老师讲解几种常见植物的发展环境需求,如阳光、水分、土壤等;
2. 学生自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常见植物的发展环境需求,并做简单记录;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了解的植物发展环境需求,共同总结。
第四步:探究植物的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
1. 学生观察所种植的植物,记录其发展过程并分析发展状态;
2. 学生探讨植物发展的影响因素,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3. 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植物发展的影响,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四、导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身边常见植物的分类及特点,掌握了常见植物的发展环境需求,培养了对植物的观察和珍爱认识。
希望同砚们在平时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植物,珍爱环境,共同呵护我们的地球故里。
初中生命科学《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
第1节植物(第6课时)身边的植物一、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植物的类群和被子植物的叶,花,果的形态的基础上,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认识形态多样的植物。
通过仔细观察,辨认不同植物的特征,初步形成植物分类学的概念,为学习第4节《生物的分类》作好铺垫。
初二学生的生活经验少,对于身边的植物不曾留意,更不知道它们的名字。
但是他们对于能认识这些植物很有兴趣。
如果采用灌输式的知识传授,学生记忆并不深刻,所以我采用了学生观察和描述为主,教师介绍讲授为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植物各器官特征,通过自己的记忆方式识记。
教师的介绍尽量简洁,让学生有更多的自己观察和思索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1.通过大量植物图片,实物的介绍,认识到植物界的多姿多彩,初步建立分类学的概念。
2.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每人能认识3—4种上海地区常见的植物。
培养仔细,严谨的科学素养。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大量图片资料介绍并认识上海地区的常见植物。
难点:通过观察辨认一些植物的枝,叶,花的形态特征,认识这些植物。
四、教学准备学生:学生分成每2人一组。
课前一周准备介绍一种花卉(图片或者植株)的名称,养护方法,观赏特点。
教师:准备十种植物:雪松的枝;广玉兰的幼枝,叶;垂柳的小枝,花,叶;梅花的枝叶,花;桃花的叶,花;黄杨的枝叶;桂花的小枝叶;夹竹桃的叶形;樟树的枝叶;红叶李的枝叶,花。
十种常见植物的图片,PPT介绍资料。
活动记录纸小组成员:1、观察的植物名称:植物整体形态:(乔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花的形态:叶的形态:茎的形态:果的形态:2、观察的植物名称:植物整体形态:(乔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花的形态:叶的形态:茎的形态:果的形态:3、介绍的植物名称:4、养护方法:5、观察其特点:。
身边的植物教案初中
身边的植物教案初中课程目标:1. 了解常见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常见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2. 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2. 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植物标本或图片。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种身边的植物进行观察和研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注意身边的植物。
2. 提问:你们知道身边有哪些植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植物的分类和特点(15分钟)1. 展示植物标本或图片,介绍常见植物的分类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植物知识。
三、小组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种身边的植物进行观察和研究。
2.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等。
四、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环境的关系(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2. 学生分享小组观察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如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植物调查,了解校园内植物的种类和分布。
2. 邀请植物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植物的特点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让学生了解常见植物的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身边的植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
《身边的植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边常见的植物,培养对自然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植物的特征和生长习性,培养细致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植物,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常见植物介绍:树木、草本植物、花卉等。
2. 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征。
3. 如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植物的外貌、特征和生长环境。
三、教学方法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或公园进行植物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和观察植物。
2. 图片展示:通过PPT或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外貌和特征。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观察到的植物特征,交流和分享观察结果。
4. 书写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植物,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将准备好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并提前选择好观察植物的地点。
2.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3.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指定地点进行植物观察活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记录。
4. 图片展示:在课堂上展示不同植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更多种类的植物。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植物特征和生长环境。
6. 书写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植物,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五、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评价学生的观察记录,看是否准确和细致。
2. 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看是否能积极参与和分享观察结果。
3. 书写能力: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看是否能用简单、清晰的语言描述植物。
六、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到更多地方进行植物观察,拓展学生的植物视野。
2. 让学生自己种植一些小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
3. 鼓励学生参加植物绘画比赛,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审美能力。
七、总结反思1.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感受和建议。
《身边的植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
《身边的植物》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植物。
通过对身边植物的进修,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实地观察,让他们深入了解身边植物的特点及发展环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描述身边常见植物的特点和发展环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实地调查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作业内容:(1)选择一种身边常见的植物,如树木、花草等,进行详细描述。
(2)记录该植物的发展环境、特点、用途等信息。
(3)通过实地观察,拍摄该植物的照片,并制作一份简单的展示材料。
2. 作业步骤:(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并在家长或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
(2)学生实地观察所选择的植物,记录下其外观特征、发展环境等信息。
(3)学生整理观察资料,撰写植物描述报告,并配上所拍摄的照片。
(4)学生制作展示材料,可以是海报、PPT等形式,展示给同砚和老师。
四、评判方式1. 老师评判:根据学生的报告内容、展示材料和观察记录,评定其完成度和表现。
2. 同砚评判:同砚们可以互相交流观察到的不同植物信息,互相进修和提出建议。
3. 自评互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表现和他人的评判,进行自我评判和互相评判,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
五、延伸活动1. 植物标本制作:学生可以将自己观察到的植物制作成标本,保存下来。
2. 植物园参观:组织学生去植物园参观,进一步了解各种植物的特点和发展环境。
3. 种植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种植一些植物,培养他们的爱护植物和热爱大自然的认识。
六、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身边的植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地调查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希望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异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
——王晓艳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周围的植物,从而认识周围的常见植物,并能够描述它们的牲,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植物的兴趣。
本节课的还为植物分类提供植物的素材,通过认识不同植物的特征,也为下节课“给身边的植物分类作好准备。
本节课既是对前一单元观察活动的深入,也是对后面的内容所作的铺垫。
2学情分析
这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
对于刚接触科学的学生来说,观察时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用眼睛看。
虽然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观察并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还可以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但毕竟对观察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特别是观察实践活动,如何在实践活动中综
合运用各种感官对同一事物或不同事物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点难的。
而且组织课外观察活动,最忌无目的观察。
所以本课要把重点放在观察方法的指导上。
由于课外观察活动是分散的,因此观察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观察方法的指导,观察的
任务,评价方法,其它注意事项等等。
3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植物,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想了解与植物有关的事情。
科学知识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顔色、气味、外形等内容。
4重点难点
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课题
师提问:你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吗?(370000种),这么多植物你认识多少?
我国明代的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就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
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
真了不起!
那这节课我们从周围开始,也来仔细的观察、研究一下我们身边的植物,好
吗?(板书:身边的植物)
活动2【活动】二、认识周围的植物
(一))师:我们周的围有哪些植物,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它们是什么样的呢?(什么样的即是指植物的特征,如果直接说特征,学生可能不明白什么意思)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老师也带来几种常见的植物,你能对号入座
吗?
(二)、师:看来孩子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那这些植物给你们的感受
是什么?想知道植物的某些特点,应该怎样观察呢?(小组讨论)
交流观察方法:1.用眼睛看一看植物的颜色、形状2.鼻子闻一闻植物的味
道。
3.手摸一摸植物的表面。
4.舌头尝一尝可以吃的植物。
引导归纳观察植物要用到多种感官,如手眼鼻。
(三)师: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同学们带来的这些
植物好吗?观察前老师有小小的要求;’1、小组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用多种
感官观察植物,可以对植物的枝叶花果实的情况,或各部分的颜色,形状,
大小有无毛刺等方面描述),记录员及时记录。
2、不同的植物要采用不同的
观察方法,不要破坏他们,还要防止被植物扎伤。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适
时点拨)
(四)交流汇报:
我们发现仙人掌。
我们发现多肉植物。
我们发现水竹。
小结:观察时我们要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认识植物,不同的植物可以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
描述时可以从植物的枝、叶、花、果实的情况或者植物的颜色、气味、外形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描述。
(五)同学们,通过观察我们研究了许多植物的特点,对于这些植物你还想
知道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如:没有水植物能生长吗?
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绿色的?仙人掌为什么这样多肉多刺?它为什么不长叶子?一棵植物的根究竟有多长?
师:你想怎样解决?(引导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观察实验,或者课后查阅有关资料,或者像果农请教)
活动3【活动】三、给身边的植物分类
师:同学们的真是合格的小科学家,伟大的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曾给植物进行了分类,在科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你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把这些植物分类吗?把你们的方法记录下来。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说明分类依据,记录员及时记录分类方法,
2.小组汇报交流分类方法。
3.汇报,教师记录。
4.引导学生总结::我们可以根据是否植物体的特点分木本和草本,可以根据
植物的价值分分为粮食作物和非粮食作物;还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来分
分为陆生和水生。
师:你一定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请说一说小组内交流一下。
(如根据植物
的大小分,根据植物的形状分,根据花的颜色分,根据能吃和不能吃分,根
据茎的粗细分等)
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分法,合理的分类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
便。
植物的种类繁多,但只要掌握了分类方法,就可以更好的区分认识它们
了!
活动4【活动】四、认识有趣的植物
1.师:孩子们,看来植物界还藏着很多奥秘等着你去发现呢!
师:王老师今天就给孩子们带来两种有趣的植物,想认识他们吗?(师介绍)
你们的科学书的12页,也介绍了几种有趣的植物,想认识他们吗?翻开书
去看一看吧(介绍捕蝇草,霸王花,纺锤树,含羞草)
2师:了解了这些有趣的植物,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那据你了解植物到底
有哪些用途呢?
(生自由说师生总结)看来植物的用途可真多,让我们保护植物,从身边做
起吧!
活动5【活动】五、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身边的植物
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二、给植物分类
三、有趣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