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投影转换不重叠或不匹配问题解决方案

合集下载

ArcGIS投影转换不重叠或不匹配问题解决方案(更新)

ArcGIS投影转换不重叠或不匹配问题解决方案(更新)

ArcGIS投影转换不重叠或不匹配问题解决方案(良心原创)Mr.Chen 2015/9最近有几个同学和朋友问我关于ArcGIS中投影转换后数据不重叠问题,之前我也遇到过。

写个日志和大家分享下。

有什么错误请大家及时指出,别误人子弟了。

---------------------------------------------------------------------------------------------------------------------------------------- 注意,这里讲的主要是将带坐标的txt文件或excel等文件转换成矢量(点、线、面)遇到的投影转换不重叠问题。

如果已经存在了两幅数据(栅格或矢量),它们具有相同的椭球和投影,但是仍然不重叠,也可以按下面方法进行投影转换(前提是其中一个投影在一开始定义时出现错误。

解决:先在ArcCatalog中清除这个错误投影,然后继续按下面方法纠正)。

如果步骤正确还是不匹配,那就应该是配准问题了,这里不做解释。

实践中,我们往往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外业测绘或者用GPS获取的坐标数据导入ArcGIS后,经过投影转换却与已有的具有相同椭球和投影的数据不重叠问题。

这是什么原因?其实很简单,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避免。

一般外业测绘或GPS在获取坐标时都用的是自己的一套坐标体系。

外业测绘一般是大地坐标(米/千米)。

GPS一般是地理坐标(经纬度)。

以GPS获取的坐标数据为例。

其X和Y坐标一般形如116.8, 36.9。

拿到记录该坐标的txt文件或excel文件,我们一看就知道这是地理坐标(经纬度)。

但是往往我们可能要把这些记录地物的坐标与已存在的具有某个椭球和投影的矢量或栅格数据匹配,比如,叠加到行政区上。

假设此时该行政区数据使用的椭球是WGS1984,投影是Beijing1954(一种大地坐标)。

很多人,都会将ArcGIS 数据框的默认投影直接修改成该投影(椭球WGS1984,投影Beijing1954)或者转换时在选择投影类型时直接选择该投影。

arcgis 要素 栅格 坐标系 重叠 解决方法

arcgis 要素 栅格 坐标系 重叠 解决方法

arcgis 要素栅格坐标系重叠解决方法在ArcGIS中,要素和栅格数据之间的坐标系重叠问题是一个常见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包括坐标系转换、数据调整和投影。

首先,要理解坐标系重叠的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坐标系。

坐标系是一套定义地球上点位置的规则和约定,用于表示地理位置和方向。

ArcGIS支持各种不同的坐标系,如地理坐标系和投影坐标系。

1.坐标系转换当要素和栅格数据的坐标系不匹配时,可以尝试进行坐标系转换。

在ArcGIS中,可以使用“项目”工具来转换数据的坐标系。

该工具可以将一个数据集从一个坐标系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并保留其几何形状和拓扑性质,以便在不同坐标系下进行分析和显示。

2.数据调整当要素和栅格数据的坐标系虽然相似但存在微小的差异时,可能会导致数据重叠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进行数据调整。

数据调整是一种通过微调数据来解决坐标系重叠问题的方法。

在ArcGIS中,可以使用“调整要素”工具来调整要素数据的位置。

这个工具可以通过对要素的顶点进行微小的平移或旋转来调整要素的位置,以便与栅格数据的坐标系更好地对齐。

3.投影当要素和栅格数据的坐标系完全不匹配时,可能需要进行投影。

投影是一种将地球表面上的点映射到平面上的过程,用于表示大范围地理数据。

在ArcGIS中,可以使用“定义投影”工具来对要素和栅格数据进行投影,以便使它们的坐标系匹配。

该工具可以根据输入数据的空间参考信息选择合适的投影方法,并将数据转换为指定的投影坐标系。

4.数据集集成如果要素和栅格数据的坐标系无法通过转换或调整来解决冲突,那么可能需要进行数据集集成。

数据集集成是一种将要素和栅格数据放入同一个数据集或数据库中的方法。

通过将所有数据都保存在同一个数据集中,可以确保它们拥有相同的坐标系,并且可以进行正确的空间分析和查询。

总结起来,解决ArcGIS中要素和栅格数据重叠的方法包括坐标系转换、数据调整、投影和数据集集成。

arcgis影像解译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

arcgis影像解译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

影像解译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一、属性赋值有误和赋值不完整。

如下图:处理方法:如果数量较少,可以直接修改。

如果数量较多,可以用“按属性选择”,再统一修改。

二、图斑线采集不合理1、图斑线之间有狭长地带。

如下图:处理方法:将狭长地类的图斑进行合理合并,调整图斑线。

2、图斑线不合理分割图斑,图斑线两边纹理差不多,地类应相同。

如下图:处理方法:应将图斑线做合理调整。

3、图斑线出现尖角。

如下图:处理方法:可以用相关软件进行检查,再调整图斑线,避免出现尖角。

四、图斑综合过大,需进一步细分。

图示部分应为旱地:图示部分应为水田:图示部分应为072:图示部分应为031图示部分应为013图示部分应为旱地图示部分应为011五、分类错误图示部分应为113图示部分应为072图示部分应为旱地和水田图示部分应为旱地图示部分应为031图示部分应为072六、分类时应注意要符合逻辑关系。

下图中,2块旱地四周全部为林地,耕作条件较差,为旱地的可能性较小,应注意此类问题。

七、下图为典型的031和032八、典型地类需进一步核实总之,勾画图斑线时应严格按照影像纹理来区分,尽量避免出现“同谱异物”、“同物异谱”、尖角和狭长地带等情况。

在进行地类综合时,应注意合理性以及图面美观。

地类归类时,遇见复杂图斑,应确保一级类归类正确。

九、属性码赋值错误要分到二级类不是一级大类十、错误类型公路用地包含其中的绿化地,一级行数,路堑路堤等选中部分,归并为道路用地十一、常见错误类型十二、线条要圆滑边界要清晰,此部分抠出来为其他草地043十三、水田旱地不分十四、旱地林地不分旱地水田有林地有林地旱地十五、作业精度没有达到标准小路的路宽不到十米,不单独扣除图斑,没有按照边界规范作图,应该黄线边界。

ArcGIS中的投影和坐标转换

ArcGIS中的投影和坐标转换

ArcGIS中的投影和坐标转换1 ArcGIS中坐标系统的定义一般情况下地理数据库(如Personal GeoDatabase的Feature DataSet 、Shape File等)在创建时都具有空间参考的属性,空间参考定义了该数据集的地理坐标系统或投影坐标系统,没有坐标系统的地理数据在生产应用过程中是毫无意义的,但由于在数据格式转换、转库过程中可能造成坐标系统信息丢失,或创建数据库时忽略了坐标系统的定义,因此需要对没有坐标系统信息的数据集进行坐标系统定义。

坐标系统的定义是在不改变当前数据集中特征X Y值的情况下对该数据集指定坐标系统信息。

操作方法:运行ArcGIS9中的ArcMap,打开ArcToolBox,打开Data Management Tools->Projec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Define Projection 项打开坐标定义对话框。

介下来在Input DataSet or Feature Class栏中输入或点击旁边的按钮选择相应的DataSet或Feature Class;在Coordinate System栏中输入或点击旁边的按钮选择需要为上述DataSet或Feature定义的坐标系统。

最后点OK键即可。

例如某点状shape文件中某点P的坐标为X 112.2 Y 43.3 ,且该shape文件没有带有相应的Prj文件,即没有空间参考信息,也不知道X Y 的单位。

通过坐标系统定义的操作定义其为Beijing1954坐标,那么点P的信息是东经112.2度北纬43.3度。

2 ArcGIS中的投影方法投影的方法可以使带某种坐标信息数据源进行向另一坐标系统做转换,并对源数据中的X和Y 值进行修改。

我们生产实践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利用该方法修正某些旧地图数据中X,Y值前加了带数和分带方法的数值。

操作方法:运行ArcGIS9中的ArcMap,打开ArcToolBox,打开Data Management Tools->Projec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Feature->Project 项打开投影对话框。

ARCGIS坐标系常见问题解答

ARCGIS坐标系常见问题解答
问:
我看一本书上写的是,在使用十进制度的 wgs_1984 坐标系中,数据精度是 1 厘 米,容限值为(0.01/(63781370.017453292519943299))/10,约等于 8.983e-9, 当时看了之后不明白为什么要除以(63781370.017453292519943299)这串数字, 现在也不明白,我现在的数据的 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 是 WGS_1984_UTM_Zone_49N,在按照此作拓扑时,拓扑容限值默认是 0.001,而 不是 8.983e-9,不知为什么,我如果把 0.001 改成 8.983e-9,在结束时就会出错, 不知为什么,请大家指教。 答: 除以那个数是计算在赤道上 1 米相当于多少度 的一段圆弧。360°=2π 赤道半径(≈6378137)米,则 1 米≈360°/(2π6378137),而 2π/360≈0.017453292519943299,也就是 1 米≈1/(6378137*0.017453292519943299)° 而一般设为容差为精度的 10 倍。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得出那个结果。
问:
我的数据是 wgs84 坐标系的,在 dataframe 的属性里将 display unit 改成米后右下 角显示的坐标就会变成以米为单位,我想问这个坐标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答: 是根据赤道长度及经纬度计算出来的。地球长轴为 6378137 米,赤道长度为 2×6378137×π≈40075016.686 米,则赤道上 1°≈111319.491 米。假设某点的经纬度 坐标为(63.767584,36.747445),则将 display unit 换成 meter 后其坐标就是 (7098574.996427,4090706.892127),自己验证一下。

ArcGIS中影像纠偏配准和转坐标系

ArcGIS中影像纠偏配准和转坐标系

1影像纠偏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2个相同坐标系的影像数据,叠加到一起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数据叠加不到一起,有的是稍微差几毫米的距离,可着急死人了,尤其是强迫症患者无法忍受,所以我们必须要对其进行纠偏操作,如下图2纠偏操作步骤(1)用arcmap打开需要纠偏的影像和标准影像或者矢量(能正确对比即可)(2)如果影像有黑边,统一去掉黑边选择工具栏中的windows-->image Analysis ---> 勾选所有的影像文件--->勾选background(3)使用swipe工具对比2个影像偏差现取一小块影像为例上图所示,以shanxi_84.tif底,对比第一个影像与第二个影像,在1位置选择第一个影像,点击2位置按钮,回到影像上上下拖动鼠标即可。

(4)根据标准影像或者shp,建立参照点先建立一个参照点的矢量数据然后根据标准影像,添加几个具有参考价值的参考点,之后才能根据参考点移动需要纠偏的影像,注意,这个参考点间表的时候选择的坐标系应该与标准影像的坐标系一致。

如下图根据标准影像添加的参考点,下图以小块影像为准定制参考点,可以多加几个参考点,添加好参考点后停止编辑状态,准备下一步的纠偏工作(5)根据参照点进行纠偏打开ArcMap,增加Georeferencing工具条(Customize-->ToolBars--->Georeferencing 勾选)在Georeferencing工具条里面选择需要纠偏的影像shanxi_84.tif,然后点开上图框中的右下角标选择shift(平移)选项。

第一个选项Rotate(旋转),第三个Scale(放大缩小),然后将shanxi_84影像移动,使影像与参考点对准,如下所指示:(6) 将纠偏后的影像另存此影像精度不高,放大到一定程度就看不清了,关键点还可以凑合看,如果对精度有要求的可以下载更加精确的影像,这样纠偏效果更好,在此只作演示使用导出选择影像右键属性---data--->export data ---修改属性---save,如下所示3配准操作步骤若影像通过准确参数转换到相应的坐标系,导入可准确与矢量数据匹配无需手动配准。

ARCGIS中坐标系的定义及投影转换方法

ARCGIS中坐标系的定义及投影转换方法

ARCGIS中坐标系的定义及投影转换方法ArcGIS是一款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软件。

在ArcGIS 中,坐标系的定义和投影转换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用于描述和处理地理空间数据。

坐标系的定义:坐标系是用来描述地球上其中一点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中的位置的一种系统。

在ArcGIS中,常用的坐标系有地理坐标系和投影坐标系。

地理坐标系:地理坐标系是由经纬度确定的,在地理空间中以角度为单位描述位置的坐标系。

经度是从西经0度到东经180度,纬度是从赤道0度到北极90度或南极-90度。

地理坐标系在球面上描述地理位置,但在计算时会引入高度误差。

投影坐标系:为了在平面上准确描述地理位置,需要采用投影坐标系。

投影坐标系将地理空间中的位置投影到一个平面上,以米或英尺为单位。

ArcGIS提供了各种投影坐标系以满足不同地区和任务的需要。

常见的投影坐标系包括等角圆柱投影、等面积圆锥投影和兰勃托投影等。

投影转换方法:在ArcGIS中,进行坐标系的投影转换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1.工具栏转换:在ArcGIS的工具栏中,有许多工具可以用于投影转换。

例如,“投影”工具可以将地理坐标系转换为投影坐标系,而“定义坐标系”工具可以定义、更改和转换数据的投影坐标系。

2.批量转换:ArcGIS中的“批量投影”工具可以用于将多个数据一次性地从一个坐标系转换为另一个坐标系。

这对于处理大量数据和保持一致性非常有用。

3.手动转换:有时,需要手动转换坐标系。

在ArcGIS中可以通过在数据的属性中手动定义或更改坐标系,然后将其转换为新的投影坐标系。

4.预定义转换:ArcGIS提供了一系列预定义的转换方法,可以将数据从一种坐标系转换为另一种坐标系。

这些预定义的转换方法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结:在ArcGIS中,坐标系的定义和投影转换方法是地理空间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和使用正确的投影转换方法,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地理分析和空间研究提供可靠的支持。

Arcgis中投影转换的操作步骤

Arcgis中投影转换的操作步骤
实验步骤:
1、加载实验数据JJ_unknown(未知投影信息),打开后如图1所示:
图1
2、在ArcToolbox里点击数据管理工具→投影和变换→定义投影,出现如图2所示对话框:
图2
点击坐标系旁边的 按钮,如图3:
图3
选择投影坐标系→Gauss Kruger→Xian1980→ ,如图4所示:
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即投影ide投影图
6、同样的方法变换成墨卡托投影:如图10-13。
图10
图11
图12
图13墨卡托投影
7、双标准线等角圆锥投影——25N,45N标准线,中央经线110E),如图14。
图14双标准线等角圆锥投影
二、用提供的晋江数据JJ_unknown(未知投影信息),完成xian80基准,3°带,第40度带的高斯-克吕格投影的设置;实现与JJ-city80数据投影匹配。
图1
2、在ArcToolbox中选择数据管理工具→投影和变换→定义投影,出现如图所示界面,在输入要素集或要素类里选择要进行定义投影的数据china_prov,如图2。
图2
3、在坐标系中选择Beijing_1954,如图3;点击Beijing1954,出现如图4的地理坐标系属性设置界面。
图3
图4
4、地图投影设置与转换:
Arcgis中投影转换操作步骤
一、用提供的中国地图china_prov数据,在ArcGIS中完成beijing54基准设置、以及不同地图投影设置与转换(摩尔维特投影;墨卡托投影,双标准线等角圆锥投影——25N,45N标准线,中央经线110E);并生成经纬网格5°的布局图。
实验步骤:
1、加载实验数据china_prov,打开后如图1所示:
在ArcToolbox中选择数据管理工具→投影和变换→要素→投影

ArcGIS 常见拓扑错误的修改方法

ArcGIS 常见拓扑错误的修改方法

ArcGIS 常见拓扑错误的修改方法一、面不能相互重叠(must not overlap)修改方法有以下几种:1、可以直接修改要素节点去除重叠部分。

2、在错误上右键选择merge,将重叠部分合并到其中一个面里。

3、在错误上右键选择create feature,将重叠部分生成一个新的要素,然后利用editor 下的merge 把生成的面合并到相邻的一个面里。

4、用editor 下clip 直接裁剪掉重叠部分。

二、面不能有缝隙(must not have gaps)1、可以直接修改要素节点去除重叠部分。

2、在错误上右键选择create feature,将缝隙部分生成一个新的要素,然后利用editor 下的merge 把生成的面合并到相邻的一个面里。

3、task 里选择auto-complete polygon,用草图工具自动完成多边形,会在缝隙区域自动生成两个多边形,然后用merge 合并到相邻面里。

4.将shp文件转为coverage格式,然后再转回来这样新生成的shp文件的null部分将会被新的多边形代替,但是这个新多边形没有手动添加的属性,所以根据属性表来查找这些多边形,逐个修改注:查面的缝隙时最面最外围一圈会认为是缝隙,这种可以标注例外。

三、线不能相交(检查线要素不能重叠,规则包含在线不能相交里)1、完全重叠的话可以选中其中一条删除,或者利用spatial etl tool 中相关函数进行删除重复线处理。

2、部分重叠可以在错误上右键选择subtract 去除重复部分3、直接用平面交叉线对线重叠进行去除,相交线打断,具体用法为选中线,点击拓扑工具条上平面交叉线工具。

四、线不能有悬挂1、根据实际情况对线进行修改消除悬挂线。

2、可以在拓扑错误列表中选中所有悬挂错误右键进行自动延伸和裁剪。

延伸或裁剪时需输错一个距离,小于这个距离的悬挂线会被自动延伸或裁剪。

五其他错误1、多部分要素A、可以用高级编辑工具条上打散要素进行打散B、直接用toolbox 里的multipart to singlepart2、面状要素、线状要素错误修复。

arcgis实验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arcgis实验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arcgis实验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进行ArcGIS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通过一些解决方法顺利解决了。

问题一:导入数据时文件格式不兼容在进行ArcGIS实验时,我需要导入一些地理数据,但有时候导入时提示文件格式不兼容,无法导入成功。

这是因为ArcGIS只支持特定的文件格式,如shapefile格式等。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将需要导入的数据转换为ArcGIS所支持的格式,可以通过使用转换工具来实现。

例如,可以使用ArcGIS的数据转换工具,将文件转换为shapefile格式,然后再进行导入。

问题二:无法显示地图图层在使用ArcGIS创建地图时,有时候会遇到无法显示地图图层的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地图图层设置不正确或数据源有误。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确保地图图层设置正确,可以检查图层属性和可见性设置。

其次,要确保数据源正确,可以检查数据源的路径和文件命名是否正确。

如果还是无法解决问题,可以尝试重新导入数据或重新创建图层。

问题三:地图符号设置问题在进行ArcGIS实验时,我发现有时候无法正确设置地图符号,导致地图显示不符合预期。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仔细检查地图符号设置,确保符号大小、颜色和样式等参数正确设置。

另外,还可以参考ArcGIS的帮助文档或在线教程,学习如何使用地图符号设置工具进行符号设置。

问题四:数据分析问题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有时候会遇到数据分析结果不准确或不符合预期的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数据质量不佳、分析方法选择不当或参数设置不正确等原因所导致。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仔细检查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

另外,还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或调整参数设置,以获得更准确的分析结果。

在ArcGIS实验中遇到问题是很正常的,但只要我们能够仔细分析问题所在,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就能够顺利解决问题,完成实验任务。

arcgis拓扑问题汇总

arcgis拓扑问题汇总

arcgis拓扑问题汇总
ArcGIS拓扑问题汇总包括但不限于:
1.面不能有缝隙:这可以通过直接修改要素节点去除重叠部分,或者在错误上右键选择create feature,将缝隙部分生成一个新的要素,然后利用editor下的merge把生成的面合并到相邻的一个面里。

2.线不能相交:完全重叠的线可以选中其中一条删除,或者利用spatial etl tool中相关函数进行删除重复线处理。

部分重叠可以在错误上右键选择subtract去除重复部分。

直接用平面交叉线对线重叠进行去除,相交线打断,具体用法为选中线,点击拓扑工具条上平面交叉线工具。

3.面不能相互重叠:可以通过直接修改要素节点去除重叠部分,或者在错误上右键选择merge,将重叠部分合并到其中一个面里,还可以在错误上右键选择create feature,将重叠部分生成一个新的要素,然后利用editor下的merge把生成的面合并到相邻的一个面里。

4.线不能有悬挂:根据实际情况对线进行修改消除悬挂线。

以上是ArcGIS常见的拓扑问题,如果仍有疑问建议咨询地理信息技术专家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利用MAPGIS进行投影、校正教程15页word文档

利用MAPGIS进行投影、校正教程15页word文档

利用MAPGIS进行误差校正和投影变换相关知识简介一、误差校正子系统功能概述机助制图是用计算机来实现制图,将普通图纸上的图件,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处理的图形文件。

现代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使机助制图技术发展很快。

机助制图主要可分为编辑准备阶段、数字化阶段、计算机编辑处理和分析实用阶段、图形输出阶段等。

在各个阶段中,图形数据始终是机助制图数据处理的对象,它用来描述来自现实世界的目标,具有定位、定性、时间和空间关系(包含、联结、邻接)的特征。

其中定位是指在一个已知的坐标系里,空间实体都具有唯一的空间位置。

但在图件数字化输入的过程中,通常由于操作误差,数字化设备精度、图纸变形等因素,使输入后的图形与实际图形所在的位置往往有偏差,即存在误差。

个别图元经编辑、修改后,虽可满足精度,但有些图元,由于位置发生偏移,虽经编辑,很难达到实际要求的精度,此时,说明图形经扫描输入或数字化输入后,存在着变形或畸变。

出现变形的图形,必须经过误差校正,清除输入图形的变形,才能使之满足实际要求。

图形数据误差可分为源误差、处理误差和应用误差3种类型。

源误差是指数据采集和录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如制图过程中展绘控制点、编绘或清绘地图、制图综合、制印和套色等引入的误差,数字化过程中因纸张变形、变换比例尺、数字化仪的精度(定点误差、重复误差和分辨率)、操作员的技能和采样点的密度等引起的误差。

处理误差是指数据录入后进行数据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包括几何变换、数据编辑、图形化简、数据格式转换、计算机截断误差等。

应用误差是指空间数据被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其中数据处理误差远远小于数据源的误差,应用误差不属于数据本身的误差,因此误差校正主要是来校正数据源误差。

这些误差的性质有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差。

由于各种误差的存在,使地图各要素的数字化数据转换成图形时不能套合,使不同时间数字化的成果不能精确联结,使相邻图幅不能拼接。

所以数字化的地图数据必须经过编辑处理和数据校正,消除输入图形的变形,才能使之满足实际要求,进行应用或入库。

ArcGis拓扑错误检查及修改

ArcGis拓扑错误检查及修改

arcgis常见拓扑错误修改步骤1,首先打开catalog 在一目录文件夹下新建一个geodatabase2,在gepdatabase下新建dataset,然后导入要进行拓扑关系检查的数据3,新建topology 加入拓扑规则,全部的拓扑规则在下面附14,在arcmap中打开建立的拓扑,对常见的几种进行如下附图修改拓扑修改之前先打开editor然后打开editor下面的more editing tools 选择topology一、面不能相互重叠(must not overlap)修改方法有以下几种:1、可以直接修改要素节点去除重叠部分。

2、在错误上右键选择merge,将重叠部分合并到其中一个面里。

二、面不能有缝隙(must not have gaps)1、可以直接修改要素节点去除重叠部分。

2、在错误上右键选择create feature,将缝隙部分生成一个新的要素,然后利用editor下的merge把生成的面合并到相邻的一个面里。

3、task里选择auto-complete polygon,用草图工具自动完成多边形,会在缝隙区域自动生成两个多边形,然后用merge合并到相邻面里。

附11.must not overlay:单要素类,多边形要素相互不能重叠2.must not have gaps:单要素类,连续连接的多边形区域中间不能有空白区(非数据区)3.contains point:多边形+点,多边形要素类的每个要素的边界以内必须包含点层中至少一个点4.boundary must be covered by:多边形+线,多边形层的边界与线层重叠(线层可以有非重叠的更多要素)5.must be covered by feature class of:多边形+多边形,第一个多边形层必须被第二个完全覆盖(省与全国的关系)6.must be covered by:多边形+多边形,第一个多边形层必须把第二个完全覆盖(全国与省的关系)7.must not overlay with:多边形+多边形,两个多边形层的多边形不能存在一对相互覆盖的要素8.must cover each other:多边形+多边形,两个多边形的要素必须完全重叠9.area boundary must be covered by boundary of:多边形+多边形,第一个多边形的各要素必须为第二个的一个或几个多边形完全覆盖10.must be properly inside polygons:点+多边形,点层的要素必须全部在多边形内11.must be covered by boundary of:点+多边形,点必须在多边形的边界上线topology1.must not have dangle:线,不能有悬挂节点2.must not have pseudo-node:线,不能有伪节点3.must not overlay:线,不能有线重合(不同要素间)4.must not self overlay:线,一个要素不能自覆盖5.must not intersect:线,不能有线交叉(不同要素间)6.must not self intersect:线,不能有线自交叉7.must not intersect or touch interrior:线,不能有相交和重叠8.must be single part:线,一个线要素只能由一个path组成9.must not covered with:线+线,两层线不能重叠10.must be covered by feature class of:线+线,两层线完全重叠11.endpoint must be covered by:线+点,线层中的终点必须和点层的部分(或全部)点重合12.must be covered by boundary of:线+多边形,线被多边形边界重叠13.must be covered by endpoint of:点+线,点被线终点完全重合14.point must be covered by line:点+线,点都在线上有若干专用术语相交(Intersect):线和线交叉,并且只有一点重合,该点不是结点(端点),称之相交。

ArcGis栅格数据投影错误原因

ArcGis栅格数据投影错误原因

Bug: 在栅格投影工具中无法指定地理转换方法
文章编号:290
软件:ArcInfo Desktop 9.0,ArcEditor 9.0
操作系统:N/A
错误信息:
在使用栅格投影工具时,不能指定地理转换方法(数据转换).
原因:
在该用户操作接口中,没有提供地理转换的选择功能.
解决方法:
有两种可用的解决办法。

请在如下的描述中选择其一:
(I)使用ArcMap导出数据
在ArcMap中执行动态投影,通过导出栅格层保存结果。

具体操作如下:
1. 将栅格数据添加到ArcMap中.
2. 打开数据框属性,然后点击坐标系页.
3. 设置目标坐标系(投影).
4. 点击转换按钮,设置地理转换.
5. 点击确定. 此栅格影像将被动态投影到其所在的数据框坐标系下.
6. 为保存结果,请右击该栅格层.
7. 选择数据>导出数据.
8. 在空间参考部分,选择当前数据框选项.
9. 设置合适输出像素尺寸.
10. 设置输出文件名和格式,然后点击保存. (II)使用投影栅格数据集例子工具。

arcgis中beijing_1954投影变形原因 -回复

arcgis中beijing_1954投影变形原因 -回复

arcgis中beijing_1954投影变形原因-回复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强大的软件工具,用于分析、处理和可视化地理数据。

在ArcGIS中,有许多不同的投影系统可用于将地球表面的球形表面映射到平面上。

北京1954投影是中国常用的投影系统之一,但它的变形原因一直备受关注。

下面,我将逐步回答为什么会出现北京1954投影的变形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投影系统的基本原理。

投影系统主要用于将地球表面的球形三维坐标转换为平面上的二维坐标。

这种转换会引起投影变形,即由于球体的曲率和平面的平直性之间的差异,导致投影图上的形状、面积、方向和距离出现误差。

北京1954投影(Beijing 1954 Coordinate System)是一种度带型横轴墨卡托投影。

它以北京天文、测绘、地理信息科学研究所于1954年测绘的由北京天文台为原点的大地坐标系统为基础。

北京1954投影使用高斯-克吕格椭球模型和墨卡托坐标系,将中国大陆分为20个度带,并使用传递函数将地理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

然而,北京1954投影也存在一定的变形问题。

以下是导致北京1954投影变形的主要原因:1. 椭球模型选择:北京1954投影使用的椭球模型是高斯-克吕格椭球模型,它与地球的真实形状并不完全匹配。

因此,在使用北京1954投影进行地图制作和测量时,由于椭球与地球的真实形状有所偏差,会引起一定的变形。

2. 增量参数使用:在转换地理坐标为平面坐标时,需要使用增量参数。

这些参数会引入误差,特别是在大范围地图制作时。

如果增量参数计算或选择不准确,将会导致较大的投影变形。

3. 平面投影的固有变形:任何一种平面投影都会引起形状、面积、方向和距离的变形。

北京1954投影作为一种投影系统,也无法避免这种固有的变形。

特别是在中国这样广阔的领土范围内进行大范围地图制作时,投影变形会进一步加剧。

4. 地壳运动和大地测量技术进展:北京1954投影是基于1954年的测量数据建立的。

Arcgis投影问题

Arcgis投影问题
通常取什么值呢?还有Angular Unit: Degree(0.017453292519943299) 这个角度为什么取这个 特定值,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还有个参数,取值是 57.29577951308232,这个是代表什么?
每种投影的Parameters个数不一定一样、值也不一定相等,一般有伪 偏东false_east、伪偏北false_north、中央经线central_meridian、 投影原点latitude_of_origin、线性单位linear unit等。
估计原先没有投影的图层并不是albers坐标系,应还原(定义)成原来的坐标系。
应该先用define projection定义正确的地理坐标系,再用project 转换到albers投影坐标系,而不是直接定义成albers投影坐标系。
在arcmap里面加载了一副中国省界shp数据。右下 角显示的坐标是:102.968 5.936 Meters..单位 是米,但是102.968 5.936分别代表的是经纬度 啊,这里显示成米,不知道该怎么转换呢?
DEM栅格图转成点图层,操作计算出来的点坐 标是以米为单位的,请问我想得到经纬度数值 应如何操作呢?
将data frame设成地理坐标系,属性表增加x,y坐标 项,用calculate geometry按data frame的坐标系计 算点的经纬度坐标。
一个图层从WGS84-Albers到beijing1954-Albers,下面的Geographic transformation怎么选择?
因WGS-1984-Albers到Beijing-1954-Albers是不同椭球体之间 的坐标转换,精确转换需要用转换参数来定义Geographic transformation。 D_Beijing54_to_WGS84_2(1-6不同地区选择不同尾数)。

在ArcGISDesktop中进行三参数或七参数精确投影转换

在ArcGISDesktop中进行三参数或七参数精确投影转换

在ArcGISDesktop中进⾏三参数或七参数精确投影转换转⾃ArcGIS中定义的投影转换⽅法,在对数据的空间信息要求较⾼的⼯程中往往不能适⽤,有⽐较明显的偏差。

在项⽬的前期数据准备⼯作中,需要进⾏更加精确的三参数或七参数投影转换。

下⾯介绍两种办法来在ArcGIS Desktop中进⾏这种转换。

在ArcMap中进⾏动态转换假设原投影坐标系统为Xian80坐标系统,本例选择为系统预设的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Gauss Kruger\Xian 1980\Xian 1980 GK Zone 20投影,中央经线为117度,要转换成Beijing 1954\Beijing 1954 GK Zone 20N。

在ArcMap中加载了图层之后,打开View-Data Frame Properties对话框,显⽰当前的投影坐标系统为Xian 1980 GK Zone 20,在下⾯的选择坐标系统框中选择Beijing 1954 GK Zone 20N,在右边有⼀个按钮为Transformations...点击打开⼀个投影转换对话框,可以在对话框中看到Convert from和Into表明了我们想从什么坐标系统转换到什么坐标系统。

在下⽅的using下拉框右边,点击New...,新建⼀个投影转换公式,在Method下拉框中可以选择⼀系列转换⽅法,其中有⼀些是三参数的,有⼀些是七参数的,然后在参数表中输⼊各个转换参数。

输⼊完毕以后,点击OK,回到之前的投影转换对话框,再点击OK,就完成了对当前地图的动态投影转换。

这时还没有对图层⽂件本⾝的投影进⾏转换,要转换图层⽂件本⾝的投影,再使⽤数据导出,导出时选择投影为当前地图的投影即可。

⽅法2:对于有⼤量图层需要进⾏投影转换时,这种⼿⼯操作的办法显得⽐较繁琐,每次都需要设置参数。

可以只定义⼀次投影转换公式,⽽在此后的转换中引⽤此投影转换公式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cGIS投影转换不重叠或不匹配问题解决方案(良心原创)
Mr.Chen 2015/9
注意,这里讲的主要是将带坐标的txt文件或excel等文件转换成矢量(点、线、面)遇到的投影转换不重叠问题。

如果已经存在了两幅数据(栅格或矢量),它们具有相同的椭球和投影,但是仍然不重叠,那是配准问题,这里不做解释。

实践中,我们往往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外业测绘或者用GPS获取的坐标数据导入ArcGIS 后,经过投影转换却与已有的具有相同椭球和投影的数据不重叠问题。

这是什么原因?其实很简单,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避免。

一般外业测绘或GPS在获取坐标时都用的是自己的一套坐标体系。

外业测绘一般是大地坐标(米/千米)。

GPS一般是地理坐标(经纬度)。

以GPS获取的坐标数据为例。

其X和Y坐标一般形如116.8, 36.9。

拿到记录该坐标的txt文件或excel文件,我们一看就知道这是地理坐标(经纬度)。

但是往往我们可能要把这些记录地物的坐标与已存在的具有某个椭球和投影的矢量或栅格数据匹配,比如,叠加到行政区上。

假设此时该行政区数据使用的椭球是WGS1984,投影是Beijing1954(一种大地坐标)。

很多人,都会将ArcGIS数据框的默认投影直接修改成该投影(椭球WGS1984,投影Beijing1954)或者转换时在选择投影类型时直接选择该投影。

导致不重叠就是错在这一步上面!要知道文件中记录的坐标是地理坐标,如果将数据框或者转换时将投影直接设置成行政区的投影坐标,就意味着坐标文件中记录的116.8和36.9变成了以米或千米为单位的大地坐标 (这和遥感图像处理时,将图像另存,得到的并不是原图像的DN值,而是保存前该图像DN值对应的RGB值被保存作为保存后图像的DN值,然后再次导入时转换成的新的RGB值)[1],此时,无论你怎么通过ArcCatalog 或ArcMap中的ArcToolbox进行坐标定义和转换,都是在那个错误坐标基础上进行转换,结果注定还是错误。

就上面的情况解决方案有两种:
方法一.在导入数据前,设置ArcGIS数据框的默认投影类型。

一定只选地理坐标(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s),因为GPS获得的坐标数据都是WGS1984的地理坐标。

然后输出保存。

重新打开一个ArcMap,在ArcToolbox中的Data Management Tools—>Projec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Feature——>Project中选择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找到Beijing1954,转换完成。

方法二.在导入数据时,不进行任何数据框或投影的选择。

然后重新打开ArcMap,先通过Data Management Tools—>Projec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Define Projection给数据定义投影WGS1984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s)。

然后再通过上述方法(Data Management Tools—>Projec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Feature——>Project)进行投影转换。

一定要分两步进行,不能在Define Projection中直接将投影定义成:椭球WGS1984,投影Beijing1954。

否则和[1]的错误一模一样。

另外还有外业测绘获取的大地坐标,都是一个道理。

最重要的是记住:在将txt或excel 格式的坐标文件导入ArcGIS转换成矢量数据时,首先一定要知道,该坐标是地理坐标还是大地坐标?确定后,还要确定该坐标用的是哪个类型的椭球和哪种投影坐标,如WGS1984椭球,ITRF1988椭球,Beijing 1954投影坐标,Xian 1980投影坐标等等,其椭球参数和
投影转换参数均不相同;最后通过ArcGIS数据框或ArcToolbox定义或转换投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