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教学大纲2017
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
一、病例分析
1. 了解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 分析病例背后的病理生理机制
3. 提供实际病例模拟训练机会,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专科知识
1. 掌握心血管、呼吸、内分泌、消化等系统疾病的基本知识
2. 学习专科相关检查、诊断和治疗技术
3. 深入了解各种常见内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
三、实验技能
1. 学习临床医学实验室技术,如血液、尿液、影像学等检查手段
2. 掌握基本内科检查方法,如听诊、触诊、压痛点等
3. 提高分析实验结果和临床资料的能力
四、诊断能力
1. 培养对内科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2. 学习临床推理和病情评估,制定合理诊疗方案
3. 提高处理医学伦理和法律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方法
1. 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操作等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组织专家讲座和学术讨论,拓展学生学科领域的视野
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的快速掌握和灵活运用
六、教学内容
1. 内科学基本原理、临床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
2. 内科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要点
3. 内科学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
七、评估方式
1. 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内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病例分析、课堂讨论和医学文献阅读,评价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实践操作、技术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试,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以上是内科学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有效指导教学,并培养优秀的内科医学人才。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Ⅰ说明部分课程类型: 专业课总学时:106 其中理论学时:64 实践学时:42学分:5适用专业:3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前导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诊断基本技能等。
后续课程:临床实习。
Ⅱ本文部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内科学疾病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造血、内分泌系统及代谢、营养、风湿等常见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本课程重点阐述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和进展。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临床医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它们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学好内科学,是学好临床医学其他专业课程的关键。
课程任务学习内科学的目的在于扎实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毕业时能独立防治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毕业后通过临床实践,应能进行自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等活动,继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防治疾病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内科学的学习应以基础医学和临床诊断基本技能等课程为基础。
在学习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近,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要求:1.简述内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概述内科学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的内容和方法;能制定常见病、慢性病的预防保健实施方案。
2.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资料,对常见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制定诊疗计划;能对内科常见急、重病进行诊断和防治。
3.能熟练地询问病史;独立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结果要符合实际;4.能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并能对结果进行正确分析,理解其临床意义;5.能写出规范的住院病历;6.具有一定的卫生宣教和较强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求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为社区健康服务的思想。
《内科学》教学大纲(192学时)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内科学课程编号:N3070091英文名称:Internal Medicine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192讲课学时:128见习学时:64学分:12适用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诊断学、医学影像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内科学》是重要的临床医学骨干课程之一,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它与其他各科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
尤其是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影像学、药理学和药剂学等基础学科的飞跃发展,使内科学也相应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内科学的学习,使学生对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等各个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为日后医疗、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内科学的基本内容很广,可分为多个专科。
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等。
教学方法分理论课教学与临床见习二大部分。
在教学中,要求根据当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实际情况,以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为主要形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结合网络课件和专题讲座等,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运用启发式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全面牢固地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
医学发展非常迅速,在教学中需注意介绍一些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检查技术和新的治疗方法。
同时还需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切实提高对内科疾病的诊治能力。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第一节慢性支气管炎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和治疗。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篇绪论【掌握】内科学的学习方法【熟悉】内科疾病的诊断。
【了解】内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新进展。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掌握】1、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其特点;2、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熟悉】1、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免疫功能及呼吸功能。
2、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
第二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自学)【掌握】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诊断及治疗。
【熟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因及病理改变。
【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预防措施。
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3学时)第一节肺炎概述【掌握】1、肺炎的病因与分类2、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肺炎的的治疗原则。
【熟悉】肺炎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肺炎链球菌肺炎【掌握】1、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2、肺炎球菌肺炎的治疗措施。
【熟悉】1、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因及易患因素;2、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特点。
【了解】肺炎链球菌肺炎的预防措施。
第三节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掌握】1、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诊断;2、葡萄球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治疗措施。
【了解】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防措施。
第四节肺脓肿(自学)【掌握】1、掌握肺脓肿的临床表现、诊断2、掌握肺脓肿的治疗原则及措施。
【熟悉】肺脓肿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
第四章支气管扩张(2学时)【掌握】1、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表现、诊断2、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原则及措施。
【熟悉】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
第五章肺结核(2学时)【掌握】1、掌握肺结核的病因;2、肺结核的临床表现;3、肺结核的诊断方法、程序,分类标准和诊断要点;4、肺结核的治疗原则,抗结核药的正确使用及大咯血的治疗。
最新内科学教学大纲2017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中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用)英文名称:Internal Medicine 总学时:96学时实验(实训)学时:9学时课程编码:23011 课程学分:6学分课程类别:临床医学课程类型:必修教研室:西医临床教研室课程负责人:姜宏一、一般情况《内科学》是研究内科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诊疗技术的临床学科,属临床专业课,是各临床学科的基础学科,也是临床专业本科教学的主干课程。
高等中医院校开设“内科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系统掌握中医学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掌握常见病的现代医学诊疗知识,掌握必要的危重病抢救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有利于中医学与西医临床的相互渗透与利用,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促进中医药学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
《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的学科,又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
因此,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力求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应用发展的观点来组织教学。
讲授时要求概念准确清楚,临床思维严谨科学,内容重点突出、方法切实可行;要求讲授内容层次分明,突出常见病与多发病、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的讲授,并注意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注重床边教学的实施与临床见习,重视本学科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本大纲根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内科学》(第二版)教材编写,适用于中医、中西结合五年制,中医、针灸推拿本硕连读七年制专业学生教学。
教材内容中传染病内容在该专业开设的《传染病学》课程中讲授及考核,部分与急诊医学重叠的内容如急性呼吸衰竭、ARDS DIC、上消化道出血等,放在《急诊医学》中讲授,该大纲中不作教学及考试要求。
大纲中将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结合典型病例教学两大部分,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强调运用典型病例进行案例式教学,其余疾病根据条件实施多媒体结合板书进行理论讲授。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熟悉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因素2.熟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思路3.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进展【教学内容】1.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因素2.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思路3.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进展【教学方法】多媒体结合板书讲授第二章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目的要求】1•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自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心血管病的种类分类、诊断方法和防治策略。
2、了解心血管病的预后、研究进展、我国人口死亡率和流行情[重点及难点]心血管病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及研究进展。
【主要内容】一、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发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
二、心血管病的分类病因分类:先天性和后天性。
病理解剖分类:心内膜病、心肌病、心包疾病、大血管疾病、各组织结构的先天性畸形。
病理生理分类:主要是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
三、心血管病的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等资料作出综合分析(包。
诊断内容应该包括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病理生理诊断等。
括传统检查项目和新的检查项目)四、心血管病的防治需要针对病因、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和康复等几方面进行治疗。
五、心血管病的预后评价心血管病的预后。
六、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了解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情况,以循证医学指导临床。
第二章心力衰竭[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诱因和病理生理特点。
2、掌握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3、掌握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
着重掌握洋地黄类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合理应用;以及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方法。
心衰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主要内容】概述一、心力衰竭定义二、心力衰竭的病因(一)基本病因1、原发性心肌损害(1)缺血性心肌损害(2)心肌炎和心肌病(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2、心脏负荷过重(1)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2)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二)常见诱因1、感染2、心律失常3、血容量增加4、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5、治疗不当6、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三、病理生理1、代偿机制:(1)Frank-Starling机制(2)心肌肥厚(3)神经体液代偿机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2、心力衰竭时各种体液因子的改变(1)心钠肽(ANP)和脑钠肽(BNP)(2)精氨酸加压素(VAP)(3)内皮素(ET)3、关于舒张功能不全4、心肌损害和心室重构四、心力衰竭的类型1、按病理解剖分:左心衰、右心衰及全心衰2、按病情缓急分:急性心衰、慢性心衰3、按心肌舒缩功能分:收缩性心衰、舒张性心衰五、心功能分级第一节慢性心力衰竭一、流行病学: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病患者的最终归宿。
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内科学是医学领域中最为广泛和重要的学科之一,涵盖了人体各系统的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内科学知识,培养其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理解内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3. 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4. 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5. 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内科学基础1. 内科学的定义和范畴。
2. 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3. 病理生理学基础。
4. 临床病史采集与病历书写。
5. 常见临床检查方法和结果解读。
6. 内科学基本技能操作。
第二部分呼吸系统疾病1.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
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
4. 肺癌、胸腔积液等。
第三部分循环系统疾病1. 循环系统解剖与生理。
2.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3. 冠心病、高血压等。
4. 心肌炎、心肌病等。
第四部分消化系统疾病1. 消化系统解剖与生理。
2. 胃炎、肠炎等。
3. 肝硬化、胆囊炎等。
4. 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等。
第五部分泌尿系统疾病1. 泌尿系统解剖与生理。
2.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3.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
4. 尿路感染、肾结石等。
5.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6. 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7.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
8. 血液系统疾病:贫血、白血病等。
9. 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等。
10. 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
11. 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12. 中毒与理化因素疾病:药物中毒、农药中毒等。
13. 其他:如恶性肿瘤等。
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内科学是以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为主的一门临床医学科目,并广泛涉及人体各个系统的病理生理和治疗方法。
在内科学教学中,我们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以及优秀的临床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医学实践中的挑战。
二、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内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2.了解内科学中常见的急性和慢性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3.学会诊断常见病、多发病和罕见病的方法。
4.了解内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互补,如内分泌学、神经病学、运动学、感染病学等。
5.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6.通过实践和训练,掌握医学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
三、课程内容1.内科学基础知识(1)人体生理和生物化学基础(2)循环系统(3)呼吸系统(4)消化系统(5)泌尿生殖系统(6)神经系统2.常见内科疾病(1)心血管疾病(2)呼吸道疾病(3)消化系统疾病(4)肝胆疾病(5)泌尿生殖系统疾病(6)内分泌和代谢疾病(7)免疫系统疾病(8)血液系统疾病(9)感染性疾病(10)神经系统疾病3.临床实践技能(1)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2)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3)诊断和治疗常见内科疾病(4)药物治疗和监测(5)危重病人抢救和管理四、教学方法1.听课,参加班级讨论和讲座,学生需要自主阅读并复习相关参考书籍。
2.案例研究和模拟病例分析,让学生参与诊断和治疗流程。
3.临床实习和实践培训,让学生接触医学实践操作技能。
4.小组活动和学科论坛,增进与同学和专业团队的合作交流。
5.患者安全和医学伦理课程,培养医学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五、考核方法1.平时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和综合评价。
2.考试:包括知识储备、案例分析和操作技能考查。
3.临床实习和实践评估。
六、总结内科学教学是医学系教学的重要一环,我们希望通过教育培训,为学生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和素质,让他们成为优秀的内科医生,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内科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课程编号:1学时数:178其中见习学时:58学学分:10.0适用专业:临床医学本科一、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由于其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与基础各学科及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所阐述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因而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授、见习、毕业实习等不同阶段和环节,要求达到以下目标:(一)掌握和熟悉或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系统的内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并在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使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医疗实践。
(二)在已学习诊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病史采取、体格检查等知识、方法和技能,做到病历书写合乎要求,同时学会有目的采用现代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技术,结合内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分析综合与逻辑推理的临床思想方法,作出全面诊断。
(三)在实习期间,通过临床实践提高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
要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运用基础学科与内科学知识来分析,解决诊断及防治上的实际问题,又从临床实践来检验认识的正确性,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充实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掌握内科常用的诊疗技术,结合本专业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五)对急、危、重病人有一定应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在内科学教学的全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活动。
注意培养学生自学和讨论,亲自参加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和救死扶伤的良好医德医风,重视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内科学教学大纲2017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内科学》课程教课纲领(供中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用)英文名称:Internal Medicine 总学时:96 学时实验 (实训 )学时:9 学时课程编码:23011 课程学分: 6 学分课程类型:临床医学课程种类:必修教研室:西医临床教研室课程负责人:姜宏一、一般状况《内科学》是研究内科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诊断技术的临床学科,属临床专业课,是各临床学科的基础学科,也是临床专业本科教课的骨干课程。
高等中医院校开设“内科学”的目的,是培育学生在系统掌握中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掌握常有病的现代医学诊断知识,掌握必需的危大病急救知识与技术,使学生能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有益于中医学与西医临床的互相浸透与利用,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点,促使中医药学与中西医联合事业的发展。
《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的学科,又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
所以,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本质,力争以辩证唯心主义思想、应用发展的看法来组织教课。
解说时要求看法正确清楚,临床思想谨慎科学,内容重点突出、方法确实可行;要求解说内容层次分明,突出常有病与多发病、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的解说,并注意反应本学科的新进展,侧重床边教课的实行与临床见习,重视本学科在实践中的详细应用。
本纲领依据中国中医药第一版社第一版的《内科学》(第二版)教材编写,合用于中医、中西联合五年制,中医、针灸推拿本硕连读七年制专业学生教课。
教材内容中传得病内容在该专业开设的《传得病学》课程中解说及查核,部分与急诊医学重叠的内容如急性呼吸衰竭、ARDS、 DIC、上消化道出血等,放在《急诊医学》中解说,该纲领中不作教课及考试要求。
纲领中将教课内容分为讲堂解说联合典型病例教课两大多数,各系统常有病、多发病强调运用典型病例进行事例式教课,其余疾病依据条件实行多媒体联合板书进行理论解说。
二、教课内容与方法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熟习呼吸系统疾病发病要素2.熟习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思路3.认识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进展【教课内容】1.呼吸系统疾病发病要素2.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思路3.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进展【教课方法】多媒体联合板书解说第二章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目的要求】1.熟习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重点及治疗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中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用)英文名称:Internal Medicine 总学时:96学时实验(实训)学时: 9学时课程编码:23011 课程学分:6学分课程类别:临床医学课程类型:必修教研室:西医临床教研室课程负责人:姜宏一、一般情况《内科学》是研究内科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诊疗技术的临床学科,属临床专业课,是各临床学科的基础学科,也是临床专业本科教学的主干课程。
高等中医院校开设“内科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系统掌握中医学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掌握常见病的现代医学诊疗知识,掌握必要的危重病抢救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有利于中医学与西医临床的相互渗透与利用,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促进中医药学与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
《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的学科,又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
因此,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力求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应用发展的观点来组织教学。
讲授时要求概念准确清楚,临床思维严谨科学,内容重点突出、方法切实可行;要求讲授内容层次分明,突出常见病与多发病、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的讲授,并注意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注重床边教学的实施与临床见习,重视本学科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本大纲根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内科学》(第二版)教材编写,适用于中医、中西结合五年制,中医、针灸推拿本硕连读七年制专业学生教学。
教材内容中传染病内容在该专业开设的《传染病学》课程中讲授及考核,部分与急诊医学重叠的内容如急性呼吸衰竭、ARDS、DIC、上消化道出血等,放在《急诊医学》中讲授,该大纲中不作教学及考试要求。
大纲中将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结合典型病例教学两大部分,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强调运用典型病例进行案例式教学,其余疾病根据条件实施多媒体结合板书进行理论讲授。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熟悉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因素2.熟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思路3.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进展【教学内容】1.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因素2.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思路3.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进展【教学方法】多媒体结合板书讲授第二章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目的要求】1.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熟悉慢性支气管的辅助检查及其改变。
3.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改变。
【教学方法】自学为主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目的要求】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熟悉慢性支气管的辅助检查及其改变、临床分型与分期。
3.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改变。
【教学内容】1.概述:概念、流行病学特点。
2.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病因包括吸烟、感染、理化因素及过敏因素,重点介绍吸烟的危害,长期反复作发可发展为慢性。
3.临床表现:着重介绍“咳、痰、喘、炎”的临床特点。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常规、痰液检查、X线检查及肺功能检查等。
5.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要点。
(2)鉴别诊断: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及肺癌等。
6.并发症: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
7.治疗:发作期对症处理、抗菌药物的应用;缓解期治疗。
8.预防。
【教学方法】多媒体结合板书讲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2.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
3.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
【教学内容】1.概述:概念,分类。
2.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各种因素均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而由于肺、胸廓或肺血管疾病,其中主要是慢性支气管炎。
肺组织、支气管的病理改变特点。
3.临床表现: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在原有症状基础上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强调肺气肿的临床体征特点。
4.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血常规、血气分析、肺功能、心电图和X线检查等,强调肺功能检查的诊断价值。
5.诊断:诊断要点。
6.治疗:(1)氧疗:强调氧疗的重要性。
(2)药物治疗:抗生素、解痉止咳祛痰。
(3)其他:营养支持、康复治疗等。
7.预防。
【教学方法】多媒体或结合案例式教学,必要的板书补充。
第四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目的要求】1.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及其表现,诊断与治疗。
2.熟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并发症。
3.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概述:概念、流行病学、危害。
2.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慢性支气管-肺、胸廓或肺血管疾病,其中主要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大及右心衰竭等,强调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
主要病理改变为肺动脉高压与右心室肥大。
3.临床表现:代偿期具有慢性肺部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失代偿期具有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4.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血常规、血气分析、肺功能、心电图和X线检查等。
5.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要点。
(2)鉴别诊断: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与风心病、冠心病等鉴别要点。
6.并发症:肺性脑病概念及重要性、酸碱平衡失调特点等。
7.治疗:(1)急性加重期治疗: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人工器械通气的应用,呼吸兴奋剂的应用。
控制心力衰竭侧重讲述与一般心力衰竭处理的不同点及洋地黄的使用注意事项。
积极治疗并发症如肺性脑病、酸碱平衡失调等。
(2)缓解期治疗。
8.预防。
【教学方法】多媒体或结合案例式教学,必要的板书补充。
第五章支气管哮喘【目的要求】1.掌握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典型发作的临床表现、诊断及药物治疗原则。
2.熟悉辅助检查的选择及临床意义,与心源性哮喘的鉴别要点,危重哮喘的诊治。
3.了解发病机制及病理。
【教学内容】1.概述:概念、流行病学及危害。
2.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病因与气道慢性炎症有关,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密切相关。
简要介绍速发相哮喘反应与迟发相哮喘反应,其中迟发相哮喘反应在哮喘气管炎症病理过程中对炎症细胞浸润及炎症介质释放起重要作用。
病理改变特点为早起呈可逆性,以慢性炎症为本质。
3.临床表现:着重介绍哮喘典型发作及重症哮喘的临床特点。
4.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血常规、痰常规检查、动脉血气分析、X线及肺功能测定、气道激发试验等。
5.诊断及鉴别诊断(1)诊断要点。
(2)鉴别诊断:与心源性哮喘、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鉴别要点。
6.治疗:治疗原则。
由过去重视解痉平喘到现在重视抗炎治疗,以改善气道炎症,降低气道反应性,强调缓解期继续抗炎治疗的必要性。
介绍各类抗炎、解痉、平喘药在临床中的应用。
介绍重症哮喘的处理。
要点性介绍支气管哮喘的国际诊疗指南。
【教学方法】多媒体或结合案例式教学,必要的板书补充。
第六章肺炎【目的要求】1.掌握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熟悉鉴别诊断、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3.了解发病机制、病理分期。
【教学内容】1.概述:肺炎的概念、分类。
2.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肺炎链球菌的病原学特点,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理分期。
3.临床表现:典型症状及体征、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4.实验室及特殊检查:以血液一般检查、影像学诊断为主。
5.诊断及鉴别诊断:(1)诊断要点。
(2)鉴别诊断:重点介绍与其他病原学肺炎的鉴别要点。
6.治疗:青霉素及其他抗菌药物的应用。
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处理。
7.预防。
【教学方法】多媒体或结合案例式教学,必要的板书补充。
第八章肺结核【目的要求】1.掌握肺结核的病因、传染源、传播途径,诊断及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原则。
2.熟悉肺结核的病理与临床分型。
3.了解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并发大咯血的处理要点。
【教学内容】1.概述:概念,强调肺结核为慢性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
2.发病机制与病理:肺结核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分型。
3.临床表现:着重介绍本病临床常见类型的典型表现。
4.实验室检查与特殊检查:痰菌检查、血常规、血沉、PPD、影像学检查等。
5.诊断及鉴别诊断:(1)诊断方法与要点。
(2)鉴别诊断:与肺炎、肺癌、慢性支气管炎等鉴别要点。
6.治疗:抗结核治疗药物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大咯血的处理。
其他疗法:对症、手术等。
7.预防。
【教学方法】多媒体或结合案例式教学,必要的板书补充。
第十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目的要求】1.掌握肺癌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
2.熟悉肺癌的病理分型及组织学特点、转移途径,鉴别诊断。
3.了解发病机制、化疗方案。
【教学内容】1.概述:着重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
2.病因:吸烟、工业性致癌因素、大气污染等,重点介绍吸烟的危害。
3.病理改变:根据发生部位分型,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及形态分型,转移方式。
4.临床表现:强调早期症状,咳嗽、咯血、肺外症状的特点及其对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5.实验室与其他检查:(1)痰、胸腔积液及癌细胞检查。
(2)X线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
(2)支气管镜检查、活体组织检查等。
6.诊断及鉴别诊断:(1)诊断:强调早期诊断思路。
(2)鉴别诊断:肺炎、肺结核、肺脓肿、结核性胸膜炎、转移性肺癌等。
7.治疗:以手术根治为主的综合治疗,重点为组织学类型对各种治疗方法的敏感性。
8.预防。
【教学方法】多媒体或结合案例式教学,必要的板书补充。
第十一章呼吸衰竭【目的要求】1.掌握慢性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根据、治疗。
2.熟悉呼吸衰竭的分类方法及标准,分型诊断的治疗学价值。
3.了解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教学内容】(急性呼吸衰竭放在急诊医学中讲授)1.概述:重点讲解呼吸衰竭的概念、急性与慢性呼吸衰竭的区别。
2.病因与发病机制:重点介绍Ⅰ型及Ⅱ型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
简要介绍五大发病机制的特点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3.病理: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各系统及代谢的影响。
强调呼吸衰竭的本质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4.临床表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多系统症状,着重讲授肺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5.辅助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的正常值及诊断意义。
6.治疗:氧疗、抗感染、通畅气道、呼吸兴奋剂的应用、人工机械通气的应用等。
【教学方法】多媒体或结合案例式教学,必要的板书补充。
第二篇循环系统疾病第十二章循环系统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 熟悉循环系统疾病诊断分类2. 熟悉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思路3. 熟悉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教学内容】1. 循环系统疾病诊断分类2.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思路3. 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教学方法】多媒体结合板书讲授第十三章心力衰竭【目的要求】(急性心力衰竭在急诊医学中讲授)1.掌握慢性左心衰竭、右心衰竭的常见病因与诱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熟悉心功能评价与辅助检查的诊断意义。
3.了解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教学内容】1.概述:心力衰竭的定义,流行病学,强调慢性心力衰竭的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当,是严重的临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