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专业知识与技能•研究方向与选修课程•学术与科研能力培养•实践环节与就业方向•培养方案实施与保障措施01引言1工程力学专业的背景与重要性23工程力学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涉及多个领域,如土木、机械、航空航天等。
工程力学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撑。
工程力学在解决重大工程问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工程力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方案的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工程力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设计和制造的高级人才。
培养方案的定位培养方案的目标和定位课程设置必修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等;选修课程包括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等。
教学特色注重实践和创新,加强实验教学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增强其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程设置与教学特色02专业知识与技能基础力学理论包括平衡条件、力的分解、力偶等;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包括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等;包括应力分析、应变分析、弹性方程等;包括屈服条件、塑性变形、强化等。
工程力学应用包括有限元法、离散元法、有限差分法等;结构分析包括Navier-Stokes方程、涡旋运动、边界层理论等;流体动力学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热力学包括振动分析、稳定性分析、模态分析等。
振动与稳定性数值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离散元法等;包括ANSYS、ABAQUS、FLUENT等;包括结构优化、流体动力学模拟、热力学模拟等;包括数据可视化、数据处理、数据挖掘等。
计算力学与数值模拟软件应用模拟技术数据处理实验报告撰写包括实验结果总结、数据分析解释、结论等。
实验技能与操作实验设计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实验操作包括实验设备使用、样品制备、数据采集等;实验数据分析包括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图表制作等;03研究方向与选修课程总结词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稳定性,涉及材料、结构、环境和装备等多个领域。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活动、学术研究和项目实践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在工程力学领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能力。
一、课程设置:
1. 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力学、材料力学等。
2. 专业核心课程: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振动与波动、流体力学等。
3. 专业选修课程:结构力学、热力学、控制理论等。
二、实践活动:
1. 实验实践:进行力学相关实验,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2. 实习实训:参与工程力学相关项目的实习和实训,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科竞赛:参加力学竞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学术研究:
1. 科研基础训练:学习科研方法和文献检索技巧,培养科研意识。
2.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提高学术写作和表达能力。
3. 学术交流会议:参加学术交流会议,与同行学者交流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
四、项目实践:
1. 工程项目实践:参与工程力学相关的实际项目,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创新设计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工程力学创新设计项目,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社会实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工程力学的应用领域和社会需求。
通过以上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的培养方案,工程力学专业的学生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工程领域中独立开展力学分析和设计工作,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工程力学硕士点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硕士点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力学硕士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系统工程力学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研发、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1. 具备坚实的数学和力学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数学和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2. 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够进行力学实验,分析和解释实验数据;3. 具有宽厚的工程实践经验,能够结合实际工程进行力学分析和设计;4. 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团队领导能力,能够在工程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5. 具备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能够获取国外力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6. 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为了达到以上培养目标,该专业硕士点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力学基础等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和力学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计算力学、有限元方法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力学专业的理论和方法。
(3)实验课程:包括力学实验、数值分析实验等实验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实验技能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4)工程实践课程:包括工程力学设计、力学分析、工程实践等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工程实际应用的能力。
(5)外语课程:包括英语阅读、英语写作、力学英语等外语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获取国外力学研究成果的能力。
(6)创新课程:包括论文写作、专业报告等创新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创新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 毕业要求学生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毕业资格考试后,需要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从事一年的工程实践。
毕业要求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学生需要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篇有一定创新性和实用价值的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专业基本情况所属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学科、专业代码:工程力学、080104获得时间:2000年2、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点研究工程中所提出的力学问题,建立工程结构分析的力学模型以及工程科学中的数值分析方法,将力学与工程结合起来,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工程力学专业主要以土木工程为背景,从中提炼并解决工程力学问题,服务于土木工程教学与科研,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力学人才。
本专业主要以工程结构稳定与振动、智能结构计算理论与方法、工程结构振动控制、工程结构非线性静动力分析与工程结构抗震研究为特色,已经具备了一支高素质、高学术水平、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拥有国内一流试验设备的工程结构中心实验室。
本学科点曾完成和正在进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基金课题的研究,多次获省部级奖,一些科研成果被SCI和EI收录,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
3、培养目标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工程力学学科领域内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方法;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所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有全面透彻的了解了,具有独立、创造性地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和有效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卓越的继续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学术交流能力。
4、主要研究方向(1)智能材料结构计算理论和方法(2)工程结构数值分析方法(3)河流动力学(4)环境流体力学(5)结构疲劳断裂与损伤研究5、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本学位点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复合型力学专业人才,要求具有以下能力和素质:1)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
掌握自然辩证法、科学伦理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培养博士生用科学的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和认识世界。
2)具备学术潜力,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力学等理工科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力学以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前沿动态。
工程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专业基本情况所属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学科、专业代码:工程力学、080104获得时间:2000年2、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点研究工程中所提出的力学问题,建立工程结构分析的力学模型以及工程科学中的数值分析方法,将力学与工程结合起来,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工程力学专业主要以土木工程为背景,从中提炼并解决工程力学问题,服务于土木工程教学与科研,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力学人才。
本专业主要以工程结构稳定与振动、智能结构计算理论与方法、工程结构振动控制、工程结构非线性静动力分析与工程结构抗震研究为特色,已经具备了一支高素质、高学术水平、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拥有国内一流试验设备的工程结构中心实验室。
本学科点曾完成和正在进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基金课题的研究,多次获省部级奖,一些科研成果被SCI和EI收录,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
3、培养目标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工程力学学科领域内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方法;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所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有全面透彻的了解了,具有独立、创造性地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和有效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卓越的继续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学术交流能力。
4、主要研究方向(1)智能材料结构计算理论和方法(2)工程结构数值分析方法(3)河流动力学(4)环境流体力学(5)结构疲劳断裂与损伤研究5、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本学位点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复合型力学专业人才,要求具有以下能力和素质:1)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
掌握自然辩证法、科学伦理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培养博士生用科学的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和认识世界。
2)具备学术潜力,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力学等理工科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力学以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前沿动态。
工程力学培养方案(3篇)
第1篇一、培养目标工程力学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土木工程、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领域从事力学分析、设计、计算、测试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1. 知识结构(1)掌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力学基本理论,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等。
(3)了解现代计算力学、实验力学、力学测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熟悉工程力学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2. 能力结构(1)具备较强的力学分析、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备良好的实验技能,能够进行力学实验的设计、操作和分析。
(3)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力学计算和分析。
(4)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素质结构(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2)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3)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勇于探索和实践。
(4)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能够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三、课程体系1. 基础课程(1)高等数学: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2)线性代数:包括线性方程组、矩阵理论、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等。
(3)大学物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
(4)计算机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等。
2. 专业基础课程(1)理论力学: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等。
(2)材料力学:包括材料力学性能、杆件强度、刚体力学等。
(3)结构力学:包括结构分析、结构设计、结构计算等。
(4)流体力学:包括流体运动基本方程、流动稳定性、流体动力学等。
(5)弹性力学:包括弹性理论、弹性力学问题求解方法等。
3. 专业课程(1)计算力学:包括有限元方法、数值分析、计算方法等。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根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如下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运用于本专业。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1、疲劳与断裂;2、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3、力学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4、计算流体力学及应用;5、非线性系统识别。
详见附表一。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1、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以学分制为基础,在校学习年限2年。
2、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的时间约各占一半,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交叉进行,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3、在职人员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
4、硕士研究生在校培养期间,实行学期注册制度,未注册者终止其下一阶段各培养环节内容的登记备案。
5、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累计不应少于一年时间。
四、培养方式及方法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贯彻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两者并重的原则,实行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交叉进行的培养模式,采取导师个别指导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并在研究生入学后的1个月内组织完成确定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
培养工作应遵循如下原则: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相结合,注意提高硕士研究生思想品德修养。
2、指导教师确定后,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硕士生本人的基础和特长,指导硕士生制定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的培养计划。
为了保证论文工作的时间和论文质量,指导教师要尽早安排研究生进入论文工作,并在第一学年安排研究生完成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选题、开题报告撰写等环节。
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培养目的与培养目标
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一、培养目的与培养目标培养目的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复合型力学专业人才,培养对象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力学等理工科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力学以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前沿动态,具有良好的分析、表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力学科学基础研究、工程应用研究的科学思维,学成毕业之后可在土木、建筑、机械、能源、航空航天等力学相关应用领域从事力学基础研究和结构工程设计、制造、分析和评估等科研和教学工作。
本专业将本科通识教育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及选修课集中于培养过程的前三年,专业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集中于培养过程的最后一年,将学生培养成为综合性的具有数理力学基础、结构工程设计、力学理论和实验研究、及管理能力的卓越工程师。
培养目标:LO 1 掌握工程力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与力学基础,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LO2 掌握工程力学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熟悉工程力学常用的实验装备,具备扎实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LO3 掌握现代计算力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熟悉常用工程分析软件,具有初步对与力学相关的大型工程结构进行建模和分析的能力;LO4 把握力学的理论前沿、国内外发展趋势、行业需求,掌握以机械、土木工程为背景的工程设计方法,具备整合跨领域知识的能力;LO5具有相关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工业管理知识,具有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LO6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的身心、和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LO7具有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实践能力标准:工程力学专业实践教育包括各类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形式。
通过实践教育,培养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具有理论分析、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等。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
2.1 力学基础知识 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等课程。 具有分析和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以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为主,
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2 力学专业知识 包括弹塑性力学、振动力学、复合材料力学、实验力学、有限元基础、疲劳与断裂力
学、工程实习、毕业论文等课程。 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力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理论。
必 3
修
1 机械学院
力学与工程概论
必 1
修
1 力学学院
理论力学 AI~AII 材料力学 AⅠ~AII 电路和电子技术基础 结构力学 D
必 3+3
修
必 3+3
修
必 3
修
必 4
修
2、3 力学学院
3、4 力学学院
1
4 电气学院
4 土木学院
振动力学
必 3
修
4 力学学院
流体力学
必 4
修
5 力学学院
工程材料学
必 2
外语类
体育类
计算机类
数学类
学科与专业基础课程 物理类
学科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实验、实践
学分要求
14
3
16
49
12
4
6
27
4
81
16
28
31 37
6
毕业设计(论文) 课外创新实践
合计
16
16
2
2
185
八、课程设置细化表
课
课
课内
程 课程代
类
码
课程名称
程
实践 开课
工程力学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培养方案1.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工程力学方面的高级人才,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
具体培养目标为:1.具有宽厚的数理基础,能够熟练运用工程力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2.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设计、工程化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标等;3.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和工程实验技能,能够在工程力学领域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4.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适应国内外工程技术交流和合作。
2. 培养方案2.1 课程设置2.1.1 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化学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及编程技术;•工程力学基础课程;•材料力学基础课程。
2.1.2 专业课程•结构力学、杆件稳定理论、抗震设计理论、有限元方法、混凝土结构力学等力学基础课程;•工程设计、工程造价、施工组织、工程招投标等实践课程;•固体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疲劳及断裂机制、微固体力学等深入学习课程;•结构动力学、岩土力学、地震地质学、液体介质力学等领域拓展课程。
2.2 实践环节2.2.1 实验课程•实验基础训练课程;•材料力学实验、结构力学实验、抗震实验等力学实验课程;•工程实践和科研实践环节。
2.2.2 毕业设计毕业生必须完成1个学期的毕业设计,其内容应涉及深入学习课程和应用技能的培训内容。
毕业设计应包括设计方案、技术分析、施工组织、施工图及经济考虑,并在毕业论文中进行表述。
2.3 学分要求总学分要求180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程不少于70学分,专业方向课程不少于50学分,实践环节不少于10学分。
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不少于10学分。
此外还要求综合素质教育、英语等其他课程的学分。
学生应确保拥有足够的学分以取得毕业证书。
3. 实施计划本方案的总学制为4学年。
大部分学生将在校完成所需要的学分。
按照学生不同情况,可以有所调整。
学生可以申请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
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培养计划书
安徽建筑大学
研究生培养计划书
学号:
研究生姓名:
学科、专业:
所在学院: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学习年限:
入学日期:
填写日期:年月日
填表说明
1.研究生导师应严格按照研究生的录取专业,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规定和要求,给每一位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
选定的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必须与培养方案中所列课程名称一致。
2.培养计划应于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交学院研究生秘书。
经学院审核同意后送研究生部审批。
3.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录取的考生须补修两门现专业本科段课程,并列入培养计划。
4.考核方式:学位课程为考试、非学位课程为考试或考查。
5.该计划一经批准,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动。
如因课题研究需要等原因确需调换或研究生已修学分达到培养方案规定学分不再选学列入本人培养计划的课程,研究生应在每学期开学后前两周提出申请,经导师、学院同意后报研究生部批准。
教学计划已经安排的课程,将不予同意变动。
6.本培养计划一式四份, 研究生、研究生导师、所属学院、研究生部各存一份。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2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基础课程
力学原理
01
介绍工程力学的基础理论,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等
。
计算机编程
02
强化学生的编程能力,以便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进行数值模拟
和计算。
数学方法
03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掌握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
01
答辩技巧
在答辩过程中,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 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清晰地阐述 研究内容和成果。
02
03
评审与反馈
接受评委的评审意见和建议,对论文 进行修改和完善。
06
培养特色与展望
培养特色
综合培养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注重综合知识 和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理 论、方法和应用,同时需要具备跨学科的视野和 创新能力。
学校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能够满足学生在实验和模拟方面的
需求。学生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理论,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03
丰富的图书资料
学校图书馆拥有大量的工程力学专业图书和资料,能够为学生提供全
面的学术支持和信息保障。
THANK YOU.
导师队伍一
教授A: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成果,研究方向 为材料力学和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
导师队伍二
教授B:长期从事结构力学的研究,特别是在桥 梁工程领域有突出的贡献。
导师队伍三
教授C:专注于流体力学研究,特别是在流体与 固体边界的相互作用方面有重要的贡献。
04
学术活动与科研实践
学术活动
学术会议
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扩大视野 ,提高学术素养。
工程力学 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力学原理和方法,能够应用力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基础和物理基础,能够熟练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力学问题。
3.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进行相关力学实验并能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4.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工程力学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
二、课程设置1. 力学基础(1)静力学:包括受力分析、平衡条件、杆件的内力计算等内容。
(2)动力学: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力学定律、动量定理等内容。
(3)弹性力学:包括弹性体概念、应力应变关系、弹性体的力学性能等内容。
2. 应用力学(1)材料力学: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应力应变关系、材料的强度计算等内容。
(2)结构力学:包括杆件、梁、框架、刚架等结构的受力分析、变形计算、稳定性分析等内容。
3. 实验教学设置力学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自进行力学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掌握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4. 综合设计设置综合设计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进行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采用讲授、示范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力学理论知识和方法。
2. 实验教学设置力学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仪器进行力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 实践教学设置综合设计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运用力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评价体系1. 考试评价采用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查学生对力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 实验评价考核学生进行力学实验时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
3.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综合设计项目成果和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以上培养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具备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工程力学专业人才。
080104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
核心
能力
课程
名称
A
B
C
D
E
F
G
H
具备应用科学、物理学、微积分、工程数学、工程统计、以及哲学知识的能力
具备设计及进行科学、工程实验以及分析解释数据的能力
具备系统的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工程技术方面的能力
具备应用专业知识及现代科技手段分析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备认识工程解决方案对生态、环境、社会及全球的影响,并能持续学习的能力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学期
考核性质
备注
一
二
三
考试
考查
学
位
课
公
共
学
位
课
自然辩证法
54
2
√
√
必修课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1
√
√
英语
90
3
√
√
√
矩阵理论
40
2.5
√
√
选修
不少于4学分
数值分析
32
2
√
√
数理统计
32
2
√
√
随机过程
32
2
√
√
最优化方法
32
2
√
√
变分法与泛函分析
48
3
√
√
专业学位课程
弹塑性力学
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1. 所属学院:土木水利工程学院学科、专业代码:080104获得授权时间:1986
2.学科、专业简介
本学科点研究工程中所提出的力学问题,建立工程结构分析的力学模型以及工程科学中的数值分析方法,将力学与工程结合起来,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工程力学专业主要以土木工程为背景,从中提炼并解决工程力学问题,服务于土木工程教学与科研,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力学人才。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工程力学是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是研究力学规律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的一门学科。
它是围绕着力学的基本原理,以工程应用为目标,研究工程材料、构造件、产品和装备等在受力作用下的性能和失效规律,以及设计和施工中所涉及的力学问题。
工程力学涉及到一些基础学科的知识,包括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动力学、振动力学等。
二、培养目标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旨在培养能熟练掌握工程力学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具有较高工程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 具备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熟悉工程材料和结构的力学性能,可进行简单工程计算和分析;3. 具备基本的工程设计和实验能力,掌握工程实际中的力学问题求解方法;4. 具备系统的综合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包括预算、进度、质量控制和风险评估等;5. 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能够在工程团队中发挥重要作用;6. 具备不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具备一定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三、专业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工程热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材料、工程流体力学、振动力学等。
2. 专业课程工程力学、计算力学、有限元法、结构分析、结构优化、结构抗震设计、结构动力学、岩土工程力学、复合材料力学、结构监测与维护等。
3. 实践课程实验力学、工程实习、结构设计实习、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实践项目等。
四、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鼓励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参与实践活动,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2. 强调实验教学。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强化案例教学。
引入工程实际案例,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能力。
4. 强化专业实习。
安排学生到企业、科研单位等实习,了解实际工程项目,提高实际工程能力。
五、实践教学1. 工程实习。
合肥工业大学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专业探究生培养方法文案
合肥工业大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1.所属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2.学科、专业简介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是力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国际上往往将其内容概括为“动力学、振动与控制”。
主要研究牛顿力学的一般原理和宏观离散系统的力学现象,研究范围从离散系统动力学扩展到陀螺力学、振动理论、运动稳定性理论、控制理论、机器人动力学等等。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包含着丰富的研究内容,在基础研究方面,重要的研究领域有:非线性动力学,复杂多体系统动力学,振动理论,控制理论,运动稳定性理论,随机振动,以及近代分析力学等等;在面向工程实际,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方面,则以振动问题最为突出,包括复杂系统的模态分析和实验,碰撞、冲击与噪声,振动的优化与控制,以及振动分析的各种反问题等等。
要求本专业学生掌握系统的、较为深厚的力学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工程问题,毕业生能够从事工程单位、制造业、设计单位、科研院所和兵器研制部门等的力学分析、结构设计、科技开发、软件系统开发和应用工作,也可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3.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力学基础理论知识、综合的分析计算能力和全面的试验技能,擅长理论分析和力学建模,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及相关结构分析软件进行工程结构的设计、分析和评估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具有从事本科学研究工作、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本门学科领域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
4. 主要研究方向(1)非线性振动与控制(2)工程结构振动分析与控制(3)多体系统动力学(4)振动噪声、冲击测试与控制5. 学制及学分学制2.5年;课程规定总学分为28-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为16-18学分。
跨专业及同等学力考生须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至少2门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6.课程地图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地图7.课程关系图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关系图8.实践能力标准(1)论文报告等撰写与汇报能力:能就某个主题内容,收集整理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所属学院:土木水利工程学院学科、专业代码:080104获得授权时间:1986
2.学科、专业简介
本学科点研究工程中所提出的力学问题,建立工程结构分析的力学模型以及工程科学中的数值分析方法,将力学与工程结合起来,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工程力学专业主要以土木工程为背景,从中提炼并解决工程力学问题,服务于土木工程教学与科研,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力学人才。
本专业主要以工程结构稳定与振动、智能结构计算理论与方法、工程结构振动控制、工程结构非线性静动力分析与工程结构抗震研究为特色,已经具备了一支高素质、高学术水平、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拥有国内一流试验设备的工程结构中心实验室。本学科点曾完成和正在进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基金项目的研究。多次获省部级奖,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
本专业与安徽省交通土建、建筑工程以及相关工程行业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本专业积极为安徽省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将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工程实际中去,承担了大量高等级道路、桥梁工程、房屋结构等方面的基础性科研、咨询、监测监控和鉴定等工作。
3. 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学术修养及社会责任心;具有开拓进取、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学期
考核性质
备注
一
二
三
考试
考查
学
位
课
公
共
学
位
课
自然辩证法
54
2
√
√
必修课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1
√
√
英语
90
3
√
√
√
矩阵理论
40
2.5
√
√
选修
不少于4学分
数值分析
32
2
√
√
数理统计
32
2
√
√
随机过程
32
2
√
√
最优化方法
32
2
√
√
变分法与泛函分析
48
3
√
√
专业学位课程
弹塑性力学
1
√
√
不计入规定学分
学术交流
1
√
√
√
√
创新实践
1
√
√
√
√
工作技术实践(助教、助管)
1
√
√
√
注:
(1)专业课程为:16学时1学分,每门课程不超过32学时,2学分。
(2)跨专业学生须增加2门补本课程(不计学分),工程力学专业补本课程选择范围:结构力学、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3)工程力学专业《公共实验》课:工程电测综合实验(土木院开)。
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及外语能力
具备有效沟通、团队合作及创新的能力
具备专业伦理、人文素养、社会责任、道德法律等方面的能力
自然辩证法
√
√
√
√
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
√
√
英语
√
√
√
矩阵理论
√
√
√
√
数值分析
√
√
√
√
数理统计
√
√
√
√
随机过程
√
√
√
√
最优化方法
√
√
√
√
变分法与泛函分析
√
√
√
√
弹塑性力学
√
√
√
√
√
√
随机振动与数据处理
√
√
√
√
√
结构优化设计
√
√
√
√
√
工程结构振动与控制
√
√
√
√
√
断裂与损伤力学
√
√
√
√
√
智能结构计算理论与方法
√
√
√
√
√
工程结构非线性理论
√
√
√
√
√
前沿讲座
√
√
√
√
√
√
√
√
8、课程关系图
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
√
√
√
有限元法
√
√
√
√
高等结构动力学
√
√
√
√
英语口语
√
√
√
论文写作
√
√
√
√
√
√
√
√
公共实验(见校定实验课)
√
√
√
√
√
√
√
√
微机原理
√
√
√
√
软件技术基础
√
√
√
√
板壳力学
√
√
√
√
√
高等桥梁结构理论
√
√
√
√
√
复合材料力学
√
√
√
√
√
结构可靠度理论
√
√
√
√
√
工程结构监测、鉴定与加固
√
√
√
√
√
地震工程理论与结构抗震
32
2
√
√
一级学科必修课程
弹性动力学
32
2
√
√
高等结构动力学
32
2
√
√
非
学
位
课
程
公共课
程
英语口语
30
1
√
√
√
必修课程
论文写作
16
1
√
√
公共实验(见校定实验课)
16
1
√
√
微机原理
32
2
√
√
选修课程
软件技术基础
32
2
√
√
专业
选修
课程
板壳力学
32
2
√
√
选修学分应满
足规定最低总
学分要求
有限元法
32
2
√
√
高等桥梁结构理论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熟练阅读、翻译外文资料的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本学科理论与技术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宽广的国际视野、团队合作精神,初步具有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4. 主要研究方向
(1)工程结构分析与计算机仿真
32
2
√
√
复合材料力学
32
2
√
√
结构可靠度理论
32
2
√
√
工程结构监测、鉴定与加固
32
2
√
√
地震工程理论与结构抗震
32
2
√
√
随机振动与数据处理
32
2
√
√
工程结构振动与控制
32
2
√
√
断裂与损伤力学
32
2
√
√
工程结构非线性理论
32
2
√
√
前沿讲座
16
1
√
√
必修环节
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7.课程地图
核心
能力
课程
名称
A
B
C
D
E
F
G
H
具备应用科学、物理学、微积分、工程数学、工程统计、以及哲学知识的能力
具备设计及进行科学、工程实验以及分析解释数据的能力
具备系统的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工程技术方面的能力
具备应用专业知识及现代科技手段分析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备认识工程解决方案对生态、环境、社会及全球的影响,并能持续学习的能力
(2)大跨度桥梁的施工控制与仿真分析
(3)智能结构与结构振动控制
(4)复合材料结构力学及其在工程的应用
5. 学制及学分
学制2.5年;课程规定总学分为28-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为16-18学分。跨专业及同等学力考生须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至少2门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6.课程设置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