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规律
简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简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将思想政治素质融入青少年的基本素质培养的一个过程,这也是一个规律性的过程。
首先,通过强调“以理论指导实践”,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从根本上加强和推进青少年反革命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解构、消解和反思。
其次,围绕国家宗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系列宣传讲座,框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让青少年获悉民主、法治、文明、自由、平等、爱国等概念,了解宪法、民法、行政法的内涵,增强爱国、热爱家庭的意识,主动参与公共事务及文化活动。
紧接着,利用媒体形式充分发挥社会营造、社会治理和社会问题处理的作用,形成社会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约束,从而达成教育和管理青少年的目的。
最后,注重青少年主体性发展,增强青少年责任意识,激发青少年求知欲、报效社会精神,培养青少年诚信、守法、仁爱、感恩、团队精神,促进青少年精神、道德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引导和帮助他们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积极向上、真诚宽容、团结友善、勤奋进取,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走向成熟,以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中国建设的重要手段。
正是通过设计理性、刚性和全面的教育计划,使青少年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真正融入国家宏伟理想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家园,收获无穷的精神财富,完成自身的完全发展。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第一节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有特殊的规律性,首先是因为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是有规律性的;人们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若要取得成效,就必须遵循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去做。
因此,研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规律,便成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规律的基础和前提。
一、思想政治品德及其结构所谓思想政治品德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言行规范行动时,集中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研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规律,首先就要研究思想政治品德的结构。
所谓思想政治品德结构,是指构成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的作用方式和联结方式。
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系统是一个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具有稳定倾向性的三维立体结构。
心理是思想政治品德的基础因素。
任何人的思想政治品德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心理机制、心理形式基础之上的。
首先,心理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发端。
第二,心理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动力。
人的情感、欲望在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人的激情是品德认识转化为动机和信念的催化剂,对品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控作用,是品德行为的强大动力。
第三,心理也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条件。
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兴趣、性格、气质、能力都影响着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思想是思想政治品德的核心因素。
这里所说的思想不仅包括一部分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思想的主要形态,而且还包括许多逼近理性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甚至是片面认识。
正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才是永远必要的。
思想是思想政治品德的内在本质和核心因素。
因为,第一,思想是联结心理与行为的纽带;第二,思想是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内容;第三,思想因素决定着思想政治品德的性质和方向。
行为是思想政治品德的外显因素。
这里说的行为是指的品德行为,它是受教育者经常表现出来的自觉的行为活动。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规律
一位智者的四句话
把自己当成别人 把别人当成自己 把别人当成别人 把自己当成自己
对话实现共享的条件
1、尊重彼此的观点 2、尊重彼此的传统习俗或“经历” 3、言论和行动的自由 4、共同决定对话的形式和内容 5、关心具体的生活经验 6、通过具体行动(实践)验证
教育者的职责
教育者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 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 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 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 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 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 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 解、鼓舞——《学会生存》
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 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具有 稳定倾向性的多维立体结构。
心理子系统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信念 等因素,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的基础。 思想子系统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 道德观等,是思想品德的核心。 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显因素和客观内容。
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
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定义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 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状况,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 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 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唤醒”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体验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理解的“视界融合”
4、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对象的自我理解过程 5、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对话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介体
教育环体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1、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 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
•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要求与 受教育者思想品德之间保持一种动态 平衡的关系。
• “适度张力规律”是对思想政治教育 过程基本矛盾的反映,揭示了教育过 程中教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 展之间的本质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概念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和 具体矛盾
•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就是指思想 政治教育过程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 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 1、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 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
2、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 这一规律揭示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 间的联系及其互动趋势的一个规律。
3、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 用的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两大方 面的影响: 一是教育者所施加的自觉影响 二是社会环境的自发影响
张耀灿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探析》中的观点:
1、基本规律——适应超越规律 2、具体规律——双向互动律、协调控制律和内化外化规律 3、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新规律 ——主导性与多样性规律 ——社会化规律 ——主体间多向互动规律
罗洪铁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 的探讨》中的观点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 (一)内化规律 1、内在需要驱动律 2、主体素质支配律。 3、教育方法影响律。
(二)外化规律 1、主观精神参与律。 2、外在环境制约律。 3、内化外化反复律。 (三)反馈检验规律 1、交互整合律。 2、协调控制并存律
5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第5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第1节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人们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的。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统一的。
1、思想品德及其结构思想品德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按照一定社会规范行动时,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思想品德具有十分复杂而又精微的结构。
所谓思想品德结构,是指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具体而言,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整体。
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的基础。
(1)心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发端。
(2)心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
(3)心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条件。
思想品德结构中的“思想”,是指个体的思想。
个体的思想是个人独特的社会经历与社会地位的反映,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社会存在的反映。
根据反映社会存在的深浅程度的不同,个体思想可以分为感性思想和理性思想。
感性思想是个体对自己的社会经历和处境的直接反映,具有具体生动、零散肤浅等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思想”问题,许多是人们的感性思想。
理性思想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比较系统的、自觉的、理论化的思想,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观念”,如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和道德观等。
由于理性思想具有间接概括性,深刻确切反映了社会存在的本质,克服了感性思想的片面性、表面性和盲目性的弱点,因此,它是思想的主要形态。
思想是思想品德结构的内在本质。
(1)思想是思想品德的核心因素。
(2)思想是思想品德的社会内容。
(3)思想是思想品德的方向。
行为是思想品德的表现形式。
(1)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客观内容。
(2)行为是思想品德的根本标志。
(3)培养良好的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任务。
心理、思想和行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主要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特征 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 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特征 1、概念:
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 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 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 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 ①计划性和正面性 ②复杂性和广泛性 ③引导性和持久性。
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是指个体思想品德在演化过程
中不断获得新品质的过程。个体自身的因素及其包括思想
政治教育在内的外部因素,都参与了这个过程,对思想品 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各自不同的影响。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分为方案、实施、评估三个阶段。
(3)思想政治教育评估
(1)制订教育方案 (1)内化机制:三个阶段是:服从 同化 内化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分为方案、实施、评估三个阶段。
①搜集信息,发现问题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是指个体思想品德在演化过程中不断获得新品质的过程。
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 (3)受教育者出生和成长的家庭
1、外在因素: (1)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经济生活条件,政治制度及其社 会的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其文化活动,
(2)受教育者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 (3)受教育者出生和成长的家庭 (4)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学校 (5)受教育者从事工作的社会组织 (6)各种非交往环境 (7)现代大众传播媒介
2、内在机制
(1)内化机制:三个阶段是:服从 同化 内化 (2)外化机制: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规律演示课件.ppt
(二)内在转化过程:知、情、信、意、行均 衡发展和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
知,即思想品德认识(先导)。
情,即思想品德情感(催化剂)。
心理过程
意,即思想品德意志(内在条件)。
信,即思想品德信念(关键)。
行20,18-1即2-16思想品德行为(外在表现和综合) 心9理特
三、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实践活动(体验) 过程;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过程;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是教育者与受教育
者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
2018-12-16
11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教育介体
受教育者 教育环体
2018-12-16
12
1、教育者(教育主体):是指在思想政治 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 影响的个人或群体。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 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教育的内容 和方法,组织引导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 过程及规律
2018-12-16
1
第一节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 展过程
一、思想品德及其结构
1、思想品德的涵义: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指导 下,按照一定社会规范行动时,表现在个体身上
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
总和。思想品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
的反映,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发展
育的直接任务。
2018-12-16
6
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的关系
1、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 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相辅相成的。
2、人的思想品德一般是按照心理—思想—行为习惯的顺 序,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稳定到稳定,由不完善到完善 逐步发展的 。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第三节 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与教育引导规律
二、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发展
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是指个体的思想政 治素质在演化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品质的过程。
受教育者在外界环境影 响下,在教育者有目的、 有计划传递的思想政治 教育内容信息的引导下, 自主学习、自主选择、 自主建构起来的。这个 自主建构的过程,就是 理论内化。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与特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
(四 )外化应用过程
(五)反馈调控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在解决人们 教育者应及时敏锐地捕捉 的知与信的同时,还要促 和分析反馈信息,以便对 进知、信向行的转化,即 教育计划和具体实施过程 把个体思想品德外化到日 进行调整,使教育活动更 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 有针对性,更有成效。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
(一)教育准备阶段
教育准备阶段的任务,一是解决“做什么”“怎样去做”, 即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问题;二是合理构建教育者和受教 育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门、教 育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求,针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 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 制定并确定长远目标、阶段性任务或具体教育方案的过程。
这个矛盾规定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具体矛 盾。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矛盾,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基本 矛盾的具体表现。
(一)社会发展要求与个体发展需要的矛盾 (二)主导性教育与自主性接受的矛盾 (三)教育正面影响与环境不良影响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规律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规律第一节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规律一、思想品德及其结构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三、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思想品德及其结构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指导下,按照社会规范行动时,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思想品德结构是指人的思想品德的各个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具有稳定倾向性的多维立体结构。
心理子系统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等因素,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的基础。
思想子系统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是思想品德的核心。
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显因素和客观内容。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1、内在矛盾转化过程。
2、外部环境影响制约过程内在矛盾转化过程知,即思想品德认识(先导)。
情,即思想品德情感(催化剂)。
信,即思想品德信念(关键)。
意,即思想品德意志(内在条件)。
行,即思想品德行为(外在表现和综合)。
外部环境影响制约过程社会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
它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国际社会环境和国内社会环境两大部分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以人们的社会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通过人的主体活动和人际交往等实践形式)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外部制约过程是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决定作用和人对社会环境的主观能动作用以社会实践为中介而构成的双向互动过程。
一个孩子如果被父母唾弃,这个家庭就是他的地狱;一个孩子如果被老师唾弃,这个学校就是他的地狱;一个孩子如果被父母和老师同时唾弃,这个世界就是他的地狱。
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
童年的快乐是一生快乐的源头。
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开端。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一、前言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诸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对其界定主要有三种不同趋向:1、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2、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目标、原则、功能等具体内容演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3、将西方行为科学、心理学和人格理论的规律转移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本书认为,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其质的规定性,正是这些质的规定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区别与其他因素。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应当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关系结构,它是一个由基本规律和多个具体规律组成的多侧面、多层次的体系。
所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是社会适应律。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社会适应律,处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一定要与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相适应的规律。
内涵:1、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社会发展要求下进行的,只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存在,就必须反映社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
2、全社会而言,所有社会个体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就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言,教育者代表社会要求,受教者应接受来自教育者的教育内容以形成社会所希望的思想政治品德。
3、社会对个体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是绝对的,个体能否达到要求是相对的,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矛盾。
4、所谓适应,并非消极适应,而是积极适应。
将其作为基本规律的原因:1、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
2、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体系中居于总体上的最高层次。
3、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4、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5、具有历史性。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罗洪铁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5P216-221)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诸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具体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主要介绍:1、适度超越律。
2、双向互动律。
3、内化外化律。
4、协调控制律。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罗洪铁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5 P222-229)。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和规律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和规律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和规律,旨在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趋势,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提供理论支撑。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其过程中的矛盾和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首先界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明确了研究范围和对象。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矛盾的产生、发展和解决过程,以及矛盾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还深入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规律、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发展规律、教育环境与教育效果的关系规律等,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为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和完善,为培养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和坚定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其中包含着各种矛盾和规律。
在这些矛盾和规律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矛盾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表现在思想观念的差异上。
教育者通常掌握着一定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他们的任务是向受教育者传授这些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然而,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往往受到家庭、社会、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教育者所传授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导致了双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还表现在行为方式的差异上。
教育者的行为方式通常是以教育、引导、示范为主要手段,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受教育者的行为。
然而,受教育者的行为方式却受到个人性格、习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配套考研题库-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圣才出品】
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一、概念题1.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答: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是指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提出的若干个可行性方案进行比较并作出最优选择的过程。
其涵义包括如下三点:①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要确立正确的目标;②对实现目标的方案要进行最优化选择;③决策方案要能够付诸实施。
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决策的目的。
2.教育介体(温州大学2016年研)答:教育介体,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用来影响受教育者的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以及教育活动的各种方式与手段。
教育内容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客观依据,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最终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和条件,要把特定的教育内容有效地传授给受教育者,必须要有适当的教育方法。
教育介体是联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因而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基本要素。
二、辨析题1.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外部制约过程是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决定作用和人对社会环境的主观能动作用以社会实践为中介而构成的双向互动过程。
相关试题: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是环境作用的结果。
(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研)答:该说法正确。
具体分析如下:根据对思想品德结构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分析,可以将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概括为: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
(1)人的思想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社会环境因素在个体身上的消极反映,而是在主体实践的过程中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外部环境因素虽然对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但受教育者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影响的个体,而是作为能动体在与外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接受外界影响的。
(3)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客体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是在主体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实现的。
客观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只有通过社会实践与主体相联系,才有可能达到主客体的相互协调与平衡,使主体产生一定的思想品德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和规律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和规律研究一、概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人们的正确思想观念和道德素质。
在这个过程中,矛盾和规律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它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和规律,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教育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教育方法与受教育者需求之间的矛盾等方面。
这些矛盾的存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充满了挑战和困难。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这些矛盾的本质和产生原因,以便更好地解决它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规律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这些规律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规律、教育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适应规律、教育方法与受教育者需求之间的匹配规律等。
研究和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和规律,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矛盾和规律的研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关乎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更是影响整个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因素。
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人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塑造人的灵魂的重要工程。
人的思想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只有具备正确的思想意识,人们才能做出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引导人们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思想品质,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普通规律一样有着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特点.目前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的划分提法各不相同,其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规律的研究已比较全面,具体可概括为适应超越率、双向互动率、要素协同率和人格塑造率.学术界对于基本规律的研究还不成熟,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应包括社会制约和心理制约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它是一个由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组成的多侧面、多层次的体系。
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关于这一规律,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界有许多不同的表述,本书试作如下表述: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要求以及品德状况,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以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去影响受教育者,不断解决其思想品德水平与社会品德规范要求之间的矛盾,使其思想品德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并不断提高到新水平。
这一规律可以简述为:教育活动既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又要超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现状,体现社会思想品德要求。
我们可将其称为“适应超越规律”。
由于这一规律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运动的发展趋势,因而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适应超越规律是适应与超越的辩证统一。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活动显然要受到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状况的制约,因而教育内容、方法等应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实际状况相适应,只有这样,教育影响才能真正作用于受教育者,促进其思想品德逐渐升华。
反之,思想政治教育就有可能脱离实际,起不到它应起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提高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水平的职能,因而教育要求又应有一定的超越性,应指明受教育者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教育活动才能满足受教育者精神世界长远发展的需要,推动其思想品德朝社会要求的方向不断发展。
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适应超越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适应超越规律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既要从受教育者的现有思想政治品德状况和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出发,又要按照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实践要求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不断完善的规律。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适应超越规律1 “适应超越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适应超越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对“适应超越规律”的内涵并没有一致的看法。
有人认为: “适应超越规律即教育者的活动一定要适合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的规律。
” 这种看法强调“适合”,强调教育者应从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出发,有合理性。
但只强调“适合”,比较消极不全面。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品之间的矛盾。
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使受教育者也形成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简单的说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合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有缺陷。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 对“适应”的解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借助教育介体,综合教育环体,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使教育者逐渐形成社会期待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过程。
“适应”就是适应受教育者的实际,符合受教育者所处环境的实际。
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基础和发展的需要,是遵循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首先,教育者适应受教育者思想的实际。
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社会性的特点。
人只能是从事物质生产的社会的历史的具体的现实个人,而不能成为脱离一定社会联系的抽象的人。
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与规律
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可表述为: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推动着它的发展,同时规定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其他具体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通过一系列具体矛盾表现出来,这些具体矛盾包括以下几种:一思想政治教育者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1.教育者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是什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一般是通过教育者传达给受教育者的。
在一般情况下,多数教育者都能正确理解、把握和践行社会要求,因而与社会要求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与社会要求不一致,甚至产生矛盾和冲突。
(1)教育者由于自身思想水平、认识能力、思维方式与实践经验等因素不能全面完整地把握社会要求,有时甚至在无意识中曲解社会要求。
(2)少数教育者内心并不真正认同教育要求,仅仅是出于职业要求而例行公事地开展教育活动。
2.必须切实采取措施解决这一矛盾(怎么做?)无论是兼职的还是专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必须具有较高素质,才能运用现代手段,采取多种方式,融入社会化的工作体系中,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
(1)政治素质○1首先,要坚定政治信仰。
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信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
○2其次,必须不断提高理论素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
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和水平,才能有较强的洞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自觉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进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卓有成效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3再次,要强化“生命线”意识。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2)思想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工作,从事这一工作的教育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
第五章__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4、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 盾 解决这类矛盾,即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作出努 力,又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5、受教育者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与满足需要 的方式(条件)之间的矛盾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 过程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 势,如存在于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 的联系及其互动趋势,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和 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之间的联系及其相互作用的 方向等。
三、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概括: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 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 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 1、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观因素 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产物。 2、人的思想品德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 结果。
第二,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的客观内容。
第三,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 接任务。
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
1.外在因素影响制约过程
第一,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经济生活条件、政治制度 及其社会的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其文化活动。 第二,受教育者所生活于其中的社区环境。 第三,受教育者出生和成长的家庭。 第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学校。 第五,受教育者从事工作的社会组织。 第六,各种非正式的交往环境,包括邻居、朋友、熟 人等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群体。 第七,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籍、 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制品、网络等。
基础地位:发端、动力、条件
心理子系统
认识
情感
意志
信念
思想子系统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探究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探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自古就有,到目前为止共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科设立后至二级学科地位确立这一阶段发展成果最为丰硕,之后逐渐成熟完善。
然而,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之间的关系问题还未形成统一认识,其仍然是本学科探讨的一个焦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不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体系中的一个分支。
依据系统论的相关理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逻辑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基于矛盾论的观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服从与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由来已久,它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以及实现社会管理的必要手段和途径。
随着学科的成立、发展,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入扩展,研究内容日臻丰富,视角日益拓展、多元,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作为本学科领域内研究的一项基本问题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成果日渐丰硕。
然而,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认识还不太成熟,因此此问题仍然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一、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关于“什么是规律”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等早已經给了我们答案。
马克思指出:“规律——我指的是两个表面上互相矛盾的事物之间的这种内在和必然的联系”〔1〕。
列宁认为:“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2〕“规律是现象中持久的东西,是现象的静止的反映”〔3〕。
因此,第一,规律是某一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人的作用或其他外在力量强加的,不管人们是否能够认识它、揭示它、掌握它,它都是客观存在的;第二,规律作用的发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规律作用的发挥是以客观条件为依据的,只要规律起作用的客观条件存在,无论人们的愿望和意志如何,规律都必然会作用于客观事物并发挥作用;第三,规律是内含于一类事物中的共同现象,是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某一特定事物的唯有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规律第一节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规律一、思想品德及其结构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三、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指导下,按照社会规范行动时,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社会舆论与内心信念驱使的、反映一定群体共同价值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
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道德是社会现象,其发生、发展服从于社会发展规律;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外,还受个体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
道德是社会学、伦理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反映的是社会对其成员的道德要求,品德作为个体意识的一种形式,反映的是个体道德需要与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关系。
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2.联系:品德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
个人品德是在社会道德舆论和道德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个人的品德及其行为表现体现了社会道德的内容。
思想品德结构•思想品德结构是指人的思想品德的各个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具有稳定倾向性的多维立体结构。
心理子系统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等因素,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的基础。
思想子系统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是思想品德的核心。
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外显因素和客观内容。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1、内在矛盾转化过程。
•2、外部环境影响制约过程内在矛盾转化过程知,即思想品德认识(先导)。
情,即思想品德情感(催化剂)。
信,即思想品德信念(关键)。
意,即思想品德意志(内在条件)。
行,即思想品德行为(外在表现和综合)。
品德的心理结构间的关系•道德认识在道德行为中起定向作用,道德感是道德行为的推动力之一,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感结合在一起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就成了道德动机。
道德动机是道德行为内部依据,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外部手段。
二者之间的沟通有赖于道德意志。
值得注意的一点•柯尔伯格是以习俗(convention)为标准•习俗是指社会习俗,也就是由社会认可共识而后形成的。
换言之,习俗也就是社会规范,合乎社会规范就是道德行为。
•但习俗是否等同于道德规则?请思考!柯尔伯格眼中的道德教育的任务•基本命题:•儿童的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知的发展过程,是在儿童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使自己道德经验不段结构化的过程。
而道德成熟水平最明显地表露在他的道德判断中。
•学校德育任务:☆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教育者要根据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特点,循循善诱地促进他们的道德发展。
☆学校、家庭与社会要创造条件,广泛开展各种道德教育活动,为儿童提供参与各种社会道德问题讨论的机会,形成良好的道德气氛,以激发他们去发现应遵循的道德标准,使他们的道德思维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外部环境影响制约过程社会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
它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国际社会环境和国内社会环境两大部分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以人们的社会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通过人的主体活动和人际交往等实践形式)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外部制约过程是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决定作用和人对社会环境的主观能动作用以社会实践为中介而构成的双向互动过程。
•一个孩子如果被父母唾弃,这个家庭就是他的地狱;一个孩子如果被老师唾弃,这个学校就是他的地狱;一个孩子如果被父母和老师同时唾弃,这个世界就是他的地狱。
•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
童年的快乐是一生快乐的源头。
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开端。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胆小。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
你的孩子生活在什么之中呢?——多萝茜•洛•诺尔特花季少年蜕变令人深思•这是一起近日由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系列盗窃案。
作案时,3个疑犯平均年龄均未满20岁,其中两个刚满18岁。
自去年以来,短短一年间,这3个犯罪嫌疑人在泉州各地先后盗窃14起,盗得各类化妆品、洗发水、彩电、摩托车配件、汽车轮胎、香烟、服装等物总价值三十多万元。
家庭教育的缺陷•本案中的张某,四五岁时父亲去世,八九岁时母亲改嫁他乡,后由其在安溪的三叔抚养。
寄人篱下,三餐能混饱就不错了,谈何家庭教育。
他渐渐失去了对家的归属感、温馨感,时常在外流浪,成了¡°小混混¡±。
本案犯罪嫌疑人中的一对兄弟王明、王天(均为化名)从小就有小偷小摸的不良习惯。
被判过刑的父亲整天忙于维修自行车,母亲则在猪圈、田地里忙,根本无心管束孩子。
王明上小学时,学习成绩年年下滑,又经常与同学打架斗殴。
对方告到家里,性情急躁的父亲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他吊起来打,王明从小逆反心理就十分强烈。
当他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时,父亲惊觉后虽极力阻挡,甚至以脱离父子关系相威胁,但王明越加肆意放纵自己。
他扭曲的心态在父亲数次苦苦劝解中得到极大满足,他说:¡°父亲越反对我干,我就越要干。
¡±其弟王天说,家庭对他们来讲毫无吸引力。
因为在家里除了挨打,就是挨打。
王天读到小学四年级便辍学,后离家出走,与狐朋狗友为伍,宁愿住旅店,也不住在家里。
启示一:家庭教育•家庭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应该像园丁那样,小心呵护、教育孩子,一些信奉¡°棍棒教育¡±能成才的家长,从本案中是否能得到警示呢?学校教育的误区• 3名疑犯都是有劣迹的学生。
据他们讲,平时在学校时经常受到教师、同学的讥讽,老师动不动就把他们当做反面典型“示众”。
久而久之,自卑心理自然引发厌学情绪,最终导致他们提前结束学业,流入社会。
纷繁复杂的社会接纳了这些辍学生。
畸形的人生观,或者说是不良欲望在他们心中迅速膨胀。
为满足自身享乐的欲望,精神空虚的他们自以为是地寻求一条赚钱的¡°有效捷径¡±。
听听王天的述说:¡°我发现与他们一起偷东西,钱来得那么容易,我花得那么开心。
所以一有¡®赚钱¡¯行动,我都积极参与¡¡¡±这种“赚钱”行动就像吃鸦片一样,罪恶的欲望愈加强烈,他们的行为愈加嚣张,有一个月内竟连续作案11起。
启示二:学校教育•本案的3名疑犯均是辍学生。
这应该可以反映出当前一个普遍、应引起重视的问题:中、小学生辍学后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原因很简单。
处于这种年龄段的青少年,性格、思维、行为可塑性大,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差,本是学做人、学知识的关键时期,一旦过早地走向社会,极易受到不良因素侵蚀、引诱。
•他们的教师们面对这种结局,会不会扪心自问,学校到底应如何对待有劣迹的学生?社区环境影响不容忽视•社区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影响极大,所以古时才有孟母择邻三迁之说。
本案这3名犯罪嫌疑人均是同村人,从小一起长大、读书。
不幸的是,他们所处的是一个极为不良的环境。
该村有不少人长期从事诈骗、盗窃等罪恶勾当。
王明面对检察官的讯问就说:“村里骗、偷已成风气。
能骗能偷就是有本事,骗不到、偷不到就会被人耻笑、看不起。
”启示三:社会教育•如果社区内有一个很好很管用的帮教组织,如果能够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如果我们不是等到发案才去侦破,而是多加强对社区犯罪活动的调查研究,多做些预防性的教育工作,那么社区整体环境就会健康,风气就会好转,就会杜绝或减少一些像这起系列盗窃案的案件,也就会少一些青少年犯罪嫌疑人。
由此可见:•道德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现象,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侵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道德的表达方式也是多样的。
因此,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的方式完成,而由此所产生的影响最终也就变成了人的内在稳定的德性品质。
学校对道德教育的作用何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人们在反思“制度化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各种局限性的同时提出了“非学校化”的主张。
针对这一思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学校的功能是不可以取消的。
传统学校德育的弊端•检讨现行的学校道德教育,事实上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道德教育“人为、表浅化”、“孤立、封闭化”,德育课程知识化;单向灌输多,双向理解少;集体受教多,个体选择少;道德教育僵化而少活力,实效性不够,缺少魅力;德育未能成为有助于人生命发展、生活质量和精神心灵成长的工作!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规律•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定义•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定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状况,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唤醒”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体验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种理解的“视界融合”4、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对象的自我理解过程5、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对话的过程实现对话共享的条件1、尊重彼此的观点2、尊重彼此的传统习俗或“经历”3、言论和行动的自由4、共同决定对话的形式和内容5、关心具体的生活经验6、通过具体行动(实践)验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阶段1、制定方案阶段;2、实施阶段;3、评估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1、确定目标,制定计划。
2、实施影响,促成转化。
3、信息反馈,评估控制。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1、计划性和正面性。
2、复杂性和社会性。
3、引导性与长期性。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1、基本矛盾: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