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与植物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文化寓意

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文化寓意

早, 据传 , 晋武 帝 院 中的梅 花 树 , 独爱 好 文人 之 士 , 当武帝 每 好学 务文之 时 , 也是 梅 花盛 开 之 时 , 反之 则 不开 花 , 因而 , 梅
花有 “ 好文 木 ” 雅号 。 之
梅花 神清骨 爽 , 静优雅 、 娴 人格 清贞 , 遗世 独立 的隐士 与 性格 颇为相 契 , 深合 宋 人 尚雅心 理 , 宋代 文 人 爱梅 赏梅 , 全 《 宋诗 》 中有 咏梅诗 470多首 。王安 石赏 其 耐寒 :墙 头 数枝 0 “
安 徽农 业科 学 ,o ra o A h i gi c.0 9,7 3 ) 13 9~13 0 134 Jun l f n u A r .S i 0 3 ( 6 :8 8 2 8 9 ,89
责任编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夏静
责任校对
傅 真 治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中 植 物 的 文 化 寓 意
汤振兴 ,- - ( 郑 航 工 管 学 ,南 州4 0 ;郑 市 化 程 理 ,南 州4)7 Y ̄3 1 州 空 业 理 院河 郑 55 2 州 绿 工 管 处 河 郑 5】 ) . 06 . ( ( o
摘要 中国古典 园林植 物在 园林 中除 了具 有观 赏功能和 构景功 能外 , 具有 更为重要 的 文化 功能 。通 过对 园林植 物作 为情 感栽体 和有 还 生命 的历 史及 园林植 物配 置的文化 心理 3个方面 的论述 , 讨 了中 国古典 园林 植物 所具 有的 文化 寓意 , 探 以便 更 为深 刻地 理解 中国古 典
园林 的 文 化 内涵 。
关键词 古典 园林 ; 物 ; 植 文化 寓意 中图分 类号 T 8 文献 标识码 U9 6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

2015年第9期现代园艺1植物造景的概念传统的植物造景,就是利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植物造景是营造园林景观的重要手段,强调视觉上的美感,随着时代的发展,植物造景被赋予了生态、可持续等更为广泛的含义,然而这一切都是基于传统植物造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2植物与园林的关系植物一直以来都是园林中运用最为广泛的素材,并且与山、水、建筑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四要素,可见其不可或缺的地位。

植物与园林可谓相互依存、相互衬托。

园因木而古,木因园而神,经历成百上千年遗留下来的古典园林瑰宝,我们能从一株株参天古木中感受到它的古老沧桑,亦能从雅致的园子中欣赏到植物自然生长的生动姿态。

中国古典园林是将大自然美景浓缩到有限的空间,在园内展示奇花异木、秀峰怪石、碧水流泉、亭台楼阁等,它的崇尚自然美、讲究诗情画意等特色,都是在对这四大要素的整理、加工、塑造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2]。

3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特点3.1人格化我国古代文人造园家具有高雅的志趣,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因此他们常常在自己所营造的景园中,间接地传达自己的思想。

以比拟、联想的手法赋予园林植物人格特色,是他们多用的手法。

通过园林植物的生态特性,看到人性的品格,借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志,或寄情于景,或因景生情。

如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在古典园林中也被广泛运用。

扬州的个园园名即源自于“月映竹成千个字”中的“竹”字,园主人借园内遍植的翠竹,传达自己正直不阿的思想品德。

又如苏州拙政园园主,在园中建芙蓉榭,古时芙蓉指荷花,荷花天生丽质,被喻为花中君子,它也正是园主寄情花草,清高脱俗,追求人生的另一种超凡境界的生动体现。

3.2诗情画意的表达我国古典园林深受古代山水诗、山水画的影响,一直具有诗情画意的美感,在植物造景上,也充分考虑植物的自然生长形态和习性,力求将植物的色、香、韵在景中融合,营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景观效果。

园林植物文化寓意

园林植物文化寓意

以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

《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松与竹、梅一起,素有“岁寒三友”之称。

文艺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以竹象征气节竹子挺拔秀丽,岁寒不凋,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

以梅象征坚强不屈梅的枝干苍劲挺秀,宁折不弯,被人们用来象征刚强不屈的意志,而迎风斗雪怒放的梅花,则最先给人间透露春的气息。

以菊象征不畏风霜菊花在深秋时节开放,它花期长,千姿百态,深为人们喜受。

它不畏风霜的高尚品格更为人们所称道。

以牡丹象征富贵牡丹花朵硕大,色泽鲜艳,它以其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端妍富丽的特色,素称“花中之王”。

人们视其为富贵荣华的象征。

以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

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以荷花象征清白荷花花朵艳丽,清香远溢,碧叶翠盖,十分高雅。

周敦颐之名篇《爱莲说》称其“出污泥而不染”,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将其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

以折桂象征荣耀据神话传说,月亮中有一桂花树。

过去称应试及第为“蟾宫折桂”,比喻十分荣耀。

福建地区的古越人还将月桂编织成“桂冠”,奉献给荣誉最高的人。

以桃李代表门生人们常以“桃李满园”、“桃李满天下”来比喻某名师的门生众多。

以垂柳表示依恋《诗经》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

柳与留谐音,因而古时送别友人,常折柳枝相赠,以示依恋之情,故有“杨柳依依”之说。

以桑梓代故乡《诗经·小雅》载:“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意谓家乡的桑树与梓树乃父母所栽,对它要表示尊敬。

后人常以桑梓指代故乡。

以杏象征幸福因为杏与“幸”谐音,表示“有幸”,杏与花瓶表示“祝您高中”,同时因为杏花非常美丽,常用以象征美丽的少女,杏仁则比作美女的眼睛,俗语常说“柳叶眉,杏仁眼”。

以桃象征长寿桃是最常见的长寿象征,给老人祝寿便用寿桃。

中国园林中的植物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中的植物文化内涵

【学术研究】Academic Research098Vol.200植物在园林中不仅起到绿化美化的作用,同时还是一种文化符号,传递着设计者的思想情感,寄托着园主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

传统园林中植物常常被赋予人格化的特征,表现出诗情画意的文化内涵。

1 园林植物的象征含义植物文化是指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寄予特殊植物特别的思想和情感,且贯穿于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通俗点来说,则是人们一方面把植物视作自己的生产生活资料加以利用,另一方面,通过借助植物的生长习性、颜色、功能等特性与人的思想情感加以联系,借此表达祈福消灾、万事如意等美好愿望,使植物具有文化载体的功能。

中国的园林树木资源十分丰富,植物栽培、利用历史悠久,因此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也越加密切。

人们慢慢发现,除了观赏、食用药用的功能之外,植物还能作为载体反映出人们的审美情趣、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等。

1.1 植物的形态美植物的形态多姿多彩,姿态万千,花、叶、茎、干各有各的风韵风姿。

有的以娇艳的花朵取胜,有的以苍劲的枝干引人注目。

牡丹色泽艳丽,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的美誉。

牡丹品种花色众多,花大如碗,盛开时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

唐代诗人刘禹锡就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描写的就是洛阳牡丹盛开时的盛景。

颐和园排云殿旁就曾有被称为“国花台”的牡丹台,花开时蔚为壮观。

避暑山庄和故宫中也有种植牡丹的专类园。

由此可见古今人们对牡丹可谓宠爱有加。

玉兰花开时淡雅素净,与牡丹恰恰相反。

玉兰花通常还来不及等到展叶吐绿,就已抢先在早春绽放。

花似玉香如兰,一朵朵仿佛羊脂白玉雕刻而成点缀在枝头。

文徵明在《玉兰》一诗中用“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来形容玉兰花开的样子。

虽然牡丹和玉兰开花时的景色截然不同,但都表达出玉堂富贵的美好寓意。

同样有此寓意的还有海棠。

海棠花自古以来就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之称。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

2
严。例如,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等
3
私家园林则是以文人雅士的宅院为基础,以小巧玲珑、精致雅致为特点。 其布局紧凑,景致细腻,多以山水花木、亭台楼阁等为主,体现出文人的
清雅与品味。例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
寺庙园林则是以寺庙为中心,融合了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营造出一 种宁静、神秘的氛围。其特点是布局规整,植物繁茂,以佛道教义为主题,
历史发展
1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周时期,当时出现了囿 和圃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园林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逐步形成了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等不同类型的园林
皇家园林是以皇家禁苑为基础,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其特点是规模宏大, 建筑华丽,植物种类丰富,以山水布局为主,展现出皇家的富丽堂皇和威
饰,都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平
3
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儒家思想:儒家 思想强调中庸之 道和礼乐文化, 对中国古典园林 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在园林布局 上,讲究对称与 均衡;在园林题 词上,注重道德 教化与人文关怀
道家思想:道家 思想追求自然无 为和天人合一的 境界,影响了园 林师法自然的设 计理念以及崇尚 清静、幽雅的园 林氛围
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 自然景色的展现,更是文化的传 承与表达。通过园林的布局、建 筑的形式以及题词、书画等元素,
传达出浓厚的文化内涵
1
2
3
4
5
诗情画意:园林中的景致常常以 诗词、画境为灵感来源,通过借 景、对景等手法,创造出富有诗
意的画面
细节之美:园林中的每一个细节 都经过精心设计,无论是花木的 种植、山石的摆放还是建筑的装 Nhomakorabea4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品味高雅。

作为一门艺术,它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精神文化。

而在物质载体上,环境气氛给人以意境感受,造型风格给人以形象感知,象征涵义给人以联想认识。

而本文着重讲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内涵。

一.情感藏体。

在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花木是人们赋予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以及托物言志时常常使用到的媒介。

比如松、竹、梅,谓之“岁寒三友”。

表示在风霜严寒中结成的忠贞友谊,亦用以表示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具有坚贞节操的人格:松,苍劲古雅,不畏霜雪风寒的恶劣环境,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

孔子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著名格言:李白歌颂它:“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竹是“三教”共赏之物,积淀着深厚的文化意韵。

“未曾出士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因此竹被视作最有气节的君子。

难怪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园林景点中如“竹径通幽”最为常用。

松竹绕屋更是古代文人喜爱之处:梅更是广大中国人民喜爱的植物。

梅具有刚直、高洁、清逸,潇洒等品格。

陆游词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赞赏梅花不畏强暴的素质及虚心奉献的精神。

陆游词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卞,口有香如故”表示其自尊白爱,高洁清雅的情操。

成片的梅花林具有香雪海的景观,以梅命名的景点极多。

有梅花山、梅岭、梅岗、梅坞、香雪云蔚亭等:此外梅兰竹菊“四君子”。

兰被认为最雅。

“清香而色不艳”。

明一张羽诗中“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清一郑臀诗曰“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兰被认为绿叶幽茂,柔条独秀,无娇柔之态,无媚俗之意,香最纯正,幽香清远,馥郁袭衣,堪称清香淡稚。

菊花耐寒霜,晚秋独吐幽芳。

我国有数千菊花品种,目前除用于盆栽欣赏外,已发展成大立菊、悬崖菊、切花菊、地被菊,应用广泛。

陶渊明诗日“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人文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人文内涵
植 物无法达到 的绿化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5 园林建 筑 与树种 选 择
现代园林建筑对树种选择范 围很广, 要根据具体环境条件、 参考文献 : [] 紊莲 , 秀红 . 谈 园林 艺术 的 审 美特 征 [] 山 西 建 筑, 1赵 智 浅 J. 功能和 景观要 求选择适 当树种 。 白皮松 、 油松 、 园柏 、 云杉 、 雪松 、
“ 寂 更 鸢 飞鱼跃 、 山花野 鸟是 中国古 典园林 自然美 的象 征。园林 中 美其节操 :驿外 断 桥边 , 寞开无 主。已是 黄 昏独 自愁 , 着风 栽梅绕屋、 堤弯宜柳、 槐阴当庭、 移竹当窗、 悬葛垂萝、 折射植物与 和雨 。无 意 苦 争 春 , 一任 群 芳 妒 。零 落 成 泥碾 作 尘 , 有 香 如 只 ”陆游《卜 算子 ・ 咏梅》 托梅寄志, ) 以梅花在凄风苦雨中孤寂 园林建筑的关系密切 。“ 非唯 我爱 竹石 , 即竹石 亦爱 我也 ”郑 板 故。( (
执著 、 机敏 、 坚韧 , 芳 自赏 , 征不改 初衷 的赤诚 孤 象 桥《 画竹 石》 。古人对 植物 的生 态 习性 、 部形 态 乃 至 内在 性 而顽强地开放 , 题 ) 外 格 , 察 细微 , 观 往往亦 能得乎性 情 , 并多 与文 人品性 相互 辉 映, 成 之心。梅花姿秀雅 , 风韵迷人, 品格高尚, 节操凝重,梅花百株高 “ , 象征着纯洁; 傲骨嶙峋、 贞姿劲质 , 又象征着坚 为含蕴丰富的文化符号和文人的情感载体。如竹子象征人品清 士宅”玉沽冰清,
维普资讯
第3 3卷 第 4期 2007年 2 月
山 西 建 筑
S ANXI A CHI 兀 E H R TE
VoI3 . 3 No. 4
Fb 20 e. 07

中国古典园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些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巧的布局和细致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它们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重要的一个传统文化是“山水思想”。

山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一种精神追求和审美理念。

古人认为山水是自然界中最完美的景观,通过园林的布局和景观的选择,将山水元素引入园林中,使其与自然融为一体。

园林中的山水景观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有深远的意义。

它们代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崇拜。

另一个重要的传统文化是“四季文化”。

中国古代园林以四季的变化为主题,通过植物的选择和布局,展现了不同季节的美景。

春天的花朵盛开、夏天的绿荫蔽日、秋天的丹枫如火、冬天的白雪皑皑,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和氛围。

四季文化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更表达了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和对生命的理解。

通过四季文化,中国古典园林传达了人与自然、人与时间的和谐共生。

中国古典园林中还融入了诗词文化。

古代园林往往与文人雅士相联系,他们在园林中创作诗词,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园林的布局和景观常常与古诗词相呼应,形成一种诗情画意的境界。

诗词文化赋予了园林以深厚的人文内涵,使其不仅仅是一种景观,更是一种文化的体验和表达。

中国古典园林还体现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具有哲学意义的景观,如曲径通幽、回廊转折等。

这些景观通过布局和设计,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与宇宙的关系。

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园林中的景观和布局,人们可以感受到这种思想的深刻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它们以山水思想、四季文化、诗词文化和哲学思想为核心,通过布局和景观的选择,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

这些传统文化赋予了园林以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使其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梅-兰-竹-菊植物资源研究及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人文内涵

梅-兰-竹-菊植物资源研究及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人文内涵

梅\兰\竹\菊植物资源研究及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人文内涵摘要:介绍了梅、竹、菊、荷等是具有景观价值也具有传统文化审美价值的植物,指出它们种质资源研究状况,论述了它们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丰厚的文化审美价值。

关键词: 梅、兰、竹、菊: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人文内涵鸢飞鱼跃、山花野鸟是中国古典园林自然美的象征。

园林中栽梅绕屋、堤弯宜柳、槐阴当庭、移竹当窗、悬葛垂萝、折射植物与园林建筑的关系密切。

这些花木的人文内涵广泛反映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中:通过对花木的栽植,以及对其装饰图案的运用,对建筑、庭院的命名等,体现了观赏与实用、精神与物质的结合[1]。

一、中国古典园林中梅、兰、竹、菊的人文内涵1.1 梅文化内涵“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苍劲的梅枝,沁人的梅香,无不使人心潮澎湃,精神振奋。

于是吟诗作画,使梅文化有了积累与发展。

随着艺梅的发展,咏梅诗文不断涌现,浩如烟海。

宋·黄大兴集唐、宋以来咏梅诗词选编成《梅苑》,是我国第一部咏梅专集。

近代咏梅诗集《中国咏梅诗词集萃》着重表现民族自豪感,赞颂民族凝聚力,弘扬梅花精神。

梅树疏影横斜,最宜入画。

梅画始于南朝梁代,至宋代画梅较为普遍。

元·王冕以墨圈画梅自成一体,《墨梅图》是他将诗、书、画、印结为一体的佳作。

明、清画梅高手唐寅、刘世儒、金农、汪士慎、吴昌硕等均有名作留世。

梅兰竹与菊成“四君子”,是绘画和雕刻中常用的题材,施之园林中的木雕、砖雕、书条石上。

表明高洁不凡的品格,创造出耐人含咏的隽美意境和韵味[2]。

1.2兰花的文化内涵我国人民自古崇尚兰花的品格,具有广泛的兰文化背景。

“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这是孔子对兰花的描述。

“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然兰独并而有之。

”这是王贵学在《兰谱》中对兰花的评价屈原有诗句“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晚清岭南名园———可园的园主张敬修,亦留下了不少有关兰花的诗词,如《题泉石蕙》、《折枝瓶蕙》等等,他曾写到:“予性喜蕙,绘者蕙,植者亦蕙. 可宅,予蕙之区,即可憩”。

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搭配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搭配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搭配分析古典园林的植物搭配特点1、因地制宜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最高境界犹如天成,即将人造的产物和大自然的产物相吻合,抹去人为的痕迹,将人的审美与自然的美结合起来。

在我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中,也考虑到了土壤质量对种植植物的影响。

在同一地域中,不同的土壤质量也要区分开,依据植物的喜好来种植。

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要依据它们的特点来种植。

2、因时制宜春耕夏耘和秋收冬藏是我国古代在种植业和农业中最主要的思想,这一思想也同样应用于园林植物配置中。

植物都有自身的天性,生存的季节也有所不同。

所以,在园林植物景观配置时,要依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在不同的季节种植,才能保证植物在园林中存活,为人们供应美丽的风光。

因时制宜的思想不仅表达在植物的种植季节,还表达在植物的嫁接上。

植物的嫁接和植物的种植时令有所不同,也要遵循必须的自然规律。

有些植物的嫁接对时令的要求比拟高,否那么就会较难存活。

3、因材制宜配置植物时利用的就是植物的各种特性,所以必须要充分考虑植物本身的性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我国在探究人与自然和谐时总结出的规律,应用到植物园林配置中,就是要遵循师法自然的根本原那么。

植物有自身的生长规律,在配置园林植物时必须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特性,重视植物配置的根本生态需求,形成植物之间的平衡、和谐生长。

只有敬重植物的生长习性,赐予最正确的生长环境,植物才能良好的生长。

4、性天同气性天同气思想最早应起源于儒家的思想,儒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最高境界是与天地参,这其中包含了人与自然相处的原那么和方式。

与天地参的主要思想就是人和自然之间有很明确的身份关系,两者各司其职,担当不同的责任,进而到达和谐共处的境界。

荀子也曾经提到过天有其时,地有其材,人有其治的思想,这一思想表达的就是人和天之间有不同的开展和道路,但是假如想要共同开展,就要各司其职,敬重各自的开展,到达和谐相处、共同开展的目的。

所以,总结他们的思想,就是将天、地、人三者联系在一起,到达性天同气的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与植物文化讲座心得感悟

中国古典园林与植物文化讲座心得感悟

中国古典园林与植物文化讲座心得感悟
中国古典园林与植物文化讲座,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在听完讲座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和植物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意识到我们需要更多地去了解、学习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在规划、造景、园林建筑和园林雕塑等方面都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匠心独运。

在中式园林中,不仅有江南水乡式的园林,还有汉唐式的园林、明清式的园林等等,各具特色,每个都兼具观赏性、实用性和文化内涵,堪称艺术的杰作。

其次,中国植物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仅重视景致的搭配,更注重植物的选择。

通过选取各种不同的花卉、观叶、名苑等,不仅使园林更加美观,也让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自然之美。

同时,这些植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比如菊花象征高洁和清高,梅花象征坚强和不屈不挠等等。

最后,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国古典园林和植物文化。

通过更好地认识这些文化遗产,可以更好地体现我们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同时也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使之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和植物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们需要以更加自觉的态度认真学习、了解和传承,并让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1.建筑景观2.自然景观3.园林山水4.园林植物5.园林文化三、各组成要素的详细解析1.建筑景观1) 建筑风格2) 布局结构3) 建筑功能2.自然景观1) 山石水系2) 地形地貌3) 气候条件3.园林山水1) 山水关系2) 山水布局3) 山水意境4.园林植物1) 植物种类2) 配置方式3) 寓意象征5.园林文化1) 历史背景2) 文化内涵3) 影响因素四、结论正文:一、引言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以自然美为主题,将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以期对这一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1.建筑景观建筑景观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种建筑形式、风格、布局和功能。

这些建筑既包括供游客休憩、观赏的厅、堂、楼、阁,也包括宗教祭祀用的寺庙、塔、亭等。

建筑风格多样,如明清时期的建筑、江南园林建筑等。

布局结构灵活多变,有的以中轴线对称分布,有的采用自由式布局。

建筑功能丰富,可以作为景点、休憩场所、观赏风景等。

2.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主要包括山石、水系、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等。

山石是园林中的重要元素,既具有观赏价值,又能够分割空间。

水系包括河流、湖泊、溪流等,与山石相互映衬,形成优美的山水景观。

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对园林的植物配置和景观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3.园林山水园林山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元素,它将自然山水美与人文景观相结合。

山水关系密切,相互依托,形成优美的山水画卷。

山水布局讲究对称、平衡、和谐,注重表现自然之美。

山水意境则是园林设计的最高境界,体现了园林主人的人生哲理和审美情趣。

4.园林植物园林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包括各种树木、花卉、草本植物等。

植物配置注重层次、色彩、形态的变化,形成四季景色各异的美景。

江南古典园林植物篇1112(与“植物”有关文档共116张)

江南古典园林植物篇1112(与“植物”有关文档共116张)
第2页,共116页。
植物造景定义及特点
江南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点:
江南古典园林的基本形式为山水园,一般着重于山水,植物所占比重 不大,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它能单独形成优美的纯植物景观,也可作 为配景来衬托建筑山石。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着直接或间接 的联系,如: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棠春坞、留听阁、听雨轩等, 以植物作为景观主题命名,或直接以植物素材为主题,或借植物素材间接 抒发意境或情趣。
品的好材料;竹笋是最佳菜肴,称为“玉楠片”。
(7)刺楠竹:楠竹属的一种,秆和枝丫上均有坚硬的“刺”而得名。丛生型,秆高直,挺拔粗大(径有10多 公分),肉厚、空小,笋箨无毛,叶子少。多用于建材,少量种植。
(8)水竹:散生型,秆细长、坚硬,形如钢管,叶稀少,竹质韧性较强。多用于竹家具制 作材料,成片大面积生长时,可用作造纸材料。
江南泛指长江以南,但历代含义颇不相同。现今的江南大约指苏南、浙江一带。 江南园林的特点:“妙在小,精在景,贵在变,长在情”,“高低曲折随人意,好处多从 假字来”。这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
第1页,共116页。
植物造景定义及特点
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 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 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 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 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 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 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 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因 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 幽美的山林景色,以 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之植物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之植物

二、趋吉心态的物化
• 如颐和园“乐寿堂”,前后庭院遍植玉兰 、海棠和牡丹,寓意“玉堂富贵”。苏州 狮子林燕誉堂庭院置有花台、石笋、牡丹 、两株木兰,每到春天,构成题意为“玉 堂富贵”的图画。苏州网师园“清能早达 ”大厅南庭院植两株玉兰。后庭院植两棵 金桂,合“金玉满堂”之意。还有南方住 宅前后所植有“前榉后朴”的习惯。
1、“三教”共赏之竹
• 竹,秀逸有神韵,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年 轻; • 竹子潇洒挺拔、清丽俊逸,翩翩君子风度; • 竹子空心,象征谦虚;
• 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 做人原则; • 竹节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风亮节; “高节人 相重,虚心世所知”。
竹为春天的象征
• 竹为春天的象征,扬州“个园”,以 颂竹为主题。“个”为一片竹叶之状 ,“个”园单取一根竹,更含有独立 不倚、孤芳自赏之深意。园内大片竹 林,又以竹造“春山”。苏州春在楼 廊间柱子全为竹竿式样,以符“春长 在”之意
二、花木的“天造”风格
• 注重保持花木的“天造”风格,更 注重在山、水、建筑、人、天、地 相契相合的气氛中,赋予花木一种 精神性的“合一”色彩。所以,中 国园林花木,注重传统的民族特色
一年无日不看花
• “一年无日不看花”,所以都种植四季花卉 ,突出季相变化。如拙政园,春日到海棠 春坞赏海棠,夏天在远香堂上看荷花,秋 上待霜亭观橘,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雪香云蔚亭看梅花。 承德山庄植物品种繁多,现存的各种植物 就达一千二百余种。植物的花期和叶色变 化,使园林风景既有色彩变化,又突出了 季相交替,使人们领略到山庄四季的不同 景色。
“青青翠竹,尽为法身”
• 竹子是佛教教义的象征,所谓“青青 翠竹,尽为法身”:如节与节之间的空 心,是佛教概念“空”和“心无”的 形象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首先,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

古典园林就是通过植物的选择和布局,再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

园林中常见的植物如松、竹、梅、荷花等,都被视为志士君子的象征,寓意着坚贞不屈、清雅高洁的人格品质。

其次,古典园林的植物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

中国人对生命的看法与西方文化不同,更加强调“道法自然”,注重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往往表现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无论是屹立不倒的古树,还是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荷花,都承载了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

古典园林通过植物的运用,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奇妙。

另外,古典园林中的植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象征和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意境和情感的表达,通过植物的选择和摆放展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

比如,古典园林常常种植松树,松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长寿的意义;而竹子则寓意着正直高洁和坚韧不拔,常被用来表现君子的气质和人格;梅花象征着坚韧不屈的品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荷花则寓意着纯洁和宁静等等。

通过这些植物的运用,古典园林创造了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让人们沉浸在一种雅致和静谧的氛围中。

最后,古典园林中的植物还反映了中国人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追求。

中国古典园林常常以四季景观的呈现方式,通过植物的选择和布局呈现出季节之美和变幻之美。

春天的草木葱茏、夏季的绿树成荫、秋天的红叶满园、冬天的雪景皆以植物的生长和变化为基础。

这不仅让人们享受到四季交替的美景,更体现了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生命、文化和社会和谐的理解和追求。

这些植物不仅为园林增添了美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人文的独特理解和态度。

通过欣赏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更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国古典园林精品课件

中国古典园林精品课件

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园林设计中 注重顺应自然规律,不刻意追求人工 雕琢。
佛教文化对园林设计的启示和影响
心境宁静 佛教文化追求心境宁静,园林设计中注重营造宁静的氛围,使游 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内心的平静。
禅意元素
佛教文化中的禅意元素在园林设计中也有所应用,通过运用禅宗的 符号和元素,营造出具有禅意的景观空间。
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统一,追求“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它运用多种造园手 法,如借景、堆山、理水、植物配置等,创造出丰 富多彩的景观。同时,中国古典园林还注重文化内 涵的体现,通过园林布局、建筑风格、文化内涵等 方面展示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发展历程与背景
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商周时期的囿、台、园圃到汉唐 时期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再到宋元明清时期的园林高峰期,形成了丰富多彩 的园林风格和流派。
背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 中,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建设成为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同时,随着文人画的 发展,山水画和园林艺术相互融合,进一步推动了园林艺术的发展。
代表作品与风格
代表作品
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包括颐和园、拙政园、留园等。这 些园林各具特色,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
古典园林建筑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以传统建 筑为主,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 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园林风格。
地域特色
不同地域的古典园林建筑风格各 有特色,如江南园林建筑风格以 轻盈、秀美、典雅为主,而北方 园林建筑风格则以雄浑、粗犷、
壮丽为主。
文化内涵
古典园林建筑风格承载了丰富的 文化内涵,如儒家思想、道家思 想、佛教文化等,体现了中国古

中国古典园林及其美学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及其美学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及其美学特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将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园林形式。

它不仅包括了园中的建筑和植物,还囊括了对自然元素的认知和对景观布局的构思。

中国古典园林通常有假山、池塘、亭台楼阁等建筑,搭配树木和花草,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和和谐美的氛围。

1.自然主义: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追求自然,强调地形地貌的自然美。

园林中的建筑和植物都力图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协调一致,使人们有一种置身大自然的感觉。

园林中的假山、池塘和花草都是根据自然山水的形态进行设计,让人们欣赏到自然的美。

2.隐逸心境:中国古典园林注重隐逸的情趣和禅意的境界。

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往往隐藏在树木和花草之间,给人以一种离尘的感觉。

园林中常有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的景致,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放松的心境。

3.平衡对称: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对称和平衡的美感。

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安排往往是对称和呼应的。

例如,建筑群落往往是左右对称的,花草的种植也是按对称模式进行的。

这种对称和平衡的美感给人一种庄重与稳定的感觉,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偏好。

4.抽象表现:中国古典园林善于用抽象的形式表现自然美。

它不是简单地模仿自然,而是通过抽象的手法来传达人们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园林中的建筑往往是由木、石等材料堆砌而成的,通过巧妙的组合表现出山水、池塘等景观。

这种抽象表现方法让人们在欣赏园林时能够产生一种引发思考和想象的效果。

5.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园林中的建筑往往以历史故事、文学典故等文化元素为主题,通过建筑和装饰品的展示来传达文化信息。

园林中的书亭和石碑等也常常刻有诗词和书法作品,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艺术。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美学特征。

其自然主义、隐逸心境、平衡对称、抽象表现和文化内涵等特点,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理念和文化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建造,不仅考虑了美的呈现,更注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文化的内涵和继承发展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文化的内涵和继承发展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4 9 4 ( 0 1 1 -0 4 0 1 7 — 9 4 2 1 ) 20 4 — 2
1 引 言
在 漫 长 的植 物利 用 历 史过 程 中, 物 与人 类 生 植 活 的关 系 日趋紧 密 , 之与其 他文 化相 互影 响 、 互 加 相 融 合 , 生 出了 与植 物 相 关 的文 化 体 系 。原 始 先 民 衍
如宿迁市学府路在进行植物绿化时因高校具有浓郁的教育气氛和点颂扬教师的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运用碧桃紫叶李等作为主要绿化树种以寓意桃李满天民俗与植物文化213我国的节日民俗很多人们在不同的节日借不同的植物表达特定的目的和愿望
21 年 1 月 O1 2
Ju ao Ge cne n e nl y or lf rnS e d c o g n e i c a T h o
物本 身 的文化 色彩 。
瘦, 无竹令 人俗 ”1( 1 。 _ 图 ) j
2 园林 植 物 的文 化 内涵
2 1 情 感 载 体 .
在 中 国传 统 园林 文化 中 , 木 是 人们 赋 予 丰 富 花
文化 信息 的载体 , 以及 托物 言志 时常使 用 到 的媒 介 。 比如 松 、 、 , 竹 梅 称之“ 岁寒 三友 ” 象征 在 风霜严寒 中 ,
要 组 成 部 分 , 是 现 代 园林 景 观 设 计 的珍 贵 资 源 。 阐述 了 中 国 古典 园林 植 物 的 文化 内 涵 , 探 讨 了现 代 也 并
园林 设 计 中植 物 文 化 的 继 承 和 发展 。 关 键 词 : 物 文化 ; 植 内涵 ; 继承
中图分类号 : TU9 6 1 8 .
明确 道 出园林植 物 的 比德 意 义 “ 至于 玩 芝 兰则 爱 德

中国古典园林常用植物的传统寓意及其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常用植物的传统寓意及其应用
杨柳科
狭圆柱形
落叶阔叶树,耐寒耐干旱,稍耐盐碱、水湿,生长快
新疆杨
Populus alba cv.Pvramidalis
杨柳科
圆柱形
喜光,耐干旱,耐盐渍;适应大陆性气候,造型优美
国槐
Sophora japonica
豆科
圆形
落叶乔木,喜光,略耐荫,喜干冷气候,深根性,抗风力强,对多种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抗烟尘,寿命长,生长速度中等,耐修剪,树姿优美
鹅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木兰科
伞形
落叶阔叶树,喜温暖湿润气候,抗性较强,肥沃的酸性土,生长迅速,寿命长,叶形似马褂,花黄绿色,大而美丽。
梣树
Faxinus insularis Hemsl.
木犀科
伞形
常绿乔木,树性强健,生长迅速,树姿叶形优美
广玉兰
Magnolia grandiflora L.

鼠李科落叶乔木,花小,黄绿色,核果长圆形,可食用,可“补中益气”。
枣谐音“早”,民俗尝有枣与栗子(或荔枝)合组图案,谐音“早立子”。
多栽植于宅旁庭院,作为绿化树种,也可以作为果树栽植。

落叶乔木,栗子可食用,可入药,阳性。
古时用栗木作神主(死人灵牌),称宗庙神主为“栗主”;古人用以表示妇人之诚挚。
象征子孙繁盛;民俗传统认为葫芦吉祥而避邪气。
庭院中的棚架植物。
果实可食、可作容器。
茱萸
茴香科常绿小乔木,气味香烈,九月九日前后成熟,色赤红。
象征吉祥,可以避邪,茱萸雅号“辟邪翁”,唐代盛行重阳佩茱萸的习俗
宅旁种茱萸树可“增年益寿,除患病”;“井侧河边,宜种此树,叶落其中,人饮是水,永无瘟疫”。(《花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 综上所述,风水学中有着丰富并且科学的植物种植理论, 而且对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产生了较深的影响。进而成就 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多姿多彩。
• 谢谢观赏!
Over
五行说
2,花木颜色
• “金、木、水、火、土” 组成的五行衍化出一系列 深层次的涵义:白色象征 光明、洁净与正义;绿色 象征平安、吉祥与如意; 黑色象征庄重、肃穆、神 秘与沉重;红色象征欢乐、 热烈与生命力;黄色象征 富贵与尊严。
• 1,吉祥象征 • 桔(吉)、芙蓉(富荣)、桂
(贵)、枣(早)、桐(同)、 榉(举)、槐(怀)、竹 (祝)、荷(合、和)、莲 (连)、柏(百)等。另外, 还有槐树来代表“禄”,后人 常于庭院植槐;自古视“灵芝” 为祥兆,吉祥图可见鹿口或鹤 嘴衔灵芝,常用作祝寿礼品; 梅花因有五瓣被认为是有五个 吉祥神,常有“梅开五福”图
5,拓展空间
• 运用藏露结合,以植物的 自然体态装饰砖、瓦构筑 的建筑背景,以达到“围 墙隐约于间”的自然之趣。
6,丰富构图
• S形曲线形如太极的阴阳分 界线,风水学中有着“曲 生吉,直生煞”的阴阳平 衡观念。
• 1,相生相克
• 植物间、植物与人以及植物与 环境的相生相克是普遍存在的, 许多民谚和诗文都是对这些元 素间适宜与不适,相生相克关 系的经验总结性口碑文载,如 宅后有榆,百鬼不进;曼陀罗 花开,蛇蝎虫遭灭;葡萄栽在 松树旁不结果,栽在榆树旁结 酸果;葡萄架下不宜睡卧,其 气场对人体不利;松树、柏树 能够分泌出强烈芳香的挥发性 物质,具有较强的杀菌消毒能 力。
3,民俗忌讳
• 同时,植物的象征寓意也存在一些人们忌讳的方面。造园 主常常避讳在院子门前种桑树,谓之桑(丧),有“出门 见丧(桑)”之不详寓意;门前种桃,谓之桃(逃), “兆”为“富贵”,即有“富贵逃散”之意;古时,柳木 常作“丧杖”和“招魂幡”,栽柳于后门,则有“子孙散 尽”之意;植苦楝树,有“主人食苦果”的意思;在主院 内种植大树,“大树通轩,疾病连绵”
3,季相变化
• 风水理论是易学与环境地 理学相结合的产物,而 《易经》中“生生不息” 的变化思想直接影响到了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植 物景观。
4,点景点睛
• 点景是从风水理论中变化 而来的,造园者用较少的 笔墨,略施小筑,可使园 林注入灵气,顿时移情生 辉,俨然构成一幅优美的 天然画卷,而其中的题诗 作词更是成为景中的点睛 之笔。
象同的品格。如松、竹、梅、菊因 傲霜、高风亮节被誉为“四君子”;其中松、竹、梅又因 其耐寒习性而被誉为“岁寒三友”,怡园拜石轩厅南院, 遍植松柏、冬青、梅、山茶、翠竹等,经冬不凋,四季常 青,且以松、竹、梅为特色,故又名“岁寒草庐”;兰因 有王者香而被赋予高士的品格;此外,丁香、桂、含笑、 茉莉等往往因其特殊的芬芳而被比做丽珠佳人。
中国古典园林与植物文化
组员:林科大某专业某班某组
前言
• 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要探讨她与植物文化的 关系难以面面俱到,所以我们组从园林的“风水 学”角度入手
• 1,植物方位
•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景观并 非是随意安排的,而是处 处体现着一种阴阳平衡的 和谐之美。
阴阳论
2,均衡景观
• 中国古典园林向来以含蓄 为美,尤其是占地通常较 小的江南古典园林,其植 物景观形成的空间是运用 植物本身以及同其他造园 要素结合所创造出的一个 “阴阳平衡”的天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