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教育弊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
HENANNONGYE河南农业2011年第1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教学研究JIAO XUE YAN JIU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是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激发人的潜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历经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步入正轨,逐步走向成熟。
但我们也要看到,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程度也趋于严重。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还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具有受众面广、影响大、效果显著的特点,如能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来指导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必将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本文就是用积极心理学这种全新的理念来审视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希望引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一、积极心理学内涵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等人倡导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
就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来看,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主观水平上的积极体验研究。
这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主要研究满足、满意、幸福、快乐、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二是个人水平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包括乐观、爱的能力、美德、创造力、宽容、智慧、关注未来等积极人格特质,其中引起关注较多的是自我决定论和乐观;三是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社会环境研究,主要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包括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效能高的学校、社会责任感强的媒体等积极的组织系统,以培养公民的美德,使公民有责任感、有利他主义、有礼貌、有职业道德。
试析大学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及解决策略
试析大学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及解决策略大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而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在满足当前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上存在一定的弊端。
本文将试析大学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大学传统教学的弊端1. 老师主导,学生被动传统大学教学模式下,老师通常是教学的主导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2. 缺乏实践与应用传统教学模式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许多学生毕业后虽然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无法灵活运用,造成了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3. 学科之间割裂传统大学教学模式下,不同学科之间往往割裂严重,学生只注重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而忽略了其他学科的重要性。
这种单一学科的学习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4. 教学资源浪费传统大学教学模式下,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许多教师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上,而教学效果并不显著。
这导致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改进策略1. 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大学教学中,应当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老师则成为学习的引导者。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2. 加强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中,应充分考虑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推崇跨学科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应推崇跨学科教学,增加跨学科的综合课程,让学生从多个学科中获取知识,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跨学科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能够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4. 教学资源合理利用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应合理规划教学资源,推广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并节约教学资源。
当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在当今中国,教育资源的分配仍然存在严重的不平等现象。
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高质量教育资源相对集中,而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则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设施落后等问题。
这种不均衡导致了城乡差距的逐渐扩大,进一步加剧了社会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
二、应试教育压力过重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更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应试压力。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们需要频繁参加各类考试,每个年级都有重要的升学考试。
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没有足够时间去锻炼其他方面的能力和兴趣爱好,缺乏全面发展。
三、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教师在专业知识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造成了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教师培养和发展的支持力度,但还是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师资需求。
同时,一些学校对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导致了教师队伍流失速度快。
四、课程内容缺乏实际价值中国的教育体系偏向于应试与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许多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面临着与社会实际需要不符合的情况,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因此,在推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将课程内容与实际价值相结合。
五、人文关怀不足过分追求高分数和升学率常常使孩子们背上沉重的负担。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弱势群体往往被忽略或轻视。
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培养他们成为有品格、有社会责任感并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时提供必要的人文关怀。
六、教育改革难以落地教育改革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教育改革难以得到有效推进。
机制不健全、利益格局复杂、观念转变等方面都成为阻碍教育改革成功的因素。
政府部门和学校应共同努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并逐步落实到实际操作中。
七、缺少职业教育支持近年来,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然而,现行的教育体系还主要围绕升学模式展开,并没有足够关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加强职业教育,提供多元化的培训项目和机会,将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并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
大学上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大学上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问题1. 缺乏互动与参与:在大学课堂中,往往存在着被动听讲的情况。
学生们缺乏互动和参与,只是默默地坐在座位上听教师讲课。
这种单向传授的授课模式使得学生们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程度下降。
2. 内容过于理论化:大学课程往往偏向于理论性知识,缺乏实际应用内容。
这导致了学生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无法有效运用所学知识。
3. 缺乏灵活性:大多数大学上课都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安排。
但是,这种刻板的安排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有些学生可能由于其他原因无法按时到达或者需要调整时间。
4. 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大学的专业设置十分细分,导致了不同专业之间缺乏交叉与融合。
这使得学生不能够全面理解问题,从而限制了他们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建议1. 提倡主动互动:教师应鼓励学生们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
同时,为了增加互动性,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强化实践内容:大学课堂应该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开展实验课程、实地考察、校外实习、社会调查等方式,使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供灵活教学方式:大学应当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权,例如提供线上授课或录播课程,以便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需求。
同时,在时间和地点上也要给予适度的灵活性,方便那些有特殊情况或个人困难的同学。
4. 促进跨专业交流:大学应该鼓励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其他领域的项目中。
这样可以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的知识融合与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5. 加强教师培训:为了提高大学上课质量,教师应接受相关教育与培训,提高他们的授课能力和教育理念。
同时,建立起对教师的评估体系,为优秀的教师提供更多激励和支持。
通过以上建议的实施,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大学上课问题,并改善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或现行方式下的弊端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或现行方式下的弊端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高校应认真分析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求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
以下本篇就对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便更好地为开展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问题弊端针对目前高校教育的现状,不断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普查、知识宣传、心理健康讲座、个体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才是优化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方法。
以下就来讲解在当代时代背景下传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以及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开展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在高校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发展中的问题,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高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提升学生在社会中人才的竞争能力,通过知识宣传、心理健康讲座、个体咨询等方式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心理调试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
高校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不可避免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还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学生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在高校中存在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的问题,不仅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而且还都是形式主义,并没有在思想上引起重视。
没有完善的心理咨询时,在心理咨询中也没有从心理学技术以及理论中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且保密性也比较差,就导致学生不敢去进行心理咨询,故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开展的越来越不积极,导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也只是形式性的存在,并没有在学生中切实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教育工作。
中国本科教育的弊端
我 觉 得 基 础课 考 试应该 多一 些 新 意 , 强 调 实 际理 解 和应用 。
’◆ 四 、 转专业不够 自由
大 一 结 束 后 . 由 于 成 绩 比 较 优 秀 , 我 向学 校 提 出 了转 专 业 申请 。
整 个 转 专 业 的过 程 需 要 做 很 多 努力 。 近 日跟 一 个 美 国朋 友 聊 到转 专
中国本科教育 的弊端
中国矿 业 大 学信 电 学院 刘 恋 沈 明璨
学术论坛
“ 如 果 不 重 视 基 础 教 育 . 以 目前 的 本 科 教 育模 式 , 国 内不 可 能 培
养 才 数 诺 出 一 流 人
”
—
—
。
学界“
尔 奖 贝
”
—
—
菲尔兹 奖 的唯一 华裔
得
主
、
数学
大师丘
成桐先生
近
日在北
京
接受记
者采访
时
开
,
门见
山道
出 了 他 的 隐忧 。 笔 者 经 过 一
些深入
的 了解
和对
比之后
的确看到
,
了一
些 我 国教 育 的 不 足 。 以 下 是 我 结 合 丘 先 生 的 结 论 和 我 自身 经 历 总 结
出的 国 内本科教 育 的几 点不 足 之 处 。
’◆ 一 、 国 内“ 名教授” 不带本科生
起在 阶梯教室 上 课 。 为 了提 高效 率 , 老师一
般都采用
幻灯片教学 , 既生 动又 方便快捷 。 但有一 个 问题 .采用 幻 灯 片教学 的
时候 , 必 须 放 下 教 室 里 的 窗 帘才 能看 清楚 幻 灯 片 的 内容 . 这 导 致 整 个
法学本科教育的弊端解析
法学本科教育的弊端解析法学本科教育的弊端解析法学本科教育作为培养法律人才的主要渠道,其质量和水平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与不断增长的法律需求和巨大的法学市场相比,法学本科教育却存在着一些弊端。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这些弊端,并探讨如何加以改善。
一、课程设置单一目前,法学本科课程设置单一,注重理论而轻视实践,法学教育的范畴偏窄。
因为法理学科居于主导地位,导致其他学科无法获得足够的关注和资源。
相比之下,德国和美国等国家的法学本科课程设置相对更加多元化。
二、阅读和写作能力不足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法学本科教育只培养了他们的法理理论水平,而在阅读和写作技巧等实用的法律技能方面却欠缺训练。
对于法律行业来说,这些实际技能是必不可少的,缺乏这些技能会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就业市场和职业需要。
三、缺乏实践机会和经验法学本科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缺乏实践性和实际经验的培养。
这种学习方式让法学生只是学会一些抽象的理论,却没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习不同情况下的法律应用。
这使得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种种复杂情况时,显得无所适从。
对于缺陷所在,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改进法学本科教育。
以下的善后对策应包括:一、拓宽课程设置法学学科的多元与发展需要课程设置更加细化、丰富,应该配合实践施行深度开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二、阅读和写作技能的实践培训大学应该加强对学生阅读和撰写技巧的实践培训,以认真听老师剖析写作结构、审阅技巧,并积极帮助学生在困难的写作任务中锻炼作文技能。
三、加大对实践的支持大学应该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支持和发展,与法律职业提供州色助,制定更加现实和多元的实践培训课程。
例如,开展实践性课程,提供有意义的实践机会,尤其需要提示学生的实践思维和实践经验。
四、优化教育方式大学应该优化教育方式,以增强对学生的支持。
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研讨会和俱乐部活动等,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
通过设立辅助课程及个人关怀机制,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的定量评估等措施,优化大学课程教学方式。
试析大学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及解决策略
试析大学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及解决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学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重要阵地,而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越发滞后和局限。
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为中心,传授知识的方式单一,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缺乏互动与参与,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下降。
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导致学生只注重应试技巧,而缺乏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涌现,为大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现代教学技术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鼓励学生参与和互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如何改变大学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引入现代教学技术,并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当前大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1.2 问题阐述在大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弊端,这些弊端严重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最突出的问题包括缺乏互动与参与、学生缺乏积极性、应试教育倾向严重,以及缺乏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制约了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未来职业发展。
急需对大学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深刻剖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以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
在当前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大学教育需要不断创新,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发展所需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的内容就在于对大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为接下来的内容展开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被passively 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与创新精神。
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思维被限制在老师的教导范围内,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还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枯燥、缺乏趣味性的问题。
大学生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大学生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大学生课堂存在的问题1. 缺乏积极主动参与在大学生课堂中,许多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参与的态度。
他们可能对某些课程不感兴趣,没有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导致了课堂效果的下降,教师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 学习动机不足一些大学生课堂存在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
他们可能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没有明确目标,缺乏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因此,在上课期间往往精神涣散,无法集中精力听讲。
3. 被动接受教育模式传统上,大学生课堂通常采用被动接受教育模式。
教师主导知识传授过程,而学生则扮演被灌输知识角色。
这种模式限制了学生自主思考、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
4. 互动与合作机会有限许多大学生课堂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合作机会。
学生们往往是单向接受教师的讲解,缺乏与教师或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这种情况不利于培养学生成为独立思考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大学生课堂存在的不足1. 缺乏实践体验大学生课堂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体验的重要性。
缺乏实际操作和应用,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因此,在融入更多实践性内容方面需要改进。
2. 缺少创新教育当前社会日新月异,各行各业都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
然而,在大学生课堂中,创新教育仍然存在不足。
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等,以及鼓励并支持他们进行深度思考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3. 考试评价过于突出在当前大学生课堂中,考试评价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这导致了一些弊端,例如学生为了得高分而应付考试,抄袭行为增多,对掌握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能力缺乏重视。
因此,需要引入更多形式的评估方式来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
4. 缺乏跨学科教育大学生课堂教育普遍集中在专业领域,很少涉及跨学科教育内容。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问题通常是综合性和复杂性的。
因此,加强跨学科教育,鼓励学生在不同领域进行交叉学习,并进行创新性思考和研究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结:为了解决大学生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教育改革中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中国教育的七大弊端
华裔数学家丘成桐痛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七大弊端丘成桐与中大学生交流。
(谢俊杰摄)著名华裔数学家、菲尔茨奖得主、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3月26日在中山大学发表演讲。
在题为“论高等教育”的演讲中,丘成桐不仅回顾了古今中外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更痛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存在年轻人才缺乏、经费不足、人文教育匮乏、开放性不够、评审制度不健全、研究与教学脱节、行政管理官本位等七大弊端。
大学不应该服务于利益集团丘成桐旗帜鲜明地反对大学为了获取经费支持而服务于利益集团。
即使是为社会服务,丘成桐同样坚持大学应当具有独立性,“大学一个重要目标乃是提出和解决社会需要的问题,而不是社会某些利益集团要求的问题”。
中国大学热衷于政治与学术挂钩,很多名校以出了多少个政府部长为荣,丘成桐对比了美国名校的情况,“美国顶尖的学府同样渴望其学生能当上未来政府的要员,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与此同时,它们还有很多不同的重要目标,在科学、文学艺术、工程和医学上的创造发明,比培养官员更为重要。
”丘成桐批评中国学界专注于人际关系多于学术成就。
他批评中国学界目前的现状是,“教授们在一段时间内已感到韶华不再,他们不愿意从事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年轻的教授,都以得到海外来访教授的赏识为荣。
创新已经不是作研究的首要目标。
”中国教授从基金中得好处太多“对很多中国教授来说,失去基金是一个灾难性的事件”,丘成桐格外不满中国的科研基金评审制度,他认为症结在于利益之争,“在国外,一般有终身职位的教授,从基金里拿到的好处不会超过二到三个月薪金,其他都是用在研究方面;而在中国,从基金拿到的好处往往比自己的薪水还要多好多”。
其次,基金分配掌握在一小部分院士、政府官员和大学行政人员的手里,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学术界的争执。
虽然行政管理部门倾向于采用某些看似公平的定量方法(如按论文的数量、SCI引用的频数等)去为研究打分,甚至要求每所大学的教授填表去评估其他大学。
但上述做法“既耗费大量精力在繁复的文牍工作上,又使原本已够复杂的人际关系更加复杂”,效果值得怀疑。
细数中国高等教育的五大弊端
细数中国高等教育的五大弊端经过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经济上的成功让曾经在现代历史进程中饱尝耻辱中国人逐渐找回了一些曾有的自信。
尽管,中国曾有的辉煌和近代的积弱仍然是中国人心中一种无法名状的隐痛,中国人毕竟开始从极度自卑和极度自大的怪圈中走出,开始勾画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随着经济的成功,历来以重视教育著称的中国人发现了另外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高等教育的相对落后。
教育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泉和后备力量,如果教育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几十年来靠血的教训换来的经验和发展很可能很快化为乌有。
首先,中国人绝对不缺对教育的重视。
在中国,即使是最贫穷落后的地方,也没有忽视对教育的重要性。
经过了数千年儒家思想的浸润,对教育的重视已经融入了普通中国人的血液里。
许许多多的贫穷的父母们怀着甘愿当掉自己最后一条裤子的决心,也希望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而“出人头地”。
大多数受儒学思想影响的中国人有一种顽固的观念,读书受教育才是人生的“正路”。
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抱着这样一种信念,中国的父母们可以忍受着省吃俭用的生活,却不惜把大把的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父母们花在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上的钱更是不计其数。
从绘画钢琴舞蹈各种兴趣班到英语数学各种补习班和家教辅导,父母们更是挖空心思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
然而,无论是穷是富,是迫不得已当掉裤子还是甘心情愿一掷千金,中国父母对后代的教育意识在很多别的国家是难以想象的。
但是,除了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之外,中国的教育能担负起父母们的殷切希望吗?尽管父母们可以花掉自己最后一个铜板为孩子的教育投资,遗憾的是,他们却不能够选择,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体制。
父母们可以选择上怎样的学校,却对整个社会教育体制的建立发展和运行上影响甚微。
也许是所有的中国父母们都应该去关注更深一层的教育运行机制的时候了。
毕竟,教育是一项投资,没有好的运行体制,有再多的期望,花再多的钱,也是得不到好的收效的。
谈中国高等教育之大众化教育弊端与改革
谈中国高等教育之大众化教育弊端与改革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大众化教育弊端凸显,针对大众化教育弊端,提出相应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弊端,措施正文: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源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民国时期,在一批优秀学者的倡导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建国后模仿前苏联的高教模式也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带有盲目性;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生机勃勃。
我们应当知道,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技实力与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科技实力与经济实力说到底都是由人才转化而来的,在一个人的成才过程中,大学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极其重要。
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许多问题,有教育体制方面的问题,有高等教育行政化,产业化的问题……这些都是不容我们忽视的。
总之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弊病百出。
在这里,我主要谈一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弊端及其相应的改革措施。
大众化教育,顾名思义,即教育面向大众,使大众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大众化教育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是有好处的,这也体现了中国正在与国际接轨,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大众化教育的成功经验。
但是,我们的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变化是在跑步进程中实现的,而我们并没有做好准备。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数量简单的变化问题,而是一定性质上的变化。
主要特点就在于它的类型和模式的多样化,现在的学校种类五花八门,有研究型的、研究教学型的、教学研究型的、教学型的以及高专高职等各种各样的类型。
对民办本科院校来说,现在我们经常会说培养应用型的本科高技能人才,但是现在只是这些名词提出来了,到底什么是应用型本科人才,恐怕到现在为止,真正能讲清楚的人并不多。
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弊端,我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大学的升学扩招实际以降低分数,放低要乞降尺度为代价,使扩招的普通高校学生均匀素质降低。
试析大学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及解决策略
试析大学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及解决策略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缺陷。
下面将分析传统大学教学模式的缺陷及解决策略。
一、大学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1、知识重于能力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灌输知识,使学生更侧重于积累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导致一些学生在毕业后,面对实际工作场景时会显得非常的无能。
2、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导,学生听讲,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学生不能积极地参与探究知识,不能发现和解决问题,也不能积累经验。
3、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课堂教学的方式过于单一,大量使用PPT、讲义等传统的工具,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死板,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更难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1、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当前,知识的更新和发展是非常快速的,仅仅积累不同领域的知识已经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大学应该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思维、领导能力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
2、从思维的层面提高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课堂教学应该从思维的层面提高互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更加自然地学习知识。
教师需要创造一个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提出问题,相互讨论,这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3、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是令学生更加对学习过程感到兴趣的关键。
除了PPT,教师可以尝试使用更多的案例和视频等多媒体工具,以及各种现代交互式的方式,让学生感到更具挑战性和创造性。
三、结论总的来说,大学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改进是大势所趋。
传统的课堂模式在当前社会的需求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学校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视野,注重开拓学生的思路,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是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当代大学生的素质缺陷及主要解决途径探析
想。 也是一种 观念 。以尊重 人的主体 性和主 动精神 , 开发人 的 注重 智慧潜能 , 重形成 人的健全 个性 为根本特 征 的教 育。 注 主要包 括内
在 素质和外 在素质 。
二、 社会 需要怎样 的人 才
个人 的综合 素质包括 方方面 面 ,大学 生 素质的基 本 内容 归
纳 起来有 五个方 面 : 德行 素质 、 身体 和心理 素质 、 能素 质、 技 专业 文
四、 如何 培养大 学生 的综 合素质 1 国外的综合 素质教 育的模 式 .
当前 国外高等教 育的基 本做法是 加强文 、 理学科 的相互 渗透 ,
一
个社 会的发展 离不开 人才 的发展 , 才源于 教育 。 校作 为 人 高
使基础 教 育和专业教 育 , 用研究和 开发研 究 , 应 自然科 学和 人文科 学相 互渗透 、 相互 交叉。具体 来说可 以分 为三种模式 : 以改变教学 组织 结构进 行综合 知识教学 的筑波模 式 , 变课 程结 构 、 置复合 改 设 课程 的牛津模 式和 以跨学科 选课 为主 要特征 的麻省理 工模式 。 筑波模 式 为日本 17 3年成立 的筑 波大 学首倡 。筑 波 大学把 9 分散孤 立 的学科按 类归 口, 之成 为群体 , 立了新 的教学 组织形 使 建 式—— 学群 、 学类制 和新 的研 究组织形 式— — 学系制 。 牛 津模式 则是英 国牛津 大学的做 法。 以牛 津大学 为代表 的一 些 国外 高校 。 为适应学 科综合化 需要 , 在不改 变教学组 织结构 的基 础上 , 主要 通过 改革课 程设 置 , 通过 设置 复合课 程 的做 法 , 来达 到
实施高等 教育 、 动先进 文化 和先进生 产力发展 的主 阵地 , 推 肩负 着 培养高层 次 、 素质人 才的重要 使命 。 高 目前 , 高等教 育正面 临着前所 未有 的发展机 遇和新 的挑战 。 全
从“班干难”谈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弊端
第 l O期
湖 北 广 播 电视 大 学 学 报
J u n l f Be o r a Hu i o TV i e s y Un v r i t
Vo .2, o.0 13co e . 0 2 0 0 0 1 tb r2 1 , 4  ̄ 4
、
给学校提高升学率和就业率 的学科成为学校教学 的宠儿 , 而 与学校利益联系相对不 明显 的科 目, 如德育 ,学校 强调的力 度就不够 , 对德育教 学任 务与教学 目标 也不甚关心 ,以至 出 现德育课程被其他课程 “ 占课 ”的情况 。真正被学生吸收 消 化的道德教育 内容 已然 不多 。而 从道德教育 教学 的效果来 看,道德教育还有一定的迟效性。学生在课堂上学 习到的德 育内容。还得通过他们在课外生活的实践中体现 出来 。 不仅
[ 图 分 类 号 ] G4 6 中 1
一
[ 献标 识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0 .4 7 ( 0 2 00 4 .2 文 0 87 2 2 1 )1 .0 00 德 发 展 的规 律性 把握 和 尊 重 也 不够 。 另外,由于学校受功利主义观念的影响 , 学校 教育 目标 趋 向功利化 。 高校各 门学科 以升学率和就业率 为风 向标 。能
【 稿 日期 ] 0 2 0 — 8 收 2 1 .6 2
( )社会环境对德育的负面影响 二 英 国杰 出的哲学家和 经济学家 亚当 ・ 斯密说 过 :“ 每个 人,毫无疑 问, 都被 自然女神推荐给他 自己当作首先 与主要 的照顾对 象;而 由于他 比其他任何人都更适合照顾 自己,所 以,他也 实在很适合 、很对 、很应 当以 自己为首要 的照顾对 象 。所以,每个 人对 凡是直接 关系到他 自己的事,兴趣都会 比较 强 烈 ,而 对 关 系 到 其 他 任 何 人 的 事 ,就 比较 没 兴 趣 。 ” 人们这种所谓的 “ 兴趣 ”的判 断趋 向在 社会 里就显得十分 明 显 。因为与学校教育所提供 的个体道 德成 长的情境相 比, 社 会 的政治 、经济 、文化环境对个体道德成 长的影响更直接 。 自改革开放 以来 , 我国市 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西方各种 思潮 的流入 ,使 中国在政治 ,经济 ,文化方面发生 了巨大 的 变化 。同时,许 多社会 问题 也 日益突出。如干部腐败 ,贫 富 分化 ,家庭破碎 ,青少年犯罪 。这些都会直接 的或者 间接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当代大学教育弊端
【摘要】书院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延续做出了巨大贡献,产生和发明许多值得当代借鉴的教育思想和模式。
我们应当汲取传统书院教育模式的精华,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弊端进行全面认识和系统反思,提出合理化改革方案,以期大学教育能够真正造就有用之才。
本文试从宋代书院教育入手,反观当下的大学教育,尝试为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寻找可能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当代大学教育弊端书院教育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9.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32-02
一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
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非常特殊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
机构,书院萌芽于唐末至五代时期,发展兴盛于宋元,延续至明清,并在清末时期发生转型。
书院以私人创办为主,集收徒讲学、学术研究、藏书印书、议政论事于一体。
宋代是其鼎盛时期,主要原因包括官学的长期低迷、理学思想的兴起、科举制度的腐败、印刷技术的进步等等。
在这一时期,书院的教育功能日益凸显,众多著名书院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等纷纷出现,并且在日后的长期发展和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诸多教
学思想理念,科学内涵丰富,值得后人借鉴和发扬。
首先,书院教育学生为人之道。
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提出书院
教育的方针是实施“五教”,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并相应提出了为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修身(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和接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重要原则。
由此可以看出,书院教育的目的是学生人格的陶冶和境界的提升,希望学生明理,懂得为人之道,养成规范,从而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其次,书院致力于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宋代理学家张栻在主持岳麓书院时曾提出:“但为决科利禄计乎?亦岂使子习为言语文辞之工而已乎?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
”他否定了追名逐利的“官才”和只擅言语文辞的文人,指出书院培养的人才应当具有“致君泽民”的品德。
在张栻的基础上,朱熹又提出:“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此教之道也。
”他强调了天下国家培养经世致用人才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书院教育注重学术研究与教学的结合,并以学生自学为主。
老师重视对学生的启发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从始至终给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研究,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另外,书院师生关系亲密融洽,感情十分深厚。
书院老师大多博学多识、热心教学,对学生的教育孜孜不倦,倾注了大量心血,关怀学生如同子女,并且自己以身作则,为学生们树立做人为学的榜
样,因而学生们也爱戴和尊敬老师,将其看做亦师亦友的长者,尊师重道。
有些学生常年追随老师左右,在老师去世后继承师业、广招门徒,以继续研究、发展和传播老师的学说。
宋代各书院还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书院精神,如实事求是、潜心钻研、兼容并包、敢于质疑等等。
譬如朱熹有言:“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方始是学。
”这些精神财富应当被广泛接受和吸纳进当代各高校的办学宗旨和教学理念之中。
二当代大学教育弊端漫谈
“书院里坐堂讲学、研修的学人一般都不是急功近利之人,他们达则兼济天下,隐则独善其身,多有求是做学问之意。
这种治学传统和研修氛围千百年沿袭下来,形成了一种实事求是的书院精神,这是很可贵的。
”然而在当代的大学教育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功利主义、追逐名利的现象,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到达深处。
部分大学生机械化地上课下课,讲台上的人在说什么已经无关紧要,期末考试能够通过便足矣。
更多的大学生关注的是成绩、学分和排名,如何获得更多综合加分,如何拿到各种荣誉,如何充实自己的简历,使自己看起来更加优秀,在现在和未来更具竞争力。
于是,各种负面效果接连产生,“唯分是图”而不择手段、盲目攀比而陷入非理性的状态,诚实和道德被推挤到了最外层,现实功利的思想渐渐占了上风。
这种现象的存在十分危险。
或许中国人口众多而教育资源相对无法满足的现状是需要考虑
的。
我们的课堂一坐就是几十人、上百人,为了相对公平地分配最好的资源,以成绩排名似乎也变得无可厚非。
于是顺理成章,成绩最好的学生拿到了奖学金,获得了荣誉称号,得到了推优和保荐的资格,被推举为入党候选人,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从义务教育的开端——小学起我们的教育就多以分数论英雄,到了高等教育的学府依然摆脱不了如此尴尬而无奈的局面,此种弊端由来已久,对此我们或许可以借鉴传统书院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模式。
书院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上注重外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各个书院都制定了一整套完备的“学规”或“学制”,从制度上约束学生,强化学生个人伦理道德方面的理性认识,同时强调学生的自省自克,要求学生能严于律己,从各方面来进行自我反省,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同时正视自己的过失,并能改过迁善。
从这个角度来看,日常规范的树立和长年累月的道德品格熏陶的确能促进书院学生的人格陶冶和境界提升——先是通过学、问、思、辨的“为学”过程,使其认同和明理,再将这些道理运用到每个学生个体的“修身”、“处事”和“接物”中。
在当代大学教育中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学不能致用,与实际脱轨。
有些大学生在校园里成绩优秀,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却发现教材上的内容与实际相去甚远,很多现实问题是纯理论知识无法解决的。
这便涉及书院教育理念中“经世致用”的思想。
张栻“致君泽民”的育人目标在现今看来尽管带着当时阶级社会的种种封建等级思想,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但较之以往传统世俗的人才观已是
极大进步。
此后,朱熹提出的教育之首要任务即为国家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也进一步深化了这种书院精神的影响,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品德高尚、克己奉公、学以致用的优秀人才。
虽然古今“经世致用”的外延不尽相同,两者的内涵却始终有着共通之处。
反观当下,学生时代,学习课本知识固然重要,但以此为基础,我们还需要学而能用,不断在生活中培养实际操作、人际交往、处理事务等能力。
“高才低能”的现象令人心痛也倍感惋惜,我们的大学教育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实践经历,着力培养有学识、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
另外,师生关系疏远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有高校教师在期末的最后一堂课上感叹,大学真不同于小学和中学,一年又一年的学生来了又走,往往课程一结束就成了几乎毫无关联的人,师生感情淡薄太多。
这应是单纯的选课模式和学分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较之传统书院教育,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古代书院教育成绩斐然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思想言行和知识水平影响着学生,学生反过来也影响着老师,师生间亦师亦友的关系使得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而我们的大学现状往往是大多数老师与学生的交往仅限于课堂,课后则接触甚少,有些学生甚至连自己的老师姓甚名谁、长相如何都毫无印象。
缺少沟通与了解的交往,自然无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也恰恰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其实,改善这种状况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大家有意识地彼此关心或是探讨问题、进行交流,学习古代书院中师生的相处方式等,都可以很好地构建师
生关系。
古代书院的许多治学精神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对于今日我们探讨的大学精神有借鉴意义,这些精神财富应当被广泛接受和吸纳进当代各高校的办学宗旨和教学理念之中,真正落实到日常的教学育人中,而非仅仅是一条挂在墙上的标语。
书院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特殊的一种教育机构,它为我们提供的诸多值得当代借鉴的教育思想和模式仍需要不断践行和发扬。
汲取其教育之精华,反思当代大学教育的种种弊端,并努力改善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一条长路。
参考文献
[1]格物通.卷六十一[o].四库全书.子部.儒家类.格物通.卷六十一
[2]郑慎德.中国书院教育与大学精神[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1):121~124
[3]张宇.古代书院教育特点及其现代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1):94~96
[4]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