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_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复习目标1.知道那些物质是由什么微粒构成,能列举一些例子。

2.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3.能识别一些分子、原子的模型;能识别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4.能用符号表示前20号元素的原子、离子及一些常见物质的分子。

二、复习重难点重点:(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2).能用符号表示前20号元素的原子、离子及一些常见物质的分子。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及离子的形成,离子符号的书写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宇宙很大,世界很美,这些均离不开物质。

这节课我们复习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二、复习过程:1、出示复习目标,学生快速浏览。

2、建构知识网络,师生共同完成3、展示物质构成的图片及小试牛刀,检测元素及微观粒子的应用。

4、基本概念识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并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并记忆。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及物质的分类,提问。

6、复习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提问并总结。

7、化学用语的复习,提问并练习。

8、原子结构示意图,提问并练习。

9、相对原子质量,学生回顾整理。

10、元素的分布及元素周期表,回顾整理,强化练习。

11、我的收获,学生做课堂总结。

12、自我测评作为课后作业。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已经有了微观概念的认识,知道分子、原子都很小,肉眼无法看到,但其确实客观真实存在。

原子结构抽象,质子、中子、电子等名称多性质又差别大,记忆有困难。

元素符号记忆不牢固,书写不规范。

由原子得失电子到离子,再到离子符号,理解记忆知识点较多,学生在书写离子符号时,易将离子的电性和所带电荷数的位置、数值和电性写错。

建立知识网络,在理解基础上建立联系,用比较、类比等方法来复习巩固。

效果分析通过自然美景导入复习,出示复习目标让学生做到复习起来心中有数,再通过知识网络建立起知识点间的联系,学生对要掌握的知识点一目了然。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愉快。

跟踪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换互批,查缺补漏,学生学起来有滋有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2.部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和应用不够熟练,影响对物质构成的深入学习。
3.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中,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4.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存在差异,教师需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验、实例等手段,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3.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难点: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例,引出物质构成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实验教学,直观感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对微观粒子有更直观的认识。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总结物质构成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三)情感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物质世界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勤奋的科学态度,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c.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质构成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实践作业:
a.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中微观粒子的变化,并撰写实验报告。
b.搜集生活中与物质构成相关的现象,分析其背后的化学原理,进行小组交流分享。
3.拓展作业:
a.阅读化学相关的科普文章,了解化学领域的前沿动态,拓宽知识视野。
7.知识整合,形成体系:通过总结、概括,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8.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教学设计表教学反思:[课前预想:]1.复习课如何上?怎么上?让学⽣通过复习有新的收获,⽽不是炒陈菜,把原来的知识再过⼀遍。

2.复习课内容如何精?复习环节如何安排,直抵学⽣学习的灵魂:学习的困惑?如何互动,让学⽣有所获?3.复习课容量⼤,如何利⽤云技术来帮助实现课堂的有效和⾼效?[课后反思:]课后进⾏了专家、同⾏评课,现摘录部分如下:专家点评:本节课给今后教学5—10年的课堂⾛向进⾏了展⽰,进⾏了呈现。

云技术教学及微课的制作及使⽤已经在深度思考,已经在作前期的探索,并总结⽅法。

授课⽅式已达到了⼀定的⾼度。

与常规复习有很⼤区别。

为复习课给了⼀个很好的模板,为青年教师树⽴榜样,利⽤现代技术,及时展⽰,及时反馈。

云技术计算机技术,不仅是辅导、建筑知识体系,提升能⼒,更是教育改⾰的前台,推动教育改⾰的进程,勾勒了化学教育的思想(⽂本转化为图形),展⽰了技术教学的经验,引领了锦江教育的变⾰(传统教育—技术教育的紧跟者—信息教育的引领者)。

同⾏点评:优点:①与常规复习有很⼤区别。

为复习课给了⼀个很好的模板,为青年教师树⽴了榜样,利⽤现代技术,及时展⽰,及时反馈。

②单元树梳理(出彩)提出困惑,讲学⽣想听的,讲学⽣需要听的,调动了学⽣情绪③课前准备充分。

知识树,微课、超链接充分。

④微课在课堂上的展⽰,激励了青年⽼师热⾎沸腾,要赶紧充电。

学⽣制作微课,学⽣讲问题细化,注重细节。

错题(把作业链在知识树上,相关知识点评),回到知识树,旁批,归纳⽅法,举⼀反三,触类旁通。

教学不⾜及改进⽅向①技术融合了,但不能被它捆绑,课堂⽣成的不能忽略。

有些问题可课下思考,利⽤微课,去查阅满⾜学⽣个体需要。

②纸制媒介与电⼦媒介的⽆缝接合,化学专业术语,考核规范表达,规范书写,⽤平板书⾯表达,有⼀定影响,但考试时纸笔作答问题,每节课教会学⽣⽅法、思维,计算机能⼒,③学科素养能⼒,学科态度、思维、⽅法要随时贯穿其中,例1(结构与性质思想(结构上差异);例2 概念复习(对⽐思想)⽼师还要把更多时间交给学⽣。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了解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概念及性质;(3)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4)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化学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总结、推理判断等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强化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2)纯净物与混合物;(3)化合物与元素化合物。

2. 基本粒子(1)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及性质;(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3)化学键的类型。

3. 物质结构与性质(1)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2)分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3)金属晶体的结构与性质;(4)离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4. 物质的变化与转化(1)化学反应的类型;(2)化学反应的本质;(3)物质转化规律。

5. 物质的性质与应用(1)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2)物质的应用领域;(3)物质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基本粒子的概念及性质;(3)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4)物质的变化与转化。

2. 教学难点:(1)原子、分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2)物质结构的微观解释;(3)化学反应的本质及物质转化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利用实验、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3. 运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4. 注重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运用推理判断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与测验: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等;六、教学计划与课时安排1. 课时:本章复习共需4 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2.实践应用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化学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为什么某些物质容易导电,为什么有些金属会生锈等,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探究性实验报告:布置学生完成一个小型探究性实验,例如观察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结果和结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这些微观概念与宏观现象相结合,运用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理论等解释化学现象和物质的性质。
2.重点: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变化,加深对化学反应微观过程的理解。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观察,从实验现象中提炼出化学原理,提高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3.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难点: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化学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形象生动地展示原子、离子、分子的微观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3.创设互动式课堂,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通过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环节,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的教学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具体目标如下: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踏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化学知识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4.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思考、总结,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设计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设计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构成和性质;
2.掌握基本物质的种类和特性;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物质的构成和性质;
2.基本物质的种类和特性。

三、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的物质,如铁、砖块、空气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引发学生对物质构成的思考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20分钟)
2.1物质的构成和性质
教师讲解物质的构成和性质,包括物质的原子、分子构成,以及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物质的构成和性质是相互关联的。

2.2基本物质的种类和特性
教师讲解常见的基本物质种类和特性,包括金属、非金属和水等。


过图片和文字说明,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特性,并能够将其归类和描述。

3.实验活动(3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活动。

3.1实验一:探究物质的导电性
学生将金属导线分别与两个灯泡连接起来,然后将导线的另一端分别
与不同的物质接触,观察灯泡的亮度和闪烁情况,判断物质的导电性能。

3.2实验二:探究物质的溶解性
学生取一些水,然后将不同物质加入水中进行搅拌,观察物质是否溶解,并用透明塑料杯盛装物质溶液,观察溶液的性质和颜色变化。

4.实验总结和讨论(20分钟)
5.拓展延伸(10分钟)。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设计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设计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设计《《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核心教学主题。

只有了解了物质的微观结构,才能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才能更好的理解化学的内涵,才能提高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兴趣。

因而本主题的学习对学生深入认识物质的变化,学习身边常见物质的性质有着重要作用。

在这一主题的复习中,我们要进一步帮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去学习化学,认识一些化学现象的本质;要通过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看五彩缤纷的物质世界,帮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系统地形成微粒观、元素观和物质分类观。

(二)教材主要内容《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包括四个二级主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主要使学生形成物质分类观;“微粒构成物质”——帮学生构建完整的“微粒观”;“认识化学元素”——帮学生构建完整的“元素观”;“物质组成的表示”——将宏观物质、微观粒子和化学符号间建立了联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在本主题中,学生已学习了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分子式量等多个概念,以及原子的结构、化合价、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等内容,涉及的知识多而杂,概念易混淆。

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把学过的主要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和系统化,把学过的基础知识整理成“知识点”,把相互联系的概念连接成“知识线”,最后交织成“知识网”。

这样可避免知识零碎、不成系统,避免学生死记硬背。

三、教学设计思想本主题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对物质的由表及里的认识中,教会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世界。

初中化学_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课前自学任务单(二)课中助学任务单(三)课后悟学任务单作业:对于不会的题目,课下可以继续观看视频或请教同学和老师。

感悟做题和复习的方法。

《物质构成的奥秘》学情分析本单元知识点又多,又难,而且零散琐碎。

所以我复习时分为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分散、详细的复习单个知识点;第二课时要求学生整合知识点,找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成网络图。

再做大量的题目进行练习巩固达标。

我这节课是第二课时,学案设计的题量较大。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采用学生做完题后,直接下发答案,学生对答案,不会的先自己解决,在小组内请教同学解决,同学们解决不了老师最后解决。

甚至把一些难题讲解过程录成视频,供学生课下再学习。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效果分析《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四第一轮复习,是初三第三单元的复习课。

前两个单元是从生活中了解几个化学反应的现象。

而从本单元开始,正式进入初级层次的化学学习,认识微粒:分子、原子、离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习用化学符号表征物质以及如何计算。

如果本单元学不好的话,初四的化学方程式就不会。

所以本单元非常重要。

讲课反思时光飞逝,转眼又一届毕业生要进行中考。

中考之前又有一批老师准备中考攻略——复习课。

复习课设计的高效、有用与否,直接决定着学生考试的成败。

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重现,而是知识在心中的有机重组。

复习不是知识的强行灌输,而是在课堂搭建有利于交流的互动平台。

遵循这两个原则,我设计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

我的复习课分为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带领学生详细、具体的回顾学习每个知识点。

第二课时在课前,学生先通过课前自学任务单,先观看“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各个知识点间相互联系的简单视频,再动手去画一幅“物质构成的奥秘”的知识网络图,并练习解说自己的知识网络图。

第二天上课时,展示知识网络图。

先以六人小组为单位组内展示,评选出最优网络图。

再组间进行评选。

这时请每组设计出最优知识网络图的学生上台利用投影仪展示、并为大家讲解自己的网络图内容,之后组内的同学评价他的网络图之所以成为最优图的原因。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质构成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等。

2. 能够运用物质构成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构成的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离子。

2.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元素、化合物、晶体等。

3.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构成的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2. 难点: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构成的概念。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和互助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构成是什么。

2. 讲解:介绍物质构成的基本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等,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进行展示和解释。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物质构成的奥秘。

4.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水的沸腾、食盐的溶解等,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物质构成的知识进行解释。

6.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物质构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质构成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操作和解释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物质构成的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物质构成的深入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或相关企业,直观地了解物质构成的实际应用。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以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2、分子、原子、离子的特征,以及物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化合价的运用及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难点:
1、分子特征的探究,认识元素周期表。

2、化合价的灵活运用和商品标签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活动一]知识整理(以学生总结为主,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为辅)。

[活动二]比一比,看谁答的准!
从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最外层电子等粒子种选择恰当的粒子填入下列空格处: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2)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3)“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是的本质区别;
(4)不显电性的粒子有;
(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设计意图:
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加深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三]赛一赛,看谁答的快!
1、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一种由氢元素组成的新物质,其化学式为H3,在每个H3分子中有个氢,H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据报道,某地发现一温泉,水温高达58℃。

经分析,该温泉属硅酸盐矿泉,有软化血管的作用,对心脏病、高血压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已知硅酸盐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硅酸的化学式为()
A、H2SiO4
B、H4SiO3
C、H2SiO3
D、Na2SiO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

课题《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一【学习目标】(明确目标才能抓住重点哟!)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初步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

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5、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三【互动探究、展示交流】(你行,我也行!我的学习我做主!)1、原子结构(1)构成原子的粒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原子:不带电: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2、在原子里,核电荷数==。

3、结构示意图(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以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2)离子的形成(3)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的关系4、元素(1)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3)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5、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1)物质由元素组成:(2)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强调:“分子”对应“原子”,“物质”对应“元素”。

6、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四【典例探析、巩固提高】(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吧!)7.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B.水分子C.氢离子D.氢原子和氧原子8. 王芳同学学习化学后,对装修新房的爸爸说“如果厨房不装抽油烟机,家具将会粘满油渍。

”王芳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A.分子很大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9.在化学反应里,元素的原子结构可能发生变化的是()A. 质子数B. 最外层电子C. 中子数D. 核电荷数10.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碘盐,这里的“钙”、“碘”指的是( )A. 分子B.元素C.单质 D. 原子11. 下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复习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复习课)
2.通过实验和模型展示,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科学思维。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化学题目,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学习方法,提高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4.运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增强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批判性思维,学会用科学的视角看待问题,勇于质疑,敢于创新。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经历了前两年的化学学习后,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他们对于物质的性质、变化、分类等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对于物质构成的深层次知识,如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认识尚需巩固和提升。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需要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1.基础题:针对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概念,设计填空题、选择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提高题:涉及物质的量、化学键等难点知识,设计计算题、分析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导入新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识的过程中,我将注重以下方面的教学:
1.概念讲解:详细讲解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概念,强调它们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化学符号:教授化学符号的书写规则,如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4.理解化学键的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能够分析常见物质的构成及性质与化学键的关系。
5.通过对物质构成的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物质的制备和性质分析等方面。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引导式教学策略,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回顾和总结已学过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同时,注重课后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切入点,如饮料中的二氧化碳、食盐中的钠离子等,引导学生关注物质构成的奥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课。在经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等基础知识,但对于物质构成的微观粒子层面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针对这一情况,我以“分子、原子、离子在宏观物质中的存在及转化”为主题,设计了一节实用性强的复习课。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如“分子、原子、离子在宏观物质中的存在及转化有哪些实例?”
2.讨论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四)总结归纳
1.知识梳理: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性质以及它们在宏观物质中的存在与转化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主动探究分子、原子、离子在宏观物质中的存在及转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注重知识的整合与拓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内容进行细化,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力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精选全文完整版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课题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型复习课编写张宏修订张廷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构成的微粒性,理解有关物质构成的微观概念,知道原子构成及各粒子数的等量关系,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2.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及其表示的意义,梳理辨析元素、原子、分子物质间的关系。

3.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把握化合价、化学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4.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复习深化,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思辨计算能力,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1.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符号及化学式2.知识结构的形成与完善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教学流程设计问题与教学设计学案与导学设计教学问题最佳解决方案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如图是水分解示意图,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1)组成:水由____________组成;(2)构成:水分子由____________构成,1个水分子由______构成;从知识回顾进入本节内容复习定位提升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通过投影、板书展现这些知识间的关系【板书设计】智能应用1. 构成物质的微粒例1 关于氧气和铁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分别由氧元素、铁元素构成B. 分别由氧分子、铁原子构成C. 分别由氧原子、铁原子构成D. 分别由氧分子、铁分子的构成例2 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三种物质,都可以得到氧气。

说明这三种物质中含有A.氧气B.氧分子C.氧元素D. 氧化物2. 微粒的构成例1 在下列微粒中,属于原子的有(用序号填空,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有,属于阴离子的有,属于同种元素的有。

1 2 34 5 6分析:分子、原子、离子是微观概念形成物质时用“构成”表示,元素是宏观概念,形成物质时,用“组成”来表示,故A不正确。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的组成,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概念及性质。

(2)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3)掌握化学键的类型,理解其形成过程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对物质构成原理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物质与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概念及性质。

2. 元素与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3.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化学键的类型、形成过程和作用。

4. 晶体结构:晶体的分类,晶体的空间结构及性质。

5.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物质的转化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与粒子的关系及性质。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3)化学键的类型、形成过程和作用。

(4)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5)物质的变化规律。

2. 教学难点:(1)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晶体结构的复杂性及性质差异。

(3)物质变化的微观解释。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质与粒子、元素与周期表、化学键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2. 实验法:进行晶体结构、物质变化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物质构成的奥秘。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构成的奥秘。

2. 知识讲解:讲解物质与粒子、元素与周期表、化学键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3. 实验观察:进行晶体结构、物质变化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设计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设计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构成的微粒性,了解原子构成及各粒子数的等量关系,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熟悉元素周期表。

2.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及其意义,区分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3.能够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掌握化合价、化学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4.能够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复深化,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及计算能力,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研究,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研究惯。

二、本单元的重、难点:1.原子的构成;2.原子、分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3.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化学式的意义及延伸(即计算)。

三、本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微观角度了解物质的构成,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只有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所了解,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才能理解物质变化的客观性和复杂性,才能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发展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兴趣。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研究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树立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观念,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

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把宏观和微观的分析联系起来,建立元素的概念,从宏观角度描述物质的组成,能进行有关组成的简单计算。

本单元的内容较抽象,化学基本概念多,涵盖了全书基本概念的一半以上,没有一个课堂演示实验。

此外,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的形成、核外电子排布观念以及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内容都是非常抽象的,学生没有直接经验,且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尽管学生已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但已有的微观知识不多,感性知识不充分,学生难于理解,教学会有相当的困难,事实证明,通过本章的研究,学生极易形成第一次分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表
教学反思:
[课前预想:]1.复习课如何上?怎么上?让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收获,而不是炒陈菜,把原来的知识再过一遍。

2.复习课内容如何精?复习环节如何安排,直抵学生学习的灵魂:学习的困惑?如何互动,让学生有所获?
3.复习课容量大,如何利用云技术来帮助实现课堂的有效和高效?
[课后反思:]
课后进行了专家、同行评课,现摘录部分如下:
专家点评:
本节课给今后教学5—10年的课堂走向进行了展示,进行了呈现。

云技术教学及微课的制作及使用已经在深度思考,已经在作前期的探索,并总结方法。

授课方式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与常规复习有很大区别。

为复习课给了一个很好的模板,为青年教师树立
榜样,利用现代技术,及时展示,及时反馈。

云技术计算机技术,不仅是辅导、建筑知识体系,提升能力,更是教育改革的前台,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勾勒了化学教育的思想(文本转化为图形),展示了技术教学的经验,引领了锦江教育的变革(传统教育—技术教育的紧跟者—信息教育的引领者)。

同行点评:
优点:①与常规复习有很大区别。

为复习课给了一个很好的模板,为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利用现代技术,及时展示,及时反馈。

②单元树梳理(出彩)提出困惑,讲学生想听的,讲学生需要听的,调动了学生情绪
③课前准备充分。

知识树,微课、超链接充分。

④微课在课堂上的展示,激励了青年老师热血沸腾,要赶紧充电。

学生制作微课,学生讲问题细化,注重细节。

错题(把作业链在知识树上,相关知识点评),回到知识树,旁批,归纳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学不足及改进方向
①技术融合了,但不能被它捆绑,课堂生成的不能忽略。

有些问题可课下思考,利用微课,去查阅满足学生个体需要。

②纸制媒介与电子媒介的无缝接合,化学专业术语,考核规范表达,规范书写,用平板书面表达,有一定影响,但考试时纸笔作答问题,每节课教会学生方法、思维,计算机能力,
③学科素养能力,学科态度、思维、方法要随时贯穿其中,例1(结构与性质思想(结构上差异);例2 概念复习(对比思想)老师还要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

附:课堂练习:
( )1.对于下列说法,有关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
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B.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
+11 2 8 +11 2 8 1C .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 D .花香四溢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 )2. 下列各图中,“”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 )3. 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4. 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是,
A.电子数
B.质子数
C.电子层数
D.所带电荷数 Na
和Na
+
,其中相同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